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教学目标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国民大革命的历史,让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国民大革命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国民大革命的矛头指向谁?结果又如何?同学们一起来回答。(学生齐声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国民大革命是怎样失败的?(学生回答,教师给予指导性补充。)大革命失败之后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局面呢?这就是《中国历史》第四册第一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一页,阅读画框内的文字。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板书)

1.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板书)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18日蒋介石就迫不及待地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放录像或放投影片。)请同学们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图,胡汉民作为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授权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掌握实权。政府门楼上飘扬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而此时中国的大地上还有两个政权同时存在,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和张作霖的北京国民政府。可想而知他们之间矛盾异常激烈,尤其是武汉和南京的矛盾。同为国民党政权,如何调和成为解决时局的关键。

2.“宁汉合流”(板书)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使武汉国民政府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在反共问题上已没有分歧,武汉渐有妥协趋势。而南京的蒋介石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处境渐显不利,不得不以退为进宣布下野。蒋介石的下台促使南京和武汉方面迅速靠拢,8月25日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史称“宁汉合流”。“宁汉合流”的实质:他们的阶级利益是一致的。宁汉合流后的政府,仍称南京国民政府。

3.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板书)

问: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是哪个阶级的代表?(学生回答。)

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问:“宁汉合流”之后的国民党和南京国民政府已经成为哪个阶级的代表?为什么南京国民政府被称为国民党政府?

(学生回答,教师强调。通过比较说明国民政府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掌握历史阶段性特征的能力。)

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因为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所以南京国民政府被称为国民党政府。它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

请同学们回顾上学期学过的内容,再结合今天所学知识,整理出国民政府自1925年7月—1927年秋的演变线索。前后左右的同学可以商量。

(教师可留时间给学生,以组为单位,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将线索誊写在投影片上,上台演示,教师给予鼓励性评析。培养学生梳理历史线索的能力。)

4.蒋介石镇压革命(板书)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蒋介石彻底背叛了孙中山制定的三大政策。

问:什么是三大政策?(学生回答。)

南京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发布的“秘密第一号令”就是所谓的“清党”,通缉的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达一百九十多人,被杀害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达百万人以上。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页,阅读第二自然段和第2页第一、二自然段。

问:被蒋介石杀害的优秀共产党干部主要有哪些?同学们一起回答。(学生回答。)

蒋介石不仅屠杀共产党人,也屠杀坚持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国民党左派人士。

问:被杀害的国民党左派是谁?同学们一起回答。(学生回答。)

不仅蒋介石镇压革命,旧军阀也残害革命人士。

5.张作霖杀害李大钊(板书)

(找学生朗读第2页第四自然段小字,并指导学生看《李大钊英勇就义》图。)

李大钊牺牲时年仅38岁。1933年,北大师生及其生前友好为他举行公葬,在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中,北京青年送的一幅挽联高举在最前面。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2页这幅挽联。(齐读可渲染气氛,进一步烘托李大钊的革命精神。)李大钊为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民永远怀念他。

虽然蒋介石等新军阀在镇压革命这一点上与旧军阀如出一辙,但是他们之间又矛盾重重。

二、国民政府的北伐(板书)

请同学回顾:上学期我们学习国民大革命时,1926年北伐的对象是谁?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1928年,国民政府发动了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北伐,北伐部队迅速占领济南,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止北伐,公然出兵济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济南惨案”。

请同学们阅读第3页第二自然段小字并看图。

问: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干涉北伐?日本侵略者在济南都有哪些残暴行径?蒋介石的态度如何?(指导学生根据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张作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所以日本阻挠北伐,反映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蒋介石绕道北上,暴露了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妥协和南京政府在外交上的软弱。经过北伐部队将士的拼力奋战,6月张作霖退往东北,北伐部队占领北京,改为北平。我们讲了两次北伐,请同学们比较1926年北伐和1928年北伐的异同。(引导学生比较、归纳、概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互相补充。)

(教师综合:投影片《比较1926年北伐和1928年北伐的异同》。)

三、东北易帜(板书)

1.皇姑屯事件(板书)

(结合当今学生知识面广、信息量大的特点,让学生先讲一讲:我所知道的张作霖或我所知道的皇姑屯事件。)

问:想一想,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制造皇姑屯事件?(学生回答,各抒己见。)

皇姑屯事件的原因:虽然日本帝国主义是张作霖背后的支持者,但由于张作霖没有答应日本侵略中国“满蒙”的条件,日本人决定除掉他,重新扶植听话的代理人。于是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又一次暴露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本质。(指导学生根据史实得出结论。)

2.东北易帜(板书)

张作霖被炸死后,他的儿子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司令,当时张学良只有27岁,国民政府极力劝说张学良服从于它,日本帝国主义也不断向张学良施加压力,威逼东北“独立”。

在这样的形势下,假如你是张学良,你如何应对时局?(让学生融入历史,培养其历史使命感,回答可不拘形式。)

我们看看张学良又是如何应对的:张学良鉴于皇姑屯事件的教训,集国恨家仇于一身,不顾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毅然于1928年底发表通电,宣告东北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将过去的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这一正义之举史称“东北易帜”。

张学良有爱国的胆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是爱国将领。他的爱国举动在以后将要学习的西安事变中更有所体现。(为日后的学习做铺垫。)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先生在美国辞世,为他的爱国之举,我们缅怀他。(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东北易帜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为什么说是形式上统一呢?因为台湾还被日本割占;新军阀之间又开始混战。

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最后我找一位同学来对这节课做一个小结,看看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学生小结。既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也可以检测教学效果。)

1.课堂练习:P4第一题。(学生回答。)

2.课堂讨论:P4第二题。(学生自由讨论,可各抒己见。)

3.课后活动:组织学生排演历史短剧《东北易帜》。

(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再现历史的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演能力。亦可逆向思维。)

附录

投影片(1)课本第1页《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图片

投影

精选阅读

第1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教案


第1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初中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对于这一时期西方世界的国际关系,只要求学生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并对由此形成的一次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有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过程:
导入
1、导言框中《福熙车厢》的介绍,回顾一战的性质和结果。
(战争的结束,并没使帝国主义之间的争斗停止。)
2、引导回忆中国“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巴黎和会召开的目的,导入课文。)
3、历史影片《我的1919》片段。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想一想:参加会议的27个国家地位为什么不同?
(揭示帝国主义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就是国家的经济和军事等实力。)
议一议:针对《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受益者是谁?对德国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揭示列强召开会议的真正目的;和约中对德国军事和殖民地的问题,将会激起德国复仇的情绪。)
说一说:凡尔赛体系的含义。
(凡尔赛体系,这个问题的综合性、概括性较强,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师应首先侧重讲明凡尔赛体系的概念:1919~1920年,协约国在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之后,又分别同奥、匈、土、保签订了一系列和约,由这些和约构成的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被称作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在这一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对“新秩序”进行适当的讲述:
首先,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欧洲》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两幅历史地图,比较两幅地图中欧洲各国疆域的具体变化,以加深对“欧洲统治的新秩序”的理解。德、奥、匈、保、土五国的疆界因割让而缩小,原俄罗斯、德意志、奥匈三大帝国统治下的中欧和东南欧地区新成立了一批独立国家;
其次,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亚统治的新秩序,奥斯曼帝国已经解体,它原先统治的阿拉伯地区,在委任统治的名义下成为英法的殖民地;
最后,凡尔赛体系还确立了帝国主义在非洲统治的新秩序,英、法等国瓜分了原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
动脑筋:教材中p17动脑筋的问题。
帝国主义召开巴黎和会的真实目的。
(瓜分战利品和建立战后新秩序。)
二、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主要包括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会议的影响等几个主要问题。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召开了巴黎和会,为什么还要召开华盛顿会议呢?
(强调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尖锐矛盾。其中日、美等在这一地区的争夺尤为激烈。)
小组讨论:(教师展示《中国历史》中《列强瓜分中国形式图》)
这幅作品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怎样的历史?《九国公约》是否改变了中国的地位?
(列举事实说明没有尊重中国的主权,仅改变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中国是华盛顿会议的最大受害国。美国通过排挤日本而获利,但激化了美日矛盾。)
思维提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及作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是极不巩固的。因为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首先,凡尔赛体系并未能牢牢控制住德国,反而激起了德国对战胜国的巨大仇恨。尽管德国存在着领土丧失、军事上受限制、赔款等不利因素,但从潜力上讲,德国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其次,华盛顿体系也未能有效地抑制日本,日本继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并准备有朝一日与美国再决高低。
动动手:对比一下,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时间、地点、操纵国、涉及的地域方面有哪些不同?
四.板书
1、凡尔赛体系
(1)巴黎和会:1919年1—6月、巴黎、凡尔赛宫
(2)巴黎和约:对德《凡尔赛和约》:疆界领土、海外殖民地、限制军备、支付赔款
对奥、保、匈、土和约
(3)凡尔赛体系
含义:以英法为主导的帝国主义战胜国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
影响:改变欧洲、中东等地的政治格局;体系内部隐含着许多矛盾
2、华盛顿体系
(1)华盛顿会议
背景:美日英要重新分割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
内容:《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中日协定”、《九国公约》
(2)含义:以美国为主导、在抑制英日、宰割中国的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新秩序
(3)影响:东亚、太平洋政治格局变化;体系内部存在着各种矛盾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重点理解:
凡尔赛和约的基本内容(见教材):
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见教材):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学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学案

1、学习目标: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2、学习重点:北伐战争

3、学习难点: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在课文中圈划出来,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黄埔军校的创建:1924年__________在广州黄埔建立了陆军军官学校,史称“黄埔军校”,__________担任校长。

黄埔军校的特点:实行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并重的方针。

黄埔军校的作用: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也为___________________的成立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准备了条件。

2、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军阀,主战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震全国,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被誉为“铁军”。

3、1927年4月_______________在南京成立“国民党政府”,史称____________________。

1、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2、疑点与难点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大家到这所学校(黄埔军校)来,不仅知道枪是怎样放法,而且要知道要向什么人放。”说明此校最大的特点是()

A.国共合作后建立的革命军校B.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

C.设备先进的近代化学校D.培养将军的摇篮

2、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所学校是()

A.黄埔军校B.抗日军政大学C.中山大学D.北京大学

3、1924年,孙中山说:“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就是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下列人物曾担任过“这个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的是()

A.孙中山B.蒋介石C.周恩来D.廖仲恺

4、2008年5月,中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中国国民党大陆团访问大陆,在谈判两岸关系时说:“我们应正视历史。面对现实。展望将来。……求同存异。创造双赢。”打开历史的闸门。国共两党在第一合作期间领导了()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5、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

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

6、“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

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

7、期以下史实叙述不准确的是()

A.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

B.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建立起了反动统治

C.黄埔军校只是注重军事训练

D.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8、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

A.完成了全国的统一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C.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的主力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9、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B.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C.人民群众支持配合D.北洋军阀不堪一击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

1924年,孙中山发表宣言:“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请回答:

⑴指出材料一中第一至第三期学习西方过程相联系的历史事件。

⑵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救国思想有怎样发展?它指导的革命运动叫什么?

⑶谈谈你学习近代先辈们探索救国道路后的历史感受。(要求:不展开论述,限50字以内。)

B、选做题

单项选择题

1、新三民主义包括()

①民族②民权③民生④联俄⑤联共⑥扶助农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⑤⑥D.④⑤⑥

2、下列对北伐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伐战争始于1926年B.主战场是湖南、湖北

C.叶挺独立团战功卓著D.彻底消灭了北洋军阀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说出:大和统一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2、理解: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文化改新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

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1、理解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师点拨

一、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各题,做好标记)

(一)大化改新

阅读教材29页,思考:日本大化改新的目的、时间、人物、内容(政治、经济)、意义。

目的:

时间:

人物:

内容:

意义:

(二)伊斯兰教的兴起

1、伊斯兰教起源于亚洲西部的,形成于7世纪初,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伊斯兰教的主旨是信仰,其最基本的经典是。

2、通过表格比较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诞生时间创始人诞生地经典

(三)阿拉伯帝国

1、阿拉伯人在(时间),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伊斯兰教广为传播。

2、阿拉伯帝国在时期最为繁荣,首都是,帝国的出现,有力的推动了的交流和沟通。

3、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覆亡。

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完成)

1、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过程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你说、我说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比一比,看谁学得好

1.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民族。公元7世纪,在学习中国隋唐制度的基础

上进行的改革是

A.大化改新B.查理?马特改革

C.明治维新D.废除农奴制改革

2.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兴起于

A.阿拉伯半岛B.小亚细亚地区C.印度半岛D.北非埃及等地3、7世纪初诞生于阿拉伯半岛的宗教,其创始人是自称为“安拉使者”的穆罕默德。这个新生的宗教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席卷阿拉伯半岛。随后,又伴随着阿拉伯大军的新月旗帜和弯刀,跃入了更广阔天地。该宗教是

A.佛教B.道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

4.假设你是一名7世纪40年代从大唐归国的大和遣唐使,想向天皇介绍当时中国唐朝的社会状况,并力劝他进行改革。请问你能见到的是哪位天皇?

A.孝德天皇B.裕仁天皇C.睦仁天皇D.明治天皇

5、陈冰《作坊里的日本》写到:新课标第一网

……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习。

回答问题

⑴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是谁?

⑵日本在向这位老师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这次改革的名称是什么?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何影响?

⑶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民族有何特点?

与同学讨论一下:假如你是7世纪40年代大和国的归国遣唐史,你怎样对比当时大和与中国唐初的社会状况上书天皇力劝他进行改革。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515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