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4-35页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三、教学重点: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四、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五、教具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1
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80
从10起,十个十个数到100
从50起,二个二个数到64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说出数的组成。
3、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百)对!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7?”(指名回答,并上来拨珠子)
“对!因为17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沙上拨7,在个位上拨1。”(并指名回答这样写和读17这个数,可指名上来板书)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1这样用计数器表示?”(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21由2个十和1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一,写作:21读作:二十一)
“其实20以上数的读写和20以内数的读写是一样的。”
(三)新课:
1、教学例四: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24?(指名回答)
想:24由2个十和4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4。
写作:24读作:二十四
2、教学例五:
(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2)另外2个图也如上教法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五)做34页: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全班对答案。可以请小朋友到黑板板书出来。(教师注意说明容易错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写作:171915212440
读作:十七十九十五二十一二十四四十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巩固练习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4-、35页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使学生能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三、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四、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五、教具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数数。从15起,5个5个数到100,从48起,2个2个数到78。
2、全班齐数数。从100倒数到78,从10起,10个10个数到100。
1、小游戏:分组抽签读数。
(1)数出尾数是0的数来。
(2)数出尾数是5的数来。
(3)数出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来。
(4)数出个位是9的数来。
“刚才我们用各种方法数数,可以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还可以顺着数,倒着数,说明小朋友们对100以内数的数法掌握得很好,小朋友们真聪明!”
2、教师说数,学生写数,要求写出写法和读法。
(二)新授:
1、教师在计数器个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到9时问“再拨一个是多少?是10)十由几个一组成?”(板书:10个一是十)
“那么10个一是十,应该这样表示?”
教师在计数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到9时问“再拨一个是多少?是100)一百由几个十组成?”(板书:10个十是一百)
“10个十是一百,应该这样表示?”
“我们看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一百有什么特征?”(百位上只有一颗珠子,个位和十位都没有珠子)
2、指名回答,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教师板书:百位十位个位)
“谁知道这样读写100?”(注意个位和十位上没有数,所以用0占位)
指名上黑板板书,要求100的读法和写法都写出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百位十位个位
写作:100
读作:一百
(三)练习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35页第2题,指名上黑板写数,全班对答案。
2、教师指导学生看图,再独立完成36页第4题。
(四)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10个一是一十百位十位个位
10个十是一百写作:100
读作:一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 小棒100根 铅笔24枝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鈥準烩€潯⑩€湼鑫烩€潯?/p>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鈥溂剖魃嫌Ω迷跹硎灸兀库€?/p>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鈥?4鈥潯?/p>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3、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鈥溦飧鍪簧鲜?,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鈥潯R虼诵醋鳎衡€?0鈥澏磷麾€溗氖€潯?/p>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鈥?鈥澱嘉唬?0、40、50鈥︹€Ω鑫簧隙夹粹€?鈥潯H粽庑┦鑫簧喜恍粹€?鈥澬新穑课裁矗?/p>
4、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鈥渓鈥潱挥敫鑫簧隙夹粹€?鈥澱飧鍪醋麾€?00鈥澏磷麾€溡话兮€潯?/p>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5、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鈥?鈥澱嘉弧?/p>
三、巩固练习。
1、鈥溩鲆蛔鲡€澋?题(课本第37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一年级下册《读数、写数》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巩固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二、新授。
(1)第39页第8题。
(2)第40页第9题。
你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
(3)第40页第10题。
怎样数比较快呢?
(4第40页第11题。
独立完成。
(5)第40页第12题。
思考:卡片上的数可能是多少?
三、布置作业
一年级数学下册《数数及数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数数及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课前准备:每个小组四样奖品:铅笔、糖、小红花、幸运星各100个。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
1.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谁能从0数到20?(请一名学生数。)谁能接着往后数?(预计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数到100,但数到100后学生可能数得不整齐了,部分学生开始出错了。)
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啊!
2.那么你猜猜今天有多少位同学来上课吗?到底有多少位同学呢?请你们自己数一数,好吗?
(学生自己数一数。)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
3.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数?
(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这位学生指着,大家跟他一起数。)
今天来上课的人数比我们以前学过的20多一些。
4.刚才大家数数的时候数得那么好,可是数人数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看来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还真不太容易!不过没关系,只要大家像刚才那位小朋友一样,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相信你们一定能数对!
二、数数活动
教师提问: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老师准备了许多奖品,想发给我们班的同学,请大家帮老师数一数,好吗?每个小组有4样奖品,谁来说说你们组都有什么?(有铅笔、糖、小红花、幸运星。)请每位同学选一样奖品。
请你很快地数出10个奖品。(学生数。)
仔细观察一下10个这一堆儿,10个,就这么多。
4.请你再数出10个。
(学生数。)现在是多少了?再仔细观察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
4.请你把奖品都倒出来,想想,刚才10个一堆,20个一堆是那么多,再观察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学生估数)
5.那么到底有多少呢?请你仔细数一数。
(学生数奖品,请学生汇报数的结果。)
6.同学们数了这么多奖品,谁愿意数给大家看看?
(请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下边拿边数,其他学生帮他一起数,数的结果是100个糖。)
7.教师把100个糖放在实物投影下:大家看100个糖就是这么多!
8.还有哪些同学数的也是100?(反馈)(可能大部分同学能数对。)
其实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每个袋子里的奖品都是100,这些同学数对了。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多奖品都数对了!还没有数对的小朋友,课外多练习数一数,你一定能数对!
9.刚才数之前老师请大家估计以下你的奖品大约是多少,那么谁猜的比较接近100?三、探索活动
(一)接数、数的组成
教师说数,请学生数奖品。
先数出35个奖品。(学生数。)
大家都数出了35个奖品。那是不是35个呢,同学们看不出来,想想怎样摆能让大家很容易看出是35呢?(预计学生有的每10个分一堆,有的每10枝铅笔捆成一捆,有的每10本作业本放一起。)
教师请一名摆铅笔的学生到前面展示。(学生从以前的学习经验中会想到:10枝铅笔捆一捆,有3捆,再放5枝。)这样摆就能很容易得看出是35枝铅笔。
教师再请一名摆其他奖品的学生展示。(10本放在一起,有3叠,又放了5本。)
请学生相互检查看看能不能看出是35,摆错的学生改正过来。
看着你的35个奖品,同桌相互说说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请一名学生说,教师板书: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请你从35开始继续数奖品,一直数到42个。(教师请学生展示42个奖品是怎样摆的。)
请学生看着数出的42个奖品,同桌说说4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进行口头数数:
教师说数学生数:从45数到63。
学生说数大家数。
同桌相互考一考。
全班齐数:从88数到100。(在数的过程中,请学生说说几个两位数的组成。)3.看图说组成。
(1)教师出示35页小棒图。
教师提问:图上画的是小棒,你能看出这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吗?(请学生回答。)
那么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2)书本第39页汤圆图
这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生回答)
(二)估数、数数、100以内数的组成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和学生交谈:
老师这儿还有一幅难一点的图,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图:草原上有一大群羊,小羊在不停地走动。)
猜猜大约有多少只羊。(预计学生开始还认真地一只一只地数,不久,有的学生会产生疑惑,发现不好数,提出质疑。)
教师引导学生:谁能想个办法,能让我们比较容易地数出一共有多少只羊?(课件出示第二幅画面:每10只羊圈在一个栅栏里。)(预计学生很快能数出羊群的只数是100只。)
教师点羊群,学生十只十只地数。
教师提问:
刚才我们十个十个地数,数了几个10?
10个十是多少?(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数 数的组成》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数 数的组成》数学教案
【学习目标】
1.能够熟练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以组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各种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数于实物对应的思想。
3.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点】
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
【学习难点】
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什么
【学习过程】
一、旧知引入,提出问题 自主学习
1.数出桌子上的小棒
2.怎样使人一眼看出是20根小棒
3.找数出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孩子们,你们会数20到100之间的数吗?
在小组内把你的发现与你的朋友交流一下,比一比谁发现数数的方法更多。
把你数数的方法与你的小组成员交流一下看看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
(1)一根一根的怎样数小棒?
(2)10根10根的怎样数?
(让学生展示怎样数的,便于下一步的完成)
孩子们数的不错,刚才在小组内交流了怎样数数,那么你们认为怎样数才最方便,最准确呢?
师小结:几个十就是几十,10个十是100
2、看图回答问题(说组成)
29
四个十八个一
六个十
79
(生小组讨论并动手操作 一人记录)
生展示
师小结:几十就是几个十组成的
几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体验拓展
1.与7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2.一百里有()个十 一百里有()个一
3.4个一和6个十组成()
4、数出32前面的5个数
5、接着数:
94.95.()、()、()、()、()
()、()、()、()、81.82.()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数数 数的组成 ,”,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使学生能进一步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记住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正确熟练数、读、写100以内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2、会整十整十地数。
教学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能很快数出过九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全体从1数到100
2、指名按要求数数或全班一起数
从27起,一个一个地数到38
从60起,十个十个地数到100
从47起,一个一个地数到60
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70
从89起,一个一个地数到38
从74起,一个一个地往前倒数到52
3、教师出示幻灯片,摆小棒,全班同学一起快速回答所摆小棒表示多少
(用“有()个十和()个一”的形式回答问题)
(二)新课:
1、教学例三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
“这里一共有几根小棒?”(一共有35根小棒)
“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那么3个十和5个一又组成多少呢?”
2、巩固:
(1)学生同桌2人摆小棒,先由右边说5个数,左边同学摆小棒,再互换。读数的同学注意观察摆小棒的同学摆对了没有。教师巡堂并指导。
(2)脱离小棒说数的组成:
①由教师说数,学生回答数的组成。
②同桌2人一人说数,一人说数的组成,每人朔个数。
③教师点学号,指名个别说说自己的学号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练习:做33页,做一做和37页练习七第5题和第7题(可先独立完成,再指名答)
(四)布置课堂作业:
1、写出48后面7个数来。
2、写出个问数字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来。
3、填空:47、---、49、---、51、---、53、---、55、---
10、20、30、---、50、---、---、---
45、50、55、---、65、---、---、---
4、49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60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87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荐]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写数教案模板”,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几个一则是在个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能正确地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
教学教具:
计数器、数位表、课件、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图:这是什么?你知道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吗?
学生汇报:黄色纽扣有四十粒,蓝色纽扣有二十七粒,粉色纽扣有三十三粒。
教师:你知道这些数该怎样读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块知识(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教学例3 用学具摆40根小棒。
教师: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4捆小棒(即40根)应该摆放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呢?
学生:试着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40,边拨边说:4个十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
教师:你能对照着计数器写出这个数吗?说说你是怎么写的?
学生汇报:十位上有4个珠子,对着十位写“4”,个位上没有珠子,就对着个位“0”.
教师:大家一起来读出这个数。 学生齐读。(读作:四十)
教师说明:读数时先读十位上的数,再读个位上的数。
教师:27和33又该怎样摆小棒?在计数器上如何拨珠?写法与读法该怎样做呢?在小组内试一试。 学生小组尝试探究,完成学习活动。
教师讲解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33中的两个“3”意思一样吗?
学生交流汇报:不一样。左边的“3”在十位上,表示的是3个十;右边的“3”在个位上,表示的是3个一。
教师小结: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教师:三种颜色的纽扣一共是多少粒呢?(100粒)100用小棒怎样摆?
学生汇报:摆10捆小棒。 教师出示图片。 10个十在计数器上该怎样拨珠呢?
学生个别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分别是什么数位?
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边和右边)开始的?
引导学生概括小精灵的话: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 巩固拓展
1、完成课本第37页做一做的第1、2题。 第1题,教师出示数位表,任意在数位表上写数字,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数是多少。 第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请个别学生读数。
2、完成课本第38页练习八的第5-8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借助2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类推出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建立位置值的概念。
3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中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和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借助2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类推出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学具: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拿出一捆零3根小棒用双面胶贴在黑板上。
教师:这里有多少根小棒?
学生:13根。
教师:在你们的计数器上拨出13。
学生拨后,抽学生回答是怎样拨的,教师在小棒下面对应出现算珠图(如右图),要求学生解释左边的1颗算珠表示什么,右边的3颗算珠又表示什么,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这个算珠图的理解是:十位上的算珠与个位上的算珠表示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十位上的1颗算珠表示一个十,个位上的1颗算珠表示一个一。
教师:能把这个数写下来吗?说一说你写的数左边的数字表示什么,右边的数字又表示什么。
学生在算珠图下面写数,并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
教师:这些是我们在20以内数的认识中学到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学习100以内的数的读写。
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在13根小棒的右边贴出2捆零3根小棒。
教师:这是多少根小棒?
学生:23根。
教师:根据前面的经验,如果要把这23根小棒拨在计数器上,你认为应该怎样拨?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应该在十位上拨2颗算珠,个位上拨3颗算珠。因为十位上的2颗算珠表示2个十,个位上的3颗算珠表示3个一。
教师:这个同学讲得有道理吗?老师也赞成他的意见,现在同学们看清自己计数器上的十位和个位,自己拨一拨。
学生自己拨。
老师在小棒图下面对应出现算珠图(如右图),并让学生说说左边的2颗算珠表示什么,右边的3颗算珠又表示什么。
教师:你能用写13的方法把这个数写下来吗?
学生自己写,抽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对着算珠图写出来(如左图),并让他说一说写的数左边的数字表示什么,右边的数又表示什么。在写出23之后,反过来让学生对照算珠图思考,23中的2表示什么,3又表示什么,加深学生对位置值的理解。
教师:那又该怎么来读这个数?
按照读13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读23。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这两幅图,(如右图所示)比较我们原来学习的13和现在学习的23,你有什么发现?
同桌相互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后,让学生发现这样的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1:这两幅图上的数都是两位数;个位上的数都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都表示几个十。
学生2:个位上的数字都是3,都表示3个一。
学生3:这两个数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十位上的数字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相同。13中的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23中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
教师:对,这两个数都是两位数,十位上的数都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都表示几个一。所以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两位数的表示方法和读写方式和我们原来学习的十几的方法是一样的,只是这些数比我们原来学习的数大。你能用你掌握的数的写法来写下面这些数吗?
让学生读写33,43,53,63,73,83,93并分别说一说十位的数表示什么,个位上的数又表示什么,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位置值的理解。
[点评:体现了直观半抽象抽象的认知过程。在教学时,先用小棒作为直观的认知方式;再过渡到算珠图,并且反复利用算珠图,作为承上启下的半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位置值;最后抽象出数的写法,用小棒、算珠、数位和写数安排强化了学生对位置值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100以内的数概念。]
2.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的算珠图(如右图所示)。
教师:比较黑板上的这两幅图,你发现它们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1:这两个图都表示的是两位数,都是由个位和十位组成的。
学生2:这两个数都是由3和4组成的,但是3和4的位置不一样。
教师:第一个图表示的数是多少?第二个图表示的数是多少?
学生:第一个图表示的是34,第二个图表示的是43。
学生说,老师在黑板上对应的位置写数(如右图)。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3和4的位置不一样,表示的大小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不一样?
教师这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和交流,利用读写的经验来分析34和43中3和4位置不一样,各自表示的大小也不一样。并让学生利用比较的方法来说图,34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4在个位上,表示4个一。43中的4在十位上,表示4个十;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强调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的不同意义,同时也让学生深刻理解位置值的重要性。
教师:像这样的数你还能找出哪些?
引导学生找出像45和54,67和76这些数字相同但大小不一样的数。
教师: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同样的数字(0除外)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大小。如果学生不能说出0除外,教师作适当的引导。
[点评:采用比较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位置值的理解。通过34和43的算珠图的对比,让学生体会位置值在记数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生对位置值的理解。]
教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10个十是一百,如果要在计数器上拨一百,你认为该怎样拨?
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入手:10个一是一十,要在十位上拨1颗算珠;10个十是一百,就应该在百位上拨1颗算珠。
教师:现在请你们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百。
教师在黑板上出现算珠图。(如右图)
教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写一写这个数?
抽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对着算珠图写数。并对照着算珠图说一说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写数和读数,你能说一说我们刚才是怎样写数读数的吗?
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回答:写数和读数,都应该从高位开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对,写数和读数都应从高位起。请同学们观察我们计数器上的数位,和原来我们看到的计数器比,多了一个什么数位?这些数位是怎样排列的呢?
指导学生说出,和原来的计数器比,多了一个百位。并且这些数位的排列是从右边起第1位是个位,第2位是十位,第3位是百位。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在我们目前学过的这几个数位中,最高位是哪一位?
学生:百位。
教师:随着我们今后认识的数越来越大,认识的数位会越来越多。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8页课堂活动。
先由教师做示范,教师说一个数,学生写;或教师写一个数,学生读,再由同桌的两个学生模仿进行。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1
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80
从10起,十个十个数到100
从50起,二个二个数到64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说出数的组成。
3、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百)对!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7?(指名回答,并上来拨珠子)
对!因为17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沙上拨7,在个位上拨1。(并指名回答这样写和读17这个数,可指名上来板书)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1这样用计数器表示?(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21由2个十和1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一,写作:21读作:二十一)
其实20以上数的读写和20以内数的读写是一样的。
(三)新课:
1、教学例四: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24?(指名回答)
想:24由2个十和4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4。
写作:24读作:二十四
2、教学例五:
(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2)另外2个图也如上教法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五)做34页: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全班对答案。可以请小朋友到黑板板书出来。(教师注意说明容易错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写作:171915212440
读作:十七十九十五二十一二十四四十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4~35页。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
教具准备:计数器、数位板、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十个十是(),一百里面有()个一。
2、6个一和3个十组成()。
3、7个十和6个一组成()。
4、8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5、62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二、学习读数、写数:
1、教学例4:
(1)同位两个一组摆出24根小棒。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放在计数器的那个数位上?4根呢?
(2)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柱,4个一在各位上拨4颗珠。
(3)在数位板上用数字卡片摆出24,并读出来。提问:2在哪个数位上?4在哪个数位上?
(4)教师再摆出42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当学生写出并读出42以后,让学生对比24与42中的4、2的意义,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2、教学例5:
(1)学生独立写出例5中上面一组数,写完后轻声读一读。教师将写得又整洁又美观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并抽出其中一个数(如67)提问:6在哪个数位上?它表示什么?7呢?
(2)例5下面一组数的教学过程与上面一组数大体相同,应强调的是: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要用0占位。
3、教学例6:
(1)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拨珠。先一个一个地拨,在个位上拨9颗珠后提问:再拨上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非颠倒多少?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
(2)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怎样读写?
(3)学生在课本上尝试写出一百,并轻声读一读。
(4)教师在黑板上展示100的写法,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和老师写的比一比,看谁写得整洁、美观。对写得不美观的在练习本上再写一次。
(5)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位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各是什么数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然后在数上填空。
(6)让学生再回头看例6、例6中自己写的数,并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边和右边)开始的?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精灵聪聪说的话:读书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使学生感知自己说的和小精灵聪聪说的一样,体验自己在概括知识方面获得的一个小小的成功。
三、练习:35页做一做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读数写数
读作:
课后小结:
一、复习准备。
1、出示平行四边形图。
2、提问:这是什么图形?知道底和高会求面积吗?如果剪去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角,剩下的会得到什么图形呢?哪个图形的面积你会直接计算?梯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3、揭题。
二、新授。
1、出示梯形图。
(1)提问:这是什么图形?说说梯形各部分的名称。提示:求梯形的面积能不能像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一样,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它的面积?
(2)操作实验。
反馈:你拼成了什么图形?指名拼一拼。
指导拼法。
①重合。
②旋转。哪个梯形旋转?一般可以怎样移动一个梯形?旋转到两下底成一条直线为止。
③平移。
思考:通过重合、旋转、平移的方法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
2、出示直角梯形图。
(1)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又能拼成一个怎样的图形,动手拼一拼。
(2)提问:拼成了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有什么关系?
(3)观察:每个直角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经过重合、旋转、平移的方法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并且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一半。
3、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思考:(1)比较梯形的上底下底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2)比较梯形的高与拼成
四年级(下册)教材教学了折线统计图,本单元继续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提高统计能力,发展统计意识。
复式统计图里一般同时表达两组数据,它们有共同的主题,各反映一个内容,分别画成两条折线,便于人们根据折线的形态以及两条折线的位置关系,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获得需要的信息。例题和习题选择宽广的题材,让学生充分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它的应用价值。
1、巧妙地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凸现特点。
例题先用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青岛、昆明两个城市3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对折线统计图的回忆。提出的问题是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这些问题仅在一幅统计图里找不到答案,需要把两幅统计图中相对应的数据进行比较,逐月计算两个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数,才能找到答案。在学生感觉这种方法非常麻烦的时候,教材把两幅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巧妙地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通过三个问题,逐步教学复式统计图的知识。
第一个问题是识别复式统计图中表示两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折线,引导学生看懂复式统计图里的内容。在一幅统计图里,用两条折线表示两组数据,为了便于区分,例题把一条折线画成实线,另一条折线画成虚线,用图例说明两条折线各表示哪组数据。教材没有把这些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让他们带着“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一条折线”这个问题看统计图,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这些知识,理解把两条折线画成不同形式的线的原因以及图例的作用。
第二个问题是比较两个城市的月降水量,找到降水量最接近的月份与相差最多的月份。在复式统计图上比较这些内容,不需要计算,只要观察表示同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距离最接近,降水量最接近;距离最远,降水量相差最大。显然,在复式统计图上进行比较比在两幅单式图上比较方便得多。这是复式统计图的优点,也是例题的教学重点。教材让学生在活动和思考中获得这些体验,明白人们为什么制作复式统计图的道理,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第三个问题是开放的,继续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描述现象,提出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重视发展统计观念。
练习十三配合例题,看重进行三个方面的练习。
(1)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1题和第6题都是画图练习,要根据统计表里的数据,在图上描点、连线。在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时,已经进行过这样的练习。制作复式统计图要注意两点:一是两组数据要一组一组地在图上画出来。如第1题,先依次描出表示七天最高气温的点,并连成折线,再画出表示最低气温的折线。如果两组数据同时画,容易发生错误。二是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要严格遵照图例的规定画,不能弄错,更不允许别出心裁。如果第1题把表示最高气温的折线画成虚线,最低气温的折线画成实线,对照图例,就闹出一天里的最高气温低于最低气温的笑话。如果随心所欲,把一条折线画成红色,另一条折线描成蓝色,那么别人对照图例,就无法分辨两条折线各表示的数据。
(2)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比较和判断。
统计活动不能停留在数据的获得和呈现上,其价值更体现在对数据的利用上。关于这一点,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相当重视。本单元一如既往,第2、3题都是看图回答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在统计图里收集信息,比较数据,分析状态,作出判断。这两道题紧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一是比较同一时间的两个数据的大小,如1999年我国固定电话的用户比移动电话的用户多,3年移动电话的用户比固定电话的用户多;二是从两条折线的形态分析两个事件在发展态势上的差异。如表示移动电话用户的折线明显比固定电话用户的折线陡,反映出1999年到3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比固定电话快。明园小学五年级一班学生家庭拥有电话机和计算机情况统计图里,表示电话机数量的折线从1年起保持水平状态,反映出从这一年起各个家庭里都有电话机;表示计算机数量的折线从1年起逐渐变陡,反映从这一年起拥有计算机的家庭快速增多。
(3)联系课外活动应用统计知识,培养统计观念。
小学生的统计观念是初步的,表现为对统计活动有兴趣,能应用习得的统计知识开展统计活动,能通过收集、分析数据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简单现象。第4、5题为此而设计。第4题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记录水仙花球20天里根和芽的生长变化情况。不仅让学生看图回答问题,还鼓励学生做一做这样的实验。综合数学和自然两门学科里的知识与活动,感受数学是人类活动的工具,是人们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一种语言。第5题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记录的两架模型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其中有每架飞机的飞行高度从逐渐上升到保持平稳,再到逐渐下降的过程信息,可以对这两架模型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时间、各个时刻的飞行高度进行比较,从而对它们的飞行情况进行。让学生又一次感受统计能描述客观世界里的一些现象。
教学内容:
抽取游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抽取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
1、猜一猜。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2、实验活动。
一次摸出2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有可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一次摸3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一定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3、发现规律。
启发:摸出球的个数与颜色种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不难发现: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做一做
1、第1题。
独立思考,判断正误。
同学交流,说明理由。
2、第2题。
说一说至少取几个,你怎么知道呢?
如果取4个,能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1、3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第21练习。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数数数的组成》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演示百羊圈,引入新问题,激发数数兴趣
1、师:蓝蓝的天,绿色的大草地,小朋友玩得多高兴啊!
看,山坡上下来一群羊,有几只?
又来了一群,这群羊几只?这两群羊共几只?20
是几个十?
学生观察回答上述问题。
2、又下来一大群羊,成八小群。
师,羊真多啊!有多少只?
我们来估计一下,现在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大家交流,说一说自己估计的结果。
3、师,我们的估计对吗?可以数。你会数吗?
今天学习数100以内各数。(揭示课题)
二、操作、交流,学习数100以内各数
1、实物数数。
(1)师:老师让你们每人带了100根小棒,快速地数一下,是不是100根。
(2)学生自由数
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有多种数法,可以指名进行实际操作。)
2、讨论。
(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是这样数的:每数10根捆成一捆。
谁愿意用小棒再来演示,让全班都能看清楚?
能不能试着用刚才同学们提出的办法来数一下有多少根。提示:每数10根捆成一捆。一定要用皮筋捆好。
(2)师:
一根一根地数,10个一是几?那十根十根地数,10个十是几?
3、引导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到一百。
(1)师:数100以内的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从一数到一百,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数了10个十就是一百
如果让你十个十个地数,你能从10数到100吗?100-10呢?
学生数10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2)数百羊图。一只一只地数,再十只十只地数。(同桌一个人数另一个人检查)
(3)抢答:一十一十地数,三十前面是()十,三十后面是()十。八十前面是()十,八十后面是()十。
(4)指名数: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十数到一百;从三十数到七十,从六十数到一百。
三、接近整十数的数法
1、师:谁能很快地拿出三十五根小棒,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如果一根一根的继续往下数,你能数到四十二吗?试一下。
出示例2: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学生边添小棒边数。
交流:三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为什么是40?
学生将10个单根捆成一捆,得4捆,再接着数到四十二。
2、从五十六数到六十三,再从六十三数到七十二。
(注意渗透组成知识,注意是否每数满十根捆成一捆。)
3.不摆小棒,一一地数
从七十八数到八十八,再数到一百。(同桌轮流数,再指名数。)回答:七十九、八十九、九十九的后面各是几?
四、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
1、例3:拿小棒3捆又5个单根,看一看,是几根小棒?说一说35是()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第3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
3、同桌一人摆小棒,另一人说组成。
4、游戏:摘果子。(水果卡片)
四十二()个十()个一七十六()个十()个一九十四()个十()个一六十里面有()个十一百里面有()个十想一想:其实生活中用到数数的地方可多了,想想哪里遇到过?自由汇报。
如果这堂课的表现是100分的话,你觉得你自己能得多少分?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说说你得分的理由。
五、小结
师: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六、练习活动
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球,再数一数,有多少个球。
你的估计差不多吗?你是怎样数的?怎样数比较快?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数 写数”,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读、写任意两位数和100.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任意两位数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由直观到抽象,读、写两位数.
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卡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数小棒.由1根到10根,然后再把10根小棒捆成1捆,说明一个十.
2.十个一是一个().
二十三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五十里面有()个十.一百里面有()个十.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启发学生1根1根数小棒,数到10根是多少?
使学生明确:数到10根是1捆小棒,也就是一个十。
(2)教师说明:计数器上,从右边数,第一位叫个位,有几根小棒,就在计数器个位上拨几个珠表示几.
(3)第二位叫十位,有几个十根就在十位上用几个珠表示.出示计数器.在计数器下写上10,读十.计数器十位上有几个珠,就是几十个.
使学生明确:1捆小棒,用一个珠表示,是一个十.
(4)指导学生操作.
有一捆小棒,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怎样读?
指导学生操作,使学生明确:在十位上拨1个珠,读作十.
(5)指导学生摆2捆、3捆捆小棒,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怎样读?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汇报时,投影出示20、30、40引导学生齐读.
(6)指导学生摆小棒:1捆1根、2捆1根、3捆1根、4捆3根,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
学生合作学习,学生拨珠后,出示11、21、31、43,启发学生试读.
指名学生读数.
(7)把小棒、计数器去掉,读数11、21、31、43.
(8)出示练习八第5题.引导学生读数.
(9)指导学生学习,做一做第1题,互相认读.
2.教学例5.
(1)教师谈话:刚才我们会读数了,互相说一说是怎样读数的?
使学生明确:从左往右读;
先读十位,再读个位;
从高位读起.
怎样写数呢?
(2)出示例5图1:
①引导学生读数:十位上有3个珠,表示3个十;个位上有4个珠,表示4个一.合起来读作三十四.
②十位上有3个珠,表示3个十,在十位上写3.
个位上有4个珠,表示4个一,在个位上写4.
合起来写作:34.
③想一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3)出示图2、图3、图4,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在书上填写.
(4)订正,说一说是怎样写的?
使学生明确:从高位写起.
教师将写得准确、整洁的同学的答案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欣赏和学习.
(5)做一做第2题,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教学例6.
(1)引导学生操作学具,从10数到90。
(2)启发学生思考,再数1个10,也就是10个十是多少.
(3)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读数.
(4)引导学生试写,在计数器下出示100.
(5)引导学生想一想,并明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6)完成练习八第8题.
先摆数字卡片,再照卡片上的数写数.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板书课题)大家都会了吗?
随堂练习
1.练习八第6题.(分组练习)
读出下面各数.
24 46 54 68 80 98 100
2.练习八第7题.
找出数学课本的第23、36、50、62页.
3.练习八第9题.
写出下面各数.
三十六()四十五()八十九()
五十八()六十四()九十()
七十九()八十一()一百()
布置作业
练习八第10题.
从28写到38,再从76写到92.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读数写数,”,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1
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80
从10起,十个十个数到100
从50起,二个二个数到64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说出数的组成。
3、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百)对!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7?”(指名回答,并上来拨珠子)
“对!因为17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沙上拨7,在个位上拨1。”(并指名回答这样写和读17这个数,可指名上来板书)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五)做34页: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全班对答案。可以请小朋友到黑板板书出来。(教师注意说明容易错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写作:171915212440
读作:十七十九十五二十一二十四四十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读数和写数,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文章来源://m.jab88.com/j/9865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