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
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
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分小组确立研究主题,查阅、搜集有关资料、图片,并将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加工。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各尽其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多途径探究问题的学习习惯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点拨,学生各组分配角色,陈述、讲解本纪的研究成果,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汉时期科学技术成果的学习,认识到秦汉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从中感受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优良品德,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知识属于一般了解的内容,重点应该放在学生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特别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如何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老师:
1、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提供查阅资料的方式及书刊。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另设定教学主页与副页,主页与副页采用交互的形式、教学主页是板书的设计,可设计出边学习部分内容边出示板书的内容,副页的内容可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或老师讲课的顺序加在相应的主页后面。
学生:
1、利用各种资源(图书、互联网)收集有关造纸术、医学、数学方面的信息,并能通过小组合作初步对自己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
2、协助老师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
指导自学探究法
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本课采用常规课与活动课相结合的综合课型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活动将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确定研究目标,亲自动手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适当给予点拨。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我们中国被称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那么古代中国以一个发达国家闻名于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秦汉)前几课,我们学习了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对外民族交往,哪位同学能总结秦汉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大一统)秦汉时期政治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昌盛,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这个时期的科技文化在一些领域中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那么,在科技领域中究竟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当我们学完这一课,你一定会被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所震撼,你也一定会因为你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
讲授新课
课前准备说明:
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坐好,每组推荐两名同学组成评委,老师公布评价标准与规则。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第一组)
小组主持人:只要提到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大家马上就会想到四大发明。造纸术是四大发明之一,纸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随时与我们相伴。那么,你知道我国最早在什么时候开始有纸张出现的,它的出现为人类文明带来了什么?下面请我组A同学为大家介绍纸出现之前我国使用的书写材料。
学生A:多媒体演示——甲骨文、金文、竹简、丝帛的图片、文字,并配有解说。
提问:根据刚才的演示,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造纸术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
演示:东方朔进谏汉武帝所用的竹简需两个大力士抬着进宫(图片),说明其笨重。
主持人:随着两汉经济的恢复,文化的发展,学校的兴建,读书的人多了起来,竹木的和丝帛越来越不能适应书写的需要。因此,时代需要一种既简便又能普及使用的书写材料,造纸术便应运而生。
学生B:我国最早的纸的发明过程。
我国人民自古种桑养蚕,西汉养蚕业尤为发达。劳动人民在长期制作处理茧丝的过程中发明了絮纸。工匠们在漂絮时发现有一些残絮遗留在席子上形成一层薄膜,晾干后就成为一张薄薄的丝棉片,可以用于书写。后来人们改用植物纤维为原料,通过同样的操作过程,制造出最早的纸。
演示:西汉早期麻纸(放马滩出土的纸)。
它反映出西汉的造纸技术己有相当水平,但西汉的纸使用起来还不太理想,质脆,书与不流畅。当时人们还谈不上重视它,只把它作为一种废物利用的副产品看待。到东汉,造纸技术有了突破和创新,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纸。
学生C:造纸术的改进和普遍使用。
演示:“蔡伦像”、造纸原料(树皮、麻头、胶布、旧鱼网)。
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做、料,扩大了原料来源,使纸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提高。105年,蔡伦正式将这种纸献给朝廷,从此在全国推广,人称“蔡侯纸”。蔡伦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演示(文字):一位美国作家写了一本《历史上最有影响的l00人》其中蔡伦被排在第一位。
学生D:汉代造纸的工艺流程。
演示:图片,配合讲解。
主持人:当中国发明和广泛使用纸的时候,世界上其他国家在用什么作为书写材料呢?请我组E同学为大家介绍。
学生E:造纸技术的传播。
演示:一些文明古国使用的书写材料。
地区材料缺点
古埃及植物纸草易发脆断裂、难保存
古希腊羊皮太贵
古巴比伦泥板笨重
古印度白树皮、树叶难保存
演示:造纸术外传示意图(动态、按时间顺序)。
主持人:关于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已给大家讲解完毕,请大家思考,我国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老师适当点拨、评价,给予鼓励)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医学(第二组)
主持人:中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另一个奇葩,秦汉时期名医辈出,其中成就突出、影响最大的是东汉两大名医。下面请我组A同学为大家介绍“医圣”张仲景。
学生A: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学生演示:张仲景像、《伤寒杂病论》书影。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当时连年战乱,疾病流行,为使人民解除病痛,挽救病人的生命,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写成了举世闻名的《伤寒杂病论》。这是我国第一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的专著,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张仲景以其卓越的成就,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医圣”。
学生B:讲述一个有关张仲景治病救人的故事。(掌声鼓励)
主持人:有人说“医学之有张仲景,犹如儒学之有孔仲尼”,可见其在医学界的重要地位。
学生C:“神医”华佗。
学生演示:“华佗像”和《五禽戏》。
华佗是东汉末年的民间“神医”,他勤奋好学,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他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麻醉剂做手术的外科医生,欧洲则是在华佗死后1700年才学会使用麻醉药的。他还创制了一套模仿虎、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姿态来锻炼人身体各部位的医疗体操,即“五禽戏”,至今还有许多人学习它,受益良多。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个有关华佗行医的故事?(学生介绍完毕,老师评价、鼓励)
数学(第三组)
主持人:请问你们从小到大都学过哪些数学运算方法?(学生回答略)
我们的祖先在征服自然的长期劳动与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发明和发现了许多领先于世界的运算方法和技巧,秦汉时期成就最大的是《九章算术》。
学生演示:《九章算术》图片及简介。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它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书中记载了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田亩面积和谷仓容积的计算方法,其中有关负数的运算方法、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等,在当时是世界最先进的算术。《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的形成。隋唐时传入朝鲜、日本,现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师根据情况适当补充)
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造纸术、医学、数学三方面学习了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同学们,你学完这节课,面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这些神奇的发明、创造,你有何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引导。
学生发言略。
教师点拨:人的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人是人的上帝”。
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反过来,先进的科技文化又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天我们要“科技兴国”。
课堂评价
评价标准:(1)课前材料收集的详实、丰富程度;(2)小组成员的合作、参与情况;(3)课堂中陈述的观点是否科学合理;(4)表现形式是否多样、独特。
评价过程:各组评委逐项亮分,学生发表意见,最后师生确定总分,选出最佳小组、最佳成员,将分数记入档案。
布置作业
制作表格,归纳、整理本课所学的科技成就。(巩固所学历史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能力。设计的表格形式不限,但力求科学合理、新颖独特。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收入档案袋。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第13课宋元的科学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13课宋元的科学技术第21课科学技术(上)
课程标准:了解“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与发展过程及其对世界的深远影响。认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文实验的制作、参观、讨论等活动,亲身体会发明创造的艰辛,认识四大发明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四大发明背后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些发明对世界发展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作用,形成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念的初步认识。
[重点难点]
本课教材讲了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其中重点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及其对世界的重大影响;难点是简明扼要地讲清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经过,深入浅出地分析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学生在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上册历史又已经学习过造纸术。因此,对于四大发明,他们并不陌生,学习起来,困难不大。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主要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仔细地阅读课本,了解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发展的大致概况。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讲解,播放相关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问学生:“同学们知道我们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吗?”在学生们回答之后,教师说:“四大发明在世界上有口皆碑,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上册历史书中我们已经学习了造纸术的有关知识,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四大发明的其余三项: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1、印刷术:
教师让学生一边阅读课本126~127页,一边解决下列习题。
①印刷术的发明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印刷术和印刷术。
②印刷术的发明过程:初年,发明了雕版印刷书;、时期雕版印刷术更加成熟,逐渐取代手工抄写,成为古代复制和传播图书的主要形式;中期,平民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③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是什么?
④现存有确切日期的早期雕版印刷品是刻印于868年的《》卷。
⑤元代的不仅创造了木活字印刷,还发明了转轮活字盘。
在学生阅读完了找出答案后,让他们分小组对答案,然后教师再作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要结合课文有关印刷术的图片,讲解印刷术发明的两大过程。雕版印刷术,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刻印于868年的《金刚经》卷和印刷于明代天启年间的《萝轩变古笺谱》(多媒体展示)。活字印刷术要指导学生观看“毕昇像”(多媒体展示),提问学生:毕昇手里拿着什么,神情如何以及活字印刷的有关情况。同时教师要讲明白两点:(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是位出身平民的发明家,他的这一重要发明,体现了人民群众杰出的智慧。(2)近代盛行的铅合金活字是德国人谷登堡发明的,较北宋毕昇的发明晚了400年,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橡皮泥制作活字,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活字”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指南针
教师首先要解释指南针是利用磁体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级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南仪器。其发明基于人们对磁体物理性能的认识。然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28-129页第二段,了解发明指南针的大致经过及传播:
①在 时期,我国用天然磁石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② 时期,人们用磁针制成多种形式的指南针,并且应用于航海。
③约12世纪指南针经人传到欧洲。
在学生阅读完课本,解决了上边的习题后,教师再结合“汉司南”图、“缕悬法指南针”图、“水浮法指南针”图和明代“旱罗盘”图(这个可以用多媒体一一展示),对照说明,仔细讲解,让学生明白指南针的使用原理,并教会学生如何制造指南针。教师要讲明白,用磁铁磨制指南针,在磨的时候要分南极和北极。
1、火药
教师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本129页最后两段——131页,了解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
①火药是我国古代家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发明的。
②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主要是燃烧型的 、 等。时期,火药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
③13世纪,火药传到 地区,14世纪,火药传到 。
对于课本插图,教师要结合课本小字部分,认真领着学生观看、欣赏,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讨论一下,火药除了应用于军事外,还可以用来干什么。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对世界文明所作的贡献。这可以结合课本“阅读与思考”中培根的一段话和引入马克思的一段话来进行。马克思曾经高度评价中国三大发明的世界意义,他指出:“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兆资
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的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动力。”通过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作用,形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同时鼓励同学们从小就要热爱科学、热爱发明,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动手的良好习惯。
[作业设计]
1、列表整理四大发明的发明经过、传播及作用。
2、课后动手用橡皮泥做五个活字,并会制作指南针。
[板书设计]
第21课科学技术(上)
四大发明发明经过及传播作用
造纸术
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787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