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集会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集会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五千人和平集会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一.热点材料展现:

2009年12月13日,细雨蒙蒙,哀乐低回。上午10时,凄厉的警报声响彻南京上空,5000人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2周年仪式暨南京国际和平日集会”。出席悼念仪式和集会的各界人士向遇难同胞敬献花圈,并放飞了和平鸽,几名少先队员和在南京大屠杀中幸存的老人共同撞响了“和平大钟”。下午,“南京抗战史料民间博物馆”就如何拓展对大屠杀幸存者的资助方式和关爱内容,组织南京各界专家和志愿者进行了讨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则主办了“2009南京大屠杀史学术年会”,与会学者分别就南京大屠杀史料新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新领域及未来方向等课题进行了研讨。

二.知识考点链接:

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中所体现出来的“抗战精神”;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三.精题分解:

A.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

1.(2010无锡堰桥中学高三期中)山东在中国近现代海军建设发展历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2009年4月,

胡锦涛主席在山东青岛对中外海军舰艇进行了盛大的阅军仪式,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而在山东另一座海滨城市威海,每次中央电视台在插播山东各城市旅游广告时,提到威海的刘公岛说“刘公岛不仅仅是一个岛”,其实刘公岛还承载着一段历史,那么,它承载的是那一段历史呢?

A.六十年前,刘公岛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此正式成立的一段光荣历史

B.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就是在刘公岛打响

C.刘公岛见证了北洋海军由成立到全军覆灭的一段惨痛历史

D.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在此歼灭国民党集团的所有海军舰艇

解析:C 1895年,甲午战争中威海卫一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甲午战争清政府的失败,同时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失败。

2.(2010福建漳州三中高三月考)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

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持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总理衙门失策和朝廷猜忌B.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慈禧太后无主见D.同僚倾轧、武器落后和军费不足

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正确阅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平时请款辄驳诘”“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等说明申请军费的提议经常被驳回、朝廷和官员对李鸿章的猜忌和排挤等,因此B项符合题意。

3.(2010浙江瑞安中学月考)日本强迫清政府开重庆为商埠那一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

①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②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

③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④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C重庆为商埠是在1898年《马关条约》中规定。同时还规定“割让台湾”等,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联合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两千多名各省举人发动了“公车上书”。①为1904-1905年间年。④为1915年。

4.(2010湖南长沙高三月考)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

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答案:A。解析:《辛丑条约》中规定,禁止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体现了“以华制华”。太平天国运动中,英美组织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体现了“以夷制华”。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北洋舰队使用的武器属于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物,甲午战争的失败体现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体现了“以夷制夷”。

5.(2010浙江高三模拟)下图为七七事变后,我国著名画家张光宇所作漫画《“七七”与“切切”》。对

这幅漫画理解比较准确的是

①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自取灭亡

②坚信中国抗战必将取得胜利

③表明了日本人普遍反对战争

④日本军人对发动的侵华战争感到悲观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A提取信息结合所学:日本于1937年7月7日发动侵华战争,而这场战争是侵略战争,必然会遭到失败。

6.(2010济阳高三第一次质检)童谣也能证史。79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

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这首童谣写作的时期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解析:C材料信息“万众心一条”“救国”可以判断是抗日。

7.(2010湖南长沙高三月考)“不忘历史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今年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3周年,以下

有关抗日战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B.实现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能够取得完全胜利的主要原因

C.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的长征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意志

D.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对新中国外交产生了积极影响

答案:C。解析:此题考察的是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C项所述中的“长征”与提干所问无关。

8.(2010无锡堰桥中学高三期中)今年年初,一位网友的《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八百抗日壮士遗骨在海

外无人问》一帖,又一次打开了那段尘封的往事。帖子一出,就引起了强烈反响,短短半个月,就引来了百万浏览量,许多网友纷纷声援,希望接英雄遗骸回家。结合材料,根据我们所学知识,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国民党军队为抗战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值得我们后人去纪念

②在此次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伟大胜利

③此次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忱

④此次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处于正面战场,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共同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

解析:D 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属于1937年8-11月淞沪会战,台儿庄会战属于1938年徐州会战,故②错误;1938年1月,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建立,敌后战场开辟,④错误。

9.(2010怀化中学高三期中)某史学家写道:“我国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

一心一意在血泊和瓦砾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这里写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解放战争

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

解析:D从“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可以判断出的抗日战争。

10.(2010盐城中学高三期中)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此后中共政治成熟的突出表现是

A、建立了党领导的人民军队B、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C、制定了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D、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D1935年初遵义会议召开后,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面对中国的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成熟。

11.(2010济宁高三调研)北平部分国民党员于1931年9月19日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

抗外敌”;11月4日,北平大学教授也提出“立泯派系之见,共赴国难”。这说明

A.国难当头使民族矛盾激化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

C.中共统一战线政策被接受D.国共内战受到一定遏制

A解答本题一是注意时间是1931年9月19日,也就是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再是要注意提出的要求是“共抗外敌、共赴国难”。从提的要求来看,并未反对国民党中央,不存在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的内容,排除B;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还没有尚未提出,排除C;而国民党正在对红军进行围攻,内战正在激烈进行,排除D。

12.(2010济宁高三调研)陈舜玉是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政府唐县“豆选”(老百姓用投豆子的办法进行民

主选举,豆子多者当选)的第一任女县长。这一史实不能说明的问题是

A.抗日根据地实行民主选举制度B.“豆选”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边区妇女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D.物质条件艰苦,工作方式因陋就简

B本题主要考查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与历史观点的的能力,切入点是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解答本题注意“否定式”,依据材料“第一任女县长”“豆选”分析ACD都与材料信息相符合。

13.(2010济宁高三调研)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

山林,咱们边区遍地红。”该民歌所反映的内容最早可能发生于

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三大改造时期

B毛主席在陕甘宁领导全国的革命运动,应当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14.(2010翔宇中学高三月考)“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

血泊和瓦砾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鳞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国民大革命运动D抗日战争

D抗日战争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15.(2010浙江育青中学高三月考)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

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D注意题中所给信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

16.(2010福建建阳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解析:D抗战前后的大撤退为中国保留了宝贵的人力、物力、战略物资、工矿企业,为持久战奠定了基础。日本还是掠夺了中国的很多资源,A错。战争期间中国的工业布局有调整,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B错。持久战比起迁都重庆,是更为重要的意义,C不选。

17.(2010广东六校高三联考)胡锦涛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

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B.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抗日军队由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共同领导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C 注意对材料的理解。题中所指的“抗日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八路军、新四军,并非是国民党的军队。

18.(2010湖南长沙高三月考)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签订《马关条约》图二日本骑兵进入沈阳

图三关东军司令部图四受降仪式

请回答:

(1)哪次战争导致图一所示事件的发生?为什么说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华侵略进入到一个新阶段?(3分)

答案:甲午战争(1分)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侵略要求(2分)。

解析:此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及其《马关条约》的相关内容。

(2)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的基本政策是什么?图二、图三说明为完成这一政策,日本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如何?(3分)

答案:“大陆政策”(1分);九一八事变(1分);日军很快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并建立了殖民统治(1分)。

解析:此题考查日本侵略战争的政策和行动。

(3)根据图一、图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二次战争中国一败一胜的国际国内的最主要因素各是什么?(4分)

答案:国际上:甲午战争时列强纵容、勾结日本侵华;抗日战争时建立反法西斯联盟(2分,或答国际社会支持中国抗日、或美苏英的支持均可得分)。国内:甲午战争时清政府妥协投降;抗日战争时全民族抗战(2分)。

解析:此题考查甲午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获胜原因的分析。可以答之有理,言之有据,符合史实。

(3)有人说图四所反映的战争是14年抗战,有人说是8年抗战,请根据相关史实对这两种说法加以说明。面对图四的签约场景,你的内心定会备受鼓舞。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4分)

答案:第一种说法: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略中国东北,中国军民奋起抗击,因此是14年抗战(1分);第二种说法: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面抗战。因此是8年(1分)。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2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抗日战争开始时间的划分,注意侵华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对感受内容,可以答之有理,言之有据,符合史实。

19.(2010盐城中学高三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都数是侵华战争。”

材料二: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①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②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③反人道罪,即在战争或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

材料三:据新华社2005年7月12日报道: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将再次参拜供奉有二战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但是参拜的时间避开8月15日这一天,即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纪念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参加和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3分)

(2)根据材料二所列的三种战争罪类型,指出日本在1931年至1945年侵华期间犯有哪几条罪行,并各举一例说明。(3分)

(3)材料三中提到的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实质是什么?(1分)对中日关系有何影响?(1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发展中日两国持久和平友好关系的认识。(2分)

解析

本题以中日关系为主题,考察了日本在近现代中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所犯下的罪行,面对历史日本右翼分子的态度,从而考察学生对中日关系的理性思考,以史为鉴,解决当今的现实问题,体现了历史学科的作用。

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全面侵华战争(3分)

(2)反和平罪: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常规战争罪:南京大屠杀;反人道罪:细菌战、毒气战(3分)

(3)否认侵略战争的历史;(1分)给中日关系蒙上阴影。(1分)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2分)

B.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1.(2010翔宇中学高三月考)2009年中日两国正式建交37周年,当前,中日关系总体呈现改善和发展的

良好局面,中日双方应该继续保持两国关系的良好势头,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要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我国必须

(1)遵循“一边倒”政策(2)遵循“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

(3)遵循不结盟政策(4)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A(1)(2)B(3)(4)C(1)(3)D(2)(4)

B题干考查的是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一边倒是60年代的外交政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建国初期。

2.(2010福建建阳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握手礼是当代世界大多数国家通行的见面礼。以下一组握手照片

中不反映外交礼仪的是

A、毛泽东与田中角荣B、周恩来与尼克松C、邓小平与欧共体主席D、胡锦涛与连战

D连战代表台湾,台湾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不能叫外交。

3.(2010翔宇中学高三月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俄等力量的制约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C美、欧、中、俄势均力敌表述不准确,美国仍是超级大国,但它的实力受到了制约。

4.(2010双鸭山中学高三月考)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美、日、中、俄以及欧盟五大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相互竞争、相互制约B.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C.联合斗争、利益一致D.平等互利、力量均衡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取决于国家实力的对比和国家利益。美、日、中、俄以及欧盟五大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是相互竞争、相互制约。

A

5.(2010盐城中学高三期中)右图是1987年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漫画,该图反映的是

A、日本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B、资本主义国家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C、美国经济衰退,无力与日本抗衡

D、日本经济崛起,对美国态度强硬

D读图:反映了美日两国的角力,其背景是日本经济的崛起和美国经济的相对衰落。

6.(2010浙江高三月考)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

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欧洲共同体两极瓦解一超多强不结盟运动

B.欧洲共同体一超多强北约东扩亚太经合

C.欧洲联盟一超多强北约东扩亚太经合

D.欧洲联盟两极瓦解华约解散亚太经合

答案:C。解析:欧洲共同体建立于1965年,后来演变成欧盟。两级瓦解是指苏联一极解体后瓦解的,后来出现了一超多强。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由此排除

7.(2010长春十一高高三期中)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

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尼克松的这段话反映出

A.西欧实力增强,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B.世界呈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多极格局

C.欧洲联盟成立,迫使美国调整全球战略

D.美苏争霸美国受挫,美国亟需调整对欧政策

B错在材料没有涉及日本;C错在欧盟;D美苏争霸美国受挫。

A

8.(2010翔宇中学高三月考)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实验班答)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问顾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问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握手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为什么杜勒斯(时任美国国务卿)当年拒绝与周恩来握手,而尼克松却“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4分)

(2)这次历史性的握手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这对中美两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日关系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4)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制定了哪些外交政策和方针?(10分)

解析:原因注意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影响从对中西方的角度分析。中国自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但是,不同时期外交政策不同。

9.(2010福建漳州三中高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广州十三行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什么对外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跪地外交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简析跪地外交出现的原因。(4分)

材料三: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3)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并指出其影响。(4分)

解析:本题以图片和材料为切入口,考察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对外政策。第(1)问中,知道清朝对外只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可知政策是闭关锁国,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第(2)问结合材料回答,原因从国力和当权者两个方面来回答。第(3)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闭关锁国政策。(2分)

影响:使中国失去了发展机遇,落后于西方,逐渐陷入危机之中。(2分)

(2)实质:投降卖国。(2分)

原因:主要统治者充当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对外推行投降卖国政策;近代中国国力弱小。(2分)

(3)政策:独立自主;不结盟。(2分)

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有利的发展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分)

相关推荐

高三历史知识点:南京条约


高三历史知识点:南京条约

1.签订时间:1842年8月。

2.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五处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由两国商定。

3.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又取得了建立租界的权利和“领事裁判权”,以及片面“最惠国待遇”。

《南京条约》和附件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以及关税自主权和司法权,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给中国造成严重的危害。

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主要内容是:该侨民在居留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由其本国在居留国的领事或法庭依其本国法律审理。这是帝国主义压迫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一种特权制度。旧中国从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起,英、美、法、俄、日等相继取得过这种特权。

亦称片面最惠国条款。在国际条约中,缔约双方互相享受对方已经或将要给予第三国的同等的条约权利(一般包括通商、航运、税收、投资、居住等方面),这种待遇称最惠国待遇;仅缔约一方享受这种权利,而并不给对方以对等的权利或利益者,则为片面最惠国待遇。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规定:中国今后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准英人一体均沾”,即为中国近代给予外国侵略者片面最惠国待遇之始。

帝国主义国家在半殖民地国家的城市或通商口岸,强划一部分区域,所有行政、财政、警政、市政等均归掌管,称为租界。租界既有一国单独掌管的,如旧中国在上海、杭州等地的“日租界”;也有几国共管的,如旧上海的“公共租界”。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南京条约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涉及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和税款协商。

1840年,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与英国侵略者签订。

内容主要是:

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其中600万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元。

4、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割让给英国。

5、另订关税则例。清朝政府将以公平的原则颁布一部新的关税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

中国的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丧失主权

2、五口通商

1、《南京条约》的内容不包括[C]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100万银元

C、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

2、下列条款中属于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是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白银二亿两

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国进出口货物的税款,英国不需同中国商定[C]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南京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出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是[B]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C、赔款2100万元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中国近代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19世纪八九十年代(《马关条约》)与19世纪四五十年代(《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D]

A、索取的赔款数额加大

B、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

C、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

D、列强获得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5、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了30万中国军民而饮恨。这个城市是[D]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第一单元天朝的危机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第一单元天朝的危机

康乾盛世的隐忧

1、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①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和其他国家正常的经济交流,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②也限制了自己的眼界,对世界各国情况茫然无知;③中断了中西之间的科技文化交流,造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西学东渐之风消失,乾嘉考据学兴起);④导致中国落入落后挨打的境地。

2、禁锢思想的文字狱:①严重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自由;②在欧洲启蒙思想家十分活跃的时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却不得不埋头故纸堆中,进行古代文化典籍的整理与考订,毫无思想创新;③造成了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的局面;④在文网严密的背景下,中国兴起了乾嘉考据学之风,对保存与整理古代典籍起了重要的作用(《四库全书》)

3、统治者的腐败:康乾盛世的社会经济繁荣,也滋长了官吏的怠政和贪污腐败各级官员贪污成风,武备也日益废弛。

4、尖锐的社会矛盾:乾隆时期人口的急剧增长,使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地主土地兼并也日益加剧。无地与少地的农民往往铤而走险,或沦为盗匪,或武装反抗。1796年,川、楚、陕等省爆发了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持续达10年之久,成为清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5、鸦片的大量输入:从18世纪中叶以后,英国东印度公司鼓动英国商人向中国大规模走私鸦片。鸦片走私规模的扩大,导致了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国家财政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负担加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农民起义风暴在酝酿之中。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教案

一、战争背景:

1、中国自身的衰落:“康乾盛世”过后,清王朝逐渐衰落。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危机四伏。∥统治者仍然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闭关锁国。

2、欧美国家的发展:同一时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却异常迅速:A19世纪前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B为了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中国成为它在远东地区主要侵略目标。

3、异质文明的碰撞·鸦片贸易:19世纪40年代以前,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以印度为基地,怂恿不法商人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美、俄等国也向中国输入鸦片。

鸦片泛滥,A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B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l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导火线)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二、战争进程和结果:

1、进程:1840年6月,英军到达广东海面。战争爆发。

结果:1842年6月,清政府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2、(内容)条约规定:①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洋银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④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协定关税)。

3、(评价·影响)①《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②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套话)

③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

④带来一系列变化:A(社会性质变化):此后的百年间,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迭遭破坏,一步步沦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

B(主要矛盾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化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C(历史任务变化):从此,反帝反封建就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五口通商与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具体表现)

1、自然经济的破坏:鸦片战争之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地作为第一批通商口岸对外开放。A列强凭借从不平等条约中获取的政治、经济特权,继续向中国走私鸦片。B还争相通过通商口岸对华倾销商品,C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2、思想领域的觉醒: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继承并发展了明清之际讲求“经世致用”的传统,注重研究世界大势和社会现实问题,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他们的思想和主张,代表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新思潮: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一主张,是强国御侮的呼声,也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先声。自此,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主潮。

3、社会矛盾的激化: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廉价商品自通商口岸源源而入,破坏了沿海地区的自然经济和传统手工业,造成大批劳动人民破产失业。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兵费和赔款,又大肆进行搜刮。

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各地纷纷揭竿而起。其中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发动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278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