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以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基础过关:
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皇权专制
1.创立: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制度;
2.特点:皇帝有的地位;国家的、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3.弊端:具有性和随意性,影响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
4.演变:以、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
(二)调整皇权与相权矛盾的措施
1.调整原因:为防范宰相;加强统治提高;弥补政事繁多宰相才干不足。
2.措施:秦朝设丞相,以分割其军权。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通过建立“”对抗“外朝”;唐朝通过建立、、,将相权一分为三;同时在门下省设立作为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宋代设立中书门下,长官称,后又设为副相,同时还设管理军事,另设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3.结果:逐步加强,相劝被分散和削弱。
(三)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主要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
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范围内,由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察举制:
(1)含义:由查访合适的人才向推荐,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2)实施:汉武帝曾下诏策试;魏晋南北朝时以为基础选拔官员。
(3)评价:体现出封闭性的特征,其形式都是,操权于上,民意无从体现。
3.科举制:
(1)含义:是通过选官的制度;
(2)实施:以后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明清时期演化为;
(3)实质:是一种将人才诱入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4)评价:破除了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的来源及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促成了普遍持久的风尚,有益于社会风气的形成;从追求角度看,有一定的合理性。
(四)历代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
1.秦汉在地方设、两级,后增加了;
2.唐代设、、;宋代设、、三级;
3.元代以作为地方常设机构,全国共分个,另外设两个单列行政区,即与宣政院,宣政院管辖、和部分地区。
4.元朝省级地方行政机构以下依次为、、、县四级,
5.明代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级。清代在地方上主要有、、、四级行政区划。
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内阁制度的形成
(1)原因:朱元璋废职位,导致政务集中于一身的弊端;
(2)设立:明成祖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机构;
(3)职权: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受的太监牵制;
(4)实质:是皇帝位而建立的政治机构。
2.军机处
(1)设立
①原因:清朝年间,为适应的需要;
②权力:由单纯处理逐渐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
(2)地位: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
(3)特点: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政治决策的特征更为明显。
(4)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制度;其建立与的推行,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
★问题提升:
1.在历代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措施中,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唐代的三省分权与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本质区别是什么?
2.中国古代有那三大地方性机构?分别于何时设置?元朝宣政院的设置有何意义?
3.中国古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上采用了什么办法?你有何评价?
4.元朝设行省的目的。十个主要的行省。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是什么?行省如何受中央节制呢?行省的作用是什么?元朝中书省和唐朝中书省的区别是什么?行省制与郡县制有何异同?
5.从察举制和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方法和标准来分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标准呈现怎样的趋势?指出这种趋势有何作用?
6.你认为宰相制与内阁制有什么不同?宰相制度被废除有何利弊?
★拓展延伸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皇权至上原则;(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4)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5)宣扬“君权神授”;(6)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
(1)积极:
①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
②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
③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结束和文化在较广泛的范围内传播。
(2)消极
①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特别是明清以后,日益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②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
③思想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同时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
萌芽(战国)、确立(秦朝)、巩固(西汉)、完善(隋唐)、加强(北宋)、发展(元朝)、强化衰落(明清)。
4.选官制度的变化
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实行时间先秦时期秦汉至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时期
依据世袭才能、品德到门第考试成绩
备注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机会体现封闭的特征。以官举士,百姓不得参与。中下层地主知识分了提供了机会
5.评价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1)三省六部制之间,职权既相互牵制和监督,又分工合作,提高了办事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额中央政令的失误;
(2)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是秦汉以来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3)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标志着唐朝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封建政治制度成熟,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6.评价行省制
(1)作用影响:①行省制度适应了元朝政府管理辽阔疆域的需要,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制度上的主要进步之处:行省犹如听命于朝廷的十个区域性枢纽,朝廷只要控制了十个行省区域枢纽,对全国成百上千的路府州县的控制就会举一纲而万目张。十行省区域枢纽的形成,弥补了秦汉以降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或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
(3)制度存在的问题:①行省设置完全打破自然界限和地区间长期形成的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给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②行省权力过大(元朝行省制带有强烈的民族征服色彩,行省权力主要掌握在蒙古贵族手中,这些人是元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忠实维护者,很难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代表,但这要放在特殊历史环境下去理解。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虽然保持行省,但把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就是针对于此)
7.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君主专制:一方面,在政治上的体现是帝位终身制、皇位世袭制,渗透着宗法制的原则。另一方面,皇权至上,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于一身,从而保证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2)中央集权制:最根本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政令。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
(3)官僚政治:这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派生物。一方面,中国官僚政治的特点是官为君设,即所有官员都要听命于皇帝,从而赋予官僚政治浓厚的人治而非法治色彩。另一方面是从选拔官员的程序、内容和对象,以及对官员的监察来看都是与皇帝意志相统一的。
第二课二战的扩大与胜利
★考点说明
1.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意义。
2.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及其意义;
3.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库尔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及其影响;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内容;德国、日本投降的经过;加速日本投降的主要因素。
4.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德、日法西斯所犯下的主要暴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第
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基础知识过关
一.二战的扩大与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年月,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年月日凌晨,日军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真正达到世界规模。
2.面对法西斯的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制度构成威胁,1939年,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为掌握制海权的打开了方便之门;1941年美国又通过《》,同时美英两国又确定了美国参战后“”的战略方针。
3.战争爆发后,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年8月14日,罗斯福与丘吉尔发表《》,9月,苏美英在签订协定,开始了三大国的联合行动。年1月1日,、、、等26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这标志着正式建立。
二.二战的转折
1.欧洲战争的转折:
(1)莫斯科战役:①概况:1941年9月底德军大举向莫斯科发动进攻,在的指挥下。德国遭到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__________来临,缺乏________,寸步难行。德军仓皇退却。②意义: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重大失败,打破了德军,宣告德军______破产。
(2)斯大林格勒战役(年7月——年2月):德军的战略意图:攻占斯大林格勒可以保证______安全;又可以____________。意义: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___________,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
2.太平洋战场的转折
(1)原因:美国的飞机轰炸了__________,日本举国震动。日本为解决_____________,决定进攻_________。
(2)过程:时间:战果:。
(3)美国胜利,日本失败的原因:日本方面:日军把舰队分为5个编队,分散了______;日军担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重任务,错失了战机。美国方面:事先破译了日本的密码,掌握了日军的________,集中优势兵力在_________,伺机歼敌。
3.北非战场的转折:1942年10月在指挥下,在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德意军队全线西撤,北非战场发生转折。
三.二战的结束
1.盟军的反攻:
(1)太平洋战场:美军在夺占后,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1945年初美军收复了。日军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西北非地中海战场:1942年美英联军在西北非实行代号为“”的两栖登陆,年北非战事结束。7月盟军在登陆。连续遭受惨重打击的意大利退出战争。标志着。
(3)苏德战场:战役后,德军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1943年,德国为消灭地区的苏军主力,发动了一场二战中最大规模的会展,结果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年1月起,苏联基本收复全部国土,并进入东南欧。
2.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年6月美英盟军实施了代号为“”的战役,在美国将军的指挥下,美英盟军在法国的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3.法西斯的覆亡:1945年4月在易北河会师。4月30日苏军攻占柏林,月日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分别投下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出兵中国的。日本于(时间)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4.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召开的四次国际会议
国际会议
召开时间
与会国
会议内容
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问题提升:教学设计示例
文学和艺术
重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欧洲绘画艺术流派;贝多芬
难点:学习内容份量过重,知识过于繁杂。如何体现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教学过程
一、古典主义文学和启蒙运动时期文学
1.古典主义文学
指导学生看书上有关古典主义文学特点的大、小字内容,讨论分析这些特点与社会条件的关系。
请学生根据语文课的学习内容,介绍有关莫里哀及《伪君子》、《悭吝人》等,然后自由讨论评价这些文学作品的影响。
2.启蒙运动文学
学生回忆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教师详略得当地介绍英国、法国和德国启蒙文学代表作加及其代表作品,使学生了解启蒙文学的特点及其在18世纪流行的条件。
二、浪漫主义文学
法国大革命胜利后所建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学者描绘的那样美妙,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浪漫主义作家反映了这种社会情绪。
浪漫主义文学最大的特点是主观性。由于对现实不满,就用主观幻想、想像的世界同现实对抗,注重抒发作者个人的主观情感,它们所塑造的主人公常常是同社会对立的反叛者。
师或生介绍每位作家及其作品,学生分析作品归纳出共同特点
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教师或教师指导学生分国别按洲际分别介绍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及其代表作,学生在综合众多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归纳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批判现实主义最突出的特点是广阔地、真实的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生活,深刻揭露批判封建贵族的没落、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这正是巴尔扎克《人间戏剧》的主题。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创作的思想基础。他们认为资产阶级唯利是图、尔虞我诈,弱肉强食都是违反“人道”精神的,都应受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体裁是长篇小说,因为长篇小说可以更丰富地表现社会生活和各色人物形象,可以扩大文学反映生活的手段。现实主义文学对没落的封建主义的批判,对上升时期资产阶级思想的宣传,对资本主义社会丑恶现实的谴责和揭露,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宝贵的社会和艺术价值。
四、美术和音乐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下面两个表格:
绘画流派历史时期画家、作品绘画风格
巴洛克艺术
洛可可艺术
新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印象画派
音乐流派历史时期音乐家、作品音乐风格
巴洛克艺术
古典主义艺术
浪漫主义艺术
在学生填写表格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重要的画家及其作品,音乐家及其作品。教师主要精力应放在介绍近代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可以请学生介绍贝多芬的生平,教师补充。组织学生讨论你如何看待贝多芬的一生?
小结
17世纪至20世纪初科学的进步、文学艺术的繁荣,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兴起、确立和定型的基础之上。而这一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的发展,既集中反映了时代的风貌,表达了人类的理想,也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着眼点有两个:第一,介绍每一个文学艺术流派一定交待清楚这一文学艺术流派所依赖的社会背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分析诸多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思维能力;第二,对各流派文学艺术特点的分析尽量由学生完成,教师设法使学生全面了解每一文学艺术流派作品的内容,指导学生在分析作品的基础上自己得出结论,将学习的过程变为自主探究的过程。
板书设计
文学和艺术
一、古典主义文学和启蒙运动时期文学
1.古典主义文学
2.启蒙运动文学
二、浪漫主义文学
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四、美术和音乐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170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