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jaB88.Com

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一、夏朝的建立
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
3.都城:阳城。
4.统治中心地区:西起今河南西部和山西西部,沿黄河至河北、山东交界处。
5.灭亡:黄河下游商部落汤讨桀灭夏。
二、商朝的兴衰
1.时间: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2.都城:亳——(盘庚)殷。
3.残暴统治:纣王—炮烙之刑。人祭和人殉。
4.灭亡:周武王—牧野之战。
三、西周的建立
1.时间: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2.建立者:周武王。
3.都城:镐京。
四、“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
(一)“国人暴动”
1.背景:周厉王贪财好利。
2.爆发:公元前841年。
3.结果:厉王外逃;“周召共和”。
(二)西周灭亡
1.背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诸侯长不来朝贡,战争连年,国力贫困。
2.标志: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
3.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五、井田制和分封制
(一)井田制
1.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2.内容:(1)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2)诸侯交贡赋。(3)奴隶集体耕种。(4)如同井字。
3.瓦解:春秋战国铁器牛耕——私田增多——封建剥削方式出现——井田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度逐渐确立。
(二)分封制
1.含义:分封诸侯的制度。
2.原因: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3.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4.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5.义务:服从王命、缴纳贡赋,随王作战。
6.意义: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相关知识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武王伐纣和周朝的强盛;“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分封制、井田制。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思考“商为何能灭夏”、“周为何能灭商”等问题,培养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武王伐封是正义的战争?”培养学生用社会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历史事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总结归纳夏商人民的反抗及西周的“国人暴动”,说明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是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动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出现了“家天

下”的局面。夏桀的暴虐无道是夏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2.商王盘庚迁都至殷后,商朝进入政治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3.周武王顺应民心,讨伐商纣,经牧野之战取得了胜利,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

4.西周统治者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有利于奴隶制国家的巩固。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井田制是一种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它的瓦解标志着奴隶社会的逐步瓦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武王伐纣、“国人暴动”、西周灭亡;分封制、井田制。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和宗法制,又是怎样起到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基本线索。

1.从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起,我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2.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统治者实行的井田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使周王朝成为一个经济发展和疆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西周后期,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国人暴动”是平民反抗奴隶主的一次武装斗争。此后西周逐渐衰亡,至公元前770年,为东周所代替。

讲授新课:

一、夏朝的建立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了。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出现了“家天下”的局面。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夏朝奴隶主贵族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建立起奴隶制国家机器,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

2.夏桀的暴政及商汤灭夏。

二、商朝的兴衰

1.商汤建国。约在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亳。

2.盘庚迁殷。迁都的原因:汤建国后一百多年间,王位纷争,政治动乱,灾害频繁,国势受到影响。为摆脱动乱和自然灾害,商王曾五次迁都。

迁都殷的时间:约公元前1300年。

迁都殷的作用。使商朝的政局由动荡到稳定,国势中兴,进入政治经济发展的新时期。

3.商朝的统治区域。指导学生阅读《商朝统治区域及周围属国图》,明确疆域四至,说明商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4.商纣王的暴政。主要通过教材所引《史记》史料,讲述“炮烙之刑”残害人民,引起人民纷纷反抗。

5.残酷的商朝奴隶制度。重点讲述商朝奴隶主用残酷的刑法,镇压人民,如“人祭”和“人殉”等,进一步理解奴隶的悲惨处境。

三、武王伐封和周朝的强盛

教师应注意讲清:

1.武王伐纣。

商纣王的暴政。由于纣王的暴虐无道,引起了人民的反抗和自己的军队阵前倒戈。

周国的强盛。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小字内容。重点应放在周文王任用姜尚、周公旦改革政治和军事,发展农业生产,重用人才,壮大兵力,作好了灭商的准备,为后来武王伐纣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武王伐纣。文王死后,周武王继承文王遗志,继续积极准备灭商。最后利用商纣统治分崩离析的机会,联合众多部落举兵伐纣,经过牧野之战,灭亡商朝。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以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西周的建立。指出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镐京,史称西周。

3.西周的强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小字部分内容,说明周成王及其子康王在位时,周朝进入兴盛时期,史称“成康之治”。西周是在当时世界东方具有重要地位。

4.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

周厉王的暴政: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然后点明这正是国人暴动的原因。

国人暴动:先解释“国人”即西周的平民,属于被统治阶级。他们的身份比奴隶自由,有自己的一些耕地,但要受奴隶主贵族的剥削,还要被迫去当兵,替奴隶主打仗。

然后要求学生掌握:A.爆发的时间:公元前841年。B.爆发原因:周厉王的暴政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反抗。C.经过:镐京的平民和奴隶举起武器攻进王宫,赶跑周厉王。政权暂由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史称共和行政。

5.西周灭亡。国人暴动沉重打击了西周奴隶制王朝。西周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王室衰微,诸侯常不来朝贡。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东迁洛邑东周开始。

教师可让学生思考“西周为什么会衰亡?”培养学生综合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井田制、分封制

教师应注意说明:

1.井田制。

井田制的含义:

A.是田地的形式,因田地阡陌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B.是经营方式,也就是剥削方式。它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用政治学常识有关生产关系的概念去分析:周朝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有世代享用权,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纳一定的贡赋,这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这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奴隶主利用井田制,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这是产品分配形式。

点明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它一旦瓦解,奴隶制度也随之消亡。

2.分封制。

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周人原来是商朝统辖的一个西方部落,灭商后又四处征战,征服了许多地方。为了统治已征服的辽阔地区,西周实行了分封制。

分封办法: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自己的亲属、功臣和先代贵族的后裔,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是诸侯的共同主人。诸侯是周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还要定期朝见天子纳贡,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分封的作用:周朝巩固了统治,而且发展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周朝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高三历史:1.2《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复习教案(旧人教版)
第一节夏朝的奴隶制国家和农业生产
夏朝的建立
1、王位世袭制的确立:禹死后,启继承父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天下为家"开始。
2、时间和地位:公元前21世纪,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3、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建立:
直接目的:镇压奴隶和平民的反抗
(1)目的:
根本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3)内容:设置了军队、制定了刑法、修造了监狱、修筑了城墙,夏王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
(4)实质:奴隶主依靠国家政权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专政(或称我国奴隶制国家最本质的含义)
4、农业生产:
(1)虽然已产生铜器,但由于很珍贵,未用于农业生产。
(2)用耒、石刀、蚌耕地
(3)掌握了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最大成就)
5、夏朝的亡:
根本原因:夏桀暴虐无道
(1)原因奴隶反抗斗争的打击
直接原因:黄河下游的商部落的进攻
(2)标志:公元前16世纪,商汤打败夏桀
《夏桀把人当坐骑》表明奴隶地位的低下

商朝的兴起和和商文化的世界地位
1、商朝的疆域:辽宁

陕西西部----殷(安阳西北)-------大海

(是当时世界的大国)
2、殷墟和甲骨文:
(1)殷墟:殷都的废墟
19世纪末在殷墟发现
至今大约发现了15万片左右
是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汉字的前身
(2)甲骨文反映了商王的活动
反映了当时社会情况
内容作了闰年和日、月食记录
反映了人牲和殉葬情况
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我们研究此前历史的主要资料是考古发掘,此外还有传说故事和史书记载等)
3、残酷的商朝奴隶制度:
(1)刑法残酷
(2)人牲:奴隶主贵族屠杀大批奴隶祭礼祖先
(3)殉葬:奴隶主死后用奴隶陪葬
人牲和殉葬是我国奴隶制残酷性的显著特点,它反映了奴隶和奴隶主的尖锐对立。
4、奴隶制经济:
(1)农业:商朝生产主要部门。用奴隶集体耕种(根本原因是工具和技术落后),粮食用于食用和酿酒。
(2)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猪、牛、羊、狗数量很多,经常用于祭礼祖先。
(3)青铜器制造:
铜、锡、铅放在一起炼出青铜溶液
种类:盛器、器、工具等
A、司母戊大方鼎: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B、四羊方尊:是商朝青铜器中的精品
5、天文历法:
(1)沿用"夏历"(我国最早历法):依据月亮圆缺,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闰年十三个月。
(2)认识许多星座,作了世界最早的日月食记录
6商文化的世界地位
(1)青铜制造和青铜艺术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2)辽阔的疆域是当时世界最大的
(3)商朝文字领先世界,后发展为世界使用时间最长、空间最广的一种文字
(4)天文历法具有世界水平

西周的政治和经济
1、武王伐纣:
根本原因:纣王的暴政("炮烙之刑")引起人民纷纷反抗
(1)背景
条件:泾水、渭水流域(自然条件)的商属国首领周文王任用姜改革(个人作用),使周国发展为强国;周武王继承父业,讨伐商纣王。
(2)牧野之战: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领一些部落向商都进攻,在牧野(河南淇县西南,黄河北岸)激战,纣王临时武装起来的大批奴隶阵前倒戈,引商军攻入商都(表明商纣王的统治不得人心)。商朝覆亡,西周开始,定都镐京(今西安西)。
(3)性质: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的战争
(4)启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必须勤政爱民

重要制度:
1、政治上:分封制
(1)根本目的:巩固奴隶主国家政
对像: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2)内容服从周王命令
诸侯义务:贡献财物
派作战
(2)核心;分封士地和人口
(3)主要诸侯国:鲁、齐(最东)、燕(北方屏障)、卫、宋、晋(距镐京最近),此外还有南方的楚国。
积极作用巩固了统治,发展了疆域,周朝成为地域辽阔的奴隶制国家。
(4)影响
消极作用:西周后期出现诸侯争霸,导致王室衰微
2、经济上:井田制
(1)性质: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2)演变:始于商、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止于战国。
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分赐给诸侯臣下享用,不得转让和买卖
(3)生产关系奴隶主强迫奴隶集体耕种
奴隶主占有全部劳动成果
诸侯须向周王交纳贡赋
表明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3)评价
使西周农业获得发展
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二者的纽是土地和义务。
三、社会经济
1、农业:有了后世大部分作物
2、手工业:分工很细,号称"百工";全部使用奴隶劳动。
五、阶级关系
1、奴隶和平民:
(1)奴隶:地位很低,据西周青铜器记载,市场上,一束丝加一匹马可以换五个奴隶。
(2)平民:又称"国人"。身份比奴隶自由,有少量土地,但受到奴隶主贵族剥削,被迫去当兵打仗。
2、国人暴动:
(1)原因:西周后期,周厉王统治残暴,使人民只能"道路以目"以避免迫。
(2)概况:公元前841年,镐京的平民和奴隶冲进王宫,走跑周厉王。政权暂由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史称"共和"。
(3)性质:平民的武装暴动
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4)影响
六、是西周由盛转衰的标志
七、西周的灭亡
国人暴动的打击
1、原因:周王室的衰落
外族入侵
2、标志:公元前771年,大攻破镐京。
3、东周的开始:
(1)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洛阳),史称东周(依据:地理方位)。
(2)分期: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3)历史特征: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考点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武王伐纣和周朝的强盛,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井田制、分封制。

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的进步性,掌握中国奴隶社会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阶段特征和主要线索。②掌握夏商周政权更替的基本史实,总结三代王朝灭亡的教训,指出勤政爱民是为政之道。③根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正确分析西周井田制、分封制等制度的特点、作用及其相互联系。

1、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因为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落后,人们的生活极端困苦,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有限,为了生存时常进行战争有时甚至毁灭整个氏族。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使生产力逐步得到提高,并且保留了生产力中核心要素:战俘不杀,留作奴隶;有了以国家形式的专门社会管理机构;创造了文明的转门部门和专门人才;同时,阶级斗争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军事民主制度。“世袭制”是私有制发展的产物。从“禅让制”到“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认识,是阶级对立的结果,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2、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和国人暴动的性质以及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及启示

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斗争都是反抗奴隶制国家暴虐统治的正义斗争,也是奴隶主贵族争权夺利的斗争。“国人”是平民,举行暴动的是平民和奴隶,“国人暴动”是平民和奴隶的反抗斗争。

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在于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从而导致统治阶级内部或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这是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从中我们获得的启示就是要“勤政爱民”。

3、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分析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l)井田制

①含义: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②内容:A.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B.诸侯要向国王交纳一定的贡赋。C.由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D.那时耕地阡陌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③发展历程:A.它始于商朝;B.盛于西周;C.瓦解于春秋;D.废除于战国。④瓦解过程: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⑤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私田。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随之而来的是新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

(2)分封制

①分封的目的: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②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③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④分封的作用: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促进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拓展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最终导致王室衰微,列国纷争的后果,逐渐形成诸候割据的状态。

⑤崩溃的原因: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

⑥发展历程:西周确立春秋时期瓦解战国时期废除

(3)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①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②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③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4)分封制、井田制与奴隶制国家的盛衰

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完善的奴隶制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经济形态存在、发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和井田制相互影响,二者的存在成为西周奴隶制国家兴盛的支柱。

西周末年以后,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局面的出现表明分封制的瓦解。在丧失政治保证和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下,井田制在春秋后期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奴隶制度度存在的经济基础最终瓦解,新的封建经济基础随之产生。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奴隶制度的瓦解。

导致王朝灭亡的一般规律:

○1.从背景上看都发生在王朝末期;○2.从根本上讲是奴隶制的局限;○3.从现象上看,统治者素质低下,残暴昏聩,生活糜烂,任用奸佞,造成政治经济上矛盾重重,彻底丧失人心,使外部属国乘机取而代之。

例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主要理由是()

A.原始的生产力获得了较快的发展B.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C.奴隶主和奴隶两个对立阶级产生D.建立了一套奴隶制国家机器

答案D。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夏朝建立了武装,设立了官职、监狱,制定了刑法,这一整套国家机器的设立,说明夏朝已经具备了一个国家的特征。

例2、(1996年全国高考题)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答案D。B、C两个选项与分封制的内容明显不相符合,周初分封的对象不仅有同姓王族,还有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这些受封的诸侯控制着各地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A选项是周初实行分封制后,诸侯与周王关系的一个直接结果,是诸侯国的义务,是“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的具体化,它不是分封制的目的,此为一干扰项。

例3、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统辖关系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

C.反映了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D.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答案D。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它不仅是周王分封大诸侯国,大诸侯也有权力再向下分封小诸侯国,因而它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严格的等级关系。

例4、(2004山东)夏桀、商纣的亡国表明()

A.奴隶制国家的更替B.奴隶制度的衰败

C.国君的暴虐无道D.反腐倡廉的重要

答案D。本题旨在考查通过再现夏桀、商纣因暴虐而亡获取正确认识的能力。解题应回忆夏桀、商纣暴政的史实,在次基础上引申出其教训进行推理分析。

高三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三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高三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课堂练习]

1.后世俗称的“五谷”都已种植是在

A.母系氏族公社时期B.夏朝

C.父系氏族公社时期D.商周时期

2.从晚商墓葬挖掘来看,大小墓葬中普遍葬酒器,这一史实反映了

A.商朝的农业生产比较发达B.商朝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C.商朝奴隶制度趋于瓦解D.商朝人用饮酒仪式祭祖

3.商朝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是

A.青铜制造业B.玉器加工业

C.纺织业D.陶瓷业

4.商朝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

A.商朝青铜器已广泛用于农业、手工业

B.商朝的青铜器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C.商朝青铜业生产有较高技术水平

D.商朝青铜器制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5.关于夏、商、西周经济发展的特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农业为主要经济部门,奴隶制经济相当发达

B.具有较高的手工业工艺水平,冶铁业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C.具有较高的手工业工艺水平,青铜工艺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D.商业、交通和城邑都有发展

6.最能反映商周交通发展水平的史实是

A.有宽广的大道B.有著名的港口

C.路面平坦D.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7.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这是由

A.夏民善于经商而来B.商民擅长经商而来

C.由商朝的国名而来D.由商汤的名称而来

8.据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可以说明商朝时

A.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B.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

C.人们战胜自然的能力提高D.奴隶受沉重的剥削

9.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次飞跃发生在

A.半坡氏族B.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C.夏朝D.商和西周

10.下列内容不符合西周社会历史特点的是

A.通过分封制扩大了疆域B.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

C.井田制开始出现并迅速瓦解D.奴隶地位低下,用于社会生产各部门

11.商朝的奴隶主常常驱使奴隶在田野里进行集体劳动,其根本原因是

A、奴隶的地位低下B、奴隶主极其残忍

C、当时的牲畜较少D、当时的工具和技术落后

12.我国最早建立邮驿传递制度是在

A、夏朝B、商周时C、西周时D、东周时

二、材料解析题(共1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其镈(锋利的金属制造的农具)斯赵(赵指扒地、除草的意思),以薅荼蓼(荼蓼指杂草等)。

材料2:(周王室需要一些手工业)周王室和诸侯公室都拥有各种手工业作坊,有众多的具有专门技艺的工匠,号称为“百工”。这些作坊和工匠都由官府管理,所谓“工商食官”,就是指此而言。

材料3:(周朝)商业由奴隶主国家垄断,在较大的都邑中都出现了市场。有管理市场的“质人”。交易的商品除了比较珍贵的“宝货”和兵器、牛马、丝帛等各种物资外,还有奴隶。

回答:

(1)据材料1、2分析西周农业、手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2)依据材料3,概括西周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西周社会经济的特点。

[高考连接]

1.(01广东1)夏朝农业生产使用的主要工具不包括()

A.蚌制工具B.木制工具C.石制工具D.铜制工具

2.(04江苏1)完整地说,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

A.夏、商B.商、周C.西周、春秋、战国D.夏、商、周

3.(05上海3)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

A.夏商时期B.商周时期C.周秦时期D.秦汉时期

[作业]:试分析夏、商、西周的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一、1.D2.A3.A4.A5.B

6.D7.B8.B9.D10.C11.D12.B

二、13.(1)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即出现金属工具,便利耕作、除草;拥有各种手工作坊并有专门技艺的工匠;政府对手工业的重视。(3分)

(2)特点:商业为奴隶制国家所垄断;在一些较大的都市出现商业市场。(2分)

原因:政府加强对商业市场的管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2分)

(3)农业是主要的经济部门,奴隶制经济发达;手工工艺水平较高;商业繁荣发展。(3分)

[高考连接]1.D2.D3.B

[作业]:①、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确立,适应并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②、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的提高。③、广大奴隶在井田上辛勤耕作和集体劳动。④、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高考资源网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719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