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7高三历史复习资料: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2017高三历史复习资料: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2017高三历史复习资料: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一、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分析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

1.抗战胜利的原因

(1)中国方面(主要因素):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国共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2)国际方面: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及配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2.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

(1)领导者态度不同:前者清政府腐败无能;后者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

(2)民众动员不同:前者清政府不发动甚至压制民众的抗日;后者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3)战略战术不同:前者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后者两大战场相互配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战的方针,最后赢得了胜利。

 (4)国际环境不同:前者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后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国的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二、比较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1.相同点

(1)两次合作都符合时代的需要和两党的利益。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时代要求。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合作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两次合作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实现的。第一次是在中共三大制定了合作的方针的情况下,帮助国民党改组、实现了合作;第二次是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在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情况下,实现了合作。

(3)两次合作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合作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不同点

 (1)基础和任务不同:第一次是两个革命政党的合作,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共同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第二次是两个性质对立的政党的合作,政治基础是国共合作宣言,共同目标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2)合作的方式不同:第一次是党内合作的方式;第二次是党外合作的方式,没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固定的组织机构。

 (3)两党的历史地位不同:第一次合作时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国民党也只有少量的军队和弱小的政权,国共合作时政权和军队基本上都是由国民党掌握;第二次合作时国共两党是中国的两大政党,都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

 (4)国际条件不同:第一次合作时只有共产国际、苏联的支持,英、美等国都反对中国革命、国共合作;第二次合作时苏、英、美等国都支持国共合作、中国抗战。

 (5)合作的结果不同:第一次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错误,导致合作中途破裂;第二次尽管两党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维护下,合作坚持到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延伸阅读

2019年高三一轮历史复习: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2019年高三一轮历史复习: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一、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分析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

1.抗战胜利的原因

(1)中国方面(主要因素):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国共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2)国际方面: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及配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2.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

(1)领导者态度不同:前者清政府腐败无能;后者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

(2)民众动员不同:前者清政府不发动甚至压制民众的抗日;后者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3)战略战术不同:前者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后者两大战场相互配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战的方针,最后赢得了胜利。

 (4)国际环境不同:前者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后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国的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二、比较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1.相同点

(1)两次合作都符合时代的需要和两党的利益。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时代要求。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合作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两次合作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实现的。第一次是在中共三大制定了合作的方针的情况下,帮助国民党改组、实现了合作;第二次是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在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情况下,实现了合作。

(3)两次合作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合作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不同点

 (1)基础和任务不同:第一次是两个革命政党的合作,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共同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第二次是两个性质对立的政党的合作,政治基础是国共合作宣言,共同目标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2)合作的方式不同:第一次是党内合作的方式;第二次是党外合作的方式,没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固定的组织机构。

 (3)两党的历史地位不同:第一次合作时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国民党也只有少量的军队和弱小的政权,国共合作时政权和军队基本上都是由国民党掌握;第二次合作时国共两党是中国的两大政党,都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

 (4)国际条件不同:第一次合作时只有共产国际、苏联的支持,英、美等国都反对中国革命、国共合作;第二次合作时苏、英、美等国都支持国共合作、中国抗战。

 (5)合作的结果不同:第一次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错误,导致合作中途破裂;第二次尽管两党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维护下,合作坚持到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高三历史解放战争复习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三历史解放战争复习”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课题

第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课时

第17课解放战争

执笔人

编写日期

执行人

执行日期

课程标准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07考纲

新民主主义革命

重点

难点

本课重点: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本课难点:1.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2.深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思考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为什么近代中国人民会选择马克思主义?

教法

教具

讲述法、讨论法等。新课标历史(必修Ⅰ)、《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特色教案

近几年各省市高考对本课的考查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重点,题型侧重于材料题,考查单元知识的大总结,注重与本单元相关知识的联系,包括中国史和世界史。“内战的爆发”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考查注重基础知识。

一、内战的爆发

(一).抗战胜利后的形势特点:

(1)国:蒋介石的独裁内战政策,“假和平,真内战”策略。

(2)共:中共及其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全国人民,包括民主党派要求和平民主。

(3)美:扶蒋反共的政策。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重庆谈判:

1.时间: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

2.成果:国共双方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3.局限: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三)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重庆

(四)内战的爆发(战略防御):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1947年6月晋冀鲁豫刘邓大军横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意义: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人民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2.三大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战略决战

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9.9-11

1948.11-1949.1

1948.11-1949.1

部队

东北解放军

中原、华东解放军

东北、华北解放军

指挥

林彪

刘邓、陈毅

林彪、聂荣臻

成果

歼敌47万,解放东北全境

歼敌55万,长江北岸解放

歼敌52万,华北解放

意义

歼敌150多万,国民党主力基本消灭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北平谈判:

2.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至1949年6月2日):1949.4.23攻占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近代史从此结束;为新中国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斗志;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

(2009高考广东单科)(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

问题:

(1)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近代各阶级做出了哪些努力?(6分)

(2)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级揣摩了哪些纲领和政策?(4分)

(3)1949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见证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分)

第一问,首先要理解梦想的含义,“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梦想,就是近代中国独立自主、民主富强的革命任务。其次要清楚中国社会各阶级应该包括了无产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等。第二问注意提示时间——“近现代”。第三问回顾教材和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参考答案:(14分)

(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6分)

(2)农民阶级:《天朝天亩制度》。(1分)资产阶级:平均地权。(1分)无产阶级: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3)重返联合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等(4分)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抗战胜利后的形势特点(《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P35)1.原因:以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已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

2.内容: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土地改革

3.结果:解放区一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土地

4.意义: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保证了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土地改革总路线:就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分别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三军配合:刘邓大军初步在大别山解放区;陈赓、谢富治晋冀鲁豫解放军太岳兵团8月豫皖苏解放区;陈毅粟裕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9月豫皖苏边解放区

两翼牵制:以西北野战军出击榆林,吸引进攻陕北之敌北调,从而掩护陈谢兵团挺进豫西的战略行动;以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在胶东展开攻势,将进攻山东之敌牵向海边,从而掩护我军主力在中原地区的战略展开。比较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P35)教学

后记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重庆谈判

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经过:1945年8月——10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谈判。

结果: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内战烽火

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转战陕北:国民党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中共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粉碎重点进攻。

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1948年9月-11月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解放东北全境共歼灭改编国民党军队150万人,基本消灭了其精锐部队,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淮海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在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指挥下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

平津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在聂荣臻、林彪、罗荣桓的指挥下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北平和平解放)

4、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开始百万雄师过大江(长江),发起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1927—1949)反动统治的覆灭。

一、选择题

1、蒋介石重庆谈判的真正目的是()

A、争取国内和平B、与共产党合作

C、与美国妥协D、为准备内战争取时间

2、蒋介石曾()次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

A、三B、二C、一D、五

3、抗日战争胜利后,()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A、英国B、法国C、日本D、美国

4、1946年6月,蒋介石对()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A、华东解放区B、华南解放区

C、陕甘宁解放区D、中原解放区

5、()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A、转战陕北B、挺进大别山

C、重庆谈判D、渡江战役]

为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的是()战役。

A、辽沈B、淮海C、平津D、渡江

6、南京解放时间是()

A、1949年4月21日B、1949年4月25日

C、1949年4月27日D、1949年4月23日

二、填空题

1、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

2、1947年夏,和,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3、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

三、简答题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派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

2、三大战役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3、我们取得解放战争伟大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四、材料分析题

1、请回答:

①这幅图反映了毛泽东到哪参加谈判?

②中国共产党派毛泽东去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③蒋介石邀请毛泽东的目的是什么?

④谈判结果如何/

2、请回答: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来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这是两位领导在哪一次战役前的论断?

②这次战役的结果如何?

③这次战役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一1、D2、A3、D4、C5、B6、D

二1、《双十协定》2、刘伯承;邓小平3、辽沈;淮海;平津

三1、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并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2、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一支军队: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条战线: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一个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四1、重庆;争取真正的和平,并戳穿蒋的阴谋;欺骗人民,为准备内战,赢得时间;双方经过43天谈判,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2、渡江战役;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倾刻崩溃,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中国长达22年的专政统治。

抗日战争


课标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复习内容: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
复习重点:全民族抗战、抗战的胜利
复习难点:抗战胜利的意义
自主学习
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1.背景:(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国际:
国内:
2.实现标志:_________________。
3.概况: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比较
正面战场敌后战场
领导国民政府(国民党)边区政府(中国共产党)
区域抗战前线 
路线、主要战术片面抗战、大会战全面抗战、游击战
主力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
战役
意义 抗战相持阶段以后,成为抗战的主力
原因有一定军事实力;片面抗战 
两者关系
4结果: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敌人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1938年10月,___________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1)时间: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
(2)暴行: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和平居民和已放下武器的军人超过人
2.潘家峪惨案:
(1)时间:年初。
(2)地点:河北省丰润县。
(3)暴行:全村1500多人中有多人被杀
3.七三一部队:
(1)地点:中国。
(2)暴行: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他们惨无人道地用中国活人作试验,因受试验而惨遭杀害的中国人达三千以上。
三.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
(1)概况:1940年下半年,指挥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
(2)地位: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3)结论:中共领导军民,开展广泛的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
2.中国远征军:
(1)背景:1942年初,日军由泰国、缅甸侵入我国。
(2)目的:确保这条国际交通线。
(3)战况:①中国远征军救出被日军在包围的英军七千多人。
②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的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
3.抗战的胜利:
(1)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________投降,中国人民取得八年抗日战争的胜利。
(2)意义:

合作探究
1、结合课本历史纵横说明日本侵华的加剧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影响。

2、阅读材料:
材料一:日本军部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军事力量,过低的估计了中国军队的抵抗能力,因此在战略上强调“速战速决”。企图集中兵力在最短时间内打败中国军队,逼使中国政府屈服。七七事变前,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在其主持的大连侵华会议上,狂妄地叫嚣:三个月之内就可解决中国。因此,日本政府在短短十多个月内,集中了二十八个师团的兵力,同时在华北和华东展开进攻,然后南下华中,企图一举打垮中国军队的主力,消除中国军队的抵抗,达到侵占中国的目的。
材料二:战争的胜负不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也是经济力量的较量。日本当时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军事帝国主义国家,因此在军事装备和军事训练上都占据优势,而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军事装备和训练、编制都过于落后,无法适应陆海空联合做战之需要。……尽管战初期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抵抗,但以血肉之躯与有时装备的军队相战,在这种抗战时难以持久的。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面战场的认识。

3、日军侵华的表现主要有哪些?如何看待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问题?

4、日寇投降的消息传到重庆的时候,上清寺、牛角沱等处迅速响起了清脆的鞭炮声,人们纷纷自发走上街头,鞭炮声、欢呼声与狂热的掌声响彻了山城。“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正是广大陪都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心声与写照。陪都人民纷纷以各种方式庆祝抗战胜利,除了各大餐馆隆重创制并推出了“轰炸东京”这一道既有抗战意义又激励人心的名菜之外,重庆的一家报刊还刊登了一副字谜“抗战胜利——打我国古代一人名”来增添喜庆。有人猜苏武,有人猜屈原,还有人猜毛遂、蒋干等,答案究竟是什么?说明你的理由。

5、结合近代历史,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知识检测:
1、2007年12月13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70周年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是
A.勿忘历史、珍爱和平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抨击右翼势力,反对篡改历史D.牢记血泪苦,勿忘民族恨
2、抗战时期,八路军领导下的地方抗日武装,有根据地的县大队、区小队、村民兵小组等。这些“土八路”的出现是毛泽东关于什么思想的实践体现?
A.根据地建设思想B.土地革命政策C.人民战争思想 D.统一战线主张
3、1942年春,罗斯福总统说“假如没有中国,……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败俄国。”在这段话中罗斯福
A.提示澳洲、印度、俄国将面临日本更大规模的侵略
B.肯定了中国战场对抗击日本法西斯起了重要作用
C.试图说服政府尽快对日宣战
D.对中国抗战作出的重大牺牲表示同情
4、读右边的漫画,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①该漫画与“卢沟桥事变”有关 ②导致该事件出现的背景是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③该漫画表明作者已经预见到日本帝国主义必将自取灭亡 ④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奋勇抗战的坚强决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淞沪会战历时近三个月,其最重要意义在于
A.杀伤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B.表明了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
C.避免了上海的迅速沦陷D.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
6.抗战时期国共分别领导组织不同战场,导致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两党阶级性质的不同B.两党历史上积怨很深
C.两党武装力量所在地域的限制D.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排挤
7.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图中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B.七七事变前日本占领区域的变化
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D.三大战役后解放区的扩大
8.日本右翼势力认为:“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下列各项有力驳斥了以上言论的是①“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②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③全面侵华战争期间占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④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③B.①③C.③④D.③
9.中国人民赢得抗战的胜利,这一事实充分说明
A.要打败帝国主义必须先战胜国民党反动派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D.中国民族解放战争是和世界进步力量密切相关的
10.下列抗日战争的影响中最主要的是
A.中国人民百年来第一次完全取得胜利的反帝斗争
B.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C.为中国近代受侵略历史结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知识拓展: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因为:①它在地域上是真正的全国战争。在前线,军民坚决抵抗日军进攻;在后方,掀起了全国性的救亡运动;②全国各个阶级、阶层都参加了战斗。不仅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有部分地主买办、海外华侨和宗教界人士,都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反对日本侵略者;③全国各党派,都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了分裂对抗的局面,求同存异,在抗日的基础上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④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都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⑤共产党努力发动和组织了广大群众,使抗日战争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2.两大战场的抗日状况:(1)正面战场(国民党):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2)敌后战场:路线:(洛川会议)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战场:敌后抗日根据地。中枢和总后方:陕甘宁边区。结果:粉碎了日军的“扫荡”“蚕食”和“清乡”;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3.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抗日战争是世界上开始最早(1931年9月18日)、结束最晚(1945年9月2日)、历时最长(近14年)的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从局部逐步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的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185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