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一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复习要点(6-9单元)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复习要点(6-9单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m.jAb88.COM/p>一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复习要点(6-9单元)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重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计算方法:35+6=41(进位:在十位数字下面加点,表示加了一个十。)56-9=47(退位:在被减数十位数字上面加点,表示借了一个十。)
2、求未知数:(1)20+18=()+10;64+7=40+();60+()=65+9;()+30=45+30(2)每个()里可以填什么数。10+30〉();20+()〈25;25+()=25-()
3、相应的应用题。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认识钟面:数一数:钟面上有(12)个数,这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5)个相等的小格,算一算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看一看:钟面上有(2)根针,短粗一点的针,叫(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想一想: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60)小格,是(60)分钟,1时=(60)分
2、认识时间:(1)5分5分地看。(2)1分1分地看。方法:先看时针,确定几时;再看分针,确定几分。看时间时,用尺子对,这样不容易错。注意:A、像8:55(7:58)这样的时间,小朋友很容易看成9:55(8:58).(时针没有到9,只是超过8,所以是8时多。)B、7:08,很容易写成7:8。因为读是读7时8分,但是写应该写成7:08。因为8分没有满十,前面要添个0。(3)已知钟面上的时间,问过(提前)几时是或者过(提前)几分是什么时间。如书本P85-7方法:(注意:1小时=60分)A、先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如果是过几小时,则时上加;如果是过几分,则分上加——写出最后的时间。B、先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如果是提前几小时,则时上减几;如果是提前几分,则分上减几——写出最后的时间。
3、正确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如课作p48-2)
第8单元:找规律
1、图形的规律:能够接着画规律或选择规律。如书本P88-90
2、数字的规律:(1)几个一组重复出现。如3、5、7、3、5、7、3、5、7、3、5、7、3(以357为一组重复出现)(2)相邻数相差几。如2、5、8、11、14、17(+3);65、55、45、35、25、15、5(-10)(3)后一个数是前面两个数之和。如:1、2、3、5、8、13、21、34、55、89。(4)跳一个看。90、10、70、20、50、30、30、40、10、50。(90、70、50、30、10是减20。10、20、30、40、50是加10。)(5)所加的数逐个增加(减少)。如:1、3、6、10、15、21、28、36。
第九单元:统计
1、根据已知信息,能正确统计(看一个,涂一个,划一个),会填写统计表。(如:课作P56-2)
2、能从简单的统计图、表中,读出正确的信息。(如:课作P56-1;书本P101-12)(注:课作P4-1就是课堂作业本第4页,第1题。)

延伸阅读

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18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3、几和第几

△▲▲★△☆☆△△△▲★★★☆★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4、相邻数

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

······

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与20相邻的数是19和21。

三、比一比

1.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A最重,C最轻。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

四、加减法(一)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三)整理与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0+1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

0+2

微数学(weishuxue2015)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十单元:总复习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六部分:100以内的数,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元、角、分,几时几分,位置与图形,统计。本册第八单元“找规律”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单元教材分析:

总复习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是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分别集中复习。在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口算结合起来进行复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间前后联系,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想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提高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约5课时。

课题“100以内的数”的复习。总复习1、2、3、4题练习十八1至5题。设计

教学目标教材中安排了4道题,着重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学习的100以内数的相关内容。对于数位表应进行重点复习,它是学习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的重要基础。复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重点复习数位表。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数位顺序表。掌握计算法则和数的组成。

课前准备计数器、小棒、卡片。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些数?

今天我们来复习100以内的数。

请小朋友拿出小棒来数一数。

集体数:(先顺数,再倒数。)

1、从1数到100。

2、从100数到1。

3、从28数到36。

4、从47数到54。

5、从89数到96。

7、十个十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二个二个地数。

同桌互数,一个出题一个数。

二、引导学生完成课本1、2、3、4各题。

第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检查校对。指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填?

第二、三题:出示记数器。问:你们还记得那一位是个位那一位是十位?个位上一可珠子代表几?是为上一可珠子代表几?

指名拨数:36、49、50、98、76、100、80、50。

分别说说每个数位上各是几: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100是几个十组成的。

学生独立完成和第三题。

检查校对。

第四题、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用卡片逐组出示比较大小。

指名在卡片上填好大于好或小于号。再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三、小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四、完成练习十八第一题至第四题。

第一题先读立写再叫对。

第二题排好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排?

第三题写好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规律?

第四题开展竞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第五题,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列式计算。

五、完成作业本有关作业。

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总复习5、6、7题,练习十八6、7、8、9、11、12、13、14题设计

教学目标教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学期学习的计算主要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等内容。这些内容不论在计算难度,还是在计算的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材中虽然把这些内容集中安排复习,但也注意突出各自的特点。注意对比练习,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要求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相同,学生应熟练掌握。对于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较熟练。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在计算的速度上不作要求,学生能计算正确就可以了。对于计算方法,根据《标准》的精神,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学难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课前准备口算卡片。投影仪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卡片进行口算训练。

指名算。

开小火车算。

二、揭题: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呢?

三、指导完成总复习5、6、7题。

第五题:学生独立计算第5题。分组讨论。说说有几种计算方法,你是怎么想的?每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第六题:

学生各自独立计算。

讨论:说说是怎么算出来的?

第七题、出示投影片或图片。

创设情景: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公园里的花儿开了,蝴蝶和蜻蜓也飞来了,你们看,它们在花间舞蹈,玩的很高兴。你们知道来了多少只蜻蜓和蜜蜂吗?快来数一数吧!(蝴蝶8只、蜻蜓16只、一共有24只蝴蝶和蜻蜓)

出示应用题(1)、(2)。

1、读题。说一说,告诉我们什么条件和什么问题?

2、列式计算。3、读算式,说说每部分个表示什么?

3、小结。

像这样的图画,你看着它还能提什么问题?引导列出用加法算的题目。弄清这三道题目之间的关系。

四、完成练习十八6至14题。

第6题,先让学生说说题目中告诉我们的条见和问题各是什么?然后列式计算。

第7题,小组讨论:题目里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各小组完成后交流。最后在想想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8、9题先做后检查校对

11题要求算的又对又快。比赛,算好后校对。

12、13、14、让学生按小组跟着聪聪和明明一起学习,并写出算式,然后指名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五、完成作业本上的有关作业。

课题元、角、分的认识。几时几分。总复习第八、九题,练习十八第10题、15题。设计

教学目标本学期在学习“元、角、分”时,主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教材在复习时没有再安排动手操作的内容,只是让学生对已学的元、角、分关系进行复习,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应用。正确即可。复习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估计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即看钟面时,如果一时说不出准确的时间,可以说一说大概是几时几分。多进行这样的练习,对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是很有好处的。另外,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具体实际多向学生渗透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渗透时间的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渗透时间的观念。

课前准备人民币教具和钟面。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元角分的认识

让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遗忘了,还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用实物帮助学生思考。

学生独立完成第八题。校对。

二、几时几分。

1、是师生出示钟面。

师拨生说。

生说生说。

生生互拨互说。

师说生拨。

2、揭示总复习第九题。

学生独立看着钟面填写时间。

校对。

3、补充:我们已经认识了几时几分,整时、半时,那么,分针在12不到一点或12超过一点该怎么读呢?

复习大约几时。

老师拨学生说:大约8时、三时、5时等。

第五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再指导列式计算

三、完成练习十八15题。第10题引导学生说一说,再试着提出另外的问题进行计算。提的好的给于鼓励。

四、完成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题位置与图形总复习10、11、题。设计

教学目标100页第10题是本学期所学有关位置的“上、下、左、右”等概念的综合复习。题目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提供一个楼房住家的情境,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出自己所住的位置,同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复习时,一方面,要结合教材图中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说出每个学生住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有关位置的词语描述整个画面的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时,要特别注意有关“左”、“右”相对性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创设有生活情趣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

教学重点复习时,一方面,要结合教材图中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说出每个学生住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有关位置的词语描述整个画面的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有关位置的词语描述整个画面的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前准备小黑板上画有方格子,让学辨别上下左右。

小正方体若干。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位置与图形。

1、出示小黑板。看图。图上的小格子,指名说说上下左右,把小格子当做座位,说说第几排第几个在哪里?老师说,学生找。学生说学生找。达到熟练,人人过关。

二、揭示100页总复习第十题。

引导学生看图。

图上有几个小朋友?

他们个住在几门几层?

你是怎么知道的?

在书上填一填。

检查校对。

三、揭示总复习11题。

数一数。图上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各自数一数,填一填。

有困难的同学提出来问一问,为什么这样填?

按小组拿出小正方体随意摆一摆,说一说,各有几个?你们摆的有几块挡住了?以后,还会弄错吗?

四、完成作业本有关作业。

课题统计总复习12题。练习十八十六题。设计

教学目标本学期统计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第101页第12题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星期日同学们喜欢做的事”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图找出所需数据,并根据数据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根据图找出所需数据,并根据数据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练习十八16题的放大图。总复习12题的放大图。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我们以前学过了统计知识,你们还记得吗?统计过那些东西?今天我们来复习统计知识。

二、出示12题。

指导看图。

同学们星期天做了哪些事?

各有多少人呢?

那些活动最受欢迎?

那些活动人数最少?

喜欢看电视的比喜欢看书的多几人呢?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讨论后完成书上的填空。

三、思考题。101页。

小猪出了个题目考考我们,看我们能不能算出来。

指导看图。

书上的小正方形的数目是怎么排列的?

1个、4个、9个,再后面应该几个呢?

学生各自填写交流讲评。

四指导完成练习十八16题。出示16题。引导看图:

1、读题,说说意思。

2、看懂右边的表格。

3、表格中列出了哪几种水果?

4、各自调查我们班的每一位小朋友各爱吃那种水果?

5、把表格填好。

6、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7、说说爱吃那种水果的人最多

8、?爱吃那种水果的人最少?

9、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五、总结: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很大,在我们的生活有很多事物需要作统计。例如统计天气,一个月有几个晴天,有几个阴天,有几个雨天。又如我们学校每个年级各有多少人,也要作统计。我们回家后,自己去找一些事物统计一下,统计好后我们在班上交流好吗?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9加几》教案


教学内容:

96-9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鈥湸帐ㄢ€潱醪秸莆?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鈥湸帐ㄢ€澋乃嘉獭?/p>

教学准备:

1、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2、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鈥?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鈥溁褂卸嗌俸校库€?/p>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鈥溩鲆蛔鲡€澋?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鈥溩鲆蛔鲡€澋?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学目标归纳(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学目标归纳(苏教版)
一、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20以内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口算,并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2.使学生经历探索20以内退位减计算方法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感受算法的多样,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使学生经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一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4.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应用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认识图形(二)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在画、折、剪、拼等操作活动中,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体会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认识100以内的数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认识个位、十位和百位,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3.使学生在认识100以内数的含义,探索100以内数的组成方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等活动中,体会数的抽象过程,发展数感,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4.使学生在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估计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从数学角度观察周围事物和日常生活的意识。
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使学生经历探索100以内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会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法。
2.使学生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决求被减数、减数以及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学会与同学开展有效的合作交流,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元、角、分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经历认币、取币、换币、找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初步理解简单购物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体会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购物或模拟购物等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小小商店:
1.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人民币的实际价值,丰富对与购物相关的数量关系的理解,积累解决简单购物问题的经验。
2.使学生经历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购物活动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自觉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使学生在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
2.使学生在能够正确笔算100以内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竖式计算中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理解并掌握“满10进1”和“退1作10”的思考过程,能正确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
3.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以及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进一步体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初步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查、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等良好习惯。
七、期末复习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百”,了解数位和数位顺序,理解数的组成,掌握数的顺序,进一步提高数数、读数、写数的能力,进一步掌握比较数的大小、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方法,发展数感。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正确辨认这些平面图形,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加深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共同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具有初步的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7.使学生在复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与同伴合作的意识,愿意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要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要点

2015年即将结束,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本学期也已临近尾声,一年级学生们也要进入期末复习阶段了,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复习都不能错过,做好各项知识点的复习,才能够取得好成绩。

一、20以内数的认识

1、能认:即见到数时能正确读数。

2、能数:即能根据物体数量用数进行正确表示。

3、能写(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0-20)。

4、能判断基数(有几个)和序数(第几个)。

二、掌握数的组成

1、要求学生掌握十几到二十数的组成的。如以下几种表述:(1)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2)8个一,1个十合起来是()(3)十位是1,个位是6这个数是()。(4)19是由()十和()一组成。(5)12的个位上是(),十位上是()。

2、能比较数与数、数与算式、算式与算式的大小,以及几个数中谁最大谁最小和比谁大又比谁小等问题的解决。(在进行数与算式、算式与算式大小的比较时先计算再比较。同时要正确区分“”、“”)

3、会表示计数器上的数或在计数器上画珠表示数。

三、数的计算

1、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期末时可达到口算40道题/5分钟的速度。)

2、解决问题,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包括:图文应用问题和统计中的解决问题。

(1)掌握和理解括号的意义和作用。要求掌握括号下是问号表示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括号下面是数又表示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同时要求学生在解题时看清数学信息。

(2)图文应用题主要和我们的统计知识相结合,要求看清图意,找准数学信息,根据问题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解答。

四、常见量

让学生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高矮、长短和轻重。要求学生能对简单生活进行常识性判断。

五、认识钟表

要求学生通过复习能认、读、写钟面上的整时和几时半这些时刻,同时能读写出电子钟的时间。

六、图形

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和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并能找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八、物体分类

能按照一定标准(大小、形状、用途等)对物体进行正确分类。按一定标准分类时要看清分类的标准和要求,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8和9的组成》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8和9的组成》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内容:

8和9的组成P55P603、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8、9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准备:

星星,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件出示:蔚蓝的天空上星星在闪,月亮奶奶想把星星摆成两份,如果是你会怎样分呢?

学生看课件,背景乐《小星星》

二、新授

1、请你拿出学具,在小组里摆一摆,你能分几种?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

汇报,说一说你分了几种?你是怎样分的?

观察,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每一种分法吗?

看到8可以分成7和1,你能想到什么?

如果是9颗星星,又可以怎样分呢?

学生动手操作后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师出示课件演示9的分成,学生填书上的空。

2、读一读

学生互相读8、9的分组成

3、做游戏

(1)猜数

(2)拍巴掌

(3)小猴跳

三、练习

1、P55做一做

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

2、P603456

34小黑板出示

6完成找朋友的游戏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

1、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5)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2、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

(2)旋转要明确绕点,角度和方向。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旋转的性质:

(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

(2)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4)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

(5)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3、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数叫做完全数。

如:6的因数有:1、2、3(6除外),刚好1+2+3=6,所以6是完全数,小的完全数有6、28等

4、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关系: 奇数+、- 偶数=奇数

奇数+、- 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5、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0四类。

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 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①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②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③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

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关系:奇数奇数=奇数

质数质数=合数

6、最大、最小

A的最小因数是:1;

A的最大因数是:A;

A的最小倍数是:A;

最小的自然数是:0;

最小的奇数是:1;

最小的偶数是:0;

最小的质数是:2;

最小的合数是:4;

7、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多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比如:30分解质因数是:(30=235)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两个质数的互质数:5和7

两个合数的互质数:8和9

一质一合的互质数:7和8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

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

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9、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0、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1、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

用12和16来举例

(1)、求法一:(列举求同法)

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①12的因数有:1、12、2、6、3、4

②16的因数有:1、16、2、8、4

最大公因数是4

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①12的倍数有:12、24、36、48、

②16的倍数有:16、32、48、

最小公倍数是48

(2)、求法二:(分解质因数法)

①12=223

②16=2222

最大公因数是:

①22=4(相同乘)

最小公倍数是:

①22322= 48(相同乘不同乘)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特点:

(1)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特点:

(1)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都是长方形。

(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12条棱都相等。

3、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 -高

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 -高

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 -宽

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无底(或无盖)

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

贴墙纸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用字母表示:S= 6a2

生活实际: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

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

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注意1: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表面积相应增加)

注意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5、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长=体积宽高 a=Vbh

宽=体积长高 b=Vah

高=体积长宽 h= 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 a3

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 h(横截面积相当于底面积,长相当于高)。

注意: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6、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固体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①1升=1立方分米

②1毫升=1立方厘米

③1升=1000毫升

(1L = 1dm3 1ml = 1cm3)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体,体积大于容积。)

注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排水法求体积,形状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公式直接求体积。

7、排水法的公式:

V物体 =V现在-V原来

也可以 V物体 =S(h现在- h原来)

V物体 =Sh升高

8、【体积单位换算】

大单位进率=小单位

小单位进率=大单位

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立方相邻单位进率1000)

①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②1立方厘米=1毫升

③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④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注意:长方体与正方体关系

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截成若干个小长方体(或正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重量单位进率,时间单位进率,长度单位进率

大单位进率=小单位

小单位进率=大单位

长度单位:

①1千米 =1000 米 1 分米=10 厘米

②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③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相邻单位进率10)

面积单位:

①1平方千米=100公顷

②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③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④1公顷=10000平方米(平方相邻单位进率100)

质量单位:

①1吨=1000千克

②1千克=1000克

人民币:

①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也就是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4/5的分数单位是1/5。

4、分数与除法

AB=A/B(B0,除数不能为0,分母也不能够为0) 例如:45=4/5

5、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1

(3)、带分数: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带分数>1.

(4)、真分数<1假分数

真分数<1<带分数

6、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

(1)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商作为整数,余数作为分子, 如:

(2)整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得分子 如:

(3)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加分子,得数就是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如:

(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如:

7、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最简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其他的质因数,就能够化成有限小数。反之则不可以。

9、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如:24/30=4/5

10、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如:2/5和1/4 可以化成8/20和5/20

1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为分数:数小数位数。一位小数,分母是10;两位小数,分母是100

如:

①0.3=3/10 0.03=3/100 0.003=3/1000

(2)分数化为小数:

方法一:把分数化为分母是10、100、1000

如:

①3/10=0.3 3/5=6/10=0.6

②1/4=25/100=0.25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

如:3/4=34=0.75

(3)带分数化为小数:

先把整数后的分数化为小数,再加上整数

12、比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分数才大。

分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同分子比较;通分后比较;化成小数比较。

13、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是约分;二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①1/2=0.5 1/4=0.25 3/4=0.75

②1/5=0.2 2/5=0.4 3/5=0.6

③4/5=0.8

④1/8=0.125 3/8=0.375 5/8=0.625 7/8=0.875 1/20=0.05 1/25=0.04

14、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

① 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

② 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

③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

④ 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

⑤ 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

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15、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① 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数。

② 互质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1

③ 一般关系:从大到小看较小数的因数是否是较大数的因数。

16、分数知识图解:

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减法

1、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分后再加减)

(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整数。

(4) 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2、带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来。

附:具体解释

(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第六单元 统计与数学广角

1、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或几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2、中位数:

(1)按大小排列;

(2)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单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

(3)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双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3、平均数的求法: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4、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1)当一组数据中没有偏大偏小的数,也没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用平均数表示一般水平。

(2)当一组数据中有偏大或偏小的数时,用中位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3)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就用众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5、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

① 平均数:

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情况。

② 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

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

③ 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6、统计图: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优点:条形统计图能形象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优点: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注:① 画图时注意:

一点(描点)、 二连(连线)、三标(标数据)。

②要用不同的线段分别连接两组数据中的数。

7、 打电话:

规律人人不闲着,每人都在传。(技巧:已知人数依次 2)

(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8和9的认识》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8和9的认识》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内容:

8和9的认识

教学目的:

1、熟练数出8和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正确读写8和9

教学准备:

挂图、生备学具,点子图

思维训练:

训练学生有序思维的初步形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小组互相说说?然后派代表汇报

图上有哪些东西是8个?

有哪些东西可以用9来表示?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和9

板书课题:8和9的认识

二、新授

1、动手操作

这幅图上的点子表示8

你能拿出表示8的学具吗?

请自己摆一个喜欢的图形,你知道8是怎样来的吗?

那8个再拨上1个是几?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7加1等于8

请你拿出表示9的学具并摆一个图形

师出示点子图9

2、出示尺子图

8在谁的后面?7的前面是几?

9的前面是几?7的后面是几?

3、看看点子图,比一比谁多谁少?

比较大小

4、基序数

把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给从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红色。

三、练习

P591数一数小兔在第几车厢?小猪呢?第3车厢是谁?

四、8和9的写法

写8的时候要注意写半格,空半格,8像什么?

上面的圆要写小点,下面写大点写9,先写圆再竖。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6和7的组成》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6和7的组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

44页-45页6和7的组成

教学目的:

1、认识6和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6、7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6和7,说一说你观察到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二、新授

1、出示苹果和人像挂图

老师这有6个苹果,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或小猴)你能帮我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吗?

小组互相讨论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分法

2、总结分法

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这样3种。

看到每一组,你可以想到什么?

3、7的组成

刚才老师拿掉了一个苹果,应该是7个,7个苹果怎样分给2个小朋友的?请拿出7个学具来分分看,有几种分法?

汇报分法,师板书分法,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三、游戏巩固

1、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2、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

3、拍巴掌,学小猫叫等游戏组成6和7

四、作业

48页第1题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8和9的认识》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8和9的认识》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8和9的认识

教学目的:

1、熟练数出8和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正确读写8和9

教学准备:

挂图、生备学具,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小组互相说说?然后派代表汇报

图上有哪些东西是8个?

有哪些东西可以用9来表示?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和9

板书课题:8和9的认识

二、新授

1、动手操作

这幅图上的点子表示8

你能拿出表示8的学具吗?

请自己摆一个喜欢的图形,你知道8是怎样来的吗?

那8个再拨上1个是几?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7加1等于8

请你拿出表示9的学具并摆一个图形

师出示点子图9

2、出示尺子图

8在谁的后面?7的前面是几?

9的前面是几?7的后面是几?

3、看看点子图,比一比谁多谁少?

比较大小

4、基序数

把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给从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红色。

三、练习

P591数一数小兔在第几车厢?小猪呢?第3车厢是谁?

四、8和9的写法

写8的时候要注意写半格,空半格,8像什么?

上面的圆要写小点,下面写大点写9,先写圆再竖。

一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知识汇总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一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知识汇总》,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知识汇总

单元知识归类

、会写字

 二 三 上 口 目 耳 手 日 田 禾火 虫 云 山 八 十

二、会认字

天 地 人 你 我 他 

 二 三 四 五 上 下 口 目 耳 手 足 站坐 日 月

水火 山 石 田 禾 对 云 雨 风 花 鸟 虫 六 七 八九 十

三、比较组词

日(日头) 上(上去) 人(大人) 耳(耳朵)

田(水田) 下(下来) 天(白天) 目(目光)

四、反义词

上—下 大—小 今—古 站—坐 天—地

五、好句积累

1.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

2.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3.

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

4.

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

5.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二单元知识归类

、汉语拼音

单韵母:a o e i u ü

声母:bpmfdtnlɡkhjqxzhchshrzcsyw

二、会认字

爸 妈 马 土 不 画 打 棋 鸡 字 词 语 句 子 桌 纸 文 数 学 音 乐

三、比较组词

四、好句积累

1.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小青草,我就不跟你们好。

2.小黄鸡,小黑鸡,欢欢喜喜在

起。刨刨土,捉捉虫,青草地上做游戏。

3.数学题,三四道,

排等号像小桥。做对了,走过桥,做错了,过不了。想

想,算

算,快快乐乐过了桥。

4.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四十不是十四,十四不是四十。

5.小剪刀,手中拿,我学奶奶剪窗花。剪梅花,剪雪花,剪对喜鹊叫喳喳。剪只鸡,剪只鸭,剪条鲤鱼摇尾巴。大红鲤鱼谁来抱?哦!再剪

个胖娃娃。

三单元知识归类

、汉语拼音

韵母:a、o、e、i、u、ü、ai、ei、ui、ao、ou、iu、ie、üe、er、an、en、in、un、ün、anɡ、enɡ、inɡ、onɡ

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ɡ

二、会认字

妹 奶 白 皮 小 桥 台 雪 儿 草 家 是 车 羊 走 也

三、好句积累

1.小白兔,穿皮袄,耳朵长,尾巴小。三瓣嘴,胡子翘,

动总在笑。

2.

只船,扬白帆,漂啊漂啊到台湾。接来台湾小朋友,到我学校玩

玩。伸出双手紧紧握,热情的话儿说不完。

3.月儿弯弯挂蓝天,小溪弯弯出青山。大河弯弯流入海,街道弯弯到校园。

4.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5.桥东走来

只羊,桥西走来

只羊,

起走到小桥上。你也不肯让,我也不肯让,扑通掉进河中央。

四单元知识归类

、会写字

了 子 人 大 月 儿 头 里 可 东 西 天 四 是 女 开

二、会认字

秋 气 了 树 叶 片 大 飞 会 个 的 船 两 头 在 里 看 见 闪星 江 南

可采 莲 鱼 东 西 北 尖 说 春 青 蛙 夏 弯 地 就冬 男 女 开 关 正

三、比较组词

四、多音字正

五、反义词

凉—暖 落—升 小—大 东—西南—北 是—否 弯—直 冬—夏

顽皮—安静

六、词语搭配

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 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尖尖的草芽 圆圆的荷叶弯弯的谷穗 

顽皮的雪人

七、好句积累

1.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2.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

年之计在于春,

日之计在于晨。

4.

寸光阴

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5.树上的小鸟,叫呀叫呀,地上的嫩草,钻哪钻哪,迎春的花儿,开啦开啦,柳树的枝条,摇啊摇啊。

6.春天到,春天到,花儿朵朵开口笑。草儿绿,鸟儿叫,蝴蝶蜜蜂齐舞蹈。

7.小鱼儿,蹦蹦跳,要把春天找。柳姑娘,笑了笑:“小鱼小鱼你别找,春天就在我辫梢。”

8.秋风吹,树枝摇,红叶黄叶往下掉。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像蝴蝶。

9.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大雁成群往南行。葡萄紫、柿子红,

串像灯笼。菊花黄,稻花香,天高云淡天气爽。

五单元知识归类

、会写字

水 去 来 不 小 少 牛 果 鸟 早 书 刀 尺 本 木 林 土 力 心

中 五 立 正

二、会认字

远 有 色 近 听 无 声 去 还 来 多 少 黄 牛 只 猫 边 鸭 苹果 杏 桃

书包 尺 作 业 本 笔 刀 

 早 校 明 力 尘 从 众双 木 林 森 条 心

升 国旗 中 红 歌 起 么 美 丽 立 午 晚昨 今 年

三、比较组词

四、反义词

远—近 来—去 有—无 多—少大—小 明—暗 升—降静悄悄—闹哄哄

五、好句积累

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上

静悄悄,下

不乱跑。天天起得早,陪我去学校。

3.

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

条心,黄土变成金。

4.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国歌声中,徐徐升起。迎风飘扬,多么美丽。

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单元知识归类

、会写字

在 后 我 好 长 比 巴 把 下 个 雨 们 问 有 半 从 你

二、会认字

影 前 后 黑 狗 左 右 它 好 朋 友 比 尾 巴 谁 长 短 把 伞兔 最

公 写诗 点 要 过 给 当 串 们 以 成 数 彩 半 空 问到 方 没 更

绿 出 长

三、比较组词

四、多音字长

五、近义词

常常—经常 好像—好似 好看—漂亮

六、反义词

前—后 长—短黑—白 左—右 好—坏 弯—直

七、好句积累

1.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2.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

3.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5.鸟儿怎样飞?扇扇翅膀去又回。马儿怎样跑?四脚腾空仰天叫。鱼儿怎样游?摇摇尾巴摆摆头。

七单元知识归类

、会写字

才 明 同 学 自 己 衣 白 的 又 和了 长 山 儿 四 我 心

二、会认字

睡 那 海 真 老 师 吗 同 什 才 亮时 候 觉 得 自 己 很 穿 衣 服 快

蓝 又 笑 着 向 和 贝 娃 挂 活 金哥 姐 弟 叔 爷

三、比较组词

四、多音字觉着

五、近义词洁白—雪白 希望—盼望 快活—快乐

六、反义词宽—窄 洁白—乌黑 柔软—坚硬

七、词语搭配

蓝蓝的大海 黄黄的沙滩 雪白雪白的浪花小小的海螺 小小的贝壳 彩色的项链

金色的项链 洁白柔软的云 哗哗地笑着

八、好句积累

1.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

2.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4.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百尺竿头,更进

步。

八单元知识归类

、会写字

竹 牙 马 用 几 只 石 多 出 见 对妈 全 回 工 厂

二、会认字

群 竹 牙 用 几 步 为 参 加 洞 着乌 鸦 处 找 办 旁 许 法 放 进 高

住 孩 玩 吧 发 芽 爬 呀 久 回 全变 工 厂 医 院 生

三、比较组词

四、多音字几

五、近义词参加—参与 到处—处处 许多—很多渐渐—慢慢

六、反义词放进—拿出 升高—下降 许多—很少回来—出去

七、词语积累

碧绿碧绿 粉红粉红 雪白雪白 蔚蓝蔚蓝火红火红 金黄金黄 乌黑乌黑

八、好句积累

1.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2.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

幅画。

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

宿。初

初二满街走。

4.

年到,穿

衣,戴

帽,舞龙灯,踩高跷,迎财神;大家乐,乐陶陶,大家

齐迎接

年到,

年到!糖瓜祭灶,

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

毡帽,老太太要件

棉袄。

年级必背必默古诗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

层楼。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统计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统计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九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统计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注意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学生统计花坛每种颜色花的数量,统计学生的生日在几月份,调查同学们周日喜欢做什么事情,调查同学们喜欢吃什么水果等。.内容的编排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如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颜色、喜欢吃什么水果、喜欢做什么事情等,了解到大家的爱好是什么?特长是什么等等,使大家体验到统计确实是有用的.。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课题统计教科书第93页、94页.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食品图片。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原始数据,并指导看图.

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吗?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想不想听?

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叫聪聪的猴子。

大家好,我叫聪聪。明天是我的生日,我邀请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来为我庆贺,你想认识它们吗?瞧,这就是我的朋友们。

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提问。

a.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

b.不知道,没数清,那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你可要数仔细。

3.提问。

a.三种动物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

b.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看来光靠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

4.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

a.谁来说说你们组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b.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好吗?

c.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开始!

5.再看画片。(慢动作的。)

6.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a.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b.大家同意吗?

c.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7.小结。

同学们真棒!想出了用各种符号记录每一种动物的只数。大家知道吗?这些方法,就是数学中的“统计”真聪明!板书课题:统计

8.比较。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简便?为什么?

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1.出示统计表。

2.提问。

a.这个同学统计出的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学生说教师在表中填出数:7、4、6

b.聪聪的朋友各有几只?请看!

3.继续看画片。

4.提问:这个同学统计的对吗?你们统计对了吗?

5.你能不能把这些数量填到表中?

6.学生在练习纸上填写统计表。

7.展示学生填的统计表,集体订正。

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1.根据这三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

2.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3.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

a.你涂了几个格子?为什么这样涂?

b.他涂得对吗?

c.我这儿还有几个同学的作品,请看!

d.他们涂的又对又漂亮!你们涂对了吗?

4.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些什么?

练习应用

1.聪聪明天要过生日了,现在它在干什么?我们去看看。

2.继续看动画片。

(小猴聪聪):这么多好朋友来我家,我要买些好吃的食品招待它们。

这么多好吃的,我该买些什么招待它们呢?小朋友,你能帮我选一选吗?

3.大家愿意吗?

4.打开桌上的信封,看看有什么?

5.听清要求:根据聪聪家来的客人和食品的种类以及数量,先小组讨论一下要选哪几种食品,把食品的图片贴在这个表的上面(出示统计表),下面写出所选食品的数量,然后每位同学再根据所选食品的数量,在下图中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出示统计图)。

6.展示、评价。

a.××,给大家说一说,你选了哪几样?为什么这样选?

b.还有谁愿给大家说一说?

c.这么多同学想说,这样吧,说给同位听一听。

7.看着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8.同学们帮助了聪聪,聪聪可高兴了。

9.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谢谢小朋友的帮助,欢迎大家明天到我家做客,再见!

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统计的方法。比如,刚入学时,老师要统计出班中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安排好座位;学校要统计出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订做校服,这些都是运用了统计知识。

实践活动

课下就请你做个小小统计员。咱们学校有这么多树,你能统计一下有几种,各有几棵吗?

现在我们就拿好笔和要填的表到校园里去看一看,统计一下。

1、创设情境,从学生熟知的投篮比赛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体育比赛中的统计得分用到的就是统计知识,学生对于此已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小动物投篮比赛的场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使学生对统计的目的非常明确,为下一个环节的调查统计指明了方向。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探索统计的方法,使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分析统计的结果。在教学中,我先和学生一起用小方格来表示红花的盆数,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这种表示方法,为下一个环节正式的统计图的出现奠定基础。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时我要学生用写“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数据,对学生来讲是个比较生疏的方法,要指导练习。我给学生推荐了用写“正”字的方法,就让他们来统计,结果发现有的学生无所适从,所以在这里我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今后要注意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才是。

课题统计练习十七第1题和第2题。设计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学会统计的方法。.

教学重点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进步理解统计的意义.。

教学难点填写统计图和统计表的方法.。

课前准备12两题事先画在小黑板上.。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说说统计图和

统计各是怎样的?

二这节我们再来练习做统计图和统计表.?

出出示小黑板第一题.指导看懂图意,并进行统计,。.

一月份出生的几人举手、让一个同学在表上涂几格。.

就这样每个月份出生的人数全都统计出来.。

填下面的统计表.。

完成填空.。

校对。

出示第二题:

图上画了什么?是用那些图形拼起来的?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各组派一名代表到前面来填写统计图,每个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各组各自完成。.

各组在全班班进行交流,用的是什么方法,是怎么统计的?这样的方法好不好?为什么?

各组学生按照自己组的方法填好统计表.。

检查校对。

说说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巩固提高..

小组合作:各小组完成一个统计表.自己去搜集资料,喜欢什么就搜集什么?

例喜欢吃什么水果?喜欢什么活动等。.

汇报交流.。

课题统计练习十七第三题第四题。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统计知识,并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和找规律的知识.

教学重点巩固统计知识.。

教学难点统计的方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准备第四题.。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0以内加减法,

指名板演上面四道,再说说是怎么算的?

全体学生在书上完成第三题.。

检查校对。.

二小黑板出示第四题。.1指导看懂第四题.。

指名提出问题。

把个种交通工具的数量在格子中涂上颜色.。

按小组填好统计表.。

检查校对.。

鼓励学生说说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思考题:

看!小猪出了一个题目,要考考我们,用这三张卡片有六中排法你能排出来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完成.。检查校对。

四课外延伸:自己去调查一样喜欢东西,然后再交流.。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数学乐园》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有关6、7的数数和认数。

教学目的:

1、认识6、7,能正确地书写6、7

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写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电脑上出示42页认识6和7的主题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1、图上有些什么?

2、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多少桌子、椅子。学生报得数。

3、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还可以怎样数?

4、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先数已经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

5、我们刚才都是按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新授

1、认识6和7

你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新

朋友6和7,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

2、你能拿出表示6的学具吗?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

(生拿学具,师出示点子图或其他磁性教具,生动手摆,师选有创意的表扬,展示)

你知道6是怎么来的吗?5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5拨上1是6。

6的后面再加1个,又是多少?计数器演示。你能拿出表示4的学具吗?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3、比较大小,前面我们认识了5,今天又认识了6和7,那你知道谁大谁小吗?

5和6比谁多谁少?6和7比呢?你还能看出谁比谁少?6比7小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4、基序数意义

(1)你能从小到大数到7吗?从7开始从大到小数到1呢?(2)观察43页金鱼图,找准起点,数一数这里有几瓶金鱼?(分组活动)(3)先找一找那一瓶装了6条金鱼?从左边数起看一看是第几瓶?(4)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5、教学6、7的写法

观察字形特点,6像什么?6是一笔写完的,从田字格的上半格起笔一直写到下面再画个圆后完成,7像什么?

三、练习48页2、3

四、课后作业

看看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一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复习要点(6-9单元)》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677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