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1.4燃烧和缓慢氧化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完成制定的工作目标!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1.4燃烧和缓慢氧化”,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

(2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

3.缓慢氧化和自燃。

4.爆炸。

5.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重难疑点

1.重点:燃烧的条件。

2.难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区别与联系。

3.疑点:燃烧能否引起爆炸,缓慢氧化能否引起自燃,其关键取决于什么?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

3.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以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常识性介绍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整体感知

元素化合物知识从存在、性质、用途到制法已是一个完整的模式。教材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编入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能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又能通过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催化剂、催化作用、分解反应的概念。

3.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强调实验室制法为化学变化过程,工业制法为物理变化过程)

[新课引入]:写出铁、碳、石蜡、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教师活动]:讲评学生的书写情况,打开课本第一页彩图,学生描述现象,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从而归纳出燃烧的概念。

[板书]:一.燃烧:指的就是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提问]: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用火历史,燃烧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那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就可以燃烧起来呢?

[板书]:二.燃烧的条件

*着火点:物质开始燃烧的最低温度。

[教师活动]:介绍红磷与白磷性质上的差异,演示[实验1—10],边实验、边讲解,指导学生观察的重点。

[观察]:实验进行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就开始燃烧,产生白烟,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m.jAb88.Com

[提问]: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充分接触,为什么也不能燃烧,

[分析]:因为红磷的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

[提问]:同样是白磷,水中白磷的温度比铜片上白磷的温度还要高,为什么水中的白磷却没有燃烧?

[分析]:水中白磷的温度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故不能燃烧。

[提问]:若向热水中通入氧气,自磷会燃烧吗?

[讨论]:你认为可燃物燃烧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板书]:1.要使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2)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

[讲解]:可见内因(可燃物)是变化的根据,外因(燃烧的条件)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讨论]:冬天生煤炉,不是用火柴直接点燃煤,而是点燃纸或木材等,为什么?

[提问]:在知道了燃烧的条件后,你认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灭火?

[板书]:2.灭火的原理:(1)将可燃物跟空气隔绝;

(2)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讨论]:炒菜时,如果锅里的油着了火,你该怎么办?说出你的依据。

[教师活动]:总结肯定学生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灭火方法。

[讨论]:第四节后习题第2题,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会熄灭?

[小结]:往煤炉内吹风,供给了燃烧所需的足量空气(氧气),冷空气虽能使炉内燃料降温,但不会使温度低于着火点,炉火持续燃烧,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扇烛火,使环境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所以一扇就会熄灭。

[教师活动]:由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而引出爆炸。

[板书]:三.燃烧的一种特殊现象——爆炸

1.爆炸的条件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内容,找出爆炸的条件及其与燃烧的区别和联系。

[板书]:2.安全知识

[讲解]: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象燃烧那么剧烈何发光、发热,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如铁的生锈,我们很难觉察得出,这种氧化我们叫做缓慢氧化。

[板书]:四.缓慢氧化和自燃

1.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很被难觉察氧化。(如铁的生锈)

[举例]:澳大利亚的森林火灾,引入自燃。

[讲解]: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要产生热量,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发出去,就会越积越多,使可燃物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且可燃物周围有空气时,不经过点火也会引起自发燃烧,我们就把这种现象称为自燃。

[板书]:2.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自发燃烧的现象。

[举例]:白磷自燃。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并分析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区别和联系。

[板书]:五.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区别:条件不同,放出的热量、反应的剧烈程度,能否到达着火点、反应的现象不同。

氧化

反应

剧烈氧化

(燃烧)

平静燃烧

在有限的空间内

急速燃烧

——————→

爆炸

可能引起

缓慢氧化

————→

自燃(四)总结、扩展

本节学习了几种氧化反应,其中燃烧的条件是重点,在此基础上了解了灭火的原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仍会遇到一些燃烧现象,接触一些没有氧气参与的燃烧现象。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内容,划出记忆要点。

2.对本章内容进行复习。

精选阅读

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


一.知识教学点
1.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
3.缓慢氧化和自燃。
4.爆炸。
5.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重难疑点
1.重点:燃烧的条件。
2.难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区别与联系。
3.疑点:燃烧能否引起爆炸,缓慢氧化能否引起自燃,其关键取决于什么?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
3.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以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常识性介绍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整体感知
元素化合物知识从存在、性质、用途到制法已是一个完整的模式。教材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编入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能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又能通过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催化剂、催化作用、分解反应的概念。
3.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强调实验室制法为化学变化过程,工业制法为物理变化过程)
[新课引入]:写出铁、碳、石蜡、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教师活动]:讲评学生的书写情况,打开课本第一页彩图,学生描述现象,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从而归纳出燃烧的概念。
[板书]:一.燃烧:指的就是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提问]: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用火历史,燃烧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那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就可以燃烧起来呢?
[板书]:二.燃烧的条件
*着火点:物质开始燃烧的最低温度。
[教师活动]:介绍红磷与白磷性质上的差异,演示[实验1—10],边实验、边讲解,指导学生观察的重点。
[观察]:实验进行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就开始燃烧,产生白烟,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
[提问]: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充分接触,为什么也不能燃烧,
[分析]:因为红磷的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
[提问]:同样是白磷,水中白磷的温度比铜片上白磷的温度还要高,为什么水中的白磷却没有燃烧?
[分析]:水中白磷的温度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故不能燃烧。
[提问]:若向热水中通入氧气,自磷会燃烧吗?
[讨论]:你认为可燃物燃烧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板书]:1.要使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2)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
[讲解]:可见内因(可燃物)是变化的根据,外因(燃烧的条件)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讨论]:冬天生煤炉,不是用火柴直接点燃煤,而是点燃纸或木材等,为什么?
[提问]:在知道了燃烧的条件后,你认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灭火?
[板书]:2.灭火的原理:(1)将可燃物跟空气隔绝;
(2)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讨论]:炒菜时,如果锅里的油着了火,你该怎么办?说出你的依据。
[教师活动]:总结肯定学生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灭火方法。
[讨论]:第四节后习题第2题,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会熄灭?
[小结]:往煤炉内吹风,供给了燃烧所需的足量空气(氧气),冷空气虽能使炉内燃料降温,但不会使温度低于着火点,炉火持续燃烧,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扇烛火,使环境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所以一扇就会熄灭。
[教师活动]:由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而引出爆炸。
[板书]:三.燃烧的一种特殊现象——爆炸
1.爆炸的条件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内容,找出爆炸的条件及其与燃烧的区别和联系。
[板书]:2.安全知识
[讲解]: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象燃烧那么剧烈何发光、发热,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如铁的生锈,我们很难觉察得出,这种氧化我们叫做缓慢氧化。
[板书]:四.缓慢氧化和自燃
1.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很被难觉察氧化。(如铁的生锈)
[举例]:澳大利亚的森林火灾,引入自燃。
[讲解]: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要产生热量,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发出去,就会越积越多,使可燃物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且可燃物周围有空气时,不经过点火也会引起自发燃烧,我们就把这种现象称为自燃。
[板书]:2.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自发燃烧的现象。
[举例]:白磷自燃。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并分析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区别和联系。
[板书]:五.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区别:条件不同,放出的热量、反应的剧烈程度,能否到达着火点、反应的现象不同。
氧化
反应
剧烈氧化
(燃烧)
平静燃烧在有限的空间内
急速燃烧——————→爆炸
可能引起
缓慢氧化————→自燃
(四)总结、扩展
本节学习了几种氧化反应,其中燃烧的条件是重点,在此基础上了解了灭火的原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仍会遇到一些燃烧现象,接触一些没有氧气参与的燃烧现象。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内容,划出记忆要点。
2.对本章内容进行复习。

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

(2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

3.缓慢氧化和自燃。

4.爆炸。

5.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重难疑点

1.重点:燃烧的条件。

2.难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区别与联系。

3.疑点:燃烧能否引起爆炸,缓慢氧化能否引起自燃,其关键取决于什么?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

3.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以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常识性介绍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整体感知

元素化合物知识从存在、性质、用途到制法已是一个完整的模式。教材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编入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能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又能通过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催化剂、催化作用、分解反应的概念。

3.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强调实验室制法为化学变化过程,工业制法为物理变化过程)

[新课引入]:写出铁、碳、石蜡、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教师活动]:讲评学生的书写情况,打开课本第一页彩图,学生描述现象,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从而归纳出燃烧的概念。

[板书]:一.燃烧:指的就是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提问]: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用火历史,燃烧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那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就可以燃烧起来呢?

[板书]:二.燃烧的条件

*着火点:物质开始燃烧的最低温度。

[教师活动]:介绍红磷与白磷性质上的差异,演示[实验1—10],边实验、边讲解,指导学生观察的重点。

[观察]:实验进行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就开始燃烧,产生白烟,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

[提问]: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充分接触,为什么也不能燃烧,

[分析]:因为红磷的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

[提问]:同样是白磷,水中白磷的温度比铜片上白磷的温度还要高,为什么水中的白磷却没有燃烧?

[分析]:水中白磷的温度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故不能燃烧。

[提问]:若向热水中通入氧气,自磷会燃烧吗?

[讨论]:你认为可燃物燃烧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板书]:1.要使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2)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

[讲解]:可见内因(可燃物)是变化的根据,外因(燃烧的条件)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讨论]:冬天生煤炉,不是用火柴直接点燃煤,而是点燃纸或木材等,为什么?

[提问]:在知道了燃烧的条件后,你认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灭火?

[板书]:2.灭火的原理:(1)将可燃物跟空气隔绝;

(2)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讨论]:炒菜时,如果锅里的油着了火,你该怎么办?说出你的依据。

[教师活动]:总结肯定学生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灭火方法。

[讨论]:第四节后习题第2题,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会熄灭?

[小结]:往煤炉内吹风,供给了燃烧所需的足量空气(氧气),冷空气虽能使炉内燃料降温,但不会使温度低于着火点,炉火持续燃烧,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扇烛火,使环境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所以一扇就会熄灭。

[教师活动]:由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而引出爆炸。

[板书]:三.燃烧的一种特殊现象——爆炸

1.爆炸的条件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内容,找出爆炸的条件及其与燃烧的区别和联系。

[板书]:2.安全知识

[讲解]: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象燃烧那么剧烈何发光、发热,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如铁的生锈,我们很难觉察得出,这种氧化我们叫做缓慢氧化。

[板书]:四.缓慢氧化和自燃

1.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很被难觉察氧化。(如铁的生锈)

[举例]:澳大利亚的森林火灾,引入自燃。

[讲解]: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要产生热量,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发出去,就会越积越多,使可燃物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且可燃物周围有空气时,不经过点火也会引起自发燃烧,我们就把这种现象称为自燃。

[板书]:2.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自发燃烧的现象。

[举例]:白磷自燃。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并分析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区别和联系。

[板书]:五.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区别:条件不同,放出的热量、反应的剧烈程度,能否到达着火点、反应的现象不同。

氧化

反应

剧烈氧化

(燃烧)

平静燃烧

在有限的空间内

急速燃烧

——————→

爆炸

可能引起

缓慢氧化

————→

自燃

(四)总结、扩展

本节学习了几种氧化反应,其中燃烧的条件是重点,在此基础上了解了灭火的原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仍会遇到一些燃烧现象,接触一些没有氧气参与的燃烧现象。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内容,划出记忆要点。

2.对本章内容进行复习。


燃料燃烧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燃料燃烧”,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4章燃料燃烧(复习课)
一、知识准备1.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2.一般情况下,使可燃物质着火燃烧所需的,叫着火点。燃烧应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⑴,⑵,⑶。3.可燃物燃烧可以分为和。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和;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的物质。
4.一氧化碳是一种、的气体,它有,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结合,使其丧失功能。,,都会增加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5.在内,如果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集,使气体的体积,就会引起。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时,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6.灭火的方法有:、、。当被困火灾区,应用捂住口鼻,低下身子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7.无数实验证明,的质量总和等于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这是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和不变。镁条燃烧时,参加反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质量,故生成的固体质量燃烧的镁条质量。8.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由此可知水由组成。9.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2)二氧化碳通人澄清石灰水,使其变浑浊:。(3)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4)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以上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分解反应的是。10.在4P+5O2=2P2O5反应中,份质量磷与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物质的质量比m(P)∶m(O2)∶m(P2O5)=。1.、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三种化石燃料。被人们称为“工业的粮食”,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12.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并不是无限的,既要节约和综合利用现有的能源,还要研究和开发新的能源。如:、、等。13.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二、思考与交流
1.在古代,人类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取火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三句话来解释:甲: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乙: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丙: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功。这三句话的正确顺序()
A.甲乙丙B.丙甲乙C.乙丙甲D.甲丙乙
2.小明、小鹏和小芳三位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1)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2)猜想:小明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小鹏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气。小芳认为: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3)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4)现象与结论: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如果小鹏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如果小芳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5)如果用CnH2n+2表示蜡烛的主要成分,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某同学为了检验家里购买的硫酸铵化肥是否合格,他称取27.5g化肥样品与足量浓烧碱溶液加热,产生的氨气用100.0g废硫酸吸收。测得吸收氨气的溶液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右下图所示。所涉及的反应为:
(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2NH3+H2SO4==(NH4)2SO4。
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产生氨气g。
(2)该化肥的含氮量为(精确到0.1%),
则这种化肥属于(填:“合格”或“不合格”。
合格硫酸铵含氮量为20%以上)产品。
(3)请计算废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
过程)。

三、达标检测
1.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于2003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规定室内空气中甲醛(HCHO)含量不得超过0.1mg/m3。甲醛的含量可根据下列反应测定;4KMnO4+5HCHO+6H2SO4=2K2SO4+4MnSO4+5CO2+11H2O
现取某装修后的室内空气样品500mL,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58×10-8(0.00000158%)的高锰酸钾溶液(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300g,与其中的甲醛恰好完全反应。
(1)求500mL该空气中甲醛的质量。
(2)通过计算说明,该居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2.密闭容器内装入某混合气体,用电火花点燃,恰好完全反应。此混合气体可能是H2、CO、O2三种中的两种或三种混合而成。
(1)此混合气体组成可能有三种情况:
a.若由H2、O2混合而成,则氢分子与氧分子个数之比为;
b.若由CO、O2混合而成,则一氧化碳与氧分子个数之比为;
c.若由组成,则。
(2)若此混合气体肯定由O232g和其他两种气体组成,讨论各成分气体间的质量关系。
a.在混合气体总质量为62g这一特定情况下,H2、CO、O2三者质量之比为;
b.在混合气体总质量不作规定的情况下,混合气体中其他两种气体质量的取值范围及相应限制条件是什么?
取值范围:;
限制条件:。
四、课后训练《单元测试》
五、教学后记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966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