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理解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

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使用图表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

分析比较整合教材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从装备优劣、兵力众寡、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力的发展演变,归纳出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

活动探究“以史带论”,讨论、列举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决心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环保文保意识

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军民避免了伤亡,大家都能比较安定地迎来新生活,保护了许多文物,保护了人文环境,有利于此后北京的发展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并用动态板书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

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

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大量歼灭敌军,粉碎了敌军的进攻。战争形势的变化,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

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当时战局已经发生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我军具备了反攻条件。刘邓大军这个军事行动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消灭的数字达到200多万。他们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布置学生阅读93~98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三大战役

1.学生根据94页《三大战役示意图》与教师在黑板上手书的草图比对,通过认识地理范围加深理解各个战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在书上做标记:

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

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猛虎掏心”——奠定解放江南的基础

C.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分而取之”——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组织小组探讨: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用“分层法”启发引导:

A.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这是当时最新的变化]。

B.敌军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C.我军态势: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刚完成土地改革]。

D.战局延伸: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3.修改95页“动脑筋”,让学生讨论回答: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人民群众的支持[直接参军、组织民兵、踊跃支前等]是解放战争胜利原因之一。)

4.继续探讨: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继续用“分层法”启发引导——

A.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B.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

C.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5.组织学生完成97页“练一练”,填《三大战役》表

战役名称发起时间共计歼敌人数历史意义

辽沈战役1948年9~11月歼灭和改编敌军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地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淮海战役1948.11~1949.1

平津战役1948.11~1949.1

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打到长江边,国民党妄想依靠天险“划江而治”,要求和平谈判,当时国际上也都认为中国将重现历史上的“南北对峙”格局。党中央仍然以和平民主为重,同国民党谈判,拟出了“惩办战犯”等和平协议。但是,在蒋介石的“遥控”下,国民党代表拒绝签字。于是,党中央决定发动渡江战役。

百万雄师过大江

1.学生阅读97页“文献资料”,即时回答: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么?(彻底消灭敌军,解放全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2.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提醒学生联系98页“自由阅读卡邓小平走进原总统府”回答:

A.反动势力方面:统治全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B.革命力量方面:共产党代表劳动人民接管了国家领导权,劳动人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3.根据98页“活动与探究”,小组讨论:共产党为什么在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从五个层面进行启发:

第一层面:力量对比[如表格所列数字,这是可以随着战争进程发生剧烈变化的];

第二层面:军队士气、人心向背[如书上原因A和D];

第三层面:政权性质、国家职能[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旧社会三座大山的总代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第四层面:战争指挥者的素质[如书上原因B和C];

第五层面:历史发展趋势[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事业是正义的、进步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取得最后的胜利。

上述第二、五层面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1.根据新学案67页[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知识线索。

2.布置课后完成的作业:新学案第69页[自我测评]以及101~102页“一、单项选择”7、8、9、10题(必答题);“二、配伍选择”(必答题);“四、想一想”和“五、史海拾贝”(选答题)。

3.提醒学生预习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扩展阅读

战略大决战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战略大决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型:新授课时间:

第20课战略大决战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阶段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军队优劣势、弱强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事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认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

①、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正在全国的胜利;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他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②、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正确的垮台,蒋家王朝的覆灭,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

③、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④、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三、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机能。

四、重点难点:

1、重点:三大战役概况(战役名称、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战况、歼敌人数、战果、意义)

2、难点: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方式:学案式教学

六、导学过程:

1、指导学生自学完成三大战役概况表:

战役名称时间指挥员作战部队战况歼敌人数战果意义

辽沈战役1948.(9-11)林彪东北解放军占锦州、47万人解放东北全境基本歼灭

罗荣桓克沈阳敌军主力

淮海战役1948.11-1949.1刘伯承中原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55万人奠定解放江南大大加速了全陈毅华东解放军碾庄、双堆集各省的基础国的胜利

邓小平陈官庄歼敌

平津战役1948.11-1949.1林彪东北解放军占张家口、52万人华北全镜基本

罗荣桓华北解放军天津,解放

聂荣臻北平和平解放

2、渡江战役:

①时间:1949年4月(21日——23日)

②领导者:毛泽东、朱德

③战线: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500多公里,分三路渡江作战。

④结果:解放南京

⑤意义: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内战失败后妄图“划江而治”的图谋,捍卫了国家领土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三大战役概况表的各项知识要素,教师导引渡江战役经过,重点分析渡江战役意义。

七、达标训练:

1、选择题:

①三大战役开始的先后顺序是()

A、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C、平津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②、当人们看到矗立在长春南胡公园的解放纪念碑时,都不禁会想到1948年长春解放的那场战役,它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③、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计划实地考证有关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史实,你认为他们应该去()

A、徐州B、扬州C、苏州D、连云港

④、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标志人民解放战争的结束

⑤、经过哪次战役,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垮台()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⑥、率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北平国民党军队总司令是()

A、傅作义B、杜聿明C、黄伯韬D、汤恩伯

⑦、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A、张家口B、新保安C、北平D、天津

⑧、三大战役中最先攻克的城市是()

A、锦州B、沈阳C、天津D、徐州

2、材料解析题:

请阅读以下材料:

文献记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梳头发时拔下了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的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请回答:

①、泽东所说“打了三个战役”是指哪三个战役?有何历史意义?

②、试分析为什么党中央毛泽东在西柏坡指挥的“三个战役”取得胜利?

③、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之一,有着“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的美誉,想一想,为什么?

2、简答题

3、三大战役的其止时间、目的、意义各是什麽?

要求:第1题小组交流,教师释疑;第2题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解题思路;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八、活动与探究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共产党

拥有军队430万人130万人

武器装备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3亿多1亿多

拥有地区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讨论:国共力量相差这样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就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呢?

教学反思: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并用动态板书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
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
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大量歼灭敌军,粉碎了敌军的进攻。战争形势的变化,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
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当时战局已经发生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我军具备了反攻条件。刘邓大军这个军事行动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消灭的数字达到200多万。他们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布置学生阅读93——98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三大战役
1、学生根据94页《三大战役示意图》与教师在黑板上手书的草图比对,通过认识地理范围加深理解各个战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书上做标记:
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
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猛虎掏心”——奠定解放江南的基础
C、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分而取之”——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组织小组探讨: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用“分层法”启发引导:
A.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这是当时最新的变化]。
B、敌军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C、我军态势: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刚完成土地改革]。
D、战局延伸:胜利后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3、“动脑筋”,让学生讨论回答: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人民群众的支持[直接参军、组织民兵、踊跃支前等]是解放战争胜利原因之一。)
4、继续探讨: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继续用“分层法”启发引导——
A、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B、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
C、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5、完成97页“练一练”:填《三大战役》表

教师补充、过渡: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打到长江边,国民党妄想依靠天险“划江而治”,要求和平谈判,当时国际上也都认为中国将重现历史上的“南北对峙”格局。党中央仍然以和平民主为重,同国民党谈判,拟出了“惩办战犯”等和平协议。但是,在蒋介石的“遥控”下,国民党代表拒绝签字。于是,党中央决定发动渡江战役。

百万雄师过大江
1、学生阅读97页“文献资料”,即时回答: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么?(彻底消灭敌军,解放全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2、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提醒学生联系98页“自由阅读卡邓小平走进原总统府”回答:A、反动势力方面:统治全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B、革命力量方面:共产党代表劳动人民接管了国家领导权,劳动人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3、“活动与探究”,小组讨论:共产党为什么在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从五个层面进行启发:
第一层面:力量对比[如表格所列数字,这是可以随着战争进程发生剧烈变化的];
第二层面:军队士气、人心向背[如书上原因A和D];
第三层面:政权性质、国家职能[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旧社会三座大山的总代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第四层面:战争指挥者的素质[如书上原因B和C];
第五层面:历史发展趋势[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事业是正义的、进步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取得最后的胜利。
上述第二、五层面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第3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第3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3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运用图解法,使学生了解三大战役的战况,明确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本课涉及的人名、地图、战役名称比较多,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在设计本课教学时,采用了画示意图、列表格等方式来理清线索,对比归纳知识,充分利用了历史地图建立空间感,以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概念。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三大战役的基本战况,明确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教师应培养和锻炼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运用图解法,了解三大战役的战况。采用画示意图、列表格等方式来理清线索,对比归纳知识。组织学生先阅读教材并分析概括,教师再予以总结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学习三大战役,感受大气磅礴的战争场面和解放军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风采,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并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三大战役的基本战况和战略战术
教学难点
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讲述法、图解法
教学媒体
幻灯机、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师:(自然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到了人民解放战争出现了转折,那么转折后的战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战略大决战。
第3课战略大决战(板书)

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概括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并与上节课学习的战略反攻前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进行比较,总结战争时机的变化。)
生:(阅读并概括)
师:(总结)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减少,并分别被钳制在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和华东的战场上,只能担任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的守备。而解放军的总兵力有了显著增长,全军也有了强大的炮兵和工兵,攻防能力大大提高。这些情况与上节课同学们所学到的国共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有了很大的转变,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当机立断,抓住战机,指挥发起了向国民党军主力进攻的大决战——三大战役。
一、辽沈战役(板书)
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上相关内容,结合课件或相关电影片段讲述基本战况,识别《辽沈战役示意图》)1948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部署,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以部分兵力围困长春,集中主力,南下围攻锦州。蒋介石亲赴沈阳,从锦西和沈阳分别组成“东进兵团”和“西进兵团”,企图东西对进,救援锦州。东北野战军在塔山和黑山一带顽强地抗击住了敌人增援部队的反复冲击,10月中旬,攻克锦州。(组织学生讨论“议一议”:东北野战军为什么先打锦州?)
生:(在教师引导下讨论)
师:(总结)锦州的战略位置重要。它是联结东北和华北战场的咽喉,也是东北国民党军防御体系的要害。打下锦州就可以切断东北敌军撤向山海关内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这就是辽沈战役的战术。蒋介石不甘心,仍命令国民党军“西进兵团”夺回锦州。东北野战军主力星夜回师,在辽西地区将其分割围歼,并乘胜追击,连克沈阳、营口。11月初,辽沈战役胜利结束。
师:辽沈战役取得了怎样的战绩呢?(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辽沈战役后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兵力对比如何?)
生:(在教师引导下讨论)
师:(总结)辽沈战役歼灭国民党军47万多人,解放了东北全境。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310万人,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基本格局。(引导学生思考)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
生:(在教师引导下思考)
师:(建议用“分层法”启发引导)
A.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这是当时最新的变化。
B.敌军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C.我军态势: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刚完成土地改革)。
D.战局延伸: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二、淮海战役(板书)
师:随后,解放军又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上相关内容,结合课件或相关电影片段讲述基本战况,识别《淮海战役示意图》)1948年11月,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首先,华东野战军在陇海铁路线上的碾庄一带,围歼国民党军10万人。接着,中原野战军攻克安徽宿县,切断徐蚌线,完成对徐州的包围。11月下旬,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两支大军相互配合,歼灭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增援部队一个兵团。国民党军弃城向西突围,在河南陈官庄一带被人民解放军合围。由于连降大雪,敌军粮草断绝,饥寒交加,向人民解放军投诚。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全歼敌军。这场战役的战术是肢解敌人,中间突破。在这场战役中,解放区人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建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看谁能找到又多又好的解放区人民支援前线的动人故事,然后可安排一堂活动课。)
生:(课后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活动与探究)
师:淮海战役的意义十分重大,它是大决战中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第二大战役,它的胜利,使长江中游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获得解放,这样,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南京、上海直接暴露在人民解放军的铁拳面前。
三、平津战役(板书)
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上相关内容,结合课件或相关电影片段讲述基本战况,识别《平津战役示意图》)1948年10月,东北野战军秘密挥师入关,与华北军区解放军主力联合发起平津战役,迅速完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之敌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截断了国民党军经塘沽从海上南撤和向绥远西逃的退路。接着,人民解放军按照“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西线攻克新保安、张家口,东线解放华北第二大城市天津。孤守北平的傅作义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压力和耐心争取下,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组织学生讨论“议一议”:东北野战军本是胜利之师,为什么还要秘密挥师入关?)
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并讨论)
师:(总结)蒋介石和傅作义都错误地认为,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后至少需要3-6个月的休整,才能入关作战,因而,东北野战军不打草惊蛇,秘密入关,以神速动作,迅速完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之敌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20-21页小字部分,并讨论“想一想”:北平和平解放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从东北野战军的秘密入关、战略战术、对傅作义的说服工作等方面考虑。)
师:(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22页的“温故知新”)
生:(回忆、思考并填表)
师:(出示幻灯片)
时间名称指挥员战况战果意义
1948.9~11月辽沈战役林彪
罗荣桓攻占锦州、断敌退路
长春敌起义和投降,攻占沈阳解放东北全境,歼敌47万多人基本歼敌主力大大加速全国胜利
1948.11~1949.1淮海战役刘伯承
陈毅
邓小平碾庄和双堆集歼敌
解放徐州
陈官庄歼敌奠定解放江南各省的基础,歼敌55万多人
1948.11~1949.1平津战役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分割包围
攻占张家口、天津
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歼敌52万多人
四、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板书)
师:(从本课在前后课的地位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生:(在教师引导下讨论)
师: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之间的战略大决战。它使国民党赖以进行内战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从而摧毁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主要支柱,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解放军兵力增长,装备改善,战斗力大大提高。国民党军队兵力不足,士气不高,被迫防守一些重要地区。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于1948年9月~1949年1月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解放军在三大战役中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摧毁。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
板书设计
第3课战略大决战
一、辽沈战役
二、淮海战役
三、平津战役
四、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459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