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学目标归纳(苏教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学目标归纳(苏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学目标归纳(苏教版)
一、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20以内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口算,并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2.使学生经历探索20以内退位减计算方法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感受算法的多样,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使学生经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一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4.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应用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认识图形(二)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在画、折、剪、拼等操作活动中,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体会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认识100以内的数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认识个位、十位和百位,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3.使学生在认识100以内数的含义,探索100以内数的组成方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等活动中,体会数的抽象过程,发展数感,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4.使学生在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估计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从数学角度观察周围事物和日常生活的意识。
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使学生经历探索100以内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会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法。
2.使学生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决求被减数、减数以及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学会与同学开展有效的合作交流,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元、角、分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经历认币、取币、换币、找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初步理解简单购物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体会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购物或模拟购物等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小小商店:
1.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人民币的实际价值,丰富对与购物相关的数量关系的理解,积累解决简单购物问题的经验。
2.使学生经历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购物活动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自觉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使学生在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
2.使学生在能够正确笔算100以内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竖式计算中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理解并掌握“满10进1”和“退1作10”的思考过程,能正确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
3.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以及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进一步体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初步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查、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等良好习惯。
七、期末复习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百”,了解数位和数位顺序,理解数的组成,掌握数的顺序,进一步提高数数、读数、写数的能力,进一步掌握比较数的大小、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方法,发展数感。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正确辨认这些平面图形,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加深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共同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具有初步的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7.使学生在复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与同伴合作的意识,愿意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m.jAB88.coM

扩展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学目标归纳(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学目标归纳(苏教版)

二下:
一、有余数的除法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事实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以及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认识除法竖式,会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以及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操作、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等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除法含义的发展及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愿,培养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和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时、分、秒
1.使学生通过对钟面的观察活动,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正确认读钟面上表示的时间。
2.使学生联系用1时、1分、1秒的时间进行的各项活动,初步建立有关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认识时、分、秒的过程中,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并能主动克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认识方向
1.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根据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用上述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2.使学生在认识方向的活动中,体会所学内容间的联系,积累学习数学的初步经验,培养辨认方向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进一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测定方向:
1.使学生经历运用所学知识测定方向的活动过程,会利用指南针或方向板辨认校园里的八个方向,能用学过的方向描述校园里物体或场所间的位置关系,积累一些确定和描述方向的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在参与测定方向的活动中,培养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增强方向感,获得对数学活动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认识万以内的数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数数等活动,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了解万以内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知道万以内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会认、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根据万以内数的组成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口算;认识“≈”,并能用“≈”表示一个接近整百、整千数的近似数;会用算盘表示数。
2.使学生在认数、比较数的大小和估计数的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特点,初步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能用万以内的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增强估计意识,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认数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五、分米和毫米
1.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估计、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单位;知道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或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联系对长度单位的已有认识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体会观察、操作等活动是认识长度单位的主要方法,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与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进一步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义和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整十数加整十数(和大于100),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大于1000)以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能正确地进行接近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估算。
2.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探索并理解两、三位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会进行加法和减法的验算;能通过估算确定两、三位数加减法的和或差的大致范围,以检验计算和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3.使学生联系加、减法的含义理解加减法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经历探索并归纳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和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合理解释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积累分析和解决简答实际问题的经验。
5.使学生在计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和自觉检验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七、角的初步认识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识别角;知道角是有大小的,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和操作等具体活动中,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出上述几种角。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比较的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八、数据的手机和整理(一)
1.使学生经历手机、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按不同标准对简单数据进行分类;初步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数据;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初步积累一些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经验,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初步体验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与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获得一些成功的提样,体会用数据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形成尊重事实的态度,培养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了解你的好朋友:
1.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进一步体验通过调查收集数据、分类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过程,积累一些统计活动的经验,感受数据蕴含的丰富信息,获得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2.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统计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激发对统计活动的兴趣。
九、期末复习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万以内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两个万以内数的大小;能正确写出接近整百、整千数的近似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能正确理解并解答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与相应的减法口算方法,以及三位数的加、减法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能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建立相应的时间观念,知道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认、读钟面上表示的时间,会用两种方式表示时间。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用这些方向正确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根据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分米和毫米的实际长度,知道毫米、厘米、分米和米等长度单位中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或估计为物体的长度,能正确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7.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角和直角基本特征的感知,能通过观察或操作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能正确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
8.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根据不同标准对简单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初步了解一些收集数据的方法,能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数据,进一步增强数据意识,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9.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获得可以根据已有知识、方法学习新内容的初步经验。

3、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思考、交流、倾听,体会学习的成功,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

难点 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

准备

卡片

教 学 程 序 师 生 活 动 二 次 修 改

一、创设情景

二、自主探索

三巩固应用

四、全课总结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出示实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两串)。

2、教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

小结: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1、教学例题。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3)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想怎样算?

(4)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5)全班交流,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6)谈话: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

2、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3、小结: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题情况。

4、“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请看第3题,我们来做开火车的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直接写得数。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课时数 第 2课时 总课时数

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理解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从而能掌握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方法。

2、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弄清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区别发展学生的思考力。

3、发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

重、

难点

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程 序 师 生 活 动 二 次 修 改

一、复习旧知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应用

四、全课总结

1、口答(数的组成)

2、口算

口算70+2你是怎样想的? 70+20呢?

1、教学45+30

(1)谈话:今天停车场里开来了几辆汽车。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求:大客车和小客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板书:45+30=

(3)你是怎么算的?和同位说一说。

(4)全班交流。

A、先摆4个十5个一是45,再摆3个十是30,合起来是75,因为有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就是75。

B、演示:计数器

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个位上拨5颗珠子是45,再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合起来是75。

追问:这3颗珠子,为什么要拨在十位上?

C、 40+30=70 70+5=75

总结:其实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算珠,我们都是先算40+30等于70,再算70+5等于75。

2、教学 45+3

提问: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

45+3等于多少?你会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重点围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算”展开。

3、比较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

计算45+30时,要先算40+30;而计算45+3时,要先算5+3。

1、想想做做第1题:

追问:在计数器上拨26+20和26+2有什么不同?在计数器上拨50+34和5+34有什么不同?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比较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40个苹果,34个梨,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个?

你会求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你有什么收获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课时数 第3 课时 总课时数

课时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中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2、在联系实际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能根据数量间的联系说明思考的大致过程,初步积累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推理、判断等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

3、通过探求问题解决的活动,体验自己思考、探索的成果,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

重、

难点 重点: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难点: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程 序 师 生 活 动 二 次 修 改

一、 激趣导入

二、 引导探究

三、 巩固应用

四、课终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可爱的小猴子皮皮将和我们一起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咱们来比一比谁学得更好一些。有没有信心?

师:看,猴妈妈带着皮皮正在做什么? (摘桃子。)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这幅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猴妈妈带小猴去摘桃子,已经摘了23个,树上还剩5个。)

1、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板书: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图的意思和要求的问题。

(猴妈妈带小猴去摘桃子,已经摘了23个,树上还剩5个,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2、解决问题。

师:你知道原来是什么意思吗?

师:现在桃子被分成了几个部分?是哪两个部分?要求原来的桃子,我们就要______?

谈话:谁能完整的来说一说,怎样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

师:你会列算式计算么?

23+5=28 或 5+23=28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要求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师小结:把已经摘下的23个桃子,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就是树上原来的桃子。(再次出示)

3、指导写单位名称、口答

从今天开始,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后,小朋友都要自己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 这里的单位名称应该写什么呢?板书:个

解决实际问题时,除了要在得数后面写单位名称,还要回答题目里的问题,以后在求出结果后,都要口头回答,这叫口答。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

师:检查一下,想的对吗?算的呢?

4、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把还剩的和已经的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图中小朋友在玩拼图。从图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板书:一共有多少块拼图?

学生列式计算。(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算式)

2、“想想做做”第3题。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已经知道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师:你会列式计算吗?

生:12+4=16(个) 4+12=16(个)口答:。。。。

师:要求妈妈买了多少苹果就是把什么和什么合起来。

3、“想想做做”第4题。

师:生活馆里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两个小朋友在养蚕)

出示:(1)玲玲养了36条蚕,兵兵又送给她10条。玲玲现在有多少条?

(2)玲玲养了36条蚕,送给兵兵10条。玲玲现在有多少条?

请学生自己默念,边看边思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学生分析交流,列式计算,口答。

4、拓展练习

最后老师还要带大家到智慧屋里去转装,看看谁能赢得智慧之星的称号!

树上飞走了24只小鸟,_______________,树上原来有几只?

问:这个题目能算吗? 再问:为什么? (只有一个信息或缺少一个数学信息。 )

追问:你能给这个题补充一个数学信息吗?你想怎么填? 你会算么?怎么列式。

写出算式。 24+_____=_____(只)

口答。

我们学习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把已经用去的和还剩的合起来,用加法。列式计算后还要写出单位名称,还要口答。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不错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练习七 课时数 第 4课时 总课时数

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练习能说明和归纳相应的口算过程,逐步形成口算技巧,提高口算能力。

3、在正确口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

重、

难点 熟练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 学 程 序 师 生 活 动 二 次 修 改

一 、计算练习

二、解决问题

三、全课总结

1、 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

34+2 2+35 61+8

34+5 2+53 80+17

34+20 20+35 3+36

34+50 20+53 37+20

认真观察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通过比较进一步突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整十数计算方法的不同。)

2、先估算,再计算。

出示题目:

59+20 6+33 40+27

43+6 18+70 92+5

30+28 6+31 23+40

(1) 请学生先说出得数是几十多,再算出得数。 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 学生独立计算。 (限时2分钟)

(3)小结;估计时既要看清要加的数是整十数还是一位数,还要看清两位数的十位、个位上的数各是多少。

3、不计算,比大小。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3题,

(1)小朋友们,不计算你能比出两边的大小吗?(2)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例如:47+2与47+20,同样是47,要加上的数大和就大,要加上的数小和就小。47+2得四十几,47+20得六十几。

1、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4题。

(1) 指名读题,全班齐读。

(2) 怎样列式呢?要求学生独立列式填空。

(3) 交流结果,列式理由。

2、 练习七第5题。

(1) 集体读题,理解题意。

(2) 独立列式。

(3) 交流思考过程和结果。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在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上有了哪些进步?

课题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课时数 第 5课时 总课时数

课时

教学

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2、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

难点 掌握两位书减整十数和两位十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能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 学 程 序 师 生 活 动 二 次 修 改

一、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三、巩固深化

四、课堂总结

1、口算:

73+30= 40+5= 36+20= 21+50=

60-30= 30+8= 36+2= 21+5=

2、指名说硕6+20和36+2这两道题是怎样计算的。

3、板书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1、情境图。提问:

①车上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已经坐了多少人?

②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

③用什么方法计算?

④指名列出算式,板书45-30=?

学生探索算法。

A、同学们,45-30=?请你们开动小脑筋,如果喜欢借助学具的话也可以,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们肯定会有收获的。

B、学生设想,独立操作。

C、组织学生交流。估计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第一种:用摆小棒或拨算珠的方法来计算。在学生交流时让他们到黑板上来摆一摆。着重让学生说说:减30怎样减。

第二种:想30+(15)=45

第三种:把45分成40和5,40-30=10,10+5=15

2、出示情境图。

(1)指导看懂图意:一共有45座,还有3个作为空着。

(2)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3)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45-3=

(4)你想怎样算?先考虑考虑,想好了跟好朋友说一说?

3、比较45-30和45-3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这两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呢,请你们仔细观察观察,相信你们肯定会有发现的。

(2)分组讨论、交流、补充,归纳出两题的异同点。

1、“想想做做”第1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

54-20=( ) 86-50=( )

54-2=( ) 86-5=( )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比较。

3、“想想做做”第3题:

读懂题意,学生根据已知的条件列算式解答。

交流时,提醒单位名称,让学生尝试口答。

同学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肯定有不少收获吧!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目标 1、 1、通过练习,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口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 2、通过练习,体会不退位和退位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在口算方法上的联系和区别,发展比较、归纳等初步思维能力。

3、逐步发展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获得正确计算的成功体验。

重、

难点 重点: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口算。

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程 序 师 生 活 动 二 次 修 改

一、复习

二、练习指导

三、课终小结

四、课堂小测 1.口算:

36一8= 83一2= 37+40= 32+4=

25一7= 36一8= 67一9= 62一9=

51一5= 84一6= 80一6= 60一2=

直接说得数,并指名说一说36一8、67一9的计算过程。

2.导人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板书:练习十二(1)]

1.练习十一第1题。

(1)学生独立口算。

(2)集体交流时提问:每一组的三道有什么区别?(第一组中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第一题不退位,第二、第三题需要退位。第三组中被减数不同,减数相同,三题都需退位。)

2.练习十二第2题。

(1)出示第2题,老师说明题意:用图中的数字分别减7和9。

(2)同桌同学互相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好。

3.练习十二第4题。

(1)老师说明题意:括号里哪一个得数对,把对的圈起来。

(2)学生独立圈数,集体交流,在说出正确得数后,让学生想想错误得数锗在哪里。

4.练习十二第5题:

(1)9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时说一说62-20、61一4、45-9这三道题是怎样算的?

(2)统计正确率,了解错题情况,及时订正。

5、练习十二第6题

提问:一直什么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

你是怎样理解“如果买一袋盐或味精呢?”这个问题的?

让学生谈练习收获。

1、直接写出得数。

28-9= 27-8= 60-3= 41-2= 54-7= 82-6=

54-7= 52-6= 25-8= 35-7= 68-5= 65-9=

2、填一填。

被减数37 25 86 79 90 57 46

减数 8 4 9 8 0 8 7

3、列式计算。

(1)儿童乐园有红色和蓝色的碰碰车共35辆,蓝色的有6辆,红色的有多少辆?

(2)小明家有21本呼事书,他已经看了9本,还要看多少本才能看完?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练习十二(2) 课时数 第 课时 总课时数

课时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退位减的口算过程,并能正确地、熟练地口算出已经学过的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能说明解决相应简单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价值。

教学

重、

难点 重点: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退位减的口算过程。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程 序 师 生 活 动 二 次 修 改

一、复习。

二、练习指导

三、巩固练习

四、课终小结 1.口算。

69一9= 78一7= 32一7= 84一6=

46一8= 23一6= 55一8= 60一6=

(直接说得数,并指名说说84一6、60一6你是怎样算的?)

1.练习十二第7题:

同桌小朋友来当两只小兔,先帮要“-7”的小兔算一算,再帮要“-9”的小兔算一算,交流结果。

2.练习十二第8题:算一算,比一比。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

3.练习十二第9题

4.练习十二第10题。

(1)出示第8题图,仔细观察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时提问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么算?

(3)集体口答。

5.练习十二第11题:

(1)出示第11题,仔细观察并提问:图中的三位同学分别买了什么商品?它们的价格是多少元?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时说说解题思路。(求男孩比女孩多用多少元、就是求买书包比买钢笔多用多少元,也就是求34比8多多少?)

(4)指导学生集体口答。

(5)以游戏形式围绕第11题进行提问题的练习。

1.写出卡片上每个数减8得多少?

23 43 94 75 57 16 34 83 25 42

2.直接写出得数。

36+3= 47-20= 58-6= 73-8=

27-9= 64+4= 80-7= 5+9=

3.从90里连续减9,把每次减得的差写在横线上。

从37里连续减5,把每次减得的差写在横线上。

4.(1)36比8多多少?

(2)4比21少多少?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练习十二(3) 课时数 第 课时 总课时数

课时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解答应用题。

3.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

重、

难点 重点: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解答应用题。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程 序 师 生 活 动 二 次 修 改

一、揭示课题

二、练习指导

三、课终小结

四、课堂小测

我们已经学完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练习课进行口算和应用题练习。

(一)、计算练习。

1.练习十二第12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2.练习十二第13题。

(1)出示第13题,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找出得数小于50的算式,并在后面的方框里画“V”。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练习十二第14题

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4.练习十二第15题

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十二第16题。

(1)出示第16题图,观察图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红金鱼有24条,黑金鱼有10条,黄金鱼有6条。)

(2)“求红金鱼和黄金鱼一共有多少条”要哪些条件?怎样算?(学生计算解答,集体交流。)

(3)“求再买几条黄金鱼就和红金鱼同样多?”是什么意思?需要哪些条件?怎样算?(学生计算解答,集体交流。)

(4)根据这道题的条件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后解答。

2、练习十二第17题

师生共同谈收获。

1.填表。

41 36 49 72 50 63 56 85 65 77

9 30 2 9 5 30 8 7 5 8

2.停车场有50辆小汽车,30辆大汽车,还有8辆上卡车。

(1)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辆?

(2)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课时数 第 课时 总课时数

课时

教学

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以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教学

重、

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程 序 师 生 活 动 二 次 修 改

一、谈话引入

二、引导探究

三、巩固练习

四、课终小结

我们班有没有小朋友收集邮票?收集邮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增长知识,可以培养办事认真的习惯和毅力。你们看,有两位小朋友都是集邮爱好者,他们正在数自己的邮票张数呢。(出示情境图)

1、根据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小朋友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列式解答吗?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求和的问题:“两人一共有多少张?”

学生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34+16”

1.学生尝试计算34+16。

(1)“34+16=?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来讨论一下。同学们可以借助计数器、小棒这些学具,也可以尝试创新用别的方法,看哪个小组讨论的最好。”

(2)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教师巡视,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讲解算法。

重点交流:

列竖式,并引导学生讨论应该从哪一位算起?说说自己的理由。

十个

3 4

+1 6

5 0

全体齐复述后,再指名复述练习。

2.试一试

6 5

+ 2 8 。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再请几个学生板演,集体评议、订正。

3、结合两道算式,请小组讨论在笔算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分组练习,指名板演,并选择其中的几道题说说笔算的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3、4题

学生看图意,再独立列式解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写上单位名称。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练习十三(1) 课时数 第 课时 总课时数

课时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式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多种形式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

重、

难点 重点:提高计算水平。

教学难点: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准备 投影仪 卡片

教 学 程 序 师 生 活 动 二 次 修 改

一、基本练习

二、笔算下面各题。

三、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1.口算下面各题

24+3 96-4 62+8 46+4

80-70 40+58 98-70 69+30

72+50 69-80 15+9 56-50

82+7 65-30 98-20 57+40

说一说怎样进行口算,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总结:

(1)相同数位相加减。

(2)进位加法时,不能忘记进位的1。

2.发展估算,练习计算

教科书第86页第1题、第87页第7题

(1)第1题: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哪几题的得数是几十多?再用竖式进行证。

(2)第7题。先要求学生进行估算后再进行比较,使学生知道比较大小运用估算可以较节省时间。

1.练习十三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找出各题错在哪里,在改正。

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学生的竖式书写格式,以及横式的得数。最后各小组汇报结果,集体评议、订正。

集体订正,说一说怎样进行计算,然后总结笔算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2.练习十三第3题。

指名板演,其余自练。

集体评价。

1.投影出示练习十三第4题,学生看图,明白图意 。

小组活动,组织讨论,找出解决的办法 。

集体订正总结 。

2.投影出示第5题,学生说出画面的意思 。

提问:要求原有多少袋牛奶?

组织讨论,集体订正。

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的是100以内进位加法,同学们在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细心计算,做到又对又快。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减法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减法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一单元减法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1.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应用20以内的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20以内减法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并掌握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使学生愿意与同学合作,形成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重难点、关键:

1.重点: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3.关键: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课时划分:

1.十几减9…………………………………………………1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3.十几减8、7………………………………………………1课时

4.练习二……………………………………………………1课时

5.十几减几…………………………………………………1课时

6.练习三……………………………………………………1课时

7.复习(一)…………………………………………………1课时

8.复习(二)…………………………………………………1课时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列式表达。(2)学生能凭借已有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手段,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9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桃子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小猴贝贝的水果店看一看,有没有新鲜的桃子上市,好吗?

生:好!

(教师出示课本第1页的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猴贝贝今天——共准备了几个新鲜的桃子?从这幅图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小猴贝贝今天一共准备了13个桃子,小兔乖乖买了9个。

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问题:还剩多少个?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该如何列式呢?

生:13-9。

师:怎样计算13-9呢?

2.探究13-9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操作探究。13-9等于几呢?请小朋友看着图想一想,也可以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计算13-9可以怎样想,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师:想一想,在刚才同学们说过的计算方法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从刚才的计算可以看出,9加4等于13,13减9等于4,这样想加算减比较快些,所以我们在计算时,可以尽量选择这种方法进行计算。现在老师就要出题考考你们,能接受挑战吗?

生:能。

三、实践应用(“想想做做”的全部内容)’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题,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交流时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左边一幅图)

师:从图中你们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左边有9块。

生:左右两边一共15块。

师: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算一算右边有几块。

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交流。

(2)(出示右边一幅图)

师:从图中你能看懂让我们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吗?

生:左边有9条黄瓜,左右两边一共有17条,右边篮子里有几条?

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3.完成“想想做做”3。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我是把11分成10和l,先算10-9=1,再把1和1相加等于2。

生:我是把9分成4和5,先算14-4=10,再算10-5=5。

生,:我是想9+9=18,所以18-9=9。

4.完成“想想做做”4。

师:刚才大家的表现都不错,接下来我们同桌同学进行口算比赛。分别拿出9~19的数字卡片,用10~19的数字分别减9,一个拿卡片,一个说出算式和答案,比比谁说得又对又快!开始行动,加油哦!

学生同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5.完成“想想做做”5。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课时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十几减9的知识。在这堂课上有许多的小朋友表现得很出色。大家不仅学会了正确的列式,而且计算时方法多样,老师觉得十分满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计算。(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

12-9=15-9=5+9=17-9=

14-10=13-9=4+9=10-9=

17-7=7+9=11-9=9+9=

二、口算练习

1.开火车。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看看哪列火车开得稳,开得快,好吗?

生:好。

(教师让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的口算练习,然后让其中一组的同学一个接一个地来汇报计算的结果,其他同学认真进行校对。)

2.试一试。(课本第3页第2题)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第2题。

(2)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3.算一算。(课本第3页第5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请个别学生说说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4.练一练第6题。

(1)让学生明确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反馈。

三、解决问题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师:小朋友,请你们认真观察第一幅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呢?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数学信息呢?

生:图上一共有14个足球。左边的箱子里装有9个足球,小男孩拿走了5个足球。

师:那你们能根据图上的意思将算式补充完整吗?

生:能。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反馈。

师:现在再请小朋友观察右边的这幅图,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将算式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完成。

师:哪位小朋友能根据这幅图,说说看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12表示这里一共有12位小朋友,9表示左边站着9位小朋友,12-9=3是求右边站着3位小朋友。

师:XX同学观察得很仔细,获得了这些数学信息,而且说得非常好,其他小朋友会说吗?

生:会。

师:那谁还愿意来说说看呢?

学生个别反馈。

2.练习一第3题。

师: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猴走过每个树桩吗?

生:愿意。

师:太好了,你们能将小猴所走过的树桩的算式写出来吗?

生:能。

师:那我们就来比赛,看看哪位小朋友能最快的帮助小猴走过每一个树桩,并且计算结果可不能错了,否则小猴就会从树桩上掉下来了。好,现在开始吧!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反馈。

3.练习一第7题。

师:小朋友,请你们认真观察左边这幅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15枝铅笔,这是图上告诉我们的。我还知道了右边放着9枝铅笔。这道题要我们求的是铅笔盒里放着几枝铅笔?

师:你怎么知道它要我们求笔盒里几枝呢?

生:因为它将问号打在了笔盒上,所以是求笔盒里有几枝铅笔。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能列算式解答吗?

生:会。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师:现在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右边的这幅图,你们会列算式进行解答吗?

生:会。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4.练习一第8题:看图说一说,填一填,再计算。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并且将你看到的数学信息填人括号中,将算式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四、课时小结

师:在今天的练习课上,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不仅学会了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而且还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能像今天这样,懂得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

第三课时十几减8、7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或7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学生能凭借已有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手段,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8或7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8或7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

以开火车的形式,学生计算老师出示的口算卡片。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解决问题。

师: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这幅图,看看茄子先生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原来箱子里装有15把小号。

生::茄子先生要从中拿走8把,问还剩多少把?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现在就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从15把小号中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应该怎样列算式来表示呢?

生,:15-8。(师板书)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呢?

生,:从总数15里拿走8,求剩下的部分要用减法。

师:小朋友说得真棒!可15-8又该怎么计算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也可以用小棒摆摆看。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想出的算法最多。

(1)学生小组讨论。

(2)集体反馈。

师:哪一组愿意先来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板书:

15-8=715-8=7想:8+()=15

8+7=15

53105所以15-8=7

15-5=1010-8=2

10-3=72+5=7

师:原来“15-8”有这么多种的算法,咱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啊!能想出这么多种的计算方法。既然有这么多种方法,小朋友计算时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师:想一想,在刚才同学们说过的计算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快最简便?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从刚才的计算可以看出,8+7=15,15-8=7,这样想加法算减法比较快,也比较简便,所以我们在计算时,应尽量选择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明白了吗?

3.试一试。

师:刚才我们是从15把小号中拿走了8把,现在请你们从15把中拿走7把,会剩下多少把?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并试着列出算式。

(1)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还不熟练的学生进行摆小棒。

(2)学生集体交流反馈。

生:我是先算10-7=3:3+5=8。

生:我是这样想的,7+(8)=15,所以15-7=8。

师:这些同学十分爱动脑筋,都能很快地得到答案。真是非常棒!

师:现在老师要把这15把小号换成13把了,同样要拿走7把,还剩多少把?你会列式计算吗?

生:会。

师:好,现在你们就动笔算一算,然后跟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反馈。

师:刚才这道题大家解决得不错。那么老师又想考考你们了,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三、巩固练习

1.先圈一圈,再计算。(课本第6页第1题)

(1)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反馈。

2.课本第6页“想想做做”2。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意,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说说每个算式的含义。

师:谁愿意根据第一幅图说说14-8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14表示有14粒豆子,8表示左边有8粒豆子,14-8=6可以求出右边有6粒豆子。

老师同样再请一位同学说说第二幅图表示的含义。

3.课本第6页“想想做做”3。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反馈,并说清每组中两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4.用你喜欢的方法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反馈,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的。

5.课本第6页“想想做做”5。

这是一道拓展题,要让学生学会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计算所有十几减8或7的算式,这道题就是要让学生说说十几减8或7的方法,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课时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掌握了什么好的计算方法了吗?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让学生经历数学信息的搜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师:同学们,这节课一开始,老师请小朋友来进行抢答,看谁的反应最快,算得最好。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进行抢答。

13-8=8+9=16-7=14-7=

15-7=12-2=12-8=4+7=

二、导入激趣

师: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小红花,哪一位小朋友表现得好,他就可以得到红花作为奖励。看看这节课谁最出色,得到的红花最多。

三、练习

1.夺☆比赛。(第2、4题)

师:本次夺☆比赛分成两道大题,每做对一道小题就可以得到一颗☆。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2.练习二的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2)让学生说清每一组两个算式数字之间的关系。

3.练习二的第3题。

师:图上有两只小蚂蚁正在打开每一扇门,只有当它们计算对了,门才能打开,你愿意帮助它们吗?

生:愿意。

师:那就请你们将每一扇门的算式写在旁边,开始吧!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反馈。

4.在○里填上“”、“”或“=”。(练习二的第6题)

(1)让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5.练习二的第7、8题。

(1)让学生独立进行口算。

(2)集体反馈,请个别学生说一说两道题中每组算式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

6.比比谁先回到家。(练习二的第9题)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大家都顺利通过了老师的考验,现在我们要向森林出发了。

师:森林里有两只小动物,你知道它们是谁吗?

生:小松鼠和小老虎。

师:那么它们在森林里做什么呢?

生:它们要来比比谁先回到家。

师: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回到自己的家吗?

生:愿意。

师:很好。现在请一、二两组的小朋友把小松鼠送回家,请三、四两组的小朋友把小老虎送回家,我们比赛一下,看看是小松鼠先到家,还是小老虎先到家,好吗?

生:好。

师:那就赶快开始吧!

(学生独立完成,看看是哪两组的同学先完成,并集体反馈计算结果)

7.解决问题。(练习二的第5、10题)

(1)让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四、课时小结

师:这节课,小朋友都表现得很好,都非常积极地举手发言,那么你们能告诉老师,你在这节课学习到了什么呢?

第五课时十几减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理解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经历搜集信息的过程,能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能凭借已有的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手段,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几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答。

12-7=11-9=6+9=14-9=

15-8=14-7=6+7=3+9=

5+8=8+7=16-8=12-8=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题。

出示挂图。

师:今天,小兔子带着她的好朋友小老鼠一起到草地上去摘蘑菇。请小朋友认真观察这幅图,从图上你还可以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草地上有两种不同颜色的蘑菇,一种是蓝蘑菇,一种是花蘑菇。

生:我还知道小兔子一共采了11个蘑菇。

师:小朋友说得棒极了!这时,小兔子给她的好朋友小老鼠提出了些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第一个问题是,蓝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多少个?

生:另一个数学问题是,花蘑菇有6个,蓝蘑菇有多少个?

师:小朋友,你们能帮小老鼠完成这两道数学问题吗?

生:能。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然后全班集体反馈交流。

生:11-5=6,11-6=5。(师板书)

师:XX同学的列式计算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么11-5和11-6,你们是如何进行计算的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可以用小棒来摆一摆,我们比比看,哪一组的算法最多?

1.学生讨论。

2.集体反馈。

师:原来“11-5”有这么多种算法。咱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那么在这些算法当中,哪种算法最为简便呢?现在也请小朋友好好思考一下。

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

师:哪个组先来说说看你们讨论的结果?,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小结:从刚才的计算可以看出,5+6=11,所以11-5=6,这样做减法想加法的计算方法最为简便。所以,以后我们计算时,要尽量选择这样的方法。

师:那么,谁愿意用这种方法说说11-6,你是怎样得出结果的?

生:因为5+6=11,所以11-6=5,我用的是做减法想加法的方法来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页“想想做做”1。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幅图,你能看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吗?

生:能。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

2.课本第10页的第2、3、4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反馈计算结果,并说说每道题是如何进行计算的。

3.课本第10页的第5题。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四、课时小结

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这节课上,你还有哪些收获?

第六课时练习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明白十几减几的算理;(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观察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交流、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l-2=8+6=16-8=

9+7=13-7=11-6=

14-8=15-5=12-5=

12-9=14-6=17-9=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回答。

二、巩固练习

1.夺小能手。(练习三的第1、3题)

师:今天,我们先来进行一个闯关游戏,小朋友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nbs,p;生:愿意。

师:现在老师先宣布一下闯关规则:必须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题目。每做对一道题,就能获得一面红旗,最后看看哪位小朋友获得的红旗数目最多,大家听明白了吗?

师:请小朋友翻开课本11页,找到第1题和第3题,准备开始!看看谁是夺小能手。

(学生独立做题,后反馈。)

2.小象摘椰子。(练习三第2题)

师:大家刚才的表现让老师很满意,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起去看看小象摘椰子比赛,好吗?

生:好。

师:现在我们看到了有4只小象正在比赛摘椰子,看看哪只小象摘得又快又多。大家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这里有4只小象,并且每只身上都有一个数字和减号。

生:我还看到了每个椰子上都有一个数字。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很仔细。只有当小象正确算出身上的数字减去椰子上的数字时,它才能将这个椰子摘走,大家愿意帮帮小象的忙吗?

生:愿意。

师:那就请小朋友动手帮小象列式计算吧!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3.在○里填上“”、“”或“=”。(练习三的第4题)

(1)学生弄清题意。

(2)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要求学生要将算式的结果先写出来,再进行比较大小。在反馈时,学生要先说出算式的结果,再进行比较。

4.解决问题。(练习三的第5、6题)

(1)练习三的第5题。

师:刚才大家去了动物园,看到了小象摘椰子比赛,现在老师再带小朋友去果园里逛逛,好吗?

生:好。

出示第5题。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大果园,这里种着许多果树,大家在这个大果园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这里种着两种树,一种是桃树,一种是梨树,而且果树上都结满了果子。

生:我还知道桃树和梨树一共有15棵。

师:(出示两个问题)大家看看,小明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呢?大家读读看。

全班齐读两道题目。

师:小朋友,你们能解决这两道题吗?

生:能。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2)练习三的第6题。

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我们要离开果园,去商店里逛逛吧!

师:(出示第6题)我们现在来到了商店里的学习用品专柜,大家可以看到什么呢?

生:我看到这里有墨水、小刀和三角板。

生:我还知道它们原来有多少,卖出了多少。

生:我还知道它要我们求每种学习用品还剩多少。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能帮忙计算一下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5.练习三第7题。

师:小朋友,今天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出色,为了奖励小朋友,老师特意准备了许多大苹果,你们想要吗?

生:想。

师:那就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摘吧!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必须将每个算式的结果写出来。

(3)全班交流、反馈。

三、课时小结

师:在今天的练习课上,小朋友表现得很不错。不仅学会了十几减几的计算,而且还会解决问题了。真了不起,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都能像今天这样,做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第七课时复习(一)

教学内容:复习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课本第13~14页的前5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1)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减法表的整理过程,探索发现其中的规律;(2)让学生经历数学信息的搜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小朋友们,今天在上课之前,我给大家介绍一位好朋友——小鸭。今天,小鸭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想请小朋友帮它一个忙,不知道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那太好了!(教师出示小黑板)

小鸭过河。

师:只要小朋友能正确地计算出每道题,那么小鸭便能轻松的过河了。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帮助小鸭顺利过河吗?

生:有。

师:好,那就请小朋友们开始动手计算吧!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二、巩固练习

1.课本第13页的第2题。

师:(出示课本13页的第2题)同学们,这是一张关于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表格,请你们认真观察第一列,你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讨论。讨论后,请你们来说说看,看哪个小组说得最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教师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给予必要的指导。

师:好,哪个小组愿意先来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第一列全都是减9。

生:第一个数是11、12、13…一直到18,也就是第一个数每次都多了1。

师:哦,小明友们观察真仔细,那下面再请同学们横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第一个数都不变,第二个数每次都少了1。

师:既然小朋友们已经找到了这张表格中的规律,那么你们能将它补充完整吗?

生:能。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讨论一下怎样填写。一会儿,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最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算式,教师要进行巡视,并予以辅导。最后集体反馈。

师:同学们都整理好了吗?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填写的?

生:第一列是十几减9,第二列就是十几减8,第三列是十几减7,第四列是十几减6,第五列是十几减5,第六列是十几减4,第七列是十几减3,第八列是十几减2。

2.复习的第l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第1题,你能根据这两幅图,将空格填写完整吗?

生:能。

(1)学生独立做题。

(2)全班反馈。

3.复习的第3题。

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然后多请一些学生来说说有联系的一些减法算式。

4.复习的第4题。

师:(出示第4题)请小朋友认真观察一下这道题,它要小朋友做什么呢?

生:在右边框格中所写的算式要与左边这个算式的结果相同。

师:那么你还能写出这样的算式吗?

生:能。

师:那就请小朋友动手写写看,比赛一下谁写的最多?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5.复习的第5题。

师:小朋友们太棒了!你们还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师:请小朋友完成第5题的口算,以小组竞赛的形式,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馈。

三、课时小结

师:在今天的复习课上,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不仅学会了整理十几减几的减法表,而且还发现了减法表中的奥秘。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都能像今天这样,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第八课时复习(二)

教学内容:巩固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巩固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信息的搜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的天气可真不错!操场上来了四位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正在做什么,好吗?

生:好。

出示复习的第6题。

二、巩固练习

1.比一比,看谁先跑到终点。

师:大家看一看,这四位小朋友在做什么呢?

生:他们在比赛跑步。

师:哦,那你知道他们要怎样才会取得胜利吗?

生:知道,看谁先把自己前面的算式算完,谁就是冠军。

生:我认为,不仅要算得快,而且还要算得对,这样才是冠军。

师:同学们都说得太好了。那么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生:愿意。

师:好,现在老师说说比赛规则,小朋友们可要认真听。我们班一共有四组,每一组就代表一位小朋友,看看哪一组的小朋友做得又对又快那么他所表的那位小朋友就是冠军。听清楚了吗?

生:听清楚了。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2.复习的第7题。

师:(出示第7题)小朋友都表现得非常好。现在让我们再一起到学校的体育室去看看,好吗?

生:好。

师:在学校的体育室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体育室里有14个足球。

生:我还看到了一位小朋友向负责体育室的同学借走8个足球。

生:我还看到蟋蟀小博士提出了一个问题,问我们,还有多少个?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观察得很仔细。那么你们能解决蟋蟀小博士提出的问题吗?

生:能。

师:打开书第15页,完成书上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3.复习的第8题。

师:(出示第8题)解决完了蟋蟀小博士的问题,我们再一起来看看书本上的第8题。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集体反馈。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

生:我是这样做的,有8辆客车,有9辆轿车,一共有17辆,列式是8+9=17。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右边这道题又该如何来解答呢?谁还愿意说说?

生:我是这样做的,一共有17辆,其中客车有8辆,要求轿车,只要把17-8=9。

师:小朋友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小朋友们说得都不错,下面让我们到今天的最后一个目的地——养禽场去看看。

4.复习的第9题。

师:(出示第9题)认真看看题目,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这里鸡有11只,鸭有8只,鹅有7只。

师:好,那么白菜教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问题呢?请全班小朋友一起把它们读一读。

学生朗读题目。

师:你们能解答白菜教授提出的问题吗?

生:能。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5.复习的第10题。

师:(出示第10题)下面请小朋友认真看看这道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妈妈给小红买来了许多苹果和梨。

生:我还知道苹果和梨一共有15个。

师:好,那你们能回答题目给出的问题吗?现在就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等一会儿,老师请你们来说说看,看哪个组说得最好?

(1)学生讨论。

(2)集体反馈。

三、课时小结

师:今天大家的表现真的不错。做了几道有趣的题目,并从当中学到了一些知识。老师希望今后你们能继续努力,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第九课时实践活动:愉快的周末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题

(1)认识整十数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让学生经历十个十个地数数的过程,理解整十数的组成。

课前准备

1、配套教学光盘;2、教学用小棒、计数器;3、学生每人几捆小棒及一个计数器.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活动探究

二、巩固应用

三、总结反思

1、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森林公园门口,小狗在数小棒呢!我们跟它一起数:1、2、3……10(2)10个1根捆成一捆,得到1个十,一捆是十根。

(3)2捆是多少根呢?3捆是多少根?6捆呢?你是怎么想的?板书

(4)师指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

(5)追问:我们把10捆小棒摆成一大捆,一大捆就是100根,那么,一百里面有几个十?

(6)组织练习

①“想想做做”第1题

再指名回答。

②“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木块图,

③“想想做做”第3题

2、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1)出示计数器.

(2)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

师:是啊,十位上的3颗珠子表示3个十,3个十是30。(3)在十位上拨6颗珠子。

(4)在十位上拨珠,让学生一十一十地数,从十数到一百。

(5)当十位上满10颗珠子时,也就是10个十,那就是一个百,所以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数位:百位。10个十是一百,我们可以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这一颗珠子就表示1个百,是一百,谁会写一百?

1、“想想做做”第4题

2、“想想做做”第5题

3、“想想做做”第6题

看着这两排数,你还可以说些什么?

4、“想想做做”第7、8题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些数,小朋友想想,今天我们认识的数有什么特点?学生用学具摆,并与同桌说说有几个十,是多少。

一起十根十根地数: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学生回答.

学生数一数每串珠子有几颗,有几串,想想一共有多少颗.

让学生看清图中的一条木块是几个小木块

说说对此已经知道了什么。

说说表示多少,并指名板书60。

学生自己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让同桌说一说是多少,并请他写出这个数。

尝试板书100

闭上眼睛想一想计数器上从左边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分别是什么数位。

独立画.

独立填写后反馈。

独立填空格后交流,说说“80是接近100,还是接近30?

课题

(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小棒、计数器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四、全课总结

1、看看小松鼠拿了几串?小熊拿了几串?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结:一串冰糖葫芦有10个,小松鼠拿了3串,就是3个十,是30;小熊拿了两串,就是2个十,是20。

1、教学例题

(1)提问:看着这些冰糖葫芦,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求一共有多少个冰糖葫芦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算式?

(3)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4)你想怎样算?

(6)课件显示——小蘑菇:我是十个十个地数,30,再数两个十,是40、50。小萝卜: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小辣椒:因为3+2=5,所以六0+20=50。

小结:我们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一样,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哪种方法算。

2、教学“试一试”

(1)提问:刚才,我们提的哪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2)你会列式计算吗?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4)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2)出示第三组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写出相应的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在书上画线连一连,连好后同桌互相检查。

4、“想想做做”第4题

6、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5、6题。

这节课小朋友们积极思考,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交流想法。

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想法。

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

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校对。

课题

(3)认识几十几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

难点

理解非整十的两位数的意义,能按顺序写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这些数。

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整十数。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学生40准备根小棒。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三、教学写数、读数和数的组成

四、巩固反思

五、总结评价

小朋友,今天我们来进行摆小棒比赛,比比谁摆得又对又快。

1、请小朋友们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2、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

4、提问:3捆添上4根是多少?你怎么知道这是34根的?3捆添上9根呢?你怎么知道这些是39根的?

5、提问:三十九根添上一是四十,那么四十九添上一、五十九添上一……九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

1、在计数器上拨珠,十位上拨2颗珠,个位上拨4颗珠。

2、提问:你知道现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的数是多少吗?谁能对照着计数器把这个数写出来?

3、提问:24中的“2”表示什么?“4”呢?24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数一数我们教室里有多少个小朋友。

2、“想想做做”第2题

(1)请小朋友们5个5个地数。谁数对了就可以掉这些香蕉了。

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想做做”第4题

读数,并说数意,然后在生活中找一找哪里有几十几的数。

5、“想想做做”第5~7题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数呢?下课后再找一找在哪里能发现“几十几”的数,与同学或教师交流。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摆法,比一比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

讨论: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让学生从四十数到一百,每人数给小组内的小朋友听。

一起把这个数读出来

让学生用计数器在小组内拨34和43,完成第30页例题的填空,然后进行“几十几”数的听写练习。

5个5个地从5数到100。

试着数一数,交流是怎样数的。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执笔:祁文娟

课题

(4)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2、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

1、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计数器、小棒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自主学习

二、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三、总结反思

1、(出示挂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根据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列式?你是怎么算的?

教师介绍“加数”、“和”。

(2)一共有34个桃,筐里有30个,外面有几个?

你是怎么算的?

(3)一共有34个桃,外面有4个,筐里有几个?列式并说说算法。

介绍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观察四个算式的特点,揭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1、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0+556-5062-296-90

3+502+8020+628-8

2、“想想做做”第1、2题

出示图。

3、“想想做做”第3题

根据下面的算式,你能想到其它三个算式吗?

①3+70②54-4

4、“想想做做”第4题

先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5、“想想做做”第5题

6、“想想做做”第6、7题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一共有多少个桃?30+4=34

4+30=34

学生说说“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34-30=4

34-4=30

选择几题说说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说图意。

列出四个算式后反馈交流。

同桌合作练习,说出得数,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填完后交流。

两分钟内完成,交流并请做得快的学生介绍经验

独立完成后交流想法。

课题

(5)练习五

课型

练习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1、复习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强化数数能力以及运用数进行交流的能力。

2、能正确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进一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运用学过的数正确进行交流、表达。

课前准备

计数器、钟面、卡片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巩固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巩固解决问题的练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全课总结,课堂练习

1、第1题:看图及计数器,完成填空。

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图。

2、第2题:

(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的数是()。

(2)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7的数是()。

(3)十位上是(),个位上是()的数是()。

3、第3题:

1、第4题:

(1)出示表格

(2)要求学生说说怎样求出括号里的数。

2、第5题: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

(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64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98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个十是40.

(2)按规律填数:

5、10、15、()、()、30、()、()、()、()

2、4、()、8、()、12、()、()、()、()

50、60、()、80、()、()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1)让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这题。

(2)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学生计算。

(4)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NextPage]

课题

(6)数的顺序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重点

难点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100以内的数按顺序进行整理,并寻找规律。

2、自主探索规律和运用规律。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2、教师准备三张透明的“魔力框”(每个学习小组也准备一张)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四、总结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①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出示分类标准:

(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是5的数。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

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挂图后,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指着不同横排、竖排、斜排说一说。

在小组里照样子用“魔力框”框一框,交流自己的发现。

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独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

先填一填,再讨论。

课题

(7)比较数的大小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

2、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四、全课总结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

2、刚才×××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1、出示挂图,教师讲述故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

2、指名板书后读一读。

3、试一试(出示计数器)

(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53、56;100、98)

(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1、“想想做做”第2、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去掉重复的,排一排。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题

4、“想想做做”第6题。

5、写数游戏:学生随意写一个数。

(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用符号表示3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课题

(8)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来形容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多些”、“多得多”的具体含义;能够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两个数的关系。

2、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量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综合应用,深化认识

三、全课总结,强化认识

1、情境出示:小猴、小猫在进行折五角星比赛。

师指着图说:“这是小猴折的,它折了34个,这是小猫折的,它折了38个。

2、提问:如果你是裁判,你会怎么说呢?

3、提问:还可以怎样说?

4、同桌互相说一说。

5、小兔看到小猴、小猫在折五角星比赛,它也赶来了。瞧,小兔折了74个呢!那小兔跟小猴、小猫比,怎样呢?

6、尝试应用

小兔和小熊来到果园里,看到了苹果树和梨树。小熊说:“苹果有5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梨可能有多少个?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打“√”。

7、小结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比较两个物体数量的多少时,可以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它们相关的程度。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想做做”第4题:小猴拿了50,小猫拿了45。他们会怎样说?小狗拿了85,小熊拿了40,他们会怎么说?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2、那我们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进行一次猜数游戏。师先示范,后学生同桌合作进行。小猫比小猴折的多些。

小猴比小猫折的少些。

小兔比小猴多得多;小猴比小兔少得多

说说想法。

交流想法:说说表格里三个数和已知数的关系。

小组活动,同桌拿数字卡片比一比,说一说。

课题

(9)练习六

课型

练习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1、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及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整十数加整十数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及减法的计算。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小黑板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二、认识“单数”、“双数”

三、全课总结

1、第1题。

小黑板出示。

2、第2题。

引导学生。

3、第5题:

出示题目

帮助学生弄清楚“差不多”的意思。

1、第3题

(1)出示表格。教师示范在表格中依次圈3个双数,提出:你能照样子接着圈一圈吗?再把圈出的数读一读。

(2)启发思考:你觉得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没有圈出来的数呢?指出圈出来的是双数,没有圈出来的是单数。

(3)师举例让学生辨别是“单数”还是“双数”。

2、第4题

先指导学生弄清图意,特别是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意义。学生在书上填写。

交流想法。

独立完成。

交流想法。

说一说各自的判断和理由。

课题

(10)复习

课型

练习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1、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

2、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及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难点

1、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小黑板、钟面。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有关口算

二、复习数的组成

三、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四、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0+3040+350+77+50

40-3043-357-757-50

1、第1题。

2、第2题。

3、第3题:数数填填

出示钟面:钟面上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圈共有多少个小格?

4、第4题。

1、第5、6、7题

2、第8题:游戏规则:在纸上写一个两位数,猜数,可以用太大了,太小了,大得多,小得多等来提示。先计算,说说对于每一组想法。

在书上填写,再交流。

交流数的方法,数一数,后填空。

先填,再交流想法。

说出判断的依据。

同桌游戏。

课题

(11)我们认识的数

课型

实践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2、初步学会简单的估计,从而发展数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3、与他人交流,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与能力;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课前准备

课件、每组一袋蚕豆、一袋花生米、一袋黄豆。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活动探究

1、说一说。

(1)你会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

(2)说一说家中每个人的年龄。

(3)请两个学生互猜对方爸爸、妈妈的岁数。

(4)小明家有一个人,今年是64岁,这个人可能是谁?为什么?

2、猜一猜

(1)蚕豆和花生

老师说清楚游戏规则。

(2)黄豆

①先估计一下,如果像刚才那样抓一大把,大约有多少粒黄豆?为什么?并实践验证。

③实物投影出示三种实物各一粒,问:“抓一把蚕豆大约有几粒?一把花生呢?一把黄豆呢?为什么同样抓一大把,有的只有几粒,有的十几粒,而黄豆有60多粒?

(3)根据教师所抓物体的粒数猜物体

①刚才,小朋友抓把花生大约有10粒,如果老师抓一把大约有几粒呢?为什么?如果抓两把呢?

②现在老师又抓了一把东西,数数大约有十粒,担抓的不是花生,你猜猜可能是什么?为什么?

(4)桔子

①猜一猜这只桔子有几瓣?(个儿较大)②这只桔子又有几瓣?为什么?(个儿较小)

③学生很有可能猜:桔子个儿小瓣数就少,桔子个儿大瓣数就多。教师不给予答案,而是:“课后,小朋友吃桔子的时候留心数一数,说不定你还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到时别忘了告诉老师!”

3、数一数

(1)刚才,咱们一起用“我们认识的数”说一说、猜一猜,小朋友说了这么多,新朋友小猴也忍不住想说几句,听!(课件出示图片资料,如:东方明珠塔高468米,一只青蛙平均每天吃700只害虫……)

(2)确实,我们的身边还藏着很多数。看,(出示教材第45页插图)有的小朋友数校园里的树,有的小朋友数有几级楼梯,还有的小朋友数从篮球场的一头到另一头有几步……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也藏着数呢?你准备数什么?

(3)建议:先数一数,然后闭上眼睛想想刚才数的物体大约有多少。例如,像这位小朋友数从篮球场的这一头到那一头走了42步,数好之后,小朋友可以回过头去看看42步大约有多远。请小朋友把数到的、了解到的生活中的数写下来,下次再说给全班小朋友听。小组交流。

同桌模仿上述两个学生进行互猜活动。

学生活动,讨论:为什么一把花生米比一把蚕豆的粒数多?

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说明。

学生在音乐声中小组活动。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题

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

课型

新授

课时

课时1

教学

目标

1.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掌握辨别人民币的基本方法,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在取币、换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简单换算

课前准备

准备1元以内各种面值人民币,并准备10个1分硬币,10张一角纸币、硬币。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三.算一算。

在日常的生活中,爸爸妈妈经常要买东西,小朋友上学要买文具,这些东西都是用什么买来?(钱)对了,买东西离不开钱,我们国家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的知识——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1.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1)出示书68页第一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

a.图中画些什么?

b.三名孩子在做什么?

c.30元、1元、6角5分、8角等又是什么?

老师小结:

三名孩子要买东西,买东西要用人民币,你认识下面人民币吗?

(2)出示1元、1角、1分的硬币。

b.教育学生人民币是我们国家印制的,人人都要爱护,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不能乱折或损坏。

(3)出示教材第68页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

a.图中的学生说了什么?营业员阿姨说了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请你从自己所带的人民币中拿出1元来。

(1元=10角)

b.从图中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请你从自己所带的人民币拿出1角来。

(1角=10分)

c.完成书第69页填空,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1元=10角1角=10分

学生齐读。

(4)除了1元,1角,1分以外,1元以下还有这样一些人民币你认识吗?(出示教材第69页第一幅图)

(5)刚才我们学习了1元以下的人民币,谁来说说1元以下的人民币有哪些?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1元以下的人民币有5角、2角、1角的纸币还有5角、1角、5分、2分、1分的硬币。

1.教学试一试。

1)1张1元纸币可以换成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成1张1元吗?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了解活动情况。

2)指名说说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这样换?

1.1枝铅笔5角钱,1元钱可以买()枝铅笔。

2.一块橡皮2角钱,一把尺子3块钱,一共()角钱。

3.用1元钱买一枝7角钱的练习本,应找回()角钱。

4.用1元钱买2块3角钱的橡皮,应找回()角钱。

学生集体回答。

a.先让学生自己辨认,在指名回答。

(有的学生拿一张1元,有的学生拿10张1角,都可以,进一步建立元与角的进率关系。)

(有的学生拿一张1角,有的学生拿10个1分。都可以,进一步建立角与分的进率关系。)

同桌两人换一换。

课题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使学生初步知道买商品怎样付钱,并知道根据自己的需要、物品的价格来购买物品。

重点难点

使学生初步知道买商品怎样付钱

根据自己的需要、物品的价格来购买物品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实践活动。

三、小结。

我们已经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实际活动课—小小商店

(板书课题:小小商店)

1.选选算算:

1)出示教材第74页图,图上的货架上有哪些物品?他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2)买一本字典和买一个书包大约要带几十元?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带50元,而不是40元呢?

3)有30元,买一个熊猫和一个布娃娃,够不够?为什么?

4)给你50元买上面货架上的物品,最少能买几件,最多能买几件?

2、做做玩玩。

1)我们自己办个“小小商店”,大家都来买东西,可以吗?(在同学们所带物品上标售价)

2)每一组同学分组活动,轮流做售货员,其他同学都去买东西。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2.提问:“我有10元,买一辆汽车够不够?”

买铅笔,钱不够怎么办呢?

1)集体交流。

你想买哪些东西?一共需要多少钱?

你和同伴说说买东西的经过?

今天我们用学的知识上了一节实践活动课——小小商店,买东西时,要看清商品的价格是多少,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购买;付钱时,看需不需要找零,并计算一下找得对不对。

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板书:

先让学生充分讨论,再汇报结果。

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图意,再让学生分组活动。

教学后记

一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复习要点(6-9单元)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复习要点(6-9单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复习要点(6-9单元)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重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计算方法:35+6=41(进位:在十位数字下面加点,表示加了一个十。)56-9=47(退位:在被减数十位数字上面加点,表示借了一个十。)
2、求未知数:(1)20+18=()+10;64+7=40+();60+()=65+9;()+30=45+30(2)每个()里可以填什么数。10+30〉();20+()〈25;25+()=25-()
3、相应的应用题。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认识钟面:数一数:钟面上有(12)个数,这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5)个相等的小格,算一算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看一看:钟面上有(2)根针,短粗一点的针,叫(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想一想: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60)小格,是(60)分钟,1时=(60)分
2、认识时间:(1)5分5分地看。(2)1分1分地看。方法:先看时针,确定几时;再看分针,确定几分。看时间时,用尺子对,这样不容易错。注意:A、像8:55(7:58)这样的时间,小朋友很容易看成9:55(8:58).(时针没有到9,只是超过8,所以是8时多。)B、7:08,很容易写成7:8。因为读是读7时8分,但是写应该写成7:08。因为8分没有满十,前面要添个0。(3)已知钟面上的时间,问过(提前)几时是或者过(提前)几分是什么时间。如书本P85-7方法:(注意:1小时=60分)A、先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如果是过几小时,则时上加;如果是过几分,则分上加——写出最后的时间。B、先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如果是提前几小时,则时上减几;如果是提前几分,则分上减几——写出最后的时间。
3、正确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如课作p48-2)
第8单元:找规律
1、图形的规律:能够接着画规律或选择规律。如书本P88-90
2、数字的规律:(1)几个一组重复出现。如3、5、7、3、5、7、3、5、7、3、5、7、3(以357为一组重复出现)(2)相邻数相差几。如2、5、8、11、14、17(+3);65、55、45、35、25、15、5(-10)(3)后一个数是前面两个数之和。如:1、2、3、5、8、13、21、34、55、89。(4)跳一个看。90、10、70、20、50、30、30、40、10、50。(90、70、50、30、10是减20。10、20、30、40、50是加10。)(5)所加的数逐个增加(减少)。如:1、3、6、10、15、21、28、36。
第九单元:统计
1、根据已知信息,能正确统计(看一个,涂一个,划一个),会填写统计表。(如:课作P56-2)
2、能从简单的统计图、表中,读出正确的信息。(如:课作P56-1;书本P101-12)(注:课作P4-1就是课堂作业本第4页,第1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复习要点(1-5单元)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复习要点(1-5单元),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复习要点(1-5单元)
第一单元:位置
1、上下、前后、左右(1)分辨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2)能够用这些词表述事物的位置关系2、位置:(1)电影院的座位号(书本P8-4;一课四练P9-5)(2)表格中某个物体在第几行第几个。(如书本P6-做一做;课作P4-1)(3)某个物体要怎样移动才能到达某个位置。(如书本P8-5,课作P4-3)
3、难点:(1)左右的相对性(如课作P3-3与P4-2)(2)站牌的前后(如一课四练P4-4)
4、拓展:(1)、排队做操,小红前面有2人,后面有10人,这个队列共有几人?(2)、从上往下数我家在第5层,从下往上数我家也在第5层,这幢房子一共有多少层?(3)、如从前往后数和从后往前数小明都排在第3,从左往右数和从右往左数小明都排在第4,这个队列有多少人?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能够用“破十法”、“想加做减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熟练掌握书本P23页的退位减法表(重点)
3、求未知数:如:(1)16—()=9、()—8=9、()—()=6(2)13-()﹤6,()里可填(),()里最大能填几,最小能填几。13-()﹥8,()里可填(),()里最大能填几,最小能填几。
4、能够看图解应用题:(会求“还剩”、“还需”类似的题)如:书本P25-7;课作P7-5、P9-4、p10-45、拓展:(1)、看同一本书,小红看了12页,平平看了16页,问谁剩下的页数多?(2)、把4、5、6、7、8、9、10、11填入()里,每个数只用一次。()-()=()-()=()-()=()-()
第三单元:图形拼组
1、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
2、数图形:(1)数有几个正方形拼成。(如:课作P17-3)(2)数有几个正方体。方法:一层一层数,遮住部分直接由上一层加。(如:课作P18-1;一课四练P20-2;书本P100-11)
3、观察不同的面:(依据: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如:书本P29-4;课作P18-3;一课四练P20-4)
4、补墙:方法一:数一数。先数出满的一排有几块砖;然后一层层数出已经有几块了,还少几块,把少的块数写在那行的旁边;最后把少的数加起来。方法二:画一画。注意:砖的排列一般是隔行相同。所以画的时候,一定要画在上一行相应砖块的中间。建议:从作业中反应:画的方法错的比较多,所以最好用数的方法。(如:P29-5;课作P18-2)
5、求面对面的面:方法:面对面的两个面中间隔一格,上下两个肯定是相对的。(如:书本P30-7;课作P18-4)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1、数的组成、读数、写数(1)28、29、()、()、();52、()、()49、()3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一个数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2,这个数是()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大8,这个数是()87后面的第5个数是(),这个数个位上是(),十位上是()100里面有()个十,()个一(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3)75,读作:七十五。注意:很多小朋友在读的时候会省掉中间的十,直接读七五,这是不规范的。
2、数的顺序:(书本P38页的百数表)(1)规律:竖着看:十个十个增加;个位上的数字都一样。横着看:一个一个增加;十位上的数字都一样。(2)应用:(如课作P23-4)方法:先根据规律求出上下、左右的数,再求斜的数。
3、比大小:(1)用“〉、〈、=”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如课作P24-3、4)(2)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表述物体的数量。根据这些描述选择正确的答案。(如:书本P43-4;课作P25-2、3)
4、摆一摆用几个珠子能摆出几个数?(先把所有的珠子都放在个位,然后一个一个地移过去。这个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如:课作P27-1;一课四练P31-2)如:用6颗珠子能摆出哪几个数?(6、15、24、33、42、51、60)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是(60),最小的是(6)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1、(1)认识各种人民币的面值。(尤其是第四套的5元、5角、2元、2角)(2)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的面值有(1)角、(2)角、(5)角;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面值有(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3)能够正确填写一些日常用品的价格单位(元、角、分)。如课作P31-1
2、人民币之间的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如:区分:()张5角。一张1元可以换()张2角。()张1角。一张1元可以换()张5角和()张2角和()张1角。(1、2、1或1、1、3)(2)1元钱可以买哪些物品?(多种方法,只要各种物品加起来是1元就行。)(如:课作P29-4)
3、人民币的简单计算(难点)(1)认识小数表示物品的价格。如:书本P50-例6(2)43角=()元()角;6元3角=()角;6角+5角=()元()角;3元—5角=()元()角=()角
4、人民币的简单应用:如:书本P55-10、11;课作P45-5(重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七单元统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5个正方形、7个三角形、4个圆装在一个盒子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手中拿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怎样才能知道装的是什么?那么你们知道盒子里有多少个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怎样才能知道?

今天我们将来学习统计的知识,来帮助小朋友整理这个盒子。(板书:统计)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用什么办法能知道盒子里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

(如果学生说先把三种图形分开,再一种一种数出个数。可以请几名同学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演示这种方法)。

(2)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指挥学生看书,仔细看图,说说图中的学生是怎样统计三种图形个数的,其中一名学生做什么事,其他学生做什么事,你也能像图中的学生那样统计吗?

4人一组分组活动,一人报名称,其他三个人记录。学生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展示和交流学生记录单,说说各种记法的特点,比一比谁记得清楚又方便?(画“√”)

老师讲解画“√”表示1个图形.有几个“√”就是几个图形.你会用画“√”的方法记一记吗?(学生再用画√的方法记录一遍,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4)提问:你能把整理的结果填在下面的表面的表面国吗?统计表里的“一共”这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填写统计表,集体交流时提问:(1)从统计表里能知道点什么?(2)除了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圆和一共的个数以外,你还能想到些什么?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在统计之前,同学们要想好用什么方法统计,如果是小组统计,要分派好每个同学的任务,一般选用画“√”的记法记录统计结果比较方便,最后完成统计表,从统计中我们不仅可知道统计的结果,还能想到许多问题。

三、完成“想想做做”1

完成“想想做做”1。

1.四人一组,统计小组里的铅笔、橡皮、直尺各有多少,要求学生用画“√”的方法记录,并把记录的结果填写在表中,老师解释表中的“文具”栏里定的是文具的名称,“数量”里只要把整理的数据填进去就可以了。

2.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边看边分、边记。

3.集体交流,说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种文具多?哪种最少?

教学后记: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有关统计的知识,知道了一些统计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地一节练习课,看看谁掌握得好。

二练习:想想做做2-5。

1.完成“想想做做”2你知道一星期数学课、语言课各有几节吗?

(1)教师看着周课表逐天报出语文、数学课,学生边听边用画“√”的方法在左边的表中记录。

(2)学生独立整理数据填写写右边的表,集体交流提问:一周中语文课有多少节?数学课有多少节?谁多?多多少节?

(3)你还喜欢什么课?在表格里填上名称,统计一星期有几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老师说明题意:这是一个月的天气情况。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种方法,统计一下各种天气的天数。

(2)独立统计,老师巡视,帮助困难的学生。

(3)集体交流。提问①“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样算?应该是多少?(如果哪个小朋友算得不是30,要让他们分析可能错在哪里)。

②雨天比晴天少几天?比阴天呢?

③晴天比阴天多几天?

3.完成“想想做做”4。

(1)分小组活动,统计前第小组同学商量一下打算用什么办法记录。然后再活动说说“你家有哪些家用电器?”并按照商量好的方法记录,完成统计表。

(2)集体交流统计结果,说说看了上面的统计结果。你想到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活动,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一种?

(2)老师出示一张记录表巾在黑板上,并请几名学生当记录员,全班学生逐个说自己喜欢的寻种活动,边说边记。

(3)学生独自把记录的结果填成统计表,集体交流,说一说,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数最多,喜欢哪种活动人数最少?你有哪些想法?

三、小结。

这两天我们所学的统计知识作用很大,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通过统计表,我们可以了解许多信息,便于掌握、比较。

教学后记: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兴趣。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内容
各单元重、难点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以及应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引导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在应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时,能联系实际对计算结果做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重点:认识千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知道千以内的数位名称及其顺序;加深对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会正确读、写数。
教学难点:能按指定要求写数;能灵活比较一组千以内数的大小;增强估计意识,发展数感。




分米和
毫米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能进行有关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根据物体的长度特点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长度单位。






教学重点:理解和在1000以内的三位数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培养验算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及其相应的数量关系;运用估算解决一些简单求和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教学重点:理解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和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教学难点:隔位退位减;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认出角,能区分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建立直角的正确表象;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出直角、锐角、钝角。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笔算、估算;在具体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分析倍数问题及有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根据需要收集合理信息,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的数据。
教学难点: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认数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认数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三单元认数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10课时)

认识整十数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认识几十几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

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整十数

教学内容:

例题,“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在教师的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导入。

谈话:新学期来了,爸爸、妈妈一定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新的学习用品,那么,爸爸妈妈为你买了哪些学习用品呢?当然,铅笔是不能少的,谁愿意来说一说妈妈给你买了多少支铅笔?

2、复习十和二十。

谈话:请小朋友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小棒。数完后,提问:数满10根小棒可以怎样呢?(数满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那么一捆小棒是几根?

教师在摆已捆小棒,继续提问:现在一共有多少捆小棒?有多少根?

3、认识整十数。

谈话:蘑菇宝宝看到小朋友数小棒数得又对又快,就拿出了许多铅笔奖给小朋友。(出示2捆铅笔)小朋友你们猜一猜,蘑菇宝宝带来了多少支铅笔?你是怎样才出来的?

小辣椒也带来了许多铅笔,(出示3捆铅笔)你知道这是多少枝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番茄也带来了几捆铅笔,(出示6捆铅笔)你知道是多少枝吗?小萝卜带来的铅笔更多,(出示10捆铅笔)请同学们十枝十枝地数,看看一共有多少枝?

请小朋友围成小小组,先在小组里数一数。

数完后,提问:小萝卜有几个十枝铅笔?10个十枝是多少呢?

组织学生交流:那么10个十是多少呢?(贴出: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几个十呢?

4、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数一数每串珠子有几颗,有几串,想想一共有多少颗,再指名回答。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木块图,让学生看清图中的一条木块是几个小木块,然后独自填写。填好后,组织学生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说出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

二、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1、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

介绍计数器:上学期,我们曾经见到过一位朋友,(出示计数器)还记得它叫什么吗?它可以帮助我们学到许多知识。

引导观察:在计数器上有些什么呢?这些数位,从右边起是怎样排列的呢?

同桌讨论后,指名说一说。

揭示: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学生齐读。

2、整十数和一百的读和写。

介绍算珠表示数的规则:(教师边拨珠边说)个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呢?百位上拨一个珠子又表示多少呢?

提问:小朋友已经认识了计数器,那么如果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几个十呢?4个十是多少?40怎么写?如果在十位上拨8个珠子,表示8个什么?是多少?怎样写?

小结:几个十就是几十,只要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

提问:在计数器百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一个什么?是多少呢?你是怎样知道的?那么一百怎样写呢?

小结:一个百就在百位上写1,十位和各位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十位和个位上分别写0。

3、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第一张图,组织学生讨论:图中哪一位上拨了几颗珠子?为什么这样拨?出示后面3张图,让学生独立画一画。画完后,组织学生讨论: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这样画?

(2)“想想做做”的5题。

独立填写后,一人报答案,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各自在方框里填数,填好后,指名读一读。再讨论:两条直线上的树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近的地方?80是接近100,还是接近30?你是怎样想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想想做做”第7题。

指图说给同桌同学听。

(5)“想想做做”第8题。

先看看插图,指名把图的意思说给同学听。再找两个学生示范做猜数游戏。

(6)游戏:找朋友(图略)。

出示小动物摘果子的图,说一说每个小动物采了多少个果子。再把这些数写出来,写对了,就可以得到一分小动物送的礼物。

三、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认识了哪些数?

小结:今天我们已经认识了整十数(指黑板)和一百,学会了如何读、如何写,还知道了10个十是一百,认识了个位、十位、百位,知道了它们的顺序排列。

教学后记:让学生动手操作,气氛比较好,捆和枝理解的不是很好.

第二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

例题,“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计算方法。

2、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下,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出示实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两串)。

2、教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

小结: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题。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一共有多少个糖球?左手比右手多多少个?右手比左手少多少个?)

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谈话:你想怎样算?

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谈话: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

课件显示以下情境(图画加声音)

小萝卜:我是十个十个地数,30,在数两个十,是40,50。

小蘑菇: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

小辣椒:因为3+2=5,所以30+20=50。

小结:我们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一样,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哪种方法算。

2、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可能会说因为3-2=1,所以30-20=10;也可能说3个十减2个十是1个,就是10。)

小结: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出示第三组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写出相应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题情况。

3、“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请大家把书翻到第5页,看第4题,小鸭子20+20找到了它的妈妈40,其他小鸭子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吗?在书上画线连一连,连好后同桌同学互相检查。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请看第5题,我们来做开火车的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5、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6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教学后记:以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高.

第三课时认识几十几

教学内容:

例题,“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输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书,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有非整十数的场景,告诉学生几十几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几十几”的两位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十几)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谈话:请小朋友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好在那里。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谈话: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

提问:3捆添上4根是多少?你怎么知道这是34根的?3捆添上9根呢?你怎么知道这些是39根的?

讨论: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再班内交流。

提问: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四十,那么四十九添上一,五十九添上一……九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

让学生从四十数到一百,每个人都要在小组内数给同学听。

三、教学写数、读数和数的组成

教师先在计数器上拨珠,十位上拨2颗珠,个位上拨4颗珠。

提问:你知道现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的数是多少吗?谁能对照这计数器把这个数写出来?

让学生一起把这个数读出来。

提问:24中的“2”表示什么?“4”呢?24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让学生用计数器在小组内拨34和43,完成第21页例题的天空,然后进行“几十几”数的听写练习。

四、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数一数我们教室里有多少个同学,看谁数得又快又对,并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数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朋友们爱吃香蕉吗?白菜博士给大家带来多少根香蕉呢?请小朋友们5个5的从5数到100呢?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这么多星星,怎样数呢?学生数过后,指名说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出图上的数,并说一说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然后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哪里有几十几的数,先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在告诉全班同学。

5、“想想做做”第5~7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检查。

五、总结评价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数呢?下课后再找一找在哪里能发现“几十几”的数,把它告诉老师或同学。

教学后记:学生的合作能力不够强,时间安排不够.

第四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

例题,“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设置情境。

谈话:小猫开了一家餐馆,现在它正忙着洗盘子呢!(出示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看图列式,思考算法。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30+4=4+3=

34-30=34-4=

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34-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你们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和4个一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还剩4个一。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

(2)因为30+4=34,所以4+30=34。

3、解答“试一试”。

谈话:“34-4”你会算吗?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交流。

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称,在每一个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称。在加法算式里,像这里的30+4=34中,相加的两个数,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对了,相加的这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什么呢?

讲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边说边在“30+4=34”的算式下面板书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减法算式中的各部分也有名称。在34-4=4里,减好前面的数叫做什么?请你猜一猜。

讲述: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板书:被减数)

那么,减号后面的数又叫做什么呢?指名说。

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板书:减数)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什么呢?请学生试着说说。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板书:差)

指名说出算式34+4=30中各部分的名称。

(3)提问: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什么区别?

二、教学“想想做做”

1、第1题。

(1)出示20只白兔和8只灰兔的图片,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左边20只白兔和右边8只灰兔,列出四个算式。

(3)组织交流:算式是怎样列的?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口算第2题。

同桌同学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根据60+3=63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

3、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校对。

4、第5、6题。

(1)指导学生看图中的对话,然后说说题意。

(2)列式计算。

订正第6题诗追问:“我拔的个数和山羊同样多”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兔子拔了几个萝卜?

三、全课总结

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并且知道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加数”,加得的结果是“和”;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是“减数”,减法中的得数叫做“差”。

四、作业

“想想做做”的3题。

教学后记:情景导入得好,注重学生说的能力培养.

第五课时数的顺序

教学内容:

例题,“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显示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如:41、42、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一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投影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交流。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挂图后,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现在要看35号,说明35号还没有看,已经看了34人。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后,独立完成,在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填一填,在讨论。

4、“想想做做”第4题。

先出示分类标准:

(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是5的数。

要求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把符合该标准的数称作“我们的朋友”。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5、“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表格。教师示范在表格中一次圈3个双数,提出:你能照样子接着圈一圈吗?再把圈出的数读一读。启发思考:你觉得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没有圈出来的数呢?指出:圈出来的是双数,没有圈出来的是单数。

进一步要求学生随意说一个数,让大家听听是单数还是双数。

6、“想想做做”第6题。

先指导学生弄清图意,特别是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意义,再让学生说一说各自的判断的理由。

7、“想想做做”第7题。

先让学生回忆一下,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月历卡?再出示一张放大的月历卡,指导怎样看。然后进行讨论:四月份有多少天?3日、13日和23日各是星期几?这个月哪几日是星期日?在月历卡里还看懂了什么?想到些什么?

四、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教学后记:尾数是零的双数理解的不够好.

第六课时: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知识迁移儿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解以内的数,你能任意地说出一个别100以内的数吗?(指定三四人说一说)

老师手里有很多雪花胶片,你们猜猜看可以用100发内的哪个数表示。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小朋友们猜得怎么样。

下面请你们也抓一把雪花胶片先猜一猜有多少个,然后再数一数是多少。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这些数谁大谁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一、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图。提问:今天小松鼠和小兔去海边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你能看着图说出它们做了一件什么事吗?你还看到了什么?

看着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小松鼠和小兔比谁拾得多呢?你是怎样想的?

(2)合作交流

谈话:请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小组内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在班内交流)。

(3)谈话:在这道题里比较哪一个小动物拾的贝壳多就是比较38与46哪一个数大。

你能用一个数学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教师板书:4638

指定学生上黑板。

全班学生读一读算式4638。

1.教学“试一试”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几组数,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请打开书第14页“试一试”看着计数器比较两组数的大小。(学生在书上完成并汇报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把数先填出来,然后再比较数的大小。

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学生互相检查。

3、“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小白菜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们能回答吗?

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

口答: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4、“想想做做”第4题。

(1)指定一个学生(座位号是两位数的)说出自己的座位号。谈话:他的座位号是两位数(板书:两位数)你知道两面三刀位数是什么意思吗?请座位号是两位数的同学都站起来。其他同学的座位号是几位数?

(2)写出三个个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

学生写好衙提问:你写了哪三个数?谁最大?谁最小?你能把这三个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吗?

(这个学生在黑板上排,其余学生装在座位上排)

为什么这样排?(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排)

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有几个?(顺次说一说)

(3)写出三个十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让学生多独立完成后再相互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刚才小朋友写了几个数,老师也写了三个表示天气温度的数(2度20度35度)我们一起读一下。

你能猜一猜它们各是什么季节的气温吗?(小组讨论后汇报)

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猜得怎么样?(出示每个季节的景象图)你能用符号表示三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6、“想想做做”第6题。

独立填写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7、游戏(排路队)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还想写数吗?请你们每人再写一个数。在小组里比一比谁写的数最大,谁写的数最小。

(2)排路队:出示路队旗(旗上分别写着:“比30大而比60小的数”“比30小的数”、“比大的数”)

根据刚才自己写的数到前面来排队,然后排着整齐的队路队下课。

教学后记:学生的合作能力不够强,时间安排不够.

第七课时: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内容:

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例题:小猴和小猫比赛折五星。小猴说:“我做了34个。”小猫说:“我做了38个。”

提问:听了对话,你能知道什么?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3834,3438;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小猴做的比小猫少。

引导: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委多吗/学生可能用口语表达: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得出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些。

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小组交流汇报。(小猴比小猫做得少些)

1、学习“试一试”

讲述:小熊和小兔来到了一片果园,他们看到了什么呢?

课件展示:小熊说:“苹果有5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提问: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少得多是什么意思?那么,梨可能有多少个呢,书上提供了三个答案,你认为哪一个答案合适就在它下面画“∨”。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汇报交流。(18比50少得多,48比50少一些,58比50多一些,所以选“18”个比较合适。)

2、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但需要比较两面三刀个事物的多少,而且要反映出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作“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描述。

一、综合运用,培养数感

1、“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展示:在校园里,男孩说:“一班有38人。”女孩说:“二班人数比一班少一些。”

提问:二班可能有多少人?

先独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

课件展示:在商店里,男孩说:“排球25元。”营业员阿姨说:“篮球比排球贵多啦。”另一男孩问:“贵多啦是什么意思呢?”提问:你知道“贵多啦”是什么意思吗?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在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做后汇报。

3、“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小猫和小兔用今天学习的“少些”“多些”“少得多”“多得多”这些词在玩比数大小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

课件展示:小猴拿数字卡片50,小猫拿数字卡片45。

提问:猜一猜小猫和小猴分别会说什么呢?同桌小朋友分别扮演小猫和小猴互相说。

4、“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看图你知道了什么?(左边有20本本子)估计一下,右边大约有多少本?你是怎样想的?和同桌同学说一说。

5、“想想做做”第5题。

课:小猫和小猴给大家送来了苹果草莓。课件展示:小猴说:“苹果有20个。”小猫问:“草莓可能有多少个?”

提问:你认为20个、25个、60个哪个答案合适?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6、“想想做做”第6题。

讲述老爷爷听说你们学到这么多本领,也想考考大家。

课件展示:爷爷拿下眼镜说:“我的岁数比65大,比70小。”你知道我右能是多少岁呢?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汇报。

二、游戏激趣,感受策略

1、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2、游戏:“想想做做”第七题。

讲述游戏规则: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我们做一个猜数游戏。一位同学在纸上写下一个两位数,然后让同桌的小朋友来猜一猜,如果没猜对,可以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提示他一句话,比一比哪两个小朋友合作最好,能用最少的提示让你的同桌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你写和数。同桌学生游戏

3、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从练习中看到学生掌握得不错.

我们认识的数

教学目标

1、用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数感。

2、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积累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电脑动画,创设情境:卡通形象皮卡丘把小朋友带到数的王国。

讲述:数的王国里住着我们已学过的100以内的数,这些都是我们认识的数。

(板书:我们认识的数)它们经常跑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

1、“说一说”的第一部分。

出示第一幅图,并播放学生说的话,出示相应的场景图。

讲述:这些同学可真是有心人,你能在生活中找到这些数吗?跟你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完后组织学生交流,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反言。

讲述:同学们说得真好,只要细心观察,你还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

2、“说一说”的第二部分。

提问:谁来告诉我,你今年几岁了?自己的年龄都记得很清楚,我看谁能说出家中每个人的年龄?(先告诉我家中有几口人,再分别说出他们的年龄)先指定两名学生说,当每个人都很想说的时候,再让他们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最后再请两名学生说。

讲述: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可见你们平时对自己的家人都很关心。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智力小测试,比比谁最聪明。(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你们看,这是小明一家。他们家有一个人,今年4岁。你们猜这个人可能是谁?还可能是谁?

讲述:你们都猜对了!在你们的家庭里,爷爷奶奶的岁数比较大,一般宰0岁左右;爸爸妈妈的年龄中等,大约三十几岁;而你们的年龄是最小的,今年还没有超过10岁。

3、“猜一猜”。

讲述: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小组长和组员合作完成。组员的任务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小组长则要把组员猜数、数数的结果记录下来。

(1)请每个同学抓一把糖,数数有几粒?

组员数,组长记录。完成后评出优胜小组,奖励合作星,再指名说,老师在表中板书三名学生说出的粒数。

讲述:同学们抓一把糖大约都在10粒左右。

(2)在请同学们抓一把花生米,不要数,先猜猜大约有多少粒?

把你估计的结果告诉组长。估计得怎样呢?把手中的花生米数一数,数的结果告诉组长。估计得怎样呢?

小组活动结束后评出优胜组,奖励合作星。

提问:谁来把自己猜数、数数的结果告诉大家?(教师在表中板书三名学生说出的粒数)你觉得自己估计得怎样?

(3)讲述:从这张表上可以看出着三位同学抓一把花生米的粒数都要比抓一把糖的粒数多,其余同学是不是也这样,这是为什么呢?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小组同学讨论,教师指导,教师指导。讨论结束后,指定代表发言,其余学生补充。

小结:因为一粒花生米比一粒糖小一些,所以一把花生米的粒数就要比一把糖的粒数多一些。

(4)讲述:请同学们抓一把黄豆,不要数,你觉得一把黄豆比一把花生米的瘰疬数多还是少?(指名说)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粒?

(组长记录)估计好了以后抓一把黄豆数一数,数结果也请组长记录下来。

小组活动结果后评出优胜组,奖励合作星。

提问:谁来把自己猜数、数数的结果告诉大家。(教师在表中板书三名学生数出的粒数)你觉得自己估计得怎样?

(5)看表比较:一把黄豆的粒数确实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数要多,可见你们的预测是正确的,这是为什么呢

讲述:因为一粒黄豆比一粒花生米小得多,所以在估计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一把黄豆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数多得多,这样估计出的结果就会和实际的记过比较接近。

4、“数一数”

出示第四幅图。

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中的小朋友数了哪些数?如果我们也到校园里去,除了图画中的小朋友数的数以外,你还想数什么?

请你们一起走出教室,分小组到校园里去数一数好吗?10分钟后我们回教室汇报。

学生分组到室外活动。

数完后组织学生交流。

讲述:刚才小朋友都观察得非常仔细,数得也非常好。

[评:在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之后,再按批排数一数,是为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使他们真正学到生活中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另外,这项活动还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再掀起一个小高潮。]

三、全课总结

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好。最后让我们看看皮卡丘还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放配音: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你们一定要做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去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你们愿意吗?

教学后记:接近生活,学生对此特别感兴趣.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期末复习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期末复习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八单元期末复习

第一课时:复习100以内的数及平面图形和统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组成、数位、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加深理解,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

2、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统计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了期末复习,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100以内的数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复习100以内的数。

二、复习100以内的数。

1、复习计数单位“十”与“百”、数数、写数。

(1)要求学生从37数到52,再从52数到37。

十个十个地数,从10数到100,五个五个地数,从5数到100。

(2)完成96页“期末复习”第1题。

按要求数数,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一共有几个5本,几个10本?一共有多少本?

(3)完成96页“期末复习”第2题。

老师说明题意并指导学生完成。

①先圈出10个,再看一看图中的草莓大约有几个十,估计一下大约是几十个?

②老师指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数,边数边用铅笔做记号,防止漏数或重复。

2、复习数的组成和数的比较大小。

(1)出示“期末复习”第3题,师生先示范一下题目要求,同桌同学拿出计数器按要求完成此题,第一步在计数器上拨上数并说出“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第二步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

刚才我们复习100以内的数,你有哪些收获?

三、复习平面图和简单的统计。

1、出示第5图仔细观察并提问:看一看题中有哪些图形?并从题中各指出一、两个。

2、仔细观察横着每排有哪些图形?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接下去的应该是什么图形?并在右边的四个图形中找出合适的一个,用线和括号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括号里是什么图形?你是怎样想的?

3、你能统计出上面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你是怎样知道的?

第二课时: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掌握估算方法。

3.通过富有童趣的情境练习,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数学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板书课题: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复习口算。

1、完成"期末复习"第6题。

(1)学生独立口算。

(2)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比一比。

①竖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三道题在算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横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两道题在口算上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4)老师小结:

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要从十位算起;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从个位算起。

2、完成"期末复习"第7题。

(1)教师说明题意“不计算,你能说出哪几道题的得数比50小,哪几题的得数比50大”。

(2)学生独立估计,集体交流说说估计时你是怎样想的?怎样比能很快地看出来?

3、完成"期末复习"第8题。

(1)出示第8题的教具图,全班同学集体练几遍。

(2)同桌同不合作,朴互算,相互评。

4、完成"期末复习"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

5、完成"期末复习"第10题。

(1)出示第9题看题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男孩有8张邮票,小女孩有12张邮票,求小女孩比小男孩多多少张?)

(2)学生自己解答第1题,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集体口答。

(3)第2题同桌同学先讨论,再口答,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怎样口算?

第三课时:复习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找到数学问题,能够利用题目中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简单的推理判断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基本训练。

列式计算。

3与6的和是多少?3比6少多少?

仔细审题,集体列式口答。

三、复习。

1、“期末复习”第16题。

(1)出示第16题,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为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求3人浇多少棵,也就是3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学生集体口答书中的三个问题。

2、“期末复习”第17题。

(1)出示第17题,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第1~4个问题,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3)选出你喜欢的两件玩具。算一算买这两件玩具一共要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交流)

(4)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期末复习”第18题。

(1)出示第18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收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3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3)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期末复习”第19题。

(1)出示第19题,看图说一说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图中告诉我们“小松鼠采了5个椰子,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需要解决的是“猴子最少采了多少个,最多采了多少个”)

(2)提问:“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是什么意思?你会解答吗?”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一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知识汇总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一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知识汇总》,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知识汇总

单元知识归类

、会写字

 二 三 上 口 目 耳 手 日 田 禾火 虫 云 山 八 十

二、会认字

天 地 人 你 我 他 

 二 三 四 五 上 下 口 目 耳 手 足 站坐 日 月

水火 山 石 田 禾 对 云 雨 风 花 鸟 虫 六 七 八九 十

三、比较组词

日(日头) 上(上去) 人(大人) 耳(耳朵)

田(水田) 下(下来) 天(白天) 目(目光)

四、反义词

上—下 大—小 今—古 站—坐 天—地

五、好句积累

1.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

2.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3.

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

4.

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

5.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二单元知识归类

、汉语拼音

单韵母:a o e i u ü

声母:bpmfdtnlɡkhjqxzhchshrzcsyw

二、会认字

爸 妈 马 土 不 画 打 棋 鸡 字 词 语 句 子 桌 纸 文 数 学 音 乐

三、比较组词

四、好句积累

1.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小青草,我就不跟你们好。

2.小黄鸡,小黑鸡,欢欢喜喜在

起。刨刨土,捉捉虫,青草地上做游戏。

3.数学题,三四道,

排等号像小桥。做对了,走过桥,做错了,过不了。想

想,算

算,快快乐乐过了桥。

4.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四十不是十四,十四不是四十。

5.小剪刀,手中拿,我学奶奶剪窗花。剪梅花,剪雪花,剪对喜鹊叫喳喳。剪只鸡,剪只鸭,剪条鲤鱼摇尾巴。大红鲤鱼谁来抱?哦!再剪

个胖娃娃。

三单元知识归类

、汉语拼音

韵母:a、o、e、i、u、ü、ai、ei、ui、ao、ou、iu、ie、üe、er、an、en、in、un、ün、anɡ、enɡ、inɡ、onɡ

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ɡ

二、会认字

妹 奶 白 皮 小 桥 台 雪 儿 草 家 是 车 羊 走 也

三、好句积累

1.小白兔,穿皮袄,耳朵长,尾巴小。三瓣嘴,胡子翘,

动总在笑。

2.

只船,扬白帆,漂啊漂啊到台湾。接来台湾小朋友,到我学校玩

玩。伸出双手紧紧握,热情的话儿说不完。

3.月儿弯弯挂蓝天,小溪弯弯出青山。大河弯弯流入海,街道弯弯到校园。

4.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5.桥东走来

只羊,桥西走来

只羊,

起走到小桥上。你也不肯让,我也不肯让,扑通掉进河中央。

四单元知识归类

、会写字

了 子 人 大 月 儿 头 里 可 东 西 天 四 是 女 开

二、会认字

秋 气 了 树 叶 片 大 飞 会 个 的 船 两 头 在 里 看 见 闪星 江 南

可采 莲 鱼 东 西 北 尖 说 春 青 蛙 夏 弯 地 就冬 男 女 开 关 正

三、比较组词

四、多音字正

五、反义词

凉—暖 落—升 小—大 东—西南—北 是—否 弯—直 冬—夏

顽皮—安静

六、词语搭配

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 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尖尖的草芽 圆圆的荷叶弯弯的谷穗 

顽皮的雪人

七、好句积累

1.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2.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

年之计在于春,

日之计在于晨。

4.

寸光阴

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5.树上的小鸟,叫呀叫呀,地上的嫩草,钻哪钻哪,迎春的花儿,开啦开啦,柳树的枝条,摇啊摇啊。

6.春天到,春天到,花儿朵朵开口笑。草儿绿,鸟儿叫,蝴蝶蜜蜂齐舞蹈。

7.小鱼儿,蹦蹦跳,要把春天找。柳姑娘,笑了笑:“小鱼小鱼你别找,春天就在我辫梢。”

8.秋风吹,树枝摇,红叶黄叶往下掉。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像蝴蝶。

9.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大雁成群往南行。葡萄紫、柿子红,

串像灯笼。菊花黄,稻花香,天高云淡天气爽。

五单元知识归类

、会写字

水 去 来 不 小 少 牛 果 鸟 早 书 刀 尺 本 木 林 土 力 心

中 五 立 正

二、会认字

远 有 色 近 听 无 声 去 还 来 多 少 黄 牛 只 猫 边 鸭 苹果 杏 桃

书包 尺 作 业 本 笔 刀 

 早 校 明 力 尘 从 众双 木 林 森 条 心

升 国旗 中 红 歌 起 么 美 丽 立 午 晚昨 今 年

三、比较组词

四、反义词

远—近 来—去 有—无 多—少大—小 明—暗 升—降静悄悄—闹哄哄

五、好句积累

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上

静悄悄,下

不乱跑。天天起得早,陪我去学校。

3.

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

条心,黄土变成金。

4.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国歌声中,徐徐升起。迎风飘扬,多么美丽。

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单元知识归类

、会写字

在 后 我 好 长 比 巴 把 下 个 雨 们 问 有 半 从 你

二、会认字

影 前 后 黑 狗 左 右 它 好 朋 友 比 尾 巴 谁 长 短 把 伞兔 最

公 写诗 点 要 过 给 当 串 们 以 成 数 彩 半 空 问到 方 没 更

绿 出 长

三、比较组词

四、多音字长

五、近义词

常常—经常 好像—好似 好看—漂亮

六、反义词

前—后 长—短黑—白 左—右 好—坏 弯—直

七、好句积累

1.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2.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

3.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5.鸟儿怎样飞?扇扇翅膀去又回。马儿怎样跑?四脚腾空仰天叫。鱼儿怎样游?摇摇尾巴摆摆头。

七单元知识归类

、会写字

才 明 同 学 自 己 衣 白 的 又 和了 长 山 儿 四 我 心

二、会认字

睡 那 海 真 老 师 吗 同 什 才 亮时 候 觉 得 自 己 很 穿 衣 服 快

蓝 又 笑 着 向 和 贝 娃 挂 活 金哥 姐 弟 叔 爷

三、比较组词

四、多音字觉着

五、近义词洁白—雪白 希望—盼望 快活—快乐

六、反义词宽—窄 洁白—乌黑 柔软—坚硬

七、词语搭配

蓝蓝的大海 黄黄的沙滩 雪白雪白的浪花小小的海螺 小小的贝壳 彩色的项链

金色的项链 洁白柔软的云 哗哗地笑着

八、好句积累

1.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

2.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4.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百尺竿头,更进

步。

八单元知识归类

、会写字

竹 牙 马 用 几 只 石 多 出 见 对妈 全 回 工 厂

二、会认字

群 竹 牙 用 几 步 为 参 加 洞 着乌 鸦 处 找 办 旁 许 法 放 进 高

住 孩 玩 吧 发 芽 爬 呀 久 回 全变 工 厂 医 院 生

三、比较组词

四、多音字几

五、近义词参加—参与 到处—处处 许多—很多渐渐—慢慢

六、反义词放进—拿出 升高—下降 许多—很少回来—出去

七、词语积累

碧绿碧绿 粉红粉红 雪白雪白 蔚蓝蔚蓝火红火红 金黄金黄 乌黑乌黑

八、好句积累

1.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2.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

幅画。

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

宿。初

初二满街走。

4.

年到,穿

衣,戴

帽,舞龙灯,踩高跷,迎财神;大家乐,乐陶陶,大家

齐迎接

年到,

年到!糖瓜祭灶,

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

毡帽,老太太要件

棉袄。

年级必背必默古诗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

层楼。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学目标归纳(苏教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7303.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