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战略大决战学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战略大决战学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掌握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

2、过程与方法: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决心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标划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辽沈战役的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主要战斗、战果。

2、辽沈战役为什么首先打锦州?

3、淮海战役的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主要战斗、战果。

4、平津战役的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主要战斗、战果。

5、三大战役有什么历史意义?

(二)合作交流: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

1、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时间

三大战役

指挥员

参战部队

战果

意义

1948.9~1949.1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2、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

3、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4、渡江战役有什么历史意义?

(三)系统总结:试以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态势为线索总结解放战争的过程。

(四)巩固训练:

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三次主力大决战不包括()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有人形象地称辽沈战役为“关门打狗。”认为这里的“门”是指()

A、辽宁B、沈阳C、长春D、锦州

3.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力是()

A、东北人民解放军B、中原人民解放军C、西北人民解放军D、华东人民解放军

4.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5.三大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队人数最多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6.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

A、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解放了重要的交通线和大城市

7.“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的这首诗写于哪次战役胜利之后()

A、挺进大别山B、渡江战役C、三大战役D、解放华东

8.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B、渡江战役C、北平和平解放D、南京解放

相关知识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并用动态板书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
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
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大量歼灭敌军,粉碎了敌军的进攻。战争形势的变化,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
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当时战局已经发生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我军具备了反攻条件。刘邓大军这个军事行动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消灭的数字达到200多万。他们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布置学生阅读93——98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三大战役
1、学生根据94页《三大战役示意图》与教师在黑板上手书的草图比对,通过认识地理范围加深理解各个战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书上做标记:
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
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猛虎掏心”——奠定解放江南的基础
C、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分而取之”——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组织小组探讨: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用“分层法”启发引导:
A.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这是当时最新的变化]。
B、敌军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C、我军态势: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刚完成土地改革]。
D、战局延伸:胜利后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3、“动脑筋”,让学生讨论回答: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人民群众的支持[直接参军、组织民兵、踊跃支前等]是解放战争胜利原因之一。)
4、继续探讨: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继续用“分层法”启发引导——
A、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B、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
C、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5、完成97页“练一练”:填《三大战役》表

教师补充、过渡: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打到长江边,国民党妄想依靠天险“划江而治”,要求和平谈判,当时国际上也都认为中国将重现历史上的“南北对峙”格局。党中央仍然以和平民主为重,同国民党谈判,拟出了“惩办战犯”等和平协议。但是,在蒋介石的“遥控”下,国民党代表拒绝签字。于是,党中央决定发动渡江战役。

百万雄师过大江
1、学生阅读97页“文献资料”,即时回答: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么?(彻底消灭敌军,解放全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2、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提醒学生联系98页“自由阅读卡邓小平走进原总统府”回答:A、反动势力方面:统治全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B、革命力量方面:共产党代表劳动人民接管了国家领导权,劳动人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3、“活动与探究”,小组讨论:共产党为什么在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从五个层面进行启发:
第一层面:力量对比[如表格所列数字,这是可以随着战争进程发生剧烈变化的];
第二层面:军队士气、人心向背[如书上原因A和D];
第三层面:政权性质、国家职能[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旧社会三座大山的总代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第四层面:战争指挥者的素质[如书上原因B和C];
第五层面:历史发展趋势[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事业是正义的、进步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取得最后的胜利。
上述第二、五层面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理解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

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使用图表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

分析比较整合教材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从装备优劣、兵力众寡、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力的发展演变,归纳出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

活动探究“以史带论”,讨论、列举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决心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环保文保意识

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军民避免了伤亡,大家都能比较安定地迎来新生活,保护了许多文物,保护了人文环境,有利于此后北京的发展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并用动态板书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

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

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大量歼灭敌军,粉碎了敌军的进攻。战争形势的变化,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

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当时战局已经发生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我军具备了反攻条件。刘邓大军这个军事行动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消灭的数字达到200多万。他们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布置学生阅读93~98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三大战役

1.学生根据94页《三大战役示意图》与教师在黑板上手书的草图比对,通过认识地理范围加深理解各个战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在书上做标记:

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

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猛虎掏心”——奠定解放江南的基础

C.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分而取之”——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组织小组探讨: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用“分层法”启发引导:

A.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这是当时最新的变化]。

B.敌军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C.我军态势: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刚完成土地改革]。

D.战局延伸: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3.修改95页“动脑筋”,让学生讨论回答: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人民群众的支持[直接参军、组织民兵、踊跃支前等]是解放战争胜利原因之一。)

4.继续探讨: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继续用“分层法”启发引导——

A.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B.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

C.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5.组织学生完成97页“练一练”,填《三大战役》表

战役名称发起时间共计歼敌人数历史意义

辽沈战役1948年9~11月歼灭和改编敌军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地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淮海战役1948.11~1949.1

平津战役1948.11~1949.1

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打到长江边,国民党妄想依靠天险“划江而治”,要求和平谈判,当时国际上也都认为中国将重现历史上的“南北对峙”格局。党中央仍然以和平民主为重,同国民党谈判,拟出了“惩办战犯”等和平协议。但是,在蒋介石的“遥控”下,国民党代表拒绝签字。于是,党中央决定发动渡江战役。

百万雄师过大江

1.学生阅读97页“文献资料”,即时回答: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么?(彻底消灭敌军,解放全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2.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提醒学生联系98页“自由阅读卡邓小平走进原总统府”回答:

A.反动势力方面:统治全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B.革命力量方面:共产党代表劳动人民接管了国家领导权,劳动人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3.根据98页“活动与探究”,小组讨论:共产党为什么在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从五个层面进行启发:

第一层面:力量对比[如表格所列数字,这是可以随着战争进程发生剧烈变化的];

第二层面:军队士气、人心向背[如书上原因A和D];

第三层面:政权性质、国家职能[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旧社会三座大山的总代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第四层面:战争指挥者的素质[如书上原因B和C];

第五层面:历史发展趋势[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事业是正义的、进步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取得最后的胜利。

上述第二、五层面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1.根据新学案67页[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知识线索。

2.布置课后完成的作业:新学案第69页[自我测评]以及101~102页“一、单项选择”7、8、9、10题(必答题);“二、配伍选择”(必答题);“四、想一想”和“五、史海拾贝”(选答题)。

3.提醒学生预习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20课战略大决战教学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第20课战略大决战教学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20课战略大决战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

2.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从装备优劣、兵力众寡、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力的发展演变,认识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

学习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学习难点:对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二、前置自学:(自主学习,充分准备,牢固记忆)

①时间:。

1.辽沈战役②指挥:、。

③主力:。

④战绩:攻占,解放,攻克,解放。

战①时间:。

②指挥:、、、。

2.淮海战役③主力:和。

略④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

①时间:。

3.平津战役②主力:和。

决③结果:和平解放。

④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

4.三大战役的意义:,

战。

①时间:。

5.渡江战役②结果: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年的政权垮台。

三、展示交流(对桌相互检查)

四、合作探究

1.材料解析: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共产党

拥有军队430万130万

武器装备接收100万日军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3亿多1亿多

拥有地区大城市绝大部分交通线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短短三年内就打败国民党?

(3)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五、当堂测试

(一)选择题

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三次主力大决战不包括:()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有人形象地称辽沈战役为“关门打狗。”认为这里的“门”是指:()

A.辽宁B.沈阳C.长春D.锦州

3.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力是:()

A.东北人民解放军B.中原人民解放军C.西北人民解放军D.华东人民解放军

4.三大战役中,邓小平曾亲自参与指挥了:()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5.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6.三大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队人数最多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7.平津战役的战场在()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华东地区D.西北地区

8.平津战役后,北京的文物古迹得到了完好的保护,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是:()

A.张学良B.李宗仁C.傅作义D.杨虎城

9.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

A.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解放了重要的交通线和大城市

10.“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

的这首诗写于哪次战役胜利之后?()

A.挺进大别山B.渡江战役C.三大战役D.解放华东

11.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B.渡江战役C.北平和平解放D.南京解放

六、教(学)后记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787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