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六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是在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教学100以内的基本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这些口算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基础,一定要加以重视。结合口算,教材还安排了用数学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问题)内容。
二教学目标
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标准》P1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编排特点
1.创设情境,提出计算问题。P57、P61、P67
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样,计算问题都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感受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有联系的计算对照编排。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关系,同时突出算法上的相同点。
(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减少计算错误。
3.结合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都通过让学生摆小棒、交流算法明确所学计算的联系和区别,以此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结合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单元的解决问题主要是解决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P72)
这类问题在生活中比较普遍,数量关系比较特殊,教材专门安排例题进行教学。教材从同一题材引出例3、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一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数学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熟练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投影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出示口算卡)
3+2=7+5=9-4=
8-2=5+5=3+5=
2、摆小棒计算并叙述计算方法。
2+7=
引导学生说出:2+7就是2个一加7个一,得9个一,也就是9,所以2+7=9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过了十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题里出现的数都是整十数。同学们会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学习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20+10”。
⑴指导学生操作理解20+10的计算方法。
⑵反馈练习
①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②让学生自己编几道整十数加整十数的题,并叙述计算方法,算出结果。
3、学习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30-20”。
⑴“30-20=”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计算方法并算出结果。
⑵反馈练习。第48页第2题。
(三)全课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会了什么?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计算方法不同。
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借助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得来的。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投影仪、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4=30+()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25+2=
(1)25用小棒怎样摆?图示
⑵在单根小棒旁边再摆2根小棒,表示25+2(渗透相同数位对齐的思想)图示
⑶归纳算法。引导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分组讨论25+2的计算方法。
⑷反馈练习:
5+3=92+6=35+3=87+1=
并说一说口算步骤。
⑸想一想:
2+34=
⑹反馈练习:
65+2=6+69=2+65=69+6=
2、教学例1。
⑴出示算式:
25+20=
启发学生动手摆一摆,互相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计算?
⑵图示:
⑶引导学生总结算法: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5+20=45。
⑷如果把25和20交换位置,你会做吗?板书20+25=
引导学生归纳:还是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0+25=45
⑸反馈练习: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3、引导学生对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数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即“相同位数的数才能相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例题总结。
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相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与个位相加以及进位的进位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棒、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8+6=20+15=31+5=
学生完成后,师生分析每一组算式的不同点。
2、引入新课:
在刚才的练习中,31+5你是怎样想的?24+2呢?(强调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如果把“24+2”改成“24+9”应该怎样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学生操作,形成表象。
⑴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在课桌上用小棒摆出24+9(左边放两捆小棒和4根小棒,右边放9根小棒)
⑵想一想: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启发:要把两部分小棒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根,应该怎样做?
⑶说一说: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同桌同学再摆一摆,边摆边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2、师生交流,归纳算法。
⑴抽象:请两名同学分别向大家说一说操作过程,教师依据学生的叙述进行演示。使学生对“个位数先相加--再与整十数相加”的算理形成表象。
⑵归纳:根据演示图,你能说说口算24+9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完成24+9的计算过程。学生在书上把例题补充完整。
⑶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先把个位数相加,再用得到的数与整十数相加。或者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和余下的一位数相加。
3、反馈练习。
⑴35+5=63+8=
同桌互相说说口算过程,然后向全体同学汇报,教师填上答案。
⑵5+35=8+63=
先让学生联系本课的知识议一议,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一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先把个位数相加,然后再把它们的和与整十数相加。
⑶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65页“做一做”,教师巡视。
(三)全课小结
教师放手让学生谈谈收获,引导学生找出本课和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进位的道理。教师在课题上补充“进位”两字。
第四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第66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和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2、课本第67页第6题。
判断算法是否正确,不对的改正。
三、巩固新知
课本第67页第8题。
先说说得数十位上的数字,再计算。
四、全课小结
第五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课本第67页第10题。
2、课本第68页第15题。
说说这些是什么样的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新知
1、课本第68页第12题。
2、课本第68页第16题。
四、全课小结
第六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理解。
(二)能力训练点
1、提高学生的口算准确性和速度,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9-6=30+2=8+51=50-20=
2、口答:
⑴5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4=50+()
⑵6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68=8+()
3、摆小棒算一算。
30+(7-2)=70-40+5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时,是通过什么办法找出解题方法的?(摆小棒)这节课我们还是利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⑴出示35-2。指到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还剩多少根?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⑵引导学生总结:35-2,就是从35根小棒中去掉2根,要先从单根的小棒中去掉2根,剩下的再和原来整捆的小棒合起来,结果是33根。
⑶启发学生结合操作过程归纳计算方法。
①35分成3个十和5个一。
②先算5-2=3(即个位上的数先相减)。
③再算30+3=33(即再把个位上的数与整十数合起来)
⑷反馈练习。
“做一做”第2题。
3、出示“35-20”。
⑴学生摆小棒计算35-20,边摆边口述。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减整十数,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减,也就是先要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个位数,再把整十数相减,然后再加上各位上的数。
⑵指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①把35分成30和5
②先算30-20=10(即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先相减)
③再算10+5=15(即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⑶学生互相叙述计算过程:先算30-20=10,再算10+5=15,所以35-20=15。
⑷反馈练习:“做一做”,注意叙述计算方法。
4、比较两题的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方法,请同学们结合例1的两题,试着说一说计算方法。
第七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退位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例题小棒图、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2-7=20+4=35-3=
2、学生完成口算练习后,师生根据第四组的口算,回顾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强调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先用个位数减个位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⑴设疑导入:
引入:刚才同学们回顾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你们能不能按照刚才的口算方法做一做这道题呢?教师出示例题。
(板书:36-8=)
⑵操作探疑: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位同学拿出两捆小棒表示3个十,再拿出6根小棒,表示6个一,在课桌上摆好。
从这些小棒中要去掉8根小棒,想一想应该怎么办呢?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同桌同学可以互相议一议,说说你是怎么摆的?怎么想的?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⑶解疑明理:
指名说说学生的操作过程,然后依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进行演示。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回答。
先摆两捆小棒和6根小棒。单根小棒不够8根,就得把一捆小棒打开,变成10根。
打开的10根小棒和原来的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单根小棒。从16根单根小棒中减去8根,还剩8根,和剩下的一捆小棒合起来就是28根小棒,所以,36减8应该得28。
⑷归纳算法:
①引导学生对照黑板上的操作过程议一议:算式中的36应该先怎么办?再干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6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拿出1个十,也就是10个一,与个位上的6合起来,然后用16减去8得8,再把8和剩下的2个十加起来。
②学生回答计算过程,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③师生回顾学习过程,强化口算方法。
2、反馈练习。(投影出示,师生共同完成)
3、看教科书:并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三)全课小结
小结时启发学生找出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以前学的不同之处,教师点明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板书:退位)
第八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第72页练习十六的第6题。
判断算法是否正确,不对的改正。
2、课本第72页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新知
课本第72页第8题。
先说说得数十位上的数字,再计算。
四、全课小结
第九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课本第73页第11题。
2、课本第73页第14题。
说说这些是什么样的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课本第73页第13题。
说说从图上可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求的是什么。
思考一下,该怎样列式?
三、巩固新知
1、课本第73页第12题。
2、课本第73页第16题。
四、全课小结
第十课时小括号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二)能力训练点
1、能准确判断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准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3、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地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直接说得数。
15-6=17-8=5+4=8+4=
5+6=11-4=
2。说说14-8-3、8+6-7、15-7+5的计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减两步式题。
2、教学例2。
⑴出示糖果投影图:
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⑵同学们拿出圆片,代表五角星,在桌上摆一摆。
想一想:怎样算出还剩几个呢?如何列算式呢?相互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①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
②把2个和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
③样列算式呢?板书:“10-2-3=”“10-(2+3)=”
第一种算法:先算10减2,再减3。
第二种算法:计算中要先计算2+3,但这一步在后面,这就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因此要在先计算的这一步加上一个小括号。板书课题:“小括号”
师生共同根据小括号的作用,列出两种算法的算式。
10-2-3=10-(2+3)=
④引导学生计算。
10-2-3=先算10-2=8,再算8-3=5。(板书结果)
10-(2+3)=先算2+3=5,再算10-5=5。(板书结果)
(三)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明确: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在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
教师指出:这个括号与前面的填括号的题不同,如5+()=11是要在括号里填一个数6,而10-(2+3)括号里给出了数和加号,是要先算2+3=5
第十一课时小括号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小括号,巩固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还记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吗?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二)新知
1、课本第76页第5题。
2、课本第77页第6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课本第77页第7题。
知道了什么?怎样解决?
4、课本第77页第8题。
5、课本第77页第9题。
独立完成。
6、课本第77页第10题。
(三)布置作业
第十二课时连加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他们在做什么呢?
(二)新知
1、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板书。
3、怎样求一共折了多少个星星呢?讨论
汇报板书6+6+6=18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课“用连加解决问题”
4、这道题为什么是用连加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想法。
5、拓展应用课本第77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八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第十三课时连减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减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昨天的三个小朋友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好吗?
(二)新知
出示课本主题图
1、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板书。
3、怎样求可以装满几袋呢?是不是能全部装完?
讨论交流。
汇报板书每次都减去9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课“用连减解决问题”
4、这道题为什么是用连减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想法。
板书28-9-9-9=1
说明什么呢?
5、验证做法
我想知道这样做对吗,可以怎样验证呢?
小组讨论。9+9+9+1=28
6、拓展应用课本第78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八第3、4题。
(四)课堂小结
第十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利用有用的数学信息,正确运用连加连减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
课本第80页第6题。
(二)新知
1、游戏:课本第79页第5题。
2、课本第80页第7题。
知道了什么?怎么解决?
3、课本第80页第8题。
够吗?像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什么?
4、课本第80页第9题。
5、课本第80页第10题。
怎样才算可以一起乘坐呢?
(三)课堂小结
第十五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目标
通过对100以内加减法算式算法的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熟练程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理复习
1、出示课本第81页第1题。
观察:那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加?说明理由。
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说说57+9和75+9你是怎么计算的?
2、出示课本第81页第2题。
观察:那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减?说明理由。
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说说57-9和75-9你是怎么计算的?
3、出示课本第81页第3题。
说说每道题的计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进行计算。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1~3题。
2、练习十九第5题和第9题。
3、练习十九第11题。
4、练习十九第13题
独立计算,汇报。
(三)课堂小结
第十六课时整理复习(二)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整理复习
1、出示课本第81页第4题。
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说你的想法。
生汇报。
2、出示课本第83页第7题。
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说你的想法。
生汇报。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12题。
集体讲评。
2、练习十九第4、6、8题。
(三)课堂小结
第十七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课本第83第9。
2、出示课本第84第11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10题。
集体讲评。
2、练习十九第12、1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及反思,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课题:买文具(教材70~71页)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
说说压岁钱—人民币的作用
活动二:
请你来购物—人民币的认识
说说有哪些币值的人民币。
说说人民币正反面图案的意义。
1、“估一估”商品的价格。
2、自由购物。选出自己喜欢的商品,只要付对了钱,就可以拿走商品。
3、“限时抢购”。每件商品只售1元钱,付钱的方法要不同才可以买到文具。
活动三:
我们的买卖—人民币的应用
4人小组合作进行买卖文具的游戏。
活动四:
谈谈你的感受—爱护人民币。
谈谈你的收获—买到了哪些商品,怎样才能做到不浪费。
二、巩固提高
学生独立完成数学书71页的题目。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购物情景,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换算关系。
3.情感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点:
1、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元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
2、以角为单位的面值有3种,以分为单位的面值有3种
教学重难点:
结合购物情景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预习:
1提前了解人民币的基本情况。
2了解人民币的重要性。
3了解其他国家的货币。
课题:买衣服(教材72~73页)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1)你今天带来的是多大面额的人民币?()(10元、20元、50元和100元)
2)通过观察,你发现你所带的人民币和其他同学的人民币在()、人的头像、()、()、盲文点和图案等方面不同。
3)向组内其他同学介绍你的人民币。
评价对象总分
1号
2号
3号
4号
4)如果你有20元钱,你愿意和以下哪位小朋友持有的人民币进行交换?
1)小明:两张10元
2)小刚:四张5元
3)小丽:一张5元
4)小毛:一张10元
5)完成填空
两张10元=()张20元
五张10元=()张50元
十张10元=()张100元
活动二:购物有不同的付款方式
1)看P72主题图,利用我们所学的编故事的方法来描述图意。
2)你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1:
问题2:
……
要回答这个问题,你抓住了哪个重点字词?()()()
我们选择()法来计算。
解答1:
解答2:
……
总结:购物付款有多种方式,无论用什么方法付款,付款的总额都是()的。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币值。
2.能力目标:掌握大面额的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互换。
3.情感目标:通过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形成合理地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预习、质疑,看书买衣服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二,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交流展示
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二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
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课题:小小商店(教材74~75页)
上课时间:
一、学生独立观察小小商店里各种柜台的商品信息。然后指名汇报。
二、按照课本中的要求依次解决各个问题后小组内交流。
三、准备展示汇报。教学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体验付款的多样性。(重点)2、掌握人民币元、角单位间加减的计算方法。(难点)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一、第一个问题指名用投影仪展示订正。
二、第二个问题同上。
三、第三个问题有两种方法,注意教给学生表示方法。
四、第四个问题指名展示汇报。
五、学生汇报所提问题,教师注意指导提问题的方法。帮助其解决解答时所遇困难。
六、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此问题答案比较多,力争展示完全,注意单名数与复名数的相加的方法指导。
第六单元反思:
6.1买文具
本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与学生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我认为,“生活中的数学”应体现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数学来自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第二,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即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简单地说,即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再用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本节课则利用社会调查活动这一形式,给学生创造接触社会生活的机会,为学生积累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提供时空。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感性知识,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而在学生认识了小面额人民币,了解了元、角、分之间进率后,又设计购物的实践活动,正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深化对新知识的认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2.数学活动的教学。我们都知道“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因此,“动手”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所以,在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及了解元、角、分之间进率这个环节时,分别设计“动手”活动,更有利于学生直观观察,并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完善彼此的结论,使学生认知更充分,提高合作能力。
6.2买衣服
1.数学学习回归生活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非常熟悉,教师把数学学习置于一个现实的背景之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学习活动的组织上,教师都注重回归生活,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引入部分并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的内容。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在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活动丰富,循序渐进
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学习。本节课在一个情境中设计了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活动,由浅入深,先是一件衣服的付款方式,再是两件衣服,然后提出找钱、换钱的问题,这样由易到难,步步深入。以这种学生非常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调动学习热情,同时不断提高活动的要求,由独立思考到合作交流,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认识了人民币,同时练习了如何使用人民币。“换钱”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安排在最后,学生在经过大量的活动经验积累之后,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再进行这个活动就不会感到困难。教师还把活动延伸到课下,让学生记录购物的钱数,使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锻炼了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班级一年级学科数学
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重、难点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0捆小棒,每捆10根
导学过程备注
口算:
3+2=7+5=9-4=
8-2=5+5=3+5=
任务一:10+20=□
1、动手操作:左边摆10捆小棒,右边摆20捆小棒。
2、思考:()个十加()个十,是()。
任务二:30-20=□
思考:()个十减()个十,是()。
达标测评:
1、口算
20+40=30+50=70+20=60+10=
60-20=80-50=90-70=70-10=
2、小红得了20朵花,小东得了30朵花,一共得了多少朵花?
3、公共汽车上有40人,下去了10人,还剩多少人?
作业布置:第63页第1、2题。
总结反思:
班级一年级学科数学备课人陈忠慧
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重、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导学过程备注
1、4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4=30+()
任务一:25+2=□
1、动手操作:左边摆25根小棒,右边摆2根小棒。
2、思考:认真观察,先看单根的小棒。
()根+()根=()根
再加上左边的2捆,刚好是()捆()根,也就是()。
任务二:25+20=□
1、动手操作:左边摆25根小棒,右边摆20根小棒。
2、思考:认真观察,先看整捆的小棒。
()根+()根=()根
再加上单根的5捆,刚好是()捆()根,也就是()。
达标测评:
1、口算
30+30=40+50=70+10=20+60=
38+30=44+50=70+19=20+67=
2、手工小组有8人,音乐小组有20人,一共有多少人?
3、小红排球40个,小兰排球25个,一共拍多少个?
作业布置:
总结反思:
班级一年级学科数学备课人陈忠慧
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重、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理。
导学过程备注
口算:
8+6=20+15=31+5=
任务一:24+9=□
1、动手操作:左边摆两捆小棒和4根小棒,右边摆9根小棒
2、思考:要把两部分小棒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根,应该怎样做?
3、小组交流方法,教师巡视。
4、小组展示,教师指导。
达标测评:
1、口算
46+5=36+8=69+7=55+8=
8+34=45+5=59+6=7+53=
2、小白兔有13个萝卜,小灰兔有9个萝卜,一共有几个萝卜?
3、小明今年8岁了,妈妈比小明大25岁,妈妈今年多少岁?
作业布置:
总结反思:
班级一年级学科数学备课人陈忠慧
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重、难点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导学过程备注
1、口算
9-6=30+2=8+51=50-20=
2、口答:
⑴54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54=50+()
⑵6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68=8+()
任务一:35-2=□
1、动手操作:先摆35根小棒,去掉单根的2根,还剩多少根?
2、小组交流方法,教师巡视。
3、小组展示,教师指导。
任务二:35-20=□
1、动手操作:先摆35根小棒,去掉20根,也就是2捆,还剩多少根?
2、小组交流方法,教师巡视。
3、小组展示,教师指导。
达标测评:
1、口算
40-10=60-20=80-50=90-30=
47-6=75-40=58-10=46-70=
2、超市运进63箱苹果,卖了60箱,还剩多少箱?
3、明明考试得了90分,刚刚得了80分,明明比刚刚多得了多少分?
作业布置:
总结反思:
班级一年级学科数学备课人陈忠慧
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重、难点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导学过程备注
口算:
12-7=20+4=35-3=
任务一:36-8=□
1、动手操作:每位同学拿出两捆小棒表示3个十,再拿出6根小棒,表示6个一,在课桌上摆好。
2、思考:去掉8根小棒,想一想应该怎么办呢?
3、小组交流方法,教师巡视。
4、小组展示,教师指导。
达标测评:
1、口算
33-6=45-8=35-6=62-7=
70-5=27-8=54-50=48-5=
2、河里有37只小船,划走了8只,还剩多少只?
3、有25个鸡蛋,吃了7个,还剩多少个?
作业布置:
总结反思:
班级一年级学科数学备课人陈忠慧
课题小括号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重、难点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
导学过程备注
1、直接说得数。
15-6=17-8=5+4=
8+4=5+6=11-4=
2、说说这几题计算顺序。
14-8+38+6-715-7+5
任务一:
10-2-3=□
1、动手操作:每位同学拿出10颗五角星,在课桌上摆一摆。
2、思考:去掉2颗,再去掉3颗,还可以怎样想?
3、小组交流方法,教师巡视。
4、小组展示,教师指导。
达标测评:
1、算一算。
54-4-20=78-9-30=
75-5-40=67-(2+18)=
46-(8-3)=80-(10+30)=
2、有57颗星星,第一天发给小朋友4颗,第二天发3颗,还剩多少颗?
作业布置:
总结反思:
班级一年级学科数学备课人陈忠慧
课题连加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重、难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过程备注
口算
3+3=7+7=4+4=
6+6=5+5=9+9=
任务一:3个同学一起折小星星,每人折了6个。他们一共折了多少颗小星星?
1、动手操作:每组选3个同学,一人拿出5颗五角星,在课桌上摆一摆。
2、思考:一共折了多少颗星星怎样列式。
3、小组交流方法,教师巡视。
4、小组展示,教师指导。
达标测评:
1、算一算。
4+4+4=8+8+8=3+3+3=
9+9+9=6+6+6=7+7+7=
2、妈妈买了3袋苹果,每袋6个,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
作业布置:
总结反思:
班级一年级学科数学备课人陈忠慧
课题连减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正确运用连减来解决问题。
重、难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学过程备注
口算
3+3+3=7+7+7=4+4+4=
6+6+6=5+5+5=9+9+9=
任务一:28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
1、动手操作:可以用小棒代替橘子,在桌子上摆出28根小棒,先去掉9根,再去掉9根,再去掉9根。
2、思考:可以怎样列式。
3、小组交流方法,教师巡视。
4、小组展示,教师指导。
达标测评:
1、算一算。
42-7-7=12-3-3=37-6-6=
34-5-5=27-9-9=32-8-8=
2、有18个胡萝卜,6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六课时导学案
教学内容:练习课(P648T至12T)
教学要求:
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迅速的熟练的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小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熟练的口算,提高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看卡片开火车,说出结果
23+775+98+23
56+950+548+5
79+542+505+44
2、听算,全班计算,后集体订正
9+276+276+30
9+3014+654+5
36+546+333+7
3、指名说一说:9+30和36+5你是怎么样算的?
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二、自主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的第8题。
要求:1、先口算,在填空。
2、指明说出计算方法。
3、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1、游戏——小小邮递员
比一比,哪个邮递员送的又快又准!
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练习十一第10题,6连续加6,每次加的结果写在横线上。
要求:1、小组里口说结果。
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你是怎么想的?
3、仔细计算,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注意:先计算再比较大小。
三、作业设计
练习十一的第11题,
要求:1、先说出图意,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独立计算。
联系十一的第12题。
反思:
这节联系课采用游戏的形式,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我觉得比较困惑得是学生没有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一层。看来以后还得在这方面下功夫,好好研究学生与教材。另外学生课堂纪律还得好好抓一抓。
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计划
一、学习内容:
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多位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在教学种借助直观模型,在操作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提供多样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理解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初步发展估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计算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情境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根据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五、教学难点:
使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能正确的、迅速的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
图书馆1课时
摘苹果1课时
练习四2课时
阅览室2课时
跳绳2课时
练习五2课时
教学内容图书馆课时1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图书馆”主题图。
(1)请学生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
(2)在本子上写出所提问题。
二、自主学习,体会算理。
1.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多少本?
(1)学生尝试计算。
(2)独立列式。
2.探索算理。
(1)借助小棒。
(2)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28,再在个位上拨出4,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剩2,十位上的2加上1就是3,合起来就是32。
(3)列竖式:28
+14
32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试一试”第1小题。
(1)学生试着画一画,再算一算,说一说。
(2)根据情境图,列出算式。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1)在数线图画一画,算一算,并结合画图说一说。
(2)利用数线计算进位加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69页1、2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课本第70页3、4题。
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70页“练一练”第5、6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图书馆
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有多少本?
28+4=32(本)
8+4=1228+2=30
20+12=3230+2=32
28+4=32(本)
28
+14
32
答: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有32本。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摘苹果课时1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发展估算意识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说说图中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2.估一估,这个箱子装得下吗?
学生试着估一估,并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学生可能的方法:
(1)把两个数中的一个数看成整十数。
①把17估成20,38不变,20+38=58,5860。
②把38估成40,17不变,40+17=57,5760。
(2)把两个数都看成整十数:把17估成20,把38估成40,20+40=60,60=60。
二、探究学习,体会算理。
1.尝试解决“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1)列式计算。
(2)全班交流算法。说算法同时借助小棒说明自己是怎么想的。
(3)问题:这道题,在竖式计算时从哪位开始加方便呢?为什么?
(4)总结提升。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请学生把几种算法进行小结。教师完善。
38
+117
55
2.算一算,说一说。
(1)学生试着计算,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师生一起进行小结。
(列竖式计算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1)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中加数与和,说一说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找一找变化规律。
四、拓展练习。
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5题。
(1)学生准备6张写有班级和人数的卡片,先尝试把能坐一辆车的两个班安排在一起。
(2)交流想法:学生可能会说把人数最多的和最少的班级安排在一起。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把班级人数抽象出来,让学生试着用线连一连。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摘苹果
把38看作40,17+40=57,装得下。
把38看作40,17看作20。40+20=60装得下。
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
38+17=55(个)
38
+117
55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练习四课时2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以及计算的正确率。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与要求。
2.培养学生对知识应用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练习,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好习惯。
教学重点: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算一算
9+18=38+36=44+36=72-31=
二、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课本第73页第3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弄清题意。
(2)分别计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把得数相同的小动物连在一起。
(3)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课本第73页第5题。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试着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课件出示课本第74页第7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如20与某数的和在65—75之间,才算打中。
(2)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73页第1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拓展练习
1.完成课本第74页第6题。在教学渗透估算的方法。
2.完成课本第74页第8题。
(1)教学时说清游戏规则。
(2)指名两名学生示范,再组织全班进行游戏。同桌一人说一个数,合作完成游戏。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73页第4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阅览室(第1课时)课时2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阅览室”的主题图。
(1)请学生观察主题图,然后提出数学问题。
(2)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学生可能提出:
(1)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2)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3)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1.以“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为例。
(1)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
(2)让学生尝试计算,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
(1)借助小棒。
(2)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
(3)10-7=3,20+3=23。
(4)
30
-7
23
注意:用竖式计算时,学生容易忘记减被借走的“1”,
教学时要结合摆小棒或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写竖
式时,一定要把被借走的“1”点在十位上,这样才不容易忘记。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课本第76页“试一试”第1题
(1)学生试着完成,指名板演。
2.完成课本第76页“试一试”第2题
指名回答,并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完成课本第76页第1、2题。
先让学生算一算,再说说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吗?
板书设计:
阅览室
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30-7=23(本)30-7=23(本)
10-7=320+3=23
-7
23
答:儿童画报还剩23本。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阅览室(第2课时)课时2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说一说退位减法应该如何计算。
二、自主探索
问题:“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1)学生先独立尝试,再用小棒和计数器分别说明口算和笔算的道理。
(2)计算“25-8”遇到个位不够减的情况,学生可能会想到很多方法。
(3)结合竖式计算,提问“在用竖式计算时看到退位点,你想到了什么?”
25
-8
1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77页第8题。
学生观察图意,再试着列式解答。
2.母亲节到了,我要折50只纸鹤送给妈妈,已经折了5只,还要折多少只?
3.33人去看电影,只有9把椅子,还需要多少把椅子?
四、课堂作业
课本76页第3题,课本77页第5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吗?
板书设计:
阅览室
故事书还剩多少本?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15-8=7(本)25-8=17(本)
7+10=17
25
-8
17
答:儿童画报还剩23本。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跳绳(第1课时)课时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解决有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解说:今天,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看表
二、探索新知,从问题情景中探索算法。
1.根据数学情景和信息,提出相关问题。
在小组中说说,从统计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
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亮比小红多跳几下?小红比小东少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
或者提出小东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亮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东和小亮共跳了几下?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2.合作探究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
(1)学生独立列式。(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40-28=)
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估计40-28的得数大约是多少?
学生可能想法:
①把28看成30,40-30=10;
②把28看成20,40-20=20。
(3)上面哪些估算方法把差估计大了?哪些把差估计小了?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法:
①把差估计小了,本来要减28,却减了30,减去的多了,剩下的就少了。
②把差估计大了,本来要减28,却减了20,少减了,剩下的就多了。
说明正确的结果应该比10大,比20小。
3.探究算理。
(1)尝试计算“40-28”的得数是多少?
(2)交流算法。
①40-20=20,20-18=2
②40-30=10,10+2=12
③用竖式计算40
-28
12
让学生一边拨计数器一边说理由。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独立探究小亮比小东少跳多少下?
(1)个人试做。
(2)全班交流。
2.完成课本第78页,“算一算,说一说”中的题目。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79页“练一练”第1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跳绳
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
40
-28
12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跳绳(第2课时)课时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掌握100减两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快速口算下列各题。
48-15=91-3=34-22=23-5=
56-34=42-9=47-27=72-7=
2.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自主学习
1.课件出示“100-48=?”。
(1)学生自己探索,说一说应该怎么算,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算法。
①从100中减去40再减去8;
②把48看成50,“100-50”,多减了2再加上2;
2.拨一拨,再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1)说一说计算时的困难在什么地方。
(2)要求学生在计数器上把借的过程演示出来,边说、边拨。
(3)让学生对照竖式,联系拨的过程,说说怎样借数。为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计算过程从哪位借了数,就可以这一位上面点上退位点,做个标记,以免忘掉。
100
-48
5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80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完成课本第80页第2题。
先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列式计算,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完成课本第80页第6题。
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
四、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第80页第7题。
可以让学生找出每种动物运动员的数量,思考怎样分配合适。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80页第4、5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跳绳
教学内容练习五课时2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数学游戏,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2.培养学生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再用竖式算一算。
90-47=57-19=100-28=(集体订正)
二、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81页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得数对不对,再学着分析错误的原因。
2.完成课本第82页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然后请做得快的学生介绍经验。
3.完成课本第83页第8题。
练习时,可先计算出结果写在鱼尾上,再将3个得数进行比较,比较时,要提示学生看清题目要求,弄清排列顺序。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82页第4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2.完成课本第82页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四、拓展练习。
完成课本第83页第9题。
本题是开放题,学生可能有不同的买法,只要总价不超过50元。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83页第10题。
六、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我们再一次巩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能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老师相信,你们的收获一定也很多,请把你的收获告诉给你的爸爸、妈妈还有小伙伴们。
课后反思: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14《鲜花和星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自主发现识字的方法,培养主动识字的能力。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儿童生活的情趣。
3、模仿课文第一小节,进行说话练习。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识记7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儿童生活的乐趣和大自然的美。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到野外看野花,夜晚看星空;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提示课题。
1、出示谜语:它的家在夜空,它是夜空的小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夜夜都在放光明。
2、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关于星星的儿童诗。
出示课题:13、鲜花和星星
指名读;齐读(指导“星星”的第二个字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小朋友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用拼音,也可以向周围的同学请教。
(学生自由练读一遍)
2、课件出示:课文(生字泛红),提出再读要求。
请小朋友先读读诗中变红的生字,再读这首诗。
3、检查自读情况,及时正音。
师小结:适当归纳一下小朋友说的几种识字方法。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要用怎样的心情(或语气)去读课文?(学生自由练读)
2、选择你喜欢的一小节读一读。
(指名几位学生读)
3、范读。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看小电影。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运用语言。
1、课件出示:《草原的早晨》插图。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完成下面填空:
我最喜欢
草原上遍地的___________:
这里___________,
那里___________,
真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多。
2、课件出示一组图片。
(1)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图,与小伙伴合作,口头说一首诗。(小组合作)
(2)展示口头作品。
五、课堂总结。
1、小朋友,这节课你们学得快乐吗?
请你们回去后,把自己编的小诗念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快乐快乐,好吗?
2、星期一的微机课上,你们可以请徐老师帮忙,找一些写我们儿童生活的诗歌,有条件的同学也可以在自己家中的电脑上找,下星期的班会课我们要举行诗歌朗诵会。
15《放小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放小鸟》。
2.板书课题:放小鸟
3.指名读题,齐读题。
4.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过渡:读了课文,相信你们自己就能明白了。
二、赏听课文范读,了解课文大意
要求;认真听说议听后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你们一定能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词)
⑴自由读。
⑵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⑶指名同桌读。
过渡:读准了这些字音,相信你们一定能读通课文。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闪”、“非”、“找”、“想”
2.交流记住生字的方法
3。给生字宝宝组词、扩词并选词口头造句
4.学生描红
5.练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吗?(喜欢!)
2、为什么?(我的爸妈为我买很多的学习用品,还有许多的好吃的东西!
我的爸爸妈妈每天送我上学、接我放学回家……)
二、教学第一自然段。
1、瞧,小鸟来了。(出示小鸟)
2、你觉得这只小鸟可爱吗?为什么?(颜色、动作,随着学生回答出示: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非常可爱!指导朗读。我听出来了,这只小鸟的羽毛特别漂亮,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啊,这只小鸟的嘴巴特别好看……它的小眼睛多亮呀……)小朋友一说,老师也觉得这只小鸟特别可爱。打开书本找一找,课文里是这样描写这只小鸟的吗?
出示图片。
三、教学第二、第三自然段。
1、正当我急得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赶快读读第二、第三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2、指答。(我知道了,又来了一只小鸟!出示图片:鸟妈妈来找小鸟了。我知道了小男孩把小鸟给放了。……)
3、小作者那样的喜欢小鸟、害怕失去小鸟,他怎么会放了小鸟呢?(因为鸟妈妈来了。小作者不忍心看小鸟和妈妈分离。……)
4、鸟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不见了,它非常的着急:顾不得吃饭、顾不得喝水、赶忙去找自己的孩子,大树上没有、小溪边没有、草地上也没有,一天、两天,找了好几天都没有看见自己的孩子。现在终于找到了,(放课件:鸟妈妈在窗外向笼中的小鸟焦急的叫着!)却发现孩子被关进了笼子里,鸟妈妈急不急?(急)课文中用哪个词表示的?(焦急)听,鸟妈妈在叫小鸟呢!它的叫声是那样的?(着急、焦急)
5、焦急,什么意思?(非常着急)谁来做一做这只焦急的鸟妈妈?(指读: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
四、教学第四自然段。
1、小男孩把小鸟放了吗?(放了。)
2、瞧,(课件:小鸟和妈妈一起飞走了,小男孩高兴的拍起手来!)
3、小男孩把小鸟给放了。(在题目位置小鸟的前面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描一遍:放!)
4、一起把这篇课文的题目来读一读。齐读题目。
5、小鸟飞出笼子,就要跟着妈妈飞走了,他会对小男孩说什么话?(“谢谢!”“我一定会回来看你的,再见!”“我一定会报答你的”“你才是真正的爱护我们鸟类的人!”……出示:小鸟对小男孩:“。”)
6、总结:小鸟的自由,小鸟的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多么美好的一幕啊!如果人人都能捧着一颗爱心!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就会变的更加美丽!(板书:画心,)跟老师说“爱小鸟”。(多说几遍)出示段落让我们带着祝福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小男孩把小鸟放了,因为他明白了爱小鸟就要给它——自由!
2、小鸟是益虫,上学期我们学习的《护林军》大家还记得吗?出示:一起来读一遍!
3、小朋友,你们想看看那些可爱的鸟吗?(想)下面我们就来观看一些鸟类的图片。(放各种可爱的小鸟图片,。)
教师简介: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他们给自然界带来了生机,给人类增添了乐趣。许多益鸟还为生态平衡做出了贡献。
16《这儿真好》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2个偏旁部首。
3、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生字词,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朗读。
2、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
一、激趣导入
出示小熊图,问:瞧,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只什么?认识吗?
想知道小熊的故事吗?——今天我们要学的第15课讲的就是这个小熊的故事(贴小熊图)。让我们打开书,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课文比较长,生字也比较多,遇到不熟悉的字划出来,多读几遍,看你读几遍能把这个故事读下来。——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检查生字:小熊还带来了一些生字朋友,你们认识吗?
三、精读课文,指导感情朗读
1、词语会读了,课文小朋友也会读了吗?我请一个小朋友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小朋友仔细听。
2、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小熊住在哪里吗?(简笔画:荒岛)
想象:荒岛会是什么样的啊?(没有树,没有花,光秃秃的)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熊这么想找朋友,这时候,它看到什么了?(贴“云”)——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小熊多么着急地想找个朋友啊,谁来着急地读一读?
引读:我们现在都是小熊了,看到天空飘来一朵云,连忙问:“——”(指导读出着急找朋友的心情)
4、学习第3自然段
(1)多着急找朋友的小熊啊!那云儿是怎么说的呢?快点往下读读——生自由读——谁来说说云儿怎么说的?(还有谁也找到这个地方了?
(2)师演示:把白云变成一棵树
问:云儿飘来飘去不说话,变成了什么?
那云儿这是什么意思啊?谁来告诉大家?
——它是让小熊种树啊,小熊明白了吗?它是怎么做的?
(3)示:“小熊明白了,它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
——小熊种的树多吗?想一想,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4)那么种了这么多小树,小岛怎么样了?再接着往下读一读,示:“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5)那怎样才是“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呢?
5、学习第4、5自然段
过渡:小岛在小熊的辛勤劳动下,到处都长满了小树,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变得多美呀!那他找到朋友了吗?——快速读读第4、5自然段。
四、回归整体
喜欢这个故事吗?回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吗?要讲好这个故事,首先得把课文读好,读熟,让我们拿起书,再把这篇课文来读读,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学生配乐朗读。
五、复习生字词
故事中的生字宝宝还舍不得大家呢!谁来读?
示没有拼音的生字词,学生认读——奖——课后拿着卡片考考其他小朋友。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一、复习检查
1、按课文内容填空
这儿原来是一个()的荒岛,后来小熊在这里种了(),几年后,这儿()(),()、()、()到这儿安家落户了。
2、说说“这儿”好在哪里?
有树木:一年、两年,小树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有动物:许多小鸟飞来了,小鹿啊,小象啊,小猴啊都划着船来了。
这儿绿化搞的好,空气新鲜,绿叶成阴,生活在这里一定很愉快。
二、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座玩空呀年象极
1、自主学习,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记字形(留下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互相交流)
2、结合学生发言,教者小结:
3、指导写字:
4、按笔顺描红。
三、作业
练习写生字,习字册描红。
17《世界多美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1个偏旁。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2.有一只小动物也说“世界多美好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再读课文,把生字词和小节号画出来。
3.检查自学效果。(出示生字词)
⑴自己读读生字词,想想: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⑵正音。
⑶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再指名朗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中“世界多美呀”是哪只小动物说的?
2.它是什么情况下说的?
3.你也能像刚才阿姨一样,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
1).自读,指读,赛读。
2).全班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书读得好,字也能写得好。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教学“羊字头“。
2.看课后笔顺表,自学生字的笔顺并描红。
3.反馈检查“世、美”的笔顺。
1).指导写字。
2).师范写四个字,生描红、临写。
3).生写剩余的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具:挂图、生字卡片、绿茵茵的绒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世界多美呀”是谁说的?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
2.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3.谁能用“先……后……”说说小鸡在蛋壳里的活动?
三、细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呢?
3.你怎么知道小鸡啄壳很吃力的?能读出这种吃力的语气吗?
5.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假如你现在是蛋壳中的小鸡,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6.那么让我们把美丽的景色记下来。
7.指导有感情地背诵。
四、细读第三自然段
1.蛋壳中的小鸡跟你们一们,迫不及待地钻出来!
2.听完后,你感受到小鸡非常想出来吗?
3.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4.你们能把小鸡这种急切、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吗?
5.现在,我们也来做只小鸡,做做出壳的动作。
五、细读第四自然段
1.是呀,小鸡看到如此美丽的世界后,会说些什么?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谁愿意当当这只小鸡来赞一赞这美丽的世界?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5.指导有感情背诵课文。
六、总结
18《月亮和云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认读生字,会写7个应掌握生字,认识新的偏旁部首“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使学生明白“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课前听一首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谈话引入:一群孩子在一个晴朗的夜晚里在院子里看什么呢?
请大家打开书本P82,看看书上的小朋友在看什么?
(充分利用教学插图,训练学生观察,引发学生想象,实现形象感知和语言体会的衔接。)
2、引入新课:他们对着天空在指指点点说些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就知道了。(师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
(通过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学课文和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看看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把它标出来。(要求语句读通顺,读流利)
2、指明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听再评价。
3、想象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阅读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来自于生活,我们应重视阅读教材与生活的沟通。在朗读指导中创设情景,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朗读贴近生活,联系生活,让课堂充满活力。)
四、朗读感悟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后评价,激起读书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读了课文,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画出来。小组同学讨论,互相学习。
3、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并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五、小结:
学了这课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回家仔细观察,月亮和云彩到底谁跑得快?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尽量多的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2、那么李小文说得对吗?
学生汇报自己观察的结果。
二、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师出示本课生字卡片,指名读。
2、“开火车”读,赛读。
3、自由读一读生字,同桌互读,边读边想,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4、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随机学习新的偏旁部首“禾”
(利用比较法,加部件或写出相似字比较,师及时点拨、总结比较,提示学生认知。)
三、词语积累
1、生字宝宝回到了课文中去,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有助于学生从课文的局部内容上,梳理语言的整体感知,反思对事物的认识。)
2、读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3、你还想从课文中积累哪些词语写下来。
四、总结全文
《练习6》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在生活实践中学习生字词,建立图象与词语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走上生活实践中学习使用语文的道路。
2.积累成语、儿歌。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一样词语,师就出示一组词语卡片。
3.反复抽卡片读音。
4.去掉拼音读词。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挂图)你看到图上画了什么?
2.是呀,山野上长满了树木,绿叶一大片一大片的,我们就说——(出示卡片:“漫山遍野,绿树成荫”。
3.这么多的树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由一棵棵小树长成这样根深叶茂的大树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
2.学写铅笔字,认识“走之底”的写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你们喜欢体育比赛吗?是什么?你们喜欢哪些体育明星呢?
2.带来照片吗?我们班今天就来搞个“小小体育窗”的展览,把你们带来的照片贴在展览板上,再介绍一下。
3.谁来当当这次展览的主持人呢?
4.自己在下面可以准备一下,同座位可以相互说说,补充一下。
5.请班上能力强的一位学生上来当主持人,在他的穿针引线下,学生依次上来介绍,师生共同评议。
6.师总结。
二、教学第四题
1.指名读题。
2.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
3.那么怎么写好走之儿呢?可发认真观察一下。
4.师讲解“走之儿”怎么写好。
5.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6.反馈检查。
课题认识钟表主备人
课型新授使用时间教者
课标(考纲)要求一年级的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到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但这仅是粗浅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实践,充分体验。通过拨表针、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的观念,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导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在动态中学会看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
能力目标通过拨钟表等多种实践活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
及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初步建立时间的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法(自填)
学法(自填)
导学
核心点重点:认识钟面,能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钟;会认读整时。
难点:认识几时半;观察、比较、发现整时,几时半钟面指针的规律。
关键:要求学生真正弄懂整时、几时半,在钟面上的表示。
导学准备(用具)(自填)
第1课时: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自写)
导入猜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猜一猜这是什么?钟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语引出钟表,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
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初步认识钟表整时、几时半师出示不同的钟表。问:最后这个钟表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呢?
师:像这样的我们把它称为电子表。最后一个是直接用数字来表示时间的
合作探究,
点拨解疑
认识钟表
认识整时师:钟面上有三根钟,有12个数字和刻度。把最短、最粗的钟叫时钟,较细、较长的针叫分针,通常我们把最细、最长的针叫秒针。今天我们重点研究时针和分针,秒针暂不研究。
师:钟面上的这些指针都是往什么方向运动的?
师:她在干什么呢?看看是什么时候?
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
师:仔细观察这3个钟面,他们的分针和时针有什么特点?
相同点:分针都指着12,不同点:时针指的位置不同。
师小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学生手比划
小红起床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由于学生对钟表并不陌生,设计时主要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合作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让学生弄清几时,弄清分针和时针各表示的意义。
拓展提升认识几时半你知道小红晚上是什么时候睡觉的吗?
看看小红这两幅图在做什么?
那时是几时?
师:小结:分针指着6,时针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作业布置:(自填)
板书设计导学反思
1、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课题认识大约几时主备人
课型新授使用时间教者
课标(考纲)要求认识“大约几时”,对一天的时间作一个大致的表述,相对完整地建立一个时间观念。
导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大约几时,会用整时、几时30分大约几时描述一天的时间。
能力目标体会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情感目标初步建立时间的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法(自填)
学法(自填)
导学
核心点重点:认识大约几时
难点:认识大约几时,会用整时、几时30分
关键:能辨认大约几时
导学准备(用具)(自填)
第2课时: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自写)
导入认识钟表指名学生认识时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时,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12与1之间就是12时30分通过复习有关整时,几时半的知识,认识大约几时,做好知识的迁移准备
自主学习,提出疑问认识刚过几时(过了一点点)出示主题图,你们看这是谁呢?在干什么?现在几时了?
大约4时,时针指到几分针指到几?
在认识大约4时的基础上,抽学生拨大约7时
认识快几几时(差一点点)小红去博物馆,刚好8时,小红在画画,快10时了
时针指到4,分针指到接近12
时针刚过7,分针刚过12就是大约7时
快12时的时候,小红在吃饭
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多种形式的流动,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合作探究,
点拨解疑进一步掌握整时、几时半。
刚过几时、快几时、大约几时在钟面现出示整时,出示3时半。
出示刚过8时,出示快8时,大约7时5时
学操作拨3时半。
学生操作拨。
学生操作拨。
让学生讨论操作拨。
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时间的表示意义。
拓展提升学即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今天所学的知识。吃饭、做作业、睡觉,上学时都能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作业布置:(自填)
板书设计导学反思
1、本节亮点: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有关6、7的数数和认数。
教学目的:
1、认识6、7,能正确地书写6、7
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写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电脑上出示42页认识6和7的主题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1、图上有些什么?
2、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多少桌子、椅子。学生报得数。
3、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还可以怎样数?
4、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先数已经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
5、我们刚才都是按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新授
1、认识6和7
你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新
朋友6和7,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
2、你能拿出表示6的学具吗?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
(生拿学具,师出示点子图或其他磁性教具,生动手摆,师选有创意的表扬,展示)
你知道6是怎么来的吗?5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5拨上1是6。
6的后面再加1个,又是多少?计数器演示。你能拿出表示4的学具吗?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3、比较大小,前面我们认识了5,今天又认识了6和7,那你知道谁大谁小吗?
5和6比谁多谁少?6和7比呢?你还能看出谁比谁少?6比7小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4、基序数意义
(1)你能从小到大数到7吗?从7开始从大到小数到1呢?(2)观察43页金鱼图,找准起点,数一数这里有几瓶金鱼?(分组活动)(3)先找一找那一瓶装了6条金鱼?从左边数起看一看是第几瓶?(4)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5、教学6、7的写法
观察字形特点,6像什么?6是一笔写完的,从田字格的上半格起笔一直写到下面再画个圆后完成,7像什么?
三、练习48页2、3
四、课后作业
看看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教学内容:
9加几,96-9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鈥湸帐ㄢ€潱醪秸莆?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鈥湸帐ㄢ€澋乃嘉獭?/p>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鈥?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鈥溁褂卸嗌俸校库€?/p>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鈥溩鲆蛔鲡€澋?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鈥溩鲆蛔鲡€澋?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连加》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的:
1、掌握两步计算的正确计算方法
2、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数感和主动探索积极学习的精神
重短难点:
掌握计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小鸡,这是什么?
你小鸡吗?
如果让你来养小鸡,你会怎样做?
二、合作探究
小明家也养了小鸡,咱们到他家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
看图上画有什么?
师:小明家是养鸡专业户,他们家养了很多鸡,他的父母靠知识和科技养鸡终于办起了这个大型养鸡场,小明今年才7岁,却已经懂得了帮父母的忙经常会帮着喂小鸡。你瞧,(课件出示5只小鸡,引导学生说出:小明喂了5只小鸡)说说图上画有什么?
课件动画播放:又来了2只,现在呢?谁能说出图意?
为了区别先走的我们通常都用线划掉来表示,师示范○○○○
○○○○
表示再次去掉可以用虚线框起来
○○○○
○○○○
板书算式:8-2-2
想一想:这题应该怎样计算?
小组讨论后汇报解法。(若有生说先算2+2就把8-(2+2)的算式写出来以之对比。
2、练习:P73页的做一做右图
独立看图,说出图意
三、练习:第74页的第5至8题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用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
用数学
教学目的:
1、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
2、熟练地进行计算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乐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思维训练:
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咱们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早上的太阳出来了,瞧,郊外的鲜花景色可真美啊,看远处还有几只可爱的猴子呢。
课件出示猴子图
左图有5只猴,右有2只猴,分步出示。
请你看图说出图意,你是怎样算出图上的猴子的?
你能独立列出算式吗?评价,你们认为谁说的好?
走过猴林又来到小河边,看,河里有几只鸭子呢?
课件出示鸭子图
生说图意
全班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
评价: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三、课中操
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有美丽的小鸟和小梅花鹿都在为你们跳舞呢。
四、做一做
梅花鹿图和蘑菇图
说出图意后独立列式
编题
小组内试着互相编题让其他同学们来解答。
P621314
口算比赛或扑克牌游戏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一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数学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熟练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投影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出示口算卡)
3+2=7+5=9-4=
8-2=5+5=3+5=
2、摆小棒计算并叙述计算方法。
2+7=
引导学生说出:2+7就是2个一加7个一,得9个一,也就是9,所以2+7=9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过了十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题里出现的数都是整十数。同学们会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学习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例1中“20+10”。
⑴指导学生操作理解20+10的计算方法。
⑵反馈练习
①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②让学生自己编几道整十数加整十数的题,并叙述计算方法,算出结果。
3、学习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30-20”。
⑴“30-20=”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计算方法并算出结果。
⑵反馈练习。第48页第2题。
(三)全课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会了什么?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计算方法不同。
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借助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得来的。
教学板书: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投影仪、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4=30+()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25+2=
(1)25用小棒怎样摆?图示
⑵在单根小棒旁边再摆2根小棒,表示25+2
(渗透相同数位对齐的思想)图示
⑶归纳算法。引导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分组讨论25+2的计算方法。
⑷反馈练习:
5+3=92+6=35+3=87+1=
并说一说口算步骤。
⑸想一想:
2+34=
⑹反馈练习:
65+2=6+69=2+65=69+6=
2、教学例1的(2)
⑴出示算式:
25+20=
启发学生动手摆一摆,互相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计算?
⑵图示:
⑶引导学生总结算法: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5+20=45。
⑷如果把25和20交换位置,你会做吗?板书20+25=
引导学生归纳:还是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0+25=45
⑸反馈练习: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3、引导学生对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数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即“相同位数的数才能相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例题总结。
教学板书:
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相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与个位相加以及进位的进位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棒、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8+6=20+15=31+5=
学生完成后,师生分析每一组算式的不同点。
2、引入新课:
在刚才的练习中,31+5你是怎样想的?24+2呢?(强调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如果把“24+2”改成“24+9”应该怎样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学生操作,形成表象。
⑴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在课桌上用小棒摆出24+9(左边放两捆小棒和4根小棒,右边放9根小棒)
⑵想一想: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启发:要把两部分小棒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根,应该怎样做?
⑶说一说: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同桌同学再摆一摆,边摆边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2、师生交流,归纳算法。
⑴抽象:请两名同学分别向大家说一说操作过程,教师依据学生的叙述进行演示。使学生对“个位数先相加--再与整十数相加”的算理形成表象。
⑵归纳:根据演示图,你能说说口算24+9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完成24+9的计算过程。学生在书上把例题补充完整。
⑶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先把个位数相加,再用得到的数与整十数相加。或者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和余下的一位数相加。
3、反馈练习。
⑴35+5=63+8=
同桌互相说说口算过程,然后向全体同学汇报,教师填上答案。
⑵5+35=8+63=
先让学生联系本课的知识议一议,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一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先把个位数相加,然后再把它们的和与整十数相加。
⑶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65页“做一做”,教师巡视。
(三)全课小结
教师放手让学生谈谈收获,引导学生找出本课和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进位的道理。教师在课题上补充“进位”两字。
教学板书:
第四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第66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和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2、课本第67页第6题。
判断算法是否正确,不对的改正。
3、课本第67页第8题。
先说说得数十位上的数字,再计算。
4、课本第67页第10题。
5、课本第68页第15题。
说说这些是什么样的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作业
1、课本第68页第12题。
2、课本第68页第16题。
四、全课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理解。
(二)能力训练点
1、提高学生的口算准确性和速度,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9-6=30+2=8+51=50-20=
2、口答:
⑴5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4=50+()
⑵6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68=8+()
3、摆小棒算一算。
30+(7-2)=70-40+5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时,是通过什么办法找出解题方法的?(摆小棒)这节课我们还是利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⑴出示35-2。指到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还剩多少根?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⑵引导学生总结:35-2,就是从35根小棒中去掉2根,要先从单根的小棒中去掉2根,剩下的再和原来整捆的小棒合起来,结果是33根。
⑶启发学生结合操作过程归纳计算方法。
①35分成3个十和5个一。
②先算5-2=3(即个位上的数先相减)。
③再算30+3=33(即再把个位上的数与整十数合起来)
⑷反馈练习。
“做一做”第2题。
3、出示“35-20”。
⑴学生摆小棒计算35-20,边摆边口述。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减整十数,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减,也就是先要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个位数,再把整十数相减,然后再加上各位上的数。
⑵指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①把35分成30和5
②先算30-20=10(即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先相减)
③再算10+5=15(即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⑶学生互相叙述计算过程:先算30-20=10,再算10+5=15,所以35-20=15。
⑷反馈练习:“做一做”,注意叙述计算方法。
4、比较两题的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方法,请同学们结合例1的两题,试着说一说计算方法。
教学板书
第六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退位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例题小棒图、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2-7=20+4=35-3=
2、学生完成口算练习后,师生根据第四组的口算,回顾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强调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先用个位数减个位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⑴设疑导入:
引入:刚才同学们回顾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你们能不能按照刚才的口算方法做一做这道题呢?教师出示例题。
(板书:36-8=)
⑵操作探疑: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位同学拿出两捆小棒表示3个十,再拿出6根小棒,表示6个一,在课桌上摆好。
从这些小棒中要去掉8根小棒,想一想应该怎么办呢?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同桌同学可以互相议一议,说说你是怎么摆的?怎么想的?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⑶解疑明理:
指名说说学生的操作过程,然后依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进行演示。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回答。
先摆两捆小棒和6根小棒。单根小棒不够8根,就得把一捆小棒打开,变成10根。
打开的10根小棒和原来的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单根小棒。从16根单根小棒中减去8根,还剩8根,和剩下的一捆小棒合起来就是28根小棒,所以,36减8应该得28。
⑷归纳算法:
①引导学生对照黑板上的操作过程议一议:算式中的36应该先怎么办?再干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6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拿出1个十,也就是10个一,与个位上的6合起来,然后用16减去8得8,再把8和剩下的2个十加起来。
②学生回答计算过程,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③师生回顾学习过程,强化口算方法。
2、反馈练习。(投影出示,师生共同完成)
3、看教科书:并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三)全课小结
小结时启发学生找出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以前学的不同之处,教师点明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板书:退位)
教学板书:
第七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第72页练习十六的第6题。
判断算法是否正确,不对的改正。
2、课本第72页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新知
课本第72页第8题。
先说说得数十位上的数字,再计算。
四、全课小结
第八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课本第73页第11题。
2、课本第73页第14题。
说说这些是什么样的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课本第73页第13题。
说说从图上可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求的是什么。
思考一下,该怎样列式?
三、巩固新知
1、课本第73页第12题。
2、课本第73页第16题。
四、全课小结
课后反思:
第九课时小括号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二)能力训练点
1、能准确判断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准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3、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地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直接说得数。
15-6=17-8=5+4=8+4=
5+6=11-4=
2。说说14-8-3、8+6-7、15-7+5的计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减两步式题。
2、教学例2。
⑴出示糖果投影图:
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⑵同学们拿出圆片,代表五角星,在桌上摆一摆。
想一想:怎样算出还剩几个呢?如何列算式呢?相互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①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
②把2个和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
③样列算式呢?板书:“10-2-3=”“10-(2+3)=”
第一种算法:先算10减2,再减3。
第二种算法:计算中要先计算2+3,但这一步在后面,这就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因此要在先计算的这一步加上一个小括号。板书课题:“小括号”
师生共同根据小括号的作用,列出两种算法的算式。
10-2-3=10-(2+3)=
④引导学生计算。
10-2-3=先算10-2=8,再算8-3=5。(板书结果)
10-(2+3)=先算2+3=5,再算10-5=5。(板书结果)
(三)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明确: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在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
教师指出:这个括号与前面的填括号的题不同,如5+()=11是要在括号里填一个数6,而10-(2+3)括号里给出了数和加号,是要先算2+3=5
教学板书:
第十课时小括号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小括号,巩固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还记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吗?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二)新知
1、课本第76页第5题。
2、课本第77页第6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课本第77页第7题。
知道了什么?怎样解决?
4、课本第77页第8题。
5、课本第77页第9题。
独立完成。
6、课本第77页第10题。
(三)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时连加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他们在做什么呢?
(二)新知
1、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板书。
3、怎样求一共折了多少个星星呢?讨论
汇报板书6+6+6=18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课“用连加解决问题”
4、这道题为什么是用连加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想法。
5、拓展应用课本第77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八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第十二课时连减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减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昨天的三个小朋友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好吗?
(二)新知
出示课本主题图
1、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板书。
3、怎样求可以装满几袋呢?是不是能全部装完?
讨论交流。
汇报板书每次都减去9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课“用连减解决问题”
4、这道题为什么是用连减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想法。
板书28-9-9-9=1
说明什么呢?
5、验证做法
我想知道这样做对吗,可以怎样验证呢?
小组讨论。9+9+9+1=28
6、拓展应用课本第78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八第3、4题。
(四)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第十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利用有用的数学信息,正确运用连加连减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
课本第80页第6题。
(二)新知
1、游戏:课本第79页第5题。
2、课本第80页第7题。
知道了什么?怎么解决?
3、课本第80页第8题。
够吗?像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什么?
4、课本第80页第9题。
5、课本第80页第10题。
怎样才算可以一起乘坐呢?
(三)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第十四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目标
通过对100以内加减法算式算法的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熟练程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理复习
1、出示课本第81页第1题。
观察:那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加?说明理由。
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说说57+9和75+9你是怎么计算的?
2、出示课本第81页第2题。
观察:那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减?说明理由。
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说说57-9和75-9你是怎么计算的?
3、出示课本第81页第3题。
说说每道题的计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进行计算。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1~3题。
2、练习十九第5题和第9题。
3、练习十九第11题。
4、练习十九第13题
独立计算,汇报。
(三)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第十五课时整理复习(二)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整理复习
1、出示课本第81页第4题。
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说你的想法。
生汇报。
2、出示课本第83页第7题。
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说你的想法。
生汇报。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12题。
集体讲评。
2、练习十九第4、6、8题。
(三)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第十六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课本第83第9。
2、出示课本第84第11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10题。
集体讲评。
2、练习十九第12、1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识字6
学习目标
1.认识“海、鸥”等14个生字,会写“沙、海”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
激趣引入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旅游,小朋友们想去吗?
学习课文
1.播放课件或挂图(海边风景,第1小节内容图)。
来到美丽的大海边,你看到了什么?(随机出示第1小节内容)
2.多种形式朗读。如齐读、拍手读、分组读。
师:今天读到的这种词叫数量词(将词语中的数量词用直线勾出)。其实对于数量词我们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
3.激趣识字。
播放课件(图中闪现出生字,“海”字出现在海水中,“鸥”字出现在海鸥旁)。怎样认识它们?(学生自主识字)
师引导学生了解偏旁表达的意义。如:“海”字为什么有三点水?“鸥”字为什么是鸟字旁?
4.多种形式读生字。(自读,齐读,抽生读,开火车读)
5.哪位小朋友愿意做导游带领我们一起去旅游?(学习课文第2、4小节)
播放课件(农村田园风光),小导游根据画面做介绍,随机出示课文内容。
小导游带领大家读课文,认识生字。老师适时引导学生了解偏旁表达的意义。
6.学生结合书上插图自学第3小节。
师了解学习情况:你看到了那些景物?知道了哪些数量词?怎样记住“溪”“竿”这两个字?
7.复习巩固。
a.旅游结束了,一起看看我们都和哪些生字交上了朋友?(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抽生读,开火车读)
b.多种形式读课文,巩固生字。(分小组比赛读,师生对读)
拓展训练
把教室里的东西、家里的东西用数量词说出来。
第二课时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连线搭配词语
一只军舰一畦秧苗
一片海鸥一方稻田
一条帆船一座鱼塘
一道石桥一面欢笑
一群飞鸟一把队旗
一竿翠竹一群铜号
一孔小溪一片红领巾
互对词语
师生互对:老师说数量词,学生口头配上准确的词语。(鼓励学生正确对出不同的词语)然后生生互对。
指导写字
1.观察,读记。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例:“竹”字左边第三笔是竖,右边第三笔是竖钩。
3.看范写。
老师范写,边写边提示。如,“海”字左边的“三点水”,第二点写得靠外一些,三点的外沿呈一条弧线,不要把三点写在一条垂线上。
4.学生临写。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如“沙、海”),结构美(“桥”的木字旁末笔捺变点,“竹”左右各占一半,其余几个字的偏旁占三分之一)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22、吃水不忘挖井人
学习目标
1.认识“忘、挖”等12个生字,会写“乡、井”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体会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课前准备
识字卡、词语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1?5~2课时。
第一课时
示题导入
1.提示课题:井是什么样的?(师出示“井”的挂图)井有什么用?想一想:挖井是一件容易的事吗?
2.出示生字“挖”“忘”“井”,学习这三个生字。
3.齐读课题,思考。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2.教师出示生字,学生主动拼读生字,并提醒大家容易读错的字。
朗读课文,了解大意,在语言环境中继续识字
1.读课文第1自然段,出示本段出现的生字“席”“导”“革”“命”,学生认读、齐读。
(出示毛主席画像)他是谁?(学生回答后,老师简介毛主席的生平及事迹)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出示本段生字“战”“士”,学生巩固识字。再齐读本段,要求读准字音。
3.教师范读第3段,学生找出生字,教读,再读整个段落。
4.自己读一读所有生字,不太会读的多读几遍。齐读,开火车读。
5.朗读接力,在比赛中正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6.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理解课文,突破难点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人们的生活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想一想:这口井跟一般的井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给这口井立碑?(指导读第2段)讨论讨论:人们为什么会想念毛主席?(引导体会“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
4.在你的生活中,都有哪些人关心着你的成长,无私地帮助过你?你会忘记他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1.学生认读生字。(齐读,开火车读)
2.认读词语卡。
3.接力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
写字
1.观察本课的这几个生字,它们中哪些可以做好朋友?(忘、想、念)
a.它们为什么可以做朋友?
b.它们都应该按照什么笔顺规则写?
c.观察田字格中字的位置,照着写一写。
2.学写其他几个字。
重点指导写好“乡”。
学生仔细观察:先写好什么?位置在哪里?再加上一撇就可以了。
3.学生练习写字。
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全文,选择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3、王二小
学习目标
1.认识“王、助”等14个生字,会写“王、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读文中了解王二小的机智勇敢,表达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3.学习王二小的爱国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课前准备
课件或挂图,歌曲播放带。
教学时间:1.5~2课时。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
1.出示课件或插图“王二小”,同时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
说说:这首歌唱的是谁?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简介课文背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入侵和对中国人民的残害;当时的儿童团组织)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主认读生字。
注意:“助”“哨”“顺”“杀”“冲”是翘舌音,“英”是后鼻音。
3.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标出自然段。
看图读文,理解课文内容,朗读感悟
1.指导学生看图,说说每幅图分别画了什么。
2.找出图与课文相对应的段落读一读,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从段落中画出直接写图意的句子读一读。
a.出示句子: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b.出示句子: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思考:为什么要“装着顺从的样子”?
比较句子: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
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体会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不是一样。
4.读第4、5自然段。想象敌人被王二小带进埋伏圈的情景。
读了这两段,你有什么想法?
5.议一议:为什么说王二小是小英雄?
6.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
有感情朗读全文
1.边读边想象。
2.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第二课时
复习生字
朗读全文
同桌互读,评议。
写字指导
注意提示:
1.“边”“这”“进”“道”四个字都是“走之”旁,写“走之”时注意:共三笔,点不要和下面的横连在一起,横折折撇要向左下方稍斜一点,捺是平捺,不要写得太斜。
2.示范写“走之”,学生书空练习。
3.写“王”字时,三横要平行,长短不同,第三横最长。
4.在《歌唱二小放牛郎》的乐曲声中,学生描红、书写。
扩展活动
1.把王二小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读有关小英雄的故事。
[NextPage]
24、画家乡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地区的图片,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到处都生活着祖国母亲的各族儿女。有的生活在城市,有的生活在乡村。有的在山区,有的在草原,还有的在沿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不同地区生活图景的课件)
(课件出示五个小朋友)涛涛、山山、平平、青青和京京,
他们都说自己的家乡很美。想去看看吗?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请大家一边看大屏幕,一边听老师范读。想一想,这五个小朋友分别来自哪里?你认为谁的家乡美,美在哪儿?
2.自由说,初步感知课文。
3.引导学习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瞧,这就是涛涛的家乡,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涛涛到底画了什么呢?把这部分读一读。
朗读感悟:
a.引导读出两个“那么”,感受大海的美及对大海的喜爱,并用“那么……那么”说话。
b.引导读第二句话,抓住“满”字,感悟鱼虾很多的样子。
c.画上的涛涛在干什么呢?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高兴)
d.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e.此时此刻,你想对涛涛说点什么吗?
f.假如你是涛涛,怎样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你的家乡呢?(学生自由介绍)
4.合作学习第3段。
(课件出示第二幅图)分四人小组学习第3段。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看图感情朗读,说说山山都画了什么,作导游介绍,然后进行展示。(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重点指导两个“那么”“又高又大的树”等词语)
全班感情朗读。
5.选择喜欢的部分自学。
还有平平、青青和京京的家乡没去,小朋友,最想去谁的家乡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仍然按照刚才的方法进行自学。
全班交流自学体会。
6.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画出自己的家乡。
五个小朋友的家乡多美呀!我们的家乡也很美,请大家拿出纸和笔,用绚丽的色彩来画一画自己的家乡吧!(学生画家乡)
2.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画。
第二课时
复习旧知
1.分小组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指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完成“读读说说”的练习。
介绍家乡
学生展示自己画的家乡,并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自己的家乡。
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
2.你觉得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脚”“匹”是三声,“市”是翘舌,“楼”是边音。
3.哪些生字是你以前认识的?从哪儿知道的?(学生汇报交流)
4.再识记其他没记的生字。
重点区别:吓—虾,腿—脚,页—贝,蜜—密,楼—数。
5.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
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指名认读。
2.指名说说这些字的笔顺。
3.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各部分的大小宽窄。
4.师范写“原”“爱”“跑”。重点指导:“原”不要多加一点,“爱”的偏旁不要占太大的位置,“跑”最后三笔是横折、横、竖弯钩。
5.指导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25、快乐的节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地区的图片,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到处都生活着祖国母亲的各族儿女。有的生活在城市,有的生活在乡村。有的在山区,有的在草原,还有的在沿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不同地区生活图景的课件)
(课件出示五个小朋友)涛涛、山山、平平、青青和京京,
他们都说自己的家乡很美。想去看看吗?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请大家一边看大屏幕,一边听老师范读。想一想,这五个小朋友分别来自哪里?你认为谁的家乡美,美在哪儿?
2.自由说,初步感知课文。
3.引导学习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瞧,这就是涛涛的家乡,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涛涛到底画了什么呢?把这部分读一读。
朗读感悟:
a.引导读出两个“那么”,感受大海的美及对大海的喜爱,并用“那么……那么”说话。
b.引导读第二句话,抓住“满”字,感悟鱼虾很多的样子。
c.画上的涛涛在干什么呢?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高兴)
d.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e.此时此刻,你想对涛涛说点什么吗?
f.假如你是涛涛,怎样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你的家乡呢?(学生自由介绍)
4.合作学习第3段。
(课件出示第二幅图)分四人小组学习第3段。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看图感情朗读,说说山山都画了什么,作导游介绍,然后进行展示。(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重点指导两个“那么”“又高又大的树”等词语)
全班感情朗读。
5.选择喜欢的部分自学。
还有平平、青青和京京的家乡没去,小朋友,最想去谁的家乡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仍然按照刚才的方法进行自学。
全班交流自学体会。
6.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画出自己的家乡。
五个小朋友的家乡多美呀!我们的家乡也很美,请大家拿出纸和笔,用绚丽的色彩来画一画自己的家乡吧!(学生画家乡)
2.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画。
第二课时
复习旧知
1.分小组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指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完成“读读说说”的练习。
介绍家乡
学生展示自己画的家乡,并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自己的家乡。
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
2.你觉得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脚”“匹”是三声,“市”是翘舌,“楼”是边音。
3.哪些生字是你以前认识的?从哪儿知道的?(学生汇报交流)
4.再识记其他没记的生字。
重点区别:吓—虾,腿—脚,页—贝,蜜—密,楼—数。
5.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
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指名认读。
2.指名说说这些字的笔顺。
3.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各部分的大小宽窄。
4.师范写“原”“爱”“跑”。重点指导:“原”不要多加一点,“爱”的偏旁不要占太大的位置,“跑”最后三笔是横折、横、竖弯钩。
5.指导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2.在读词语、背诗歌的过程中积累词语。
3.能以“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并在口语交际中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4.通过展示课外识字情况,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5.学习正确运用音序法查字典。
课前准备
1.收集在课外书上认识的字,准备在展示会上交流。
2.准备过“六一”节的照片。
3.生字卡片,小黑板,新华字典,庆祝“六一”的录像。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1.出示三组字。自己读一读这些字,仔细观察、比较,看看谁能发现这三组字各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说三组字的规律:
第一组:“减一笔”,第二组:“加一笔”,第三组:“加两笔”。
3.认读生字,读准字音。注意:“厂”翘舌,后鼻音;“申”翘舌,前鼻音;“甲”是三声“jiǎ”。
4.教师示范:学生试着创编儿歌,识记生字。
例如:
师:“字头上去一点,厂厂厂;
生:“日”字中间下一竖,甲甲甲;
“日”字中间有一竖,申申申。
字形魔术:给“口”字加两画,能变化成、、。
5.练习给生字组词。
6.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日积月累
1.我会读。
a.出示词语小黑板,自读词语。
b.接力读,分小组读,竞赛读。
c.自由选词说一句话。
d.齐读词语。
2.我会连。
a.出示三组字及其拼音,自己练习读字。
b.指名认读,并连线。
c.同桌互读,男女分组读。
3.读读背背。
a.小黑板出示诗歌,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b.诗歌告诉了我们什么?(祖国南北同一季节不同的景色)
c.自由朗读背诵。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怎么过“六一”儿童节
读题,明确要求
创设情境,激发交际欲望,引导积极讨论
要求:勇敢发表自己的看法,举止文明,态度自然,语言清楚明白。
1.创设情境1:
a.播放录像,情境引入。
(播放一段幼儿园小朋友庆“六一”活动的录像)
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b.点拨启发,回忆过去。
上幼儿园的时候,你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把你过得最高兴的“六一”节的情况跟大伙交流交流。
以“我是优秀解说员”的方式进行。把过“六一”节的照片展示给大家看,并介绍当时的情景,让大家分享快乐。其他同学对他的解说做出评价。评价要求:态度大方,语句完整,语言清楚明白。如达到要求,评为“优秀解说员”。
2.创设情境2:
a.播放本校今年“六一”活动的录像或投影片,向学生介绍大哥哥、大姐姐“六一”节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说说小学的第一个“六一”节准备怎样度过。
b.说说自己准备怎样过小学阶段的第一个“六一”节,让大家参谋参谋,看看设计方案行不行。再回家跟爸爸妈妈说一说。
第三课时
“识字加油站”
1.读题,明确要求。
读学习伙伴的话,了解题意。
2.展示课外认识的字,与大家交流。
a.实物投影显示,当场点读给大家听。
b.做“摘苹果”游戏。
出示小黑板,学生“摘苹果”认读汉字,并说说是从哪里知道的。
c.“识字角”展示自己打印或剪贴出来的在课外认识的字,与同学交流。
d.用认识的字组词说话。
“比比谁最快”
1.实物演示,激发兴趣。
a.介绍字典。
b.按顺序背熟汉字拼音字母表,注意对应的大小写字母,为音序查字做好准备。
c.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学习音序查字法。
d.学生试查,先慢后快。
2.老师总结音序查字法,提出注意事项。
a.看清要查的音节第一个字母是什么,在字典的《音节表》里查到这个大写字母。
b.在查到的大写字母下面找到音节,再看它右边标的页数。这个数字就是这个音节在字典里的页数。翻到指定的页码,查到音节以后,再按四声的顺序,找到所查字的音节,就查到要查的字了。
3.比赛查字典。
a.看谁先从字典里找到这几页:20、187、206、395。
b.看谁先从字典里查出下面的字:宽、溪、往、解、准、楼。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731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