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
一、定向导学
主要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高考重要问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积极作用和局限性;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措施、特点和历史意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知识链接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的任务——巩固政权:
政治:颁布三个法令《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经济: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
没收地主、皇室、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二、自学检测、主干梳理
1、十月革命后,列宁与德国签订了条件苛刻的《_____》(条约),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签约退出一战,以土地换和平,符合苏俄人民的愿望;虽丧失了大量土地,但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
2、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面临的形势:
内忧: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叛乱
外患:协约国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
内外勾结对苏维埃俄国发动疯狂进攻,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失去了四分之三的领土,苏维埃政权危机重重。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特点
背景目的内容特点效果
管理体制所有制形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略适应了战时的需要,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政权
新经济政策略恢复了经济,为工业化打下了基础,工农联盟得到了巩固,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判断一项政策是否正确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三、激情互学、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則的尝试已经失敗了《我们的新经济玫策的实质正在于我们……开始作战略上的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跨,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要安排得更稳妥。
(1921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1922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笫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
材料二: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请回答: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退却”在农业方面的具体表现?如何理解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的不同阐释。(11分)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美国和中国的“原有不完美模式”分别指什么?简要指出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在农业方面是如何体现“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状态”的?(8分)
(3)结合材料及所学指出三国制定经济政策过程中在经济体制的借鉴上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启示。(6分)
四、精讲助学、点拨提高
(2016成都模拟)分配制度直接关系着国家稳定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年4月1日,我们(福特汽车公司)第一次试验了一条生产装配线,我相信这是安装在生产上的第一条流水线。1914年1月,我们宣布并实行了一项利润分成计划:将工人工资由每天最低2.34美元提高到5美元,并将每天工作由9小时缩短到8小时。我们这项计划是想把公司预期利润的一部分提前支付给在公司工作6个月以上的工人。如果预期利润不能实现,那么工人的工资水平将回到从前……我们如果支付高工资,这些钱也要被(工人)花掉,一旦商店的老板、批发商、其他行业的生产厂家和工人更加富裕,那么他们反过来又会刺激我们的销售。
——亨利福特《我的生活和事业》
材料二: 1919年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决定实行一种特殊的粮食制度。以往,我国史学界和历史教育界一直称这种制度为“余粮收集制”(或“余粮征集制”)。近年,一些史学研究者指出,这个译名是错误的。按俄文本义,应译为“粮食摊派制”(或“摊派粮食制”)。该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由中央粮食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包括红军)的需要,确定年度征粮总额后,依次摊派至产粮省、县、乡、村,直到每个农户。地方上用半军事化方式,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强制征购农民粮食。
——《错译的“余粮收集制”与国内
史学界对苏联史的误读》
材料三: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统计表(单位: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1)据材料一,指出福特公司在生产方式上的创新,概括说明福特公司进行工资改革的意图。(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这一特殊粮食制度的两种译法反映出的主要差别,并说明该制度对苏俄的影响。(12分)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发展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
参考答案
二、自学检测、主干梳理
1、十月革命后,列宁与德国签订了条件苛刻的《_____》(条约),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如何认识这一行为?
签定《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退出战争,符合苏俄人民的愿望,也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但是苏俄丧失了大量土地,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损失。
2、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又面临着怎样的形势?
内忧: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叛乱
外患:协约国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
内外勾结对苏维埃俄国发动疯狂进攻,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失去了四分之三的领土,苏维埃政权危机重重。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政策背景目的内容效果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面临国内外敌人进攻,危机重重战胜敌人,巩固政权,实现到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略适应了战时的需要,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政权
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新情况,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为了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政权略恢复了经济,为工业化打下了基础,工农联盟得到了巩固,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4、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判断一项政策是否正确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1.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2.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适应)3.是否有利于政权的巩固:4.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三、激情互学、合作探究
(1)表现: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4分)理解:列宁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从政策实施的策略角度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迂回过渡”。从政策实施的目的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从政策实施的内容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社会经济,在保证无产阶级掌权的前提下,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7分)
(2)不完美模式: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分)体现: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经营的自主权。(4分)
(3)问题和启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调整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各国应从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发展经济,灵活制定或调整相应的经济政策。(6分
四、精讲助学、点拨提高
(1)创新:建成生产装配线(流水线)。
意图:对企业:吸引和稳定高素质工人队伍,提高工人积极性(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对社会:刺激消费,促进销售(或希望缓和劳资矛盾)。
(2)差别:粮食征集的范围不同(“余粮征集制”指征集除农民口粮、种子粮之外的粮食;“粮食摊派制”的征集范围涵盖农民的全部粮食),“粮食摊派制”更强调征收的强制性。
影响:一方面保证了苏维埃政权和红军对粮食的需求,巩固了新生政权;一方面因用强制摊派的办法征购粮食,引起农民的抵制和反抗,导致出现政治危机。
(3)趋势: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差异明显。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发展完善之中(或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改革重点转到城市;城乡经济实行二元体制;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分配制度存在漏洞等)。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复习纲要(特长班专用)通史概要:
本专题主要叙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经验与教训。苏联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为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列宁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结果、意义;苏联成立;苏联第一部宪法生效;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斯大林时期):1925年召开的联共(布)十四大决定把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27年召开的联共(布)十五大通过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方针。斯大林模式形成标志:1936年苏维埃八大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特点: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经济方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评价:与当时苏联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在二三十年代使苏联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有严重缺点和弊端,阻碍苏联国民经济发展和政体改革。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时期):赫鲁晓夫改革时间、内容、失败原因;勃列日涅夫改革时间、概况;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方式,改革的后果;苏联解体的经过: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背景、实质、结果)→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阿拉木图宣言》(标志苏联完全解体)。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272096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7.1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7.1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目标:1、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归纳该政策的特点。
2、阅读列宁《论粮食税》等历史文献,学习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方法。
3、通过了解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有益探索的事实,坚定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重点: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难点: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
教具: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学法指导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当今世界上哪些国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何时何地诞生的?
学生回忆必修一所学的知识回答,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二、新授过程
指导学生看本专题的导语部分,并结合目录,了解本专题的主要内容。
看第一节的“课前提示”明确本节的主要知识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
资料卡片: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狠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苏俄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
指导学生看史料,思考: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那么,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形势?请结合教材相关部分举例说明。
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苏联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整个苏维埃政权陷入重重包围。
面对如此形势,苏俄人民采取什么措施战胜国内外敌人的?
军事上:组建红军,抵抗敌人的进攻
经济上: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哪些主要内容?
(1)实行余粮收集制
在短期内取得了明显效果,缓解了城市的饥荒,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成为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由于国家无法提供工业品,卢布又迅速贬值,农民实际上是将粮食无偿地交给国家,所以它的推行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2)推行工业国有化,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
(3)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4)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
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价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指导学生回忆评价事物的一般方法,即积极和消极两方面。
(1)积极: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2)消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巩固练习(投影)
1、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
2、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学习思考: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列宁《论粮食税》
读一读这段话,说一说你对它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提示:在这段话中,列宁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帮助苏俄政权渡过严重危机方面发挥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政策,是一种临时性的办法。说明列宁已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教师总结:从列宁的话我们可以看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打败外来干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仅仅是一种临时的办法。到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时,它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并引发了政治危机。
(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指导学生看教材的第二部分,思考: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时,国内面临着怎样的经济形势?
面对如此严重的经济状况,苏俄领导人又是怎样认为的?
俄国共产党的许多领导人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种手段,认为可以在战争结束后继续使用这一政策,把陷入经济灾难的国家拯救出来,实现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因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但未取消,反而强化了。这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史料链接
材料一: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要求停止余粮收集制。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材料二:在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中,参加者占领要塞,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克”、“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等口号,并组织起“临时革命委员会”,发布的《告喀琅施塔得要塞和市民群众书》中声称:执政的共产党完全脱离群众,没有力量把群众从全面崩溃的现状中拯救出来,只有靠全体工人的努力和决心,才能给祖国提供面包和燃料,才能让人们穿上衣服和皮靴,才能使共和国摆脱困境。——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列宁领导的俄共(布)是如何做的?
以上材料反映了:农民请愿要求停止余粮收集制;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要求结束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普遍反对。列宁领导的俄共(布)果断地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以摆脱困境,巩固政权,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途径。
(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指导学生看教材第二、三个目录,明确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目录是第三个目录实施的背景。
2、新经济政策的制定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根据这一报告,党内一致通过了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的决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明确:什么是新经济政策?
苏俄在农业、商业、工业等各个领域陆续实施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统称为新经济政策。
3、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指导学生看教材,归纳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①在农业方面,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③工业方面,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③在商业方面,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④分配制度上,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探究:有的同学说,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有使资本主义政策得到发展、重新走回资本主义道路的危险;有的同学说,只有经济命脉掌握在国家手中,国家资本主义就可以受到控制,苏俄就可以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谈一谈你自己的看法。
答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和经济命脉的情况下,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一种探索。它反映了苏俄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探索了小农生产者占优胜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实践证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不但推动了生产的发展,而且巩固了工农联盟,保证了苏俄稳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教师总结得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即充分利用了生产者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经济,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4、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指导学生回顾评价实物的方法
提示从进步性和局限性等方面分析
答案提示:①进步性:a、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使苏俄的经济政治危机迅速消失,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和实践,开始从苏俄的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和改善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c、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探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它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②局限性:新经济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俄共和后来的苏联领导人对实施这种政策的必要性和长期性又认识不足,以致后来过早地终止了新经济政策的执行。
教师总结得出结论:判断政策是否正确的依据在于
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有利于政权的巩固;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讨论:比较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异同
提示:从背景、目的、内容、特点和效果等方面分析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背景
目的
内容
特点
效果
(四)社会主义苏联的成立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莫斯科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1924年1月,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第一部宪法,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巩固练习:(投影)
1、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B)
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
2、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A、性质相同内容相反
B、互为补充取长补短
C、前者是对后者的发展
D、性质和内容都相反
3、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四、总结本课内容
苏俄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政权。通过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国有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即利用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通过一定程度地恢复发展资本主义,从而使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五、布置作业
1、复习并掌握基础知识
2、完成相关练习
3、预习《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六、板书设计
余粮收集制
工业国有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物配给制。
普遍劳动义务制
固定的粮食税
租让制、租借制
新经济政策自由贸易
按劳分配
学生根据了解的知识回答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专题导语部分,并结合目录说出本专题的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齐声朗读诗歌,然后说出反映的问题。
学生在教材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在教材中圈划出战时共产主义内容的要点。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余粮收集制对当时的积极作用,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措施对农民的伤害。
教师提示学生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入手,然后让他们结合政策内容分析。
学生完成巩固练习,然后让他们说出理由,最后老师总结,即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分析。
指导学生先阅读材料,归纳出主要内容,然后结合问题联系知识点得出结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学生带着问题看教材的相关部分,然后得出答案
学生在得出结果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让他们带着问题看投影史料。
指导学生回顾材料题解题的步骤,然后按方法进行分析,最后教师总结,即结合材料能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入手。
引导学生明确目录之间的关系。
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含义
指导学生归纳新经济政策内容的同时,再分析内容时可以适当引导他们回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从而为后面比较进行铺垫。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组,就两种不同的观点进行几分钟的辩论,最后总结。
指导学生根据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方法进行入手,分析进步性时引导他们对当时国内形势的作用,回顾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说明对国外的影响。
教师提示学生从背景、目的、内容、特点和效果等方面分析,然后指导学生列表格比较两种政策的异同,最后投影表格,让他们填空。
了解苏联成立的概况。
完成投影练习,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拨解题方法。
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归纳出主要知识点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203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