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二册4-1常见的盐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第二册4-1常见的盐”,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探究实验一:

展示家庭厨房中的两种调味品:食盐(NaCl)和碱面(Na2CO3)。

学生讨论,分析,产生探究兴趣。

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引起探究的欲望。

提问:分别在家庭和实验室两种环境中,自行设计区分方案,动手操作并简述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得出结论。

分组演示实验探究,多人合作,交流完善实验结论。

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将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自行创设环境,自行解决问题。

引言: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展示学习目标,引起学生的期待和注意。

【板书】§4━1常见的盐

一、氯化钠(NaCl)

俗名:食盐

展示“盐田”图片,指导

阅读,完成氯化钠提纯图表,板书物理性质。

学生阅读,记忆,思考并自行回答有关问题,交流观点补充和完善填写板书图示。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增强阅读反馈。

创设环境,导出氯化钠的化学性质。

探究实验二:

展示两瓶无色液体,分别是蒸馏水和食盐水。

观察、思考。

提问:请你利用已有知识加以鉴别。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自己动手实验探究,交流完善实验结论。

让学生逐步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

板书:氯化钠的化学性质

展示图片,

板书:氯化钠的用途。

简单介绍工业用盐(NaNO2)及其毒性。

学生思考,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头脑中已有的经验及阅读资料等回答问题,交流结果,补充完善用途。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二、碳酸钠(Na2CO3)

俗称:纯碱、苏打

展示样品纯碱,水碱(Na2CO3·10H2O),引导观察样品,

提问:两者在物理性质上有何区别。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观点。

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使学生掌握总结物理性质的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久置于空气中的水碱样品,

提问:该样品与前两者相比有何不同。

导出风化概念。

学生思考,进行猜测,提出假设,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讨,观察,再分析,从而理解新概念。

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从直观认识问题,从本质解决问题的科学思考方法。

板书:碳酸钠的物理性质

设疑:根据你学到的知识,碳酸钠可以跟那些物质发生反应?体现了碳酸钠的那些化学性质。

学生思考,进行猜测,个别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实验,其他学生观察,总结答疑。

进一步发展学生知识利用能力,横向联合,纵向拓展。

板书:化学性质

根据实验的结果思考与讨论:

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结果及现象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根据头脑中存储的知识及经验确定反应方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结果。

逐步发展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训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初步理解碳酸盐特性。

2、这些反应属于什么反应?

尝试探讨体现碳酸钠化学性质的有关实验,并进行交流,反馈。

3、利用这些碳酸钠的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作些什么?

板书: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在学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探讨碳酸钠的用途。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记忆,提供反馈。

设疑:何谓“洋火”,何谓“洋碱”?

指导阅读联合制碱法及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

简介其人其事,评价贡献。

学生阅读,思考。

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共享资源,科学无国界的思想观念。

展示美丽的“蓝宝石”:硫酸铜晶体,指导自学计划。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个性思维。

形成本课小结:氯化钠和碳酸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等。

由学生总结。

形成知识的有效反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探究活动三:

展示图片建议调查研究,自家使用食盐的情况是否合理?

具体问题略。

可登录人教网中学化学论坛进行交流(网址:http://.cn)

学生活动课后完成,提交一份报告。

以调查研究的方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更深刻的了解到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广泛搜集资料,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扩展阅读

第二册盐 化肥 复习2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二册盐 化肥 复习2》,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十一单元复习课(2)

目的:

1、知识与技能:主要化肥氮、磷、钾的种类及其作用,部分化肥的性质与作用。

2、过程与方法:化肥的鉴别方法,知识整理、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辩证认识化肥和农药,增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重难点:化肥的区别。方法:归纳法

药品器材:KClK2SO4NH4HCO3NH4NO3AgNO3BaCl2(NH4)2SO4Ca(OH)2……蒸发皿、酒精灯、试管、试纸……

教学过程:

一、阅读、观察、讨论、列表归纳氮、磷、钾肥的作用、种类、注意事项。

元素

作用

种类

性质

注意事项

是作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重要成份,氮肥能促进作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缺氮则叶色发红、发黄,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止,过量则疯长、迟熟、产量低

NH4HCO3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受潮分解,高温分解。

防分解,密封贮运,不受潮或曝晒,施后盖土和灌水,不与碱性肥混合。

CO(NH2)2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肥效高,持久、慢。

NH4NO3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高温或撞击会爆炸,肥效高。

不与碱性肥混合,结块时不能砸、撞

(NH4)2SO4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吸湿性小,长期使用,会破坏土壤团粒结构、板结化,增加土壤酸性。

不与碱性肥混合,不宜大量施用。

NH3·H2O

无色液体,有碱性,有腐蚀性,有刺激性气体放出。

防挥发、防腐蚀、防刺激。

是作物体内核酸、蛋白质和酶的组成元素,参与代谢、细胞分裂等,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早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缺磷则生长迟缓、产量低,过量则贪青晚熟,结实率低。

磷矿粉(主要为Ca3(PO4)2

棕褐色粉末,难溶于水,能非常缓慢地溶解于土壤的多种酸中,肥效慢。

钙镁磷肥(混合物)Ca3(PO4)2

Mg3(PO4)2

灰青色或灰棕色粉末,难溶于水,较磷矿粉易溶于弱酸性溶液中

过磷酸钙(普钙)Ca(H2PO4)2

CaSO4

灰白色或灰兰色固体,能部分溶于水,肥效较前两种高

最好与农家肥混用

重过磷酸钙

Ca(H2PO4)2

溶于水,肥效高

最好与农家肥混用

钾肥

保证各种代谢过程顺利进行,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增强对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缺钾则穗短籽稀,易倒伏。

KCl

白色晶体,溶于水

K2SO4

白色晶体,溶于水,长期使用,会使土壤板结

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KNO3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肥效高,属复合肥

棕褐色粉末不溶于水-磷矿粉

二、化肥鉴别方法归纳:

—NH4Cl

—KCl

—NH4NO3

—K2SO4

[1][2][3][4]下一页

教学教案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第二册盐的化学性质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第二册盐的化学性质”,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备课组

初三化学

备课时间

10月27日

备课地点

接待室

参加教师

金水凤、王红军、赵坤

缺席教师

备课内容

《自然科学》第六册第一章第四单元:盐的性质

备课过程

学生基本知识情况分析

1、学生在学习过第五册、第六册前面的几节后,对金属的活动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对酸、碱的分类和化学性质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对本单元中盐的分类和化学性质的掌握。

2、学生的生活常识,对课本中提到的盐和生活中吃的食盐容易混淆。

3、盐与金属反应的知识点中,盐必须是溶液、金属单质必须在盐中金属的前面,金属除钾、钙、钠、钡之外是学生较容易忽略的问题。

4、铁元素的变价问题,对于特别是中偏下的同学还需要巩固。

5、盐与酸、盐与碱、盐与盐之间的反应两者都必须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本单元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包括重点、难点、目标达成度等)

一、一、基本内容

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二、教学要求

1、重点: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盐的化学性质。

2、难点:盐的化学性质;爱国主义和辩证观的情感体验与升华;对学习方法的培养,特别是强调学习对比的实验方法。

3、目标:

1)掌握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来判断盐与盐、盐与酸、盐与碱之间能否反应

2)了解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3)会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金属能否跟盐溶液反应。

4)记住盐的化学性质,会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量变到质变的具体事例,初步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6)通过铁与硫酸、铜与硝酸银反应的实验的分析,使学生树立外因和内因辩证统一的观点;使学生逐步体验到物质、条件、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普遍性。

重点课时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不够可另附纸)

§盐的性质

教学目的

知识:掌握盐的一些化学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用途;可用盐溶液来制取单质的金属,巩固掌握制酸、制碱的方法。

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化学计算的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物质的共性与个性及其它之间的区别。培养学生依据事实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提问一]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按酸、碱、盐进行分类:

①干冰、②纯碱、③氢氯酸、④氢氧化钙、⑤碳酸钙、⑥烧碱、⑦食盐、⑧氯化铁、⑨氢硫酸、⑩熟石灰、

[提问二]酸的含义,酸有哪些化学性质?(主要指硫酸和盐酸)并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问三]碱的含义,碱有哪些化学性质?(主要指可溶性的碱)并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问四]盐的含义。

[讲解]酸中的H+决定了酸具有通性;碱中的OH—决定了碱的通性;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这种组成的相似性也决定了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提问]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找出盐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讲授新课:一、盐的化学性质:

(引导学生在图示中找出有关盐的化学性质,除盐跟酸、盐跟碱能反应外,根据铁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启发学生,金属可以置换某些盐溶液中的金属,归纳出盐的三条化学性质

(一)盐(溶入水或溶入酸)+酸—新盐+新酸—是常用的一种制酸方法。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gNO3+HCl—BaCl2+H2SO4—

CaCO3+HCl—NaHCO3+H2SO4—

[讨论]这类反应要发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小结]盐必须能溶入水或溶入酸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

(二)盐(可溶)+碱(可溶)—新盐+新碱—是常用的一种制碱方法。

[练习]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OH)2—CuSO4+NaOH—

Ba(OH)2+Na2SO4—FeCl3+KOH—

[讨论]这类反应要发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小结]盐和碱必须可溶,生成物之一是沉淀。

(三)金属+盐(可溶)—新金属+新盐

[提问]是否金属跟盐一定发生置换反应?

演示[实验1—8]:①铁放入硫酸铜溶液;②铜放入硫酸锌溶液;③铜放入硝酸银溶液

[观察现象]①铁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铜。②铜丝表面无变化。

③铜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银。

[板书]Fe+CuSO4==FeSO4+Cu

Cu+ZnSO==(不反应)

Cu+2AgNO3===Cu(NO3)2+2Ag

[讨论]金属跟盐的反应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小结]由上述三个实验可知金属跟盐不一定都能发生置换反应,跟金属的活动性有直接关系。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不以H为界限)。

注意:反复强调“盐溶液”,即盐必须可溶。

[提问]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把排在他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吗?

[补充实验]把一小块钠放在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

[观察]未见有红色铜出现。

[讲解]不要用K、Ca、Na、Ba去置换盐溶液中的金属。

例如:Na+H2O==NaOH+H2↑

2NaOH+CuSO4==Cu(OH)2↓+Na2SO4

[小结]盐与金属反应的条件:盐必须可溶,单质金属必须比盐中金属活泼,单质金属除K、Ca、Na、Ba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分析]从性质(1)可以看出盐中的酸根离子可与酸中的H+结合生成新的酸。

从性质(2)可以看出盐中的金属离子可与碱中的OH—结合生成新的碱。

从性质(3)可以看出金属可置换盐溶液中的金属

那么,一种盐溶液的阴阳离子能与另一种盐溶液中的阴阳离子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盐吗?

[演示]实验1、AgNO3+NaCl—

实验2、BaCl2+Na2SO4—

[观察]实验1、2都有沉淀生成。(独立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盐(可溶)+盐(可溶)—新盐+新盐

[讨论]此类反应要发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小结]两种盐必须都可溶,生成物之一是沉淀。

以上所学过的盐与酸、盐与碱、盐与盐之间的反应,以及以前学过的中和反应等都属于复分解反应。酸、碱、盐之间是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呢?

从以上所学内容可得到:

二、复分解反应: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生成物中必须要有沉淀、气体或有水生成。

板书设计:

1、学性质

(1)、金属+盐(可溶)新金属+新盐

Zn+CuSO4==ZnSO4+Cu

Cu+Hg(NO3)2==Hg+Cu(NO3)2

条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不要用K、Ca、Na置换盐溶液中的金属

(2)盐(溶入水或溶入酸)+酸新盐+新酸

AgNO3+HCl==AgCl↓+HNO3

BaCl2+H2SO4==BaSO4↓+2HCl

(3)盐(可溶)+碱(可溶)新盐+新碱

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KOH==Fe(OH)3↓+3KCl

(4)盐(可溶)+盐(可溶)两种新盐

AgNO3+NaCl==AgCl↓+NaNO3

BaCl2+Na2SO4==BaSO4↓+2NaCl

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反应物:必须可溶(包括可溶入酸)

(2)、生成物: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反馈练习]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若能发生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发生的说明理由:

1、Cu+ZnSO4—2、AgCl+Hg—

3、NaCl+KNO3—4、Mg(OH)2+CuSO4—

5、BaCO3+HCl—6、Ba(NO3)2+MgSO4—

[课内练习]书P16、P17

附:[课外练习]:

[1][2]下一页

教学教案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第二册化合价(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常识性介绍化合价的涵义;了解常见元素、原子团化合价;初步学会应用。

能力培养:结合课堂上对问题的设疑、解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从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通过化合价基础知识的学习,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科学思想:在学习元素化合价的知识更新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

科学品质:随着课堂上对化学问题的层层置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猜想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和创造意识以及克服困难的持久力。

科学方法:在对元素化合价的学习中,使用科学抽象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重点、难点:化合价的概念的建立;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形成规律性认识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请写出氯化钠、氯化氢的化学式。

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练习。

承上启下,创设问题情境。

[提问]根据原子团结构回答:为什么在氯化钠中钠原子与氯原子的个数比为1:1,在氯化氢分子中是一个氯原子与一个氢原子结合在一起吗?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实事求是地分析事实,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投影]MgClHO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讨论]根据上图讨论:镁与氢,氢与氧之间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

四人一组讨论,动脑思考,动口参与,加以猜想,探索,然后请一个组的代表发言,其它组纠正补充。

用提问的方法激疑,用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集体主义的合作精神。

[投影]讨论提纲

①MgClHO这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

②镁与氯,氢与氧各是靠什么形成特定的化合物的?③在氯化镁、水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各是多少?

①四个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g为2个,Cl为7个,H为1个,O为6个。

②在氯化镁中镁失去最外层两个电子形成Mg2+,Cl得电子形成Cl—,相反电荷数的离子互相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MgCl2。在一个水分子中,一个氢原子的两个电子与一个氧原子提供的两个电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形成了稳定的共价化合物水。在水分子中,氧原子比氢原子对电子的吸引力稍强些,所以电子对偏向氧的子一方,因此氢为正价,氧为负价,但整个分子仍为电中性。

[投影]对NaCl、MgCl2、HCl、H2O的化学式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原子个数比。

[板书]一、化合价的定义: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的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思考后小结:根据原子结构,元素的原子在化合时,个数是一定的。

结合这四个化学式的比较,进一步理解概念。

把讨论的结果上升到理论。

学习新概念。

[指导阅读]课本80页第二小节:

[投影]阅读提纲

化合价的数值在离子化合物中如何判定?在共价化合物中如何判定?

阅读,思考,理解

分组讨论总结,请代表发言,大家加以补充。

激疑,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二、元素化合价的判定

[投影]填写小表:

价数

正价

负价

离子化合物

得失电子数目

失电子原子显正价

得电子原子显负价

共价化合物

共用电子对数目

电子对偏离显正价

电子对偏向显负价

根据阅读结果填写表格,填好后,反复看两遍。再现上述阅读内容。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及科学方法。

[投影]课堂练习

1.确定水中,H的化合价为___价,原因是___个H与___个O共用___对电子,电子对偏___H。O的化合价为___价,原因是___个O与___个H共用了___对电子,电子对偏___于O。

2.确定氯化镁中,Mg元素化合价为___价,原因是__个Mg___电子,Cl元素化合价为___价,原因是___个Cl原子___电子。

同理练习:CO2中碳与氧元素化合价的确定。

MgO中,镁与氧元素化合价的确定。

请学生说出答案。

巩固知识。

再现知识。

培养学生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指导阅读]课本第80页至第81页内容。

[投影]阅读提纲

1.在化合物中,氧、氢、金属、非金属元素,通常显价规律是什么?

2.有些元素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化合价吗?

3.找出有关化合价中“两个零”的叙述是什么?

根据阅读结果,归纳小结,请学生描述,再现阅读的内容。

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入科学方法。

[板书]三、化合价的规律

1.在化合物中,情况如下:

氧为—2价;

氢为+1价;

金属元素为正价;

非金属元素为负价;

在非金属氧化物中,氧为—2价;

另一种非金属元素为正价。

2.两个零:

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3.元素的变价:许多元素的原子在不同的条件下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但在一种化合物中元素也可能存在不同的价态。

练习判断各元素的化合价:

1.H2OCuFeS

2.H2OCOSO2

3.Fe2O3FeOFeCl2FeCl3

复习,固新知识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态度及科学方法。

小结:1.元素化合价的确定方法;

2.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课后记]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在此课中表现良好,对一些抽象难于理解的概念学生都认真听讲,从课后的小结来看学生掌握情况也很好。这样好的学习势头应加以适当鼓励,突破全书中的最难的知识点。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983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