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评价秦始皇的功过”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历史: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围绕秦始皇,我重点讲以下的几个问题(以下不少观点在史学界仍有争论):

1、秦始皇的生父:公元前259年,嬴政生于赵国。从秦国国君的世系看,他的父亲是当时为质于赵国的秦公子楚(即异人,后立为庄襄王)。《史记吕不韦列传》却记载了一个嬴政实为吕不韦之子的传奇式故事,说吕不韦先与一个能歌善物的赵姬同居,知赵姬有身孕后,让赵姬去勾引子楚。不久子楚爱上赵姬,吕不韦便把赵姬献给子楚。赵姬生下嬴政后,子楚就立赵姬为夫人。子楚回国继承了王位,死后把王位传给子政。……说秦始皇是私生子,并不影响他统一中国的伟大形象。如孔子和耶稣都是私生子。

2、秦始皇的长相:《史记秦始皇本记》有一段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据此,有人指出,秦始皇的相貌是无法恭维的,因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这四项都是生理上的残缺。所谓“挚鸟膺”,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鸡胸,这是软骨病的一种症状。“蜂准”应该就是马鞍鼻,鼻梁凹陷。“豺声”则表明秦始皇有气管炎。软骨病患者,骨的发育不正常,因而胸廓、鼻梁的形状都发生变异,胸、鼻的畸形,又造成气管炎的经常发作。至于“长目”,即“马目”,是眼球突出的病状。由于上述种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秦始皇不仅丝毫谈不上相貌堂堂,而且多病缠身,难怪他脾气那么暴躁。

3、秦兵马俑:秦兵马俑坑,位于陕西省临潼骊山县骊山脚下。自1974年被发现以来,引起国内外考古学者、历史学者以及广大旅游者的高度重视和浓厚兴趣。兵马俑坑建造规模宏大,埋藏的文物丰富、精湛,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兵马俑坑布局严整,结构奇特,布成军阵的陶人或着铠甲,或披战袍,手持矛、戈、戟等兵器,姿态神情各异,显示出各自不同的身份、兵种、性格、可谓如生。由于兵马俑坑建造坑近于秦始皇陵,因此自发掘以来,国内外学者一般都认为,这是秦始皇的陪葬坑。也就是说,这支装备齐全、威武雄壮的兵马俑队伍,是守护黄泉之下的秦始皇。……这些陶俑的数量如此巨大,仅被发掘出土的就近万个,且它们真实而规范,又带有不同的个性。兵马俑在流传至今的任何史书中都毫无记载,可以说是连蛛丝马迹都没有,实在很令史家惭愧。

4、秦始皇陵在今陕西省临潼县成城东五公里外,南靠骊山,北临渭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一座帝王陵墓。陵墓的朝向为坐西向东,这是一个奇特的布局。众所周知,我国古代以朝南的位置为尊,帝王即位常称“南面称孤”,这“南面”也就是面朝南的的意思。历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而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为什么愿意坐西向东呢?一种意见认为,秦始皇生前派谴徐福东渡黄海,寻觅蓬莱、瀛洲诸仙境,又多次亲自出巡,对东海仙境十分向往。可惜徐福一去杳无音信,回归无期,使始皇帝亲临仙境的愿望如同泡影,这不能不成为秦始皇晚年的一大遗憾。即使生前得不到长生之药,死后也要面朝东方,以求神仙引渡而达天国。于是秦始皇建造了这坐西向东的陵墓。

5、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认为自己的功绩,是历史上的帝王不可比拟的。他认为品德超过三皇,功盖五帝的,自称皇帝。皇帝自称“朕”,下令称“诏”。崇尚黑色。

6、秦始皇迷信:他有一次因风水受阻而不能渡湘水,归罪湘君女神作崇,于是遣发3000囚徒,去砍伐山上的树木以资报复,可见得他在和超自然的力量作对,而不是震惑于超自然的力量。

7、秦始皇实施一系列的统一措施:

①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大权独揽,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称为“三公”。“三公”由皇帝任免,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在地方建立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郡,每一个郡有守(等于省长)、尉(等于边防区司令)和监(等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设县,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所谓“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中国的文字在战国时代已有分歧的趋势,自此以篆为标准。度量衡的单位也标准化,车轴的长度也随着划一。全国有声望的家室12万户,一律迁居于国都附近,以防止地方力量再起。除了秦军所用的兵器外,其他一律没收销毁,铸成12尊庞大的铜人,放置在皇宫之前。

③统一法律。据《史纪》《汉书》的记载,秦法仅死刑就分为戮、腰斩、车裂、坑(活埋)、凿颠(凿破头脑)、抽胁、枭首,并推行连坐法和族诛,实施严重的刑法,以镇压人民。

④“焚书”、“坑儒”,除了医药种树之书,其余尽行烧毁,焚书后引起儒生的不满,前212年,秦始皇又进行“坑儒”,活埋儒生460人。……秦始皇收养了许多占星学家和炼丹的术土,当中有两人有秦始皇聘任寻求长生药物,他们没有觅到药物,反而散布流言,指斥秦始皇性情燥急,不符合长寿的条件。皇帝大怒之下令卫士在都城里挨户搜索。上述两个人未寻获,可是被捕者460人,他们或是与这两人有交往,或是在卖弄相似的方式。最后这400多人全被活埋。

⑤为了抵抗匈奴的入侵,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于前215年收复河套地区,设置44县。因怕匈奴在再次入侵,秦始皇征发农民,把战国时秦、燕、赵三国长城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的近万里防御线,史称“万里长城。”

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整理成文并用投影展示)

①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诸侯割剧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③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开创了幅员辽阔的秦帝国,促进了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压制了人民的思想

⑤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⑥实行暴政,大兴土木,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耗费民力;法律残酷,最终促成农民大起义,使秦朝灭亡。

总体评价:秦始皇在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树立起一块新的里程碑,其功绩是伟大的。但是,秦始皇横征暴敛,农民被迫把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交赋税,还要负担沉重的遥役,被征去修阿房宫、陵墓、筑长城达200多万人。秦始皇的暴政,给自己种下覆灭的恶果。

最后我要求学生掌握有关评价古代政治家的功过时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去思考:(引自宾华老师的《中学历史理论与能力测试》)

①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

②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

③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④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

⑤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⑥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通过学习,同学们对“千古一帝”秦始皇有了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初步掌握了有关评价历史人物的尺度:评价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要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加以具体的历史的全面考察。不但要分析他们是否提供了当时所需要的东西,更主要的是要分析他们是否比其前辈提供了新东西。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必将不断深化。

布置作业:谈谈你对秦始皇的认识。

相关知识

《秦始皇本纪》教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秦始皇本纪》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秦始皇本纪》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上的秦始皇其人其事
2.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和文言现象
3.初步了解《史记》叙事的体例,叙事方式和叙事的艺术特色
4.认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辨证的看待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和文言现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硝烟四起,群雄逐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候,历史需要一个人来统一整个华夏大地,使社会稳定下来。于是,赢政出现了,他励精图治,任用贤良,终于统一六国,建立起强大的秦王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虽然仅仅维持了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在我国的历史上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是越来越走向进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史记》,进一步了解一下这个集大毁大誉于一身的千古一帝。
2检查预习,学生朗读,纠正字音
井陉(xíng)王贲(bēn)雨(yù)雪眇眇(miǎo)谥(shì)
朕(zhèn)辟(bì)禁黥(qíng)
3学生自主梳理课文
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1)通假字
彗星见东方“见”通“现”
寡人以眇眇之身“眇”通“渺”
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填”通“镇”
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抚拂“拂”通“弼”
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取”通“趋”
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臧”通“藏”
闭中羡,下外羡门“羡”通“埏”
虽万世世不轶毁“轶”通“迭”
(2)古今异义
昔者王帝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跟“中央”相对;地点
他时秦地不过千里
古义:不超过今义:表示转折
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
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牲畜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
百姓当家则力农工
古义:在家今义:主持家务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古义:到了今义:另起一事
(3)词类活用
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
名词作动词,坑杀
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
名词作状语,向东
降越君,置会稽郡
使动用法,使……投降
一法度衡石丈尺
数词作动词,统一
博士七十人前为寿
名词作动词,上前
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
意动用法,认为……是好的
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使动用法,使……满
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名词作状语,当面;形容词作动词,加重
树草木以象山
名词作动词,栽树
(4)特殊句式
十四年,攻赵军于平阳状语后置
非死云阳省略句
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抚拂,何以相救?宾语前置
尽闭工匠臧者定语后置
(5)多义词
初:
初令男子书年开始
初大人以臣无赖当初
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当初
将:
桓攻赵平阳,杀赵将将军
使王贲将做将军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率领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将要
兵:
燕太子患秦兵至国军队
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战争
收天下兵,聚之咸阳兵器
齐王建与其相后胜发兵守其西界军队
兵连祸结战争
军:
东与燕和兵,军上谷驻扎
破荆军军队
晋军汜南驻扎
面:
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当面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于是焉河伯旋其面目脸
吕马童面之,指王翳曰背向
发:
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派遣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发沛中小儿得百二十人征发
使:
韩非使秦出使
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派遣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指使
人皆得以隶使之驱使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派遣

王翦将上地,下井陉攻占
始皇下其议下交
率群下以造谤在下位的人
下外羡门放下
(6)重点实词虚词:
王之河南到
秦用李斯谋,留非扣留
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代理
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捕获
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命名
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示众
乃益发卒诣王翦军增加
王翦谢病老归辞别
寡人以眇眇之身凭借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显扬,称颂
群臣皆以为便有利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希望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用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
并阴山至辽东沿着
吾闻殷周之王千岁统治
所置凡七庙共
道古以非今,饰虚言以乱实来
以古非今者族用
4课后作业:
整理学习课文中的重要字词和文言现象
思考课后阅读与探讨
第二课时
一..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
翻译句子:
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秦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
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
二.复读全文,分析文章的结构: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地历数秦始皇在前代打下的基础上,逐个吞并六国的经过。
第二部分,叙述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的言行和事件。一方面列举了诸如议帝号、改历法服饰、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焚书坑儒。另一方面又列举了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造陵墓和死后的一些情况。
(板书:)
统一六国:南征北讨
统一天下后:定帝号
分郡县、统一度量衡和文字
焚书坑儒
建陵墓
三.小组讨论,怎么看待秦始皇这个人?
提示:秦始皇具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能够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强起王翦,重用王家父子等)
同时又骄奢淫逸,暴虐凶残。(坑杀在赵国时母家仇人,焚书坑儒等)
但在历史上,他成功的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长期纷争的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封建集中制国家。同时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为社会的稳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学生可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作者司马迁对秦始皇的态度
司马迁在《史记》中表现出来的进步性确实是前无古人的,他以朴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给人们展示了秦始皇这个集大毁大誉于一身的封建帝王的一生。秦始皇的杰出才能和卓越贡献却是不可抹杀的,同时,他的暴政和凶残也是其在历史上难以清洗的污点。
五.本文的艺术特色
1.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以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要事件,真实地反映了秦王朝建立前后四十余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2.详略得当,简中有繁,概括和重笔相间。因为是人物传记,对能深刻体现人物形象的事件进行详细的叙述。
六.课后作业
继续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和文言现象
学完《秦始皇本纪》后,试着写一篇读后感

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教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

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教案

1.知识与能力方面:

(1)探讨战国末年的基本形势,理解秦统一六国的必然性。

(2)了解秦始皇在统一战争中的事迹,评价秦始皇个人在这场统一战争中作用。

(3)列举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措施,分析和评价这些措施在当时所起

到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方面:

(1)从秦始皇的境遇、言行和功绩当中,深入了解秦始皇的突出特点和性格。

(2)理解秦始皇与时代的关系,从而深刻感悟当时历史发展的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秦始皇的了解,认识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2)从秦始皇的严刑酷法认识是否顺应民心是政权稳固的基础,而民众则是真正主宰历史

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1.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的条件和意义。

2.秦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分析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条件和过程;

2.评价秦始皇。

1课时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在历史上以“暴君”形象著称的秦始皇为什么能吞并六国、一统天下?

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他又有哪些泽被后世的业绩而被尊称为“千古一

帝”?

一、并吞六国(板书)

(提出问题):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因素有哪些?为吞并六国秦国做了哪些准备?

(学生活动)

1.统一中国的原因

(1)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

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2)商鞅变法为秦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秦王嬴政有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

(4)嬴政锐意进取,破格任用一批谋臣猛将:①让郑国修郑国渠;②重用李斯等客卿。

(5)嬴政善于发现人才,广泛招募各国精英:①重用并虚怀待尉缭;②重视韩非;③

勇于认错,信任王翦。

2.统一中国过程:(前230—前221年)嬴政运筹帷幄,挥师东进,相继兼并韩、赵、

魏、燕、楚、齐六国,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

二、“百代犹得秦政法”

(提出问题):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后,为巩固其统治,在中央、地方和经济等方面实行

了哪些措施?有什么影响?

(一)政治制度方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创立皇帝制度

具体做法:(1)确定秦王专用名词:①皇帝;②朕;③玉玺;④诏;⑤谕等;(2)确

定皇位世袭;(3)王权至高无上

作用:增强了皇帝的权威性和独占性,显示其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势,有利于巩固

皇帝的统治

2、建立中央集权制

(1)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提出问题)秦统一之初,有人向嬴政提出分封子弟广建诸侯的建议。廷尉李斯坚决反对,主张郡县制。想一想,如果你是秦朝的一位大臣,你会建议秦始皇采取哪种统治方式治理地方呢?为什么?

(学生活动)在郡、县、乡均有专职主管军政的职官,郡设郡尉,负责兵员征集、调遣

和武器装备的制造、保管以及地方治安等;县设县尉,掌一县之军政;乡设游徼,管军

政及治安。作用:①奠定中国二千多年的基本政治制度;②对巩固统一,促进社会发

展,起了重大作用。

(2)承认土地私有:措施:①下令“使黔首自实田”;②强调百姓要安于农工生产;③

奖励移民垦荒。作用:这些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生产和新兴地主经济

的发展。

(二)经济制度方面

1.统一货币

2.统一度量衡

3.作用:新的货币和度量衡遍行全国,大大密切了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

生产,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三、缔造统一大帝国

(提出问题)秦王嬴政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为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又在哪三方面采取措施?具体是怎样

实行的?

(学生活动)主要在拓疆、交通和文字方面

1.措施:(1)派蒙恬北击匈奴;(2)修筑万里长城;(3)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4)

征西南夷,修“五尺道”;(5)修驰道和直道,统一车辆形制;(6)统一文字。

2.作用:

(1)初步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2)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3)有利经济和文化认同,对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和民族凝聚力与巩固有深远影响。

四、始皇帝的勤政与暴行

(提出问题)自秦亡后直到今天,如何评价秦始皇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盛

赞他为“千古一帝”(李贽《藏书卷二目录》);有人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王

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秦王扫六合》);另一些人则咒骂秦始皇“以暴虐为天

下始”(贾谊《新书过秦论》)“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贞观政要》卷八)你认为

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史论结合)

(一)是杰出的政治家,他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

广大人民的愿望;

2.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此后2000多年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对巩固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

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建设交通网道,大力开拓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

建国家;

5.他高瞻远瞩、雄才伟略,对缔造和巩固大一统帝国的事业,倾注了全部热情和毕生

精力。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做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所以被誉为

“千古一帝”。

(二)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1.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2.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建议同学们可以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畅所欲言。)

秦始皇做了皇帝之后,虽然希望皇位能万世万代地传下去,但他自己还是想长生不老,

于是就千方百计地寻求仙丹妙药,因此,在统一全国之后,秦始皇经常出巡,这样也

能向天下人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没有想到,他的性命就坏在了为了求仙丹的出巡路

上。公元前的210年,即秦始皇三十一年,秦始皇开始了他的死亡之巡。

他率领大队人马,从都城咸阳出发,直奔南方的云梦(现在的洪湖和洞庭湖地区),并

到九嶷山祭祀了祖先舜。接着,乘船东进,在丹阳(现在安徽当涂)上岸,到了钱塘(现

在浙江杭州),又向西渡江登会稽山,祭祀了治水的大禹,然后刻石于会稽山。下山后,

从吴中(现在江苏吴县)北上,继续他的求仙之旅。为了能见到神仙,秦始皇一直是沿

着海边北上,但总是一无所获,最后,失望的秦始皇只得往回返,没想到在平原津(现

在山东平原县)就一病不起。公元前210年的七月暑热季节,在沙丘平台(现在河北广

宗境内)病死了。秦始皇死时仅五十岁,他在秦王位共二十五年,称皇帝十二年,总共

三十七年。

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

一、并吞六国

1.统一中国的原因

2.统一中国过程

二、“百代犹得秦政法”

(一)政治制度方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创立皇帝制度

具体做法:

作用:

2.建立中央集权制

(1)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2)承认土地私有

(二)经济制度方面

1.统一货币

2.统一度量衡

3.作用

三、缔造统一大帝国

1.措施:

(1)派蒙恬北击匈奴

(2)修筑万里长城

(3)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

(4)征西南夷,修“五尺道”

(5)修驰道和直道,统一车辆形制

(6)统一文字

2.作用:

四、始皇帝的勤政与暴行

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统一措施?

提示:首先,“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标志着中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形成。

秦始皇通过统一,间接地破除了长期分裂割据所形成的狭隘的诸侯国家观,改变了古代

中国人的国家观念,初步树立起了新的大一统的国家观。其次,他进行了重大的政治改

革,包括建立以君主专制制度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地方制度,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发

展影响极大。第三,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改善和发展交通事业等。所有这些,都

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材料阅读与思考]

结合贾谊的论述,说一说秦始皇统一全国的主要措施。

提示:灭六国;统一东南和南方的越族地区;修筑长城;焚书坑儒;拆除各国的旧城郭;

收缴天下的兵器,将之熔铸成十二个金人等。

纵观秦始皇一生,功过十分明显。他顺应历史潮流,统一六国,征越族,击匈奴,结束

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不愧为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

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

产和生活,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

摧残了文化。

第一单元第1课秦始皇学案


第一单元第1课秦始皇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秦灭六国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措施及其作用,客观全面评价秦始皇一生。

一、秦统一六国
1、条件:
(1)客观条件: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迅速发展,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
(2)主观条件(嬴政才略):①广泛吸引各国。②采纳的建议,采取从弱小的开刀,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齐的统一方略。
2、过程:(1)对赵国采用计。(2)对魏国引黄河水淹没魏都。
(3)对楚国请指挥全国之兵灭楚。
3、结果:灭燕灭齐,完成统一大业。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
1、政治方面:
(1)创皇帝制:创立皇帝称号,自称。
(2)集权一身:加强制,设、太尉、,对负责。
(3)实行郡县制:在全国设立郡,郡下设县,实行制,强干弱枝避免重陷于四分五裂局面。
(4)奠定疆域:征服百越,北击,奠定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2、文化方面:统一文字,以为准,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国内交流。
3、经济方面:
(1)统一度量衡,官府制作标准的,发放全国。
(2)统一货币。
(3)修建以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三、秦始皇的暴政
1、焚书坑儒
(1)目的:对严加控制。
(2)概况
①发布令,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焚毁。
②因一些儒生批评秦始皇滥施刑罚,秦始皇大怒,结果活埋460名儒生。
2、修筑长城
(1)目的:阻止匈奴南下。
(2)概况:把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扩建,西起、东至。
(3)评价:①工程艰巨,民夫大量死亡。
②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3、大兴土木
(1)仿建六国王室宫殿。(2)修建阿房宫。(3)修骊山墓。
4、徭役兵役:伐南越,戍边疆。
四、秦始皇的功与过
1、功绩:统一中国,建立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新纪元。
2、过失:致秦速亡。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你觉得秦始皇是个什么样的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李白《古风》
(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颂扬了秦始皇什么业绩?此业绩的完成意义何在?诗中刻画了秦始皇怎样的形象?请你根据诗意用三个以上的成语来形容。

材料二:《史记蒙恬列传》载:“秦已并天下,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贾谊《过秦论》载:“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秦修筑长城的背景、目的、方法原则、大致走向和在当时所起的主要作用。

(3)秦始皇除修筑北方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外,还修筑了对知识分子的防御工程。你知道这个防御工程是什么吗?秦始皇采取此措施的目的何在?这两大防御工程有没有实现秦始皇“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理想?为什么?

第一单元第1课秦始皇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你觉得秦始皇是个什么样的人?
1、是杰出的政治家
1)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通过统一战争,北击匈奴,筑长城,修灵渠,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1)为了稳固统治,他实行暴政,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制定了严刑酷法;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广建宫殿陵墓,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颂扬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虎视眈眈、雄心勃勃、威风凛凛、气贯山河、雄才伟略、英明果断、声威赫赫、君临天下、一统天下、舍我其谁……
(2)背景: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目的:守藩篱,防止胡人南下。方法原则:因地形,用险制塞。
大致走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作用:长城和蒙恬所率领的边防军相匹配,形成了有效的国防体系,并作为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象征留存了下来,成为当今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3)焚书坑儒目的:防止有学识素养的士人,对时政展开批评。
没有。因为修筑长城和焚书坑儒是秦“暴政”的主要表现。长城修筑征发了大量的劳力,致使许多百姓家破人亡,难以生计。焚书坑儒是秦王朝以焚书和诛杀敢于议论国家政治得失、批评君主独裁的方士和儒生的暴力手段,开思想专制之先例。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在经历短促的十几年后,二世而亡。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2课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秦始皇陵的修建

秦始皇陵的地理位置、修建目的和修建的两个阶段。

了解秦始皇陵的规模,耗费的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理解秦灭亡与秦始皇陵之间的关系。

站在艺术的角度,运用历史的观点,分析秦始皇陵的影响和历史地位。

问题探究

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和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封建统治者压榨人民的历史罪证。

“事死如生”的陵园

秦始皇陵的建筑布局;秦始皇开创的陵墓格局对后世帝王陵墓建筑形制的影响。

联系秦始皇陵的布局和地宫的结构加深对秦始皇陵所遵循的“事死如生”原则的理解。

分析比较明十三陵、清东、西陵与秦始皇陵的相同点。理解秦始皇陵建筑规制对后世帝王丧葬仪规的影响。

比较分析

秦始皇陵规模宏伟,工程浩大,它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秦始皇陵的修建促使当时阶级矛盾尖锐,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揭开神秘的兵马俑坑

兵马俑坑的发现、布局和坑藏文物。

兵马俑军阵规模宏大,布列严整,气势雄壮,它与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豪迈气概和卓越军事功绩有着密切的关系。

运用物质与意识关系的观点,分析秦兵马俑出现的原因、条件和影响。

联系对比

一定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秦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朝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塑造艺术史上的奇葩

兵马俑制作的简要过程和艺术特色。

从历史和艺术的角度认识兵马俑的珍贵价值,理解其中国古代艺术奇葩的内涵。

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兵马俑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比较分析

秦兵马俑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技艺水平。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秦始皇陵的修建;秦始皇陵园的建制布局;秦兵马俑的技艺特点、历史文化价值和世界历史地位。

难点

对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军阵所体现的设计思想和理念的认识。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所显示的高超技术与艺术水平的认识。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秦始皇陵。二是秦兵马俑。秦始皇陵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临潼县境内的骊山北麓,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景色优美,环境优越。秦陵园以秦始皇陵墓为中心,周围环绕着三层围墙、陪葬墓、东侧的兵马俑坑、马厩坑和陪葬墓区等。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陵园,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秦兵马俑是在位于秦始皇陵东侧的兵马俑坑中出土的陶制武士、战马等。这些兵马俑军阵严整,许多武士俑手执兵器,威风凛凛,面部表情十分丰富。整个兵马俑军阵规模宏大、气势非凡,表现了我国第一个封建皇帝嬴政统一天下的豪迈气势,也说明了当时我国在雕塑技艺上的高超水平。

教材首先用一段引言介绍了秦兵马俑发现的简要过程和《人民日报》对此进行的报道。由此,秦兵马俑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不仅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勘探和试掘,进行妥善的保护。同时,秦兵马俑也由此从2000多年的沉睡中惊醒,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如有条件,建议教师找到当时刊登秦兵马俑发现报道的《人民日报》,读一段给学生听,使学生更感亲切和直观,以加深其对这一民族瑰宝的认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出示几幅有代表性的图片和秦兵马俑复制品,这样既可使学生的感受直观、生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下面的学习。

第一目 “秦始皇陵的修建”

本目教材主要讲述了两方面内容。1.秦始皇陵修建的目的和过程。2.秦始皇陵的历史地位。

1.秦始皇陵修建的目的和过程。教师可首先提出问题:秦始皇为什么刚刚即位就急忙要修建自己的陵墓?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要介绍:古时候,由于人们对自然和人类本身的认识十分有限,对于许多自然现象不能进行科学的解释,在人的生与死问题上,缺乏科学的认识。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将依旧存在。所以即位后不久,嬴政就令人设计、修建了自己的陵墓,以便继续享受无上尊严和荣华富贵。秦始皇陵位于今天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临潼县附近骊山北麓,因此又名骊山陵。(此时,教师可出示《陕西省地图》或自制陕西《关中地区形势简图》,指出陵墓的大致位置,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关于秦始皇陵的修建。首先,教师可悬挂《秦统一形势图》或出示相关课件,与学生一道回忆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的简要过程。接着,依据教材简介秦始皇陵修建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21年(即从嬴政即位到统一六国),前后大约26年时间。此时期可称为陵园修建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先后展开了陵园工程的设计和主体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园的规模和基本格局。第二阶段,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10年(即从秦统一到秦始皇37年),前后大约11年时间。这一阶段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9年为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史记》记载:“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经过10万人历时9年多大规模的修建,基本上完成了陵园的主体工程。在后来的2年时间里,主要是从事陵园的收尾和覆土工作。尽管陵园的建设长达37年之久,但整个工程仍没有最后完工。公元前209年,秦朝发生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的部下周文率兵打到距陵园不足一公里的戏水(今临潼新丰镇附近)时,面临大军压境,咸阳危急之时,秦二世这位未经风霜的新皇帝惊慌失措,情急之下,招来群臣商讨对策。少府令章邯建议秦二世:释放骊山刑徒,组成修陵大军,以抗击起义军。至此,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园工程不得不中止。秦始皇陵规模宏伟,工程浩大,内部结构复杂,它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也是封建统治者压榨人民的历史见证。秦始皇陵的修建者有工匠,也有刑徒和农民。史籍记载,参加修陵的先后多达七十万人。在皇陵区发现了修陵人的墓地,墓中人骨杂乱堆积,没有棺椁和随葬品,他们就是《史记》中所记载的,在皇帝棺椁和随葬品安放好之后,为防止机密泄露而被迫成为殉葬品的无辜工匠。

2.秦始皇陵的历史地位。教师可先用教材上的结论提问学生:“为什么说秦始皇陵是全国各地工匠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什么说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为什么说秦始皇陵是封建统治者压榨人民的罪证?”等,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并适当补充资料加以分析说明。

第二目 “‘事死如生’的陵园”

本目教材主要讲述了秦始皇陵的概况。教学中应讲清以下三点内容。1.秦始皇陵的建制布局。2.秦始皇陵园的地面建筑。3.秦始皇陵园的地下宫殿及陪葬墓等。

1.秦始皇陵园的建制布局。教师首先说明:中国古代都城的外缘均有城墙2—3层环绕,在城墙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开有城门,城内的建筑严格规整(可出示有代表性的几个都城平面图)。依照“事死如生”的原则,秦始皇陵园的建制布局,模仿了都城的格局样式。此时,可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秦始皇陵园平面布局示意图》,对秦始皇陵园的建制布局进行简要介绍,突出其“事死如生”的布局特点。

2.秦始皇陵园的地面建筑。教师结合《秦始皇陵园平面布局示意图》对秦始皇陵地面建筑进行简单介绍。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掘证明,秦始皇陵园中有中国陵寝史上建造最早的寝殿,但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风雨和秦末战火的频繁蹂躏,除封土和南部的内城城垣仍有局部残留外,秦始皇陵园的地面建筑几近荡然无存。但是,根据秦始皇陵覆盖土层的高度,我们不难想象,当时的寝殿应该是相当宏伟壮观的。在此,教师可结合教材中《瓦当》的插图,介绍一些有关秦代建筑和砖、瓦等知识。

3.秦始皇陵园的地下宫殿及陪葬墓等。在介绍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时,教师可将《史记》中有关秦始皇陵地宫的记载内容打到电脑屏幕上,让学生阅读、思考:“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并指出,近年来在西安交大地下发现了类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画。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相,下部则是代表山川的壁画。由此可以推断,秦始皇陵地宫上部可能绘有更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下部则是用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验证秦始皇陵地宫中确有水银的说法提供了条件。我国地质学家曾多次到秦始皇陵采取土样,经过反复测试,发现秦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确有“汞异常”的现象。而相邻其他地方的土壤样品中几乎没有汞的含量。因此,《史记》中有关秦始皇陵中埋藏有大量汞的记载是可考的。在这座有着象征天、地的地下王国里,秦始皇仍旧有着“君临天下”的权威,他的灵魂照样可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统治着这里的一切。然后,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介绍秦始皇陵地下出土的铜车马的情况:在秦始皇陵园地下,还埋藏有丰富的奇珍异宝和大量的随葬品。1980年冬天,在清理秦始皇陵西侧的车马坑时,出土了两辆大型彩绘铜车马──安车和高车(教师可结合教材的有关插图或运用多媒体手段显示彩色的铜车马图片,学生边看,教师边进行介绍)。秦铜车马,大小约为真人、真马的一半。它们造型生动,构造精美,装饰华丽,制作工艺复杂,表现了秦代我国劳动人民在青铜冶炼和雕塑、彩绘技艺方面的卓越才能。接着,让学生看《秦始皇陵园平面布局示意图》,教师对秦始皇陵围墙外侧的马厩坑、跽坐俑和兵马俑合坑的情况进行简要介绍。最后,教师结合秦朝以后历代帝王陵墓的建制格局,如明朝十三陵、清朝东陵、西陵等(如有条件,可运用多媒体手段将有代表性的帝王陵园布局图展示出来),强调指出,秦始皇陵开创的以陵寝、地宫和陪葬墓为基本格局的帝王陵寝制度,伴随着历代皇帝而延续不断。秦始皇奢华的陵墓,开创了后代帝王厚葬之风的先河。

第三目 “揭开神秘的兵马俑坑”

本目教材重点应该注意讲清三点内容。1.秦兵马俑坑的发现和挖掘。2.秦兵马俑坑的概况。3.秦兵马俑坑的结构特点和坑藏文物。

1.秦兵马俑坑的发现和挖掘。教师可运用《秦始皇陵园平面布局示意图》并结合教材引言进行简要介绍。1974年3月,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瘠的砂石地上挖井时意外地发现了兵马俑坑,经陕西临潼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初步确认,农民发现的陶俑为秦代陶俑,后来经考古专家研究确认,它们是秦始皇陵陪葬的兵马俑。1978年5月,一号兵马俑坑开始正式发掘。在8年时间里,考古学家共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发掘工作。考古发现证明: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埋藏陶俑6000多件,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后来还发现了二号坑、三号坑和四号坑。出土的文物有陶马、木质战车、青铜兵器及门道和隔樑等俑道的建筑遗迹。

2.秦兵马俑坑的概况。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手段出示有代表性的图片并结合教材《兵马俑坑平面图》,对四个俑坑的概况进行介绍。通过20多年的发掘,初步证实秦兵马俑坑共有四个。它们均为通道式的地下土木建筑结构。其中一、二号坑因遭火焚而坍塌,三号坑因人为破坏而坍塌,四号坑可能因秦末社会动荡,导致工程中断,坑中没有发现什么文物。从坑内出土的文物进行分析判断,上述兵马俑坑大约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开始修建的,到秦末农民大起义时才被迫停工。前后持续了大约10年的时间。从形状看,三个兵马俑坑各不相同。从已出土的文物看,三个兵马俑坑共出土兵马俑大约八千余件。其中,各类武士俑七千余件,陶马俑六百余件,战车一百余辆,这些兵马俑在坑内排列有序,体现出严密的组织。

3.秦兵马俑坑的结构特点和坑藏文物。首先,教师可结合教材《一号坑的全景图》,并适当补充材料,精彩介绍一号坑的发掘、结构特点和出土文物。一号兵马俑坑的正式发掘开始于1978年5月,经过8年间的两次发掘,发现了大量的秦代遗迹、遗物。如陶俑、陶马、木质战车、青铜兵器以及门道和隔樑等俑坑的建筑遗迹。其中,陶俑、陶马就多达六千件,战车五十多辆。另外还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兵器等。然后,结合教材《二号坑平面图》和《二号坑兵马俑出土现场》两幅图片,对二号坑的发掘、结构特点和出土文物进行简要介绍。二号坑是从1994年3月1日开始正式发掘的,经过三年多紧张有序地发掘,二号坑第一阶段的发掘工作已圆满结束,取得了丰硕成果。发掘表明,二号坑的面积大约有六千平方米,比一号坑要小得多。坑的外形像曲尺,里面有四个兵马俑方阵:包括弩兵方阵、车兵方阵、骑兵方阵和由车兵、步兵、骑兵三个兵种组成的混合方阵。其中有武士俑九百多个,包括跪射俑、立射俑和骑射俑等。还有四百多个战马俑,八十多辆战车。武士俑所用兵器种类较多,包括弓、弩、戟等。相对于一号坑,二号坑的内容较为丰富,算得上是兵马俑中的精华。接着,教师结合教材所附两幅图片:《三号坑全景》图和《三号坑复原》图,介绍三号坑的发掘、结构特点和坑藏文物情况:三号坑的发掘开始于1988年12月17日,经过历时九个多月的发掘工作,三号坑的全貌展现在了世人面前。三号坑在秦陵兵马俑坑中面积最小,只有大约五百平方米。据认为,坑内安置的是兵马俑的指挥部,坑内仅有战车一辆,武士俑68个,然而却没有统帅。这是为什么呢?教师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思考并试着回答问题。最后,教师指出:依据与古代军队的编列习惯对照,一、二、三、四号坑可能分别是右、左、中军和指挥部的象征。这样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军阵编列体系。秦兵马俑军阵,生动展现了秦军威武雄壮的豪迈气势。此时,教师可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其一,秦始皇陵陪葬墓中为什么要用大量的兵马俑,而不用活人、活马来陪葬?其二,秦兵马俑的排列为什么都面向东方,而不是我们想象的坐南面北方向?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目 “塑造艺术史上的奇葩”

本目教学,教师可围绕三点内容进行。1.秦兵马俑的制作。2.秦兵马俑的艺术特色。3.秦兵马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1.秦兵马俑的制作。教师可用秦兵马俑复制纪念品作为教具,或结合教材中的兵马俑图:《将军俑》、《铠甲武士俑》等,对秦兵马俑的工艺制作过程进行简要介绍,也可用多媒体手段制成课件,演示兵马俑的制作流程:泥土分体陶胎套合、粘接塑制陶瓷细部(五官、须发等)焙烧彩绘。兵马俑的制作,工艺精湛、细腻,俑体匀称,神态逼真,生动传神。秦兵马俑制作所用的陶土和制作地点,科研人员认为,应该就在秦始皇陵附近。

2.秦兵马俑的艺术特色。教师可结合教材中的5幅武士俑插图做简要介绍。武士俑头上梳有各式发髻,身披各式铠甲或短袍,手执兵器,个个威风凛凛,神采飞扬。从服饰看,许多陶俑的服饰上绘有彩绘,出土时还依稀可辨,只是出土后,因氧化作用,彩绘才渐失绚丽,甚至模糊失色。从陶俑的面部表情看,反映了十分丰富的内心情感。有的神色严峻,体现了威严的军人气质;有的表情镇静,表现了沉着冷静的临战心理状态;有的注目凝思,似在考虑克敌制胜的良策;有的充满稚气,表现出乐观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多达数千件的兵马俑,其面目表情竟各不相同,这表现了制作者的高超技术水平和艺术素养。外形慓悍的陶马俑,更能显示出制作者的水准,许多陶马、陶俑表现出强烈的动感,它们高昂着头,竖起耳朵,圆睁双眼,大有嘶鸣之势,好像要飞奔起来,驰骋疆场,去参加搏杀一般。在兵马俑坑中,除了大量的武士俑和战马俑出土外,还有种类繁多的兵器。如剑、钩、戈、戟、弓、弩等。此时,教师可对这些兵器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等进行简单介绍。如能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片就更好了。令我们自豪的是,这些兵器的制作工艺水平非常高,性能良好,青铜的用料配比科学恰当。令人惊奇的是,有些青铜武器出土时,竟能发出黑色的光芒,表面没有丝毫的锈迹。据检测,这些兵器表面曾进行过铬盐氧化处理,因而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铬盐氧化处理技术,德国人于1973年才发明出来,而我国至迟在秦朝就已经发明并在实际中开始使用,前后相差两千多年的时间,此项技术堪称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3.秦兵马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首先,教师可提问学生:秦兵马俑的历史文化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由几名学生分别回答。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概括说明: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雕,反映出我国古代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葩。兵马俑艺术与其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雕,以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真实刻画了秦军的风采,形象地展示了秦朝军队的兵种、编制和武器装备情况。生动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扫灭六国的磅礴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秦陵兵马俑的出土,为我们研究秦代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此时,教师应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资料,说明秦兵马俑坑中出土青铜兵器的数量之多和科技含量之高。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秦始皇陵的修建”一目

教师可首先提出问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其统一的天下?这些措施对其统治和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秦王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封建皇帝,他自称始皇帝,并希望其皇位一代代传下去,从而开创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秦始皇不仅生前独掌一切大权,还希望死后操控一切。为此,他令人修建了气势恢宏,结构复杂的陵墓。由此导入本课教学。

学习本目内容时,教师可结合教材《秦始皇陵》插图,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将秦始皇陵的修建过程归纳出来,使学生对秦始皇陵的修建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同时,补充一些有关秦始皇陵的数据资料和其修建所需的庞大人力(可与当时秦朝全国人口总数进行比较)、物力和耗费的漫长时间(长达37年之久),以说明秦始皇陵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也是封建统治者压榨人民的历史见证。最后,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辩论:秦始皇陵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物宝库,就目前的文物保护水平而言,我们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挖掘利大还是弊大?

关于“‘事死如生’的陵园”一目

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手段将《秦始皇陵园平面布局示意图》制成动态课件,边闪烁其中的各组成部分边用简洁语言进行介绍。如有条件,还可将古代都城的布局图进行展示和说明(如内、外城,城墙、城门和城楼,宫城的位置等),以说明秦始皇陵园布局所体现的“事死如生”原则。通过对陵园各部分的介绍,说明陵园的壮观和规模的宏伟。

引述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介绍科技人员对秦始皇陵周边土壤的测试,说明秦始皇陵建筑的精美、宏伟,地下设施的复杂,坑藏文物的丰富(此时应结合小字对《秦铜车马(高车和安车图)》进行介绍),说明秦始皇陵所体现的高超艺术水平。如有条件,可将明十三陵和清朝东、西陵中有代表性的帝王陵平面图用电脑打出,以说明秦始皇陵开创的帝王陵寝制度对后世帝王厚葬之风的影响。

关于“揭开神秘的兵马俑坑”一目

教师可设法找到当年《人民日报》登载的有关秦兵马俑坑发现的报道,将其制成幻灯片文件,对秦陵兵马俑的发现过程进行介绍,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物保护的意识。接着,教师可将一、二、三号坑的平面图和有关的文物制成幻灯片,对教材内容进行提炼,补充和润色,改编成文物解说词,以解说员的角色和口吻,介绍三个兵马俑坑的情况。并穿插提出问题,如秦始皇陵为什么要用大量的陶人、陶马陪葬,而不用真人、真马?为什么秦始皇陵的朝向和兵马俑的面向都选择了东方?等等。让学生自由发言。

关于“塑造艺术史上的奇葩”一目

教师可找一两尊兵马俑复制纪念品作为教具,结合教材内容并适当补充材料,同时辅以电脑课件,对兵马俑的制作过程进行介绍。介绍时应注意强调武士俑服饰的艳丽色彩、面部表情的丰富和陶马俑的神态动作特征等,表现兵马俑的丰富内涵和高超的技术与艺术性。文化艺术是为社会现实服务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状况。秦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朝的历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秦兵马俑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堪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它不愧是我国古代艺术史上的一枝奇葩。最后,教师可将本课教参《资料与注释》中“外国政要眼中的秦兵马俑”资料,展示在大屏幕上,以加深学生对秦兵马俑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的认识。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开始本课学习时,可用下列问题导入:在西方史学家眼中,世界古代曾出现过七大奇迹。同学们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后由教师补充说明:所谓世界七大奇迹,是西方历史学家按照他们的观点和已了解的情况概括出来的七项重大的历史成就或遗迹。这一概括显然是很不全面的。今天我们来给它补上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秦兵马俑这一令亿万中华儿女自豪与骄傲的历史奇迹是怎样发现的呢?它的神奇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们的样子又是怎样的呢?由此导入本课。

案例二 在介绍秦始皇陵及其修建的情况时,教师可提出下列问题: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的简单过程怎样?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作为秦王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皇帝,嬴政曾幻想长生不老,永享富贵豪华的生活。为此他派人到东海去寻找长生不老药。然而他也做好了一旦死去之后的安排。早在统一天下之前的公元前246年,他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修建陵墓的工作前后持续了37年之久,这一浩大的工程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嬴政役使的修陵人有刑徒、有服役农民,也有官府和民间的工匠等。参加修陵的人员先后达到七十多万人。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教师应结合《秦始皇陵平面布局示意图》并适当补充材料,对陵园的整体布局和各组成部分进行介绍。

案例三 介绍兵马俑坑时,教师可结合相关图片进行列表教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园中的一组陪葬坑,它们的形状、大小、出土文物的种类、数量和寓意不尽相同。请参考下列表格:

秦兵马俑坑发掘情况简表

序号

发掘时间

俑坑形状

相对位置

军阵类别

一号坑

1978年

长方形

步兵、车兵方阵

二号坑

1994年

曲尺形

东北

弩兵、车兵、骑兵和混合方阵

三号坑

1988年

凹字形

西北

指挥部

四号坑

未完成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332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