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世界历史第一册第23课《美国内战》-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历史第一册第23课《美国内战》-”,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章节(课题)

美国内战

课型

信息处理能力培养课

基础知识: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美国建国初期领土的大致范围;美国领土是怎样从东向西扩张的;南北矛盾的激化;美国内战的概况及其结果;

思想认识:(1)通过引导学生对美国领土扩张方式的分析和对《独立宣言》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美国领土的扩张,不仅是一部领土扩张史,也是一部侵略史和印第安人血泪史;美国自建国之初,在人权问题上就是采取“双重标准”,背弃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精神和原则。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关《独立宣言》、南北矛盾、林肯言论、《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材料,认识到美国内战对美国日后迅速发展的重大意义。

能力培养:(1)通过引导学生对美国领土扩张方式的分析和对《独立宣言》的讨论,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用论据支持论点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林肯有关奴隶制的言论、《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材料来分析美国内战战局转折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观点,去观察历史发展进程的思维方式。

重点

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

(分析:美国北部资本主义工业同南部黑人奴隶种植园经济之间矛盾的激化,既是美国独立后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美国内战不妨的原因,在教材有关内容中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搞清这一问题,对美国内战意义的理解就迎刃而解。)

难点

美国两种经济之间的矛盾

(分析:两种经济之间的矛盾不仅在于黑人奴隶种植园经济是野蛮残酷的,更根本的是,黑人奴隶种植园经济依附于英国,在原料、劳动力和市场方面都束缚着北部资本主义乃至整个美国经济的独立发展。这成为美国内战的原因,也使得美国南北战争发生成为必然。)

教具

计算机

教学方法

材料加工、启发引导、师生讨论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放映美国城市风光

相关知识点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指导预习

师生讨论分析新课内容

出示地图

引导讨论

放映领土扩张动画、总结学生回答

出示图片

出示材料

组织讨论

师生讨论

启发讨论

出示图片

出示图片

出示材料

启发提问

出示地图

出示图表

启发讨论

出示材料

组织讨论

出示材料

组织讨论

出示图片

出示图片

指导讨论

小结

布置作业

美国著名城市风光

美国独立战争知识点回顾

⑴美国成立时间?

⑵美国成立前南、北方已经分别形成了什么样的经济类型?

⑶美国独立时间?

第23课美国内战

(课本内容)

领土扩张

1、领土扩张

(领土扩张示意图)

美国成立时的领土?

美国独立时的领土?

美国独立后领土是如何一步一步向西扩张的?

(美国领土扩张动画示意图)

2、西进运动

(结合图片讲述西进运动)

(《独立宣言》相关内容)

材料体现了哪些精神?

美国是否把这些精神坚持到底?请用本课学习的内容说明你的观点?

美国现在是否坚持这一精神?联系当今社会实际情况说明你的观点?

南北战争

1、原因

南北矛盾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为什么会在这些方面产生矛盾?

这些矛盾中的焦点是什么?

(结合图片讲述废奴运动)

2、经过

(结合图片讲述林肯上台)

(林肯上台前两次演说)

林肯对奴隶制的态度?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南北战争形势图)

战争爆发(1861·4)

(战争初期南北方力量对比)

北方实力远远超过南方,但战争初期北方为什么会屡屡失利?

(《宅地法》相关内容)

《宅地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相关内容)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3、结果

(北方获胜)

(林肯遇刺、林肯纪念堂)

结合内战的原因,分析内战的意义?

本课重要知识点回顾

课后讨论题:⑴制作美国领土扩张大事年表

⑵美国独立后80余年里,是如何为后来迅速发展成世界一流强国奠定基础的?

欣赏

回忆回答问题

快速浏览课本

概括主要内容

与老师讨论分析、概括

结合课本内容观察、分析地图

思考、讨论、回答

观看、理解、识记

结合图片听讲增强形象思维

分析材料

思考、讨论、回答

师生讨论

分析课本内容后思考、讨论、回答

结合图片听讲增强形象思维

分析材料

思考回答

思考、讨论、回答

分析材料

思考、讨论、回答

分析材料

思考、讨论、回答

思考、讨论、回答

根据板书回顾重要知识点

板书:美国内战

课后小结;

本课运用了多媒体现代化教学工具,大大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主要讲清了两个问题,即美国领土的扩张、美国南北战争。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材料加工、启发引导、师生讨论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对大量材料的分析,着重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用论据支持论点的能力。这较之传统的历史讲授课有所突破,逐步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接轨。但仍存在不足、尚需提高之处:进一步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创造良好的讨论情境。

精选阅读

第一册世界的气候


[课题]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教学目的]

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了解天气预报图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3.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

4.学会识别天气预报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天气预报图。

[教学重点]

1.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

1.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常用天气符号的识别。

3.天气和气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具准备]

1.近期的卫星云图录像及自制的天气预报软件。

2.自制天气符号的幻灯片。

3.反映各地气候差异的幻灯片。

4.扫描课文中8幅图例制成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教学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

学法指导

导入新课:放一组运动着的地球影片(包括自转和公转)及打出4张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幻灯片,让学生自己来讲述所看到的景象。教师配合朗读课文的引言部分:地球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在这里孕育了一个气象万千的世界。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严寒酷暑,干旱洪涝,……我们既沐浴着大自然的恩泽,又遭受着灾害性天气的侵扰。

了解和掌握气候变化规律,一直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内容,让我们在这风云变幻之中去探索并揭示气候现象的真实面目吧。

(板书)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教师讲述:

提问:

1.厦门这二天的天气特点?

总结回答:(视当天的天气情况而定)

厦门的气候特点?

总结回答:长夏无冬,秋春相连。

2.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

(板书)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板书)一、天气

在屏幕中打出课文中清晨上学所碰到的四种天气情况不同感受。老师提问:每天清晨,当你背上书包走出家时,你最先感受到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天气状况。

教师总结天气的概念。

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如晴、雨、气温高低、风力大小。特点:多变。

什么是气候呢?

(板书)二、气候:指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特点:稳定性。

提问: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时间长短不同。

2.天气时刻在变,具有即时性,易变性;气候较为稳定,

具有长期性,综合性、稳定性。

巩固练习:根据对天气和气候的理解,分辨以下几句话中哪些是说天气,哪些是说气候的。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A.天气B.气候

2.昆明四季如春。()

A.天气B.气候

3.非洲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A.天气B.气候

4.在未来24小时,本地区将有六至七级偏北风。()

A.天气B.气候

5.请同学大家讨论天气对人们日常生活有何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又如何来影响天气的?

提问:这两天厦门的气候什么样?这种问法对吗?

教师总结:不对,天气是指短时间,气候是指长时间的。

导入:同学们,我们要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如查阅资料,电脑上网等等,但如果我们要了解某个地区具体某天的天气状况,就必须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板书)三、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降水的强度、风力的大小、空气的能见度等等。

1.卫星云图(板书)

播放近期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前的卫星云图。提问:谁会看卫星云图?强调: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的程度愈浓,云层越厚,降水强度就愈大。

(过渡)学会看卫星云图后,要学会看天气预报图,要想看懂天气预报图,必须学会识别天气符号。

2.天气符号(板书)

打开幻灯片,显示常用的符号。

强调识别:

(1)阳、阴,多云,降雨,台风、降雪、霜冻、

(2)浮尘,扬尘,沙尘暴,强沙暴

(3)风力的表示:1)风杆,风尾,风旗的认识;2)风的来向就是风向,即在风杆上标有风尾,风旗的一端,如表示东风,表示北风。3)风级的表示方法,即每一道风尾表示风为2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为8级,东北风力6级,

东南风力8级。(边讲边画图)

3、天气预报图(板书)

用电脑打出天气预报图,请学生抢答几个城市的未来24小时的天气预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记忆。

练习:(1)完成课文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进行的活动是否相宜,用制作的幻灯片让学生抢答。

总结:播放幻灯片对这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作业:(1)阅读课文57页的大气环境监测报告收看当晚厦视二套9:20的厦门大气环境监测报告做好记录。

(2)巩固练习:结合今天上课内容收看当晚新闻联播后的全国天气预报学会看懂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并粗略看懂天气预报图。

启发式导入法

设问推进法

返回

天气和气候

天气预报图的使用、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录像:天气预报

计算机课件:(1)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2)天气形势图;(3)各种常用的天气符号图;(4)风向示意图;(5)气象观测仪器----百叶箱、温度计;(6)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图。

(引课出示投影片1)你能够从投影片中读出哪些内容?

中央气象台城市天气预报:2002年05月28日20时至05月29日20时

城市

天气现象

温度(0C)

风向风力

夜间

白天

最高

最低

夜间

白天

东京

多云

多云

25

16

3

3

新加坡

雷阵雨

雷阵雨

31

24

3

3

卡拉奇

34

27

3

3

开罗

32

19

3

3

开普敦

小雨

小雨

12

5

3

3

莫斯科

20

7

3

3

伦敦

小雨

小雨

15

10

3

3

旧金山

小雨

多云

24

14

3

3

纽约

雷阵雨

雷阵雨

25

16

3

3

悉尼

小雨

17

10

3

3

(最高最低温度、降水与云、风力风向,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天气状况不同等)

(模仿练习)请你仿照投影片内容作本地区的天气预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是否有问题并进行适当的补充(学生活动)(注意天气预报用语及与当时天气状况的基本吻合)

(教师讲解)为了更好了解一个地区的天气状况,人们制作了天气图,在图中用各种符号和数字表示天气状况,你了解它们的含义吗?

(天气云图投影片)(学生活动,说出图中任一城市天气预报)

(常见天气符号与风向示意图投影片)在天气图中,为了更直观便捷地显示不同的天气状况,人们设计了一些符号(学生辨认,提醒学生注意:风向是指风来的方向,天气预报中风力较小时一般不在图中表示)

(承转)有一个广州人说他长这么大还没有看到下雪,你能很快地告诉他何时到何地能看到雪吗?(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任答,只要合理即可)为什么不看天气预报,你也能很快地告诉他呢?(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地方的气候是稳定的,是多年天气状况综合出来的,不必看每天的天气预报也可以推测到的)你能描述你居住地区的气候特点吗?(引导学生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这种气候特征在几年、几十年内会有很大的变化吗?它与我们前面所说的天气有何不同呢?请你完成下面表格

(总结板书)引言天气与气候

天气

气候

定义

区别

联系

实例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讨论、分析可以看出,天气与气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投影片板书)

(反馈练习)课本想一想P38

根据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三方面的要求,设计了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以天气预报为例,使学生了解天气预报中包含的主要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用世界天气为例,主要是使学生有全世界的观念,而且潜在的可以看出气温的分布是时间、空间的分布都有不同的。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个环节是进行模仿联系和天气预报图的读法训练,以使学生更好的运用天气预报图,形成一种从地理角度解释天气现象的意识。

第三个环节是从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入手,引入气候的概念及与天气的关系,因为后面才学到具体的气候知识,所以不要更多的讲解气候的内容,重点应放在明确天气与气候的关系,能够正确的辨别这两个概念即可。

上述各个教学环节,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日常生活体验,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但是因为内容繁杂,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加强,使学生产生学习本章内容的兴趣。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引言天气与气候

第一册世界的人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人是一切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识,为今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增长、迁移和分布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习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要求

智能训练

思想教育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和地区差异

2、了解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的关系,人口迁移的原因和现代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3、了解世界人口分布大势及自然、经济、社会、历史诸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1、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分析人口分布图

3、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文字材料等,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意识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紧迫性,并从中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分析问题

3、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世界人口的分布可以知道人口发展的形势,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为学习和了解后面的人口问题打下基础,因此这部分知识需要详细讲解

难点:由于人口迁移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再加上这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比较多,因此人口迁移及其原因就成为了本节的难点,另外,分析人口分布的原因也是难点之一

4、教材处理

本节世界的人口内容共用两个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人口增长和人口的分布上,人口的增长主要详细讲解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不同,人口数量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是以学生自己阅读的方式来了解,并通过简单练习来讲解;人口的迁移内容比较难,我利用资料和图片让学生明白这种现象;人口密度的学习主要通过两个城市的对比及“做一做”让学生了解稠密和稀疏的区别;人口的分布主要详细讲解四大稠密区和四大稀疏区,让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分析人口分布原因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选择及其依据

以“读图+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

2、教的手段及其依据

本节内容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来讲述,集录像、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三、说学法指导

通过启发式提问,让学生动手画简单的人口增长图,动脑思考课本问题,克服学生“只听不思”的现象,从中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运用图表、数据、文字材料等,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思想设计、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及其依据

教学

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依据

时间

分配

导入

播放人口录像,问:录像里说了什么内容?然后引入新课——世界的人口

用录像从感观上吸引学生,激发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理

3分钟

板书

第六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阅读

让学生阅读课本新闻报道,自己得出世界人口数量是在1999年达到60亿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2分钟

板书

一、世界人口数:60亿(1999年)

引入

为什么在人口数量后要注明年份?——说明人口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自然过渡到人口增长

1分钟

讲述

利用跳动的人口钟让学生感受人口每时每刻的变化,从人口钟里可以看到人口在不断增加,然后利用课本“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让学生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十亿所用的时间,然后从计算结果让学生总结得出人口增长的特点:从缓慢到加快

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从感观上感受到人口的增加,并培养他们分析、总结的能力

10分钟

板书

1、速度:缓慢加快

练习

利用课本“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的数据,描绘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教师巡堂指导

培养学生用图、绘图能力

5分钟

讲述

通过自己描绘的人口增长曲线图,回顾人口增长的发展过程,并了解20世纪30年代后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3分钟

引入

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什么决定?——引入人口自然增长率

练习

利用课本例子,让学生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并让他们总结公式

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3分钟

板书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提醒学生注意用的是千分率——‰)

读图

投影“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了解各大洲人口增长的状况,从中指出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和最慢的大洲,无常住人口的大洲。并从这里总结得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通过读图来获得新知识,符合地理课堂的教学特色

5分钟

板书

发达国家慢

发展中国家快

阅读

阅读课本“读一读”,了解人口增长的未来趋势

加深对人口增长的了解

5分钟

引入

人口数量不但时刻在变化,人口还会不断迁移,这是现代社会常见的社会现象。——引入人口迁移

讲述

1、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从中了解现代人口迁移的三种情况

2、投影资料,让学生总结科技移民的原因和影响

3、练习课本“想一想”思考劳动力输出的影响

4、投影国际难民迁移图片,让学生从平时的新闻报道中说出难民迁移的原因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文字材料等,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分钟

板书

三、世界人口迁移

科技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引入

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增长是不一样的,那么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分布是否均匀呢?首先,我们学习一个反应人口分布特点的指标——人口密度

前后联系,自然过渡

读图

利用课本甲乙两市面积和人口数量的对比,让学生明白人口密度由人口数量和面积之比来决定,单位是:人/km2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

3分钟

板书

四、人口密度=(人/km2)

练习

1、计算甲乙两城市的人口密度

2、计算中国和加拿大人口密度

巩固所学知识

8分钟

小结

人口密度能准确地说明世界上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最明显的特征——很不均匀,从两个练习当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人口密度大,人口稠密;人口密度小,人口稀疏

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2分钟

板书

人口密度大:稠密

人口密度小:稀疏

引入

下面我们就通过世界人口密度图,看一看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

读图

引导学生读“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地形图”1、找出人口稠密区,并分析人口稠密的原因

2、找出人口稀疏区,并分析人口稀疏的原因

通过读图来获得新知识,符合地理课堂的教学特色

15分钟

小结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3分钟

板书

五、世界人口的分布

分布地区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区

亚洲东部、南部

欧洲

北美洲东部

平原面积广阔

气候温暖湿润

农业发展早,工业、交通城市发展快

人口稀少地区

苔原带、冰原带

热带雨林带

沙漠地区

高原、山区

以表格的形式总结,简单明了

练习

对本节书所学的内容进行练习

及时进行反馈

7分钟

总结

对本节人口内容的学习进行总结,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意识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紧迫性,并从中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分析问题

让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5分钟

2、板书设计及依据

本节内容板书设计采用纲要式和表解式相结合,用powerpoint展示,边讲边板,穿插于教学过程中。

第六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数:60亿(1999年)

二、世界人口增长

1、速度:缓慢加快发达国家慢

发展中国家快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三、世界人口迁移

科技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四、人口密度=(人/km2)人口密度大:稠密

人口密度小:稀疏

五、世界人口的分布

分布地区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区

亚洲东部、南部

欧洲

北美洲东部

平原面积广阔

气候温暖湿润

农业发展早,工业、交通城市发展快

人口稀少地区

苔原带、冰原带

热带雨林带

沙漠地区

高原、山区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美国内战教案(共3套新人教版)


第3课美国内战

学科历史年级九年级授课教师

时间课题第3课美国内战计划

学时

重难点1.重点:战争爆发的原因、《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难点:战争能够胜利的原因、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1.了解南北战争的经过,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

2.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知道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3.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识统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法多媒体展示法、引导激趣法

学法表格归纳法

教学内容

及过程

知识点一 南北矛盾的加剧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阅读10-11页,回答相关问题)

1、简述美国独立后,南北矛盾加剧的背景。(教材第一段的内容,注意三点)

(1)美国独立后,经济迅速发展,领土不断扩张。

(2)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南方使用黑奴劳动的棉花种植园经济为主。

(3)英国工业革命后,对棉花的需求进一步刺激了种植园经济的发展。

2、思考:南方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对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

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严重阻碍着北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南方的奴隶主使用大量黑人奴隶做劳动力,种植棉花和烟草,将棉花等大量的工业原料销往英国并换回英国廉价的工业品)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南北矛盾加剧。

3、南北矛盾加剧的原因是什么?

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

4、南北矛盾加剧的表现有哪些?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1)北方为发展资本主义,要求提高关税;南方为扩大棉花等原料的出口和工业品的进口反对提高关税。

(2)在新增加的土地上,北方主张禁止奴隶制,建立自由州,发展资本主义;南方则力图扩展奴隶制度。

(3)北方一些有识之士开展废奴运动,帮助黑人奴隶逃往北方。

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知识点二、内战爆发(阅读11-12页,回答相关问题)

1、林肯是什么时候当选美国总统的?“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希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 这段话说明林肯对黑人奴隶制持什么态度?

1860年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首位共和党总统,也是首位被暗杀的美国总统。)

林肯同情黑人奴隶,反对奴隶制度,但担心如果处理不当,会激化南北矛盾,造成国家分裂。所以他不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而是逐步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2、美国内战的原因是什么?(注意总结)(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根本原因:南北两种制度的矛盾是美国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的差异和矛盾是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注意:南北双方的社会制度是一致的,只是经济方式不同。)

间接原因:双方在土地、市场、黑奴制的存废等问题上矛盾尖锐;

直接原因(借口):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3、简述美国内战爆发的情况:

南方11个州成立“南部同盟”,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

4、美国内战初期,北方面临怎样的形势?

南方蓄谋已久,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华盛顿险被攻占。北方人民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转战局。

知识点三、北方的胜利(阅读12-13页,回答相关问题)

5、林肯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扭转了这一局面?起了什么作用?

(1)措施:

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2)作用:

《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深入人心,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6、美国内战的结果怎样?

1865年,南方首都里士满被攻占,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

7、如何评价林肯?

1865年,林肯被刺。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美国人民的爱戴和景仰,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首位共和党总统,也是首位被暗杀的美国总统。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

8、美国内战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

性质: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9、“美国内战是一次洗礼,经过这次洗礼,联邦获得新生。”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学说话)

(1)洗去了黑人奴隶制-----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2)洗去了国家面临分裂的危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3)洗去罪恶野蛮的奴隶制-----正义战胜了邪恶。

10、了解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注意了解)

在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中,大批移民从东部涌向西部地区,这一现象被称为“西进运动”。一方面促进了西部的开发,对美国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形成影响巨大(勇于冒险、坚强自立、乐观进取等)。实质上又是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印第安人被驱赶)。

1.美国内战前,南方种植园使用的劳动力主要是A.自由农民B.华工C.黑人奴隶D.印第安人

2.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矛盾无法调和,主要是围绕下列哪一问题

A.奴隶制的存废问题B.工业品进出口问题C.是否开放国内市场问题D.是否提高关税

3.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南北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B.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C.林肯当选为总统D.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

4.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

A.约翰布朗起义B.南方脱离联邦C.林肯当选为总统D.《宅地法》的颁布

5.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是

A.林肯当选为总统B.南方军队挑起内战C.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攻占里士满

6.之所以把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称为美国历史上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主要原因是

A.赢得了民族独立,废除了奴隶制B.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C.推动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建立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归纳总结 ]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

二、内战爆发

三、北方的胜利

[对接试题 体验中考]

1.(2018江苏南京)1862年9月,林肯说:“假如不采取解放奴隶的政策的话,是不可能平息这个叛乱的。……解放奴隶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东西,使敌人减少同样多的东西。”他这一主张的直接目的是(C)

A.扭转战局B.解放农奴C.废除奴隶制D.维护国家统一

2.(2018湖南郴州)马克思称他“是一个不会被困难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他领导美国人民经过四年的浴血奋战,最终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他是(B)

A.华盛顿B.林肯C.罗斯福D.尼克松

教学反思美国独立后,领土迅速扩张,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男方和北方的矛盾却日益加剧。最终导致了内战的爆发。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735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