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鲁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建议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鲁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建议”,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一、教材内容及其编排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有趣的自然界。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

本册汉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书后的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册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二、教材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便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每个单元,从导语到识字课,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乃至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都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如第二组,在简短的导语之后,以三字经的形式编写识字课,既认了字,又使学生懂得要尊敬长辈、敬爱父母等道理。接着,编排了《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等四篇课文,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尊敬长辈,乐于助人。在语文园地里,“读读背背”安排反映温馨家庭生活的短诗《鞋》;“口语交际”安排讨论爸爸妈妈不让自己做家务事该怎么办。整组教材围绕“家庭生活”这个主题,把各项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本册教科书的识字课没有采用以前集中安排识字课的做法,而是把八课识字,分别安排在每组的开头。这八课识字大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易于朗读;内容均贴近每一组的专题,便于整合。通过学习这些意境优美、内涵丰富的识字课,学生不仅识了字,而且积累了优美的语言,丰富了知识储备,并受到思想和文化的熏陶。如第一组的识字课,由八个词语组成:“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几个反映春天优美景色的成语或词组,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而且文字合辙押韵,读来朗朗上口。

全册要求认的字,均选自常用字表要求写的字,优先选择构词率高的字,并力求使每次写的字有一定的规律。其中有的是本课新认识的字,有的是以前认识并在本课再现的字,便于学生感悟,便于学生感悟,也便于教师指导。

(三)大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文占了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反映领袖事迹的《邓小平爷爷植树》,有反映家乡新貌的《画家乡》,有体现关爱他人的《月亮的心愿》,有表现现代儿童生活的《棉鞋里的阳光》,有反映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松鼠和松果》《美的小路》等,有介绍自然常识和科技成就的《棉花姑娘》《火车的故事》等。全册书中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便于学生学习语言,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课后练习重视语言积累和感悟(如,朗读背诵,词语积累与扩展,词句练习),重视语文基本功(如,写字,词句理解与运用),也重视课内外结合,将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四)大力改进呈现形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

本册教材在呈现形式上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写角度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方便学生的学。

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还是课文练习,或是语文园地,都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叙述,非常亲切、自然。在部分课文之后,根据需要以灵活的形式提出问题或引导实践。如在《春雨的色彩》之后启发提问:“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在《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课后引导学生:“植树节快到了,我们去植树吧!”这样设计,既灵活,又实用,对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投身实践,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2.教材注重引导发现,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

在每个语文园地里设“我的发现”,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发现字、词、句中的一些规律。如“语文园地一”中,“今天,我发现了两种识字的方法。你知道是什么吗?”让学生和学习伙伴一起去发现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认识汉字。又如“语文园地四”,用展示合作学习成果的方式,启发学生发现不同偏旁的字有不同的意思;还引导学生读带有多音字的句子,启发学生了解多音字的特点。

在语文园地里还设有“展示台”,鼓励学生展示课外认识的字,鼓励学生展示查字典的能力,鼓励学生展示讲故事的本领,等等。

3.联系单元的专题设计口语交际,加强各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各单元的口语交际题目都与本单元的专题密切相连,使阅读课文及相应的搜集、创造活动成为口语交际的重要知识背景。如第八组的口语交际,题目是“未来的桥”。在之前的《兰兰过桥》一文的课后练习中,已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分头设计未来的桥的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可以得到很多启示,还可以从现实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生发出形形色色的对未来的桥的设想。这样的题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

教材中八个口语交际的设计,既联系课文,又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学生有话愿说,有话可说,利于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五)体现弹性,增加适应性。

在识字方面,每课要求认识的字体现基本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多认。另外,在教科书里贯穿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在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的思想。学生如果是识字的有心人,所认的字一定会突破教科书规定的识字量。

在阅读方面,在教科书的最后编排了五篇选读课文,供学生选读。此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但对认真阅读的学生,教师要予以鼓励。

另外,鼓励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程度上的提高与发展。

三、使用教科书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充分把握教科书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因为教材是以专题形式编排的,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内容也都围绕专题设计,所以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

在每组教学的什么时候应该安排什么教学内容、布置学生进行哪些学习准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1.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本册安排的550个字,绝大多数是常用字。要相信学生能够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来学习这些生字,要鼓励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识字。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等。

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注意加强复习和巩固的工作,防止回生。

要加强写字指导,不但要写对,更要写好。最好每节课上都让学生,写几个字,切实保证写字质量。

2.阅读教学。

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自得的。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而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充分体会到课文的情感因素。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给画面配音、分角色朗读。

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要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除了讨论书中的思考题之外,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教师还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好的读物,给他们创造交流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

3.口语交际教学。

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在口语交际课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

除专门的口语交际课,还要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活动,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进行口语交际,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另外,教师还要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总之,教师要凭借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通过学习指导,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使他们成为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成功的学习者

延伸阅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教材特点及教学建议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做任何事情,只要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获得成功。课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所配图画,色彩鲜明,生动形象

1.图画作者采用写意画法,把难看的乌鸦描绘成头大目明的样子,以突出乌鸦聪明可爱的形象,使学生看到图画就喜欢阅读课文。也为学生理解课文描写乌鸦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作了形象的揭示。

2.所配彩图把文章的线索勾画得非常清晰。乌鸦喝不到水(水少瓶口小),乌鸦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往瓶子里放石子),水位上升。乌鸦喝到水了。三幅图画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二、故事简单,含义深刻

这篇文章是利用一个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道理。乌鸦喝水时遇到困难,作者赋予它以人的思维:瓶里水少,瓶口又小,这是无法改变的,但水位的高底是可以改变的。于是乌鸦在瓶中放石子使水位升高。通过这个故事使读者受到启迪,悟出道理:“只要开初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

三、语言简洁,结构严谨

文章开始作者用“到处”说明小乌鸦口渴的程度及找水的焦急心情;第二段用“看见”、“可是”说明喝不到水的原因;第三段重复使用“看见”,说明小乌鸦善于观察,交代解决问题的依据;第四段用“放”、“渐渐”印证“办法”可行。

教学本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从图入手,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按图的顺序提出问题:

①图上画的是谁?它想做什么?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

②乌鸦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③乌鸦怎样喝到了水?让学生初步了解“乌鸦找到水但喝不到→想办法,放石子→石子多,水升高→喝到了水”这一故事梗概。

2.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课又是如何描述图画内容的。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细读课文。

解词析句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让学生逐段细读课文,理解字词含意。可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教学。

1.乌鸦怎么找水喝?(到处)“到处”是什么意思?(可让学生做这里找找那里找找的动作,既让学生理解”到处找”就是找了很多地方,又体会到水很不容易找到。)

区分“到处”、“处处”

选词填空:①公园里()盛开鲜花。

②乌鸦口渴了,()找水喝。

比较“渴”字和“喝”字的异同。

   2.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校)课文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怎么办呢?”“怎么”和“什么”大多是用来提出问题的,在这里能不能把”怎么”改为“什么”?用“什么”这个词来提一个问题。

3.乌鸦看见瓶子旁边的小石子,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到水了。)乌鸦想出的这个办法可不可行?谁来做这个实验?(指名学生把事前准备好的小石子放入装有半瓶水的小口瓶中)刚才你们看到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渐渐升高)

区分“办法”、“方法”和“用法”

选词填空:①老师教给我学习的()。

②乌鸦想出来了()。

③使用工具前。先要知道它的()。

三、发展思维,训练表达

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因势利导,启发他们深入思考,同时进行说话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可讨论以下问题:

1.简要地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乌鸦口渴,到处找水喝。瓶子里水少,瓶口又小,喝不着水。乌鸦看见小石子,想出了一个办法。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到了水。)

2.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应向乌鸦学习什么?(教师归纳:遇到困难不后退,要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要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
这个基本理念出发,本册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除去第八组,共有29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5篇。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思想状况
本班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欠缺,由于少数差生的因素,学习风气不浓。
2、学生语文学习状况
本班学生语文学习水平良莠不齐,差生占班级学生总人数约25﹪,优生较少,大多数学生没有自己独立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值得庆幸的一点是:多数学生机械性的记忆较好,语文的学习成绩整体一般。
三、教学目标
1、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2、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自主学习
3、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半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
2、其次,教学每一个主题时,更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五、教学措施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
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2、把我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阅读教学要注意提示阅读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册教材每个专题都安排了读写方面的内容,需要重点学习的有三个:一个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第二个是“文章的详写和略写”,第三个是“文章的叙述顺序”。
3.要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可以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议课文中需要重点体会的部分,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三)选读课文的教学
教材后附有5篇复习材料,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否选用。如果选用,可根据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单元,也可在期末集中安排,作为综合复习材料。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自己阅读、自我检测为主,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
(四)“积累?运用”的教学
“积累?运用”的内容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读读背背”中分别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诗、成语、对联等内容。“读读背背”,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学生只要能做到熟读成诵就行,在理解上不要提过高的要求。练习时,教师不要作具体的讲解。学生如果提出问题,可作适当的指点。
“口语交际”要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交际目标要明确,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但对于辩论、演讲等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给与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
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本册在“积累?运用”中安排的7次习作训练,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教师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应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2、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3、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4、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自主学习
主要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比如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教师有意识的把生字分好类,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生字,或利用口诀,或把握生字的特点或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再比如在说话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让其自由的表达意思。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语文实践活动,内容上要与课内教学密切联系,形式上要活泼有趣,使学生乐于参加。可以把表演,竞赛,游戏引进课堂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3、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1)在识字学词方面,培养了独立识字的能力,特别是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能力。
(2)在阅读方面,注意在讲读课文的教学中教给读书方法,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教给快速默读的方法,而且在每学一篇课文前都要进行预习,养成了良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
4、深入班级,做好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注意积累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等方面的资料,建立优生档案,将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爱好,特长,各科学习情况等记录造册,以后定期记录学生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工作。
5、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讲明要求,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况,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及时表扬和批评。为了防止优生产生骄傲情绪,要加强对优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6、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便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关于教材的简要说明:(参见教师用书写在前面的话)
刚刚和孩子们一起学完三年级上册《语文》,中年级阶段接触到的崭新教学内容:精读与略读的不同学习方式、阅读链接的丰富内容;关于文学单元的编排特点,你可能已经了然于心了,作为上册的姊妹篇,三年级下册在基本延续相同结构的基础上,各方面特色更加突出,更加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要。
一、本册教材总体内容简介
本册由六个主题单元组成,后附生字表。前五个单元围绕一个文化主题,由五篇课文,一个阅读链接和一个综合学习组成。五篇课文按精读(两篇)——略读(一篇)——精读(两篇)的顺序排列。其后是由简短文字与图片、绘画组成的阅读链接。最后设“安徒生和他的童话”文学单元。综合学习由“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这样四个基本形式组成,有的单元穿插安排了“漫步书林”或“我的好方法”等栏目。
二、各单元文化主题阐释:
第一单元——走进春天
春风、春雨带来春的消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奏响春天的序曲,枝头吐出新绿,雏菊绽开笑靥,榆钱舞,柳笛飘,又是一年春来早,人们的脸上和心里更是春意盎然……学习本单元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感受自然界春光的美好,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用心去体验、感受春天带给自然万物的变化,春天给万物带来的勃勃生机;其次,更要用心研读课文,透过作者观察春天的视角的不同,感受春天的无处不在。从而学习作者观察和表现生活的不同方式和方法,无论是古诗、现代诗歌、还是散文,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作者对生活真挚的热爱与赞美,而这也构成了“走进春天”的主旋律。
第二单元——探索与发现
本单元数与科普、科幻、科学精神与品质的文化主题。《大自然的语言》《植物的“感情”》形象生动地揭示自然界的奥秘;《第一朵杏花》《蜜蜂》通过故事的叙述表现科学家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矿矿的研究》向学生渗透种研究、发现的意识,……既有科学家的发现,又有同龄人的探索;既有科学精神的揭示,又有自我探索发现意识的培养;阅读链接中通过采访和书信交流的形式,既让学生通过科学家平实的语言了解这些伟人、大家的内心世界,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其实,科学家离我们很近”。
学习本单元,一是要立足于教材,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把握本单元的精髓所在——科学现象的发现、科学家的实验或同龄人的研究中渗透着哪些科学态度和精神;同时要打开学生的视野,从学生喜欢的科学家、科学事件入手,通过对科学事件的追踪,对科学家的关注,引发学生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初步的科学意识和态度。
第三单元——“感受真情”
亲情作为人类生活中亘古不绝的主题,必然成为学生通过文章的阅读屡屡接触、体验、感受的主要内容之一。“理解与关爱”贯穿于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中。一把倾斜的伞,让我们感受到爱的传递与延续,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使我们理解了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点点滴滴的用心,无人看管的桃林,让我们体验到信任与被信任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情……其实,爱是无处不在的,它使巨人的花园盛开美丽的花朵,它让遇险的猎狗最终获得搭救……
学习本单元,要让学生透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去品析其中蕴含着的感情和哲理,用心去体验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
第四单元——儿童生活
无论是在残酷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的今天;无论是生活在宁静的乡村还是喧闹的城市,儿童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无论是快乐、幸福,还是忧伤、血泪,成长道路上经历的一切,都将深深地印刻在孩子们的心中。
所选的几篇文章着眼于童心、童趣和特殊的童年经历。有的读来清新而愉悦:和小伙伴一起享受“糖人”带来的甜蜜回忆,感受五月的田野带来的新鲜与充实;有的读来神秘而新奇:书本里的小蚂蚁到底是谁?它们有着哪些奇妙的经历?还有的却给人带来沉重与思考:是无数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了的我们今天幸福快乐的生活,这一切多么值得珍惜……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身边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的童年生活里的无穷乐趣,学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笔去书写生活。
第五单元——生活哲理
登高望远,观山看海,森林中的新陈代谢,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品质……均可以引发人的思索与感悟。本单元的几篇文章,从简单的生活现象入手,写出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对生活的不同感悟,而这种感悟本身又是极朴素的,因其朴素,才得以永存。“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古人从自然山水中感悟到人生哲理;“一棵大树死了,更多的生命在这住下来了。”——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新旧更迭的规律何止于一片小小的森林?“什么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什么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什么是世界上最大的力量?”——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思索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
学习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既要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悟到其中的哲理,受到人生的启迪,更要使学生明白为什么作者可以从平常的自然现象中得到启发和感悟。是因为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和思索寄托在山水万物中,因此,“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只有寄情于山水,才能将自然万物与自己的人生经历想联系,也才能得意于其中。
第六单元——安徒生和他的童话
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读书单元的延伸和拓展,首次安排文学单元,并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的文学单元一起构成系列单元。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引领学生读名家名篇,既读作品,又读作家,从而把学生领入文学的殿堂。
本单元采用了安徒生作品和安徒生生平经历穿插安排的方式。首先从了解安徒生的作品入手,了解安徒生作品中“同情与关爱”的主题,正是这种对和自己一样出生贫苦的弱小者深深的爱与同情,他的作品才可以穿越国界,穿越时代,影响和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而后透过安徒生的作品《丑小鸭》、安徒生的自传以及安徒生的故乡等了解安徒生的人生经历,了解这位享誉世界的童话大师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综合学习通过更加丰富、详实的资料介绍、读者感悟、实践活动逐渐使安徒生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本单元的学习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弹性处理。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教学环节达到本单元教学目的。一、课内外阅读大量的安徒生作品;二、搜集整理有关安徒生的资料;三、就某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或作品,或作家;或感人的故事情节,或作者的人格魅力、艺术特色……呈现的结果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学习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四、交流展示研究成果。可以是独立的研究成果,也可以是合作研究的结晶;可以写、讲、说、演……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学生一段时间以来学习的体会和收获,在亲历学习过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条件一般的学校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教材提供的几篇文章,通过课内的几篇童话感受安徒生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感染力,通过其生平资料等了解安徒生的人格魅力。同时要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视野,将作品的学习和作家的了解融为一体,让学生了解作品,关注作家,为以后的课外阅读、学习研究作好精神储备。
上述对各单元文化主题的阐释,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但不管有怎样的理解在备课时,都要先通读全组教材,对本单元的灵魂与主线要有一个通透的认识,全局的把握。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一、关于识字与写字
1.《课程标准》关于中年段识字写字的要求。
①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②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③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④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⑤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2.中年段是在写字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中年段的学生一定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不能一味像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一样,以“教”为主,要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优势,省时高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第一,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学习借助字典、词典或其他工具书独立识字。通过预习基本要求达到读准字音,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第二,归纳总结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已经渗透给学生许多识字方法,记字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学中注意总结所学汉字的规律,按一定识字方法对生字进行归类,加强比较,集中记忆,使课内识字做到事半功倍。
第三,加强反馈矫正,提高巩固率,减少错别字。学生在完成一定量的识字任务后,随着写作中应用的逐渐增多,又加上汉字本身同音字、形近字较多的特点,在一定时期,往往会出现错别字较多的现象,教师注意抓住时机,采用分类、比较、运用等多种方式,及时纠正,尤其加强对一些易错字的甄别、比较,以达到科学、准确地记忆和运用。
第四,加强课外阅读,强化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将识字写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
文本是汉字出现的语境,语境识字是识字教学最根本的途径。强化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加强课外阅读,在广泛的阅读中巩固课内识字效果,扩大识字量。二是在课内教学中将识字、写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融为一体,将生字的音、形、义的学习贯穿于初步阅读、理解性阅读、欣赏性阅读的全过程,将汉字的学习融会于词句、篇章的朗读、解析、欣赏、积累中。
加强写字指导,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硬笔正楷字的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学习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初步了解中国深厚的书法文化。
写字教学只有长抓不懈才能卓有成效,要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写字时间加强写字指导,课外书写任务不可过重,不求数量,但求质量。为此,我们编写了和本套教材配套的《写字》教材,供各地选用。关于软笔书法的学习单凭课堂几节课可能会收效甚微,教师一定要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通过书法讲座,办书法班等形式将软笔书法的学习纳入到正常的语文教学中,在加强习练的基础上感受中国书法的魅力。
二、关于阅读
1.《课程标准》对中年段阅读的要求
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④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⑤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⑥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⑦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⑨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⑩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2.精读课文的教学
①注意把握阅读教学的层次性。
第一个层次:读通、读懂。也就是学生读过课文之后了解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怎样才能读通读懂呢?这就涉及到一个教学个性以及教学艺术性的问题。
认识了汉字才能读通,理解了字义才能读懂,那么如何处理识字、写字与阅读教学的关系呢?是不是一定要先完成识字任务,再开展阅读教学呢?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阅读教学为主线,识字教学为辅线;以阅读教学为明线,识字教学为暗线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两条线”是互相促进、螺旋上升的。我们把二者融为一体,共同推进。在阅读教学的初始阶段,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同时,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识字。可以借助拼音,可以询问伙伴,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借助字典。总之,在读的过程中识字,而不是把识字教学单独地拿出来。另外,识字的方法有很多,最关键最有效的应该是学生的自主识字,主动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体会、学习识字方法。比如: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字带有足字旁,什么样的字带有提手旁等等,这样让学生体会汉字造字的一些规律,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对于学生是否认识这个汉字,我们还是要到阅读中去印证、去检验,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同样,关于字义的理解,也是要结合语言环境,而不能把一个字、一个词孤立出来。
识字、写字的问题解决后,我们再来看阅读教学的这第一个层次。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知道什么什么吗?你见过什么什么吗?而这个什么就一定和课文主题相关。那我们换一个角度,从学生阅读心理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阅读冲动,引导学生的主动阅读是最关键的。其实,有很多时候,一个课题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比如,我们六册书中的《三个问题的答案》,一看到这个题目学生就会自然地想要知道究竟是哪三个问题,答案是什么样的?自然而然地进入到阅读环节。
另外,我们还有一种做法就是问题话题化,以学生的阅读心理为主线,用一个个小话题,在学生不经意间进入阅读教学。而不是用老师预设的问题牵着学生去读。在本册教参中就有很好的范例,比如:《倾斜的伞》一课就课文本身描述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在初步感知课文阶段,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这样的话题阅读和思考:雨中的伞下发生着怎样的故事?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目标集中地达到“读通、读懂”这一基本的阅读要求。
第二个层次是把握文本的人文内涵。
即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去体会作者的心思。读写人的文章,要感受文中人物的思想、精神、人格魅力;读哲理性的文章,就要体会文中的道理,以及对我们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这就要求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文本中,与作者、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进而内化文本。
比如:《倾斜的伞》,这篇课文有很多精彩的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话题:课文中的哪个细节最让你感动,说说你的感受。这样我们从学生的切身感受生发出去,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感悟文本,进而把握文章内在的人文内涵。也许有的学生会说作者给外公递毛巾在这个细节最感动,那为什么呢?还要让学生说出你的理由,这样学生就又回到文本当中,再次地更深层次地去感受。这样,在整个环节当中我们都在依托文本,不能脱离语言环境。不能忽视语言文字本身。
第三个层次,就是关注、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这不是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写作方法,而是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去发现文章的精彩之处。教师该如何引导呢?可以举个例子,比如: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个地方写得好?为什么?这就要求学生回到文本当中,用心感悟。也许学生认为某个语段读起来十分优美,流畅,觉得作者写得好,语句通顺,语言优美;也可能是在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作者的描写想象出了一幅幅画面,觉得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具体。这就从学生的自身感受指向了写作方法和技巧,但决不是老师告诉的,强加给学生的。
在《倾斜的伞》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每逢淅沥声从窗外响起,外公便会来到门口,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我就一蹦一跳地跑向外公,钻进伞下,挽住外公的胳膊,一同走进雨的世界中。”这段话用一连串简单的动作,把祖孙俩融洽的亲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在阅读这段话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在头脑中再现这样一种充满亲情,充满快乐的场景。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作者细致地观察生活,并且描写得具体生动。如果学生能通过阅读感悟,理解到这样一个层次,就说明学生在用心灵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感受到了作者生动、具体地描写,体会到了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传达的思想情感。我们就没有必要再从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的角度去分析了。
最后一个层次就是由课堂向外延伸。
这个延伸不单指向课外阅读延伸,更重要的是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向社会生活延伸。通过教学的延伸,改善学生的生活,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比如在《金色的蒲公英》一文作者写了这样一件事:学校里组织一次戏剧表演,本来“我”要演的公主角色被别人代替,自己只能出演叙事者,正当“我”觉得受到了伤害无法接受的时候,妈妈巧妙地借养花的事给“我”讲明白了这样的道理,那就是每种花都有着自己的美丽,都给人带来快乐;同样,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都是同等重要的。这种被冷落、被忽视的感觉,可能每个人都曾经有过,孩子们也一样,比如在评选中失利落选、参加比赛被淘汰等等,这些我们成人看来不值一提的小事,在学生的心中却是非常重要,不亚于我们在职称评定、年终考核中的失利。那么,如何正视这些问题呢?这时,我们就可以由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生活延伸,比如:引导学生回想,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谈谈你当时的心情?学了课文后,你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相信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谈出自己相关的生活经历,以及对类似问题的新看法。再延伸一步,可以让学生把这种收获讲给父母,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感慨,一定会打动他的家人,进而提升他们对相关问题的看法。这正是通过我们的阅读教学以及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改善学生的生活,影响学生的人生。
我们以上谈到的几点,是阅读教学中要达到的几个不同层次的标准。至于怎样达到,这需要教学的艺术性。我们相信老师们能在具体教学中,结合文本特点、学生个性,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求出更多实用、高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我们阅读教学的效率。
②以“积累、感悟、运用”为核心,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课堂中的语文学习不同于一般性的文章阅读,一般人阅读文章,只要了解文章大意,弄懂文章所讲的道理或说明的问题就可以了,而语文教学中的文章阅读更多的是要通过教材中的文章这个“例子”,引导学生品位味语言,学习表达方法,以使学生达到“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课程标准》)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可供研习的语言材料,在对有价值的语言现象的品析、揣摩、玩味、涵咏的过程中,学生逐渐积累语言材料,获得良好的语感能力。本册教材在课后习题中提供了大量可供研读的语言材料。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通过词句积累的方式引导学生积累有价值的词句。
或是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词句:《金色的蒲公英》《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词句的积累;
或是表现事物情态的语句:《燕子》《阳气》等课词句的积累;
或是在表达上有特点的语句:《大自然的语言》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句,伙伴中一词多义等现象等;
或是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延伸,《蜜蜂》一课表现其他动物神奇本领的成语、诗句等。
二是通过揣摩、体会、运用,引导学生逐渐学会读懂一篇文章的方式方法。
教材中分别就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等设计了一系列习题。
如《伙伴》中通过关键语句的理解体会“伙伴”的真正含义;
《阳气》中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一朵杏花》中通过想象人物交谈时的情态感悟人物形象;
《蜜蜂》透过具有的语言文字体会科学家实验的谨慎、缜密以及作者运用语言的准确性……所有这些,既是对内容的理解,更是有价值的语言积累和感悟,人文性和工具性做到了有效的结合和统一。
阅读教学中的“积累、感悟、运用”以及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积累,包括课文中要求背诵、朗读的精彩片段,以及优美词句的积累。教材中作了精心安排。在教学中不能只单纯的让学生读读背背就算了,而是关注更多信息,不但要积累语言,更要积累知识,积累生活。比如在课本17页的词句积累部分,这几句话的处理,首先要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感受,感受到冬的寒冷、春的萌动,只是无从表达,其次是文本样式的积累,以文本为媒介,学习文中的表达方式,最高层次要达到读者、文本、作者的三者合一,进而学以致用,学习在表达中运用。文中的两句话写得具体形象,而这源于作者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因此在处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就抓住其中一点学习如何写具体。再看插图人物的提示语是这样说的:“观察得细致,写得也就生动,读起来让人仿佛看到了那种情景……”话不多,其实有很深的内涵,首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生活,这样才能写得生动具体,并且提到了阅读感受,即边读边想象。那这部分词句积累,积累的就不只是词句了,更包含了观察、写作以及阅读方法的积累。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这些信息资源。
另外,在课本的26页词句积累部分,这两句话看上去很简单,大家认真品味,就会发现到这两句话写得非常生动,合理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同时又都是反问句,并巧妙运用了多种标点符号。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如何写生动,要保持语文的本色,用心去读,用心感悟,在感悟中积累,不但积累语言,同时也积累生活,积累情感。
●感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不能傻读,要有目的地读,有层次地读。当然感悟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在课后题中就有一些提示,教学中,我们要留意。
比如,可以在比较中感悟,学习《题西林壁》的时候,可以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作对比,李白通过对香炉峰瀑布的描写烘托庐山的磅礴气势,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而《题西林壁》是从整体上概括地抒写自己浏览庐山时的总体印象,从中生发出一定的生活哲理,以此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富有情趣,富有智慧。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感悟,进而准确把握诗的内涵。
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感悟,对课文中人物动作,人物表情的一些细节描写,又可以通过作动作模仿,来感悟。感悟要体现多样性,而这多样性的前提是老师的艺术性的指导。
●运用,一提到运用我们就很容易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学了一个词语,我们就要让学生用,用来造句,这样急功近利的做法其实是很不恰当的。忽略了学生内化的过程。并且这样发散性的造句、机械地训练也会冲淡阅读教学的氛围,破坏了阅读的整体性,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我们可以分两种情况来处理,对于非练不可,又无法融合到阅读教学中的,我们就把它拿出来,往后放。在处理的时候,也不是纯粹的机械的语言训练。比如:练习运用“首先……然后……最后”,我们可以这样安排,请学生想想自己早晨起床去上学的这个过程,然后用上“首先……其次……最后”来说说。比如,学了“发现”,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把你的发现介绍给大家。这样,就是把语言的运用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而不是机械训练。
另一种情况就是,想办法把运用融合到阅读教学中。举一个例子,在学习《心里的世界》一课时,接触到一个词语“拥抱”,那如何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这个词语,学会运用,并且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推进我们的阅读教学呢?我们尝试过这样的方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当孩子们有出色表现的时候,老师可以很自然地拥抱一下那个孩子,来表达对他的赞赏和鼓励。学生在还没有遇到这个生词的时候,就首先亲身地感受到了“拥抱”,将词语的学习变成一种生活经验。当教学进行到最后阶段,学习最后一小节时,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这样一句话:我要去拥抱草原、大海、果园,还有那晴朗的蓝天!在这里,理解“拥抱”至关重要,这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如何理解?有前面的教学铺垫,学生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在课堂上老师拥抱了谁。这样,在叙述的同时,就是在进行语言的训练。进一步,课文中的“拥抱”又是什么含义呢?这就更深一步来理解词语的情感内涵。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感受其中的热爱,就会理解诗句中所表达的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我们理想的状态就是既完成单项训练又促进阅读教学。这也需要老师们心思巧妙的设计。
●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在这里我想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是一道小题,大家可以看一下:
如果请你根据下面提到的课文联想到一些成语,你会想到哪些成语呢?为什么会想到这样的成语呢?说出你的理由。
(1)由《狱中联欢》这篇课文,我想到了--------这个成语。这是因为:--------。
(2)由《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我想到了------这个成语。这是因为:--------。
(3)由《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我想到了---这个成语。这是因为:--------。
(4)由《第一场雪》这篇课文,我想到了----这个成语。这是因为-------------。
这道题就很好地反映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关注语言、文本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多方面受益。
③将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结合起来,发挥语文教学的综合效益
语文学习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语文能力综合提高的过程,要避免语文学习中的“单打一”现象,要将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习作、综合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语文学习的高效发展。为此,教材中有意识的将语文学习的各项活动有机地统一在教材中,无论是独立的口语交际、习作活动,还是说一说,小练笔之类的练习课后练习,均体现了这一思想。,最后,我们谈谈语文课堂的高效整合。
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多项整合、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的过程,语文课堂中的许多环节是不能割裂开的。我们一直提倡语文教学不搞单打一,注重语文课堂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这也是由语文学科特点所决定的。比如在第五单元阅读教学中,学习《尝试》,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说说你尝试过什么,这就是口语交际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这是单纯的阅读教学吗?不是,这也是一种口语交际的训练。再比如在口语交际课上,我们可以先写发言提纲,再互动交流,这就把口语交际与习作整合在一起。同时,一篇课文的教学,也不是孤立的,它是和整个单元主题下的相关课文是整合的,甚至和其他学科知识都是整和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一篇课文中不同教学方式的整合,还要想到本单元,本学期甚至整个小学阶段的整合。
通过以上阐释,我们想传达这样一种信息,希望我们的语文课能保持语文的原汁原味,在此基础上实现语文教学的有序,流畅,和谐,高效,让我们的语文学习为学生的人生涂上快乐、亮丽的底色!
3.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一般是在本单元文化主题的统筹下,重在体现课文内容或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如“探索与发现”单元的几篇精读课文重在突出科学家的研究品质,《植物的感情》则从发现的角度揭示是奇妙的科学现象;《书本里的蚂蚁》用童话体表现儿童生活的一个侧面。总之,从内容上和表现方式上说,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延展和补充。
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仅在于“粗知文章大意”,因此课后习题的安排或提供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线索(《书本里的蚂蚁》);或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植物的感情》);或直接提出略读要求(《尝试》。)总之,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略读课文的学习要以学生的自学或合作学习为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画插图或自己讲解课文等。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略读课文也承担着一定的识字、写字任务,教学中不容忽视。
略读课文教学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与精读课文的区别:
第一、略读教学的“粗”与“细”的问题
●略读课文教学中的“粗”:粗知大意,自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理清故事的主要线索,这为阅读和以后的讲故事提供了线索。
如《尝试》一课:兵败逃走---观察蜘蛛----受到鼓舞----赢得胜利
一般略读课文的课后习题都有一个统领文章整体的问题,如《柳笛和榆钱》中的课后习题。《书本里的蚂蚁》中的课后题:有一个坡度,把它讲给更多的小朋友听。提示学生要记住要点。给出了一个,其他的由学生自己补充。
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很重视重点词句段的品味、把玩,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深化主题。略读则是要抓重点处,进行一些朗读和想象训练,同时也进行一些口语交际和写话的训练。《信任》中设计的四个问题就是如此。
●略读课文教学还要“粗”中有“细”:
⑴识字方法,总结规律,加强比较,加强反馈矫正,提高巩固率。
⑵书写等学习习惯的养成处于强化的阶段:需要教师们重视起来。
⑶读书方法要细指导
第二、略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更注重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性,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如让学生在书上做批注,边读边画,边读课文边写感受和体会,给课文画插图,让学生当小老师自己学习和解决课文的阅读等。总之,该放手时就要放手。
在识字与写字的教学中,也要让学生充分自主,发挥优势,省时高效。
第三,略读课文的教学还有明显地延展性和整合性。
略读课文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更具有多样性,在教学方式上更具备延展性和整合性。如《信任》一课的教参中设计到的四个小题:既是想象的但项训练,也是口语交际训练,同时还是写话的练习,这几个题又都能融于阅读课文的过程,对阅读是一个促进。
4.阅读链接的教学
在精读和略读之后,教材安排了“阅读链接”的学习内容。这种编排方式,是围绕文化主题,在一个题目范围下,选择了2-3个“链接点”,每个点有相对独立的具体内容,由多彩的图画、照片和简洁、生动的文字组成。这种独特的编排方式,既区别于独立成篇、有完整结构的文章,又与之共同阐明和深化本单元的主题。
“阅读链接”更具浏览的阅读特点,在不增篇幅的情况下,扩大了阅读范围和信息量;为学生提供了搜寻信息、资料的范例及其方法、途径;成为学生联系实际、切入生活或渗透研究性学习的端口与链接点;为学生的口语交际、习作提供了选材立意的生长点。同时,这种编排,使教材更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更大程度上改变了教材严肃、板正的面孔,具有亲近感。
教学中要和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统筹安排,阅读链接的内容可以作为一般性的阅读材料处理,也可以作为语文综合活动的凭借进行开发。例如《爱是什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提供的几个小片段,对“爱”的含义有更深入的理解;《走进春天》,可以让学生读读背背教材提供的有关材料,也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谚语、散文等相关资料,然后在班级展示、交流。教材提供的几个“链接点”,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只选其一,如《其实,它们离我们很近》可以把重点放在采访身边的科学家上,也可以给自己喜欢的科学家写封信表达自己的感受,当然还可以就袁隆平或爱因斯坦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在学习方式上,可以自学也可以合作交流,可以课上进行,也可以课前布置,课外完成。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也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种类:手抄报、小论文、采访记录、书信、读书笔记等。
5.综合学习的教学
综合学习的内容重在引导学生有目的地积累语言(“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发展和运用和语言(“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是在大的文化主题范畴下分项进行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我的采密集”的内容仅在于提供可供积累的范例,有生动鲜活的词语,有作为课内学习补充的课外资料,又适合诵读的篇章……,就像学生自己的积累笔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读读背背”的内容全部为传统经典篇目,或古诗,或古代格言警句,或流传千百年的古代谚语……在对经典名篇的诵读中,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许有些古代名篇名句学生现在还不能够完全理解,但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这些首先印刻在他们头脑中的散玉碎珠,将来的某一天必将在他们未来的旅途中熠熠生辉。要把积累和诵读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变成为影响学生终身的良好学习习惯。
此外,有的单元还设了“我的好方法”和“书林漫步”。“我的好方法”意在引导学生注意积累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教学中切忌作为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书林漫步”主要介绍一些浅显的书法常识,意在引起对中国传统书法的兴趣。
三、关于口语交际
1.《课程标准》对中年段口语交际的要求
①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②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③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④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2.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口语交际是在大的文化主题下语文活动的一部分,话题的选择与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口语交际的教学时机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随机进行。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做好交际前的准备工作。一是教师对交际活动的目的做到心中有数,做好相关的指导;二是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资料积累,以做到言之有物。
教师作为交际对象的一员参与到交际活动中去,并对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
变师生间的单向交流为生生、师生间的多相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使交流的层次不断加深。
四、关于习作
1.《课程标准》对中年级习作的要求
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③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④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⑤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⑦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⑧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2.中年级习作与低年级写话的区别
语文课程标准给低年级写话制定的目标只有3条,而给中年级写作制定的目标有8条。通过对比讨论,我们认为课标对中年级习作比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有了五个方面的发展:
①由“对写话有兴趣”发展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②由“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发展为“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并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③由“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发展为不仅要“写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还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④由“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发展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⑤由不要求修改发展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年级习作比低年级写话的目的性增强了,学生习作的自主性、主动性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3.中年级习作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是保护好低年级培养起来的写话的兴趣,培养习作的自信心,千万不能把一、二年级萌发出的小火苗给浇灭了。
●要整体备课,把习作与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紧密结合,力求体现内容的综合性。
●“一样话百样说”,要加强习作指导,鼓励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写具体。
●要鼓励学生加强小练笔的训练,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变小本为日记本,素材本。
●树立交流意识,使习作成为学生抒发情感,表露思想的渠道,成为师生间、生生间交流沟通的桥梁。
●改革评价方法,调动习作的积极性,提倡把作文本带回家,让家长参与习作的评价。
4.简单介绍几个习作教学思路。
本册教材设有六个“我的小笔头”和三次“小练笔”,共9次习作。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的文化主题是“走进春天”;习作的具体要求是:让春天来到你的笔下,让春天走进字里行间。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你可以写一首小诗,也可以写一件小事或编一个童话,还可以画幅画儿,配上你喜欢的文字……和大家一起分享笔下的春天,把大家写的春天汇成一本小小文集,要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本次习作要求设定的非常好:首先让学生在春天里写春天,有生活的基础;其次表达的形式可以是首小诗,也可以写一件小事或编一个童话,还可以画幅画,配上喜欢的文字,这给了学生极大的创作自由;最后,要大家把习作汇成文集,又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习作、分享快乐的平台。
那么,如何教好这次习作呢?我们觉得首先要做到整体备课。从第一课教学开始就布置学生去留心观察春天,培养学生发现春天的眼光,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去发现承载着春天信息的具体的事物,看到一些,就随时在小本本上记一些;同时第一单元中的四篇课文,两首古诗和阅读链接中丰富的语言材料也可以让学生摘记到小本本中。所有这些都是在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积累素材,这里既有内容的积累也有语言的积累,还有表达方法的积累。其次本次习作最好作为专题进行,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将“口语交际”——“春的消息”发布会的教学准备,学习过程与本次习作的完成进行有机整合,将说与写顺次完成。
第四单元
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的习作训练之前都有一篇例文。三单元是《给小猫剪胡子》,四单元是《攻城》。例文既可以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又可以通过读例文向学生暗示写作的方法。所以教学时要利用好这两则例文。
下面说一下第四单元的教学思路。
第四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儿童生活”,习作的内容是写“自己喜欢的游戏”。其实爱“玩”是儿童的天性,玩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写游戏就是写儿童自己的生活,它最能敞开儿童的心扉,抒发真情实感。我觉得要从教学本单元课文开始或者更早一些,老师就可以结合课文教学有意识地领学生做一些有趣的游戏,丰富学生的生活,为习作训练做好素材上的准备;习作指导时可以先读例文了解游戏写法;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游戏;最后让学生写游戏。
关于教材中的小练笔
六册教材中设定了三个必做的小练笔,分别在11课、19课和24课的课后习题中。
这三次小练笔是对综合学习里的习作训练的重要补充,教学中要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训练。
如:学完19课带雨的花后,可以组织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小练笔中提到的问题:回到家里,“我”会挨妈妈一顿骂,甚至一顿打吗?如果你是那位妈妈,你会怎样对等孩子呢?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代替妈妈给孩子写几句话。引导学生把单写妈妈的话改写成母女的对话。
●开发资源,挖掘习作训练
习作训练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材安排的有限的几次训练,教学中要注意开发教材资源,增加学生的练笔次数。
如学完22课《一个新家》有这样一个习题: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一棵大树死了,更多的生命在这儿住下来,不仅有动物,还有植物。”这里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同学们的讨论过程在小本本上写一写。
再如学完23课《尝试》后,让学生说说从文中受到哪些启发,说完之后把说的内容记到小本本上。
此外,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改写课文、续写课文等等方式。
教材中安排的习作与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紧密结合,力求体现内容的综合性。教材中提供了部分“小笔头”范例,目的在于引出写作的领域,借鉴小作者思考的角度,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树立交流意识,使习作成为学生抒发感情、敞开心扉、表露思想的渠道,成为师生间、生生间交流沟通的桥梁。要开放写作和习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习作交流成为一种经常化、自觉化的行为。
●加强习作指导,鼓励学生写真话,抒真情的基础上,对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必要的指导,但不可用统一的所谓“写作规范”束缚学生的思维。
●平时要加强小练笔,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一年级下册统计单元分析及教学建议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下册统计单元分析及教学建议”,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129《统计》单元教学建议

一、单元知识框架

统计

认识条形统计图

认识简单统计表

1、认识简单的条形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体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

3、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1、认识简单的条形图和统计表

2、初步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

3、根据统计表回答简单的问题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1、分类2、100以内数的认识3、简单的加减运算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1、单式统计图表;2、复式统计图表;

三、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四、单元知识点列表

编号

知识点

教材内容

129-01

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第93页例1

129-02

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第94页例2

129-03

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第94页例2

129-04

根据统计图及统计表回答简单的问题

第94页例2五、各知识点的教学建议

知识点

129-01例1(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建议

通过统计花坛上不同颜色的花的数量,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1、根据例题的情境图填写不同颜色的花的数量,并绘制成非正式的条形统计图。2、让学生独立回答统计图下面的问题,并小组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的?怎样涂色?每个小格代表多少?怎样查找统计图中的数据?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评价要点

在填花的数量和绘制非正式的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并使学生直观感受条形统计图。

评价样例

1、A级(易)

知识点

129-02例2(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建议

1、在例1的基础上让学生统计同学们喜欢什么颜色,体验简单的随机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2、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3、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统计的,对学生的各种统计方法进行肯定与评价。(例如用画“正”字,打勾等方法来统计)4、教师小结,优化学生提出的统计方法。

评价要点

知道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一些常用方法。

评价样例

1、A级(易)

知识点

129-03例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处理统计出来的数据,引出简单的统计表。2、引导学生看例2的统计表,请学生说说统计表中的数据表示什么意义。3、小组交流在统计表中查找数据的方法。

评价要点

1、会将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入对应的统计表中。2、会看统计表,会在统计表中查找需要的数据。

评价样例

1、A级(易)2、A级(易)

知识点

129-04例2(根据统计图及统计表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看例2的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2、让学生把例2的统计图与例1的统计图比较一下,再说说异同点。3、小组交流在统计图中查找数据的方法,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评价要点

1、会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2、会看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评价样例

1、A级(易)2、A级(易)

2011年1月

五年级语文下册《跑进家来的松鼠》教材分析鲁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跑进家来的松鼠》教材分析鲁教版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课文的题目很吸引人,让人产生一种迫不及待想读下去的愿望。读着课文,一只聪明可爱、动作灵活的小松鼠跃然纸上。

文章写的是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后,在我们家接二连三发生的一些趣事:松鼠千方百计地“贮存冬粮”,把糖、面包皮什么的叼到大柜顶上;我们采来的一篮子鲜蘑菇,松鼠忙活了一个早晨把它们全晾上了;天冷了,松鼠把手套、头巾等东西叼到烟囱里,给自己垫窝。作者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松鼠的习性。文章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有趣。松鼠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着荒唐事,可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是那么可爱,因此,这些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就如孩子的调皮。细细读来,课文处处充溢着对松鼠的喜爱。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是让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同时,感悟松鼠的可爱,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解析。

①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

这句话介绍的是松鼠的习性。写松鼠在我们家“整天满屋乱跑”“跳来跳去”,可从“惊人”“从来没有”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小松鼠的这些行为并没有丝毫的埋怨,我们读到的只有称赞。

②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儿给它找去呢?

松鼠“跳”到小作者的肩上,“蹭”他的脸,还“轻轻咬”他的耳朵,俨然,松鼠已成为小作者亲密的伙伴。对于松鼠的喜好,小作者已了然于心。描写松鼠的几个动词,不仅写出了松鼠的可爱灵活,更流露出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③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读着爸爸的这句话,爸爸对松鼠因喜爱而产生的宽容溢于言表。知道是松鼠偷吃了糖,发现自己一直错怪了自己的孩子,爸爸不仅没有责怪松鼠,反而“哈哈大笑”,认为这是松鼠的天性,还夸奖它“不甘落后”。

④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也许它跑到花园或森林里去了吧?我们心里空落落的。

松鼠不见了,作者一家人到处去找,却又哪儿也找不到。虽然猜想它也许跑回了森林,可作者一家人的心里是“空落落”的,他们多么舍不得这只可爱的松鼠啊。

(2)对词语的理解。

橱柜:放置餐具的柜子。

储备:储存起来准备必要时用。课文指松鼠把粮食储存起来准备过冬时吃。

哭笑不得: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蹿:向上或向前跳。

垫窝:文中指松鼠把手套、头巾等铺在自己的窝里。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储备、干脆、失踪、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建议

1.五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有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教学时可以回忆学过的这篇课文,交流松鼠留给我们的印象,由此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要继续让学生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可采取几遍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读懂课文,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

初读课文时,应引导学生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大意,说说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再读课文可结合学生的自读,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其中的哪件事,并结合相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课文主要写了松鼠在“我”家的三件趣事,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松鼠动作灵活、讨人喜欢的语句,让学生感受松鼠的可爱;另一方面,文中爸爸的话和作者的议论从侧面反映了作者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也应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3.在学生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松鼠喜爱之情的基础上,还应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动物”,而本文的写法显然与前一篇课文有不同之处。这篇课文中,作者是通过松鼠在“我”家的几件有趣的事来反映松鼠的可爱,表达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的,这种喜爱之情是隐藏其中的。因此在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时应注意让学生与前一篇课文进行比较。另外,在阅读完课文之后,也可引导学生与《松鼠》一文进行比较,为“回顾·拓展七”中的“交流平台”的学习作好铺垫。

4.文章语言浅显,学生读懂课文的难度不大,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如,让学生想象:如果松鼠跑到你的家里,你会怎么做?把你想到的写下来。也可以安排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 指导思想

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的编写宗旨.据此,编写这册课本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

本册教材仍然把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作为重点,继续围绕上述重点来安排基础知识的 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以利于教师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注重熟读,精讲,多练,将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落实到实处.从而帮助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

2. 注意体现时代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本册教材所选课文不仅题材广泛,富有现代意识,而且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文字规范,生动,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就有助于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3. 注意充分吸收语文 的成功经验.

本册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十分注意吸取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吸取全国各地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4. 注意便教利学.

本册教材在内容安排和练习设计上,力求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方便.在类型上只有"识字"和"课文"两种,课文的教学要求与作业形式进本相同;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安排各课生字;凡是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都展示了书写笔顺,目的是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降低难度,易于操作,既便于教师的教,也利于学生的学.

二 教材编排

全册教材由"识字"和"课文"两种类型组成,全部注了音."识字"安排了2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课文"安排了6单元,每单元3~5课,共26课.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综合练习,共8个.

1. 关于识字.

全册共安排生字483个,其中要求写的为298个,另外的185个生字只要求认识,,不作书写要求.

"识写分流"是本册安排生字的一个特点.小学低年级的识字量,过少,会拖阅读,写作的后腿;太多,则会增加学生的负担.采用"识写分流"的方法,就能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多识字,从而缓解了识字与读写之间的矛盾.

"识字"课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1)词串识字.借鉴传统识字教材呈现方式的古典内诗词的艺术手法编写而成,具有整体性,形象性和可读性等特点.

(2)看图会意识字.主要安排了象形字和会意字.通过形象化的图书来揭示汉字规律.

(3)转转盘识字,先通过转转盘显示一组同声的形声字.再将这些字编入一段韵语,作为识字的语言环境.

2. 关于课文.

全册教材安排课文26篇,分为6个单元.各单元内容相对集中,有的描绘了无限美好的祖国风光;有的意在使学生懂得:刻苦努力,从小打好基础,是做人,成才的根本;有的赞美了真挚感人的各种亲情;有的给学生以"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教育;有的意在对学生进行益智教育;有的意在反映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以上安排,利于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做人.

本册课文的篇幅都比较短小,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

本册课文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从篇目看,除了《古诗两首》,《司马光》和《乌鸦喝水》3篇课文外,其余22篇都是新编选的文章.从内容看,大多是和儿童的学习,生活贴得很紧,充满童心童趣的课文.同时,也有反映革命领袖品质的课文,如《他得的红圈圈最多》,《陈毅探母》;蕴含自然常识的课文,如《小松鼠找花生果》;体现时代气息的课文,如《好学的爸爸》等.从体裁看,不但有记叙文,还有诗歌,寓言,童话,民间故事,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课文语言规范,易读易背,易于进行复述和说话训练.插图精美,注重创设课文内容所展示的情境,富有儿童情趣.插图与课文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使观察插图,理解内容,语言训练相得益彰.图文的协调配置,还具有引起想象,启发思维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

课文后面的练习重点突出,一目了然.本册仍然这样设计,目的在于强调朗读,背诵,增加儿童规范化语言的积累;突出写字的笔画笔顺,以求小学生按照规范把字写得又对又好.对于一些人文性内涵较深的课文,设计了利于学生进行自学,探究和综合性学习的习题.

3.关于练习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写字,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字词句方面,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通过综合训练,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使其语文能力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朗读背诵方面,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每单元安排4个成语或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又押韵上口,利于学生积累,增加文化底蕴;二是安排了与各单元课文内容有一定联系的阅读材料,都只要求"读读背背",以继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这些阅读材料短小精悍,一般是二三十个字,或格言警句,或儿歌谚语,都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知识性;注上拼音以帮助朗读,配有插图以帮助理解.这些阅读材料全是韵文,以弥补课文中韵文的不足.

写字方面,所有要写的生字生词,都安排在田字格里写,所有练习中均不设计一个括号,一条横线,意在强调按照规范严格训练.写字训练中"写字"一项,分别渗透了七条书写的笔顺规则,意在让学生从练字中去体会,领悟.

口语交际方面,安排了言语交际和观察说话两个类型的练习.言语交际的三次练习,分别以"指路","做客"和"道歉"为内容,让学生模拟一定的生活场景练习说话.在练习观察说话时,或先听老师讲再自己说,或给以适当的提示再让学生自己说.另外安排了有关看书写字与用眼卫生的说话练习,意在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保持正确姿势,养成良好习惯对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 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 培养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的良好习惯.

(3)继续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 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

(2)能正确抄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写字

(1) 准确认读483个生字.

(2) 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75个常用偏旁.

(3)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98个,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能听懂老师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2)能看图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

5.阅读

(1)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

(3)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4)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来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字词.如读法有:开火车读,指名读,领读,齐读,打乱顺序读……还可加入一些小游戏,如:考考你,摘苹果,贴书皮等.

4.指导书写:在学生充分掌握字音,字形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教材分析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教材分析”,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部编小学语文

年级下册《四个太阳》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四个太阳》是部编语文教材下册

二单元“心愿”主题单元中的

四篇

文。这是

篇散文,共有四个自然段。

文段落结构相似,都是先写了“我”画了什么颜色的太阳,再写在阳光的照耀下,这个季节呈现的美好。文中

幅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插图,描绘了

个小男孩画太阳的情境。全文语言优美,借用画太阳表达了美好的心愿,读起来亲切舒缓,非常适合学生朗读。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因、为”两个字是本

要求会写的生字,而且在

四自然段的表达中运用了“因为”

词,说明了为什么要给春天画个彩色的太阳。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因为”

词进行表达,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指导书写会更有实效性。

后练习中“朗读

文。说说你会为每个季节画什么颜色的太阳,试着画

画,并说明理由”的内容,

个明确了本

朗读,

个是学生在找出文中我为每个季节画什么颜色的太阳这

明显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心愿。从训练角度来看,本文是学生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熟记语言,创造语言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年级学生喜欢阅读充满童趣、语文简洁、优美的

文。经过

个学期的学习,他们已经学习了

文《四季》,对

年四季的特点也有了

些了解,具备了

定的朗读、表达能力。在学习本单元的前三

时,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提取文中明显信息的方法。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直观、形象为主,体会

文抽象的语言文字有

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创设情境去唤醒他们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际感悟小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

的生字,会写生字“因”“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文,学习提取信息的方法。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表达的美好心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本

的生字,会写生字“因”“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文,学习提取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表达的美好心愿。
【教学设计】

)导入

1、这节

我们继续学习

4

,伸出小手和我

起写

题。
“大”字撇上加

点就是“太”,“阳”这个字中有上节

学习的

笔画,我们

起再写

遍横撇弯钩。
2、齐读

题。
3、复习旧知,读好词语和长句。
大家还记得上节

认识的生字和词语吗?请你打开书

24页,先自己读

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认读

组词语:温暖、街道、颜色、送给、因为
①看着大屏幕,自己读读这些词语。
②请

行同学开火车读。
③最后

个词容易读错,我们

起读

遍。
(2)认读

二组词语:忙着尝尝香甜
①这还有三个词语,谁愿意大声读给大家听?
②“尝尝”这个词读得特别好,注意了轻声的读法。
(3)指导读好长句和带问号的句子。
①把三个词语放到比较长的

句话中,朗读时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注意这好长句中的停顿。
出示句子: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
先自己练练。
谁来展示你的朗读大家都向他学习,自己再读读这个句子。
②还有

个带问号的句子,谁会读?
出示句子: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
他真会朗读,读出了疑问的语气。我们

起读读这句话。
(二)整体感知,回顾内容
1、词语和句子都读对了,谁还记得

文中的“我”画了四个太阳送给谁?
2、她记得真清楚,

文中说“我”画了四个太阳给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
板书贴字:夏秋冬春
(三)品读

文,知心愿
1、学习

自然段。
(1)带着问题整读。
“我”画了个什么颜色的太阳送给夏天呢?立好书,自己读读

自然段,用曲线画出你找到的句子。
(2)订正句子,读

读。
①谁知道“我”画了个什么颜色的太阳送给夏天了?请你来读这句话。
②谁画的和他

样?
③你们都画对了,可真棒。我们

起读读这句话。
(3)观察图,说感受。
①天空出现了绿绿的太阳,(贴图绿太阳)这个夏天会怎么样呢?谁读这句话?
评价:是呀,高山、田野、街道、校园都被这绿绿的太阳遮上了阴凉。谁还想读?
②除了高山、田野、街道、校园,还有很多地方都不再炎热了。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
③带着你的感受读这句话。
④有了绿绿的太阳,炎热的夏天变成了

个舒服,清凉的夏天。
谁能读好这个自然段。
板书:清凉
(4)知心愿,感悟读。
①谁知道“我”为什么画个绿绿的太阳送给炎热的夏天?
评价:你不仅读懂了这美好的心愿,而且还用自己的话帮助小画家说出了理由,可真不简单。把鼓励的掌声送给她。
②让我们把清凉带到夏天的每

个地方每

个角落,

起读读。
2﹑学习

二自然段。
(1)整读

二自然段。
绿绿的太阳为我们送来了

片清凉,阵阵凉风把我们带到了秋天的果园。“我”画了个什么颜色的太阳送给秋天呢?自己读读

二自然段,用曲线画出句子。
(2)订正句子,读


①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请你把这个太阳贴到黑板上。
(板书贴图:金黄的太阳)
②谁和她画的

样?我们

起读读这句话。
(3)练习朗读。
①秋天到了,果园里,果子怎么样了。谁来读?
②金黄的落叶忙着在干什么呢?
(4)体会“邀请”。
①示范“邀请”。
现在我就是

片金黄的树叶,我想邀请同学到果园品尝香甜的水果。大家仔细听听我是怎么邀请同学的。
她很有礼貌地接受了我的邀请。听到我的邀请,还想说什么?
②练习“邀请”。
我们也像金黄的落叶

样,邀请同学们来品尝水果。请你看着图片,和同桌相互练练。
同桌展示。
③理解“邀请”。
同学们像小落叶这样,很有礼貌地和别人约好去

个地方,这就是“邀请”。
④读出语气。
小落叶邀请小伙伴的时候不仅很有礼貌而且还特别高兴呢,谁再读读?
(5)知心愿,感悟读。
①秋天我们不仅能看到金黄的落叶,还能看到丰收的景象呢。这可真是个硕果累累的季节!谁来读读

二自然段。
②我画金黄色的太阳送给秋天,因为什么呢?
③原来小画家画这金黄的太阳是让大家看到丰收的景象,品尝丰收的果实呀!
板书:丰收
3、学习

三、四自然段。
(1)自读

三、四自然段。
“我”还画了两个什么颜色的太阳送给冬天和春天呢,自己读读3、4自然段,用曲线画出句子。
我们

起来看看。订正展示,学生贴图。
(2)展示读

三自然段,说心愿。
①谁知道“我”为什么画红红的送给冬天?
请你先读自然段,再说小画家的心愿。
②冬天特别冷,我们参加长跑的时候手露在外面,当时你什么感觉?用上书中

个词说就是——
③这时,我们多希望冬天变得温暖呀!
板书:温暖
谁能读出红红的太阳带给我们的温暖?
①展示读

四自然段,说心愿。
②为什么画彩色的太阳呢?
③我们

起看看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春天吧!
师生对答。
师问: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
生答:哦,画个彩色的!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
总结:
春天可真是个多姿多彩的季节呀!
板书:多彩
4、整读全文。
(1)让我们再完整地读

文,感受

下小画家美好的心愿吧!
(2)你们喜欢小画家送给四季的太阳吗?谁能看着黑板先说说小画家画了什么颜色的太阳送给哪个季节,再试着用“因为”这个词说说小画家的心愿是什么?
(四)指导书写
1、刚才大家在说小作者心愿的时候都用了“因为”这个词,今天我们还要写这两个字。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指导书写
(1)“为”字的笔画容易写错,我们

起书空写

遍。
(2)我来写,请大家仔细观察书写位置。
(3)请你把这两个字描

个写

个。
3、展示评价。
我们

起来欣赏

下同学的书写,谁来先夸夸他?
(五)拓展表达
1、读了

文,我们知道了小画家画了绿绿的太阳,金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彩色的太阳。那你会给每个季节画什么颜色的太阳?
2、你们在美术

上也为自己喜欢的季节画了太阳呢,快拿出来你的画,和同桌先说说你给哪个季节画了什么太阳,再说说你的心愿。
3、指名汇报。
回家后和家人分享你的画,说说自己美好的心愿。

鲁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一》单元备课


鲁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一》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1、《一去二三里》是一首优美的古代童谣,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这是识字教学的第一课,课文内容大多学生在学龄前已经接触甚至已经会背诵,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理解古诗意境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古诗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激发孩子识字的乐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学设计时,要抓住古诗教学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不断地在自读自悟、相互切磋、合作交流中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在诵读古诗时,可让学生在试试、学学、比比等活动中,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诵读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的乐趣。在研读时,引导学生进入如诗如画的小山村,说说看到了什么景物,进行美读。这样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识字为出发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感官的参与性,注意在识字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性。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象找一找我们生活中那些地方有这些字,摘苹果,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采用新字复习旧字,旧字巩固新字的方法扩大识字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记得牢固、扎实。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为此在写字前应先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尝试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每一个汉字。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学生字时,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互相交流学会的生字,让学生主动地把认识的生字介绍给大家,形成人人争当小老师的局面。在学习新笔画时,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地向学生介绍笔画的名称,并通过和新笔画交朋友的游戏来让学生记住新笔画的名称。写好“一”、“二”、“三”、“十”这四个字则是本课的难点,为此,应在学生观察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示范讲解,用最直观的手段向学生展示写字的过程,让学生从中领悟写字的要点,掌握运笔的方法。在学生描红和写字时,播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进行个别辅导。(给优秀作业贴上五角星)

给优秀作业加星这对教师说来是举手之劳,可对孩子的激励作用是相当大的,大人也许并不在乎这个,但孩子都很在乎,我们要多设计一些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2、《口耳目》这是一篇象形字归类识字的课文。本课识字体现出了一些汉字构字规律,同时也体现了学生认识的规律。所以本课时注重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萌芽,以游戏为主要形式,情境中读读、认认、贴贴、说说。比如说学习“目”吧,可以在课前画出眼睛的实物图,出示生字卡片和实物图片,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让学生知道“目”即眼睛)把你认认识的字贴在实物画的下面。比一比:图画、图画右下角的古象形字和图下的现代字:“目”有什么相像的地方?(教师随学生的发言,相机作简笔画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象形字的演化)识记生字时,让学生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在玩中识字、巩固,努力使枯燥的识字变为趣味识字,不仅可以活跃气氛,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快乐识字的目的。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并喜欢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课文里的每个字都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3、《在家里》是表现现实生活的一课,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并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孩子门喜欢的卡通人物(小新、香玲、甚至奥特曼)邀请他们到我们家里做客,我们向他介绍我们家里的布置:如哪是沙发、茶几、台灯、电视……相机出示我们事前准备好的生字卡片。这样在游戏中让学生一高昂的热情来认识生字。另外学习了课文以后,要使学生懂得要尊敬长辈的道理。

4《操场上》以体育活动为主题,有一幅表现操场上热闹的图,6个表示体育运动的词语和一首儿歌。图上画了小学生在操场上所玩的大部分体育活动,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其中第一行的活动以手为主,词语中的动词都带提手旁;第二行的活动以脚为主,动词都带足字旁。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告诉小朋友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壮,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5、《语文园地一》有七项内容,分别是巩固汉语拼音、认识反义词、复习要

求认识的字、复习和拓展词语、读句说句、认读姓氏字和背诵古诗。

6、《有趣的游戏》是口语交际课文。在我们童年时每个人都做过游戏,有趣

的游戏不但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让我们交上朋友。图上画了三种游戏,老鹰捉小鸡、贴鼻子、丢手绢。教材用图上小朋友的人数提示学生游戏指的是两个以上的集体娱乐活动,从图上小朋友的神情让学生觉得这些游戏多么有趣,激发他们把自己做过的游戏介绍给同学,同时向别人学做自己不熟悉的游戏。

三、教学目标

1、认识52个生字,会写20个字,认识7种笔画和4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4、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5、学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3、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4、能够正确区分声母和韵母。

5、认识反义词,把认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会说“谁做什么”这样完整的句型。

6、背诵《咏鹅》。

7、口语交际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学生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交流感受,学习提问。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和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一去二三里》。

难点: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景色美,感悟汉字的形象性。

五、教学思路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对事物具有积极

乐观的态度,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

六、教法学法

(一)识字方面

我们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使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进行识字。”我们在备课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求认的字,不要对汉字结构做过细的分析。

2、不要过早把生字从语言环境中提取出来,单独认读。

3、要转变学习方式。

①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激发并保持兴趣。

②引导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

a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

b认同学的姓名,使学生快速而有效的认字。

c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图片等识字。比如我们可以在教师的门上贴一张写有“门”字的卡片,在……上贴……

D、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E、利用社会大课堂,拓展学生识字的空间,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识字。

《操场上》一课属于按事物规律识字一类,教学时,可将观察图画、认识

事物、学习汉字有机结合起来,教材又倡导“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教学新

理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让学生看图说、看图贴、再反复多种形式学习词语,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在情境中学,这样可以增强趣味性、参与性和

可接受性。偏旁可以随生字教学,如学“打、拔、拍”,先做动作理解字义,复

习提手旁,再识记这几个字。用同样的方法学偏旁足字旁,识记“跳、跑”和“跳

高、跑步”。

(二)写字方面

1、要抓好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

2、课中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进行书写指导。

(三)《语文园地一》中第一项“我会写”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读读声母表、韵母表,再讨论讨论怎样才不会漏掉。如,边找边给其中一类(如声母)做上记号,没有记号的就是另一类,然后分别抄写。第二项“我会连”,要先启发学生想想为什么把“出”和“入”连起来,让学生知道这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再找出其他意思相反的词。第三项“我会读”在教学时可采用同桌互读、“开火车”轮读等方法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师进行抽查与个别辅导。第四项“我会连”中这些事物学生都熟悉,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读一读,试着连一连,然后同桌互相检查。第五项“读读说说”,在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句子,在读中建立完整句子的概念。说句子时,如果学生说出的是完整的句子,但句型与例句不同,教师不要否定。第六项“我会认”,练习时先让学生把自己认识的姓氏字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让学生在课本上涂色,并互相交流。交流之后又认识了几个姓,也可以再涂。第七项“读读背背”,在教学时教师应重点指导朗读,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指导:(1)借助拼音把每个字读正确。(2)速度稍慢,注意停顿。(3)借助图画边读边想象鹅游水的样子。

(四)、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在口语交际课上的教学目标是引导观察游戏的过程,情境中产生口语交际的愿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大方、简单地说出自己做游戏的过程和心理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互相交流,学习询问。在课堂上要注重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并不断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指导、鼓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乐于表达,感受到与人交际、学习语文的快乐。这节口语交际课,可以创设三种不同的情境:其一,引导孩子们回忆自己真实社会生活中的游戏情境,之后进行句式的训练;其二,把孩子们领入活生生的游戏情境,并以此为交际话题组织孩子们交流观后感;其三,最后放手让孩子们尽情地游戏,同时引导孩子向自己的同伴礼貌地寻问乃至请教,构成讨论式的交流情境。在口语课上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学生在课堂上的第一个角色就是学习的个体,就是来锻炼能力,提高素养的(如句式训练的部分,孩子们就是在学习说完整话。)同时学生作为表达观点的人,还要清晰地、有礼貌地表述自己的看法(如说出游戏中你觉得有趣的地方,评价其他同学的发言等等),作为听众,还要学会如何听懂别人的话,从他人的表述中有所启发,最终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如在最后根据别人的提问进行回答)。

"玩游戏"是日常生活中学生典型的口语交际活动,在教学中可以突出游戏

之"趣"进行交际训练,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先引导孩子回忆玩过的游

戏、再让他们现场边玩边说、最后进行询问,积极营造共同学习、探索、研究、

提高的环境氛围,充分利用对话式、交互式等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充满合作

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沟通,学会互助,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七、资料袋

敲门

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

总想爸爸妈妈来敲门;

我和爸爸在家的时候,

总想妈妈来敲门;

我和妈妈在家的时候,

总想爸爸来敲门;

我们全家都在家的时候,

来敲门的一定是客人。

八.本单元练习设计

(一)、看拼音写字。

èrbāsìshíliù

()()()()()

(二)、增加笔画,写成新字。

zàizìshàngjiābǐshì

在二字上加一笔是(),加两笔是()。

(三)、猜字谜。

yìdiǎnyìhéngliǎyǎnyídèng

一点一横,俩眼一瞪。()

(四)、读儿歌。

jīguānhuā

鸡冠花

jīguānhuā

鸡冠花,

xiàngjīguān

象鸡冠,

gōngjīpǎoláikàn

公鸡跑来看,

yuèkànyuèxǐhuān

越看越喜欢:

zhègejīguānzhēnpiàoliang

“这个鸡冠真漂亮,

wǒyàogēnnǐhuànyihuàn

?我要跟你换一换。”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识字12-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二、教材的特点
(一)、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例如,在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了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二)科学性
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以认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最常见的、出现频率最高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儿童最先认识的字,是与他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爸、妈、我”。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字,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常用字。此外,识字的安排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采用象形字、会意字、看图识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形式,使儿童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文化,认识身边的事物。要求写的100个字,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的顺序编排,每课只写3-4个字。结合写字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打好写字基础,使每个学生不仅能把字写对,而且能把字写好。
(三)时代性
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不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如,《我多想去看看》表现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自己去吧》。体现了对独生子女主动锻炼、大胆实践的企盼,《借生日》《平平搭积木》赞扬了儿童关爱他人、敬爱父母的美好心灵,《爷爷和小树》《小熊住山洞》蕴含着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因素。此外,有关计算机、自选商场等具有现代气息的内容,城市、农村、学校、家庭生活的内容,通过有趣的故事渗透科学常识的内容,在教材中均有反映。
(四)趣味性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例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环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我会连”等形式,激发兴趣、培养自信。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都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五)广泛实用性、
针对我国地域辽阔、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本册教材内容适中,分量适当,为教师、学生留有拓展和创造的空间。在识字方面,采取种种方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认字,如,在语文园地中鼓励学生认姓氏字、牌匾字,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认识身边的汉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又如,本册最后编排了两课连环画形式的课文《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每课有少量生字,但全文不注拼音,教师可鼓励学生借助图画或通过其他方式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在自己认字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获得自学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三、学习目标
1、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2)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的内容感兴趣,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这学期我所执教的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材。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四部分所对应的部分。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的相关解析。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100以内数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能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孩子们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应注重培养其数感,如在数数量较多的物体时,能自觉地十个十个地数;会用“少一些”、“多一些”、“少得多”、“多得多”、“差不多”来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对大小关系,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抽象出加减法算式,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指导学生在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应引导其与上学期20以内数的加减法联系起来,从个位起一位一位地算,以提高其计算的正确性。能灵活地运用加减法算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在相差量问题中,不仅会求相差量,还会求大数、小数;在剩余问题中,除了会求剩余量,还会求总量、减少量;在具体情境中会根据有效的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能把丰富的生活情境与具体的数学算理相联系,抽象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六单元《购物》。学生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能将数与代数中的加减法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换钱、购物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部分:空间与图形。

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认识厘米、米,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设计出漂亮的图案,发展其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及空间观念。

学生在学习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应设计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请孩子们亲身经历,形成感知,并应最大限度地展示孩子们的设计、操作成果,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其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及空间观念。

第三部分: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交流。本单元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应设计必要的情境,使孩子们体会到收集数据的必要性,统计方法的多样性,条形统计图的直观形象性,更应培养其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第四部分: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专题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思想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过程中,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五年级语文下册《匆匆》教材解析鲁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匆匆》教材解析鲁教版

一、文本解读

《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从结构上《匆匆》篇幅短小,构思新巧,作者匠心独运地以发问句式为纽带联结全篇,一步紧似一步地展露内心的思绪。作品大体上有三个层次,起头作者就透过自然现象不断追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如果有人偷了,“那是谁?又存在何处”?如果是自己逃去了,“现在又到了哪里”?设问灵巧,一句一锤,扣人心弦,逼着你去思索人生严肃的问题。在第二层次里,又以来去日子“又怎样地匆匆”这一发问句别开生面,引出太阳这一具体形象。那作为诗人感情附丽物的太阳,既是诗人主观抒情的渊薮,又是通篇结构的纽扣,它既把前面提出的问题形象化了,又为以下的情感抒发别辟蹊径。在最后一个层次里,作者又以“我能做些什么”这一反问句式,把情绪进一步挥发,以一连串发问句,追踪自己生命的痕迹,反省着“过去的日子”,最后又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呼应开端。通篇只有六百来字,居然用了十一个发问句,在一连串看似不求回答的设问中,表现了一个微妙的内心世界。这些发问句在整个结构中,实际上是巧妙地起了牵引情感的线头作用,通过它一层紧扣一层地点显了主题,深化了主题。这样不落常套的艺术构思,确是具有不同于众的独特风格。

其次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第一自然段【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

作者还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接着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二、教育价值

《匆匆》一文所表达的时间的稍纵即逝是五年级的孩子明白但感触不是很深的,从语文的人文性角度来看,这是这篇文章的情感教育价值所在,即通过入情入境的品读感悟时间的匆匆,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激励学生珍惜时间有所作为。

同时作为散文的经典之作学生可以在反复品读中感受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优美语言。

三、地位作用

《匆匆》安排在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板块主题珍惜时间中,学习本组课文,我们要引领学生通过品读感受时间的一去不复返,珍惜时间有所作为。《匆匆》无疑是典范之作。另外《匆匆》还在课标版第册可见其重要作用

四、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五、解决策略

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地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抓住课题“匆匆”,了解课文写了“时间匆匆,一去不返”的意思;再读课文,弄清各自然段大意;细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获得对文本的体验和感受。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表达效果,讨论交流自己的体验感受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获得的。重点品读第2、3自然段中的句子。指导学生理解“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等句子的意思,感悟这些语句是怎样描写日子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的,又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作者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的句式,将不易察觉的时光匆匆,一去不返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2.抓住课文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采用设问的句式,抒发自己强烈的情感。作者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问而不答,而答案隐含其中,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文章还采用了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突出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3.在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第3题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法,写几句话。可用“……的时候,日子……”的句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仿写。如,“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体现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学习过程。

4.本文运用了排比、设问、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教师在教学时,不要单纯把修辞手法作为语文知识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判别各种修辞手法,而应该把重点放在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到此句话用这种修辞好在哪里。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理解及相关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材理解及相关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

共选编4篇课文,其中两篇是诗歌,现代诗歌和古诗各占一篇;还有两篇,一篇是叙事写人的文章,一篇是写景抒情的文章。它们都与“春天”有关。

《走,我们去植树》用孩子的口吻,生动地描述了少先队员们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并展现了植树造林给人们、祖国、大自然的带来的变化和好处,号召大家投入到绿化祖国的行列中来。首尾呼应、讲究形象是这首诗歌的特点。

讲读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每一节诗歌的大意,注重朗读的训练,在读中理解和体会植树的意义,以及少先队员们植树的快乐。要加强诗歌的情境教学,避免上成关于植树的常识课。

《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前后两次向孩子问询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具体时间,并且郑重记下的故事,赞扬了他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平易近人的处世原则。

课文的三段之间是典型的分总关系,有别于以往的段落结构,可以据此进行“篇”的训练,又可以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

写人文章的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事情的梗概,把握情节,其次,要让学生进入课文规定的情境,抓住关键语句,细细品味人物的品质。就课文而言,那就是竺爷爷和孩子的两次对话。竺爷爷对话时的神态尤其要注意,要出示有关句子,让学生去品味。最后的总结侧重于科学态度和研究精神的提升,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其它方面的教育。

《燕子》这是一篇颂春的文章。在作者笔下,燕子是那么的活泼机灵,春天是那么的烂漫无比!这一切都源于作者对燕子,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在教学中,不光要让学生理解每一小节写了什么,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要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让学生感悟燕子的动静之美,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传神的描写之妙;还要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从而明白燕子与春天两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字里行间那份浓浓的春情。

《古诗两首》这两首古诗都是通过对春天优美景色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独特感受的。

《江南春》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著名的写景诗。前两句写江南秀美的春景,第一句自然景观,第二句是生活场景。从观察的角度来看,诗人的视野之大谓之“千里”,所以说这两句是对江南春景的整体概括。后两句诗人寓情于景,既抓住江南烟雨和南朝寺院的特点,又借古讽今,真是一举两得。写景诗如此高的意境并不多见,难怪人们称其为“小李杜”。

《春日偶成》全诗的诗眼是“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乐”?“云淡风轻”春天的景色使人平生一份轻松;“傍”、“随”、“过”三个连续的动作,表明诗人郊游时愉悦的心情。此时,“我”“乐呵呵”地在想些什么?一个年老之人不服老,怡然自得,热爱春天的感情跃然纸上。

第二单元

共3篇课文,两篇叙事明理的文章,一篇介绍说明的文章。它们都与“创新”有关,《苹果里的五角星》是讲日常生活中的创新,《最佳路径》是运用创新方法获得成功的有名事例,《人类的“老师”》介绍了仿生学中众多的创造发明。?

《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讲邻居家的小男孩向“我”显示在幼儿园学会的新本领,拦腰横切苹果,让“我”看到了里面隐藏着的“五角星”,从而揭示了“往小处说,创造力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的道理。

在故事的讲读过程中不要一开始就把注意力放在道理的揭示上,而要抓住小男孩的语言和动作,“我”的心理变化,使学生入情入境,自然而然地领悟。在文章最后的议论部分,要联系重点词句,采用多种手段,层层推进,提高学生对文章核心价值的认识。

《最佳路径》这是一篇新入选的文章。通过记叙在迪斯尼乐园临近开放之际,格罗培斯大师为路径设计问题大伤脑筋,焦躁不已,后来他从法国南部一位卖葡萄的老太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中受到启发,采取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按照足迹,铺设道路”的路径设计,最终这一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从而告诉我们: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选择,一种最佳的选择。

文章讲读的过程中,应循序渐进,通过格罗培斯大师在故事不同情节中的表现,和两处地方的比较和联系,引导学生先行把握文章的主体价值,既只有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借鉴,才能有所创新;然后再进一步组织学生去思考“最佳设计”这一问题,这里的理解要允许多元,既有其设计本身的创新价值,体现了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又有其本身的实用价值,符合众人的意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还有其丰富的艺术性,优雅美观;再加上格罗培斯本人的一些个性品质等等。

当然,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的预案,学生的阅读前理解水平,影响着教学目标和过程的设计。

《人类的“老师”》这是一篇科普小品。讲读时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上出语文味来;要通过对第三自然段的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根据“老师”是谁?它“教”了什么?“教”的结果如何?三个问题自主学习课文其它部分的内容;要立足文本,适当拓展,总结提升。

第三单元

共3篇文章。前两篇是叙事写人文章,后一篇是剧本。它们都表现了中华民族古代英贤人物的崇高品质。我个人认为:刘备是为“公”求贤;祁黄羊是为“公”举荐;公仪休是为“公”廉洁。

《三顾茅庐》课文是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讲刘备三顾茅庐,侧重写第三次拜访诸葛亮

的经过,表现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的品质,同时也对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有所反映。

教学设计要注意因文而异,分清详略。从开头的“诚心诚意”导入,充分展开2—4自然段的教学,通过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特别是多处精妙的比喻,要让学生联系课文和课文之外的课程资源来深入理解。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看到的一些课例都是两课连上的,而现实的教学可能有出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分清不同课时的目标,设计符合学生和自己的教学过程。

《祁黄羊》这篇课文讲了祁黄羊因病辞职、外举解狐、内举祁午三个小故事,表现了他出以公心的可贵品格。

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理清这三个故事的外在联系,还要弄清其内在的联系。建议可在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出示悼公的话,明确文章中心,接着抓住人物的语言讲读后面的两个小故事,然后再讲第一个故事,最后总结归纳。

《公仪休拒收礼物》这是一个独幕剧的剧本。其文本的核心价值在当代极具现实意义,尤其在中国这个讲人情的国家中,如何学会拒绝真是一门艺术呀!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剧本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公仪休廉洁自律、机智过人的品质。要通过课后练习4的训练,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和大语文教育。

第四单元

共四篇课文。单元的主题紧紧围绕一个“爱”字,有无私的爱,有纯真的爱,有亲人的爱,有博大的爱……细细读来,着实令人感动。

《永远的白衣战士》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记叙了广东中医院的护士长叶欣冒着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地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回来,自己却被感染上非典型肺炎,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歌颂了她忠于职守、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塑造了一位新时代白衣天使的光辉形象。

教学中要相机向学生介绍有关非典的知识和当时严峻的形势,创设与课文吻合的情境;要引导学生围绕课后练习4,找到文中的相关语句,精读品悟人物的品质,在这过程中还要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让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番茄太阳”》课文讲了一位拄着双拐的残疾青年—“我”与盲童小女孩明明之间的一段交往,表达了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如果说上面一篇课文给人是一种壮烈之美,那么这篇文章给人的是一种阴柔之美。在平淡之中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于细微之处催人奋进。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线索,抓住主干,即“我”与明明的交往和“我”的心情变化,双线并进,互相推动,充分感受小女孩漂亮、聪明、纯朴、富有爱心等美好品质,领悟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要充分发挥读的功能,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第一次抱母亲》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在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她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的事,表达和歌颂了人间伟大而深厚的母子亲情。

教学中要把“我”两次抱母亲作为讲读展开的线索,结合课后练习4的问题,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为儿子对母亲的那一片孝心。要注意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使他们走进文本,完善和提升自身的人格。

《我不是最弱小的》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外出度假,突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把雨衣盖在了娇嫩的蔷薇花上的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保护弱小者的美德。课题是萨沙说的一句话,而且文章的结尾也落在这句话上,给人无限的回味。

要引导学生在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印象的前提下,抓住细节,一是文章对蔷薇花的两处描写,二是萨沙的三问和妈妈的两答展开教学,做到前后连贯,突出中心。

总的来说,这一单元的4篇课文人文性很强,我们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受到震动,在做人上有所长进;同时我们还要牢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使教学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第五单元

共3篇文章,与“动物”有关,前两篇讲的是飞禽,后一篇写的是地上的动物。它们都写出了动物的可敬之处,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鸟语》一文主要写了“我”从小爱鸟,经常与鸟儿交谈,与它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从中得到许多启示,从而揭示了“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的主题。文章的结构详略得当,语言极富儿童情趣。

课文与现在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差距,因此教学要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经历着“我”的经历,感受到“我”的感受,使孩子们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体会到深深的人鸟情。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课文的语言文字,营造一定的氛围,便于学生入情入境。

《天鹅的故事》一文写“我”到俄罗斯老人斯杰潘家做客,听他讲在打猎途中,目睹一群天鹅为了生存,由一只老天鹅自觉带头,群体跟上,用自己的身体撞击冰层,最终成功,而他悄然离开的故事,赞扬了天鹅勇敢无畏、团结拼搏的精神。

教学中要以斯杰潘老人的情感变化作为线索,这与课后练习4的问题是紧密相关的。要重点讲读课文的五和、六两处自然段,抓住关键语句,朗读与想象相结合,多元解读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突出文本的核心价值。

《生命的壮歌》一文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部分内容组成,表现了同一个主题:生死关头,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这个“壮”是“悲壮”、是“壮烈”,是在悲中催人奋进的一种精神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避免过份渲染悲伤的一些做法,还是要从文本入手,从“壮举”到“壮歌”,引导学生在了解故事大意的前提下,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到蚂蚁、老羚羊是在万分危急、迫于无奈的情况下,英勇献身的,进而受到心灵的震撼、人格的熏陶。

第六单元

共3篇课文,用不同的文学样式表达了同一个主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特殊的葬礼》是叙事明理的文章。先写巴西总统亲自为塞特凯达斯主持葬礼,接着回顾了这条瀑布由雄伟壮观到日渐枯竭、“不辞而别”的变化过程,交待了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还写了人们为它举行葬礼的情形,最后又回到课文开头的场景,讲总统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地球。说明水资源浪费和森林被乱砍乱伐给大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教学时,可以从课题激趣,根据课文采用插叙的特点,加强大瀑布前后的对比教学,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文本、媒体、训练手段多样整合,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魄力。在第四自然段讲读原因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人们缺少的正是环保的意识,而举行特殊的葬礼的目的,就是要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沙漠中的绿洲》以参观访问的形式,写了作者对阿联酋人民辛勤种植、精心侍弄花草的所见、所闻、所亲身经历和所感。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科学童话,以童话方式介绍了森林的作用。主要讲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洪水泛滥成灾,听了妈妈的话,知道了森林防沙蓄水的作用,回到森林后,它又明白了森林有调温的功能。于是,它有了一个心愿:到沙漠里去植树。

上述两篇文章的教学,都要根据文章本身的特点,在教学中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语言文字的训练。

第七单元

3篇文章,表现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古诗两首》刻画的是儿童天真的本性;《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借物喻人,含蓄地表现了伟人爱满天下、一身正气的风范;《黄河的主人》则讴歌了普通劳动者身上蕴含的民族精神。

《古诗两首》《池上》写乡村孩童的天真可爱,一是“偷采”,二是“不解”;而《小儿垂钓》中则有“映身”、“遥招手”、“不应人”。教学中要把诗句中写景和叙事的画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自然巧妙地过渡引导,使整首诗的意境浑为一体。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的教学,在学生初步了解大意后,可以用中心突破的方法,由“物”到“人”,逐步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黄河的主人》一文,还是要根据作者的思路,围绕课后练习5来组织教学,朗读和感悟相结合,侧面衬托和正面刻画并重,让学生在课文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部编版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分析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分析”,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部编版教材

年级语文下册

四单元教案分析

主题

家人

教材

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四篇

文:古诗

首《静夜思》,儿童诗《夜色》,散文《端午粽》和《彩虹》。通过对本组

文的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家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

起读”。

教学

1.会认54个生字和4个偏旁,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

文,读好长句和问句,并能背诵部分

文。

3.通过识字加油站和读好轻声的词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积累

些常用词语。

4.会读会背古诗,养成诵读经典古诗词的习惯。

5.初步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

重点

难点

1.会认54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通过识字加油站和读好轻声的词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积累

些常用词语。

3.初步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法

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

文内容的意境美。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防止平均用力。识好字,学好文,从而理解

文内容。

分配

8.静夜思…………………………………………1

9.夜色……………………………………………2

10.端午粽…………………………………………2

11.彩虹……………………………………………2

语文园地四………………………………………2

8.静夜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7个生字,认识

偏旁“匕”。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过程与方法:由老师引导,通过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领悟诗人对故乡深切思念之情。通过学习儿歌、做游戏掌握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感知诗中蕴含的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节奏,背诵古诗。

【教学

时】1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引出诗题

1.复习已学的李白的诗《古朗月行》。

2.引出诗题---静夜思

二、初读诗句,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读诗句,背诗句。

(1)请会读、会背的几个小朋友读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正确评价。

(2)请会读、会背的小朋友读给同桌听。

2.认读生字。

请已经认识生字的小朋友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并告诉大家怎么认识的。采用“生活中识字”“熟字加偏旁”等多种方法识字。如:

生活中识字:夜——黑夜光——灯光月光

举——举重举手

熟字加偏旁:田——思木——床古——故

形近字比较:忘——望底——低凝——疑

3.自主读读句子,认读生字。

(1)四人组成小组,组内学习:说

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并读读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2)指名学生

句读诗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三、想象画面,了解诗意

1.想象画面,说意思

学生先想象画面,自由说说诗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2.交流反馈。

教师及时出示学生难懂的几个这的注释。如,疑:好像,举:拾,思:思念。

3.请同桌互相说

说,只要意思大致对即可。

4.四人小组合作:说

说整首诗的大致意思。

5.鼓励学生尝试背诵。

四、练习书写,语境填空

1.出示生字认读,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如“思”字书写时注意“田”字的竖在竖中线上,心字底略宽,卧钩是关键笔画,三个点要注意位置。“前”要写得上紧下松,下面部分的“月”的

撇要变成

竖。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讲评。

3.填空,在语境中巩固生字。(

件出示古诗填空)

五、板书设计

举头望明月

8.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9.夜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偏旁,写好7个生字。

2.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

文,读好长句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结合图文想象感悟。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童年的纯真和无知,体会成长的快乐。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

个勇敢的孩子。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写好7个生字。读好长句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读好长句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

【教法学法】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教学准备】

件,学生预习

【教学

时】2

【教学过程】

、导入

1.

件出示夜晚星空的景象。

师导入:夜晚的星空多么美呀,可是有个小朋友却害怕夜晚,不敢往外瞧。他是谁呢?我们

起去文中看

看吧。

2.板书

题:夜色

3.齐读

题。说

说你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

二、认识生字,初读

1.自由读

文。

2.找出生字,读

读,认

认。

3.出示词语。

胆子勇敢原来从此睡觉散步

4.分段指名读

文。

三、理解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自由读

文。

3.理解

(1)我胆子小。

(2)妈妈给我讲勇敢的故事,我还是怕黑。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文。

四、总结

1.

文主要讲了

件什么事情?

2.有感情朗读全文。

、复习巩固

1.分组开火车读

文。

2.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3.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4.抽读本

生字卡片。

5.开火车进行扩词。

6.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记方法。

7.出示词语。

(1)指名读,齐读。

(2)你还喜欢

文里的哪些词语,说

说,再抄

抄。

(3)比

比谁积累的词语多。

二、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

2.分类识记,指导书写。

(1)独体字:再

(2)左右结构:晚外

(3)上下结构:笑爸色看

3.学生书空。

4.教师板演示范。

5.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书写展示、评议

五、板书设计

9.夜色

从前:胆子小

出去散步后:很勇敢

10.端午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

文,学习读好长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3.能用自己的话说

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

文内容及词语意思。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

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

【教学重点】认读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熟读

文。

【教学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

【教学

时】2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件出示粽子)你们认识吗?谁能告诉老师它是什么?

2.指名说,接着导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对,这是粽子。但是,同学们,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呢?

3.今天呀,我们

起来学习

10

,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

样,不仅吃过粽子,他还知道粽子的来历呢!板书

题。

4.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端”“午”“粽”。

5.再次齐读

题,注意读准三个生字的读音。

二、初读

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画上“○”,生词画上“”,看看哪些同学把

文读得又快又好!

2.检查生字、生词认读情况。

(1)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师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3.

文有几个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写了有关粽子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

件)

4.学生自读

文。

三、再读

文,感悟内容

)读

文,感悟内容。

1.师配乐范读

文。

2.指名逐段朗读

文,全班帮忙正音。

3.全班交流。(

件问题)

(二)分段学习

文。

1.指名朗读

1自然段。

思考:这

段主要写什么呢?

2.指名回答,师指导。

3.师总结:外婆煮好

锅粽子,不仅仅是盼望我们回家吃粽子,同时,更饱含了外婆对我们浓浓的爱。

4.出示生字卡“午”“节”

认读两个生字,师指导描红。

5.作品展示。

(三)学习

2自然段。

1.指名读

2自然段,把不会读的词和句子用“~~~”划出来。

2.全班交流词句的正音。

3.师教读,指名“小老师”带读。

4.讨论交流:这

段写了有关端午粽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5.回答交流,并板书:箬竹叶糯米枣又黏又甜

6.理解词语:箬竹叶清香又黏又甜

7.指名朗读

2自然段,注意读出骄傲、喜爱的情感。

8.齐读

2自然段,读出外婆包的粽子的特别之处。

四、拓展感悟,布置作业

1.回忆自己家端午节包了什么粽子,谁包的,用的什么原料,味道如何?

2.全班交流并评价。

3.作业:你喜欢吃粽子吗?吃过什么味道的粽子?和同学说

说。

、复习旧知,导入

1.认识生字卡片。

2.听写生词。

二、学习

文,感悟内容

1.学习

3自然段。

(1)过渡:上节

,我们学习了

文的1、2自然段,知道了外婆包的粽子特别好吃,那么除了味道好,外婆的粽子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2)指名读

3自然段。

(3)指名说说这

段主要写什么?

(4)指名回答并板书:花样多。

(5)练习用“除了……还有……”说话。

(6)总结:外婆包的粽子除了好吃,花样多,还叫我们带回去给邻居吃,看来,外婆还是

个什么样的人呢?——善良

2.学习

四自然段。

(1)启发谈话:人们端午节吃粽子为了什么呢?

(2)指名读

四自然段。

(3)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屈原的资料。

三、

文拓展,指导书写

1.总结交流。

(1)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那么屈原到底是

个什么样人呢?

(2)

件出示屈原资料,了解其生平,以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拓展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家乡端午节习俗资料,并和

文内容相对照,看看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3.指导生字“真、分、豆”书写。

(1)

件演示“真、分、豆”笔顺。

(2)认读3个生字。

(3)观察三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指导书写。

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

文的主要内容。

2.布置作业。把在本

中收集到的词语放在你的词语库里。

外了解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五、板书设计

材料:青青的箬竹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10.端午粽味道:清香又黏又甜

花样:多

意义:纪念屈原

11.彩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认读12个生字和衣字旁1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文。读懂、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注意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

过程与方法:图文结合,采用多种形式读来理解

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感受小女孩关心父母家人的美好品质,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能读出问句的语气。

【教学难点】体会小女孩关心父母家人的美好品质

【教法学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

文,教师准备

件。

【教学

时】2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我们来猜

个谜语:“天上有座彩桥,不用水泥和木料,只好看不好走,太阳公公把它造”。谁知道是什么?(彩虹)

那你见过彩虹吗?你能说说你见过的彩虹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吗?让我们来看

看吧。(播放

件)你们想读读吗?

2.齐读

题。

二、初读

文,自主识字

1.教师范读

文,学生听准生字读音。

2.引导学生练习读

文,

出自然段序号,把生字画出来。

3.出示要求会认的12个生字,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认读,并组词。

4.全班汇报生字的学习情况。教师相机补充、指导。

5.同法指导学习本

生词。

三、再读

文,巩固识字

1.指名分自然段读

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2.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

文。思考:彩虹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彩虹美吗?

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

个?

四、指导书写

1.出示7个会写字。

2.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想

想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重点指导“着”“那”“兴”的书写。

3.教师范写。

4.

件展示书写,强调笔画的搭配。

五、布置作业

1.组织自由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

2.引导练习朗读

文。

、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组词。

2.引导齐读

文,边读边思考:

文中共有几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

个?

二、品读

1.引导学习

(1)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2)指名朗读

自然段,思考:彩虹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彩虹美吗?

(3)学生讨论交流

(4)

件出示雨后彩虹美景。指导看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彩虹像什么?

(5)指导朗读

自然段,读出美感。

2.引导学习

二自然段

(1)指导看

幅插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

(2)指名说,师生指正。

(3)

文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这

幅插图呢?

(4)范读、指名读

二自然段,思考:我要在彩虹桥上干什么?

(5)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6)“我”真的能在彩虹桥上洒水吗?

(7)同学们说得对,这是小作者的想像而已。怎样来读好这两个问句呢?

(8)范读、指名读,请小老师带读,读出作者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

(9)总结谈话:小作者不仅对探索大自然充满了兴趣,同时也是

个关心父母的孩子。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3.引导学习

三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这

段有几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说。

(3)全班齐读,读出作者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读出“我”对妈妈的关爱。

4.总结学法,引导学习

四自然段。

5.总结全文,齐读全文,感悟情感。

三、

堂拓展,布置作业

1.除了本

的彩虹让我们充满无限的想象,你还见过哪些自然现象也很美呢?

2.把

文美美地读给家长听。

语文园地四

【学习目

1.通过认识人体器官,认识8个生字,8个生词。

2.通过字词句的运用,知道轻声的几种构词方式,并能读准确。知道带有“点”笔画的独体字的笔顺规则。

3.日积月累,通过诵读《寻隐者不遇》,培养收集古诗词的兴趣。

【学习重点】

1.了解轻声词的构词方式,养成

外积累词语的习惯。

2.日积月累,通过诵读《寻隐者不遇》,培养收集古诗词的兴趣。

【学前准备】

字词卡片,多媒体

件。

时安排】2

【教学过程】

、游戏闯关,识字加油站

1.导言:同学们,这节

我们首先玩个“我来指,你来说”的小游戏,好不好?

2.教师指鼻子、眉毛、嘴巴等身上不同的部位,学生认真观察,快速说出表示不同部位的名称。激励学生比

比,看谁说得又快又正确。

3.闯关游戏:读词语。

(1)多媒体

件出示,学生浏览词语卡片。

(2)学生先在小组内合作朗读词语,再相互之间比赛正确认读词语。
眉毛 鼻子 嘴巴 脖子 手臂 肚子 小腿 脚尖

4.识记生字——眉、鼻、嘴。

(1)过渡:我们能够正确读出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记住它们呢?

(2)“眉”字的识记:眉毛是生长在额头之下、眼睛之上的毛发,所以“眉”的下面是“目”。出示:“眉”字的演变过程。

(3)“鼻”字的识记:人们常常指着自己的鼻子表示自己的意思,所以“鼻”字的上面是自己的“自”。

(4)“嘴”字的识记:提到嘴首先想到的是“口”,然后是“嘴角”的“角”,再加

个“此”,就是“嘴”了。

5.准确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黑板上词语出现最多的

个部首是“月字旁”。

(2)同桌合作找出带有“月字旁”的字。

(3)小组合作说

说还认识哪些带有月字旁的字。

(4)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带有“月字旁”的字表示身体某

部位。

7.小结。

二、游戏闯关,字词句运用

1.游戏闯关:摘苹果。(比

比,看哪个小组摘的苹果最多。)

(1)教师指出闯关要求,准确读出苹果上的词语即可得到苹果。

(2)多媒体

件出示词语:胆子、粽子、镜子、爸爸、妈妈、哥哥、故事、月亮、时候。

(3)学生先小组内合作将字音读准,小组派代表读词语,正确读出词语摘

个苹果,比

比看哪个小组摘的苹果最多。

2.运用词语造句。

(1)导学:同学们真是收获满满啊,摘到了这么多苹果。老师还能用两三个苹果上喜欢的词语造句子呢。(老师示范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用自己喜欢的两三个词语说话。

(3)集体交流,学生代表汇报,教师将说得比较好的句子板书写在黑板上,全班同学齐读。

(4)指导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在句子中的读法。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3.全班同学展示汇报,说出自己知道的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

三、游戏闯关,书写汉字

1.导学:同学们摘了这么多的苹果,真开心,接下来朱迪要带领我们到动物城堡里的游乐园逛

逛。但是,我们要完成以下任务才能进去。

2.多媒体

件出示任务卡: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1)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按照正确笔顺书写“主”字。学生书空和老师

起写“主”字。

(2)师生同步竞争书写“门”字。看谁写的笔顺正确。

(3)男女同学派代表在黑板上比赛书写“书”字,其他同学做小评委。

(4)同桌之间竞争书写“我”字。教师提示独体字书写时按照正确的间架结构和笔顺进行书写。教师巡视观察。

3.总结带点字书写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几个字里面都有

个共同的笔画“点”。

(2)总结带点字的书写规律:笔画“点”在字的上方或者左上方时先写点;“点”在字的右上方时,后写点。

(3)根据“点”的书写特点,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带点的字

四、回顾全文,布置作业

1.导问:今天大家跟着朱迪玩得开心吗?谁能向大家说

说今天有哪些收获呢?

2.总结。

3.作业布置: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本

的生字。


、诵读比赛,日积月累
1.情境导入,揭示

题。

2.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教师提出诵读要求:读准字音。

(2)同桌之间借助拼音读,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汇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订正。

3.精读古诗,熟读成诵。

(1)导学:同学们已经读准了字音,接下来我们展开

次朗读比赛,比

比读古诗的时候,谁的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正确、流畅。

(2)多种方式诵读:小组比赛读、同桌互读、男女生赛读、边评边读、齐读。

(3)指导学生通过二人对话的方式识记诗歌内容。

(4)分角色朗读诗歌。教师扮演诗人,学生扮演童子。师生合作以对话的方式进行诵读。

(5)学生自由背诵,比

比看谁背诵得最快。

(6)教师抽背,鼓励同学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

4.小结:我们跟随着朱迪参加了赛诗会,并且运用了多种方法诵读诗歌。希望同学们学会运用更多、更好的方法诵读诗歌。

二、绕口令比赛,和大人

起读

1.导问:我们参加了快乐赛诗会,朱迪还给大家请来

位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2.多媒体

件出示:《妞妞赶牛》的图片。

3.导学:从图片上看到了主人公是谁?在做什么?揭示主题。
预设:主人公是妞妞,妞妞去赶牛。

4.学生初步了解内容。教师出示字卡指导学生学习重难点发音的生字。

5.朗读表演:教师示范读绕口令。

6.结合图画演示,师生逐句学习绕口令,正确读准字音。

7.多种方式诵读:小组比赛读、同桌互读。在自然轻松的活动氛围中,感受绕口令内容、字词的发音等。

8.角色竞赛,分角色、分小组,和同伴朗读。学生有韵律快速读绕口令,教师对朗读方法予以纠正指导。

9.活动小结:今天我们快乐地学习了绕口令《妞妞赶牛》,说

说你哪

句读得最好。通过复述,让学生对不同语句进行巩固练习,进

步加深了对《妞妞赶牛》内容的认知。

10.延伸活动: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里人

起读这首绕口令。

《鲁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建议》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2024.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