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37一个奇怪的问题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37一个奇怪的问题”,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37一个奇怪的问题
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认读本课7个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提、题、杯、居”;继续练习用音序查字的方法。积累本课新词,并理解词语“溢、大名鼎鼎”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尝试读出人物“生气”、“哈哈大笑”时说话的不同语气来。
3.感受伊琳娜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品质,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借助拼音认读本课7个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提、题、杯、居”;继续练习用音序查字的方法。积累本课新词,并理解词语“溢、大名鼎鼎”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尝试读出人物“生气”、“哈哈大笑”时说话的不同语气来
教具学具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有关媒体、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据题质疑:
1.出示课题:43一个奇怪的问题
2.学习生字:题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内容:
1.带着上述问题,听课文录音
2.交流:听了课文后,哪些问题你已经得到了答案?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1)根据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注意按标点停顿
2)自学生字,读准音,记住形,想想意思
2.交流,反馈生字自学情况
3.指名分节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过渡:小朋友,课题是“一个奇怪的问题”,那么科学家究竟提出了一个什
么奇怪的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个奇怪的问题呢?让我们来仔细读读课
文,看看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
2.自由轻声读课文1-6节,找找科学家提出了什么问题,孩子们的答案分别是什么呢?
3.指名分角色读课文1-6节
4.教师引读:①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是……
②一个扎小辫的女孩回答说……
③另一个胖墩墩的小男孩说……
④伊琳娜却生气地问科学家……
5.伊琳娜为什么要生气地认为,科学家提出了一个错误的问题呢?带着这个问题,再一次快速地读读1-6小节。
6.回答,交流并适时理解“溢”的意思,体会“生气”的意思并指导朗读伊琳那的话。
7.科学家听了之后是怎么说的?指名朗读第七节
科学家为什么哈哈大笑?他是怎么想的?
指导朗读:谁来扮演科学家?带着称赞、高兴的感受读读这一节
8.正是因为伊琳那从小爱动脑筋,遇到问题肯动手试一试,长大以后也像她的妈妈居里夫人一样,成为了一个科学家。
齐读第八节
(五)总结全文,复习巩固:
1.抽读词语卡片
2.查字典比赛:挺、叔、误
3.指导书写:提、题、杯、居
(六)课外拓展,积极探究:
1.师:有人说:把生鸡蛋握在手心里,无论你怎样用力,鸡蛋都不会碎。你认
为这种说法对吗?
2.动手试一试,然后把实验经过和结果告诉大家。
教学效果的反馈上课伊始,由学生质疑课题直接引入课文教学,使学生在探究中开始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情境,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且培养学生养成边听边思的习惯。对于课文的理解,我则完全通过以读代讲,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对课文的理解不断加深,在互相交流中提高,在点拨下学习思考。
课后的拓展,则是对课内所学的巩固与发展,使学生通过课外的实践,渐渐领悟到“语文”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精选阅读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例4)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例4)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1.6.1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例4)

课型新授课学校使用教师:

主备人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3、5、6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掌握理解思路,并能正确解答这类问题。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1.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的分析方法。

2.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视频仪、学具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让学生拍手2下,然后老师拍手4下。

老师比同学们多拍手多少下?(老师比同学们多拍2下)还可以怎样说?引导说出(同学们比老师少拍2下)

2.老师今年37岁,小明同学今年7岁。

老师比小明大多少岁?

(老师比小明大30岁)

老师比小明大30岁,还可以怎么说?

(小明比老师小30岁)

3、动手摆一摆。

在桌上第一排摆5个圆片,第二排摆6个圆片。

第二排和第一排比,第二排比第一排怎么样?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第二排的圆片是由那两部分组成的?互相说一说。

5.复习例3(出示作业评比表)

再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分析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4

(1)学生探索,动手操作。

拿出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

让学生说一说动手摆的过程。

学生边说边摆!(先摆小磊得的8朵红花,再摆小雪得的12朵红花),师在黑板上画。

(2)小组讨论,思考三个问题。

(1)谁和谁比?

(2)谁多谁少?

(3)多的怎么分?

(3)反馈讨论结果。学生回答。

通过摆学具卡片,知道了小磊的红花朵数和小雪的红花朵数比,小雪的多,小磊的少。小雪的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小磊同样多的部分,是8朵。(用小棒隔开)。另一部分是比小磊多的部分,是4朵。小磊比小雪少几朵,也就是小雪比小磊多几朵?小雪比小磊多4朵,也就是小磊比小雪少4朵。

师:图上哪部分表示“小磊比小雪少得几朵?”互相指一指。

师:要求:“小磊比小雪少几朵?”,就是求什么?为什么?

求小磊比小雪少几朵,也就是求小雪比小磊多几朵?小雪比小磊多4朵,也就是小磊比小雪少4朵。

(4)用数学方法列式解答。

师:怎样列式解答?

学生说,教师板书:12-8=4(朵)

师:你是怎想的?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呢?

12—8表示从12朵里面去掉同样多的8朵,就求出小雪比小磊多几朵?也就是小磊比雪少几朵?

算式里12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指名让生回答。

(5)比较例3和例4。

例3和例4都是在求两数相差多少?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用较大数减去较小数求出两数的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儿也是用较大数减较小数求两数的差。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

投影出示彩图。

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女孩有34本连环画,男孩有30本连环画,男孩比女孩少()本?)

学生独立解答。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34—30=4(本)

2.练习十三第1题(2)。

我们已经计算出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下,怎么求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多少下?

(求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多少下,也就是求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

用46—40=6,小芳比小清少跳6下)

3.练习十三第3题。

(1)月季比菊花少多少盆?

(2)菊花比月季多多少盆?

(这两个问题都是在求月季和菊花相差多少忿,就可以用44减去40)

44—40=4(盆)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有疑问的地方?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

12-8=4(朵)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用较大数减去较小数求出两数的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儿也是用较大数减较小数求两数的差。

作业设计:

基础:

1.钢笔39枝,铅笔10枝。

钢笔比铅笔少()支?铅笔比钢笔多()支?

2.(1)33比8多多少?(2)30比84少多少?(3)70比50多多少?

3.练习十三第6题。

23+4十9=81—7—30=54十20十3=93—70+60=

综合:

4.看图列算式计算。

□□□□□□□□

☆☆☆☆☆☆☆☆☆☆

(1)☆比□多几个?(2)□比☆少几个?

□○□=□(个)□○□=□(个)

拓展练习:

5.说理题。

“□比☆多2个”,说明()多,()少。☆的个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同样多的个数,另一部分是()比()多的个数。

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教案作业练习题


1.6.1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例4)

课型新授课学校使用教师: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3、5、6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掌握理解思路,并能正确解答这类问题。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1.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的分析方法。

2.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视频仪、学具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让学生拍手2下,然后老师拍手4下。

老师比同学们多拍手多少下?(老师比同学们多拍2下)还可以怎样说?引导说出(同学们比老师少拍2下)

2.老师今年37岁,小明同学今年7岁。

老师比小明大多少岁?

(老师比小明大30岁)

老师比小明大30岁,还可以怎么说?

(小明比老师小30岁)

3、动手摆一摆。

在桌上第一排摆5个圆片,第二排摆6个圆片。

第二排和第一排比,第二排比第一排怎么样?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第二排的圆片是由那两部分组成的?互相说一说。

5.复习例3(出示作业评比表)

再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分析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4

(1)学生探索,动手操作。

拿出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

让学生说一说动手摆的过程。

学生边说边摆!(先摆小磊得的8朵红花,再摆小雪得的12朵红花),师在黑板上画。

(2)小组讨论,思考三个问题。

(1)谁和谁比?

(2)谁多谁少?

(3)多的怎么分?

(3)反馈讨论结果。学生回答。

通过摆学具卡片,知道了小磊的红花朵数和小雪的红花朵数比,小雪的多,小磊的少。小雪的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小磊同样多的部分,是8朵。(用小棒隔开)。另一部分是比小磊多的部分,是4朵。小磊比小雪少几朵,也就是小雪比小磊多几朵?小雪比小磊多4朵,也就是小磊比小雪少4朵。

师:图上哪部分表示“小磊比小雪少得几朵?”互相指一指。

师:要求:“小磊比小雪少几朵?”,就是求什么?为什么?

求小磊比小雪少几朵,也就是求小雪比小磊多几朵?小雪比小磊多4朵,也就是小磊比小雪少4朵。

(4)用数学方法列式解答。

师:怎样列式解答?

学生说,教师板书:12-8=4(朵)

师:你是怎想的?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呢?

12—8表示从12朵里面去掉同样多的8朵,就求出小雪比小磊多几朵?也就是小磊比雪少几朵?

算式里12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指名让生回答。

(5)比较例3和例4。

例3和例4都是在求两数相差多少?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用较大数减去较小数求出两数的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儿也是用较大数减较小数求两数的差。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

投影出示彩图。

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女孩有34本连环画,男孩有30本连环画,男孩比女孩少()本?)

学生独立解答。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34—30=4(本)

2.练习十三第1题(2)。

我们已经计算出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下,怎么求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多少下?

(求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多少下,也就是求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

用46—40=6,小芳比小清少跳6下)

3.练习十三第3题。

(1)月季比菊花少多少盆?

(2)菊花比月季多多少盆?

(这两个问题都是在求月季和菊花相差多少忿,就可以用44减去40)

44—40=4(盆)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有疑问的地方?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

12-8=4(朵)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用较大数减去较小数求出两数的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儿也是用较大数减较小数求两数的差。

作业设计:

基础:

1.钢笔39枝,铅笔10枝。

钢笔比铅笔少()支?铅笔比钢笔多()支?

2.(1)33比8多多少?(2)30比84少多少?(3)70比50多多少?

3.练习十三第6题。

23+4十9=81—7—30=54十20十3=93—70+60=

综合:

4.看图列算式计算。

□□□□□□□□

☆☆☆☆☆☆☆☆☆☆

(1)☆比□多几个?(2)□比☆少几个?

□○□=□(个)□○□=□(个)

拓展练习:

5.说理题。

“□比☆多2个”,说明()多,()少。☆的个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同样多的个数,另一部分是()比()多的个数。

教学反思:

一个苹果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个苹果”,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作用功效

1、苹果具有降低胆固醇含量的功效作用。

中国的科研人员经过试验得出:吃苹果可以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加胆汁分泌和胆汁酸功能,因而可避免胆固醇沉淀在胆汁中形成胆结石。有人实验发现,经常吃苹果的人当中,有50%以上的人,其胆固醇含量比不吃苹果的人低10%。

2、苹果还具有通便和止泻的双重功效与作用。

苹果中所含的纤维素能使大肠内的粪便变软;苹果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可刺激胃肠蠕动,促使大便通畅。另一方面苹果中含有果胶,又能抑制肠道不正常的蠕动,使消化活动减慢,从而抑制轻度腹泻。

3、苹果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苹果中含有较多的钾,能与人体过剩的钠盐结合,使之排出体外。当人体摄入钠盐过多时,吃些苹果,有利于平衡体内电解质。苹果中含有的磷和铁等元素,易被肠壁吸收,有补脑养血、宁神安眠作用。苹果的香气是治疗抑郁和压抑感的良药。专家们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在诸多气味中,苹果的香气对人的心理影响最大,它具有明显的消除心理压抑感的作用。临床使用证明,让精神压抑患者嗅苹果香气后,心境大有好转,精神轻松愉快,压抑感消失。实验还证明,失眠患者在入睡前嗅苹果香味,能使人较快安静入睡。用苹果洗净挤汁,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 次,连续服用,15天为一疗程, 苹果具有降低胆固醇含量的作用。

一个新家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个新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新家
文本细读: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写了爷孙俩在森林里的发现,全篇以人物对话为线索,向我们介绍在一棵枯树周围生活着许多新的生命,有美丽的啄木鸟、小松鼠、猫头鹰、林貂,还有鲜红的草莓、新鲜的木耳、肥壮的蘑菇,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而画面的背景就是这棵死去的大树。在生命与死亡的强烈反差下,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死亡的恐惧与无奈,而是生命的希望与力量。
大自然是神奇的,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处处给我们展现的是生机,是希望。树木在其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无论是苍翠挺拔的树,还是枯萎死亡的树,都在这个缤纷美丽的世界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田野,在路边,在海水飞溅的山崖……我们都能看到树木优雅的身姿。静默的树木美丽、深沉,散发着幸福恬静的气息。当生命逝去的时候,树木依然无私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就像文中这棵死去的大树一样,在它枯朽的枝干上,存活着更多的新生命。在逝去旧我的同时,迎来新生,品味一种新的开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鹰、粪、酸、灌、摩”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窝、残、粪、颗、肥、壮、趣、帽、刺、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策略与方法:
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段落,充分朗读、体会。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时,搜集相关资料。针对课题提出问题,通过读书试着解决,并能在读书中根据重点句子进行提问。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文章中提到的动植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根据课题进行提问,谁来先说说你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可能有:这个新家指的是什么?
这是谁的新家?一个新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一个“新”家?
2、师:老师相信大家通过预习一定找到了答案,让我们再读一读书,然后再来回答问题。
二、检查读课文情况。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争取读流利。
2、随机指名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3、理解文中个别词语。如:林貂、残骸、灌木等词语。像“抚摩”可以放在文中去理解。
三、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把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再进行整理一下。
2、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这个新家样子的时候,书中并没有介绍,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棵已经死了的树是什么样的。
在理解为什么说是一个“新”家的时候,要先理解“新”的意思。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根据文中句子提出问题。并解答。
“老爷爷望着这棵成为动物新家的大树,望着这片长满草莓、蘑菇的土地,欣慰地笑了。”老爷爷为什么会笑了?
引导学生思考他可能会想什么?如果你看到这样一个新家,你会怎样?
学生在汇报老爷爷的想法时,要让学生展开说一说这株树到底有何作用?
4、谈收获。
师:学习完课文你有何收获?
学生有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如从大树的角度谈它的奉献,谈大树生活得有意义;从“家”的角度谈动物、植物相处的和谐、大家庭的和谐;甚至谈人应该从中受到启迪、学习大树的精神等等。教师应该给予充分地肯定,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具体内容来谈,不要脱离课本空发感想。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壮”字:注意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土”。
“刺”字的左半部分不要写成“束”。“趣”“窝”“粪”等字要写紧凑些。
3、学生独立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写写你在生活实际中的发现。
回家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或以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教案作业练习题


1.6.1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课型新授课学校使用教师:

教学内容:

教科书72-73页例3,练习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究。

1.请小朋友们听一听,老师拍了几下?(4下)小朋友学老师的样子,拍6下。

根据刚才拍的,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并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我们比老师多拍了2下,因为6比4多2,列式:6-4=2。

(2)老师比我们少拍了几下?少拍了2下,列式:6-4=2。

(3)老师和小朋友一共拍了几下?6+4=10。

小朋友提的问题都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一和第二种情况。

2.摆一摆:

请小朋友第一行摆5个圆,第二行摆5个三角形。摆完后,你看到了什么?想

说什么?

(圆和三角形同样多。)

3.请小朋友继续摆,第一行5个圆,第二行摆7个三角形,看着你摆的图,谁能提出问题?

(1)△比○多几个?列式:7-5=2。(2)○比△少几个?列式:7-5=2。

4.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这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学生齐读。)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下图,教师讲解:同学们,这是前四周小组得红花情况的记录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边听边板书每组得红花的数量。

2.小朋友们观察得都非常仔细,下面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红花学具,摆出1组和2组所得的红花情况,好好看一看1组比2组多得了几朵。

(1)学生动手操作,摆出如下图形:

(2)班内交流:1组比2组多摆了3朵。从图上可以看出,1组得的红花左边部分与2组同样多,右边部分比2组多得3朵,所以说1组比2组多摆了3朵。

(3)列式解决问题。你会列式吗?引导学生列出式子,板书:11-8=3(朵)。

根据你自己摆的图,你还能提出问题吗?谁会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板书:1组比2组少几朵?11-8=3(朵)。

(4)刚才小朋友们回答得都很好!现在请小朋友看着这四个小组的红花图,现在我要请你当老师提出问题,你还可以找一名同学回答。学生提问、回答、活动。

3.比较关系。

(1)刚才的小老师当得好,学生做得也很棒!现在请小朋友们看板书,小组讨论:求1组比2组多几与求2组比1组少几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小结:1组比2组多几,2组就比1组少几,实际上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只是说的角度不同罢了。因此都用相同的方法计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〇□=□

2.

(1)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下?□〇□=□

(2)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多少下?□〇□=□

3.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〇□=□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〇□=□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都可以用大数减去小数来计算。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

一组11朵二组8朵

一组比二组多几朵?

11-8=4(朵)

二组比一组少几朵?

12-8=4(朵)

作业设计:

基础:

1.★★★★★★★★★★★★

☆☆☆☆☆☆☆

★比☆多个。

☆比★少个。

2.

3.面包车和大客车各有多少辆?

综合:

4.按要求完成表格。

(1)跑步比跳绳的多16人。

(2)打球比跑步的少5人。

(3)踢球的比跳高的多7人。

求出跑步、打球、踢球的学生人数并填在表里。

拓展提升:

5.课间游戏。

上图是二年级学生课间活动图,你能试一试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吗?

教学反思:

一个这样的老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个这样的老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中怀特森老师的做法,懂得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

3、学会觑、黠、抿3个会认字和凯、觑、黠、抿、轿、惕6个会写字,掌握面面相觑、狡黠、抿嘴、小轿车、警惕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中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坚持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怀特森老师的做法,并认识到其中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你们喜欢他吗?简单谈谈理由。

2、他的学生们对他的认识和理解是逐步加深的,这其中对他的情感也发生过一些转变,你能从文中找到我评价怀特森先生的句子吗?

3、学生默读全文,找句子,之后交流。

(1)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直接评价,表达了对老师的满意和喜爱;

(2)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间接评价,言外之意是他不配做老师,更不是一个好老师,表达了对老师的不满;

(3)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间接评价,表达对老师的崇拜和敬佩。

4、怀特森先生做了什么,让我们那么气恼?后来怎么又由衷地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呢?要解开心中的迷团,就需要我们去认真地读书,细细地琢磨。

二、深入学习,理解怀特森先生的做法。

1、假如你就是怀特森先生班中的一员,他的哪些做法让你觉得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让你们大家那么气恼?默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来回答

怀特森先生编造上课内容,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

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却得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

班里的每个人都没有及格,如果有一两个有困难的同学是正常的,但全班都不合格就说明老师的教学有问题了

我们试卷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

开始老师的表现让我们都喜欢上了他,即使都得了零分也没对老师产生怀疑,可一切都是老师编造的,感觉老师是在捉弄我们。

2、怀特森先生是怎么对大家进行解释的?从他的言谈话语中你懂得了什么?出示文字,指读

难道你们没有想过吗?既然已经绝迹了,我怎么可能那么详尽地描述它的夜间视力、皮毛的颜色,以及许多根本不存在的现象,还给它起了个可笑的名字,你们竟一点儿也没有起疑心,这就是你们不及格的原因。

听了老师的一席话,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明白了老师为什么这么做

3、经历了怀特森先生不同寻常的科学课,不仅对老师的认识加深了,情感变化了,还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变化?

新怀疑主义

循规蹈矩潜心探索

绝对相信书本和权威持有怀疑态度用事实和科学的方法解决疑问,探索真理

4、这种变化是思想和意识上的巨大转变,它给带来的是什么?

捍卫真理的勇气、探索真理的信心、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5、大家是从哪感受到的?回到课文当中,把带给我们这么多思考和启迪的语句找出来,好好读一读吧!自读,指读,齐读。

6、当我们能够对权威所讲的内容产生怀疑,当我们能够正视着老师们的眼睛,说出自己怀疑的理由,当我们能够潜心钻研,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当我们探索中学习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时,我们一定会想起曾经捉弄过我们的怀特森先生,那位与众不同的老师。在回忆当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老师的用心良苦,感受到了老师教学思想的独特。他是在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教育我们,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有一种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科学的怀疑精神,并要学会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坚持真理。

7、因此,当我的邻居惊讶地说:那位老师不该这样捉弄你们时,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此时此刻,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对老师由衷的崇敬。

请大家带着这种情感说这句话。

8、学完这篇课文,不仅怀疑精神根植于我们的心中,怀特森先生这样一位老师的高大形象,也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就是这篇课文带给我们的价值。

三、小练笔:选择其一写出自己的感受。

1、《我看怀特森先生》

2、《假如我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

3、《怎样看待书本和权威》

一个微笑


记得四年级的时候,一次难忘的月考中,自己考得很糟很糟

我被语文老师请到了办公室,怎么才考了六十几分呢,自己可从来没这样过啊!强忍着在眼眶中打转

儿的泪花,带着满心的懊悔,迈着沉重的步伐,我走出了办公室。我显得无地自容,这仿佛是晴天霹雳,也使充满信心的月考变得伤心而又痛楚。

真是祸不单行,第二天再传噩耗:数学才考了75分,比以往远不如自己的同桌还要少十几分。这两科无疑将使自己的总成绩一落千丈,我这学习小标兵的脸面可往哪儿搁呀!那时真恨不得找个地缝让自己钻进去

天晴得很,同学们都在为自己似乎是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而祝贺。教师里没有几个人只有我和同桌。我似乎感觉到什么我缓缓地抬起头。啊!那一个真诚的微笑多么有魅力,粉扑扑的脸蛋儿上嵌着一对浅浅的小酒窝,连两颗像小玉米粒的门牙都在冲着我微笑。时间虽然很短很短,可它却拨开了我心中沉沉的云雾,一丝阳光照射了进来,自己心中也顿时豁然开朗。来到校园里,春光是那样的灿烂,同学们又是那样的快乐,我霎时间也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一张笑脸说明了一切。

一次打破历史纪录的糟糕成绩,却让我感受到了微笑的重要,它使我重新捡回了失落的自信。谁都渴望微笑,而忘记微笑的人最渴望得到微笑。不妨给别人一个真诚的微笑吧!一个微笑,解开心结;一个微笑,抛去烦恼。何不慷慨地献出自己一个真诚的微笑呢?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内容,了解一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有关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本篇课文语言浅显、朴实,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初读课文的要求有以下几点:一是借助拼音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扫清文字的障碍,将书读正确、流利;二是在读书过程中思考,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

什么。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领会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里的两个“谁”值得特别注意,“谁”不作为疑问代词,是“任指”,表示没有例外,两个“谁”字连用,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因此,森林被破坏也就顺理成章了,森林遭到过度的砍伐也就有了一个前提——没有人管。“拎”字,从字面上与“拿、带”一致,但为什么不可以换成后两者呢?这个“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它把人们那种把砍树没当作一回事的心态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这句里有两个“不断”,它们表明了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最后的省略号意味深长,它虽然省掉了文字的说明,但是比文字的说明更有韵味——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这里的两个“不断”和一个省略号,动态地、含蓄地表明了“过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上述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思考。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故事导入。1、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1、学生观看画面。2、同学们,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2、学生齐读课题。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二、自读

1、从大家的眼神可以看出大家很想了解这个小村庄的故事,不用着急,咱们先得把课文读通,把文中的字词读准了,这样才能更清楚的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

2、老师发现大家读书时很认真,下面老师出示词语,请大家读出来。2、学生齐读词语。3、出示字词,指名学生朗读,开火车赛读。(注意:斧、造、栋、柴、洪、裸露等读音。)3、学生读词语。

4、大家刚才读字词时,准确、流利,那你们能不能也准确、流利地把课文读出来呢?4、指名逐段朗读,并说说读后收获。

5、课文围绕小村庄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谁来给大家说一说。5、学生复述课文。三、学习第五自然段。过渡: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小村庄遭遇凶猛的洪水?1、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当时的情况怎样?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1、学生默读课文,回答问题。2、从哪些句子看出雨下得很厉害?用“——”画出来。(同时向学生展示下大雨的画面。)“大雨没喘气”看到这几个字,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2、学生读课文,画句子,想象画面。

3、指导朗读:读出暴雨又猛又急的气势。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4、在暴雨中,小村庄的命运如何呢?4、学生在文中找出答案。5、什么原因导致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变成了这样的命运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1、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1、学生朗读课文。2、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词语。2、学生开火车读词语。二、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说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呢?我们一起去找找答案吧。1、学生读课文找答案。

2、谁来给我们说说他找到的答案?2、学生回答问题。3、山上的树木被人们用来做了什么?人们在砍伐树木做家具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通过两个“谁”通过动词“拎”你们能体会出人们的这种心态吗?3、学生读课文找答案。

4、随着山上树木的不断减少,山坡有了怎样的变化?(观看树木不断减少,土地不断裸露的动画)结合画面理解“裸露”的意思。4、学生读文找出答案并观看动画。

5、“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什么在不断减少?什么在不断扩大?通过词语“不断”和这句话后边的省略号,你体会到了什么?6、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妈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的是可再生的,比如水资源。有的是非可再生的,比如煤炭,比如森林资源,靠着砍伐树木,村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生活还算过的不错,但前一节课我们也知道了小村庄的下场,同学们,当这些村民们高举斧头对着树木砍伐的时候,他们有没有想过小村庄的未来呢?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6、学生各抒己见,回答问题。

三、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民们靠着斧头,不停的砍树,斧头在给他们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灾难。凶猛的洪水,让小村庄变成什么样了呢?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2、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洪水过后,什么都没有了”。对于小村庄的毁灭性灾难,课文只用了这一句话就一笔带过,同学们,能发挥你们的想象,将洪水到来时的情景向我们详细的描述出来吗?2、分组讨论,学生结合课文和画面理解。

3、一场大雨,美丽的小村庄不复存在,播放两幅对比图片,同学们看了这两幅图,心情怎样?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女生读第一自然段(愉快),男生读第六自然段(沉痛)4、男女生带着感情分段朗读。

5、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我们的心情格外沉痛,如果村民们早点警醒,亡羊补牢,也许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同学们,让我们回到悲剧发生前,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了解到了这个小村庄滥砍滥伐树木的行为,现在你准备怎样劝阻村民,并帮助他们使悲剧不再上演呢。5、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答案可以是论文总结形式,可以是表演形式,可以是故事叙述形式。

四、拓展延伸1、设计一句环保公益广告词。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小报。2.分析、识记字形。
“犁”上下结构,下边是年“牛”字,不要写成“木”字。
“栋”左右结构,注意“栋”和“炼”的右半部分。
“具”中间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冒”这个字是上宽下窄,上扁下长;“冒”字的上部分不是“曰”字,第三、四笔的“横”与两边是不相连的,可和下部分里边的“横”做比较。2、学生练写。

3、教师巡视指导。课外资料

词语理解:

斧头:也叫“斧子”。砍竹、木等用的金属工具,头呈楔形,装有木柄。
造犁:制作翻土用的家具。
不断:连续不间断。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一栋栋:一座座。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来势迅猛,势不可挡。
何处:什么地方。
包括: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

奇多:出人意料的多,或罕见、少有得多。

植树造林好处多为了把“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这件造福人类、造福子孙的大事搞好,我国把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为植树而定个节日,足以说明植树造林的重要。那么植树造林究竟对我们有什么好外呢?首先,植树造林为人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原料和用品。如在吃的方面,有各种香甜鲜美的水果;有芳香四溢的茶叶;还有滋补身体的冬青树上的女贞子,鲜美可口、清肺平喘的银杏等珍贵药材。在用的方面,搞建筑,开采煤炭,交通运输,制造车辆、船舶、尺机,修建桥梁、码头,造纸等都需要木材。比如,修建1000平方米混合结构的房屋需要木材130立方米;开采1000吨煤,需要22立方米的坑木。在农业生产中,我们使用的大量农具也离不开木材。木材加工产品更受到人们的喜爱。锯末水解可得葡萄糖、洒精等物质。50公斤锯末可提取糖桨37公斤或结晶葡萄糖10公斤,食用或药用均可。每1立方米干锯末,可提取酒精70公斤,饲料酵酶18公斤,醛4.2公斤,干冰18公斤,木素板33平方米。每百斤桦树皮可提炼桦皮焦油15公斤~30公斤,它可用来配制木材防腐剂,或加工提取汽油等物质。用1立方米木材,能制成150多公斤的人造丝或人造毛,相当于7.5亩棉田的年产量或20只~30只羊的年产毛量。还有用于房屋建筑、家具等用的胶合板、纤维板大都是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剩余的“废物”制成的。至于车辆上的轮胎,大家肯定知道是从橡胶树上“脱胎”而来的。其次,植树造林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知道人每天吸入氧气,吸出二氧化碳,树正好相反,它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不断进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据统计,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由于森林具有遮荫避风、树木呼吸和蒸腾作用,因此有成片树林的地方冬暖夏凉,可以避暑疗养。树木能粘附空气中的尘埃而使空气清洁、新鲜。科学测试表明:一亩树林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尘埃20吨~60吨。此外,,树木在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特殊空气,能治疗一些疾病,对人体有良好作用,比如,桦树、杨树、桧树等能分泌出植物杂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原菌。道路两旁栽树可以降低噪音,多种多样的树型、花果和翠绿的枝叶可以美化环境,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理想化环境。再次,植树造林能够使水土得到保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我国许多地方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黄河流域,由于土质松散,每到雨季,雨水冲刷,大量泥沙流入黄河,致使河水变浑,河床增高,给防洪防汛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而多植树,就可以控制水土的流失。因为树木有庞大的根系,这些根系像一只只巨手牢牢抓住了土壤。土壤中的水分,就被树根吸收畜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要控制沙漠,最有效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植树造林。因为“沙漠向人类进攻的主要武器是风和沙”(竺可桢语),大量植树造林,就可以形成一道道防护林,减少风的速度和力量,固定沙丘,起到控制风沙的作用。植树造林的好处实在多。愿我们每个人都尽其所能多植树,植好树。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10、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小村庄变迁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2、这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

3、(多媒体演示美丽的小村庄、斧头砍树、裸露的土地、家具、小村庄遭遇洪水,同时配课文录音)

4、看了画面,听了故事,小朋友的心里一定有很多想法或是很多的疑问,现在就请你们大胆地说出来吧。

(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卷走?人们为什么要拼命地砍树)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上,只要我们认真仔细地读,就一定能找到,有信心吗?

2、好,下面请你们有各自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下面老师要请几位小朋友来读课文,大家听听他们读得是否准确、流利。

2、通过刚才的朗读,谁能说说你已解决了哪些问题。

(人们不断地用斧头砍树,小村庄裸露的土地不断地扩大,因而小村庄最后被洪水卷走了。)

四、学习重点段,探究小村庄变迁的原因。

1、哎呀,你们都在埋怨斧头大哥,这下早已被洪水冲得远走他乡的斧头大哥可有意见了。你们听:(多媒体演示:斧头说话模样。配音:你们怎么能怪我呢?我自己都被洪水冲得无家可归,何况我曾经砍下树来为小村庄的人们做出了很多很多的贡献。不信,你们可以去问问书本先生吧。)

2、斧头大哥在拼命地喊冤枉,那你们认为他做对了吗?好,凡是认为斧头大哥做得对做得好的小朋友站起来。

3、现在有两种意见,那就请你们自己找学习伙伴,把课文中你认为斧头做得对或做错了的语句找出来。

4、(问认为斧头做得对的小朋友)你们找到了哪些语句?

(多媒体出示句子:

A、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B、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C、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5、谁来读读第一句话?(读后评议)

(盖房造犁应重读,突出斧头砍树的目的,拎起斧头读得稍快些,表现出小村庄人们毫不犹豫去砍树的样子。一棵棵读得稍慢)

一起读这句话。

6、第二句比较长,先听老师读一遍。

谁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读后评议)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

7、第三句话呢,我相信大家都能读好它。好,现在男女生比一比。

8、下面我们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边读边想想:斧头大哥砍树曾给小村庄的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板书:斧头砍树:房子、家具、工具、柴火、好日子)

9、刚才还有小朋友认为斧头大哥做得不对,那你们的理由是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A、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B、年年,一代代,山坡上

C、不知过了多少年

D、么都没有了)

10、自己读读这四句话,把不理解的词句要多读几遍,实在不理解的,等会儿可以提出来。

11、有不理解的内容吗?

(裸露:露出,没有遮盖。)

12、从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这句话看出了小村庄的环境已经开始

变化,所以裸露一词要重读。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13、下面一句话怎么读呢?(指名读)

14、随着树木的减少,小村庄的环境越来越差了。让我们齐读这句话,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来。

15、闭上你们的眼睛,听老师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16、小朋友们,你们除了看到裸露的土地不断地扩大,眼前还仿佛看到了些什么?

(河水渐渐变黄了,变浑浊了。大象伯伯用鼻子吸水,连鼻子都塞住了,小猪洗澡成了小泥猪,小鸟没了家,只好飞到别处去了,老虎大王带着孩子远走他乡)

17、大树一棵棵倒下,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引读)(学生读第三句话)。

18、汹涌的洪水像猛兽般扑来,那时的景象是多么可怕,你们瞧?(多媒体演示洪水袭击村庄的景象。)

19、洪水冲走了小村庄,当然也就冲走了(指板书讲)小村庄的房子、家具、工具、柴火,还有靠斧头得到的好日子。所以文章最后一句是这样说的:(女生读。)

(提示:语速稍慢,语调低沉,带着痛心、惋惜的语气读)

20、自己来读读最后两段话。

21、愿意读的举手。愿意读的站起来。

22、学到这儿,你想对正在喊冤枉的斧头大哥说些什么?同桌之间先说一说。

23、谁能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

(斧头大哥,你砍树表面上给小村庄的人们带来了好处,但你想过没有,你这样做破坏了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你的做法是不对的)

24、听了大家的话,斧头大哥终于恍然大悟了。(多媒体演示:咳,要是我不乱砍树木,小村庄也就不会有这个下场了。不过,拼命地让我去山坡上砍树的还是)是谁呀?你们知道了吗?(是小村庄的人们)(多媒体演示:说得对,你们要好好地从我们身上吸取教训才对呀!)

五、总结深化。

1、小朋友们,通过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滥砍滥伐,不保护周围的环境,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可是目前,有些人还是执迷不悟。由于人类的破坏,地球妈妈已是伤痕累累,请听来自学校小记者的报道:(多媒体演示)

2、人类对地球妈妈的伤害,也引起了小动物们的抗议,瞧,(多媒体演不)他们都聚在一起开讨论会,商量着要给人类写一封信。好,请选择你喜欢的角色,加入他们的行列,一起讨论吧。(我是,我想对人类说)

3、说得好。小朋友们,(多媒体演示)地球家园万物生,人类生存赖环境。自然生态有规律,开发利用要平衡。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多媒体演示)保护绿色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一个这样的老师》课文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一个这样的老师》课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怀特森先生教我们六年级的科学课。第一节课上,他问我们:谁知道一种叫做凯蒂旺普斯的动物?同学们面面相觑,就连生物比赛得过奖的比利也都惊奇地瞪大了眼睛。

噢,没有人知道。怀特森老师笑了笑,那是一种夜行兽,在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迹了。说着,他从讲桌里拿出一件动物头骨,向我们描述起这种动物的特征来。讲完,他把头骨交给前排的同学,让大家轮流观察一下。我们饶有兴趣地传看,记笔记,有的同学还画了图。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

第二天,怀特森老师对上次讲的内容进行了测验,我胸有成竹答好了卷子交给老师。

但是,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却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旁边都打着大大的红*。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师讲的写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我瞧瞧周围的同学,似乎每一个同学都不及格,比利正气恼地捶桌子呢。发生了什么事?

很简单,怀特森老师眼里闪过狡黠的光芒,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编造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过。你们笔记里记的都是错的,错的当然就不能得分了。

从来没有过?那你那天拿的头骨是怎么回事?比利问。

那件头骨嘛,怀特森老师笑了,不过是马的头骨罢了。

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教室里响起了不满的议论声。

怀特森老师摆摆手,让大家平静下来:难道你们自己没有想到吗?既然是绝迹了,那就什么也没有留下。我向你们描述它的夜间视力、皮毛的颜色,以及许多根本不存在的现象,还给它起了个可笑的名字,你们竟一点也没有起疑心,这就是你们不及格的原因。

怀特森老师说试卷上的分数是要登记在成绩册上的,他也真这么做了。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

上怀特森老师的课,每一节都是不寻常的探索。比如,有一次他说小轿车是活的生物,让我们反驳。我花了整整两天时间写小论文,说明小轿车和生物不一样。他看了后说:勉强及格,你总算知道了什么是生物,什么不是。

逐渐地,我们懂得了,书本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并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同学们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为新怀疑主义。

我们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课堂,给那些不习惯质疑的老师带来了烦恼。每堂课我们都十分注意听讲,有时老师讲着讲着,下面就会有同学清清嗓子,说:凯蒂旺普斯。接着他站起来,正视着老师的眼睛,说出怀疑的理由。这样做是很有趣的。当然,多数的时候,我们怀疑错了,但老师在纠正我们错误时,我们加深了对事物的理解;有时我们的怀疑是正确的,它促使老师也去纠正错误。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这里面的价值。有一次,我把怀特森老师的故事讲给一位邻居听,他惊讶极了:那位老师不该这样捉弄你们。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你错了。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材料的巧妙组合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具备查找资料补充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她孕育了亿万个生灵,并且无私的奉献着。你知道她是谁吗?对,她就是地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来了解我们这位母亲。(板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读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去看看我们的家园地球吧!就让我们乘坐中国人自己研究的宇宙飞船,去太空旅行吧。(播放课件)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的飞船马上就要发射了。请同学们睁开眼,这个水蓝色的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地球美吗?看到这个美丽的星球,你用一句话来谈谈感受?(生说)

2.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指名读课文。)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看看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

4.课文读完了,老师给大家提个问题: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后发表了怎样的感慨?(生说)

(板书:可爱容易破碎)

三、整体分析,点拨升华

1.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地球的可爱?

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分析理解。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学生评价。

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大家自己听。(教师范读)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我们的母亲地球吧!(学生齐读)

2.地球的可爱仅仅是因为它的外表美吗?(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

从文章中哪些段落可以看出?(学生读有关的段落)

让学生体会出地球的慷慨。理解能把有限的资源无私的奉献给人们这就是最大的慷慨。

读到这我想同学们应该理解到,为什么我们把地球称为我们人类的母亲了。

只有母亲才能有这样的心去包容、去奉献。

3.理解了课文相信大家会读的更好。(学生读课文)

4.是啊,茫茫宇宙,只有地球对人类是慷慨无私的,他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了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在我们的心中,他永远都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可亲可爱。

5.在我们的眼里,地球是那样的坚固。地球的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1)地球的渺小。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地球的渺小?

(2)资源有限。谁来说说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有限性?

(3)谁来说说可再生资源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4)完成填空:

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地下埋藏的(),如果人们没有节制的开采,最多开采二三百年就没有了。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大气资源,由于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如果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就会造成一系列()。

大家通过练习,了解到我们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个练习也告诉了我们一个写作的方法:我们想要阐明自己的观点,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

6.我们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她却依然在遭受着破坏。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有关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资料。请你根据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讲解我们的地球遭受了怎样的灾难?(生说)

7.老师也收集了有关的资料。想看看人类给地球造成的灾难吗?(课件展示:)

被染成红色的小河;黑色的水上漂着人们丢弃的垃圾;满是泥沙的浑浊的河流;被砍光树干后留下的树桩,人们正在整理砍伐下来的木材;被无情猎杀的藏羚羊;黑烟侵蚀着蔚蓝的天空,空气令人窒息;人们日夜不停的滥挖矿山;

同学们,看着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图片,我仿佛看到地球在哭泣,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8.地球这个孕育着亿万生灵的神奇母亲,我们只有保护她。那是因为

(课件展示:)

科学家已经证明,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学生齐读。)有什么不对吗?学生找出问题,少了至少二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从而让学生理解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学生对比着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9.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我们可亲的地球妈妈,正在遭受着无情破坏我们的家园这个水蓝色的星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她需要我们一起去精心保护她。

请同学们带着对地球母亲的一片爱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看到我们的地球母亲所遭受的灾难,我们能为保护地球做点什么呢?(生说)

四、全文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感受到你们已经了解了地球母亲的苦难。作为一名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为保护地球母亲做贡献,让我们的家园的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清清的河水鱼虾欢畅,处处山青水秀、鸟语花香。

作业设计

倾听家园的呼唤语文实践活动,展示介绍空气、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被污染和破坏的情况,可以是资料图片,也可以是文字介绍。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材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经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了百分数读、写法,正确进行百分数、分数和小数互化,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发展。通过教学解决这类问题,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体会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分数和小数的联系与区别,发展数感;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继续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为第三学段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例1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教材先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帮助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接着要求学生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这句话的含义,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试一试、和练习1-3题的安排,帮助学生加深对多(少)百分之几的理解,掌握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百分数知识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流程:

一、呈现例题,提出问题。

⑴呈现例1中的部分信息。

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

⑵画线段图。

要求学生用线段不是数量及数量间的关系。

⑶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提出关系百分之几的问题。

可能会出现: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计划造林是实际的百分之几;实际造林是比计划多百分之几;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⑷揭示课题。

说明学习的重点:解决问题实际造林是比计划多百分之几,揭示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二、解决问题,形成方法。

⑴小组讨论。

组织讨论:实际造林是比计划多百分之几的含义。

⑵自主解答。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学生板演。

可能有二种方法:20-16=4(公顷)416=0.25=25%;

2016=1.25=125%125%-100%=25%。

⑶形成方法。

班级交流:解决实际造林比计划多百分之几的思路。第一种方法,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先要计算实际造林和计划的差,再用实际造林和计划的差除以计划造林,也就是要求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百分之几;第二种方法,先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再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⑷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求实际造林是比计划多百分之几的解答方法,教师小结解答步骤。

三、巩固练习,掌握方法。

⑴完成试一试。

自主解决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这个问题;交流解答方法,形成相应的思路。

⑵完成练一练。

独立解答;交流思考的过程。

⑶完成练习一中的第一题。

口答,说说思考过程。

⑷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一中的2-3题。

《一个苹果》拓展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一个苹果》拓展”,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为粉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金化攻势,于1952年10月14日~11月25日,在上甘岭地区依托坑道工事,所进行的坚守防御作战。

1952年秋,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全线性战术反击作战中节节胜利,联合国军处境愈加被动。在停战谈判中,美方坚持所谓自愿遣返原则,企图强行扣留中朝军队被俘人员,并于10月8日单方面宣布无限期休会。时值美国总统选举和联合国第七届大会召开前夕,联合国军为适应政治斗争需要,谋求在停战谈判中的有利地位,并伺机夺取志愿军中部战线要点五圣山以改善防御态势,摆脱战场上的被动局面,于10月14日发动金化攻势,向上甘岭地区的597.8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实施进攻。

金化攻势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J.A.范佛里特亲自谋划和指挥。进攻前,联合国军以为只需投入2个营的兵力,即可占领该两高地。进攻发起后遭到志愿军顽强抗击,遂陆续投入兵力,参战部队先后有美军第7师(配属美军空降第187团、埃塞俄比亚营、哥伦比亚营)、南朝鲜军第2师配属第37团)和第9师,共计步兵11个团又2个营,另18个炮兵营(计10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300余门)和170余辆坦克,出动飞机3000余架次,总兵力达6万余人。

志愿军在上甘岭地区先后担负防御任务的部队为第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治委员杜义德指挥的第15、第12军。战前,第15军做了防敌进攻的准备,以第45师第135团2个加强连防守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并在该两阵地构筑10米长以上坑道48条,全长760多米。在战役过程中,志愿军又陆续投入大量兵力,计有第15军第45、第29师,第12军第31师和第34师1个团,炮兵9个团各1部另4个营,有山炮、野炮、榴弹炮114门,火箭炮24门,高射炮47门,总兵力达4万余人。整个作战由第15军军长秦基伟、政治委员谷景生指挥。

上甘岭战役,交战双方先后动用兵力达十万余人,反复争夺43天,作战规模由战斗发展成为战役,其激烈程度是战争史上罕见的。联合国军炮兵和航空兵,对两山头共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炸弹5000余枚,把总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两高地的土石炸松1~2米。志愿军防守部队贯彻坚守防御、寸土必争的作战方针,依托坑道工事,坚决抗击联合国军的进攻。整个战役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0月14日至20日),争夺表面阵地,抗击敌军进攻,实施连续反击。联合国军经过两天的炮火准备后,于10月14日5时开始,以美军第7师和南朝鲜军第2师各一部共7个营的兵力,在10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300余门、坦克30余辆、飞机40余架次的支援下,采取多路多波的方式,连续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发动猛攻。志愿军第45师防守部队顽强抗击,先后击退1个排至1个营兵力的10余次冲击。野战工事被摧毁后,转入坑道继续战斗,并于当夜以4个连的兵力进行反击,恢复了表面阵地。15~19日,联合国军又投入2个团另4个营的兵力继续进攻。第45师调整部署,增加防守兵力,依托坑道工事,白天阻击,入夜反击。至20日,第45师共毙伤敌7000余人,在大部表面阵地被敌占领后,防守分队转入坑道继续作战。

第二阶段(10月21日至29日),坚持坑道斗争,为实施决定性反击做准备。从10月21日开始,联合国军一面围攻志愿军坚守坑道的部队,一面调整部署,将遭重创的美军第7师在汉滩川以东的防务和进攻597.9高地的任务交给南朝鲜军第2师,将南朝鲜军第9师调至金化以南地区作为战役预备队。第15军根据志愿军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关于抓住敌成营成团冲击这一有利时机予以大量杀伤的指示,令第45师重点转入坚守坑道作战,准备进行决定性的反击。21~29日,该师坚守坑道的部队,在联合国军进行轰炸、爆破、放毒、熏烧、堵塞、封锁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政治思想工作的威力,团结一致,克服缺粮、缺弹、缺水和空气污浊的困难,坚持作战,并先后组织班或战斗小组向坑道外出击158次,毙伤敌2000余人,夺回7处阵地。此间,志愿军纵深部队以2个班至5个连的兵力,多次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实施反击,并及时向坑道内增派人员,补充物资;炮兵19个连进行火力支援,配合坚守坑道作战。为了准备决定性反击,第3兵团根据志愿军司令部的指示,将第12军调往五圣山地区,作为战役预备队;以第15军第29师接替第45师除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以外的全部防务;给第15军增加7个炮兵连和1个高射炮兵团,给第45师补充1200名新兵。

第三阶段(10月30日至11月25日),实施决定性反击,彻底粉碎敌军进攻。10月29日开始,志愿军第15军进行两天的炮火准备,摧毁联合国军所占表面阵地的工事。30日夜,该军以第45师5个连、第29师2个连与坚守坑道的3个连相配合,在百余门火炮支援下,对597.9高地进行反击,夺回了表面阵地。11月1~5日,联合国军每日以1~6个营的兵力,对597.9高地展开猛烈攻击,一度突入阵地。志愿军第12军以第31师第91团和第93团1个营先后投入战斗,与第45师防守部队紧密配合,粉碎了联合国军的多次进攻。11月5日,第3兵团调整部署,以第12军副军长李德生指挥第31师及第34师2个团担任巩固597.9高地和夺回537.7高地北山的作战任务,并组成五圣山战斗指挥所,该指挥所归第15军直接指挥;第45师除炮兵、通信、后勤保障部队外,撤出战斗进行休整。11日16时25分,第31师第92团以2个连,在110余门火炮支援下,分两路发起冲击,激战至17时夺回了537.7高地北山阵地。入夜该团增强兵力,抢修工事。12~14日,打退南朝鲜军2个营至1个团兵力的多次攻击。14日夜,第93团主力加入战斗。至17日,又打退南朝鲜军1个排至1个团兵力的冲击70余次。18日,第34师第106团接替第93团加入537.7高地北山作战,激战至25日,打退南朝鲜军多次进攻。第12军加入作战后,在第15军作战胜利的基础上,巩固了597.9高地,恢复、巩固了537.7高地北山阵地。联合国军由于伤亡惨重,被迫停止进攻,上甘岭战役遂告结束。

此役,志愿军第15、第12军打退联合国军营以上兵力冲击25次,营以下兵力冲击650余次,进行数十次反击,共毙伤俘敌2.5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70余架,击毁击伤其大口径火炮60余门、坦克14辆,最终守住了阵地。作战中,志愿军伤亡1.15万余人。上甘岭战役,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作战的范例,表明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对抗击强大火力的突击、增强防御的稳定性有着巨大作用。此役之后,志愿军在整个正面战场完全掌握了主动权。拥有优势装备的联合国军在正面战场是已经是攻则不克、守则必失,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窘境。

《37一个奇怪的问题》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一个苹果教学设计”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165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