88教案网

《有几瓶牛奶》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几瓶牛奶》”,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有几瓶牛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处理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实际地动手操作,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

3、通过合作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9+?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今天是小花(猫)9岁的生日,好朋友们都来给她开庆祝会,他们有送蛋糕的,有送鲜花的。小狗点点提来了牛奶,以示庆贺。数一数,有几瓶。看着小狗点点的礼物,两手空空的小兔飞飞觉得很不好意思,她赶紧跑回家,把家里所有的牛奶都提来了,小朋友,你们数数看,她提了几瓶牛奶?(电脑演示情境)

2、小花看着点点和飞飞提来的礼物,高兴地数了起来。

3、小朋友,根据画面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点点提来9瓶,飞飞提来5瓶,他们一共提来几瓶牛奶?

生2:点点比飞飞多送几瓶?

生3:飞飞比点点少提几瓶?

4、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共同来解决“小花现在有几瓶牛奶”这个问题,好吗?

二、教学互动活动。

1、活动一。

(1)看画面说图意,指导学生根据画面复述图意。

生1:小狗点点送来9瓶牛奶,小兔飞飞送来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2)根据复述的图意,引导学生列算式。

你们刚才说得真好,那么要求“一共有多少瓶牛奶”如何列式呢?

生1:9+5=?

生2:5+9=?

(3)探索算法。

▲你们有什么办法来帮助小花算一算一共有几瓶牛奶呢?可先自己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或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再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下面我们来听一听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9+5=?在汇报或听取同学们汇报时,希望能干的你能做到这两点。

①认真仔细听其他同学的算法,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等同学汇报完后提出来。

②汇报时如果用到小棒或圆片,最好能边摆边说。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的,一共14瓶,9+5=14。M.jAB88.COM

生2:我是接着9往下数5个数,10,11,12,13,14。

生3:我左边摆了9个小圆片,右边摆了5个圆片,从右边先拿1个小圆片和左边的9个放在一起凑成10个,10个和右边剩下的4个合起来是14个,所以9+5=14。

生4:也可以从左边拿5个小圆片和右边5个小圆片凑成10个,10再和左边剩下的4个小圆片合并,10+4=14。

▲师根据生的口述来板书。

9+5=14

1014

▲比较几种算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生1:我喜欢生3的方法,因为他把5分成了1和4。先算9+1凑成10,再算10加几得十几。

生2:我最喜欢第2种方法,接在9后面往下数。

▲小花看到你们这么喜欢帮助别人,她一定很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花最喜欢你们的哪一种方法吧。

(电脑显示生3,生4的凑十法。)

▲这种方法你觉得好吗?

▲你能试着说一说吗?(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2、活动二:故事延续,方法迁移。

(1)刚才小朋友们帮助小花解决了问题,小动物们都很高兴。小花还想请你们帮帮忙。

①比一比,算一算。

(电脑出示补充题:开火车)

9+1+19+1+29+1+3

9+1+79+1+89+1+9

9+1+49+1+59+1+6

②想一想,算一算。

9+3=7+9=

(2)分小组活动,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一说或摆一摆,做好后再小组汇报交流。

3、活动三。

(1)圈一圈,算一算。

长颈鹿哥哥送来一封信,里面有四道题,要求四人小组合作,每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选做一题,并把你的算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四人全部完成后算顺利通过。

①学生看图,圈一圈,独立完成每一个小题。

②小组内交流,任选一小题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③小组代表汇报、展示,集体交流订正。

(2)游戏活动。

“比比谁算得多”(电脑出示游戏情境图)。

事先准备1~10的卡片,游戏时教师先组织学生示范做,然后再分小组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①看图,明白游戏规则。

②以小组形式做数学游戏,如9+4=,同学间相互说出算式,同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三、教学小结。

通过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了吗?想一想,你还有哪些收获?

板书:有几瓶牛奶

9+5=

①数②9+5③5+9

∧∧

1454

小编推荐

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详细介绍:

有几瓶牛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9+?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凑十法的意义

教学用具

计算机、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

秋天来了,各种水果都成熟了,小动物们到果园里摘苹果.快看,它们回来了!

出示图片:摘苹果

2.教师提问

(1)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2)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

(二)引入课题

1.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解决“一共有几个苹果”的问题.

2.教师提问

(1)谁能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2)怎样列式?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一)动手操作

1.教师提问:“9+5”到底应该怎样算呢?

2.动手操作

用红颜色的圆片代替小兔摘的苹果,用黄颜色的圆片代替小猪摘的苹果,把自己的

想法摆一摆、说一说.

3.小组交流想法

4.教师提问: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汇报?

(二)小组讨论

刚才你们用了那么多的方法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三)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参加采摘活动的还有许多其它的小动物,你们想看看他们的收获吗?

2.出示图片:草莓、梨

3.教师提问

(1)谁能说说图意?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2)怎样解决?你是怎么想的?

4.我们今天帮助小动物解决了许多数学问题,请你观察一下我们列出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三、练习巩固.

(一)出示图片:算一算

小动物们还有一些数学问题想请你帮助他们解决,你愿意吗?

(二)出示图片:肯德基餐厅

1.经过一天的采摘活动,小动物们很饿了,他们来到了动物肯德基餐厅.请你帮助小动物选择一份套餐(包括一份主食和一份小食品),并计算出你所选择的套餐要花多少钱.

2.全班汇报

3.发散思维:假设现在我想任意地选取两种食品,比如:一个巧克力圣代8元和一份薯条5元,你能帮我算算要花多少钱吗?说说你的想法.

四、小结:这节课你们上的高兴吗?有什么收获?

教学点评: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并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探索、猜测验证的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与他人进行积极有效的合作交流。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应表现为:创设情境——建立模型(探索交流)——解释应用。本节课通过创设小动物采摘水果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适时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理解凑十法的意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创设了购买肯德基食品的生活情境,学生通过自己选套餐的数学游戏活动,实践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习惯。从而达到使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目的。

探究活动

抢卡片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9加几的计算,提高口算速度.

游戏准备

写有算式和得数的卡片若干张.

游戏过程

1.学生分组进行.

2.把算式卡片和得数卡片放到桌子上,由组长举算式卡片,其他同学抢得数卡片,谁抢到的多谁获胜.

3.游戏控制在3分钟左右.

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P79—8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加法。
2.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满十进一”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的计算中,同时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进位道理。
教学准备:小棒、课前预习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体会“10”。
1.出示两组口算题(一组得数是10,一组是10加几),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
2.通过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复习“凑十歌”和“10加几就是十几”。
3.出示两题生活问题“买铅笔”和“买橡皮擦”,再次体会“10”。
3.师引出:这个“10”很有意思,生活中经常用到它。
4.展示课前的作业单:用你喜欢的图形表示“9+1”。
师小结:看来,计算的时候,我们可以数数的方法,也可以用画图,还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哦。
(设计意图:设计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加几就是十几的两种练习题,进一步体会“10”,为学生的数学思考找到了生活经验的支撑,尊重以学生的原有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为本课时9加几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做好铺垫,同时把数学中的10与生活中的10建立联系,体会方便、简便。)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笑笑家也在超市里买了2盒牛奶,每盒都是10瓶的,喝了几天后,我们来看一看第一盒有几瓶?第二盒呢?
2.学生试着提出问题,教师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共有几瓶牛奶?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达到课标中提出的“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的第一学段的目标。)
三、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一)列式解决问题:一共有几瓶牛奶?9+5=14
(二)动手操作,验证9+5=14。
1.摆小棒
方法一:数出来的,9根接着往下数,10,11,12,13,14,一共有14瓶牛奶。
方法二:从5根小棒里拿出1根和9放在一起,再加上剩下的4根就是14根。
方法三:从9根小棒里拿出5根和5放在一起,再加上剩下的4根就是14根。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凑十”的过程,让多个学生说,如学生说不出来,出示课件的示范,再引导学生说。适时抛出疑问:①为什么要从5里拿出1和9放在一起,怎么不拿出2,拿出3呢?②为什么要从9里拿出5和5放在一起,怎么不拿出6,拿出7呢?
2.引导学生明确:凑成10再加上零散的比较好算。
3.教师小结:看来数学知识和生活中的事情联系得真的很紧密。
4.梳理过程,掌握“凑十法”。
通过回顾摆小棒的过程,梳理出两种“凑十”,对比哪种更简单。
(三)借助计数器,理解“满十进一”。
1.教师谈话引出笑笑想用计数器算出9+5=?,可是遇到了问题。
2.结合课件展示,进一步明确:9个珠子和5个珠子不能都放在个位,①个位满十,变成十位上的一个珠子,②十位上原来没有珠子,现在有了1个珠子。③十位上的1个珠子和个位上的4个珠子合起来就是14,所以9+5=14。
3.对比方法,理解算理。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摆小棒得出的“凑十法”和拨计数器都是要做到10个一就是1个十,也叫做“满十进一”。
(四)通过圈一圈,运用“凑十法”
先引导学生读懂图意,独立尝试解决圈一圈,算一算,体会拆小数,凑大数更简便。
(设计意图:分三个层次掌握算法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1.重视借助对小棒的直观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道理,重点放在通过摆小棒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凑十法”的两种方法(拆小数和拆大数)。2.直观演示计数器的计算过程,理解10个一就是一个10的满十进一的道理。3.通过圈一圈建立9加几的数学模型——凑十。)
四、课堂回顾,总结收获。
引导学生对今天的数学学习进行梳理,引出“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顾,梳现出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多种方法。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算法,逐步从直观过渡到算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五、灵活应用,巩固提升。
1.P80练一练第1题:圈一圈,算一算。
2.P80练一练第4题:算一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知识的巩固必须通过不断的练习而得,因此引导学生理解圈一圈的目的并巩固9加几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六、布置作业,强化算法。
P80第2,3,5题。
(设计意图:布置与课时相关的练习作业,是一种练习的巩固,想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并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略

推荐概览有“法”,精读有“招”


略读课文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教学的细嚼慢咽,可以粗知大叶些,但粗知并非浅知,重点之处仍需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感悟,也就是整体概览,局部精读。著名特级教师虞大明在《金钱的魔力》一课的教学中,概览课文内容,精读文本重点,品悟人物本质,为我们作了很好地范示。

一、概览有法

崔峦指出略读更接近于平常读书、读文章,以了解大致内容为主要目的,所以,略读课文教学中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快速地概览全文,把握文本大意。

梳理人物,概览内容教学伊始,虞老师就让学生抓鬼,从而理出了文章的主要人物我、托德和老板。紧接着,虞老师让学生借助人物的出场顺序来概括小说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此,有利于学生迅速地从文本中捕捉重要信息,快速地梳理文本内容,达成概览全局的目的。

概览语言,品悟鬼品课文从第十一段开始,对老板进行了大段的语言刻画,正如虞老师所讲的全文共1549个字,老板这个鬼却一口气说了604个字的鬼话,真是鬼话连篇。虞老师让学生研究老板的话,选择最有感悟的句子划下来,并用一个词概括老板的这番话用的是什么法?学生兴趣十足地归纳出了激将法、溜须拍马法、连环法、吹牛法、百依百顺迁就法等等方法,无需更多引导,老板见钱眼开、虚情假意的鬼品便跃然而出了。

二、精读有招

略读教学中,粗知并非浅知,重点之处仍需精读。《金钱的魔力》中,马克吐温抓住人物的神态和语言进行了细致刻画,使得人物的本质跃然纸上。其中,又以第六自然段对托德笑容的刻画最为生动、细致与传神,因此,在教学时,虞老师以此为重点,不惜花费时间,多管齐下,精耕细作。

【精彩重现】

师:(课件呈现第六自然段)每一个读过这篇课文的人都会觉得第六自然段写得太生动,太传神了,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托德的鬼相,你们在这个自然段的旁边写上了什么批注?(生:见钱眼开;爱财如命;虚情假意)

师:这段话是描写的是托德的什么?(笑容)你们对笑有研究吗?能不能说出十种以上不同的笑?(微笑、讥笑、哄堂大笑、捧腹大笑、皮笑肉不笑)

师:托德的笑属于哪一种?(皮笑肉不笑)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笑容吗?(生摇头)生活中不曾见过这样笑容的人,绝对是幸运而又幸福的人。虞老师从网上找了一张像托德这样笑容的图片,想看吗?(生纷纷说想)(出示沙皮狗的嘴脸图片)(生大笑)

师:认识它吗?(生:沙皮狗)这就是托德的笑。(引读句子:这张脸上有有还有就像你往又像)

师:看了图片,你会觉得托德的笑太

生:肉麻;丑陋;难看;恶心。

师:简直令人作呕。

师:托德人不难看,为什么笑起来如此丑陋?

生:因为他看到了我的大钞票,是冲着钱笑的,是虚情假意的笑。

师:这就是托德的鬼品啊见钱眼开、虚情假意(板书)

虞老师的局部精读,妙在有招:通过学生的读读、找找、划划、写写(旁注)找到了托德的鬼品,落实了学生的自读自悟;然后又通过联系生活,不同笑容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托德的笑容是皮笑肉不笑,是丑陋的;紧接着,虞老师又出示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的像托德这样的笑容图片,让学生意外地看到了沙皮狗的脸,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了托德的肉麻、恶心和令人作呕的丑态。见钱眼开、虚情假意的本性也很自然地浮出水面。这一板块的教学,可谓层层推进,丝丝入扣,对重点内容的感悟可谓精耕细作。形象地说,略读课文教学就是用锄头开垦土地,选择最大的一两块土块,再用锄头敲打致细的过程。略读教学,也该略有所得。

有几棵树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有几棵树》,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棵树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如在导入时,我先让学生观图,并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们经这思考,并列出相应算式解决问题。在学习8+6时,通过动手操作巩固上面学到的算理,结合9+几的计算方法,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同桌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1、从8数起,数上6个数是14.

2、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

3、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

4、9加6得15,8比9少1,15减1得14;

5、10加6得16,8比10少2,16减2得14;

6、请计数器帮忙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生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来,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评课时,有的老师提出可以向学生讲明哪种方法最好。强化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我反思一下,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学生学习算法多样化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学生的表达多样化,学生的解题多样化,但不是学哪种方法最好,学生喜欢的方法就是最好。如果从过去的教学理念出发,的确可以向学生点明哪种方法是最好的,既节约时间,又把科学的东西简单明了地教给了学生。可新的课程标准,就不可轻易下结论。因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三维目标,除了过去我们一再强调的知识与技能外,还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浑然一体。怎样让每个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学习的信心,热爱数学课堂?这样的情感与态度,是应该从每一节课开始培养的。一年级,这是一个刚刚燃起思维火花的年龄。这时候,教师任何一个不恰当的眼神、手势,一句不经意的言语,都有可能化作浇灭儿童思维火花的冰水。这几种算法,在我们看来,有些确实不尽完美,但这毕竟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适合他们的方法就是最好的。但是,也却实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孩子就用手指一个一个地数,计算速度比其他孩子慢了许多,其他孩子做了5题,他只能算1到2题,并且,总是依靠直观计算,难过渡到抽象。让我深思。

《有几棵树》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有几棵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几棵树》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8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理解和掌握8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8加几。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去过公园吗?星期天,淘气也高兴地到公园玩了,在游玩时,他学到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想和大家分享,下面我们就随他一起看看吧。(情境一:淘气在公园的路上有8棵柳树、6棵杨树。)

2、根据小淘气在路上数树棵数的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示:一共有几棵树?)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探究。

(1)想一想,一共有几棵树,怎样解决?(8+6或6+8)

(2)到底有多少棵树呢?请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如果需要,可以利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

(3)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2、组内交流方法。

你一定想出了自己的好方法,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吗?下面请小组长组织,先在组内商量计算的方法,再选出代表一会儿在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成果。

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讨论的情况?谁要补充?他的方法怎么样?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出现的情况有:

(1)从8接着数8,9,10,11,12,13,14;

(2)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

(3)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

(4)9加6得15,8比9少1,15减1得14;

(5)10加6得16,8比10少2,16减2得14;

……

4、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1)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那么多的方法来计算,我们利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8加6得14,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2)学生同桌相互交流。

(3)小淘气就采用了其中“8加2得10,10加4得14”的计算方法,你们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了吗?做题时,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

三、实践运用,拓展提高。

1、搭积木。

(1)小淘气知道同学们这么爱动脑筋,很愿意和大家交朋友,我们看看,他又会带领我们到哪里去呢?

(示课件:对75页的摆一摆、算一算加工动画,小朋友们在公园游乐场的一角玩搭积木的游戏。)

(2)我们也像公园里的小朋友那样玩一玩、做一做吧。

(3)学生利用手中的方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摆摆算算8加5,加深对计算算理的理解。

2、百花园。

(1)走出了游乐场,我们再一起到百花园里去看一看吧。(出示对75页第二题: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蜻蜓在草丛中飞来飞去。)

(2)你看到了什么漂亮的景色?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蚂蚁搬家。

(1)我们刚才只是看到了漂亮的花园上面的景物,其实在花丛的下面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说悄悄话呢。他们是谁?在干什么呢?(示课件:加工的75页第4题,小蚂蚁在搬家并说明搬家的要求。)

(2)我们怎样做能帮小蚂蚁找到自己的家呢?

(3)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帮小蚂蚁找到了自己的家,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购买食品。

(1)小淘气和大家一起逛了一会儿公园,他想请大家一起到公园的小店里吃点东西,你能帮他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吗?(示课件:食品的价钱如下,糖果6元、面包3元、果汁4元、汉堡8元、巧克力7元、鸡腿9元、可乐5元。)

(2)帮小淘气选择一个汉堡和另一种食品并计算价钱。(学生选择后练习8加几的计算。)

(3)自己任意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学生自主选择进行任意两个数的计算。)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和小淘气一起逛了公园,你都有什么收获?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努力,在成长的路上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有几棵树

凑十法

8+6=6+8=

有几枝铅笔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有几枝铅笔》,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加号,学会5以内的加法。

2、经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理解加法的意义。

3、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数学的问题意识,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猜一猜。

师:老师手上有些什么?猜一猜。生:杯子?花?铅笔?

师:对,有几枝铅笔呢?板书课题:有几枝铅笔

二、探究新知体会加法的含义。

(一)说一说。

1、说一说。

师:认真看老师手上的铅笔,每只手上各有几枝?

生:一只手上有3枝,一只手上有2枝。

师:(合扰)现在表示什么意思?

1生:合起来是5枝。

2生:一共有5枝。

师:(双手分开,再合扰)请完整的说一遍。

生:一只手上有3枝铅笔,另一枝手上有2枝铅笔,一共有5枝铅笔。

2、认一认,写一写。

师:象这样:一只手上有3枝铅笔,另一枝手上有2枝铅笔,一共有5枝铅笔。我们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

板书:2+3=5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个符号,你认识+符号吗?

生:加号,妈妈教我认过。师:真棒,你会向大人学习本领!

生:加号,我从书本上看的。师:更了不起,你会向书本学习本领!

师:请拿出手指跟着老师写一写,一横,一竖一样长。

3、读一读。

师:你会读2+3=5吗?板书:2加3等于5。跟读两遍。

4、再说一说。

师:在这个算式中,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5、练一练。

师:做一只手1枝铅笔,另一只手4枝铅笔,一共有几枝铅笔?你也会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吗?

生:(每个同学在自己的课堂本上写出加法算式)1+4=5

师:0+5=5,2+2=4,3+1=4等

(二)摆一摆。

1、摆一。看师摆,完成算式的填写。1+3=□

2、摆二。看图学生自己摆,完成算式的填写。2+□=□

3、摆三。学生独立摆,完成成算式的填写。□+□=□

引入两种解法:2+3=53+2=5

4、深入理解。(扩展加法算式的意义)

师:2+3=5表示:一只手上有3枝铅笔,另一枝手上有2枝铅笔,一共有5枝铅笔。2+3=5又表示:一边2个桃子,另一边3个桃子,一共有5个桃子。这2+3=5可以表示多种意思,你也能找一个象这样,表示不同意思的例子吗?

生:2本书和3本书,合起来是5本书。

(三)辨一辨。

1、独立尝试列式导出辨一辨。

3+1=5()和2+3=5()

师:你们能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列式吗?

生:原来有3辆车,又开来了1辆车,一共有4辆车。

生:图上有4辆车,又还有一个警察叔叔,所以一共是5。

师:四人一个小组议一议。谁是正确的?

生:车要与车合,车不能跟人合。

生:我们学过分类,水果与水果才能分在一起,蔬菜与蔬菜分在一起,所以我们不能把人和车分在一起。

师:你真了不起,能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四)找一找。

1、我们学习了加法算式。你也能在教师里找一找加法问题吗?

生:前面1块黑板,后面1块黑板,一共是2块黑板。

生:这边2个窗户,那边2个窗户,一共有4个窗户。

2、回家找一找,家里的加法问题,与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寻找加法问题的快乐。

板书设计:

有几枝铅笔

2+3=5读作:2加3等于5

加号

1+3=□2+□=□□+□=□

有几块积木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几块积木”,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有几块积木

教学内容
课本第6页至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能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图写出乘法算式。
2、熟记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1、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推和迁移,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投影仪、积木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下面的算式。
(1)2×3=6(2)5×3=15(3)4×6=24
3×2=63×5=156×4=24
先让学生同桌互相读,再指名读。
2、一共有多少只?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只)

二、新授
教学课本第6页例题。
1、投影出示积木图。
2、让学生仔细观察积木图。提问:
图中有多少块积木,你是怎样算的?同桌同学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同桌讨论,汇报。
(1)横着看:每排有7块积木,有5排,一共有35块积木。
横着看,每排有7块积木,有5排,就是有几个7?(5个7)
求一共有多少块积木,也就是求什么?(求一共有多少块积木,也就是求5个7相加是多少)
求5个7相加得多少,你是怎样算的?[7×5=35(块)或5×7=35(块)]
谁会读出这个算式?(7×5=35读作7乘5等于35,5×7=35读作5乘7等于35)
算式中,“7”表示什么?(7表示每排有7块积木)
“5”表示什么?(5表示有5排)
“35”表示什么?(35表示一共有35块积木)
在这个乘法算式中,“7”叫什么数?(7叫乘数)
“5”叫什么数?(5也叫乘数)
“35”叫什么数?(35叫积)
(2)竖着看:每列5块,有7列,一共有35块。
竖着看,每列5块,有7列,就是有几个5(7个5)
求一共有多少块积木,也就是求什么?(求一共有多少块积木,也就是求7个5相加得多少)
求7个5相加得多少,你是怎样算的?[5×7=35(块)或7×5=35(块)]
谁会读出这个算式?(5×7=35读作5乘7等于35,7×5=35读作7乘5等于35)
算式中,“5”、“7”、“35”分别表示什么/(5表示每列有5块积木,7表示有7列,35表示一共有35块积木)
在这个乘法算式中,“5”叫什么数?(5叫乘数)
“7”叫什么数?(7也叫乘数)
“35”叫什么数?(35叫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6页的第1题。
该题是让学生根据图写出乘法算式。
(1)第1题的第1小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同桌学生互相说图意。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第1题的第2小题。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出图意。
2、完成课本第7页的第2题。
该题是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题各是几个几相加。
3、完成课本第7页的第3题。
小狗送信。
教师先出示三座房子,再出示一些算式卡片,说明游戏规划,请三位学生扮演邮递员,把对应的算式卡片送到家。
送信时,先让学生想一想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再把表示相同意思的算式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这个游戏可多让几组的学生上来表演。
4、完成课本第7页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订正时,同桌学生互相说图意。

四、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分有多长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分有多长》,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龙凤区第五小学教师教学设计
编写者徐晶执教者徐晶
执教时间2014年月日星期
版本北师大版学科数学
册数第四册单元七单元
课题1分有多长
课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
2.在实际情景中初步体会分、秒的意义及它们之间关系。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和引导把握时间的重要性。
德育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1分=60秒。
教学难点正确估计1分钟的长短。
教学准备投影、课件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前置性作业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猜谜语
1.有个东西真奇怪,整天都在朝前迈;无论走了多么远,距离就是不长点。
2.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在攀墙,有的在洞房。有的是哑巴,有的在吵闹。有的在看家,有的随我行。相貌不一致,形状各千秋。
3.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分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分钟有多长吗?体验1分钟。播放课件。集体活动——数心跳:规则:
小组合作;时间为一分;看电视上,红色填满一格时,就是一分钟,同学们数心跳;全班汇报:
1分=60秒
二、问题探究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研究“一分钟能干什么?每组根据要求,看看一分钟能干些什么事?
第一组:朗读一篇,记录一分钟大约能读多少个字?
第二组:做口算,记录一分钟大约计算多少道口算题?
第三组:写字,记录一分钟能写几个字?
第四组:画五星,记录一分钟能画几个五角星?
组长根据各自的要求负责分工和指导。
小组同学配合活动并进行统计。
三、体验感悟
1.全组交流,统一结论。
2.各组依次汇报。
3.教师小结:通过刚才几组的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四、实践应用
师:做一件你喜欢的事:估计一分钟后停止,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近一分钟。找出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
“一分钟”时间固然很短,但在第十四届世界杯足球赛中,德国队就是在最后1分钟进了一球,从而得了冠军。这件事告诉我们要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一分有多长
1时=60分1分=60秒
教后随记

小树有多少棵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对于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2.请你认真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一共有几捆小树?每捆有几棵?)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计这样的环节,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已经到了三年级了,已能从图中收集信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策略。

(二)解决问题,探索口算方法

1.独立解答。学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尝试计算。

2.小组交流。让学生结合小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情境,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义,再说说计算方法。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3.全班交流。这样设计是为了全班交流体现学生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更加方便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达到算法优化目的。

4.解决问题。4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请同学们先试着解决,然后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通过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练习

1、口算。

2、数学游戏。

创设游戏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灵活性。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重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使学生在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其次本节课我还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

但在这一节课上,我在设计练习的时候只注重了计算方法的训练,而忽略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我准备下节课在这方面适当加强,以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有几辆车


本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24页的教学内容,是本人送课下乡行进的一次教学活动交流所上的示范课,深感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必须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对本课教学反思如下:

一、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新课标》提出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那么生动、熟悉、有趣的情境对于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来说显得更加重要。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不久,他们的自制力差,容易受外界影响,因此,我在新课开始用故事引入课题,意在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的心思及时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并设置问题,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但这个环节的设计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却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比如在市区,孩子们知道可以听故事显得兴致勃勃,并能听出故事的意思来,在老师提问题的时候能及时思考,表达自己的意见。但在农村地区上这节课时,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学前教育不足,面对老师讲的故事和提的问题无所适从,直到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有些学生还处在思考的状态中,未能及时调节过来。因此,我想,对于某些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从课前就留下问题待课后解决有点不妥当。尤其是面对层次相对低的孩子,直接切入课题也许更好。这也正反映出一个最重要的备课先决条件:备学生。

二、创设情境,教授新课。

低年级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常常有赖于数学内容的载体。在这里,我努力创设一个亲切融洽的氛围,向孩子们介绍新朋友淘气和笑笑,在新朋友的带领下一起到停车场去看看。我非常注意这一小节的引导,并不是死搬硬套说要列式计算,而是用亲切的语言鼓励孩子们通过眼睛去发现、去寻找,在共同的交流中体会到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这一环节的设计算是比较成功的,孩子们都能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幅图然后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学习兴趣也很浓。

三、比较异同,体会加法交换律

新课标的理念中指出要创设开放性的课堂,而一年级的孩子毕竟还小,怎样创设适合他们的开放性课堂呢?学生个性的发展及能力的成长不是一撅而就的,需要阶梯式的循序渐进。我在课堂上大胆放手,让孩子们先互相说一说自己所发现的两道加法算式的异同,再向全班汇报。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孩子们表达的意欲,让他们初步体验交流的乐趣,帮助他们真正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这才会不致使合作交流变成临时排练的表演。而且,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总有令人惊喜的发现。因此我认为,相信学生是真正放开的基础。

四、动手探索,巩固思维。

活动教学理论认为:活动与发展是教学中的一对基本范畴。活动应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课堂上,我让孩子们通过摆小棒等动手操作,进一步加深对一幅图列两道算式的理解,让孩子们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促进其协调发展,更深化了本课内容的认知建构过程,取得不错的效果。

五、联系生活,精心设计练习

本节课我借助多媒体手段设计了形象、生动、有趣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练习方式,尤其是做手指操这一环节,不但给他们提供了活动休息的机会,还让他们知道,在自己的身边、身上都能发现数学知识,这正好体现了新课标中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的理念。

由于面对不同层次的孩子进行教学,教学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注意改善。

1吨有多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首先感谢梅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平远县教育局教研室为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这么好的一个教学探究平台,同时也感谢大家的莅临指导。

刚才我为大家上的是北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527页《1吨有多重》。

《1吨有多重》这节课是在教学了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大的质量单位的教学。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而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真正落实让数学走进生活这一新课程理念,收到了预期效果。具体表现在。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首先利用故事导入创设情境,猜测大象的体重;然后感知并计算周围熟悉物体的质量;最后来计算大象的体重。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学得有兴趣,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重视合作,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观察、思考、分析、讨论1吨有多重去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意识,使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

3.注重体验,引导学生分享乐趣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通过列举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例子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价值,并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从而享受到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的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爱学乐学,意犹未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1吨有多重有了较深的认识,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更重要的是分享了学数学带来的乐趣。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看到了自己在课堂调控等方面的不足。请各位领导、同行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进步。谢谢大家!

因为有了电……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因为有了电……”,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因为有了电……

教材分析: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以为有了电……》在提示中介绍了人类是怎样用上了电,“电”为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还给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交代了口语交际的内容。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进行科学探索的信念。

教学理念: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交流合作的机会与氛围。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语文的能力。

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电”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激发爱科学的兴趣。

2、让学生学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做到说话完整。

3、学习与同学合作,对别人进行正确评价。

4、大胆想象,积极交流。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1、能将自己的想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说普通话,做到态度自然,语言流利。

2、能与人合作交流,认真听、评。

教学难点:表达流利、完整。

教具准备: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电”的资料,教师准备有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都离不开一样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学生交流)对了,是“电”。有了电,我们就可以做很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有关电的问题,好不好?(板书课题)

二、读提示,明确要求

1、读话题,说说从话题中读懂了什么。明确“……”是让大家说说“电”为人类做了什么。

2、读提示,明确提示中每句话都告诉我们什么。

读一读两个带问号的句子,让学生明白要说什么,怎样说。

三、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丰富说的内容

1、比一比,看哪组收集的资料多?

2、说一说: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每组推荐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评一评,你对哪组的资料感兴趣?为什么么?

四、口语交际

1、看了这么多的资料,你知道“电”的好处了吗?能不能用“因为有了电……”的句式来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交流。

2、那么如果没有了电,会怎么样呢?

小组进行讨论,记录下来,然后派代表汇报。

3、你能把刚才的两个问题合起来说一说吗?

自主练习,主动到前面讲述。

提出要求

说的要求:态度自然大方,语言流利,语句完整。

听的要求:认真。

评的要求:从内容、态度、语言、声音几方面来评,做到公平。

五、拓展延伸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收集有关的资料,还可以把刚才说的内容练习写下来。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龙凤区第五小学教师教学设计
编写者执教者
执教时间2014年月日星期
版本北师大版学科数学
册数第四册单元四单元
课题铅笔有多长
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感受实际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德育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1毫米的概念,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投影、课件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前置性作业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长度单位的由来
人类为了找到一个适用的长度单位,费了不少周折。人们很早就想找到一种可靠的,不变的尺度,作为量度距离大小的统一标准。最初是以人体作为标准,从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纸草书中,发现了人前臂的图形,用人的前臂作为长度单位叫“腕尺”。
公元前6世纪将一个人向两侧伸展手臂,两个中指尖的距离定为长度单位1呎。古罗马凯撒大帝时代规定,把罗马士兵行军时的1000双步定为1哩。
公元8世纪末,罗马帝国的查理曼大帝把他一只脚长定为1呎。
9世纪,撒克逊王朝亨利一世规定,他的手臂向前平伸,从鼻尖到指尖的距离定为1码。
10世纪,英国国王埃德加,把他的拇指关节之间的长度定为1呎。
相传我国古代大禹治水时,曾用自己的身体长度作为长度标准,进行治水工程的测量。唐太宗李世民规定,以他的双步,也就是左右脚各走一步作为长度单位,叫做步,并规定一步为五尺,三百步为一里。后来又规定把人手中指的当中的一节定为1寸。
到了18世纪,人们开始感到这种用人体作为长度标准缺点很多,迫切希望找到一种长度固定不变的度量单位,终于想到了地球。
一、故事激趣,温故引新
小朋友们,喜欢当警察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一个当警察的机会,请看(播放录像)。在作案现场,黑猫警长发现了小象的脚印,究竟是哪一只小象干的坏事呢?咦,警长拿着尺子准备做什么呢?
测量时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测量脚印的长度呢?从哪里开始量,量到哪里呢?测量时要特别注意什么?我们一起来量一量。(课件演示)这个脚印的长是—10厘米。
10厘米还可以用另一个长度单位来表示,谁知道?
二、猜一猜,认识分米
1.认识分米
分米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d的写法和汉语拼音小写“的”的写法一样,小朋友一边读一边书空。(贴出:分米dm)
2.理解1分米=10厘米
刚才我们量出了这个脚印的长度是几厘米?(板书:10厘米),也就是1分米,(板书:1分米)可以说1分米就等于10厘米。(板书:=)你能用字母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你带大家齐读一遍。(板书:1dm=10cm)。
3.感受1分米
(1)在尺子上找1分米
1分米到底有多长呢?在尺子上,从0刻度到10这段的长度就是1分米,现在请小朋友拿出尺子,左手轻轻的抓住0刻度,右手再轻轻的抓住10,认真的看一看1分米有多长,把它记住,记住没有?那么尺子上除了这段的长度是1分米之外,还有哪段长度同样也是1分米呢?谁来说?
师:其他同学找到了没有?找到了就和同桌一起说一说吧。
(2)感受1分米有多长
学生估计:猜一猜这根吸管大约有多少厘米?
学生测量:大家猜的都不一样,现在请你们拿出文具盒里的吸管,动手量一量。看看谁猜得最准?
(3)在生活中找1分米
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也是1分米的?(师生交流)
4.测量脚印
(1)测量脚印长度
师:现在你们想不想知道谁是偷吃红土的小偷?在你们的抽屉里有小象们的脚印,请你拿出来,量一量。看看谁是小偷?(小象嘟嘟)
(2)渗透科学知识
你们知道小象为什么要偷吃红土吗?(需要补充含有铜和盐的矿物质)
(3)进行品德教育
我们能不能像嘟嘟学习呀?偷东西是可耻的行为,要得到想要的东西,就
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不劳而获是要不得的。
三、议一议,理解进率
1.抓住了小偷,黑猫警长可开心了,听,录音:哈哈,小朋友们的本领可
真大,抓住了偷吃红土的坏家伙,还和分米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三个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想一想,这三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
哪个小组先来说,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结论的?谁愿意把米和分米的关系在说一说?(板书:1米=10分米)你会用字母来表示吗?(1m=10dm)齐读。
四、数一数,认识毫米
1.认识毫米
真不错,听,黑猫警长也表扬你们了。录音:小朋友们真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三个长度单位之间的秘密,现在,让我来考考你们,瞧,这是小象飞飞写字用的铅笔,你们知道这枝铅笔有多长吗?
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整米、整分米和整厘米准确的表示出这枝铅笔的长度呢?为什么?(多出了3个小格),
2.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数的情况,这时候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帮忙,知道它是谁吗?(毫米)你怎么知道?
毫米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还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小朋友一边读一边书空。(出示:毫米mm,并贴在黑板上。)
3.理解1厘米=10毫米
1毫米有多长呢?(尺子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
你们能在尺子上先找出一个1厘米吗?你找的是……其他同学找好没有?现在睁大眼睛,认真的数一数1厘米之间有几个小格?
老师也选了两个数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数一数。通过刚才的数格子活动,你发现了什么?你们的发现和数学家的一样,小小数学家们,快将自己的发现齐读两遍,(板书:1厘米=10毫米)你会用字母表示吗?(板书:1cm=10mm),齐读。
4.测量铅笔
(1)测量飞飞的铅笔:现在你知道飞飞的铅笔有多长了吗?(6厘米3毫米)用字母怎么表示?(6cm3mm)
(2)测量自己的铅笔:看来你们已经学会测量铅笔了,拿出你们自己的铅笔,动手量一量,量好后同桌互相检查。(出示课题:铅笔有多长)
5.感受1毫米有多长
量完了铅笔,你们能不能用手比划一下1毫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形容1毫米的特点吗?(小、短、薄、扁……)
6.在生活中找1毫米。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哪些物体的长度
约也是1毫米的?(师生交流)
五、情境练习,解决问题
1.填空
小朋友们学得真快,现在让老师也来考考你们,有没有信心?
(1)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一张光盘厚约1()淘气高1()多一点
一枝铅笔长约10(),也可以说是1()。
(2)简单的换算。
7m=()dm3dm=()cm500cm=()m40mm=()cm
2.断尺量铅笔
小朋友们的本领可真高,飞飞呀,也想和你们比一比测量的本领,可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原来飞飞不愿意和嘟嘟一起偷吃红土,嘟嘟很生气一口就把飞飞的尺子给咬断了,怎么办呢?断尺子怎么参加测量比赛呢?你们愿意帮助它吗?还有其他办法吗?
只要掌握了测量方法,就算是断尺子,也能测量出物体的长度。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从0刻度开始量,还是从其他刻度开始量?为什么?
六、比划长度,评价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1)你们能不能用手比划一下他们大约有多长。
(2)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那么这四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还有其他关系吗?
(3)你们能不能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大声整齐的读出来?。
2.你觉得你今天的表现怎么样?用一句话来评评你的伙伴。
板书设计铅笔有多长
---分米、毫米的认识
分米dm毫米mm
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
1m=100cm1dm=10cm
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
1m=10dm1cm=10mm

《《有几瓶牛奶》》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祖国处处有美景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865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