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19课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19课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9课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

[课标内容]

(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军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讨论“蒋个石为什么要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毛泽东不应该去参加重庆谈判”、“为什么说《双十协定》签订后,蒋介石再在发动内战就将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归纳中共中央转战陕北一目的要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识读《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示意图》,并结合地图讲述三路大军挺中原的经过,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简单的图示法描述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的战略态势,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并结合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动手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和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难点:重庆谈判的背景。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法

[教学过程]

提问: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意义是什么?

导入新课

一、重庆谈判

引导学生依次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抗战刚刚结束,蒋介石为什么阴谋发动内战?

(2)蒋介石既然内战的方针已定,为什么还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蒋介石打了什么如意算盘?

(3)你认为毛泽东应不应该去参加重庆谈判?说说你的理由。

(4)重庆谈判的结果如何?

(5)重庆谈判有何意义?

(6)为什么说《双十协定》签订后,蒋介石再要发动内战就将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

二、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本目内容让学生看书回答下列问题:

(1)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2)人民解放军是怎样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的?

(3)1947年春,国民党重点进攻哪两个解放区?

(4)陕北解放区是怎样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的?

(5)解放区军民为什么能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本目内容如下问题进行教学:

(1)解放战争第二年,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的条件有哪些?

(2)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在哪里?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个地区?

(3)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是什么?

(4)三路大军是怎样挺进中原的?

(5)从地图上找出大别山的位置,说一说为什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心脏?

(6)你能否用图示法,描述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的战略态势?

[小结]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还是发动了内战。第一目重庆谈判讲的是内战爆发前,国共双方在谈判桌上的政治较量,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为争取和平民主冒风险赴重庆谈判;第二目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讲的是内战爆发后的第一年,战争初期国共双方的军事斗争情况;第三目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讲的是1947年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开始外线作战。

[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扩展阅读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内战烽火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和内战初期战局的演变
掌握美蒋勾结、重庆谈判、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识别插图处理信息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资料,认识美蒋勾结的实质、中共的正确对策,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两手准备)
梳理教材分析时局通过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刘邓果断插向大别山等史实,认识中共分析时局的准确性和作战方针方法的正确性
讨论探索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原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中共中央为了争取国家的光明前途,灵活机动地应对和处理复杂局势,显示了作为中国革命事业领导核心的风采,她是值得信赖的
思想意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必须发扬光大,青年学生必须具备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
教学难点挺进大别山的正确性——战局发生变化、由守转攻时机成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中共七大的召开,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中共七大认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哪两种前途?(提示学生根据82页文献资料回答:黑暗的前途——老状态,光明的前途——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支持,想要维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美国则希望通过支持蒋介石的统治来维护它在中国的利益。他们勾结起来,阴谋发动内战。中共中央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局面,为了争取光明前途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在历史上留下了值得细细品味的片段。(布置学生阅读88——92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事件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重庆谈判
1学生观察88页插图《美国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思考回答:
A.这幅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是什么?(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的要求下,美国帮助蒋介石运兵,准备进攻解放区。)
B.美国的目的是什么?(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2但是,蒋介石一边运兵,一边又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这是为了什么?(进一步赢得内战的准备时间,也为了制造舆论来欺骗人民。)
3毛泽东去重庆谈判,能改变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既定方针吗?(不能。因为蒋介石的既定方针是要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中共的目的是要推翻这种反动统治。)
4根据91页“活动于探究”: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作为中共中央领导核心的毛泽东该不该亲自到重庆去谈判?(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不管说该或不该,都应给予鼓励。因为说不该的同学,至少还保持着对蒋介石的警惕,对毛泽东安全的顾虑。这种朴素的情感应该得到呵护。)
5事实是——毛泽东冒险去了,结果怎样?(揭露了蒋介石假和谈的阴谋,同反动派在政治上进行了较量,最终达成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使自己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
教师小结、过渡:后来蒋介石很快就撕毁协定、发动进攻,但也很快地走向失败。
转战陕北
1当堂完成91页“练一练”:应选B(中原解放区)。
2西北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够粉碎敌人的进攻?(主动撤离——保存实力;“蘑菇”战术——拖垮敌人;引进“口袋”——全歼敌军。)
3这个历史事实说明什么道理?(中共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方法,才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粉碎敌人的进攻。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关键。)
教师小结、过渡:当时蒋介石的主要兵力同时也在山东进行“重点进攻”,毛泽东说他这种兵力部署“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只要攻其薄弱,从中间突破,就可以直接威胁敌人的心脏地区。承担这项战略任务的是刘邓大军,他们进攻的方向是大别山。
挺进大别山
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
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大量歼灭敌军,粉碎了敌军的进攻。战争形势的变化,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
3根据91页“动脑筋”: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当时战局已经发生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我军具备了反攻条件。刘邓大军这个军事行动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按照新学案63页梳理知识:
A.地名:重庆、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延安、山东西南、黄河、大别山、南京、武汉
B.时间:1945.8.28—10.10;1946.6;1947.3;1947年夏
C.人物: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彭德怀、贺龙、刘伯承、邓小平
2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第91页“练一练”:应选B(中原解放区)。
3布置课后完成的作业:新学案第64页[自我测评]以及101-103页“一、单项选择”1-6题(必答题);“三、读史有感”(选答题)。
4提醒学生预习第18课《战略大决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理解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
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使用图表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
分析比较整合教材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从装备优劣、兵力众寡、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力的发展演变,归纳出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
活动探究“以史带论”,讨论、列举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决心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环保文保意识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军民避免了伤亡,大家都能比较安定地迎来新生活,保护了许多文物,保护了人文环境,有利于此后北京的发展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并用动态板书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
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
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大量歼灭敌军,粉碎了敌军的进攻。战争形势的变化,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
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当时战局已经发生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我军具备了反攻条件。刘邓大军这个军事行动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消灭的数字达到200多万。他们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布置学生阅读93——98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三大战役
1学生根据94页《三大战役示意图》与教师在黑板上手书的草图比对,通过认识地理范围加深理解各个战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在书上做标记:
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
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猛虎掏心”——奠定解放江南的基础
C.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分而取之”——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组织小组探讨: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用“分层法”启发引导:
A.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这是当时最新的变化]。
B.敌军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C.我军态势: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刚完成土地改革]。
D.战局延伸: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3修改95页“动脑筋”,让学生讨论回答: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人民群众的支持[直接参军、组织民兵、踊跃支前等]是解放战争胜利原因之一。)
4继续探讨: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继续用“分层法”启发引导——
A.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B.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
C.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5组织学生完成97页“练一练”:填《三大战役》表
战役名称发起时间共计歼敌人数历史意义
辽沈战役1948年9~11月歼灭和改编敌军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地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淮海战役1948.11~1949.1
平津战役1948.11~1949.1
教师补充、过渡: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打到长江边,国民党妄想依靠天险“划江而治”,要求和平谈判,当时国际上也都认为中国将重现历史上的“南北对峙”格局。党中央仍然以和平民主为重,同国民党谈判,拟出了“惩办战犯”等和平协议。但是,在蒋介石的“遥控”下,国民党代表拒绝签字。于是,党中央决定发动渡江战役。
百万雄师过大江
1学生阅读97页“文献资料”,即时回答: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么?(彻底消灭敌军,解放全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2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提醒学生联系98页“自由阅读卡邓小平走进原总统府”回答:
A.反动势力方面:统治全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B.革命力量方面:共产党代表劳动人民接管了国家领导权,劳动人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3根据98页“活动与探究”,小组讨论:共产党为什么在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从五个层面进行启发:
第一层面:力量对比[如表格所列数字,这是可以随着战争进程发生剧烈变化的];
第二层面:军队士气、人心向背[如书上原因A和D];
第三层面:政权性质、国家职能[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旧社会三座大山的总代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第四层面:战争指挥者的素质[如书上原因B和C];
第五层面:历史发展趋势[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事业是正义的、进步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取得最后的胜利。
上述第二、五层面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根据新学案67页[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知识线索。
2.布置课后完成的作业:新学案第69页[自我测评]以及101——102页“一、单项选择”7、8、9、10题(必答题);“二、配伍选择”(必答题);“四、想一想”和“五、史海拾贝”(选答题)。
3.提醒学生预习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反思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反思

这一学期的教学研讨课又结束了,通过本次教学研讨课的前期准备、上课、课后与领导和同事们的评课和交流,使我对初四中考教学的授课又有了一些新的感受。

本次的教学研讨课由于工作任务的变化,临时由初一改成了初四,所以准备时间比较仓促。我选择了八年级(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单元。这一单元涉及了中考的六大考点,内容相对其他单元来说较少。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用一课时来完成。本节课存在以下的几个不足:

1、在授课的过程中,还是不能放手相信学生,老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对于考点的梳理虽然很细致,但是应该然学生能过明确的落实在教材上和提纲上,这样既解放了教师,又是学生感到轻松。

2、由于在授课的过程中,对于相关的实事热点问题拓展的较少。这一点在备课的过程中自己也想到了,但是觉得二轮复习的时候还会进行相关热点问题的专题复习,所以在这里就没有提。但是如果在一轮系统复习的时候就能将相关热点拿出来与学生交流的话,在二轮的时候就会轻松很多,并且也能尽快的让学生进入到中考的状态,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3、对于中考答题方法、技巧的传授还不够。应该在知识点传授的同时,就告诉学生每个考点可能会出现什么类型的考题,针对每种考题,学生应该怎样作答。

4、要注重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思想,这不仅是学生欠缺的,也是我本身欠缺的。

通过本次的教学研讨课,让我有了很多新的感受,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将这次研讨课上发现的问题及时的解决和调整。争取让自己的教学不断的完善,让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

复习课: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复习课: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复习课: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史实,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

通过感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是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及其战果和意义。渡江战役和南京的解放。

难点是挺进大别山对于在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的原因的认识。

教学与方法

教法:讲述法、谈话法。

学法:讨论与探究。

教学过程:教师: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些胜利对世界和中国的政治局势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那么,中国的政局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历史的走向将会怎样发展呢?我们今天就学习这部分内容。由于是复习课,所以首先大家根据大屏幕的问题进行自学。

自学指导:

1、学生观察102页插图《美国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思考回答:

A.这幅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是什么?

B.美国的目的是什么?

2、“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各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近切悬盼这至。”

从字面看,蒋介石“诚心诚意”,“以国家利益为重”实际上真是这样吗?

自学指导:3、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为什么还要赴重庆谈判?结果如何?

4、课本104页《毛泽东领导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图,思考:面对国民党的疯狂进攻,中共中央和解放军如何应对?

5、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

教师点拨:

1、反映的历史事实是: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的要求下,美国帮助蒋介石运兵,准备进攻解放区。

美国的目的是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2、蒋介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赢得内战的准备时间,也为了制造舆论来欺骗人民。

3、中国共产党一贯代表人民的愿望,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主,揭露和孤立蒋介石,毛泽东冒风险赴重庆谈判,在谈判桌上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较量,最终达成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使我党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

4、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敌人进攻。

5、一、中共中央的英明决策

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

知识整理环节:

抗战胜利后中国各方态度:国民党:美国支持扶蒋反共继续独裁统治

共产党: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和平民主

人民厌倦战争,渴望和平

介绍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庆谈判蒋介石准备内战

进攻中原解放蒋介石发动内战

进攻陕甘宁解放区蒋介石重点进攻

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开始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战略决胜

一、重庆谈判:1945年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陪同下参加重庆谈判,即《双十协定》,

背景: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准备内战。

电邀原因:争取时间,欺骗人民。

赴谈原因:争取和平,戳穿阴谋。

谈判结果:和平建国,“双十协定”。

二、转战陕北

1、1946年6月将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1947年国民党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战胜了敌人,采用“蘑菇战术”战胜了敌人。

三、挺进大别山

目的:两翼牵制三军配合

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四、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利用大屏幕,简要介绍。

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

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解放华北全境

五、渡江战役:战略决胜

抢答检验环节:

选择题:

1、1945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D)

A、讨论停战问题B、讨论成立联合政府

C、筹备政治协商会议D、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2、标志全面内战爆发的事件(B)

A.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

B.国民党军队发动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

3、率部千里跃进,挺进大别山的领导人是(B)

A.毛泽东、周恩来B.刘伯承、邓小平

C.彭德怀、贺龙D.朱德、陈毅

问答:1、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2、重庆谈判蒋介石和中共的的目的()

3、人民军队什么时候转入反攻的()

4、全面内战爆发是在国民党进攻()

5、排列三大战役发生的顺序、从北到南分别是()

6、你认为蒋介石败退台湾的最主要原因()

7、你知道2009年是渡江战役多少周年?()

中考考点剖析:

1、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答、他们是分别从不同角度认识这个问题的。

女同学说对了一个方面: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作用相当大。

男同学说对了另一方面:解放军其他各战场同时也转入进攻,解放战争进入了新阶段。

综上所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人战略进攻的开始。

2、为什么说淮海战役是由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答: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一、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解放战争,使人民解放军获得深厚的兵源。

二、人民群众组织民兵,保卫后方。

三、人民群众大力支前。

这就能保证人民解放军打胜仗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3、阅读下面毛泽东在1949年5月写的一首七律诗:

4、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教师分析、学生记录)

课后思考:为什么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课堂小结:三大战役大决战,歼敌一百五十多万;

 百万雄师过大江,蒋家王朝就完蛋;

 解放战争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其实也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胜利。民主革命的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也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作为中学生朋友,只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材。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432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