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一册燃烧和缓慢氧化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第一册燃烧和缓慢氧化》,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知识教学点

1.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

3.缓慢氧化和自燃。

4.爆炸。

5.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重难疑点

1.重点:燃烧的条件。

2.难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区别与联系。

3.疑点:燃烧能否引起爆炸,缓慢氧化能否引起自燃,其关键取决于什么?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

3.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以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常识性介绍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整体感知

元素化合物知识从存在、性质、用途到制法已是一个完整的模式。教材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编入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能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又能通过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催化剂、催化作用、分解反应的概念。

3.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强调实验室制法为化学变化过程,工业制法为物理变化过程)

[新课引入]:写出铁、碳、石蜡、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教师活动]:讲评学生的书写情况,打开课本第一页彩图,学生描述现象,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从而归纳出燃烧的概念。

[板书]:一.燃烧:指的就是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提问]: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用火历史,燃烧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那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就可以燃烧起来呢?

[板书]:二.燃烧的条件

*着火点:物质开始燃烧的最低温度。

[教师活动]:介绍红磷与白磷性质上的差异,演示[实验1—10],边实验、边讲解,指导学生观察的重点。

[观察]:实验进行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就开始燃烧,产生白烟,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

[提问]: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充分接触,为什么也不能燃烧,

[分析]:因为红磷的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

[提问]:同样是白磷,水中白磷的温度比铜片上白磷的温度还要高,为什么水中的白磷却没有燃烧?

[分析]:水中白磷的温度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故不能燃烧。

[提问]:若向热水中通入氧气,自磷会燃烧吗?

[讨论]:你认为可燃物燃烧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板书]:1.要使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2)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

[讲解]:可见内因(可燃物)是变化的根据,外因(燃烧的条件)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讨论]:冬天生煤炉,不是用火柴直接点燃煤,而是点燃纸或木材等,为什么?

[提问]:在知道了燃烧的条件后,你认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灭火?

[板书]:2.灭火的原理:(1)将可燃物跟空气隔绝;

(2)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讨论]:炒菜时,如果锅里的油着了火,你该怎么办?说出你的依据。

[教师活动]:总结肯定学生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灭火方法。

[讨论]:第四节后习题第2题,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会熄灭?

[小结]:往煤炉内吹风,供给了燃烧所需的足量空气(氧气),冷空气虽能使炉内燃料降温,但不会使温度低于着火点,炉火持续燃烧,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扇烛火,使环境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所以一扇就会熄灭。

[教师活动]:由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而引出爆炸。

[板书]:三.燃烧的一种特殊现象——爆炸

1.爆炸的条件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内容,找出爆炸的条件及其与燃烧的区别和联系。

[板书]:2.安全知识

[讲解]: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象燃烧那么剧烈何发光、发热,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如铁的生锈,我们很难觉察得出,这种氧化我们叫做缓慢氧化。

[板书]:四.缓慢氧化和自燃

1.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很被难觉察氧化。(如铁的生锈)

[举例]:澳大利亚的森林火灾,引入自燃。

[讲解]: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要产生热量,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发出去,就会越积越多,使可燃物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且可燃物周围有空气时,不经过点火也会引起自发燃烧,我们就把这种现象称为自燃。

[板书]:2.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自发燃烧的现象。

[举例]:白磷自燃。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并分析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区别和联系。

[板书]:五.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区别:条件不同,放出的热量、反应的剧烈程度,能否到达着火点、反应的现象不同。

氧化

反应

剧烈氧化

(燃烧)

平静燃烧

在有限的空间内

急速燃烧

——————→

爆炸

可能引起

缓慢氧化

————→

自燃

(四)总结、扩展

本节学习了几种氧化反应,其中燃烧的条件是重点,在此基础上了解了灭火的原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仍会遇到一些燃烧现象,接触一些没有氧气参与的燃烧现象。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内容,划出记忆要点。

2.对本章内容进行复习。


相关推荐

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


一.知识教学点
1.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
3.缓慢氧化和自燃。
4.爆炸。
5.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重难疑点
1.重点:燃烧的条件。
2.难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区别与联系。
3.疑点:燃烧能否引起爆炸,缓慢氧化能否引起自燃,其关键取决于什么?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
3.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以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常识性介绍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整体感知
元素化合物知识从存在、性质、用途到制法已是一个完整的模式。教材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编入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能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又能通过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催化剂、催化作用、分解反应的概念。
3.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强调实验室制法为化学变化过程,工业制法为物理变化过程)
[新课引入]:写出铁、碳、石蜡、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教师活动]:讲评学生的书写情况,打开课本第一页彩图,学生描述现象,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从而归纳出燃烧的概念。
[板书]:一.燃烧:指的就是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提问]: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用火历史,燃烧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那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就可以燃烧起来呢?
[板书]:二.燃烧的条件
*着火点:物质开始燃烧的最低温度。
[教师活动]:介绍红磷与白磷性质上的差异,演示[实验1—10],边实验、边讲解,指导学生观察的重点。
[观察]:实验进行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就开始燃烧,产生白烟,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
[提问]: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充分接触,为什么也不能燃烧,
[分析]:因为红磷的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
[提问]:同样是白磷,水中白磷的温度比铜片上白磷的温度还要高,为什么水中的白磷却没有燃烧?
[分析]:水中白磷的温度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故不能燃烧。
[提问]:若向热水中通入氧气,自磷会燃烧吗?
[讨论]:你认为可燃物燃烧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板书]:1.要使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2)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
[讲解]:可见内因(可燃物)是变化的根据,外因(燃烧的条件)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讨论]:冬天生煤炉,不是用火柴直接点燃煤,而是点燃纸或木材等,为什么?
[提问]:在知道了燃烧的条件后,你认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灭火?
[板书]:2.灭火的原理:(1)将可燃物跟空气隔绝;
(2)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讨论]:炒菜时,如果锅里的油着了火,你该怎么办?说出你的依据。
[教师活动]:总结肯定学生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灭火方法。
[讨论]:第四节后习题第2题,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会熄灭?
[小结]:往煤炉内吹风,供给了燃烧所需的足量空气(氧气),冷空气虽能使炉内燃料降温,但不会使温度低于着火点,炉火持续燃烧,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扇烛火,使环境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所以一扇就会熄灭。
[教师活动]:由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而引出爆炸。
[板书]:三.燃烧的一种特殊现象——爆炸
1.爆炸的条件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内容,找出爆炸的条件及其与燃烧的区别和联系。
[板书]:2.安全知识
[讲解]: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象燃烧那么剧烈何发光、发热,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如铁的生锈,我们很难觉察得出,这种氧化我们叫做缓慢氧化。
[板书]:四.缓慢氧化和自燃
1.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很被难觉察氧化。(如铁的生锈)
[举例]:澳大利亚的森林火灾,引入自燃。
[讲解]: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要产生热量,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发出去,就会越积越多,使可燃物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且可燃物周围有空气时,不经过点火也会引起自发燃烧,我们就把这种现象称为自燃。
[板书]:2.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自发燃烧的现象。
[举例]:白磷自燃。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并分析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区别和联系。
[板书]:五.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区别:条件不同,放出的热量、反应的剧烈程度,能否到达着火点、反应的现象不同。
氧化
反应
剧烈氧化
(燃烧)
平静燃烧在有限的空间内
急速燃烧——————→爆炸
可能引起
缓慢氧化————→自燃
(四)总结、扩展
本节学习了几种氧化反应,其中燃烧的条件是重点,在此基础上了解了灭火的原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仍会遇到一些燃烧现象,接触一些没有氧气参与的燃烧现象。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内容,划出记忆要点。
2.对本章内容进行复习。

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

(2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

3.缓慢氧化和自燃。

4.爆炸。

5.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重难疑点

1.重点:燃烧的条件。

2.难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区别与联系。

3.疑点:燃烧能否引起爆炸,缓慢氧化能否引起自燃,其关键取决于什么?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

3.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以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常识性介绍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整体感知

元素化合物知识从存在、性质、用途到制法已是一个完整的模式。教材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编入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能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又能通过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催化剂、催化作用、分解反应的概念。

3.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强调实验室制法为化学变化过程,工业制法为物理变化过程)

[新课引入]:写出铁、碳、石蜡、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教师活动]:讲评学生的书写情况,打开课本第一页彩图,学生描述现象,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从而归纳出燃烧的概念。

[板书]:一.燃烧:指的就是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提问]: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用火历史,燃烧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那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就可以燃烧起来呢?

[板书]:二.燃烧的条件

*着火点:物质开始燃烧的最低温度。

[教师活动]:介绍红磷与白磷性质上的差异,演示[实验1—10],边实验、边讲解,指导学生观察的重点。

[观察]:实验进行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就开始燃烧,产生白烟,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

[提问]: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充分接触,为什么也不能燃烧,

[分析]:因为红磷的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

[提问]:同样是白磷,水中白磷的温度比铜片上白磷的温度还要高,为什么水中的白磷却没有燃烧?

[分析]:水中白磷的温度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故不能燃烧。

[提问]:若向热水中通入氧气,自磷会燃烧吗?

[讨论]:你认为可燃物燃烧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板书]:1.要使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2)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

[讲解]:可见内因(可燃物)是变化的根据,外因(燃烧的条件)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讨论]:冬天生煤炉,不是用火柴直接点燃煤,而是点燃纸或木材等,为什么?

[提问]:在知道了燃烧的条件后,你认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灭火?

[板书]:2.灭火的原理:(1)将可燃物跟空气隔绝;

(2)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讨论]:炒菜时,如果锅里的油着了火,你该怎么办?说出你的依据。

[教师活动]:总结肯定学生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灭火方法。

[讨论]:第四节后习题第2题,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会熄灭?

[小结]:往煤炉内吹风,供给了燃烧所需的足量空气(氧气),冷空气虽能使炉内燃料降温,但不会使温度低于着火点,炉火持续燃烧,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扇烛火,使环境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所以一扇就会熄灭。

[教师活动]:由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而引出爆炸。

[板书]:三.燃烧的一种特殊现象——爆炸

1.爆炸的条件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内容,找出爆炸的条件及其与燃烧的区别和联系。

[板书]:2.安全知识

[讲解]: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象燃烧那么剧烈何发光、发热,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如铁的生锈,我们很难觉察得出,这种氧化我们叫做缓慢氧化。

[板书]:四.缓慢氧化和自燃

1.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很被难觉察氧化。(如铁的生锈)

[举例]:澳大利亚的森林火灾,引入自燃。

[讲解]: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要产生热量,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发出去,就会越积越多,使可燃物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且可燃物周围有空气时,不经过点火也会引起自发燃烧,我们就把这种现象称为自燃。

[板书]:2.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自发燃烧的现象。

[举例]:白磷自燃。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并分析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区别和联系。

[板书]:五.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区别:条件不同,放出的热量、反应的剧烈程度,能否到达着火点、反应的现象不同。

氧化

反应

剧烈氧化

(燃烧)

平静燃烧

在有限的空间内

急速燃烧

——————→

爆炸

可能引起

缓慢氧化

————→

自燃

(四)总结、扩展

本节学习了几种氧化反应,其中燃烧的条件是重点,在此基础上了解了灭火的原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仍会遇到一些燃烧现象,接触一些没有氧气参与的燃烧现象。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内容,划出记忆要点。

2.对本章内容进行复习。


第一册一氧化碳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一册一氧化碳”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五节一氧化碳
(1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一氧化碳的毒性且其对环境的污染。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
3.疑点:向炉火中撒少量的水后,为何炉火烧得更旺?
4.解决方法:
(1)学生阅读教材,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教师演示试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讨论分析,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保观念。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毒性和对环境的污染。
(二)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引言]:我们知道碳有两种氧化物:CO和CO2。CO和CO2在分子组成上,它们只相差一个氧原子,这种组成上的差异会给它们性质上带来什么差异呢?下面,我们来学习CO的某些特性。
[板书]:一.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与CO2相比较)
[复习提问]: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7第一段,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一下CO和CO2的物理性质
[板书]:色、味、态密度溶解性
CO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CO2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教师活动]:讲解演示实验5—10。
[学生活动]:(1)观察火焰捐色,当教师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时,观察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2)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何物质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CO和H2都有可燃性,它与O2(或空气)混合后点燃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注意点燃前应检验CO气体的纯度。
[提问]:(1)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H2?
(2)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CO2?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目的意图]:使学生认识到CO和H2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可根据它们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物不同来区别;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区别。
[板书]:(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教师活动]:讲解演示实验5—11。
[学生活动]:观察黑色氧化铜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什么物质生成,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CO在反应中夺取了CuO中的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CO2。反应说明CO具有还原性,这个特性与O2、C相似。
[板书]:COH2C
可燃性2CO+O2==2CO2蓝色火焰2H2+O2==2H2O淡蓝色火焰C+O2==CO2
还原性CO+CuO==Cu+CO2H2+CuO==Cu+H2OC+2CuO==Cu+CO2
3.一氧化碳的用途
[提问]: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思考它有哪些用途?
[学生活动]:①总结出一氧化碳的用途。
②阅读教材中的选学材料,了解水煤气的成分,并思考选学材料中提出的问题。
[板书]:(1)气体燃料
(2)冶炼金属:Fe2O3+3CO==2Fe+3CO2
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第99页,理解CO中毒的生理过程。
(2)分组讨论教材第100页的习题3。
[教师活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板书]:三.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
[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第99页。
(2)讨论CO这种污染物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防止污染,
[讲解]: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在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很重要的用途;CO有剧毒,又污染空气,所以要注意防止和控制CO对环境的污染。对于CO,我们要“一分为二”地认识它。
(三)总结、扩展
1.CO和CO2性质的差异。
2.CO和H2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100习题2。
2.用什么方法鉴别空气、O2、H2、CO和CO2?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968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