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有关0的运算》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有关0的运算》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第13页例6 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掌握0在四则运算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和概括能力

2、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特征。

3、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0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0在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教学准备:

主题图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口算卡片

150+0=答案43-0=答案25-25=答案0+50=答案0135=答案012=答案

1、让学生快速口算。

2、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以问题的形式创设数学情境,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回忆以前所学知识,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

(1)小组合作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老师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板书内容。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 5+0=5

一个数减去0, 还得原数。 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5=0

0除以任何数都得0 05=0

(设计意图:在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加减法,就认识了0,掌握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扩展,在学习乘除法时又认识了0在乘除法运算中的特性,之后学生又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实际计算,进一步掌[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握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到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这一环节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回忆、整理和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大家在组内畅所欲言,然后在全班交流,从而得出结论。)

2、质疑

(1)老师提出问题: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或想说的吗? 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板书: 50=□ 00=□

小组交流、教师补充板书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0不能作除数。

(设计意图: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使教学突破这个难点,我结合教材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接着出示 50=□,00=□两个算式,让学生通过分析说明观点,自己从验证过程中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不但掌握结论,而且理解结论的算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算一算。

0+1=答案0+0=答案68-0=答案230=答案456-0=答案780=答案00=答案781=答案056=答案100-0=答案

2、填一填

(1)一个数加上0,还得( );

(2)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是( );

(3)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 );

(4)0除以一个( )的数,还得0;

(5)0不能作( )。。

3、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5820=答案014+637=答案24(75-67)=答案9+99-9=答案

4、列式计算

(1)98加42除以14的商,和是多少?

(2)840减去140的差,再乘上0,积是多少?

(3)87减87的差除以78加22的和,商是几?

5、课本P15Jab88.Com

(1)练习二第7、8题。

(设计意图:围绕学习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应用知识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教师要及时鼓励和提升,正确对待学生暴露出的学习的不足和疏漏,加强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诊断矫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0的运算你最想提醒自己或同伴些什么?你认为自己或同伴的表现怎样?

(设计意图: 对课堂学习进行全面地回顾总结。在回顾知识的同时,对情感态度进行回顾总结。)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 : 5+0=5

一个数减去0, 还得原数。。 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 05=0

0除以非0的数都得0 。 05=0

注意:0不能作除数。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让学生将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了解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因此,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了解的一些有关0的运算,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举例,再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要板书的内容,如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必须举出例子来进行验证。教材中特别强调0不能作除数,那么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呢?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使教学突破这个难点,我结合教材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接着出示50=□,00=□两个算式,让学生通过分析说明观点,如有学生发现00的商无论等于什么数,商和除数0的积都等于0,00的结果有无数个。学生能自己从验证过程中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

精选阅读

四年级下册《有关0的运算》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有关0的运算》教案人教版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第13页例6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掌握0在四则运算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和概括能力
2、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特征。
3、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0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0在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教学准备:主题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口算卡片:
150+0=43-0=25-25=
0+50=0×135=0÷12=
1、让学生快速口算。
2、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以问题的形式创设数学情境,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回忆以前所学知识,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
(1)小组合作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老师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板书内容。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5+0=5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5=0
0除以任何数都得00÷5=0
(设计意图:在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加减法,就认识了0,掌握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扩展,在学习乘除法时又认识了0在乘除法运算中的特性,之后学生又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实际计算,进一步掌握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到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这一环节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回忆、整理和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大家在组内畅所欲言,然后在全班交流,从而得出结论。)
2、质疑
(1)老师提出问题: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或想说的吗?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板书:5÷0=□0÷0=□
小组交流、教师补充板书: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0不能作除数。
(设计意图: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使教学突破这个难点,我结合教材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接着出示5÷0=□,0÷0=□两个算式,让学生通过分析说明观点,自己从验证过程中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不但掌握结论,而且理解结论的算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算一算.
0+1=0+0=68-0=23×0=456-0=
78×0=0×0=78×1=0÷56=100-0=
2、填一填:
(1)一个数加上0,还得();
(2)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是();
(3)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
(4)0除以一个()的数,还得0;
(5)0不能作().。
3、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58÷2×00÷14+63÷7
24÷(75-67)9+9×9-9
4、列式计算
(1)98加42除以14的商,和是多少?
(2)840减去140的差,再乘上0,积是多少?
(3)87减87的差除以78加22的和,商是几?
5、课本P15
(1)练习二第7、8题。
(设计意图:围绕学习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教师要及时鼓励和提升,正确对待学生暴露出的学习的不足和疏漏,加强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诊断矫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0的运算你最想提醒自己或同伴些什么?你认为自己或同伴的表现怎样?
(设计意图:对课堂学习进行全面地回顾总结。在回顾知识的同时,对情感态度进行回顾总结。)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5+0=5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5=0
0除以非0的数都得0。0÷5=0
注意:0不能作除数。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让学生将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了解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因此,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了解的一些有关0的运算,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举例,再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要板书的内容,如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必须举出例子来进行验证。教材中特别强调0不能作除数,那么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呢?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使教学突破这个难点,我结合教材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接着出示5÷0=□,0÷0=□两个算式,让学生通过分析说明观点,如有学生发现0÷0的商无论等于什么数,商和除数0的积都等于0,0÷0的结果有无数个。学生能自己从验证过程中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

四年级数学下册《有关0的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有关0的运算(教材第1113页的例5、例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归纳总结中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教学准备:

主题图、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 先说出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700-(56+32) 9(36060)

(132+58)19 32(295-187)

提问:如果算式里有括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 列式计算

(1)84除以6与7的积,商是多少?

(2)45与39的和除以6,商是多少?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教学例5

出示例5(1)42+6(12-4)

提问:这一道题应该先算什么?请说出本题的运算顺序。

再出示:(2)42+612-4

提问:这一道题应该先算什么?请说出本题的运算顺序。

2、 比较这两道题的异同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3、 总结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只有加法、减法的运算该怎样计算?

(3)只有乘法、除法的运算该怎样计算?

(4)既有加法、减法又有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该怎样计算?

(5)有括号的运算,又该怎样计算?

4、教学例6

(1) 出示例6,口算

(2) 小结:有关0的计算

(3) 提问:为什么0不能作除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

先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 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分析,然后列式解答。

(3)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2题

先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再口算。

(4)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3题

先分析题意,再独立解答,集体评议。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四则运算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的运算》教案(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的运算》教案(四)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例3

【执教教师】

【教材分析】

《有关0的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的例题3。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分别接触过0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但还没有系统的整理在一起学习过,所以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整理归纳0的各种运算性质,掌握有关0的运算特性。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会利用0的特性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会利用0的特征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难点: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

【教学、学法】

教法:进行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方法归纳总结0在运算中的特性。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多媒体出示口算题目:

(1)100+0= (2) 0+568=(3)0×78= (4)154-0= (5)0÷23= (6)12-12=

(7) 0÷76= (8) 235+0=(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2、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算式中或结果中都出现了0)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0的计算(板书课题)。

3、请同学们把这些题目按四则运算分分类,看一看在每一种运算中各有什么特征?

加法:一个数加上0,或者0加上一个数还得原数。

减法:一个数减去0, 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乘法: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除法:0除以任何数都得0

3、质疑

(1)老师提出问题: 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举例说明。

板书: 5÷0=□ 0÷0=□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补充板书:

5÷0=□ 想:□×0=5 无商

0÷0=□ 0×□=0 商不确定

所以:0不能做除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我会填

一个数加上0,还得( )。

一个数减去0,还得( )。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 )。

0除以一个( ),还得0。

( )等于减数,差是0。

0不能作( )。)

2、我会判断

1、一个数加0,结果是它本身。( )

2、被减数和减数相同,差是0.( )

3、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结果都是0.( )

4、0除以任何一个数,结果都是0.( )

3、我会算

127×0+98= 0×35÷999=

35+66-(35+66)= 48+110×(18-18)=

四、小结与思考

师:同学们,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的运算》教案(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的运算》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征。

2、 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3、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

24+0= 13-13= 0×8= 0÷9=

0+504= 70-0= 392×0= 0÷36=

问题:具体描述一下这些有关0的运算。

二、探究新知

(一)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1、 加法:一个数和0相加仍得这个数(0能作加数、和)。

2、 减法:一个数减去0仍得这个数,当被减数和减数相等时差为0(能作被减数、减数、差)。

3、 乘法: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能作因数、积)。

4、 除法:0除以一个非0的数仍得0(0能作被除数、商)。

问题: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

(二)讨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第一种情况:被除数不是0,例如:

5 ÷ 0=( ) 乘除互逆 0×( )=5 ()里没有

被除数 除数 商 --------> ---> 合适的数

0乘任何数都得0 5÷0无商

第二种情况:被除数和除数都是0,例如:

0÷ 0=( ) 乘除互逆 0×( )=0 ()里可以

被除数 除数 商 --------> ---> 填任何数,

0乘任何数都得0 0÷0的商不确定

结论:0作除数无意义,所以0不能作除数。

三、巩固新知

(一)、填空

1、一个数和0相乘,得( ),一个非0数和1相乘得()。

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0除以任何非零的数都得( )。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0除以任何数还得0。 ( )

2、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的数相除,商一定1。 ( )

3、0可以作加数、因数、被减数、除数、和、差等。 ( )

4、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 )

5、0除以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 ( )

6、综合算式: 12×10÷0=0 ……………………… ( )

(三)竖式计算

406×21= 370×43= 528÷5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五、布置作业

脱式计算:

(1)(45-5×9)+732

(2)651-[(342-178)×0]

(3)713×[26-(78÷3)]

(4)(32-4 ×8) ÷(104 ×23)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的运算》教案(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的运算》教案(三)

教学题目:“0”的运算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0在四则运算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和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特征。

2、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0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0在运算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

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根据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48×27= 876÷73=

如果有余数的除法里,又怎么验算呢?

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讨论,并汇报

二、出示口算卡片

100+0= 99-0= 128-128=

235+0= 0×78= 0÷23=

1、让学生快速口算。

2、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以问题的形式创设数学情境,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回忆以前所学知识,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

(1)小组合作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老师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板书内容。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 5+0=5

一个数减去0, 还得原数. 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5=0

0除以任何数都得0 0÷5=0

(设计意图:在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加减法,就认识了0,掌握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扩展,在学习乘除法时又认识了0在乘除法运算中的特性,之后学生又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实际计算,进一步掌握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到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这一环节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回忆、整理和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大家在组内畅所欲言,然后在全班交流,从而得出结论。)

2、质疑

(1)老师提出问题: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或想说的吗? 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板书: 5÷0=□ 0÷0=□

小组交流、教师补充板书: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0不能作除数。

(设计意图: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使教学突破这个难点,我结合教材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接着出示5÷0=□,0÷0=□两个算式,让学生通过分析说明观点,自己从验证过程中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不但掌握结论,而且理解结论的算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算一算.

0+1= 0+0= 68-0= 23×0= 456-0=

78×0= 0×0= 78×1= 0÷56= 100-0=

2、填一填:

(1)一个数加上0,还得( );

(2)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是( );

(3)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 );

(4)0除以一个( )的数,还得0;

(5)0不能作( ).。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0的运算你最想提醒自己或同伴些什么?你认为自己或同伴的表现怎样?

(设计意图: 对课堂学习进行全面地回顾总结。在回顾知识的同时,对情感态度进行回顾总结。)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 5+0=5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5=0

0除以非0的数都得0。 0÷5=0

注意:0不能作除数。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让学生将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了解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因此,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了解的一些有关0的运算,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举例,再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要板书的内容,如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必须举出例子来进行验证。教材中特别强调0不能作除数,那么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呢?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使教学突破这个难点,我结合教材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接着出示5÷0=□,0÷0=□两个算式,让学生通过分析说明观点,如有学生发现0÷0的商无论等于什么数,商和除数0的积都等于0,0÷0的结果有无数个。学生能自己从验证过程中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的运算》教案(五)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的运算》教案(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的运算》教案(五)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例3

【教材分析】

例3首先提出:“你知道有关0的哪些运算”,接着又以一幅小组合作学习的画面,生动地展示了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境,对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做了比较系统、精练的总结。这样安排问题的学习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材通过“注意”,特别说明0不能作除数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这部分知识很重要,也很难理解,以后学习分数、比等知识时都会用到。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教材中联系除法的意义举例做了说明:先举5÷0,说明不可能找商,再举0÷0,说明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经历了许多的实际计算,进一步掌握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把以前学习的分散的有关0的运算系统化。特别要注意0不能作除数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尤其是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2.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3.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归纳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难点: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新课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0的运算。

板书课题:有关0的运算

【探究新知】

1.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1)出示一组算式,观察并探究。

下列算式,你会计算吗?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428-0= 28-28= 250+0=

86+0= 312×0= 0×136=

0÷28= 0÷9= 0+180=

(2)独立计算,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我的发现”。

(3)全班交流,归纳总结。

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结果是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2.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1)假设导疑,设置问题。

问:如果0作除数,结果是怎样?

板书:10÷0=

(2)想一想,被除数、除数、商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生:被除数=商×除数

师:什么数乘0得数是10?

(3)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交流结果,没有这样的数,或找不到这样的数。

师:0÷0=

小组讨论并交流。

生:0÷0不可能找到一个确定的结果。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4)归纳板书:

【巩固应用】

计算。

0+8=34+18×0=0+8+8=

0×8= 54×24×0= 0÷99=

58-0= 65×0= 0+320=

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0的运算,大家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有关0的运算

1.一个数加上或减去0,还得原数。

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3.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4.0除以任何非0数都得0。

5.0不能作除数。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的运算》教案(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的运算》教案(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的例6,相应的“数学趣味题”和练习二中的习题P5-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

2、能充分理解0不能作除数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并能举例分辨。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把知识系统化。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能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这部分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有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

2.难点:理解0不能作除数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限时5分钟脱式计算(课件上)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认识0这个数吧,别看它表示一个东西也没有,它的作用可大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0有关的知识。

1、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一下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1)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回忆、整理和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教学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完成,大家在组内畅所欲言,并派一人记录,然后在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有针对性分加、减、乘、除法板书出实例,再引导学生分类概括出结语。学生总结出的话可能没有书上那样精练,但只要意思相似,教师都应鼓励,并让学生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如果学生以结语的形式表达有关0的运算,可让他再举例说明。

(2)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是个难点,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举例来说明,比如让学生举出除数是0的除法的例子,5÷0=□ 0÷0=□,问: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引导学生分两种情况分析:①5÷0=□表示一个非零的数除以0,从除法的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5,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5呢?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所以5÷0不可能得到商。②0÷0,从除法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0,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0,然后问:能找到这样的数吗?能,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时指出0÷0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所以不研究,最后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

(3)全班一起完成例6后面一个数学游戏,明确题意后分小组活动,把和为340的算式记下来,便于交流和评价。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5、6、7、8、9、11题的课堂练习。

(1)、 第6、7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课堂练习本上。教师及时全班批改,把集中的错误那出来集体订正解决。

(2)、第5、8、9、11题,在课堂上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集体订正完成。

(3)、 第12、13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第12题,有两问且不互相联系,避免一问结果是解决二问的条件的干扰,教育学生审题的重要性。第13题,是“倍”的含义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着重弄清有关“倍”的不同应用,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

五、课后反思:

学生在一年级时就认识了0,并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本节课要让学生将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了解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了解的一些有关0的运算,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举例,再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要板书的内容,如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必须举出例子来进行验证。教材中特别强调0不能作除数,那么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呢?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使教学突破这个难点,我结合教材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接着出示5÷0=□,0÷0=□两个算式,让学生通过分析说明观点,如有学生发现0÷0的商无论等于什么数,商和除数0的积都等于0,0÷0的结果有无数个。学生能自己从验证过程中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运算复习》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运算复习》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牢记所有公式。

2.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改正。

3.通过复习,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

重点难点:

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加深记忆教学目标

一、复习公式。

师:想一想你都学习过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

1.加法交换律:a+b=b+a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a+b)+c=a+(b+c)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ab=ba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ab)c=a(bc)或abc=a(bc)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和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c-b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ac+ab=(a+b)c或ac-bc=(a-b)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6.减法不变性质 :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第一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a-b-c=a-(b+c)

7.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ab=(ac)(bc)=(ac)(bc) (c0)(b0)

8.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数,即:a-(b-c)=a-b+c

9.某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等于某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差:a-b+c=a-(b-c)

二、总结

这些定律和性质,大都可以推广,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推广到多个数相加。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推广到多个数相乘。

乘法分配律:推广到几个数的和或差乘以(或除以)一个数。

请同学们再记一下公式。

三、解题思路。

公式记熟了,遇到简算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是关键。(板书:方法是关键)

一般来说,连加算式中,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连乘算式中;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津;在除法算式中,应用商不变性质;连减或加减混合算式中,应用减法的性质。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简算各题是否正确。

(1)994.4 (2)452.5

=(100+1)4.4 =(454)(2.54)

=1004.4+14.4 =18010

=440+4.4 =1800

=444.4

(3)25(0.49)

=250.4+259

=10+225

=235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132.5 (2)3.212.525

(3)(444)25 (4)9999

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相互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后面例题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本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都充分地得到了激发。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探究和理解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激趣导入

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二、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自学互动

适时点拨活动一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

1、针对上面的问题1列出算式,有几种列法。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3、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4、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5、乘法结合律有什么作用。

6、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7、1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2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3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4字母表示。

三、活动一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

1、小组讨论乘法的结合律、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四、巩固应用

在什么时候使用乘法结合律。使用这个运算定律的结果是什么。使用它们的优点是什么。

怎样用乘法的结合律计算2532125

五、测评训练

1、下面的算式用了什么定律

(6025)8=60(258)

2、P37/24 P35/做一做2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 = 30(□□)125840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绘出物体的位置》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19页例2及练习三3、4题。

教学目标:

1、能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重点难点: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准确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演示讲解;

学法:观察思考,操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上节课给出地图,同学们能说出位置,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给出了方向和距离,我们如何画出这个物体所在的位置。

板书课题:绘出物体位置

2、说一说: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

出示数据

(1)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 150米处。

(2)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 150米处。

(3)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 200米处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入课题。一上课就使孩子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使孩子迅速调动认知体系中与本节课有关认知,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2、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出,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 150米, 20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3、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4、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距离怎么确定?可以画线段表示,可以用 1厘米代表 50米,150米便可以画一条 3厘米长的线段。

(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 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设计意图:例2是通过学习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它与例1是相互联系、互逆的。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通过团队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完成课本21页练习三3、4题。

1、组织读题,明确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辅导学困生

3、展示交流,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1、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给出方向和距离,就能画出这个物体所在的位置。大家的收获真大!

板书设计:

绘出物体位置

方向 距离

绘制平面图

教后反思:

1、收获:学生在画图时参与的热情比较高涨,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积极的投入到这节课中来。

2、不足:同学在画图时对于物体的方向容易弄反,还有的同学在定距离是不够准确。

3、改进措施:积极纠正学生画图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努力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绘出物体的位置》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绘出物体的位置》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内容:

课本19页例2及练习三3、4题。

教学目标:

1、能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重点难点: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准确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方法:

1、教法:创设情境,演示讲解;

2、学法:观察思考,操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上节课给出地图,同学们能说出位置,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给出了方向和距离,我们如何画出这个物体所在的位置。

板书课题:绘出物体位置

2、说一说: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

出示数据

(1)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 150米处。

(2)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 150米处。

(3)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 200米处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入课题。一上课就使孩子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使孩子迅速调动认知体系中与本节课有关认知,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2、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出,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 150米, 20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3、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4、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距离怎么确定?可以画线段表示,可以用 1厘米代表 50米,150米便可以画一条 3厘米长的线段。

(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 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设计意图:例2是通过学习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它与例1是相互联系、互逆的。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通过团队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完成课本21页练习三3、4题。

1、组织读题,明确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辅导学困生

3、展示交流,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1、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给出方向和距离,就能画出这个物体所在的位置。大家的收获真大!

板书设计:

绘出物体位置

方向 距离

绘制平面图

教后反思:

1、收获: 学生在画图时参与的热情比较高涨,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积极的投入到这节课中来。

2、不足:同学在画图时对于物体的方向容易弄反,还有的同学在定距离是不够准确。

3、改进措施:积极纠正学生画图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努力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内容:

课本18页例1 及做一做,练习三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演示讲解。观察思考,操作交流。

教学用具: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大家回忆以前我们数学上学过的关于辨认物体位置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生回答。师结:一般定方向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的。还有吗?

(引导学生回顾位置与方向的有关知识,学生汇报。学生指认地图上的方向,填充八个方位图)

2、春季是运动的最好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下面我们一起探究1号点、2号点、终点与起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确定它们的位置与方向。

板书课题:确定物体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越野图,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 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确定哪些条件?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 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 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2)小组汇报。

(3)教师小结: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确定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板书:方向 距离

4、练一练:让学生找出2号点和终点的位置。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学生讨论充分,积极参与学习,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小主人的主体地位。)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做一做 。

师:这是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仔细看图

(1)学校在小明家北偏( ) ( )的方向上,距离是( )米。

(2)书店在小明家( )偏( ) ( )的方向上,距离是( )米。

(3)邮局在小明家( )偏( ) ( )的方向上,距离是( )米。

(4)游泳馆在小明家( )偏( ) ( )方向上,距离是( )米。

指名填空,集体评议。

2、练习三第1、2题。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1、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师小结: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板书设计:

确定物体位置

方向 距离

确定位置

教后反思:

1、收获: 在这节课中,学生表现积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掌握一个物体位置的方向与距离。

2、不足: 有的同学说了方向后忘了说物体的距离。还有的同学有时会将物体的哪偏哪与度数弄反了

3、改进措施: 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严密性,及时纠正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度数与所偏方向的一致性。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P9——P10

教学目标:

1、了解括号产生的必要性,掌握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能准确规范计算带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2、在交流、探究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并能准确表达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说一说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36×4+28 65- 25+40 12×5÷6 172 - 42×3 24×3+32×5

引导学生明确: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法四种运算叫四则混合运算。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导入:刚才,我们复习了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如果在算式里有括号,又按什么顺序计算昵?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 教学例4

1、教师出示教材第9页例4的算式:96÷12+4×2。

(1)观察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中包括几种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指名板演: 96÷12+4×2

=8+8

=16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应该怎么办?

教师适时介绍:可以利用小括号改变运算的顺序。

启发学生思考:只要在算式中加上一个小括号,就可以满足要求,即: 96÷(12+4)×2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指名板演

96÷(12+4)×2

=96÷16×2

=6×2

=12

师:在这个算式中,小括号起什么作用?(改变运算的顺序)

(4)介绍中括号的知识。

教师介绍中括号的写法,及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 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括号内的运算,要按“先乘、除后加、减,同级 运算依次算”的顺序进行。

(5)学习计算带有中括号的算式。

出示算式:96÷[(12+4)×2]。

师: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的乘法,最后算括号外面的除法。)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结果。指名板书

96÷[(12+4)×2]

=96÷[16×2]

=96÷32

=3

(6)对比中强化认识。

比较96÷12+4×2、96÷(12+4)×2和96÷[(12+4)×2]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算式中的数字和包含的运算都相同,但是运算的顺序不同,导致计算结果也不相同。

教师强调: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先弄明白算试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第二环节 教学例5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5情境图。

1、阅读与理解。

师:说一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一共有30人要租船游玩,每艘小船20元,可以坐4人;每艘大船35元,可以坐6人。教师提出问题:怎样租船最省钱?

2、分析与解答。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思考与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后进行反馈

(1)方案一:都租小船。

30÷4=7(只)……2(人) 7+1=8(只) 20×8=160(元)

需要租8只小船,共花160元。

(2)方案二:都租大船。

30÷6=5(只) 35×5=175(元)

需要租5只大船,共花175元。

师:在这两种方案中,方案一更省钱。同学们想一想,方案一中的租船方案是否还能进行优化更加省钱呢?

师生交流后明确:方案一中,全租小船,有一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可以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条大船,这样更省钱。

(3)方案三:组合租船。

6条小船:20×6=120(元) 1条大船:35元

共花:120+35=155(元)

3、回顾与反思。

师:我们是怎么解决刚才这个问题的?

师生交流后明确:我们是先假设全部都租小船或大船,然后再进行调整,保

证每艘船都不留空位,还要考虑每艘船的租金。

本题中,因为每艘小船的个人平均租金是20÷4=5(元),而每艘大船的个人平均租金是35÷6≈6(元),所以尽量租小船,这样会更省钱。

三、巩固发散

1、先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5×[(470- 320)÷15] [35+(62-15)]×32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完成后,集体订正。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计算顺序。

四、评价反馈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小括号、中括号有什么作用?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应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师生交流后明确:小括号、中括号能改变运算的顺序;在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运算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板书设计: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租船

(1)方案一:都租小船。30÷4=7(只)……2(人) 7+1=8(只) 20×8=160(元)

(2)方案二:都租大船。30÷6=5(只) 35×5=175(元)

(3)方案三:组合租船。6条小船:20×6=120(元) 1条大船:35元

共花:120+35 =155(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有关0的运算》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59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