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2、感知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兴起的时间、标志等信息。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提高比较分析认识规律、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运用历史史实,提高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能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得到增强。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师:二战期间军事科技得到迅猛发展,美国为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使用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利用原子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德国人制造液体火箭用于空袭英国。战后,这些原本用于制造杀人武器的技术转为民用并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风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引入本课学习。

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
1、时间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于美国
2、标志: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得到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的能源:原子能、核能
4、特点:①、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过程。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③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5、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要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的时代精神。

1、图片:1945年美国原子弹试验成功;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1964年中国第一个原子弹试爆成功。
2、图片: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
3、图片: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课人造卫星;1969年美国人登月;中国人走向太空
4、图片:克隆技术
5、讨论: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
点拨:克隆技术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等研究中发挥作用,它既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世界各国应该制定法律来加强管理,严禁复制人类!
A.克隆是什么意思?(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科学家把人工诱导生物无性繁殖的过程叫克隆。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如: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
B.怎样对待克隆技术?(我国应当掌握克隆技术,也应当有所限制。因为克隆技术为人类探索生命的奥秘,研究生命发生、发展的规律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人类可以运用这种技术繁殖出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以使其物种不致绝灭,也可以运用该技术繁殖供实验用的各种动物,还可以利用克隆技术复制出人类器官,以替换人类自身残废、缺失或功能不全的器官。但从社会角度看,克隆技术一旦应用于人类,无疑将是一场灾难。首先在该项技术实验阶段必将产生大量失败的产品,而这是对克隆人生存权利的侵犯和践踏。其次,克隆人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他们与母体的辈份关系、与其他人的亲缘关系,以及由于自身的特殊,他们是否会形成一个新的种族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伦理关系的紊乱等。因此,我们应当制订法律或相应的规定来限制这项技术的使用范围。)
6、教师过渡: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它具有哪些特点?它对于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7、列举材料,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
材料一: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如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而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以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缩短为例:19世纪需要50年,一战前需要30年,二战后需要7年,70年代后只要3至5年)
A.速度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材料二:如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
国防建设等.(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新材料以及火箭技术空间开发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计算机更新换代)
B.范围广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材料三:20世纪初,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70年代增长到
60%,80年代已达80%(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80%)
C.影响大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
8、列举材料,引导学生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可组织学生举例说明新科技对自己学习、生活乃至衣、食、住、行的改变,然后从微观转向宏观进行总结)
A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材料一: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初级技术型转变为高技术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
B.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材料二: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的尤利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划等,世界经济正走向多极化(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信息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导致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技术密集型企业迅速崛起。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大大超过劳动密集型企业,体力劳动者减少而脑力劳动者增加了)
C.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概况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核心:电子计算机广泛使用
1、成果多、转化快
特点2、彼此间联系性强
3、作用大
1、推动生产力发展
影响2、引起国际结构变化
3、影响到各国在国际格局中地位
4、促进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当前国际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要刻苦学习、发奋图强,迎接挑战,为祖国的明天作出贡献。

1、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
A、18世纪六七十年代B、19世纪七十年代
C、20世纪四五十年代D、20世纪六七十年代
2、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怎么、这门技术属于哪一科技领域()
A、原子能B、计算机C、航天技术D、生物工程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A、航天技术B、电子计算机C、原子能技术D、生物工程
4、古老的汉字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新时代主要得益于()
A、新材料技术的发展B能源技术的发展C信息技术的发展D航天技术的发展
5、21世纪对当今国际竞争起到重要作用的是()
A、经济实力B、军事实力C、科技水平D、外交实力
6、2012年9月8日,云南彝良县地震后,风云卫星拍摄到的震区图片为党中央、国务院制定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这主要得益于我国()
A、克隆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B、生物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C、航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D、原子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7、下列现实生活中涉及的科技发明,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
A、访问互联网B、用手机打电话C、用数码相机拍照D、在电灯下看书
8、下列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A、蒸汽机和火车机车B、内燃机和飞机
C、电报和电话D、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
9、三次科技革命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证明了()
A、科技革命只能推动军事装备的改进B科技革命不能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C、科学技术室第一生产力D、科技革命只推动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10、对待科学技术,你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A、坚决支持B、放任自流C、加强管理D、全面发展
11.讨论:.科技的高度发达带来哪些负面效应?
(例如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空气造成污染,农药的使用对人体带来危害。再如手机带给人们全新的通信观念,但长时间使用手机会造成微波对人脑的轻微辐射,而且手机的工作频率与飞机的导航雷达相近,乘客在飞机升降中使用手机会造成干扰而使飞机偏离航向甚至坠毁。还有,作为生活必需品,城市家庭几乎家家都有电冰箱、空调器。但由于电冰箱和空调器中的制冷剂氟里昂不断泄漏,使大气中的臭氧层受到严重的破坏,造成紫外线对地面的照射强度加大,患皮肤病的人数大量增加等)
12.讨论:面对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我们应当更新哪些观念?(例如,在科技发展中要特别注意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又如,由于祖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青年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特别重大,必须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相关知识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反思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世界历史下册比较重要的一课,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着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本节课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采用了板块教学,把本节课分成三部分:一、认知科技(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起源地和主要成果)二、感受科技(通过阅读分析材料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三、反思科技(分析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通过这三个板块,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保障了学生学习效果。
2、采用了图片和材料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材料,让学生通过分析阅读图片和材料,总结结论,提高了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和相关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3、注重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把三次科技革命通过表格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对科技革命专题有了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4、注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注重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本节课,我通过对网络的调查和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文明上网进行了教育,另外通过走进生活举例说明,让学生感受到到了科技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后来我又通过中国如何才能成为科技大国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实现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落实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反思本节课,自己在以下方面还需要改进和提高:
1、要注重教学的细节问题,积极锤炼语言,注意过渡性语言的运用,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逐渐锤炼语言,使语言更加简洁明确,增强语言的启发性和生动性,让学生在优美、和谐、活跃的气氛中学习。
2、注重教学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和落实,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有效结合。
3、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4、注重习题的设计,多研究中考试题,课堂练习要体现层次性和综合性,围绕三维目标,积极实现目标的落实,并积极进行解题指导,注重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二战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的变化无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初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自学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有些抽象的问题分析能力还不够全面,需要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运用生活里的内容来启发他们大脑的思考。学生家里有电脑并可以上网,学生查找资料很方便,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现状的上述认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
能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能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提高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提高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能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本课的重点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本课的难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二、说教法
本课运用五步教学流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通过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教师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依据自学提示进行必要的总结和讲解。配合使用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讨论谈话法等。
三、说学法
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向学生推荐历史学习网站和书籍,培养学生筛选、利用历史资料的能力。指导学生自学,交流资料,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特点及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涉及面非常广泛。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着重叙述了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第二,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第三,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本课的知识贴近现代生活,而且清晰明了,主要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设计一些学生讨论的话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分钟)
二战期间军事科技得到迅猛发展,美国为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使用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利用原子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德国人制造液体火箭用于空袭英国。战后,这些原本用于制造杀人武器的技术转为民用并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风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引入本课学习。意图:联系史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分钟)
一、看第一目,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示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查找并思考以下问题:1、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哪个国家?兴起的时间在什么时候?主要标志有哪些?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与你的生活是否有密切的联系?举例说明。3、生物工程的核心是什么工程?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
学生在自学提示指导下看书、思考、小组交流、课堂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通过讨论也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24分钟)
1、教师展示图片,加深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认识
2、强调:围绕着网络技术和克隆技术教师强调每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都是有利有弊。之所以有的国家在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发展的比较快,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很好的调整政策,重视科技,很好的利用科学技术中有利的一面,遏制其不利的一面带来的危害,利用科技的力量来促进本国的发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科技的高度发达,给人类带来了种种便利,但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如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空气的污染,农药的使用对人体的危害。再如手机带给人们全新的通信观念,但长时间使用手机会造成微波对人脑的轻微辐射,而且手机的工作频率与飞机的导航雷达相近,乘客在飞机升降中使用手机会造成干扰而使飞机偏离航向甚至坠毁。还有,作为生活必需品,城市家庭几乎家家都有电冰箱、空调器。但由于电冰箱和空调器中的制冷剂氟里昂不断泄漏,使大气中的臭氧层受到严重的破坏,造成紫外线对地面的照射强度加大,患皮肤病的人数大量增加等。)
3、看第二目: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思考以下问题: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什么特点和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提炼有效信息,老师讲解。针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做到论从史出,通过材料分析得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蒸汽机从研制到18世纪定型投产用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内就投入应用,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出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的利用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从发现到应用不足2年,电子计算机自问世至今已发展到第五代,我们从中就可以看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第一个特点;从生物工程技术兴起的这方面来看,它涉及生物工程、化学等等很多领域的知识,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第二个特点;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80%。通过这些数据使学生悟出科技进步已日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这就可以生动地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第三个特点)。
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由教师帮助学生分析,主要强调:1、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主要指第三产业的出现和比重的上升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加大。2、由于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因而许多国家大力发展科技,就像教材上说的欧洲尤里卡计划,还包括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国的863计划,这些都是不同国家在加强发展科技这一方面作出的相同意义的举动,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5分钟)
1、理清知识结构
2、小结;本课讲述的是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一些知识,这场科技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而且我们现在仍旧生活在这场迅猛的革命之中,我们仍然在感受着这场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变化。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利用好了,充分发挥它有利的一方面,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快地发展,教育学生重视科技的作用,怀抱坚定的历史责任感,认清我们国家现在的国情,现在所处的世界局势的情况,分清机遇和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们国家的更快地发展。
(8分钟)
设计意图: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识记与理解:记住标志性三大技术;了解兴起的背景,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及其影响、生物工程技术的蓬勃发展;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初步认识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出现。
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通过目标导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积极创新的精神;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的意识。
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引入:神舟6号和神舟7号发射和回收的实况录象资料。提问: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何时?有哪些成果?我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取得了哪些成果?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三大技术的突破
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三大标志。了解原子能的发展过程、航天技术方面的成就、计算机的诞生。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学生阅读教材,勾画,试着解决有关问题,教师巡视做指导。
1、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信息时代到来的标志。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五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计算机。
3、知道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反映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
4、讨论:你如何看待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利与弊?
5、知道现代生物学开端的标志,知道基因重组技术的成就和意义,了解生物工程技术发展的意义。
6、你认为该怎样对待“克隆技术”?“克隆技术”是否应该受到限制?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影响:利用以下两个图表材料来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材料一:科技革命转换成生产力的周期:蒸汽机:84年;电动机:65年;原子能:6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电子计算机,每2年甚至半年换代一次。材料二:科技进步因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例:20世纪初,5%—10%;20世纪70年代,60%;20世纪80年代,80%。
设问:同学们根据这两个图表能归纳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些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特点:①速度快(科技转换成生产力的速度和周期大大加快);②范围广(涉及多领域,且各个科技领域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③影响大(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得出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组织学生讨论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思考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改变,体会今昔生活的变化,了解其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过渡)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序幕,人类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四、知识经济(展示)①世界首富比尔盖茨;②美国硅谷每天增加60多个百万富翁。
(通过图片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认识到知识经济对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和终身学习制度的建立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551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