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三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三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高三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课堂练习]

1.后世俗称的“五谷”都已种植是在

A.母系氏族公社时期B.夏朝

C.父系氏族公社时期D.商周时期

2.从晚商墓葬挖掘来看,大小墓葬中普遍葬酒器,这一史实反映了

A.商朝的农业生产比较发达B.商朝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C.商朝奴隶制度趋于瓦解D.商朝人用饮酒仪式祭祖

3.商朝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是

A.青铜制造业B.玉器加工业

C.纺织业D.陶瓷业

4.商朝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

A.商朝青铜器已广泛用于农业、手工业

B.商朝的青铜器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C.商朝青铜业生产有较高技术水平

D.商朝青铜器制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5.关于夏、商、西周经济发展的特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农业为主要经济部门,奴隶制经济相当发达

B.具有较高的手工业工艺水平,冶铁业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C.具有较高的手工业工艺水平,青铜工艺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D.商业、交通和城邑都有发展

6.最能反映商周交通发展水平的史实是

A.有宽广的大道B.有著名的港口

C.路面平坦D.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7.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这是由

A.夏民善于经商而来B.商民擅长经商而来

C.由商朝的国名而来D.由商汤的名称而来

8.据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可以说明商朝时

A.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B.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

C.人们战胜自然的能力提高D.奴隶受沉重的剥削

9.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次飞跃发生在

A.半坡氏族B.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C.夏朝D.商和西周

10.下列内容不符合西周社会历史特点的是

A.通过分封制扩大了疆域B.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

C.井田制开始出现并迅速瓦解D.奴隶地位低下,用于社会生产各部门

11.商朝的奴隶主常常驱使奴隶在田野里进行集体劳动,其根本原因是

A、奴隶的地位低下B、奴隶主极其残忍

C、当时的牲畜较少D、当时的工具和技术落后

12.我国最早建立邮驿传递制度是在

A、夏朝B、商周时C、西周时D、东周时

二、材料解析题(共1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其镈(锋利的金属制造的农具)斯赵(赵指扒地、除草的意思),以薅荼蓼(荼蓼指杂草等)。

材料2:(周王室需要一些手工业)周王室和诸侯公室都拥有各种手工业作坊,有众多的具有专门技艺的工匠,号称为“百工”。这些作坊和工匠都由官府管理,所谓“工商食官”,就是指此而言。

材料3:(周朝)商业由奴隶主国家垄断,在较大的都邑中都出现了市场。有管理市场的“质人”。交易的商品除了比较珍贵的“宝货”和兵器、牛马、丝帛等各种物资外,还有奴隶。

回答:

(1)据材料1、2分析西周农业、手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2)依据材料3,概括西周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西周社会经济的特点。

[高考连接]

1.(01广东1)夏朝农业生产使用的主要工具不包括()

A.蚌制工具B.木制工具C.石制工具D.铜制工具

2.(04江苏1)完整地说,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

A.夏、商B.商、周C.西周、春秋、战国D.夏、商、周

3.(05上海3)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

A.夏商时期B.商周时期C.周秦时期D.秦汉时期

[作业]:试分析夏、商、西周的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一、1.D2.A3.A4.A5.B

6.D7.B8.B9.D10.C11.D12.B

二、13.(1)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即出现金属工具,便利耕作、除草;拥有各种手工作坊并有专门技艺的工匠;政府对手工业的重视。(3分)

(2)特点:商业为奴隶制国家所垄断;在一些较大的都市出现商业市场。(2分)

原因:政府加强对商业市场的管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2分)

(3)农业是主要的经济部门,奴隶制经济发达;手工工艺水平较高;商业繁荣发展。(3分)

[高考连接]1.D2.D3.B

[作业]:①、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确立,适应并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②、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的提高。③、广大奴隶在井田上辛勤耕作和集体劳动。④、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高考资源网

精选阅读

高三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课堂练习]

1、2002上海,我国境内原始人分布十分广阔,其中活动范围最为接近的是

A元谋人,蓝田人B元谋人,北京人C北京人,山顶洞人D蓝田人,山顶洞人

2、2001全国,传说中的尧舜时期大致处于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

3、2001春季,与半坡文化相比,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历史进步表现在

A定居生活B按血缘关系组成社会集团C从事农业生产D出现贫富分化

4.2000全国,下列关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居住地区不同②体制特征不同③取火方式不同④社会组织形式不同①②③④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5、2000年春季高考,促使原始定居的主要因素是

A原始农业的发展B掌握建造房屋与制陶的技术C饲养家畜家禽D营造公共墓地

6、2000年春季高考,下列各项,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

A群居生活B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C人工取火D使用简单的语言

7、2000年上海,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180万年,这样,中国人类的历史向前推进了

A10万年B20万年C100万年D120万年

8、8.1999年全国,《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民食瓜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相当于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

9、1999上海,在下列各项中,生活在不同石器时代的人是

A元谋人与山顶洞人B蓝田人与北京人C北京人与山顶洞人D山顶洞人与半坡人

10、1998全国,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生活的共同点是

A普遍使用打制石器B制造陶器C种植粟,水稻D饲养猪,水牛

11、1998上海,确立中国人种自生说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原始人类的

A传说,记载和遗址B遗物,遗址和传说C遗址,遗物和记载D化石,遗址和遗物

12.(02上海历史1)我国境内原始人分布十分广阔,其中活动范围最为接近的是

A元谋人、蓝田人B元谋人、北京人

C北京人、山顶洞人D蓝田人、山顶洞人

[作业]为什么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参考答案

1-5.CBDCA6-10.CADDB11-12,DC

原始社会无阶级、无压迫,人们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成果,人与人互相平等,而在奴隶社会中,奴隶没有丝毫的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过着极为悲惨的生活。那为什么还说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呢?我们知道,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只是当时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才出现财产私有,贫富分化,产生了对立的阶级。因此,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众所周知,判断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生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最主要的标志是这种新的生产关系是否适合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奴隶制在它确立前后的一段时期内,基本上适合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说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进步,而不是倒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奴隶制出现以后,人们一般不再杀掉俘虏,而是把他们作为奴隶保留下来。这就保存了生产力的一个基本要素即劳动力。(2)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奴隶,就有可能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的劳动协作,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尤其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组织原始社会时期不可能实施的大工程。(3)奴隶社会分工的发展使生产进一步发展,如西周手工业号称“百工”。其中更重要的是奴隶社会中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为脑力、体力劳动的分工创造了条件,使一部分人得以专门从事脑力劳动,成为知识分子,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这一分工是社会的进步。(4)在奴隶社会中,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冶金技术有了显著提高,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因此,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指出:“在当时的条件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当然,这一进步是以广大奴隶及平民的辛苦劳动及悲惨命运为代价取得的。因此,它是一种“野蛮的进步”。

高考资源网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农业和畜牧业;青铜制造等手工业;商业、交通和城市。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夏、商、西周社会经济分类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古代经济史专题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2.通过认识夏、商、西周经济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比较相关知识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夏商周的社会经济与政治更替、制度变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商、西周是中国奴隶制经济的繁荣时期。农业已成为夏、商、西周的主要经济部门。商、西周手工业发达,尤以青铜制造为代表。商、周青铜器达到相当艺术水平,成为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

2.夏、商、西周三代社会经济的继承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三代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农业发展;商、周的青铜制造业;夏、商、西周的交通。

教学难点:对青铜时代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先说明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在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有了巨大进步。表现为经济门类增加,生产技术提高,社会生活进步。本节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史的第一个经济史专题的一部分,要通过分门别类的学习来把握这一历史阶段社会经济的总体情况。

讲授新课:

一、农业、畜牧业

1.夏、商、西周农业的发展。

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A.夏商周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B.农业生产主要采取奴隶集体耕作方式,这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量的增加。

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A.农作物品种增多。到西周时期,后世的主要农作物都有了。B.耕作技术的提高。夏代已经有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商代开始使用青铜农具农业;西周已经懂得田间管理,不仅要中耕除草,而且懂得变杂草为肥料,已经掌握了一些治理病虫害的方法。C.作物产量增加。粮食除食用外,酿酒业出现。

农业是夏商周三代的主要经济部门,是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

2.商朝的畜牧业。商朝的畜牧业占有主要地位。饲养的牲畜家禽很多,除食用外,还用于拉车和杀牲祭祀祖先。除此以外,商朝人还饲养象。

二、青铜制造为代表的手工业

1.青铜制造业

认识:从使用石器、木器到制造青铜器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飞跃。夏代的青铜制造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商周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青铜器的数量、种类之多都是空前绝后的,因此夏商周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青铜器成为上古华夏文明的典型代表。

青铜制造业繁盛的表现:A.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B.生产数量大,品种多,价值高。

2.玉器加工和纺织业:商代玉器雕刻精美,数量多,仅安阳妇好墓就出土玉器750件。西周的丝织品已出现斜纹提花织物,还出现了刺绣,说明当时纺织业的进步。

3.陶瓷业:商和西周遗址里出现了原始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4.漆的使用:我国是世界上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原始社会河姆渡遗址,就出土过红漆碗。商周漆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

三、商业交通和城市

1.商业交通:

夏代的交通工具有很大发展。

商族人重视商业和交通运输,且善于经商。因此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西周交通比商朝进步,从都城镐京到全国有宽广的大道,且路面平坦。

商周时道路沿途,设有旅舍,并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而且对道路的维护和管理已经有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措施。

商业发展与交通密切相关。交通的发展促进和反映了商业的发展,也促进和反映了奴隶制王权的加强,增进了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2.夏、商、西周的都城:

教师强调: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当时全国的政治、交通中心,也是早期国家机器发展、王权加强的表现。

3.社会生活:

学生自己阅读饮食、服饰、家居生活等内容,使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夏商西周社会生活的进步。

四、小结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变革发展的原动力,人类在由野蛮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夏、商、西周社会经济的进步,促进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东方奴隶制社会的典型特征,是辉煌灿烂的我国“青铜文明”的物质基础。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

第三节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夏、商、西周的农业和畜牧业;商和西周的青铜制造业;商、西周的玉器加工业、纺织业、陶瓷业,漆的使用;夏、商、西周的商业、交通;夏、商、西周的都城。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夏、商、西周社会经济分门别类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古代经济史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2.通过认识夏、商、西周经济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把握我国奴隶社会经济状况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夏、商、周三代的社会经济与政治更替、制度变化及辉煌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观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农业是夏、商、西周的主要经济部门,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特点。

2.商、西周是中国奴隶制经济的繁荣时期,了解我国历史文明之悠久。

3.商、西周手工业发达,尤以青铜制造为代表。商、周青铜器达到相当艺术水平,成为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

4.夏、商、西周三代社会经济的继承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三代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要点

一、农业和畜牧业

1.夏、商、西周的农业2.商朝的畜牧业

二、青铜制造为代表的手工业

1.商、西周的青铜制造业2.玉器加工业、纺织业和陶瓷业3.漆的使用

三、商业、交通和城市

1.商业、交通2.夏、商、西周的都城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用一课时完成。

本课的重点:夏、商、西周的农业发展;商、周的青铜制造业;夏、商、西周的交通。

本课的难点:对青铜时代的理解。

二、在讲述本节具体内容之前,先说明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在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有了巨大进步。人类经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大为增加,表现为经济门类增加,生产技术提高,社会生活进步。本节是中国古代史的第一个经济史专题,通过分门别类的学习来把握这一历史阶段社会经济的总体情况。

三、“农业和畜牧业”一目,应讲明如下问题:

1.夏、商、西周农业的发展。

教材从两个方面说明农业发展的原因:第一,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这既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也说明农业生产对王朝统治的重要性。第二,农业生产主要采取集体耕作方式,这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量的增加。

关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可以从三个方面说明:第一,农作物品种增多。到西周时期,农作物品种已有“五谷”“百谷”之说,主要种类有黍、稷、禾、麦、麻、菽、豆、稻、糜、芑和粱等。第二,耕作技术的提高。人们已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等。《诗经》中关于西周农业丰收的记载是农业发展的写照。第三,农田水利的发展。井田制的沟洫系统,发展了田间排水和引水的技术,有利于农田灌溉和抗击水旱灾害。

总而言之,农业是三代的主要经济部门,是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

2.商朝的畜牧业。商朝时饲养的家畜很多。殷墟曾发掘出不少牛、羊、马、豕等遗骸。甲骨卜辞中有大量杀牲的记载。商代的养马业比较发达,商王常乘马车狩猎,还向诸方国部落征收马匹。

四、“青铜制造为代表的手工业”一目,需要讲明如下问题:

1.青铜制造业是本目的重点。从使用石器、木器到制造青铜器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史上的飞跃。夏代的青铜制造已有一定水平。商周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青铜器的数量、种类之多都是空前绝后的,这是三代之所以称“青铜时代”的主要依据。其表现为:第一,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小字,讲明:制造青铜器要解决矿石开采、熔炼铜料、铜锡铅合金比例、熔炉、坩埚等一系列技术问题,要经过制模、翻范、浇铸、修整等复杂工序,商代的青铜制造业在这些方面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司母戊鼎的铸造便是明证。西周时期铸造青铜器范围扩大,铸铜作坊已有明显分工,有的专铸礼器,有的专铸车马器,有的专造兵器,等等。第二,生产数量大,品种多,价值高。商代青铜器仅殷墟一地出土的就已达数千件。西周时期的数量比商代更多。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以礼器为主,礼器中包括酒器、蒸煮器、盛食器、洗濯器等等。除礼器以外,还有大量兵器以及一些生产工具等。西周青铜器在以上品种基础上,有大量的手工工具、生活用具、车马器等。这些青铜器,器形多样,造型美观,纹饰精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总之,青铜器成为上古华夏文明的典型代表。

2.玉器加工、纺织业、陶瓷业及漆的使用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加以说明,不必展开。目的在于使学生对三代手工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五、“商业交通和城市”一目,需要讲明两个问题:

1.商业交通:商业发展与交通密切相关,交通是本目的重点。夏代的交通工具有很大发展。《左传》记载,夏代有专司车辆制造的“车正”名奚仲,大禹曾开九道,这都从某种程度表明交通的发展。商朝人善于经商,活动范围更广。《易经》记商人以牛马驾车,载货物到很远的地方。商王朝已经有几条通向四方的大道。周王朝在商的基础上,在平原地区修有几条通向边疆的主干道。周王朝对道路的维护和管理已经有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措施,设有不少与交通道路有关的官员。交通的发展促进和反映了商业的发展,增进了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2.夏、商、西周的都城,主要点明它是全国的政治、交通中心,也是早期国家机器发展、王权加强的表现。

六、建议小结:生产力发展是一切社会变革发展的原动力,在人类由野蛮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同样如此。本节承上启下,夏、商、西周社会经济的进步,促进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典型特征,是辉煌灿烂的三代文明的物质基础。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一、夏朝的建立
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
3.都城:阳城。
4.统治中心地区:西起今河南西部和山西西部,沿黄河至河北、山东交界处。
5.灭亡:黄河下游商部落汤讨桀灭夏。
二、商朝的兴衰
1.时间: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2.都城:亳——(盘庚)殷。
3.残暴统治:纣王—炮烙之刑。人祭和人殉。
4.灭亡:周武王—牧野之战。
三、西周的建立
1.时间: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2.建立者:周武王。
3.都城:镐京。
四、“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
(一)“国人暴动”
1.背景:周厉王贪财好利。
2.爆发:公元前841年。
3.结果:厉王外逃;“周召共和”。
(二)西周灭亡
1.背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诸侯长不来朝贡,战争连年,国力贫困。
2.标志: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
3.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五、井田制和分封制
(一)井田制
1.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2.内容:(1)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2)诸侯交贡赋。(3)奴隶集体耕种。(4)如同井字。
3.瓦解:春秋战国铁器牛耕——私田增多——封建剥削方式出现——井田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度逐渐确立。
(二)分封制
1.含义:分封诸侯的制度。
2.原因: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3.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4.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5.义务:服从王命、缴纳贡赋,随王作战。
6.意义: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294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