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4.4生物多样性保护导学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4.4生物多样性保护导学案”,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4.4生物多样性保护导学案

1.识记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和物种灭绝的原因。

2.理解人类活动对物种灭绝的影响。

1.理解生物物种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2.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一、物种灭绝现象正常吗

1.生物多样性包括①________多样性、②__________多样性和③____________多样性三个层次,而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

2.物种灭绝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地球上的生物3/4生活在④________地区,以生活在热带雨林和⑤__________中的物种最为丰富。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物种的平均寿命约⑥________万年,地球历史最近2亿年来,每⑦__________年平均有90万个物种灭绝,平均⑧______年灭绝一个物种。

二、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1.人类早期⑨________和采集加剧物种灭绝,现今则是由于污染和⑩________生态系统加速物种灭绝。

2.措施

严禁乱砍滥伐。重新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严禁滥捕乱杀。保护野生动物。合理处理生活垃圾,防止“三废”污染。不盲目引种,对已造成危害的物种应科学治理。

一、物种灭绝的原因

原因表现

自然原因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00万年,地球历史上最近2亿年以来,平均1.1年灭绝一个物种

人为原因人类社会早期以狩猎和采集为主。加剧物种灭绝,300万年的狩猎历史,是许多地区的野兽濒于绝迹的原因之一

农业生产活动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速了物种灭绝,而且物种灭绝的速度在不断增加,全世界损失的物种大部分是植物和昆虫,而且相当一部分尚不为人所知,形势严峻

工业生产活动

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物种灭绝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的狩猎和采集活动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B.人类活动造成的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加速了物种灭绝

C.当前物种灭绝加速,主要是自然环境的变化造成的

D.人口数量的多少与物种灭绝的速度相关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是当前物种灭绝加速的主要原因。

C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2.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建立动、植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

3.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

4.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A.就地保护B.迁地保护C.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D.离地保护

四个选项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其中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 

A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为()

①遗传多样性 ②物种多样性 ③生态环境多样性

④食物多样性 ⑤生态系统多样性 ⑥形态多样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C.③④⑤D.④⑤⑥

2.世界上物种主要分布在()

A.热带地区B.温带地区C.高山地区D.寒带地区

3.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物种灭绝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的狩猎和采集活动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B.人类活动造成的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加速了物种灭绝

C.当前物种灭绝加速,主要是自然环境的变化造成的

D.人口数量的多少与物种灭绝的速度相关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种灭绝是一种不幸的偶然事件

B.化石证据表明,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为600万年

C.地球历史最近两亿年以来,平均1.1年灭绝一个物种

D.迄今人们还未能确切知道地球上的物种有多少,但生物学家估计有5亿种

5.我国藏北高原上某些不法分子大量偷猎藏羚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因此荒芜导致荒漠化B.水土流失加剧

C.藏羚羊尸体腐烂,污染大气D.生物多样性减少

6.下图是“世界物种灭绝趋势图”。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为了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而选择的典型区域,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自1956年建立首个自然保护区至今,已经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757个,覆盖国土总面积约13.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8个。有22处自然保护区被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

(1)最近400年里,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呈__________变化的趋势。

(2)试分析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要尽力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我们可以从哪三个方面来做工作?

(5)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成三大类:综合生态保护区、野生生物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其划分依据是()

A.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B.自然保护区的位置

C.自然保护区的级别D.自然保护区的经济价值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物种灭绝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就是物种多样性

B.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体现

C.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人类对此不必过于关注

D.地球上物种丰富,所以多样性的减少对人类影响不大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些物种的分布范围较大,这样就加大了保护的困难

B.物种灭绝将使人们抵御危机的可能性降低,并面临生存威胁

C.人类的一些技术发明得益于生物的器官和行为

D.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不要食用野生动物,要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3.我国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其主要目的是()JAB88.CoM

A.为人类保护各种珍稀动物创造条件B.保护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资源

C.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D.为发展旅游业提供观赏内容

通过对我国野骆驼遗骸和文献记载的研究,得到其分布变迁图。读图,完成4~6题。

4.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

①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②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散至西北干旱区

③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5.与遗骸分布区、文献分布区相比较,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

A.气候更干旱B.地形更崎岖

C.河网较密集D.热量更充足

6.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因素包括()

①草原开垦 ②过度放牧 ③大量捕杀 ④种群退化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读下面一组漫画,回答7~8题。

7.这幅漫画可以用来说明()

A.骆驼是由羊进化来的

B.草原逐渐进化为沙漠

C.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是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D.一个物种灭绝后,又有新的物种产生,因此,人们不必担心生物多样性的消失

8.针对漫画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保护和改善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防止进一步恶化

B.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没有影响,所以可任其发展

C.在此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

D.图示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

二、综合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杨树是土生土长的“西北汉”,能适应当地的恶劣条件,且生长迅速,因此,在农田防护林建设中,老百姓清一色地选择杨树。

材料2: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种叫天牛的树心虫在西北地区蔓延成灾,使许多杨树枝枯梢断,空心烂肠,宁夏90%以上市县受害。在喷药救治无效之后宁夏砍了8000万余株杨树,占1.4亿株林木总量的50%多,他们引以为豪的绿色长廊已不复存在。

材料3:痛定思痛的西北人在他们对杨树过分偏爱的问题上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宁夏的二代林网,改变了单一树种结构,多树种、多层次、多林结合才能形成稳定的林带结构。

(1)根据材料分析杨树是怎样适应当地恶劣的气候条件的。

(2)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考虑,当地杨树虫害成灾的最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3)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三峡库区有144个植物群系,6388种高等植物,3418种昆虫,500种陆生脊椎动物,其中36个植物群系受到部分或全部淹没影响,4种地方特有植物的野生种群遭到淹没(1种全淹,3种部分淹没)。

(1)三峡大坝的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哪些不利影响?

(2)三峡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特别是一些珍稀水生生物如中华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和不可逆转的,为解决这个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

(3)对于受淹的陆生珍稀植物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课前预习]

①遗传 ②物种 ③生态系统 ④热带 ⑤珊瑚礁⑥500 ⑦百万 ⑧1.1 ⑨狩猎 ⑩破坏

[基础达标]

1.B2.A3.C4.C5.D

6.(1)加快 (2)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 人类破坏森林、草地的生物生存的环境

(3)一是维护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二是许多生物的利用价值还有待于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要给今后人类留下广阔的生存选择空间。

(4)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等;迁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离体保护,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等。

(5)A

[拓展提升]

1.B2.A3.C4.A5.A6.A7.C 8.A

9.(1)抗风沙、耐干旱。 (2)树种的单一 (3)必须多层次,改变单一树种结构,注重生物的多样性,乔灌草、多树种、多层次结合,形成稳定的林带结构。

10.(1)水库淹没使一些陆生动物的栖息地丧失、活动范围缩小,使许多动物在蓄水时被淹没或被迫迁移他处;使一些陆生植物被淹没;水库建成后,从河流水生生态系统变为水库湖泊生态系统,破坏了水生生物生长、产卵、繁殖所必需的水文条件和生长环境。大坝建成后,阻断了中华鲟等珍稀鱼类洄游产卵,影响它们的繁殖。

(2)建立中华鲟、等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在中游自然繁殖中华鲟,采取人工繁殖投放措施,解决其洄游产卵问题,建立长期的生物监测站等。

(3)采取移植,人工培育及建立植物园和保护区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关知识

高一生物教案:《生物多样性简介》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教案:《生物多样性简介》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必修模块一《分子与细胞》中“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初中有关物种、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之后,进一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本模块中的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以及生物进化理论,为用进化理论解释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它将成为必修模块《稳态与环境》中有关生态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生物多样性简介,从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为第二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材通过探究活动“遗传多样性分析”重点对生物的遗传多样性中的分子水平多样性进行了说明,还通过细胞水平的染色体多样性和个体水平的表现型多样性,较全面地阐述了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则以我国的物种丰富程度和生态系统的类型统计为说明,同时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描述生物多样性概念,识别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说出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遗传多样性分析”,培养学生根据信息资料做出合理判断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的了解,使学生关心祖国的资源状况,热爱祖国和家乡,增强环保意识、法律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三个层次的关系

(2)教学难点:遗传多样性

【教学策略】

本节教学要让学生明确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其内在联系。遗传多样性要利用探究活动“遗传多样性分析”,分析出DNA和蛋白质多样性在种群间、种群内的规律,知道分子多样性的内容。在探险究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注意图4—2—2横线的长短表示个体或种群间的遗传距离的远近,使学生弄明白横线越长,表示生物之间的差异越大。细胞水平的多样性则在染色体变异的知识的基础上构建,通过收集一些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图片资料,增加学生对细胞水平多样性的认识,让学生明白细胞水平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个体水平的多样性可以通过金鱼、家猫、狗等宠物的不同品种图片展示和由饲养、喜欢这些宠物的同学做相关的介绍,主要引导学生知道个体水平的多样性是指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物种多样性可以结合课题研究,了解本地的物种多样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和世界的一些物种的种类了解世界物种的多样性,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教育;同时通过资料介绍使学生明白物种、种群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对当前物种多样性面临的危机加以说明,进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法律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生态系统多样性应通过活动加深对生态系统与生境关系的理解,在地图上找出一些典型的生境,学生手里有自己收集的各种群落的图片,要求同学为这些群落找到它们适宜的生境;别外让学生观看动画片“海底世界”的片段,引导学生认识同一生态系统生境的差异性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景观多样性以学生自学为基础,使学生对景观多样性有所了解。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影片片断;染色体变异图片;不同宠物的图片;一些珍稀物种图片和他们的处境;外来物种入侵图片;较大的地图几份(小组活动用);海底世界影片片断;各种生态系统图片。

学生查阅宠物狗、猫,观赏鱼等的一些知识;准备一些珍稀的物种如熊猫、藏羚羊等的图片及处境;各种群落的图片等资料。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与引导

教学意图

一、遗传多样性

1、分子水平多样性探究

2、细胞水平的多样性

3、个体水平的多样性

二、物种多样性学习

三、生态系统多样性学习

四、景观多样性

1、观看影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2、阅读课本学习概念

3、学生分组探究分析

4、学生边分析边回答

5、学生分组讨论

6、学生回答交流

7、学生思考回答

8、学生踊跃回答

9、学生描述讲解

10、学生思考回答

11、阅读学习概念

12、学生讲解介绍

13、学生讨论回答

14、学生用所学知识分组活动并通过活动回答

15、学生观看影片并思考回答

16、学生思考总结

17、学生积极回答

18、学生自学

19、学生练习

播放影片

引导:从影片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生:多种多样的环境和多种多样的生物。

引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生物多样性的话题。 生物多样性反映了地球上的动物、植物、菌类等一切生命各不相同的特征的其生存环境,他们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师:请大家课本124页,找出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及其分类。

教师提问

生: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物种内不同种群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也称为基因多样性,包括分子、细胞和个体水平3个层次的多样性。分子水平的多样性分为DNA的多样性和蛋白质的多样性。

师:非常好(并根据学生的描述板书主要内容)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探究活动从分子水平来分析种群内和种群间个体的遗传多样性。

多媒体呈现探究内容

探究活动:遗传多样性分析

1、 图1中1-9为乡宁种群内的个体,10-16为翼城种群内的个体,17-24为平陆种群内的个体。

2、 图2中a为翼城种群,b为乡宁种群,c为平陆种群。

横线的长度表示个体或种群间的遗传距离。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

1、14号与15号之间的遗传距离

2、14号与9号之间的遗传距离,

3、14号与24号之间的遗传距离

多媒体直观呈现出遗传距离的大小(读出标尺的数值即可清楚的知道)

多媒体呈现讨论问题

进一步分组讨论分析:

1、图1中种群内个体间的差异以及种群间个体的差异,分别说明什么?

2、图1中最可能形成新物种的是哪个地区的种群?

3、图1和图2所表示的结果能否从分子水平说明遗传多样性?是怎样说明的?

4、遗传多样性是怎样形成的?

提问,学生踊跃回答

1、种群内个体的差异小,种群间的个体差异大。

2、乡宁种群内个体间差异最大。

3、能,1图表示DNA的水平说明遗传多样性,2图从蛋白质说明遗传多样性。

4、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师总结

DNA和蛋白质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个体间DNA的差异比蛋白质大;种群间的个体差异比种群内的个体差异大,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比较高.

继续设疑:请大家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个体间DNA的差异比蛋白质大

生: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而基因只是DNA中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二、密码子的简并性;

师:很好,简洁全面。(总结并板书:分子水平的多样性就是DNA的多样性和蛋白质的多样性)

师:细胞水平的多样性主要指染色体的多样性(板书)。一般来说,一个物种的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和行为是相对稳定的,但是种内染色体的多样性也是存在的。如中华地鳖的染色体的数目有23、24、25和33、34、35等类型,草甸碎米荠的染色体竟有16-96条,共54种类型。

设疑:请大家运用已有的遗传变异的细胞学基础知识解释染色体多样性的原因。

生:染色体变异

呈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图片资料

呈现个体多样性的图片资料。

同学们描述生活周围宠物狗、宠物猫的多样性等(略)。

提问:通过这些资料大家认为个体水平多样性是指什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生:个体水平的多样性是指表现型的多样性,表现型的多样性反映的是基因型的多样性。(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总结提问:大家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学习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与物种的进化有什么关系?

生: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就越广,同时反映了物种的进化潜力。

师:请大家阅读课本126页,找出物种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种多样性是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是用一个区域的物种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分布特征来衡量的。

师: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表现

(板书并介绍)物种多样性的现状:地球表面的动植物、微生物的总数达到500万-3000万种,已记录的大约有140万-170万。

设疑:大家对我国的的物种多样性有怎样的了解?

学生展示生物的照片,生存环境,历史情况,现状等,介绍四到五种珍稀动物的情况。

师:我国物种多样性的特点:第一,物种丰富;第二,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第三,经济物种丰富。

继续引导:我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大家都知道许多物种都处于不同等级的濒危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分析几种珍稀动物的生存环境,面临灭绝的原因,最后归纳

人口的压力,栖息地的破坏,环境的污染使我国的大量物种处于不同等级的濒危状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师:我们应怎样进行保护呢?

生: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动物园等。

师:(归纳总结)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迁地保护(建立动物园)、进行人工繁育以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总结:一个物种的种群越大,它的遗传多样性就越大,但是,一个物种种群的增加,可能导致其他物种种群的衰退,从而使一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减少。

举例:呈现外来物种入侵图片

教师解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和地区间物流和人流的持续增大、频繁往来,外来物种很有可能进入我国。从几年前“名噪一时”的紫荆泽兰、水葫芦,到去年引起北京林业部门一片恐慌的美国白蛾,外来物种威胁着我们的生态。近几年外来入侵物种每年约给中国带来1300亿元人民币的损失。然而,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远不止是金钱方面的损失。一个地区新来的物种会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迅速发展,他们占有其它物种的资源,造成本地物种的减少。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的图片,课堂上为每小组准备一张地图,地图上标出了一些典型的生境。

小组活动:请同学们在地图上为你收集到的生物群落寻找合适的家,把相应群落的图片粘贴到它的“家门口”。

教师解说:生境主要指无机环境,如地貌、气候、土壤和水文等。生境多样性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甚至整个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条件。

师:通过这个活动,大家对生态系统多样性有了什么认识?

生:1、生物圈内的生境、生物群落是多种多样的。

多媒体呈现各种生态系统类型

(板书并提出新问题):生物圈内的生境类型,群落类型是多种多样的,而在一个生态系统内又会怎样呢?

观看影片‘海底世界’

生:同一个生态系统中,生境也是多种多样的(分层),生物群落也是多种多样的。

(板书并提出新问题):在生物圈内、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生物与生物之间有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植物能从无机环境中吸收无机物,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解说并板书):这种关系可以理解为生态过程。也就是说生物圈内、生态系统内生态过程也是多种多样的。

师:那么什么是生态系统多样性?该如何表述呢?

生:生态系统多样性就是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引导:请大家根据经验谈谈各种生态系统的作用

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护岸固堤等

呈现我国生态系统多样性面临的现状图片或数据

设疑:我们该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退耕还林、还湖,严禁乱砍滥伐,大力植树造林等

学生阅读课本,自学本部分知识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内容,理解三个层次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

一个物种有其独特的遗传多样性。一般说一个物种和种群越大,它的遗传多样性就越丰富。遗传多样性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多种多样的生境构成了生态系统多样性。

课堂反馈:

1、观看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

2、通过阅读课本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分析DNA多样性和蛋白质多样性,最终培养学生根据信息资料做出合理判断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高度的语言概括表述能力

4、通过进一步设疑,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新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了解细胞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并能用学过的知识对其分析,加深理解

6、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8、培养学生阅读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9、通过展示图片并介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并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物种多样性的理解

10、使学生关心祖国的资源状况,热爱祖国和家乡,增强环保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11、通过对外来物种的危害的介绍增强学生保护我国物种多样性的责任和使命,并加强法律意识。

12、通过小组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及合作能力并加深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理解

13、通过观看影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学生理解生态系统内的多样性

14、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爱国情怀。

1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6、培养学生总结知识要点的能力

17、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课前准确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基础;根据教学经验或前测结果探明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困难点。

2、对教材内容作全面梳理,分析本课所涉及的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明确本节课学生要掌握的各知识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分析各知识点的讲解要点。

3、教学环节完整、清晰、详细,教学容量和难点安排合理,教学方法多样有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和利用资源的生成。

4、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5、教学中使用的课件为原创作品,在实际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感悟: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并获益匪浅。这就是现代教育的真谛。

2017高考生物考点归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017高考生物考点归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名词:

1、生物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就地保护: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将包含保护对象的一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3、迁地保护:将物种迁出原地,移人动物园、水族馆和濒临动物繁殖中心进行特护与管理.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生物多样性的合理利用。

语句: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①直接使用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美学价值。②间接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③潜在使用价值:我们对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还未发现、未研究、未开发利用的部分。

2、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①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物种丰富,特有物种和古老物种多,经济物种丰富,生态系统多样。②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威胁:世界物种多样性减少;我国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面临威胁;我国生态系统多样性面临威胁。③、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诬赖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原有物种生存受到威胁。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①就地保护:a、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b、保护对象主要有: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及它们的生存环境。②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它为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

4、我国已经灭绝的野生动物有犀牛、野马和新疆虎等。还有不少动物灭绝了未被人发现或确定。

5、大熊猫、金丝猴、野骆驼、银杉、珙桐、人生等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6、大熊猫、白鳍豚、扬子鳄、银杉、水杉等是我国特有的物种。7、鹅掌楸、大叶木兰、扬子鳄等是我国古老的物种

碳的多样性导学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碳的多样性导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Na2CO3和NaHCO3的性质,能够分析解决生活中与之相关的问题。
2.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会用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实验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差异。
3.激情投入,体会碳酸盐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明确学习目标,仔细阅读教材62~65页,勾画碳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知识,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初步完成导学案。
2.结合“活动探究”栏目,明确实验内容,大胆预测实验现象,初步得出实验结论。
3.C层规范完成预习案并掌握课本相关的基础知识,AB层在掌握预习案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探究案和针对训练。标有★的训练题目C层不做。
预 习 案
1.判断同素异形体的依据是什么?请列举二例说明。

2.比较Na2CO3和NaHCO3
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
化学式

俗名
颜色、状态
溶解性
用途
【我的疑问】对课本预习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

【预习自测】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B.金刚石、石墨和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C.碳酸氢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是白色固体,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等工业
D.H2O和H2O2互为同素异形体
探 究 案
探究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育人立意:通过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方法导引】碳酸钠和碳酸钙的都属于碳酸盐,你已经知道了碳酸钙的化学性质,碳酸钠是否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碳酸氢钠与碳酸钠在组成上有相似之处,碳酸氢钠是否具有与碳酸钠类似的性质呢?
性质预测:
1.碳酸钠可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2.碳酸氢钠可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高一生物《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生物《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3、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点

4、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教学难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

四、课前准备:实验材料和用具,细胞图片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如下)

问题探讨→回忆初中实验中用低倍镜观察过的几种细胞

观察细胞→尝试用高倍镜下观察几种细胞↓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总结、比较两大细胞类型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探索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两课时连接进行)

一、问题探讨--关于显微镜下的几种细胞

作法:让学生看教材中,提供的几张细胞图片。

回忆、思考、讨论、完成有关回签,使学生们大体知道在低倍镜下所观察细胞的形态,进而引入高倍镜的使用。

二、让学生领悟显微镜的原理,熟练使用细心操作,在已经使用低倍的基础上学会使用高倍镜。

1、课前教师要准备好材料,使学生做实验时使用。

(1)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衣藻、草履虫

(2)多细胞生物:水绵、洋葱鳞片叶表及细胞,人的上皮细胞装片。

2、由于学生对于显微镜的操作技能并未熟练,所以,教师在实验操作前示范显微镜的操作步骤,要领,指出某些注意事项及提出下列问题:

(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低倍境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2)为什么要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而,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象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微调,若转动粗难焦螺旋,容易压环坡片)

(4)注意提醒学生:制片时材料不宜过多,切片不能太厚;要正确盖盖玻片,压片用力均匀,不能用力过大。

三、同时提供有关高倍镜下观察的几种细胞的图片,利于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参考、对照。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酵母菌、草履虫、洋葱鳞片计表皮细胞。人的上皮细胞永久焦片。

三、比较总结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先从书面上,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由于这两天是生物的最主要区别在于细胞核,那么,所消的原核是指原始的细胞核,而真核是指真正的细胞核。

2、教师比时展示细菌细胞和蓝细胞和核式图,让学生通过识图、辨认、归纳和总结得出原核细胞的核就叫拟核。

(1)细胞核和拟核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2)拟核的成分是什么?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有何不同?

(3)原核细胞中有什么结构?

(4)你认为原核细胞的结构简单,还是真核细胞的结构简单?

(5)以蓝藻为例,具体说明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征

四、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1、此内容可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主要讨论完成资料分析中的几个讨论问题

2、教师简单小结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1)科学合理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

(2)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

(3)科学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和发展。

(4)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043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