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世界各区域资源分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世界各区域资源分布
一、东亚:
1、朝鲜境内有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
2、日本国内森林资源、水利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二、东南亚:
1、矿产以锡、石油为主;
2、种植业发达:(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
(3)菲律宾:椰子,蕉麻;
(4)泰国:水稻;
三、南亚:
1、印度矿产主要以煤、铁、锰矿为主,分布在德干高原北部;另外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茶叶、小麦等出口;
四、中亚:
1、小麦,棉花,畜产品;
2、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分布在里海沿岸);
五、西亚和北非:
1、石油资源丰富: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以及伊拉克境内,储量占世界的一半,开采量为1/4,出口量第一:
2、特产:土耳其安卡拉羊毛、摩洛哥橄榄油、阿富汗紫盖皮羊毛、伊拉克椰枣;
3、北非的铁矿分布在利比亚、埃及与苏丹境内,磷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矿产:金刚石、锡、钢铁、铝,铜(赞比亚),黄金(南非)、铁(利比亚),石油(尼日利亚)钿矿(南非);
2、水利资源丰富:世界第二;
3、动物资源丰富:狮子,大象,猩猩;
4、生物资源丰富:可可,丁香,剑麻;
七、西欧:
1、矿产:煤(大不列颠岛)、铁(大不列颠岛西海岸)、石油(北海);
2、旅游资源-人文景观,自然景观;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森林资源(第一);
2、水力资源;
3、矿产:石油(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天然气,煤(中西伯利亚高原、东海岸),铁矿(东欧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有色金属(锰铜铝锌);
九、北美:
1、矿产:煤(美国东北部),铁,石油,天然气,钢金铝锌-有色金属(美国西部);
2、森林(寒带针叶林,温带阔叶林),草场,水力——美国;
3、加拿大——森林(为原料,新闻纸加工),石油,铁,煤,镍(占世界80%),渔业资源丰富;
十、拉丁美洲:
1、矿产:石油(墨西哥东南沿海,委内瑞拉沿海),铁,锰(巴西高原东部),铜(智利世界最多),银(墨西哥安第斯山脉);
2、水力:巴西高原;
3、生物:植物-森林(红木,乌木);
4、经济作物(咖啡,香蕉,甘蔗);
十一、大洋洲:
1、矿产-铁(塔斯马尼亚岛),煤(澳大利亚东部沿海);
2、稀有动物-鸭嘴兽;
十二、南极:
1、矿产-煤,铁,石油,天然气,生物,淡水;
2、生物-企鹅(鸟类),海豹,鲸,磷虾;
3、淡水水库;
十三、北极:
1、丰富生物资源:北极熊,海豹;
2、矿产:煤(30亿吨),石油(100-200亿桶),天然气;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中国疆域”及相关问题”,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中国疆域”及相关问题
国家的基本特征是领土、人民和主权。地理教材,用不同章节讲述国家的基本特征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由于一味地沿袭传统表述的内容,在依法治国的今天看来“中国的疆域”一节,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摒弃陈旧的东西、依法编写进新的内容。
“中国的疆域”具体内容涉及:中国的位置、面积大小、范围特征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一、领土、陆地面积
“疆域”的概念,指国家的领土,并着重于面积大小。这一认识是传统的,缺乏法律上的依据。国家的领土是由几个不同部分组成的,它包括国家疆界以内的陆地和水域、陆地和水域的底土以及陆地和水域的上空,即领陆、领水和领空。国家领土,首先是由其疆界以内的陆地组成,这就是领陆。它是国家领土组成的基础部分,领水和领空附着于领陆。由此可见误将“陆地面积”作为领土,忽视了领水和领空,虽是合乎传统称谓,但却是错误的。
“领土”一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名词,只有在必要时才可以使用。把一个法律名词随处乱用,不仅显得不严肃,而且也会产生许多误解。作为教材无需说明“领土”一词用法,但正确使用还是应当的,这起码显示教材的严肃性。
领土是空间立体形态,而不是平面的概念。基于这种认识可知“领土”和“面积”这两个词不能并用,也不能混为一谈。
将“疆域”、“领土”和“领陆”混为一谈,相互代用,忽视其间的差别是不妥当的。把“我国的疆域”明确为“我国的领土”更好些,可以避免概念混淆。把“我国领土面积”改为“我国陆地面积”,这样既明确,又概念清楚。
领土的空间立体形态,是指沿边界上至高空,下至地层深处,是一种不规则的锥状。由此可见,“领土的端点”是不存在的。
“国土”一词十分宽泛。国土,既包括陆地国土,也包括海洋国土。《中国统计年鉴》引用1984年农业部“农业资源区划”资料,在自然状况中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这一数据显然是“陆地面积”数,然而却冠以“国土面积”显然不合适,当直接称“陆地面积”。
领土是主权意义上的法律名词,而国土更着重海陆,含义也比较宽泛,尤其是“海洋国土”并不都有完全排他性主权(即领土的性质)。因此说,二者法律性质不同、空间形态不尽相同、表述的意义也有区别。
二、领海基线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内海(内水的一部分)如同陆地领土一样,是沿海国领土的组成部分,沿海国对其拥有完全的排他性主权。领海也是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续,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1995年5月15日,我国政府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标志着该公约在我国生效。为此我们的地理教材也应从法律上明确:我国的内海和领海是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我国的领海,是指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海岸基线”是过去的提法,现在应按《公约》修改为“领海基线”。1996年5月15日,我国政府正式颁布《中国政府关于领海基线的声明》,同时还声明将再行宣布其余领海基线。
“领海基线”是《公约》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是测算沿海国家领海宽度的起算线,也是沿海国家管辖海域宽度的起算线和基准线。此线的确定意义极其重大。领海基线以内的水域,包括湖泊、河流及其河口、内海、港口、港湾、领峡以及其它位于领海基线以内的水域,叫内水。领海是位于领海基线以外,邻接于内水的一带海域,其宽度为12海里。内海和领海,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属严格意义上的海洋国土。
明确我国的内海和领海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更正有关“领海”的概念,而且更重要的是应适应今天的国际形势,适时地引入“领海基线”的概念,阐明“海洋国土”的有关内容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三、海上邻国
“隔海相望的国家”一词是在人们传统的不太重视海洋的情况下产生并沿用的。但实际上,西方的一些海洋国家在15世纪时,占据海洋已发展到了高峰,“共有物”的海洋秩序已为海洋分割所代替。20世纪60年代以后,大陆架的开发和对200海里海洋权的要求又一次引起了海洋秩序的深远变化。海上相邻和相向的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争夺“海洋国土”但不少国家最终不得不寻求外交或法律途径划分双方的海洋边界,以停止无休止的争夺。海洋边界的确定,使原来隔海相望的国家,成了海上邻国。同样,海洋边界暂未确定的国家,迟早也要划定边界,即使不划定或尚未划定海上边界,也是海上邻国。
我国与相邻和相向的国家目前还没有全部划定海域边界,但这并不是说黄海、东海、南海不存在边界,也不是说这些海域是公海。我国所濒临的海域:黄海、东海、南海,也将为其周边国家分割,同北海一样。北部湾海上边界已由中越两国以法律文件的形式确定,可见中越两国不仅是陆上邻国,也是海上邻国。因此说“隔海相望”已是十分陈旧的词语。在世界海洋早已开始重新分割的今天看来,“隔海相望”一词很不合时宜,应改为“海上邻国”。
四、“海洋国土”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除渤海为我国内海,其余3个海均与相邻国共有。《中国统计年鉴》中中国自然状况,在国土栏目下标明海域面积为473万平方千米。其实这473万平方千米海域并非全是我国的,按有关海洋法律,约2/3属我国的“海洋国土”,即我国“海洋国土”约300万平方千米。
“海洋国土”中有内海、领海,也有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不同海域其法律上的权益是不相同的。广义的“海洋国土”是沿海国管辖海域的总称。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除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外,还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
在已进入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海洋关系新领域,教材的编写当具有海洋意识,体现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我国有关海洋法律和法规的精神,反映出我国的外交政策,使学生正确地了解海洋、感知海洋、关注海洋。
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理重要界限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7.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钱。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8.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9.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10.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
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点”,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学案38中国自然地理
1.优越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________,少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东临________,背靠________。
2.辽阔的疆域。
濒临的海洋: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3.众多的邻国:陆上______个、隔海相望________个。
答案:1.(1)北温带 (2)太平洋 亚欧大陆
2.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3.14 6
1.特征地势:,呈分布地形:复杂多样,面积广大
2.主要山脉分布。
(1)三列东西走向山脉:a____________-阴山、昆仑山-b________、南岭。
(3)西北-东南走向:g________、阿尔泰山。
(4)南北走向山脉:h________、横断山脉。
(5)弧形山脉:i________。
3.四大高原: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内蒙古高原、________、云贵高原。
4.三大平原: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大盆地:自北向南依次是准噶尔盆地、________、柴达木盆地、________。
6.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____________、山东丘陵、________。
答案:1.西高东低 阶梯状 山区
2.(1)天山 秦岭
(2)大兴安岭 巫山 武夷山 台湾山脉
(3)祁连山 (4)贺兰山 (5)喜马拉雅山脉
3.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4.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5.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6.辽东丘陵 东南丘陵
以练促记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图中的直线均为经纬线,数字为经纬度,表示这些经纬线附近的山脉。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的①~④所代表的山脉分别是 ()
A.阴山 昆仑山 秦岭 南岭
B.天山 昆仑山 秦岭 南岭
C.昆仑山 天山 阴山 秦岭
D.天山 阴山 昆仑山 南岭
(2)关于图中的⑤~⑧所代表的山脉附近地区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⑤山脉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B.⑥山脉为贺兰山
C.⑦山脉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D.⑧山脉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解析:第(1)题,由经纬度和山脉走向确定①天山、②昆仑山、③秦岭、④南岭。第(2)题,⑤为横断山脉,山高谷深,山河相间;⑥为贺兰山;⑦为巫山,是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界线;⑧为大兴安岭,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答案:(1)B (2)C
1.气温分布冬季:南北温差,成因是受 、、地形的影响夏季:南北普遍,最热的地方 是吐鲁番
2.降水分布空间:从向递减,主 要是受东南、西南季风的影响时间:降水集中在季节,全国 大多数地方降水集中在5—9月
3.温度带和干湿区。
4.气候主要特征:________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________。
答案:1.大 纬度位置 冬季风 高温
2.东南沿海 西北内陆 夏秋
3.暖温带 中温带 亚热带 湿润区 半干旱区
半湿润区
4.季风 复杂多样
以练促记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位于我国()
A.华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南地区
(2)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解析:第(1)题,从气象资料来分析,该地最低气温在0℃以下,夏季高温,为温带季风气候,选A项。第(2)题,华北地区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农业耕作制度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春季农业生产需水量大,春旱最突出;因此选D项。
答案:(1)A (2)D
1.内、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
河流划分地区主要水文特征主要河流
内流河西北内陆多________河流,河水主要来自______和山地降水,夏汛明显塔里木河
外流河东北地区水量较大,河水含沙量____,冬季结冰期长,汛期较短,有____汛和____汛________、松花江
秦岭—淮河以北水量较______,河流含沙量______,冬季结冰期______,汛期______辽河、海河、________
秦岭—淮河以南水量____,含沙量____,无结冰期,汛期________、珠江
2.主要湖泊:________________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________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我国湖泊主要分布于________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答案:1.季节性 高山冰雪融水 小 春 夏 黑龙江
小 大 短 短 黄河 大 小 长 长江
2.青海 鄱阳 青藏高原
1.特征:总量________,人均不足。
2.水资源。
(1)分布特点及对应的解决措施。
①空间:南多北少,________——跨流域调水。
②时间:____多,____少,年际变化大——______。
(2)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水污染、浪费严重——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综合利用。
(3)水能资源的开发。
3.土地资源。
(1)土地国策: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______。
(2)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3)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面积 增长快草场资源普遍超载森林资源减少次生盐碱化、耕地减 少等→依法管理“开源”与“节流”建设和保护
4.矿产资源。
(1)基本特征:分布广泛,相对________。
(2)资源利用形成全国性的重要矿产基地造成了不同地区间矿产资源的 流通交换,加重了运输负担
(3)问题贫矿多,富矿少,伴生矿多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依法管理合理利用综合利用
5.海洋资源。
(1)主要类型:包括______、化学资源及海底石油。
(2)资源保护 防止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海洋环境
答案:1.大
2.(1)①东多西少 ②夏秋 冬春 兴修水库
3.(1)切实保护耕地 (3)沙漠化
4.(1)集中
5.(1)生物资源 (2)禁止过度捕捞
以练促记
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完成(1)~(2)题。
(1)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
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
C.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
(2)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
B.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
C.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D.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
解析:第(1)题,从水资源总量就可以推断出,甲代表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比北方大,南方地区降水量大,蒸发量也大;乙代表北方地区,人口总数比南方少,主要原因是南方经济发达;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耕地比重大。第(2)题,甲地区(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北方煤炭、油气资源比南方丰富;南方地区能源供应不足,需要从北方运输大量煤炭;南水北调是为了缓解北方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答案:(1)D (2)D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完成(1)~(3)题。
(1)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流水、沉积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
(2)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B.干旱
C.低温冻害D.滑坡、泥石流
(3)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黄河下游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
C.云贵高原D.珠江三角洲
解析:(1)由图可知,该地河流众多,地势低平,海拔多在20~40m之间,因此该地区位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属于东部季风区,应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2)地势低平,降水较多,就会造成排水不畅,易产生洪涝。(3)判断该地形区可采用排除法,长江中下游地区符合图示特点,因此选B项。
答案:(1)A (2)A (3)B
下图是“中国雨季类型图”,读图书,完成(1)~(3)题。
(1)图中①地区雨季类型为()
A.全年干旱多晴区 B.夏半年多雨区
C.夏雨集中区 D.夏雨区
(2)图中M地区夏秋季节多雨的主要原因是()
A.受西南季风影响B.受高压脊的影响
C.受台风影响D.多对流雨
(3)导致N地类型界线向西北凸出的因素主要是()
A.水源 B.土壤
C.地形 D.人为活动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①地区主要是我国的华北和东北地区,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属于夏雨集中区。第(2)题,M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夏秋季节主要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第(3)题,由图示可看出N地类型界线向西北凸出的地区主要在祁连山地区。
答案:(1)C (2)A (3)C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南北方资源分布比较表。
地区资源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耕地资源64%36%
矿产资源59%41%
水资源19%81%
材料二 我国各省级行政区资源条件评价示意图和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
(1)我国耕地面积北方大于南方,而单产却低于南方,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资源不如南方。
(2)南方的水资源占全国的81%,却经常出现严重的干旱现象。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
(3)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为什么?
(4)B、C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农业生产潜力差异却较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水热配合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单产较高。第(2)题,由于夏季风强弱不同,导致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干旱经常出现。第(3)题,结合耕地面积变化及农业结构调整进行说明。第(4)题,结合二者地理位置和地形差异,从水热条件方面分析生产潜力的差异。
答案:(1)水热
(2)夏季风的强弱不同,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
(3)A地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产成本提高;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
(4)B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C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B地海拔较C地低,热量条件较好;B地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C地多;B地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灌溉水源充足。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063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