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单元测试
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49年《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是()
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B.只有宪法才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的原则不同D.表现的阶级属性不同
2.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D.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3.“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主席最早提出此方针时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④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正遭到严重破坏。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4.新中国成立,是中国“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新型人民民主制度的最终确立是在
A七届二中全会B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七千人大会
5.某导演创作了一部电视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
①历史新纪元——开国大典
②以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③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阶段
④不结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端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③
6.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钱红卫、孙建国、李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这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排在第三位的应该是:
A.孙建国B.周跃进C.李援朝D.钱红卫
7.下面是一副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公布的春联: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横批:天人合一。建国以来我国为实现“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的措施有:
①实行民族平等、民主、团结三大原则②建国后立即实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民族政策、宗教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
8.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2008年12月11日上午在南宁召开,周永康率中央代表团出席了庆祝大会。周永康在致辞中表示,自治区成立50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离不开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对这一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现在的五个省级自治区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
B.我国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长期以来的根本政治制度
D.1954年宪法确认在各民族聚居的地区都可以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9.邓小平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表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
A.武力统一B.一国两制C.一边一国D.一中一台
1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日益丰富。‘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下列关于“一国两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为一国两制的提出开了好头
B.1982年,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1984年,一国两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D.“一国两制”适用于港澳台问题、也可为他国统一提供借鉴
11.“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一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
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A.和平统一祖国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一国两制”原则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12.自连战访问大陆“破冰之旅”后。两岸关系发展迅猛。2008年终于“梦园两岸三通”。此前党和政府为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提出的基本方针(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宣告两岸“三通”时代来临)
①和平统一②一国两制
③九二共识④一个中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③④
13.《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D.“一大片”
14.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B.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
15.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求同存异”、“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16.右边的漫画反映了
A.中美关系的缓和
B.中美关系的对抗
C.中美关系的破裂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17.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重要背景是B
A.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美关系缓和
C.中苏关系正在得到改善 D.“文化大革命”结束
18.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国参加第一次亚非会议②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⑤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A.②⑤①④③B.①②③④⑤C.③②⑤①④D.②⑤①③④
19.新中国成之初,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加入社会主义阵营;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逐渐改善了同美国、日本的关系;改革开放后,中国还积极参与周边的区域国际组织,如1993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6年到2001年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
①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原则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对外开放政策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握手礼是当代世界大多数国家通行的见面礼。以下一组握手照片中不反映外交礼仪的是()
A.毛泽东与田中角荣B.周恩来与尼克松C.邓小平与欧共体主席D.胡锦涛与连战
二、非选择题
21.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以下是三个历史片段,试透过现象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文明。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
材料一第5表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1)《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2)你认为这些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请举例说明。
材料二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3)美国的1787年宪法体现的政治原则是什么?
(4)该宪法起到什么作用?
材料三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1954年宪法是哪次会议上制定的?该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
(6)该宪法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亿-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其成功也日益依赖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香港中评社2009年1月17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可以预料,奥巴马执政之初,将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以保持台海局势的相对和平为直接目标,以反对两岸“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为措施,实现维护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
材料三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深情地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到那时即使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现阶段的对台政策。民主党人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却延续了共和党人当政时期的政策,这说明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温家宝总理的一席话?1987年以来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的发展有哪些突出表现?
23.材料一1949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1950年12月美国政府要求“所有希望向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出口任何商品的个人和公司必须申请出口许可证。”1951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规定违反禁运条例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国家,美国将停止向其提供援助。
——《中美关系史1949—1972》
材料二美国总统杜鲁门认为台湾是“一块由于盟军在太平洋的胜利而从日本手里接收过来的领土。像其他这样的土地一样。它的法律地位在国际上采取行动决定它的前途之前是不能确定的”。
……1971年9月22日,美国同日本国一起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了关于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提案,既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又确认“中华民国”继续拥有代表权的“双重代表权”提案。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材料三:以下两幅照片记录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不同时期的会晤,读图后请回答:
材料四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放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撒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中美联合公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图1中中美两国的领导人分别是谁?他们的这一历史性握手对两国关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后两国何时正式建交?
(3)材料四反映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依据是什么?
(4)图2中布什与胡锦涛会晤时表示: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变化。那么,自两国建交以来美国的这一立场是什么?
(5)结合中美关系发展的风雨历程,你认为未来两国关系怎样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24.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连战先生从台北出发,先后到达祖国大陆的南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双手终于握到了一起,并发表了“三项体认”和“五个促进”的新闻公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和平之旅”的第一站南京,刚下飞机的连战说:“对中国国民党来讲,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地方……是‘国父’以及创党总理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
(1)回答:
①请写出中山先生在南京所创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名称。
②为了巩固共和制度,中山先生颁布了《临时约法》。指出《临时约法》的重要历史意义。
材料二: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
(2)回答:
①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现了首次合作。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当时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了一场什么革命运动?简述这场革命运动的重要意义。
②1937年,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制造了什么事变?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国共再次携手合作。请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中华民族有何意义?
材料三: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
(3)回答:“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材料四: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问题是振兴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的独立、和平、富强、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这可以说是两党的共同的根本利益。
----唐培吉等著《两次国共合作史稿》
(4)回答:结合材料四扼要指出国共两党有什么共同利益?从七十多年来的国共两党关系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根本的不同还是在于二者规定的国家性质不同,体现的阶级属性和原则有相同的部分,二者都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答案:B。
解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1954年召开的,A、D项与这个时间都不符;而由材料中的材料中的“里程碑”可以看出,B正确,C不正确。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和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史实。首先可根据材料中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判断出时间为1956年,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在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时就已结束;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是在十年文革时期,故而①、④均不正确,所以答案为B.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B
解析:四者的顺序依次是:孙建国(1949年)、李援朝(1950—1953年)、周跃进(1958年)、钱红卫(文革),排在第三位的是周跃进。
7.答案:D
解析:“和睦同春”即党的政策措施。
8.答案:B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是1947年成立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各民族聚居的地区并不是都可以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故ACD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目的在于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B是正确的。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B
13.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的“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综合分析便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
14.答案B
15.答案:D
16.答案:A
17.答案:B
解析: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其重要背景是中美关系缓和,所以答案为B
1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比较分析能力。①是1955年,②是1953年,③是1971年,④是1972年,⑤是1954年。)
1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时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个国家一切外交活动的根本目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自建国一刻起就始终奉行的对外关系的总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与印度、缅甸在1954年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中苏建交是在1949年,此时还没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对外开放政策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据此答案可判断为A.此题易错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答案:D
21.(1)《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法律条文比较明晰,审判、量刑都有法可依,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2)不能完全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如“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就是明显的不平等。(也可以举其他例证)
(3)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4)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它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2.(1)两岸民族认同感的亲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发展优势可以互补;台湾地区与美国经济联系的逐渐减弱。
(2)政策:维持现状(或不独不统)。(1分)说明:两党制定政策都是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当前美国遭遇经济危机,需要中国共同应对危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3)表达他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热爱祖国的情感,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
表现: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海基会和海协会商谈达成九二共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通”
23.(1)表现:封锁中国;分裂中国台湾,制造两个中国.原因: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对立。
(2)毛泽东和尼克松,1979年
(3)转变:结束敌对关系(或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依据: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诺减少和最终撤出美国在台湾的军事力量和设施.
(4)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5)中美关系存在着矛盾和摩擦,在曲折中发展。中美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两国需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团结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24、(1)①名称:中华民国。②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2)①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这标志着国共首次合作的实现。运动:国民革命运动。
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②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意义: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最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3)内容:“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共同利益:振兴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平、富强、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启示:国共两党的关系极大程度地左右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几十年的历史反复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的比较
(1)二者的经济基础不同。前者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后者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从形式看有某些相似之处,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是属于一种间接民主,即代议民主。但是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2)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西方议会制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所。议员虽也由选举产生,但议员不对选民负责,不受选民监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3)二者的权力和活动原则不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原则,是立法机关,同时又有权组织行政、审判、检察机关,这些机关受它监督,对它负责。人民代表大会除了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外,不受任何国家机关的制约。所以,人民代表大会处于全权性的地位,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西方议会制一般是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互相制约,彼此平衡,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2.正确认识新时期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但它的发展还不充分,还需要大力建设。原因有:①由于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比较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发展过程中又经历了很大的曲折;②旧中国留下的封建专制影响多,民主法制意识少;③还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要完全清除它们需要一个过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加快民主政治建设,就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之间的关系。
具体说来,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二者密不可分。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律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法制化的统一。也就是说,只有在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同时,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增强法制观念,才能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关系
(1)两者的关系: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2)两者的区别:①设立的区域不同:特别行政区是在港、澳、台设立的,而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的。②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③社会制度不同:特别行政区坚持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④解决的问题不同:特别行政区是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设立的。
3.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历史根据:①公元230年,三国时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率水军到达台湾;②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前往台湾;③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岛,从此,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④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1683年清政府进军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⑤1885年,清政府正式将台湾建为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2)法律依据:在法律意义上,中国对台湾拥有不容争辩的主权,台湾属于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国内法来讲: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反分裂国家法》规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决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
从国际法来看:①《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北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②《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③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④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证明世界上最权威的国际组织承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⑤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组成部分。
一、选择题:
1.(2010湖南省桃源一中高三模拟)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那么1949年按中华民国纪年
法应该是民国年?是农历什么年?
A民国38年已丑年B民国37年已丑年
C民国37年丙子年D民国38年丙子年
:选A。文化史的积累,民国纪年,问公元多少年是民国几年时,则用减1911得出.如问1917年为民国几年时,则为1917-1911=6年,反之则为加1911,或用后面的数字减去1912再加上1,反之则相加后再减去1。天干地支纪年法的方法可参考所发的复习资料上的解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中,有三名民主党派,分别是民革的宋庆龄、李济
深和民盟的张澜。这说明中央人民政府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B.民主联合政府
C.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轮流执政的政府?D.实行多党制的政府
:选B。新中国政府的人员组成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
3.60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油画《开国
大典》再现了开国盛典这一历史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作品属于革命历史
②画家吸取了传统山水画的特点
③开国大典举行时中国大陆已经全部解放
④毛泽东在盛典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选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开国大典时全国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解放,如西藏、海南等地区,排除③项;另外该油画肯定不是吸收山水画的特点,因为山水画注重意境,而该油画则是写实,排除②项;能力型题目,中等难度
4.“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治经济活动的
法律依据是
A.1954年宪法B.民主革命纲领
C.七届二中全会决议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选D。《共同纲领》在1954年前在我国是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是我国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
5.今年10月1日,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新中国的成立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中有
①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
③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④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①
:选A。四个选项都符合。
6.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显著特点是
①规定中国国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②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在中国首次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④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显著特点是: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③在中国首次提出“主权在民”思想的是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我国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最大不同是
A.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作主
B.前者享有高度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自治权
C.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后者实行资本主义
D前者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选C。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A的外国人当家作主不正确;B.的享有完全自治权不正确;C、D项相比,D是意义,C是性质,只有C项符合要求。
8.某课题组在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D.开国大典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选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9.(2010山东省威海市高三模拟)某课题组在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
你认为错误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开国大典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选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10.有位国家领导人曾经这样评价某次会议:“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这是全中国人
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该会议: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代行全国人大职权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确立了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①③④
:选A。这次会议根据材料“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即可看出是新政协的召开,这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11.“文革”结束后,巴金第一个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的构想。他说:建立“文革”博物馆,这不
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和政府吸取“文革”教训所采取的重大措施有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改进政治协商制度③提出“依法治国”理念④推进城乡基层民主建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选A。结合文革的历史教训分析即可。
12.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
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选C.根据外国记者“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的描述应该实行的是直接选举领导人的方式,因此选C项。
13.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
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A.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选B.该题以村民选举村委会的具体材料考察学生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认识。村级民主选举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故选B。我国是人们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们有权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担不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我国的人们代表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故不选ACD。
14.“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空前的践踏,最主要的表现是:
A、宪法成了一纸空文,公民的基本权利都失去了保障
B、造成了一大批冤假错案
C、公检法无法正常工作
D、各级各部门遭到夺权风暴的袭击
:选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母法,是民主法制的最大保障。
15.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是在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革”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选D.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提出了与各民主党派的“十六字”方针,属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6.下图是2009年8月28日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20年县庆的部分场面。全县人民载歌载舞,张灯结
彩,沉浸在无比的喜悦和对党的民族政策的感激之中。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
A.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的B.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
C.国务院和中央民族委员会制定的D.宪法规定的
:选D.要分清各部门的职能,政策的制定要通过人大制定的宪法做出规定。
17.一位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
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以上村官任职的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选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18.《秋菊打官司》的主要故事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
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终被拘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反映了秋菊运用法律手段,捍卫了自己的合法权利
B.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C.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
D.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选B.材料并不能表明村民自治制度。
19.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指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
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国际社会想干扰中国收回香港B、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D、“一国两制”对解决国际争端有借鉴作用
:选D。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一国两制”方案的付诸实施,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20.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下面两图的转
变,可以说明
①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②中国政府统一台湾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③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④中国政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D.①③④
:选C.课本知识再现
二、非材料题:
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伯里克利讲道: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悦诚服。
——伯里克利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的演讲
材料三近代主要政体形式,如右图
材料四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所述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它与材料二揭示的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的两种政体体现了哪些民主内涵?(4分)
(3)据材料四,分析毛泽东的言论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2分)
(4)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给你有何启示.(3分)
解析:
第一问中,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是指唐朝三省六部制,与材料二的本质区别当然是民主与专制的区别;第二问中,从材料图示我们可以看出民主制度的一些基本制度;第三问中,从材料即可知道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中外不同发展模式表明不同文明可能适合不同的民主模式,民主制度建设必须适合本国的实际情况等。
答案:
(1)特点: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材料一所示政治制度的实质是封建君主专制,材料二反映的是奴隶制民主政治。(3分)
(2)选举制,任期制,集体领导的议会制,比例代表制(4分)(4分)
(3)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2分)
(4)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不能照搬别国模式;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3分)
22.(13分)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六十华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破坏一个旧世界”的含义指什么?毛泽东在这方面有什么独特贡献?(3分)
材料二客观的回顾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可以明确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脉络:
一是革命立国时代。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
二是改革建国时代。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确立并实现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体制的时代;
三是和谐富国时代。这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共产党人,励精图治,承先启后,以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主旋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契机,开启的中国走向全面富裕的时代。
——摘自《学习时报》
(2)1953—1957年是新中国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属于材料中的哪个时代?列举下列方面的史实论证材料所归纳的该阶段的时代特征。(7分)
序号方面举例
1政治制度
建设
2经济建设
热火朝天
3外交成就
突出
材料三1979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陈东升《大国崛起的中国模式》
(3)试例举1979年以来中国发展所占的“天时”因素。(3分)
解析:
第一问中,毛对旧世界的破坏主要是开展反帝反封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独特贡献当然是指思想理论财富即毛泽东思想;第二问中,我们结合所学知识把握时间1953—1957即可;第三问中,“天时”应该是指国际环境,指出80年代以来有利于中国建设的重大历史事件即可。
答案:
(1)破坏: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推翻三座大山、结束国民党独裁统治,等等,言之成理即可)。(1分)
独特贡献:形成毛泽东思想(或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分)
(2)阶段:革命立国时代。(1分)
史实:政治制度——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初步构建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分)
经济建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一五计划,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2分)
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以五大国的分身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参加万隆会议发挥重要作用等)(2分)
(3)天时: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两极格局的解体;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兴起和扩展;亚太经合组织代表的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任答3点即可,3分)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知识梳理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对外关系与祖国统一复习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专题八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对外关系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4.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8.“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背景:国民党政权被推翻后。
2.准备:召开
(1)通过《》,规定了新中国的及各个方面的_和。
(2)选举产生了。
3.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考点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建立:通过宪法,以的形式正式确立。
2.地位:是我国的。
3.意义:为建设奠定了基础,是中国的重要标志。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建立:1949年召开,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
2.发展: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的方针。
3.职能:
(1)建国初期,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2)一届人大后,作为,发挥的作用。
(3)作用:调动了民主人士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建立:1949年《》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2.完善: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是我国的。
3.作用
(1)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并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2)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3)调动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考点三、“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原因
(1)毛泽东对的错误认识。
(2)、等人别有用心的利用。
2.表现
(1)泛滥,严重践踏人权。
(2)从中央到地方出现,武斗频发。
(3)、遭到严重破坏。
考点四、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法制建设。
1.民主制度的建设
(1)积极加强,完善了。
(2)1982年,中共提出“”的方针,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
(3)1984年全国人大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4)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2.法律制度的健全
(1)加紧全面立法工作.颁布,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2)1999年3月.“”方略被写入宪法,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考点五、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奠基时期
1.基本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原因
①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
②以美国为首的实行的政策。
(2)表现:“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目的:处理与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2)提出: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内容:互相、互不、互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影响: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重大外交活动
(1)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新中国外交最突出的成就。
(2)1954年参加,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步入世界舞台。
(3)1955年,参加,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考点六、70年代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拓展时期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①新中国积极发展外交,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美国衰落,第三世界壮大。
(2)标志:年第26届联大,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影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①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激烈,美国处于。
②20世纪70年代恶化。
(2)过程
①1971年“乒乓外交”打开了两国友好交往的大门。
②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③1978年,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④1979年,中美。
3.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
①中美关系缓和的直接促进。
②日本首相的积极推动。
(2)标志: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考点七、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创新时期
1.政策调整:以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外交政策的目标。
2.重大活动
(1)在联合国中: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①积极参加组织的活动。
②推动成立“”。
考点八、一国两制
1.理论
(1)提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含义。
(2)内容:在的前提下,大陆实行,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
(3)意义: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统一大业的。
2.实践
(1)香港回归
①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的增强。
②过程: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
③意义:洗雪了百年国耻,为祖国的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恢复行使主权。
(3)两岸关系
①在“”的方针下,党和政府促进了两岸的和缓与交流。
②2000年以来,台湾政局变化,中国共产党坚决,捍卫。
1.(2010年5月福州市高三质检19题)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
B.5个民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D.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2.(2010年5月江苏省南通市三模11题)1990年,海峡两岸分别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这表明两岸
A.达成了“一个中国”的共识B.政府间形成了直接对话机制
C.直接“三通”的局面终于形成D.关系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
3.1979年10月,邓小平曾说:“对于我们党来说,更加需要听取来自各个方面包括民主党派的不同意见,需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时期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B.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
C.我国的多党合作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D.这可以调动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辟群策群力、共建国家的新局面
4.
2005年4月~7月,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新党主席郁慕明先后访问大陆,三位均表示赞同“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这表明
①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国人民的心愿②“一个中国”原则符合两岸人民的最高利益
③“台独”缺乏理论依据和政治基础④国、亲、新三党访问大陆为两岸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平等对话树立了典范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④D、②③
5.2009年,胡锦涛主席对非洲国家进行“友好合作之旅”的访问,这充分体现我国()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D.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6.阅读下列材料: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1届高三一轮复习阶段综合检测21)党的十七大把民主政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一次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新命题。阅读有关民主的材料:
材料一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尚书》
材料二 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
雅典
人口
总数雅典
公民
总数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
决
形
式程
序罪
名
陪
审
员审
判
员产
生
方
式
约40
万约4.2
万6
0501抽
签举
手一
审
制慢
神
和
蛊
惑
青
年
材料三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材料四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自洋务运动失败后,出现了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如康有为以“几何原理”的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强盛,中国民主启蒙由此发端。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五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材料六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民主”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存在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西方国家强调对权力的制衡与我国古代对官吏的制约有什么本质差异?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5)根据材料六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
(6)古今中外不同民主发展模式给你有何启示?
1、新中国的成立: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准备、概况及意义。体会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掌握1954年宪法制定的目的、基本内容及意义,认识1954年宪法的特点。
2.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影响和曲折发展过程。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结合政治所学,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异同;掌握多党合作制度的基础、指导思想、主要形式及意义,理清多党合作的曲折与发展、完善的线索,注意比较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与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关系之间的异同,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和民主党派的参政党的地位的理解;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依据、地位、内容、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设和作用。理解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政区的不同。
3、应该掌握新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方针和基本原则;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掌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多角度分析恢复的原因;掌握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原因、表现和历史意义;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发展的史实和影响以及中国为促进世界发展而采取的措施。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认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政治经济地位提高的前提,同时高明的外交手段、正确的外交策略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同时认识到现代中国致力于促进和平与发展是以坚持维护国家利益为前提的。
4、祖国统一和一国两制:掌握“一国两制”的含义、形成过程;掌握港澳问题解决的基本史实;概括海峡两岸关系的曲折发展,认识统一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两岸和平、发展、交流是中华民族的心愿。
1、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主要取得了那些成就?
2、文革时期,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表现有哪些?
3、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有哪些?
4、建国初期,我国为何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6、七十年代,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其中外交实现突破的关键是什么?
7、简述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香港、澳门回归的巨大影响是什么?
8、影响海峡两岸关系的有利与不利因素有哪些?
近来,南海风云变幻,主权争端升温。这引发了世界舆论对于中国周边外交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请回答:
(1)中苏签约后,周恩来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怎样的外交原则?图1反映了我国针对两大阵营的尖锐对峙,为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采取了哪一个外交方针?
(2)图2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印两国的友好关系。两国一致同意以什么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它是谁首先提出的?
(3)图3反映了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历史,这次会议是哪一年召开的?为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了怎样的方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图4中,“把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周恩来握手的美国总统是谁?两人握手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5)图5表明一个互信互利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诞生了,这成为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这个组织名称叫什么?性质如何?
1.(2011年江苏高考9题)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继承性④深刻性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2010高考广东文综18题)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是
邮件种类计费单位(每10克)邮资(元)
航空亚洲各国0.32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0.48
西欧各国(捷克转)0.48
西欧各国(香港转)0.80
其他各洲0.80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3.(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18题)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图7和图8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他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A.睦邻友好B.战略结盟C.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
4、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文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A.图1政府的构成运用了“制约与平衡”原则
B.图2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C.图3的颁布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D.三部法律在实践中实现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5、(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9题)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6、(2011年江苏高考10题)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7、我国现在正在全力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提倡科学发展观,古人也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建立初期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8.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9.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①中国赴海地维和部队②朝核六方会谈③上海合作组织④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④
10.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地,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体现②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③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④有利于各民族的平等和民族团结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1、(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38题)(37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图15、图16、图17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
图15“没有开化得中国人”图16“我们应该在中国做什么”图17“中国就要崩溃了”
材料四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
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
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五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个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已经当时的国家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11分)
(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6分)
(4)指出材料五“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12分)
1.(2010年5月北京市朝阳区二模19题)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依据是()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这段话表明了()
①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
②在多党合作制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③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3.据华商报消息,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最近因一枚由本村村民发明刻制的“公章”而闻名全国。他们将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印章分为五瓣,(见右图)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将其合并起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方可入账报销。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①做好农村民主理财,是保证村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基础性工作
②此现象体现了分权制衡理念
③五合章”能成功使用是民主理财小组认真负责行使自身监督权力的结果
④“五合章”现象违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从该评价中我们吸取的主要经验教训是()
A.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B必须紧密联系和依靠群众
C.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和个人崇拜
5.(徐州市2011届高三阶段性检测15)对下列几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信息概述最准确的是()
A.中国积极加强与第三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B.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正逐步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新型区域合
6.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7.(2010年3月南京市二模9题)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都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②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决定的④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区域自治政策的
A.①③B.①②④C.②④D.③
8.(2010年辽宁省大连市二模32题)麦迪逊说“在民主政体下,人民会集合在一起,亲自管理政府;在共和政体下,他们通过代表和代理人组织和管理政府。”现代中国通过下列哪些举措实现了“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结合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一国两制”③基层民主选举制度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
9.(2011年海南高考25题)《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0.(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23题)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外交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关系到国际经济协调、世界和平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外交政策和行为。经济发展了才使国家的政治安全得以维护,而一国的经济外交,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周永生《经济外交》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政治影响力扩大和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我与外部世界的经济联系和互动明显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也步入一个新阶段。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注重经济外交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在变革中,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有所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大,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抱有强烈愿望。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发展潜力巨大,与我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与我发展经贸合作的要求十分迫切。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与发展中国家没有根本利害冲突。
——人民日报社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大有可为》(2004年9月3日)
材料三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利增加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新的国内外形势要求政府对“走出去”战略的目标、内涵予以明确构筑,赋予新内涵,并出台新的支持性政策措施,以便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大潮中,为我国谋求更大的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空间。
——邢厚媛《国际商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经济外交的基本特征。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分析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外交的有利因素。
(3)21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外交上实行“走出去”战略。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与此相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专题八参考答案
1.C2.D3.C4.A5.A
6.(1)“民主”指君主,最高统治者。
(2)民主范围狭窄、参政方式原始、国家权力滥用。
(3)我国古代政治体制,如三省六部制,最终受制于皇权,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西方的三权分立受制于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
(4)具体方式: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
(5)特点:扩大了基层民主、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标志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或是中国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6)民主具有阶级性;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1)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方针:“一边倒”。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
(3)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或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4)尼克松。中美关系正常化(或缓和)。
(5)上海合作组织。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
1.C2.D3.D4.D5.D6.D7.C8.B9.D10.A
11.答案:
(1)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
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
(2)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
成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朽没落。
外部原因: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
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
(4)表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国内外环境: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
意义: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
1.A2.C3B4.C5.C 6.C7.D8.A9.A10.C
11、.(1)经济外交活动为本国利益服务。
(2)变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经济呈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有利因素:中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增强;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展中国家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及与我国发展经贸合作的要求十分迫切;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我国与发展中国家没有根本利害冲突。
(3)举措:积极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活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变化: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201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