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六单元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

1.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列举九年义务制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事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4.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5.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6.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7.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单元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教育和文化方面的突出成就。“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863计划”凝聚着老一辈科学家的辛勤和汗水,科教兴国给人以希望,申奥成功让国人振奋,这一切都展现了腾飞的中国在21世纪的美好前景。

 阅读下列材料: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不只一次的发生变革。一些变化可以说是向现代化进步的,……这些变化包括:公共卫生、身体保健和食品配给的进步;基础教育和现代通讯手段的推行,扩大了文化普及的范围,使更多的人掌握了文化;高水平的工业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消费商品,从最初的保温瓶、电风扇发展到手表、自行车,随后是电视机和洗衣机,到了20世纪90年代,则是汽车和空调。

——摘自《剑桥插图中国史》

(1)材料的作者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2)材料说“中国不只一次的发生变革”,请你列举出你所知道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变革。(至少举出两例)

本题考查的时间跨度大,需要一定的归纳能力。材料的中心句是“一些变化可以说是向现代化进步的”,而且材料中的“变化”也印证了这一观点。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可知道,建国后的改革主要有,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改革开放。

参考答案:(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向前发展的,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2)建国后的改革主要有,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改革开放。(任意回答两个即可)

一、单项选择

1.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A.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B.原子弹、氢弹、实用通信卫星

C.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D.导弹、氢弹、返回式卫星

2.2003年10月15日,实现我国载人飞船航天梦想的飞船是

A.神舟一号B.神舟二号

C.神舟四号D.神舟五号

3.首批列入863计划的领域不包括

A.海洋高技术B.航天技术

C.信息技术D.生物技术

4.下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曙光2000超级服务器”,是863计划的重要成果之一,那它属于下列哪一领域的成果

A.航天技术B.信息技术

C.自动化技术D.新材料

5.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A.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B.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C.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的思想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

6.到2000年,我国在校学生人数达1100万人左右。研究生人数由1980年的2.2万人增加到30.1万人,累计毕业近60万人。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派出留学人员和来华留学人员规模都得到较大发展。这说明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②我国的人口增长过快,已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③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④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7.新中国成立后,党为繁荣文学艺术而提出的口号是

A.向科学进军B.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C.以阶级斗争为纲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8.一个同学想走进电影院了解新中国诞生前后的故事,如果要你给他推荐一部影片,你会选择下列哪一部

A.《大决战》B.《日出东方》

C.《开国大典》D.《抉择》

9.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手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10.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观念进步B.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C.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D.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二、材料解析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物理学家赵忠尧归国途中被驻日美军关进监狱,在祖国人民和世界科学家的声援下才恢复自由。他用在国外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购买了一批科研器材,为中国原子能研究组装了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

材料二:作为“第一个在英国获得教授职称的中国人”,物理学家彭桓武被问到为什么要回来时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要理由!”

材料三: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决定以探亲名义回国,却被无理拘禁,失去人身自由长达5年之久……

请回答: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我们应该学习这些科学家的什么精神?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3月20日,在瑞士沃德州从艾格尔到雷恩的火车上,记者碰见两个女学生,一个来自广东,一个来自重庆。她们在国内读完高中,到附近一所相当于大专的美国学校读书已经3年,明年将要毕业。每年回两次家,学费加零用一年要花30多万元,3年下来,两人都花了100多万元。问到留学的收获,她们都很茫然。

材料二:来自上海的小万今年24岁,他认为自己出国一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这钱花得值。小万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现在瑞士格里昂学院就读酒店管理。刚刚一年,已经是学院一个餐厅的主管,吃住除外,学校每月给他开1300瑞郎,这是瑞士法定的最低工资。小万说,不在乎钱,大老远来就是要学到东西。看看国内的五星级酒店,上层管理人员一般都是外国人,中国人大都是搞低层服务。为什么?我国在酒店管理方面落后。瑞士的酒店管理历史悠久,驰名世界。格里昂学院是该领域著名的五所学院之一。他选择这里,目的是把最先进的东西学到手,然后回国。

材料三:从法兰克福到北京,公务舱的价钱约为经济舱的两倍,达8000多元人民币。两位中学生模样的同学在靠窗的公务舱坐席上坐着,眯着眼,听着耳机。等他们醒来记者问:“两位同学是回国吧?”“是,回去考托福。”男同学回答。“这边不是考雅思吗?”“是,但雅思太难考了,回去考托福,明年去澳大利亚。”“你们在哪里留学?”“爱尔兰,跟农村一样。”“在欧洲这一年花了多少钱?”“学费17万元人民币,班里有来自孟加拉国的,巴西的,日本的,还有几个荷兰的,学几天就走几个,又来几个,我算学得最长的了。”“你们在欧洲一年,都有哪些收获?”“英语口语有长进,跑了11个国家,坐汽车,乘火车,花的钱也不多……”

阅读材料,请问:

⑴目前低龄学生出国留学在一些地方已经成了一股风气,你认为自费出国留学花几十万值不值?低龄学生有无必要出国?如果是你,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⑵试着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三、历史探究

13.总有一些儿童由于种种现实问题而辍学,我们应该怎么办?

14.改革开放前,人们要得到一份工作只能等待国家分配,如果你现在要找一份工作,可以采用哪些方式?看看下面对你有什么启示。

哈尔滨举行的企业人才招聘会某网站登载的招聘广告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

1—5:CDABD6—10:CBCBD

二、材料解析

11.提示:可以从这些科学家的爱国主义情感等方面谈感想。应该学习的是这些科学家的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富强甘愿抛弃个人的利益,等等(说明:答案不唯一,只要能从这些方面谈感想即可)

12.提示: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同意后一种观点。

三、历史探究

13.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处理那些侵犯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人和事。另一方面要发动社会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兴办“希望工程”、“阳光工程”,切切实实地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改善办学条件,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应得的权利。

14.提示:可以走进人才市场进行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发求职信、在报纸网络上发布求职信息、参加应聘等等。

相关知识

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

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我们的爱国情感;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难点: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张謇是哪里人?他提出了什么口号?回乡创办了什么企业?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该企业的发展概况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发展概况:

(1)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发展概况是怎样的?

(2)一战期间,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是什么?

(3)一战后民族工业再度受挫的原因是什么?

(4)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的原因是什么?

2、特征:

(1)总体落后,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

(2)发展很不平衡: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部门,地区间的发展也很____________。

三、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近代交通:19世纪初________、________相继传入中国;

2、近代通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______________,20世纪初,又开办了_____________。

四、文化生活的变迁:

1、________、________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2、中国的新闻报业: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

3、中国的出版事业: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历

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五、社会习俗的变化:

从何时开始社会习俗发生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同步训练85、88页探究题

同步训练

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教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教案
学习主题说明
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但是,中国近代的经济总的来说是比较单一和落后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社会生活的变化也是有限的。
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缩影。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民族工业的萌芽、一战期间的民族工业“黄金时代”、一战后至新中国建立前民族工业的凋谢、萎缩。但“黄金时代”是非常短暂的,第一,日本和美国的资本始终没有停止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结束,战胜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便马上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样中国刚刚有了发展的民族工业又陷入了停滞状态。荣氏企业的兴衰便是明显的一个例证。
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而且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大体是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大体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工业革命后,鸦片战争中英国用炮舰政策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多,外国列强对华侵略逐步加深,西方先进的交通工具火车和轮船传入中国,大大便利了交通运输,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近代的通讯工具电报、照相、电影传入,中国新闻报业、出版业相继出现,并有了长足发展,这些都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随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资产阶级在对旧的社会制度加以改造的同时,也对与封建专制制度相伴随的陈规陋习加以改造,荡涤着封建制度的污泥浊水。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就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等法令,改变以往一些不好的社会习俗。
内容标准1
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学习引导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的“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我国虽然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这些民族工业往往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内容标准2
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学习引导
最早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的成果逐渐传入中国,给中国社会生活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
19世纪初,西方发明的轮船、火车在近代相继传入中国。外国的火车轮船传入后大大便利了交通运输,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冲击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另一方面与之相伴随,它更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但从根本上说,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后来,照相和电影也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中国铁路最初仅有几十公里;近代的通讯手段最初全国只有有限的有线电报和有数的几十门电话,虽然数量很少,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占比重显得微不足道,而且根本不能普及到寻常百姓家,但这些变化却表明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正发生着重大的历史性变化,它顺应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代表了人类历史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内容标准3
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习引导
大众传播,以文字符号为媒介,在信息传播的总量、规模与覆盖范围等方面都比以往口耳相传的人际传播有极大幅度的扩展。但是,在近代,大众传播媒体的种类还很有限,主要依靠书报印刷业。
近代上海因地处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前沿,信息流通便捷,加之政治生态环境特殊,报刊业的发展颇为引人注目。中国最早的报纸是外国人在上海等城市创办的外文报纸,主要是给外国人看的。后来,中文报纸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人们可以通过报纸了解到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从报纸上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刻板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
内容标准4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学习引导
中华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不仅政治上推翻了帝制,社会习俗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清朝建立后,中国的男性都要剃发留辫。民国成立后,全国各地都纷纷掀起了「剪辫」的浪潮,以示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衣着方面,民国时期,国人既保留传统的长衫马褂,也日渐改穿西服,而「中山装」则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男子服装。
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传统社会有很大的冲击。不少年青人,极力打破传统封建思想的桎梏,追求自由恋爱。年青妇女亦不再沉默,纷纷向传统礼教作出挑战,甚至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至于残害妇女的缠足陋习,也受到新思潮的冲击。民国政府也强令女子停止缠足,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第七单元社会生活”,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改革开放前后,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掌握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结合调查纵横比较

预先调查亲邻好友近20年来生活方式的变化,通过数字、票证、图片、影象等历史资源,体会改革开放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好处

探索理解

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对于人们改善生活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国爱党与时俱进

小康生活的来临与祖国的日益强盛反映出我们的社会正在突飞猛进,这是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成果

能者发展适者生存

改革就业制度,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和人才竞争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人的潜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了民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民生安定、社会团结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改革就业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109页“导入框”内容,讨论回答:新旧“四大件”分别指的是什么?

(A.旧的“四大件”指的是“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B.新的“四大件”原先指的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现在正朝着电脑、手机、住房、汽车发展。)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从旧的“四大件”发展到新的“四大件”,说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就象俗话所说的那样——芝麻开花节节高。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安排学生阅读,要求作出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衣食住行的变迁

1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改革以前人们衣着有什么特点?(被称为“蓝(灰)色的海洋”,很单调,而且要凭“布票”购买衣服。)

2现在你和你的亲朋乡邻怎样使用服饰?(不仅用来遮羞御寒,而且可以展示个性、显示风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2003年‘走进历史’展览会”上见过的《计划经济时代里的票证》,联系“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内容,说明那时人们不但“穿”的单调,“吃”的水平也很低,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地方有些年份甚至难以果腹,只好以野菜、粗粮充饥。

1现在大家“吃”的怎样?(不但能够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2根据110页“动脑筋”:怎样看待今昔饭桌上的野菜、粗粮?(过去用来充饥果腹,往往因为吃的太多而产生副作用——水肿、胃痛等;现在是用来搭配营养、调节口味的,属于时髦的“绿色食品”,有益健康。)

3指导学生观看110页插图,运用小字部分提供的数字和自己小组调查来的材料,通过“对白”形式,表演今昔住房的变化。(设置场景为“调查时的书房”,一位扮演爷爷或奶奶,另几位扮演今天的孙子或孙女。鼓励学生自拟对白,临场发挥。教师注意调节下岗职工或其他“弱势群体”家庭的学生情绪,防止盲目攀比。)

4根据111页“动脑筋”,组织学生讨论回答:

A.现在城市里为什么常出现“塞车”现象?(机动车辆猛增,道路却依然狭窄等。)B.你认为如何解决为好?(尽量提倡步行和骑自行车,既可锻炼身体,也可减轻环境污染。尽量兴建、改扩建城乡道路,加强交通管理。加紧研制“绿色能源”和“绿色交通工具”,发展新的交通方式等。)

·指导学生完成112页“练一练”:应选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就业和社会保障

·指导学生联系25页内容,回顾“左”倾错误泛滥的种种表现,强调那是严重失误,对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恶劣影响。后来经过调整,虽然有所纠正,但是“吃大锅饭”等“左”的根子没有挖掉,才导致后来“文革”十年浩劫,造成更大损失。中国要想突破“左”的束缚,就必须鼓励那些好的企业兼并那些应该淘汰的企业。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企业被淘汰了,职工怎么办?也就是说,用人用工制度该怎样改革?出现了那些新情况、新名词?(企业的破产、兼并、重组;职工的下岗、待业、培训等。)

1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理想。对于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应该怎么帮助?(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等。)

2有人说,“铁饭碗”摔不破,人们捧着它就会放心。现在打破了“铁饭碗”,搞得人心惶惶,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你怎样理解这个问题?(实行“铁饭碗”就业制度时,从表面上看,好象很“公平”——不管你干得怎么样,有饭大家一起吃。其实是保护了懒汉、低能儿,挫伤了勤奋、聪明人。现在实事求是地承认人们之间的差异,实行能者勤者上岗,凭贡献大小享受相应的待遇,是通过人才竞争来挖掘人的潜力,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当社会财富增加之后,就可以对那些“弱势群体”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这样两全其美,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根据《新学案》58——60页,掌握[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2完成《历史填图册》27页各题。

3提醒学生整理教材和作业、补充“成长记录袋”所需材料,作好期末复习准备。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4243.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