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燃料燃烧”,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4章燃料燃烧(复习课)
一、知识准备1.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2.一般情况下,使可燃物质着火燃烧所需的,叫着火点。燃烧应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⑴,⑵,⑶。3.可燃物燃烧可以分为和。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和;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的物质。
4.一氧化碳是一种、的气体,它有,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结合,使其丧失功能。,,都会增加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5.在内,如果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集,使气体的体积,就会引起。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时,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6.灭火的方法有:、、。当被困火灾区,应用捂住口鼻,低下身子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7.无数实验证明,的质量总和等于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这是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和不变。镁条燃烧时,参加反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质量,故生成的固体质量燃烧的镁条质量。8.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由此可知水由组成。9.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2)二氧化碳通人澄清石灰水,使其变浑浊:。(3)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4)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以上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分解反应的是。10.在4P+5O2=2P2O5反应中,份质量磷与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物质的质量比m(P)∶m(O2)∶m(P2O5)=。1.、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三种化石燃料。被人们称为“工业的粮食”,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12.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并不是无限的,既要节约和综合利用现有的能源,还要研究和开发新的能源。如:、、等。13.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二、思考与交流
1.在古代,人类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取火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三句话来解释:甲: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乙: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丙: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功。这三句话的正确顺序()
A.甲乙丙B.丙甲乙C.乙丙甲D.甲丙乙
2.小明、小鹏和小芳三位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1)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2)猜想:小明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小鹏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气。小芳认为: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3)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4)现象与结论: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如果小鹏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如果小芳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5)如果用CnH2n+2表示蜡烛的主要成分,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某同学为了检验家里购买的硫酸铵化肥是否合格,他称取27.5g化肥样品与足量浓烧碱溶液加热,产生的氨气用100.0g废硫酸吸收。测得吸收氨气的溶液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右下图所示。所涉及的反应为:
(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2NH3+H2SO4==(NH4)2SO4。
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产生氨气g。
(2)该化肥的含氮量为(精确到0.1%),
则这种化肥属于(填:“合格”或“不合格”。
合格硫酸铵含氮量为20%以上)产品。
(3)请计算废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
过程)。

三、达标检测
1.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于2003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规定室内空气中甲醛(HCHO)含量不得超过0.1mg/m3。甲醛的含量可根据下列反应测定;4KMnO4+5HCHO+6H2SO4=2K2SO4+4MnSO4+5CO2+11H2O
现取某装修后的室内空气样品500mL,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58×10-8(0.00000158%)的高锰酸钾溶液(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300g,与其中的甲醛恰好完全反应。
(1)求500mL该空气中甲醛的质量。
(2)通过计算说明,该居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2.密闭容器内装入某混合气体,用电火花点燃,恰好完全反应。此混合气体可能是H2、CO、O2三种中的两种或三种混合而成。
(1)此混合气体组成可能有三种情况:
a.若由H2、O2混合而成,则氢分子与氧分子个数之比为;
b.若由CO、O2混合而成,则一氧化碳与氧分子个数之比为;
c.若由组成,则。
(2)若此混合气体肯定由O232g和其他两种气体组成,讨论各成分气体间的质量关系。
a.在混合气体总质量为62g这一特定情况下,H2、CO、O2三者质量之比为;
b.在混合气体总质量不作规定的情况下,混合气体中其他两种气体质量的取值范围及相应限制条件是什么?
取值范围:;
限制条件:。
四、课后训练《单元测试》
五、教学后记

延伸阅读

燃烧与燃料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燃烧与燃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四单元
燃烧与燃料
单元备课(上)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
第三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第四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单元备课(下)

单元备课(上)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
单元教材地位本单元从学生司空见惯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入手,目的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习起点,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就是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愿望,进而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化学反应,启发学生利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进行推测,并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能控制反应的进行,优化燃烧的条件就能促进燃烧的进行,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化石燃料燃烧得到二氧化碳,通过学习二氧化碳的循环、性质和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辨证的分析二氧化碳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目标本单元主要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学习燃烧和灭火,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原理;通过对化石燃料及其燃烧产物的学习,了解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第二部分:知道并能用微观知识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并利用它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认识定量研究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知道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了解其在自然界的循环及可能造成的影响,使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思想。
重点:
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促进燃烧和灭火的目的;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其微观实质;知道如何正确书写、配平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法。
难点:
知道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和燃烧产物,培养学生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了解二氧化碳的自然循环及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自然平衡的重要性;初步认识定量研究。

学法建议

1.合理运用教材中的图片获取信息,并对信息分析加工处理;
2.学会初步的实验探究方法,大胆尝试;
寻找灭火的方法,促进燃烧的措施,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
3.树立安全意识、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选择合适的燃料,通过氢气燃烧和爆炸实验,学会放火、防爆
4.通过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和用途,学会物质的一般研究方法。
课时分配第一节2课时
第二节2课时
第三节1课时
复习测试2课时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学习目标⑴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燃烧现象及条件、灭火的原理和常用的灭火方法。
②能区分完全和不完全燃烧,知道优化燃烧的条件就能促进燃烧的进行。
③了解爆炸的原理及防范的措施。
⑵过程与方法
①探究燃烧的条件,概括出灭火的原理,知道灭火的方法依据。
②观察比较乙炔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探究控制燃烧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兴趣。
②通过燃烧的条件,逐步了解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辨证唯物注意观点。
相关知识⑴对于爆炸的原因全面分析,并不是所有的爆炸都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如轮胎爆炸)。
⑵充分利用在线测试,有意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⑶缓慢氧化、着火点。
重点
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爆炸的发生原理和防爆措施
难点:通过控制燃烧的条件能达到促进燃烧和灭火的目的,认识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方法、技巧
与规律小结
⑴利用火三角直观表现燃烧的三个条件,加深记忆。
⑵利用生活中常见现象(烛火一吹就灭,炉火越吹越旺等),探究如何控制燃烧的条件以达到使其充分燃烧的目的。
⑶比较学习燃烧、爆炸、缓慢氧化的概念。

思维误区
本节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是:
在灭火时,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着火点。
板书提纲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教学过程
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灭火的原理

1.灭火的方法

2.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燃烧的定义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1.通过真实的火灾的信息,认识火灾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激发学生对火灾受难者的同情,引导学生对灭火的探究动力。
2.引导学生讨论列举常见的灭火方法(如酒精灯、森林大火等),与学生交流灭火常识,简单介绍常见的灭火器,培养学生安全用火的意识。
安全提示:出现家庭火灾可做以下措施
①拨打火警119;
②火势不大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灭火物品(如水、沙等)适当灭火;
③如有大火,撤离是应用湿毛巾或被褥之类捂住口鼻,延墙撤离;
④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不可直接泼水;
⑤不要贸然开窗,以免扩大火势
3.从灭火的方法中总结归纳出燃烧所需具备的条件,以“火三角”直观的介绍燃烧的三个条件与燃烧的关系。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简单谈谈对火灾的认识

结合P84活动天地
尽可能的说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灭火方法

总结归纳灭火方法,变向思维燃烧与灭火的关系,探究燃烧所需的条件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1.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区别

2.促进燃烧的方法

1.控制燃烧的条件,比较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不同的燃烧效果。
2.通过现象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不完全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及对燃料的浪费。
3.从燃烧反应的条件出发引导学生认识促进燃烧的方法:
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小结:
1.燃烧和灭火
2.促进燃烧的方法

P86活动天地
认真观察所给的两幅图象,找出它们的区别,总结乙炔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不同,探究原因是什么。P87活动天地
联系生活常见现象(如蜂窝煤等),总结促进燃烧的方法

常见的四种灭火器的用途
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贵重设备、档案资料等,优点不留痕迹。干粉灭火器优点干燥易于流动。清水灭火器利用自身吸收显热和潜热的能力发挥冷却灭火作用。简易式灭火器特点是轻便适用于家庭使用。

教学过程
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1.爆炸的发生

2.燃烧与爆炸的关系

3.安全常识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
复习: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促进燃烧的方法。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燃烧和爆炸联系在一起,你见过爆炸的场面吗?燃烧和爆炸有必然联系吗?如果将爆竹里的火药倒出点燃还会发生爆炸吗?

[实验探究]氢气的燃烧和爆炸
现象: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2.放出热量;
3.生成小水珠;
4.氢气和氧气充分混合后,点燃会发生爆炸。

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而爆炸也不一定是燃烧引起的,爆炸的原因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气体急剧膨胀引起的。

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示
多识一点: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

小结:
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措施;
2.促进燃烧的方法;
3.爆炸的原理。

想一想生活中都见过或听说过哪些爆炸,分析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如气球爆炸、爆竹爆炸、瓦斯爆炸等)

通过实验,结合课本提供的图片,从微观解释氢气的燃烧和爆炸现象。

分析爆炸的原因,认识爆炸的危害,交流讨论生活中应如何防爆

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认识,在生活中你将会如何面对燃烧和爆炸场面,如何自救

在线测试、挑战自我
信息链接:缓慢氧化
燃烧和爆炸(由燃烧引起)都是剧烈的氧化反应,还有一类氧化反应进行的比较缓慢,不易被察觉,但是也能够释放热量,比如钢铁生锈、食物腐烂等。在工业上,全球每年锈蚀的钢铁占钢铁总量的1/3,因此防止钢铁被缓慢氧化是很重要的;而在农业上,施用农家肥,就是在利用它们进行缓慢氧化释放热量,保护植物不被冻死,可见对缓慢氧化的研究对人类同样有很重要的意义。
信息冲浪
登陆查找有关瓦斯爆炸的报道,认识瓦斯爆炸的危害性并提出防范瓦斯爆炸的可行措施。
练习: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B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C燃烧一定要点燃D要使火熄灭,必须使可燃物隔绝氧气,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降低油井井口温度D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3.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A供给的氧气少B供给的空气增加C使蜡烛着火点降低D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
4.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如遇电线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B发现家里煤气泄露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
5.发现室内煤气泄露使人中毒时,应首先做的是()
A迅速做人工呼吸B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拨打急救电话120D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6.某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块棉布在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燃,做了“烧不坏的棉布”实验,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12345
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95%65%55%15%5%
实验现象酒精烧完棉布烧坏酒精烧完棉布无损酒精烧完棉布无损不燃烧
①你推测5的实验现象是。
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2、3中“酒精烧完棉布无损”的原因:。
③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内有酒精却不燃烧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7.某同学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出了如下三种猜想,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请你在下表空格中填写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实验猜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⑴燃烧与物质的性质有关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
⑵燃烧与氧气有关燃烧需要氧气
⑶燃烧与温度有关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第四章“燃料燃烧”》教材分析


【本章结构】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通过对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会用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本章的“活动与探究”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让学生大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再设计实验去检验自己的假设,这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的要求都有了提高,也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定律,也是定量研究的基础。在学习了有关物质构成的微观知识后,学生对于化学反应中质量为什么会守恒很容易理解,学习这个定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从本章开始,学生又开始学习从定量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这样,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准确、更科学地认识物质。用定性和定量的不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化学方程式的出现,使本章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只有在对物质的结构、化学式的书写、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比较扎实的学习之后,才能对化学方程式的学习较为容易接受;而化学方程式又是化学上非常重要的一种化学用语,学好化学方程式是做好化学计算的前提,也是定量研究物质变化的手段。本章有关“化石燃料的利用”部分,相对于前面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更密切相关,容易搜集资料和调查研究。充分利用这一节,挖掘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能源、关注环境、关注社会,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使命感,激发学生为解决能源危机而刻苦学习的斗志。

(二)本章结构

第一节:(1)说明火是燃烧时的一种现象,给出三幅彩图,均为有火的画面,其中有造福于人类的,也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说明科学是一把双刃剑。(2)通过回顾第1、2章有关内容(燃烧现象),总结燃烧的概念。(3)通过三组探究实验,归纳出燃烧的三个条件。这三组实验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实验技能,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和整理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对于“通过科学探究获得知识”的重要性有了更切身的体会和认识。(4)通过“观察与思考”,了解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以及爆炸的现象,培养安全意识,认识燃料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作用和意义,掌握生产、运输、使用、贮存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识。(5)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各种灭火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灭火原理,认识防火的意义。在调查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二节:(1)从火柴燃烧和酒精燃烧两个现象引起对物质反应过程中质量变化的思考,而后进行“活动与探究”:设计实验----猜想质量变化----进行实验论证----得出正确结论。(2)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用微观知识解释宏观现象,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意义,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运算,是全书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在这一节里,要让学生规范使用化学用语,明确计算格式,尝试多种解题途径。

第三节:(1)介绍什么是化石燃料,使学生对“化石”两个字有深刻的理解,产生危机感,激发学生为寻找新能源而努力学好化学的奋斗精神。(2)介绍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全球观点、可持续发展观点,使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更清晰、准确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热情。(3)介绍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让学生了解一些化学加工常识,对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有初步的印象。

【重点、难点】

第一节:重点

(1)燃烧概念(2)燃烧条件(3)灭火方法难点(1)通过探究活动总结燃烧的三个条件(2)P89“联想与启示”的问题回答(3)“面粉爆炸”实验(4)P93“练习与实践”问题回答

第二节:重点

(1)质量守恒定律(2)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运算难点(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第三节:(1)了解哪些属于化石燃料(2)化石燃料与污染的关系(3)合理利用资源

【教学建议】

(一)课时安排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3课时;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5课时;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1课时(课前调查活动自行安排);本章复习1课时;本章测试1课时

(二)教法设想与建议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本节知识与第2章中“氧气的性质”有紧密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帮助学生在新的情景中呈现旧知识,将新知识融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构成新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程序化、网络化。(1)“火”不等于“燃烧”,火只是燃烧的一种现象。火焰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让学生完成P87表格的同时,注意各种物质燃烧时火光的不同,还可举出其它颜色的火焰的例子。〈补充实验〉用铂丝蘸取硫酸铜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2)P88“活动与探究”的〔实验1〕中,用棉花球蘸酒精和水燃烧的实验会引起部分学生误解,将注意点放在棉花球上,而非酒精和水这两种物质。可以改成用燃烧匙装少量水和酒精分别点燃,或将水、酒精分别置于两个蒸发皿中,投入一根燃着的火柴,观察现象。(3)总结燃烧的条件,还可补充如下实验(演示实验)在烧杯中倒入开水,把一小块白磷放入水中。烧杯口放一铜片,铜片一端放少量红磷,另一短放一小块白磷。观察现象。然后拿去铜片,给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4)P89“观察与思考”的实验较简单,可改成“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自备蜡烛和一只白瓷碗,人人动手,增强趣味性、直观性。(5)讲解“爆炸”现象时,可以举出锅炉爆炸、自行车胎爆炸等例子与火药爆炸做对比,将爆炸分为化学反应引发的爆炸、物理膨胀引发的爆炸、核物理爆炸等类型,然后再详细讲述化学反应中的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和后果。(6)P91“面粉爆炸”实验不易做出,可采用让2--3位学生同时演示的方法,成功几率大一些,也增强了趣味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7)〈补充实验〉如图,点燃不纯的氢气,小筒高高掀起。第2章“水的生成实验”中,教师在讲课时已指明纯净的氢气才能安静地燃烧,这里补充这一实验,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对“爆炸”这一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前后呼应。(8)讲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时,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查和交流,这一段内容采用互教、互学的方式,结合人防知识,发挥学生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9)补充一些安全标志让学生辨认、识记。(采用投影片等方式)

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一节内容多,重点难点突出,5课时,可按如下方法分配:

一、质量守恒定律1课时;二、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1课时;三、化学变化中的定量计算2课时;四、本节练习1课时。

教法设想:(1)将P95“活动与探究”中的两个实验顺序颠倒一下,铁与硫酸铜的反应较为简单,先做这个实验,符合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2)可补充一个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如图,锥形瓶内装有稀硫酸,小试管里有氯化钡溶液,先称量该装置的质量;然后将锥形瓶倒置,反应后再称量,对比反应前后的质量。(3)P95“活动与探究”中的第一个实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实际涉及到两个反应,在课本上补充“CO2+Ca(OH)2→CaCO3+H2O”,并告知学生这两个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4)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活动中,有一部分学生会操作失败,可指导学生看阅P96“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进行教育和鼓励,使学生树立不畏挫折的正确观点。(5)P97解释质量为什么会守恒时,课本上给出“2Mg+O2→2MgO”,要对系数2的来历加以解释,为后面讲解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奠定基础。(6)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难点,要多讲、多练;会读化学方程式,了解意义,并能与前面的化学反应表达式加以区分。(7)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格式要明确,有的题目可一题多解,要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开扩思路;补充练习题,训练学生解题方法和技巧。(8)本节内容可让学生自己编一些习题,与同学交流、讨论。

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本节是一个很好的调查研究的素材,建议学习重点放在课外。(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调查,调查地点可选择江苏石油化工学院、煤炭研究所、炼焦厂、加油站等。为使学生的调查范围更广、调查内容更全,可将学生分组,有选择、有目的地调查。(2)课堂上,由学生做主讲,相互交流,归纳总结;教师做好串联的工作。

【问题讨论】

1、燃烧概念: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没有强调是氧化反应,而燃烧的条件里却强调氧气必不可少。是否需要补充讲解没有氧气参与的燃烧?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2、课本上只描述了化学反应引起的爆炸,我认为应该补充讲解由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炸,因为这类变化在生产和生活中很常见。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导学案鲁教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导学案鲁教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导学案鲁教版

【复习目标】
1.燃烧的概念及其条件的探究。(重点)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缓慢氧化、自燃、爆炸基本概念。
4.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火灾自救及逃生策略。
5.认识新能源。
6.自燃界中的碳循环。
7.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及制法。(重点、难点)
8.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9.一氧化碳的性质、检验方法及用途。
10.促进燃烧的方法。
【自主学习】
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
物质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物质具有___________(2)可燃物与充足_____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
身的________。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移走(或隔离)___________(2)隔绝________(3)降低___________。
3.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煤、石油、天然气是埋藏在地下的__________再生的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
_________会污染空气并形成酸雨。
5.石油的分馏属于_________变化。煤的气化、煤的焦化、煤的液化属于________变化
6.碳的化学性质:碳具有性和性,但在常温下化学性质。
7.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_______的气体;_____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_____。固体二氧化碳俗称___________。
8.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CO2不能_____,不能________,也不能供给呼吸。
(2)CO2跟水反应(添加紫色石蕊试液):试液由______色变_______色,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与石灰水反应:现象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CO2用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来_________。二氧化碳的化学
性质稳定且没有毒性,可用作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的_________。在农业生产上,二
氧化碳是最好的________。二氧化碳还是生产尿素、甲醇、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等的_________。
10.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实现。
1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_______或
________(主要成分_______)和_________。
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装置类型_______,收集二氧化
碳的方法:____________,是利用了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不能用__________法收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将____的木条放在集气瓶___若木条______则证明已经收集
满了;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将气体通入__________中,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是二氧化碳。
12.一氧化碳在通常状况下,是______的气体,具有_______性、______性、_____性。
13.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比较:
O2CO2
药品
反应原理
药品状态和条件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收集方法及
适用原因(1)
(2)
验满方法(1)
(2)
检验方法
【达标检测】
1.2015年5月30日,玉林市消防战士杨科璋为了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献出了年轻的
生命。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
究燃烧需要________;
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
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________。
(2)灾难发生后,最重要的是生命安全,当火势较大,应跑离着火区,并立即拨打火警电话____。
(3)高楼起火时,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
(4)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你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纸篓着火用水浇灭B.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C.夜晚液化气泄露开灯检查D.室内起火打开门窗通风
3.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C.煤、石油、天然气燃烧都放出大量的热,都是重要的燃料
D.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4.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
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5.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若选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需补充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____,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若选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则需要改正的一点是_______________,
请你写出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制取的二氧化碳进行如下实验:
①实验(II)中溶液变______色;
②实验(III)中加热之后,溶液又变为_____________色,解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
放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教科书循环使用B.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疾病传染
C.大量使用私家汽车出行,节约时间D.大量建设钢铁冶炼厂,促进经济发展
7.当前我国环境保护部正在着力推进以防治PM2.5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下列措施
对PM2.5的治理不能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A.大力发展煤炭发电B.大力植树造林
C.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D.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和垃圾
8.根据下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2)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
是。
(3)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进入。(选“a”或“b”)。
(4)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该装置与另一个可选用装置相比,
其主要优点是。
9.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写出一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建议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
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______________。
(3)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化石燃料有煤、_________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4)天然气中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右图装置进行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
(1)用装置A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长颈漏斗末端位于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二氧化碳通入装置B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用
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1.无色气体A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A溶于水可生成B,B能使石蕊溶
液变红;B很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A和C;A与灼热的黑色固体D反应,可生成无
色气体E,E燃烧时火焰为蓝色,燃烧后生成A;将A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并生成白色沉淀F。
根据上述实验及现象,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
A,B,C,D,E,F。
写出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小结】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768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