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一年级上册《立体图形复习课》教案分析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上册《立体图形复习课》教案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册《立体图形复习课》教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熟练辨认这4种形状的物体。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想象、总结和归纳,掌握数组合图形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累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目标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本学期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期末复习,帮助学生学习一些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十分必要,因此把目标定位为通过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熟练辨认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并通过动手操作、想象、总结和归纳,掌握数组合图形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数较复杂的拼摆图形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五、教学过程

(一)根据特征猜立体图形

今天xx、小刚、萍萍、明明和我们一起来做数学游戏。我们看看他们给我们做什么游戏?

1.听特征猜图形。

xx说:四四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无法自由滚动。

(1)学生读特征猜图形

(2)学生到讲台前挑选图形。

追问:正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点?

2.听特征猜图形。

小刚:长长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1)学生读特征猜图形(学生猜对课件出示长方体)。

(2)学生到讲台前挑选图形。

追问:长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点?

3.听特征猜图形。

萍萍说: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平平的,在平地躺着能滚动。

(1)学生读特征猜图形。

(2)学生到讲台前挑选图形。

4.听特征猜图形。

明明说:圆圆的,在平地上能自由滚动。

(1)学生读特征猜图形。

(2)学生到讲台前挑选图形。

小结:刚才这个游戏让我们再一次的回顾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我们看看下面该做什么游戏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猜谜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图形特征的认识,为下一步图形的分类做好铺垫。

(二)分一分,放一放

1.为明明整理房间。

师:明明的房间多乱呀,我们一起来帮它整理一下。把物品按照要求放到架子上。

2.小组活动:摆放物品。

3.学生进行交流。

说说你们是怎么放的,为什么这样摆放。

小结:同学们通过合作把明明的房间整理好了,现在看起来整洁多了,看来,把物品分类摆放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的游戏,使实物和一般模型建立起联系,考察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拼一拼,摆一摆

1.解决图1的问题。

师:我们帮明明把房间整理好了,他邀请我们和它一起搭积木。

图1:

一共有()个。

(1)说说它是由几个长方体拼成的,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2)我们只看到3个长方体,大家数出4个,哪1个藏着的长方体你是怎么发现的?

(3)学生照样子拼图:上面的图形一定会有一个下面的图形和它对应。

2.解决图2的问题。

图2:

一共有()个。

(1)数数它是由几个正方体拼成的,你们是怎么数的?

(2)学生活动之后,小组内学生进行汇报。

预设:先数看到的,再数遮挡的着的。

预设:分层数。(5+3+1=9)

预设:爬楼梯数。

(3)分层解决问题。

①第一层有几个正方体?(1个)

②第二层有几个正方体?(3个)

③第三层有几个正方体?(5个)

师:这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爬楼梯,一层一层的数一数有多少个正方体。

3.解决图3的问题。

请你用刚学到的方法标一标,数一数有多少个正方体。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归纳等策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拓展提升

师:刚才我们跟明明一起搭的积木,现在同学们自己用积木搭一个,让你的同桌猜一猜用了多少个?

(五)总结

今天我们和xx、小刚、萍萍、明明一起做了许多数学游戏,你有什么收获?

编辑推荐

认识立体图形


1.4.1立体图形的认识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34---P3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2.多媒体及课件。

教学过程个人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

导语:昨天我让小朋友们收集各种形状的物品,小朋友们都收集了吗?谁愿意先为大家介绍呢?

下面,请小朋友们将自己收集到的物品放到小组内的桌子上,认真地观察这些物品。

1.说一说(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小朋友们看着这些物品,请你在自己的小组中向其他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小朋友作为代表向全班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是怎样的。

(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

2.分一分(引导学生进行辨别和操作。)桌子上的所有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老师现在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

(各小组的学生将桌子上的物品进行分类,将外形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这样,每个小组的桌子上出现几堆不同形态的物品。)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分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板书:认识物体)

二、引导体验,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

1.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几样物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2.讲一讲。(教师有重点地进行讲解)

(1)长方体的认识

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小组内说一说。

小组代表汇报: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回答:长方体是长长的,我是看出来的。

长方体有6个面,我是数出来的。

我摸到长方体这里“尖尖”的。

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板书:长方体)

教师出示两块一般的长方体物体,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教师再出示一块特殊的长方体物体(两面是正方形的),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正方体的认识

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物体试问:谁知道它的形状叫什么?

(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师:请你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物体,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板书:摸)

小结:我们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当学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时)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板书:数)

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板书:看)

小结:我们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3)圆柱的认识

教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桌子上滚一滚,问学生: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为什么不是?

师:请你从桌上拿一个圆柱形的物体,摸一摸,再看一看,你还发现了什么了?

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师:(出示贴图)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板书:圆柱)

(4)球的认识

师:我发现咱们班收集最多的就是球,现在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问一个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

再问其他学生:你呢?其他同学呢?

师:虽然你们拿的是不同的球,仔细观察,你们发现它们的形状怎样?

师:(出示贴图)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板书:球)

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

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呢?看来,球是能滚动的。

3.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练习。

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教师出示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并说出图形名称。

2.找朋友。

3.游戏活动,发展思维。

(1)神奇魔术师。

师:看过魔术表演吗?谁愿意上来当一回魔术师,从这个魔术箱里,变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游戏1:请一个学生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先告诉同学给大家变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然后拿出来请同学判断。

游戏2:问学生:你们想得到什么形状的东西?谁能实现他的愿望?

请一个学生上来,根据同学们指定的形状摸一个物品。

(2)超极侦探。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藏着一样东西,这回不许看,也不许摸,只能用耳朵听一听,然后根据你听到的声音,猜一猜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你们能行吗?

游戏1:教师把盒子左右一晃。问:你听到什么声音了?

你能猜出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吗?(球)

你能肯定是球吗?还可能是什么?(圆柱)

教师再把盒子前后晃一晃,问:现在你能肯定里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吗?(球)

打开看看,你们猜对了吗?

看来,通过听我们也能判断出物体的形状。(板书:听)

4.数一数,填一填。

二次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概括)。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四种图形,它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现在请你们对照各个小组桌子上的各种物品,一起说说这四种图形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2.讲一讲

(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所学的知识。)小朋友们说得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同之处是都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它们也有区别:正方体6个面大小是一样的;而长方体是不一样的;球和圆柱的相同点是圆圆的,但是,圆柱两头有两个大小一样的圆圆的、平平的面,而球则没有面。

五、板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

长方体圆柱

正方体球

(摸、数、看、听)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教案

第一课时: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游戏: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板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练习


1.4.3认识立体图形的练习

课型练习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37页、38页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进一步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的物体,加深对其特征的了解。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使学生较熟练的认识这几种图形的物体,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1.多个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积木。

2.多媒体及课件。

教学过程个人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1.创设情境。

星期天,明明去好朋友丁丁家玩,丁丁家太漂亮了,还有很多明明刚认识的物体和图形,明明高兴极了,指着这些物体和图形说给丁丁听。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这些物体的面有没有你学过的图形?

先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谁先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物体?学生回答。

2.说特征。

小朋友们的观察能力很强,找出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物体。谁能说说你是怎么认出这些长方体的?(师指一个长方体的物体)。

长方体长长的,有平平的面。

那正方体呢?

正方体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

这两个小朋友回答的非常好,谁再来说一说怎么辨认圆柱体和球?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可以滚动,圆柱体也可以滚动。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但认识物体,还能说出它们的特征,真棒!

看来小朋友们对前面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老师想来考一考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基本练习。

看看丁丁家的这些物体,你能帮它们找到朋友吗?

找朋友。(连线)(课本37页第1题)

2.综合练习。

(1)瞧!丁丁搭的积木多漂亮,你能数出它身上的立体图形的个数吗?(课本37页第2题)。

个数最多的是(),个数最少的是()。

(2)我说你搭。(教材第38页第7题)

请小朋友们拿出积木来,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吧。

师说,学生搭。搭完后,全班交流,对比搭得是否一样。

同桌间做游戏。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自主检测。

(1)填一填。

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

拼一个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个。

(2)填一填。二次

(3)接着摆什么?圈出正确答案。(教材38页第8题)

2.评价完善。

一生汇报答案,其余自我核对,校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能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吗?

五、板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的练习

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球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教案(人教版)

第一课时: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游戏: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拼组 ,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立体图形的拼组 ,”,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内容:书第28页例3及相应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拼搭及剪、贴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课堂的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等。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动手操作拼组,感知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及其操作。
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若干个,胶水。
教具准备:课件、正方体、长方体、盒子各一个,手工小奖品若干个,彩纸若干张。
一、创境设疑,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特别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好多礼物,你们猜老师把礼物藏哪儿了?
(背后藏着一个正方体盒子和一个长方体盒子,里面分别装着奖品)
学生充满兴趣,好奇地期盼着……
教师先出示正方体,同学们,老师把一些礼物放在这个盒子里,你们认识它吗?(接着提问:让学生说出它的名字和简单特征)
然后出示长方体(同上)进而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图形拼组
师:这两个(正、长方体)可是小朋友的老朋友了。老师把礼物放在它们的肚子里面了,可是它们也带来了一肚子的问题要向你们挑战,大家有信心吗?挑战成功可以获莉智慧奖品。
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㈠正方体的拼组(第一层次)
师:我们先看正方体带来了什么挑战问题。
师:(从正方体里拿出第一个问题:
请拿出两个同样的正方体学具,看能拼成什么?
生1:我用两个同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生2:我也拼成一个长方体,他是横着拼,我是竖着拼的
生3:我可以把一个放在另一个上面,也是一个长方体
师: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可真丰富呀,横着拼,竖着拼,叠着放,两个同样的正方体都能拼成一个长方体。第一个问题大家挑战过关了
师:从正方体里拿出第二个问题:
三个正方体的学具,你又能拼成什么?
生1:老师,我可以拼成一个领奖品。
生2:看,我拼成了一个“品”了。
生3:可以拼成一个拐角。
师:第三个挑战的问题会是什么呢?请一名同学上来揭开秘密。
请拿出8块同样的正方体学具,你可以怎样拼?(可以让学生单独操作,也可以两人或小组合作,然后汇报。如:可以拼成一座山,一个大的正方体,一个长方体……)
师:正方体看到大家操作得这么认真,想象力又这么丰富,决定提高难度,同学们还有信心吗?(有)
自由想象题:请小组合作,拿出小组内所有的正方体学具,拼拼自己喜爱的图形。
小组汇报:①老师,我们组用24块同样的正方体拼成一辆火车把智慧花放在上面装饰就更漂亮了。②老师,我们组垒成了高高的一座山了。③老师,我们组的机关枪多漂亮啊。
㈡长方体的拼组(第二层次)
1、师:正方体年到同学们同学们反应这么快真是又羡慕又佩服,它急匆匆地跑到长方体身边,让长方体再考验你们了,睢!
2、提示问题:
请①②③④小组用4个同样的长方体来摆一摆
请⑤⑥⑦⑧小组用8个同样的长方体来摆一摆
比一比,哪一组摆得最漂亮。
3、学生立刻投入激烈紧张的操作中,然后得意洋洋汇报结果
㈢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拼组(每三层次)
1、师:单独发出挑战同学们都胜利过关了。
现在正方体和长方体决定联合起来再考考你们。
自由想象题:
小组商量,你们爱拼什么都可以,但一定要把长方体和正方体两种图形都用上哦。
2、展示欣赏作品
三、活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现在,老师也被同学们的想象能力折服了,老师也想考你们,看,老师桌子上有这么多的盒子放得很凌乱,大家一起动脑筋,帮忙收拾整齐又漂亮。
1、学生勇跃发表意见,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
4、小结(联系生活)
四、巩固深化
1、完成28页“做一做”并处延拓展
2、完成练习六第3题
3、完成练习六第7题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用正方体和长方体拼成了好多好多的图形,这两个老朋友非常满意大家的表现。在生活中,在数学王国里还有更多奇妙的图形呢?只要同学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一定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立体图形(教科书34页至35页上面“做一做”及练习八第1至3题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提供活动机会,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的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立体图形。

突破方法:通过实物观察、教具演示,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立体图形。

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突破方法:通过实物观察、教具演示,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与学法:

教师:实验操作。

学生: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胶袋)、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1.说学具:(感知物体的形状)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课件出示: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袋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同桌之间说出礼物名称)

【设计意图】机器人是学生感兴趣的玩具,用它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说一说)

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分学具——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形状的物品”放在一起吗?同桌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说学具,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学生汇报)

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

(3)揭示概念

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根据所说,在电脑里分出的各类食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设计意图】创设动手实践的活动,能让学生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

(4)活动

让学生依次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摸物体表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1)感知长方体的特征

师:同桌之间互相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生:汇报观察的结果。

师:小结长方体的特征并板书: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大小不一样,不能滚动。

(2)感知正方体的特征

①感知正方体的特征

师:同桌之间互相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正方体的特征。

生:汇报观察的结果。

师:小结正方体的特征并板书:正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大小一样,不能滚动。

②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

学生讨论、汇报,师板书

相同:都有6个面,不能滚动。

不同:长方体6个面大小不一样,正方体每个面都一样大。

③练习,课件出示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要求学生判断并说出它的名称,集体订正。

(3)感知圆柱的特征。

师:同桌之间互相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生:汇报观察的结果。

师:小结圆柱的特征并板书:圆柱有2个平平的面,大小一样,上下一样粗,横着能滚动。

(4)感知球的特征

①感知球的特征

师:同桌之间互相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球的特征。

生:汇报观察的结果。

师:小结球的特征并板书:球能自由滚动。

②练习:

课件出示形状是圆柱和球的物体,要求学生判断并说出它的名称,集体订正。重点说出热水壶为什么不是圆柱。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使学生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探究新知的意识。

③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认识立体图形

学生齐读题目

3.形成表象

去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花外衣,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课件依次出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设计意图】让学生子啊头脑里再现立体图形,进一步感知其特点。

三、拓展练习

1、想一想:为什么汽车的轮子做成圆柱呢?(电脑显示)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思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圆柱的特点,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

2、读一读、填一填:师边读题,指明回答,齐读一次。(电脑显示)

【设计意图】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让学生加深对立体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3、数一数:(出示机器人)

数一数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个数。(学生独立数,也可以自由组合),指明说,集体订正。强调机器人的头、眼睛也是球。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让学生直观感知立体图形的形状特点及如何数。

4、游戏:摸一摸、猜一猜(教材35页上面做一做的第2题)

要求:同桌合作完成,一个合眼摸出学具袋的任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另一个学生判断,然后反过来,轮流玩。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摸学具,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其特征,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1、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讲一讲:各种立体图形的特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新知,加深认识。

五、板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长长的,方方的,直直的,圆圆的,

6个平平的面,6个平平的面,有2个面,自由滚动。

大小不一样,每个面都一样大,上下一样粗,

不能滚动。不能滚动。横着能滚动。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一目了然,能把四种立体图形的特点显示出来,又能一眼比较出它们的异同。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青岛版教材培训

《立体图性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知道他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察,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

一、搭一搭

1、师: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神秘的袋子,里面有什么呢?想知道吗?快打开看看吧。这些物体在生活中经常见到,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怎么玩呢?听清要求:小组合作,动动你的小巧手。用这些物体拼一拼,搭一搭,看看你们能拼搭出什么作品?

2、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说?(有拼出汽车、有拼出高楼、有的拼出高楼)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

师:同学们,在刚才拼一拼的过程中,你们发现有形状相同的物体吗?

二、分一分

1、小组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分成两类。

2、小组汇报:为什么这样分?(1、有角的和有角的放在一起,没角的和没角的放在一起;2、能滚动的和能滚动的放在一起,不能滚动的和不能滚动的放在一起)

3、同学们表现的真棒!现在小组合作,把每一类再分成两类

4、小组合作,动手分

三、认识名称

1、每一类都有个共同的名字(教师出示物体),你知道吗?

2、教师板书每类物体的名字

四、观察物体的特点

1、小组里拿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观察他们有什么不同?

汇报交流(正方体所有的面都一样大,长方体不是所有的面都一样大)

2、拿出一个球和圆柱,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同?

汇报交流:(1、球向各个方向都能滚动;圆柱只能前后滚动;2、球摸起来是圆圆的,圆柱上下的面是平平的)

3、教师出示物体,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名字

五、抽象出物体图形

同学们。这些物体,如果去掉他们漂亮的花外衣,在数学上画出来什么样子呢?

(课件出示)

让学生看一看,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

六、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一题:同学们,你能把我们认识的物体和他们对应的图连一连吗?

做课后第一题(注意茶壶)

集体订正

2、摸物体的游戏

教师示范,学生游戏

七、全课小结

回想今天的课堂我们认识了那些形状的物体?这些都是立体图形。回到家找一找,你一定能发现它们的影子。

一年级上册《20以内加、减法复习课》教案分析


一年级上册《20以内加、减法复习课》教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习的20以内加法及20以内不退位减法(十几减几)的相关算式进行整理、对所学计算方法进行回顾,掌握一定复习和整理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算式整理及多种形式的练习,找到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及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合作与交流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掌握了20以内加减法及20以内不退位减法算理及算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全面综合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还能让学生在积累一定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了解一定的复习整理方法,初步感受复习对知识与能力提升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所学20以内加法及20以内不退位减法(十几减几)相关计算进行整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观察、发现,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四、教学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算式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整理20以内加法

(课件出示)

(1)找规律填表

仔细观察表格中算式,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2)借规律填表

游戏:对号入座。

(3)用规律找规律

进一步观察表格,说说还有哪些发现。

预设1:学生会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

预设2:得数小于10的算式和得数大于10的算式。

预设3:得数是10的算式,得数相同的算式,调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的算式。

……

【设计意图】借助表格中所给算式,激活学生原有认知,回顾整理已学所有加法算式,并通过进一步观察、交流,发现表中算式排列规律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奠定基础。

2.整理20以内不退位减法(十几减几算式)

(1)口算练习。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3-217-319-5

(2)小组合作:完成十几减几算式的整理排列

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

12-213-214-215-216-217-218-219-2

13-314-315-316-317-318-319-3

……

(3)交流反馈:算式是怎么排列的,有什么发现?

预设1:横向排列

预设2:纵向排列(略)

【设计意图】因在10以内数的认识时已对减法表进行过整理,故此环节只重点回顾整理十几减几算式。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经历系统整理知识的过程,进一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学到一定的整理和复习方法。

(二)拓展提升

1.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两人游戏,任意抽取一道算式,快速说出结果。

任意抽取结果(数字卡片),快速说出相应算式。

2.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在○里填上“﹥”“﹤”或“=”)

8+7○162+8○7+317-2○18-3

9○18-105+9○9+64+6○6+4

3.看谁想得又对又快

9+()=8+()

小结:交换两个加数,计算的结果相同。

小结:9加几的数比8加几的数至少多1。

小结:9加几的数比8加几的数至少少2。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习题的设计,进一步练习巩固2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提升学生利用知识间联系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教给学生有序思考、全面看问题的思维方法,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后续学习做好知识上和技能上的准备。

(三)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上册《第几》教案分析


一年级上册《第几》教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的基数、序数含义,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二)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借助生活经验,解决关于几个和第几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认识了1~5各数,并会比大小的基础上,感知自然数的序数含义,并能通过已知经验正确区分几和第几。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并知道数的方向决定次序。

教学难点:区分几和第几的意义,能正确使用。

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幻灯片,方片4个,圆片1个。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从前,有一个小朋友特别能吃。一天,他到一家汉堡店吃汉堡,他先吃了一个,没有饱,又吃了一个还是没有饱,直到吃完第4个,才觉得饱了;他拍拍肚子,叹口气说:“唉,要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4个该多好啊!你认为他说得对不对呢?为什么?

通过讲故事,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4个汉堡与第4个汉堡表示的意思不同。

小结:直到吃完第4个,才觉得饱了,说明他一共吃了4个汉堡;如果直接吃第4个,实际上他只吃了1个,能饱吗?看来第4个和4个不一样,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第几》。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几和第几之间的差别。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感知序数含义。

教师: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让学生详细描述画面上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如果你个小法官,你认为谁说得对?为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认识到准确描述位置时,不光要说第几,还要说清数的方向。

小结:就是像你们说的这样,从前面数,小朋友排在第2位;从后面数,小朋友排在第4位。看来我们在描述小朋友排在第几时,不仅要说清他是第几,更重要的是说清你是从哪往哪数,是按什么顺序数的。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小朋友在队中的位置,那么其他人都排在第几位呢?试着说一说。

2.深入探究,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师:看来这两个问题难不倒聪明的你,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穿军装的阿姨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教师:前面有3人,这里的3人与刚才我们说过的第3位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并运用课件让学生明确3人指的是3个人,而第3位指的是1个人。

小结:看来这个3指的是3个人,而另一个3指的是1个人,虽然都是3,可它们表示的意思却完全不相同。

3.巩固方法,灵活应用几个和第几。

教师:小动物正在排队准备比赛了,可是小兔子找不到自己应该站在哪儿。小裁判员只告诉小兔子它在队中是第3位,它应该站在谁和谁之间呢?你能帮帮它吗?

借助环节一、二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解决新的问题,充分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理解小兔子的位置可能是从左往右数的第3位,也可能是从右向左数的第3位。马虎的裁判员没说清数的顺序,所以小兔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教师:如果你当裁判员你应该怎么告诉小兔子?

小结:看来从哪往哪数,按什么顺序数真是很重要。我们以后做事可不能像小裁判员这样不严谨。

【设计意图】借助前面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你们帮助小兔子找到了在队中的位置,那么你能说一说自己在你所在的这一组的位置吗?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

2.完成教材23页第1题。

(1)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

(2)从左边数,给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3)从右边数的第1只小鸟飞走了,还剩□只小鸟。

3.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有4个方片,1个圆片,现在要把圆片摆在第2个,可以怎样摆?你能想出几种摆法。(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设计意图】首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巩固“数数的方向不同,位置不同”这一知识点,也让同学们在考虑问题时要想全面。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第几》这一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教师:为了让别人理解得更清楚、准确,我们在描述第几时,还要说清楚你是从哪往哪数的,并且同样的一个数,它既可以表示有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你们看,数学多有意思呀!

一年级认识钟表认识图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年级认识钟表认识图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形
1、出示第116页第4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4)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5)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第117页第5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对比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
(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4)完成书上第119-120页第7、8题,集体订正。
二.认识钟表
1、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完成书上第120页的第9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3、数字表示法
(1)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2)看书第117页第6题,学生在书上完成,点四人板演,集体订正。
三、小结
四.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认识图形、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认识图形的复习》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认识图形的复习》

复习内容:认识图形

复习目标: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复习重点:

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复习过程:

一、认识图形

1、出示第116页第4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4)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5)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第117页第5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对比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

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4)完成书上第119-120页第7、8题,集体订正。

一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总复习),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总复习),,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执教:南丰市山小学彭清华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第2单元和第4单元)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判断并使用长度单位“cm”和“m”。
2、能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更熟练地测量出物体的长度。
3、通过观察实物,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准确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图案是由许许多多的图形组成的”,并能正确数出图形的个数。
5、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1、会估计并准确测量出物体的长度。
2、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能正确数出图案中图形的个数。
教学难点:
会估计并准确测量出物体的长度,正确数出图形的个数。
教法:
创设情境法,启发引导法,合作探究法等
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知识,发现问题,在小组间的讨论和全班交流中解决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量一量、拼一拼),进一步巩固知识,拓展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直尺(每人一把),七巧板。
教学设计意图:
我在课前认真分析了学生在测量、观察物体、认识图形、图形的拼组这些内容学习时的实际情况,力求系统地、有效地展开这节复习课的教学:首先,出示一幅幅学生熟悉课本中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唤起学生的记忆,展现学生在《空间与图形》中学习过的知识。然后以“智慧宫”的形式把这些知识点串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一步整理和复习。通过看一看,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拼一拼等活动,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巩固知识,并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反馈出学生在这一内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有旧课新上的感觉。让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从而到达复习课的目的。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缺乏自制力,注意力容易分散,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好,学得更轻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记忆
谈话:同学们,请睁大小眼睛,认真观察大屏幕。
这些画面你们见过吗?
看着这些画面,你们想到了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呢?
二、进入情境,整理复习
师:老师把这些知识藏在了智慧宫里面。你们能找到吗?
同学们你们想首先打开哪一扇门?(根据学生选择,依次点击各扇门,呈现三个不同的知识板块)
1、复习知识点:长度单位和测量物体
谈话:看看,谁来欢迎咱们了?
看见m、cm,你想起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下面,我们一起打开这扇门。
问题①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学生独立思考)
②判断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同桌相互讨论)
③动手测量。(先估计,后测量)
2、复习知识点:观察物体
师:同学们又想打开哪一扇门?
找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中解决问题。
①他们看到的分别是哪幅图?并用线连一连。
②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又想起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
3、复习知识:图形知识
①认识图形
②图形的拼组:数一数各个图形分别有几个?
师:同学们,你们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拼组成一幅图案吗?
拿出七巧板,动手拼拼看。
师:谁愿意把你的图案拿给同学们欣赏欣赏。
师生共赏。
要求:课后,在小组内相互猜猜,小组成员拼的是什么图案?里面又有哪些图形呢?
三、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很多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
在这节复习课上,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孩子本领可大了,个个都是数学小能手!
板书设计:
测量物体
观察物体空间与图形(总复习)认识图形
图形拼组

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教案分析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教案分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教案分析

3口耳目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古人以图形作为文字使用,这些文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象形字。象形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易于学生记忆字形,了解字义。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图画情有独钟。因此,本课教学设计重在以图画构建识字情境,以图画贯穿识字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识字活动中感知字形,感知字义,并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学习卡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习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言: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动画片《机器猫》吧?机器猫有一个神奇的宝贝——“时光机”。只要坐上时光机,我们就可以回到过去。今天,我们一起坐上时光机到古代去看一看。

2.课件出示一个古代人物画像。引言:咦?这个人好像缺少了一些器官。哦,原来它们在老师的桌面上,我们来做一个拼图游戏把这些器官拼回去好吗?

3.互动活动:师生板前活动,拼贴器官。

设计意图: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喜欢动画人物,用动画片中孩子们熟悉的人物导入新课,是吸引他们认真学习的“良方”。

二、学习生字,掌握音、形、义

1.认识象形字。

(1)课件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古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字,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这些很像图画的符号,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字,叫做象形字。

2.图文对照,指导识记“目”“足”。

(1)对照图画和文字,猜猜它们是什么字?

(2)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

(3)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识字。重点注意:

目:教师出示“目”的字理演变图,简单介绍后让学生与图片进行比较,找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外面的“3、《口耳目》教学设计”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足:学生再次观察实物图片“足”和“足”的字理演变图,说一说“足”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

(4)请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目”和“足”,并扩词。

(5)教师小结:认真观察图画,找一找图画和生字的联系,我们就能了解这个生字的意思,也能猜出它的读音,还能记住这个生字的字形呢!

3.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耳”“手”。

(1)课件出示三个字的字理图。小组合作,商议识字方法,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汇报交流。

预设:

口:①象形字识记。“口”字长得就像我们的嘴。

②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

③用一用。“口”——口水、开口、口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看到红烧肉我就流口水。

耳:①比较识记。“耳”和“目”长得很像,“耳”的两个长横都出头,右边的长竖下面出头。

②用一用。“耳”——耳熟、耳聋、耳朵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很喜欢吃木耳。

手:①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撇,第二笔和第三笔都是横,第四笔是弯钩。

②用一用。“手”——左手、右手、双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有一双能干的手。

4.游戏巩固。

(1)连一连。

将金文、小篆、楷书分成三组,请学生“连连说说”,看谁说得正确。先在自己的学习卡上连一连,同桌对照,讲讲自己的理由。然后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连。

(2)游戏。

学生有的拿图画,有的拿楷书,有的拿小篆,有的拿金文,自己找到对应的朋友。可让学生用“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这里”这样的句子形式进行交流表达。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环节教学设计,猜字互动点燃了学生识字的热情,小组合作在观察和交流中感知字义,了解字形,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下一环节奠定基础。

三、朗读小文,认识“站”“坐”

1.学生观察书中第10页的插图,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他们此时的动作吗?(站坐)

2.教师板书两个生字(站、坐),指生朗读,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课件出示两个生字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站:左边是一个人站立着,右边表示一个人站立的时候要占据一定的地方。

坐:两个人坐在一堆土上。

4.指导学生开火车读字,并扩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5.讨论:我们在站立和坐下的时候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姿势,才是健康文明的呢?

6.出示小短文,自由朗读后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标准的“站、坐”姿势图。请学生对照图画说一说小短文的意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中提到,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学习独立识字。在认读剩下的两个字时,教师设计了动作演示和图画观察环节,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并对汉字的演变产生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田字格,引导学生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2.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笔画“横折”“撇”“弯钩”,一边书写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并用手指练习书空。再在本子上练习书写。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然后在书中描红练写。

4.教师点评,重点注意“口”上大下小,不要把“口”写成方块;“目”和“耳”要注意中间两横间要留有距离,“手”注意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是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设计意图:初次书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例字的好习惯。“三分写,七分看”就是这个意思。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笔画,认识字形结构,为正确书写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五、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生字?

2.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仅能体会这些人体器官的重要作用,产生爱护身体器官的情感,更对五个生字进行了巩固。

教学反思

1.激发学生识字的愿望。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多种有趣的形式识字,如请学生猜一猜,指一指,连一连,给生字编儿歌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记生字,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

2.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本节课伊始,我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讲什么是象形字,而是采用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猜想哪个身体部位和哪个字相连,然后同桌合作认一认。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教学环境下识字与交流,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一年级上册《立体图形复习课》教案分析》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音乐教案小学一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772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