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三历史知识点:南京条约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三历史知识点:南京条约”,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高三历史知识点:南京条约

1.签订时间:1842年8月。

2.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五处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由两国商定。

3.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又取得了建立租界的权利和“领事裁判权”,以及片面“最惠国待遇”。

《南京条约》和附件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以及关税自主权和司法权,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给中国造成严重的危害。

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主要内容是:该侨民在居留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由其本国在居留国的领事或法庭依其本国法律审理。这是帝国主义压迫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一种特权制度。旧中国从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起,英、美、法、俄、日等相继取得过这种特权。

亦称片面最惠国条款。在国际条约中,缔约双方互相享受对方已经或将要给予第三国的同等的条约权利(一般包括通商、航运、税收、投资、居住等方面),这种待遇称最惠国待遇;仅缔约一方享受这种权利,而并不给对方以对等的权利或利益者,则为片面最惠国待遇。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规定:中国今后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准英人一体均沾”,即为中国近代给予外国侵略者片面最惠国待遇之始。

帝国主义国家在半殖民地国家的城市或通商口岸,强划一部分区域,所有行政、财政、警政、市政等均归掌管,称为租界。租界既有一国单独掌管的,如旧中国在上海、杭州等地的“日租界”;也有几国共管的,如旧上海的“公共租界”。

相关推荐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辛丑条约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朝和英、美、法、德、俄、日、意、奥、西、荷、比十一国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因条约签订日为阳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

当时清朝政府内部有将首都迁往内地(西安)继续与联军作战的建议。但是当时的清政府实际上已经没有可靠的军队了。义和团已经被战败,山东以南省份的总督们早在义和团期间就已经与外国达成地方上的协议,违抗清政府支持义和团的决定。因此清政府决定签署这个条约来保全自己。

《辛丑条约》共12款,另有19个附件,主要内容有:

1、赔款。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2、划定使馆区。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在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3、拆炮台、驻军队。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帝国主义列强可在自山海关至北京沿铁路的12个地方驻扎军队

4、胁迫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

5、对德、日“谢罪”。清政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牌坊。

6、惩治附合过义和团的官员。从中央到地方被监禁、流放、处死的官员共百多人。

7、设立外务部。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成为清政府与列强交涉的专门机构。

一、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为支付这笔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中国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二、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三、按照条约规定,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帮凶。

四、该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1、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D)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材料二: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材料三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材料二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三: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材料三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四: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19世纪中国受到哪些方面的“不平等待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三、四分别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几段材料反映的一条主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清朝前期盲目自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受到的“不平等待遇”: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制造惨案、屠杀中国人民、掠夺财富、经济侵略、文化侵略等。(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材料二出自《南京条约》;材料三出自《马关条约》;材料四出自《辛丑条约》。

(3)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领土,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D)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倒是想’。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5、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C)

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马关条约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

马关条约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具体表现一下四点:

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的发展。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允许在华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的发展。

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①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②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

③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

④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4个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⑤准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的侵略权益。俄、德、法三国向日本提出照会,并以武器强迫日本放弃侵占辽东半岛。日本被迫同意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向清政府勒索白银3000万两作为“赎辽费”。

1、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辛丑条约》在影响上有何特点(B)

A、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

2、清政府与哪国签定条约中,最早涉及开设工厂(C)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3、近代中国有一不平等条约规定:“第二款中国将管理下列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三、澎湖列岛……”上述引文应出自(C)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某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在中国投资、生产、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这一现象的出现与该条约的哪项条款密切相关?(C)

A、与英国商定关税

B、增辟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5、阅读下列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对话:

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促,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订条款节略……中堂(指李鸿章)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李鸿章:难道不准分辨?

伊藤: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李鸿章: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所为。

伊藤:日限既促,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请回答:

(1)指出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对话的时间和地点。

(2)伊藤博文谈话时咄咄逼人的原因是什么?

(3)结果签订了什么条约?它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答案:

(1)1895年;日本马关。

(2)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

(3)《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台湾》

(1)诗歌中的“郑氏”“酷炎的夏日”“母亲”各指什么?

(2)作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郑成功。日本侵略者。祖国大陆。

(2)表达了作者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和对回归祖国的渴望。

高三历史知识点:分裂与统一


高三历史知识点:分裂与统一

1、分裂的原因

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占主导地位)

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政治腐败)

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激化矛盾)

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

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被征服)

3、评价:

⑴分裂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

①从时间看,封建社会分裂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②从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影响巨大、深远。

③从分裂时期看,分裂孕育着统一,出现局部统一。

⑵对分裂与统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国家分裂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对分裂简单地加以否定。

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处于主要地位。要充分肯定国家统一的历史进步作用。

高三历史知识点:旧民主主义革命


高三历史知识点:旧民主主义革命

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英法联军劫焚圆明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联军司令部下令,官兵可以自由抢劫三天。这群贪婪凶残的强盗,把园内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凡是搬不动的就棒打棍敲,任意毁坏。英国《泰晤士报》的随军记者从北京发回的通讯写到:“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一个名为赫里斯的英国军官,第一次抢到一个缕金花盆,盆中栽着一株高1英尺的黄金树,树上挂着以红玉为核心的蓝宝石果子。他将这个金花盆和其他宝物,装了七大筐,归为己有。

第二次,他又抢到一座7英尺高的金塔和大批宝物。10月11日,英国侵略者又组织了一支1200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的庞大抢劫队,再次洗劫圆明园。10月18日清晨,英国骑兵团3500人,开进圆明园,手执火把,到处纵火。

据当时记载:“倾刻工夫,几十处地方,都冒出了一缕缕的浓烟密雾,……不久这缕缕的烟,聚成一团团的烟,后来又集合为弥天乌黑的一大团,万万千千的火焰,往外爆发出来,烟青云黑,掩蔽天日,所有庙宇、宫殿、古建筑,被视为举国神圣庄严之物,其收藏着的历代富有皇家风味的精美物品,都付之一炬了。”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138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