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卢沟桥烽火》课文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卢沟桥烽火》课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军和伪军控制,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士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jaB88.cOm

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点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但是,日寇亡我之心不死,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北平市民成群结队地前往部队慰劳,长辛店的铁路工人夜以继日地帮助军队修筑工事。各地民众、海外华侨也纷纷来电声援,并送来了大批慰问品。

延伸阅读

《卢沟桥烽火》


《卢沟桥烽火》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f6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

kouxiaodie

日寇硝烟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

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咽喉挑衅日寇控制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同仇敌忾

猝不及防

万籁俱寂

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lk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

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第二天凌晨

我军

仰马翻

同仇敌忾

举、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9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渎,渎刁;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卢沟桥烽火》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在执行班级管理“新政”的同时,我又吸收着魏书生老师教学方面的精髓。在教学方面,还是要坚持自己的优点,不要“邯郸学步”,最后什么也不能做到;像做班主任一样,也要学会放手,要努力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魏书生老师的课堂教学可以说是“简单教学+自主教学”。魏式的教学步骤比较固定,一般分为:定学、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评价。其实,这样的教学跟“先学后教,当堂测试”的洋思模式较为相似,只是更为灵活,更为自主。
教学《卢沟桥烽火》第一课时,我就努力采用这样的方式:
首先,确定教学的目标:1、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背景。2、读通课文。3、写好生字。4、解决生词。5、弄清主要内容。
其次,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把“自学”与“讨论”两个环节合而为一。卢沟桥事迹的背景,学生借助资料完全能够介绍。对于生字,学生先写,然后确定易写错的字;对于生词,通过查词典,学生能够顺利解决。
再次,我指导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读通各段课文。然后根据画出的表示时间的词语,让学生弄清课文的脉络,概括出主要内容。
学完之后,利用《补充习题》进行测试,及时检查学习效果。
最后,我对本节课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评价。
回顾这一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要采取这样的自主教学,每一节课,必须确定好自学的内容,让学生积极地自学、讨论。这样坚持下去,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检查下去,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会变得有效起来。

卢沟桥烽火说课稿


《卢沟桥烽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反映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在五年级学生心中,抗日战争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至于卢沟桥事变具体是怎么回事,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并不了解,毕竟现在的孩子距离抗战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已很久远。因此,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读准多音字“爪”、“咽”、“处”。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攻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其中目标2、3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的险恶用心是教学的难点。我预设用两课时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层面的读,首先,以歌典《松花江上》作为背景音乐,配上教师激愤的讲述“九一八”事变,用音乐渲染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然后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由此揭题,理解“烽火”,再解题、读题。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扫清阅读障碍。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边划出描写时间的词句,并指导学生理清事件发展的脉络。通过不同层面要求的读。估计学生能整体把握住课文主要内容。
下面就第二课时重点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明确卢沟桥的战略地位,体会日本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
课始,通过“谁能简要说说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引导学生复习文章主要内容。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卢沟桥事变呢?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设想引导学生通过对“蚕食”“妄图”等词的理解,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并配以地图以及了解“咽喉”在人体中的重要位置,使学生体会卢沟桥地理位置的极其重要。
二、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的爱憎感情。
课文(第2-5自然段)具体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其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中国军民顽强抗击的场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此,我作如下预设:
1、让学生读一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事件的来龙去脉。
2、圈画出描写敌我双方表现的词句,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3、组织交流。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体会我军的英勇顽强和侵略者的蛮横狼狈。
比如理解“这显然是赤裸裸的挑衅行为”这一句时,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挑衅”,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挑衅行为?”再引导学生从“全副武装”“偷偷地”“气势汹汹”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事变发生完全是日寇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然后,把日寇的狡诈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再如,学习我国守军顽强抗击侵略者这一部分,我首先让学生读一读相关语句(第4、5自然段中);接着,圈一圈关键词语理解“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举起大刀”“冒着炮火”“冲出”“砍去”等;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再次体会我国军民的同仇敌忾、英勇顽强。(板书:英勇顽强)我将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侵略者蛮横无理而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板书:蛮横狼狈)
4、再次朗读,加深体会。让学生自由选择两军表现部分,考虑到高年级学生有可能都选择朗读描写我军部分,这时我将以“只要你读出对日寇的无比憎恨,你同样是一名勇敢爱国的少先队员!”这句话来引导学生作出选择。如果学生感受不深,我就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联系电视电影中敌我双方的形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强烈的爱憎感情。同时,为学生复述课文作好情感上的铺垫。
5、编写提纲,练习复述。引导学生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描述敌我双方神态举动的关键词语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先同桌对说、小组互说,再全班交流评议。
三、感到形势之危急,激发强烈爱国情
“日寇亡我之心不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该怎么办?估计有学生会说到:我们必须响应党的号召,这就自然过渡到“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这句话的学习。媒体出示这句话,我设想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讨论“这三个危急能否调换顺序?”,使学生明白“绝对不能!”因为这三个危急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平津有难,华北就保不住,华北有事,中华民族就危急!同时,适时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卢沟桥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这句话,深入体会咽喉要道——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至此,学生就会明白,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的真正目的——侵占中国。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树立不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誓不罢休的坚强决心,从而体会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坚持抗战的民族精神。
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何在?引读最后一段后教师总结,使学生明白从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进入了八年抗日的艰辛历程。
学完课文,引导学生回忆看过的反映抗战的影片或电视剧,把最感动自己的英雄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一起讴歌英雄的爱国精神。
板书设计
卢沟桥烽火
我军日寇
英勇顽强蛮横狼狈

5《卢沟桥烽火》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卢沟桥烽火》”,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5《卢沟桥烽火》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f6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

kouxiaodie

日寇硝烟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咽喉挑衅

日寇控制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同仇敌忾猝不及防

万籁俱寂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lk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第二天凌晨

敌军我军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狈举、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渎,渎刁;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之二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之二”,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教学重点]

目标中的2、3,目标1中的造句。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主要板书计划]

卢沟桥烽火

敌军我军

7月7日深全副武装喝问

气势汹汹严词拒绝

首先还击

第二天凌晨人仰马翻同仇敌忾

狼狈举、冒

当天晚上抱头鼠窜悄悄

可耻下场英勇顽强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1、抄写词语。

2、填写成语。

3、造句。

4、组词、多音字组词。

[课外]

1、抄默词语

2、把课文复述给父母听

3、完成练习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2、检查预习情况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4、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2。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解决问题:

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敌忾万籁俱寂众寡悬殊如火如荼猝不及防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第一、第二段,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第二段。

3、能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一、复习

出示词语,指名读。

1.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吞。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学习第二段。

(1)读每二段,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交流并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3、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的关键词语。

按三个时间,分别交流圈画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交流并相机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日军我军

全副武装喝问

气势汹汹严词拒绝

首先还击

通过理解这些词语,让学生体会这显然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行为

指导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计划的。

第二天凌晨

日军我军

人仰马翻同仇敌忾

狼狈举、冒

通过理解震耳欲聋吼叫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的画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我军的表现,体会我国守军不怕强敌的英雄气概。

通过理解人仰马翻等词语来体会在我军面前,侵略者必然遭到的惨败的下场。

当天晚上

日军我军

抱头鼠窜悄悄

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我军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及敌人的可耻下场。

指导朗读

(5)换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听录音,加深印象

看板书,同桌互相复述

指名复述

(6)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第三、第四段。

2、指导造句。

一、复习

1.指名说说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局势及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指名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过渡:日寇岂肯就此罢休?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急之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及声援

(3)指导朗读好这一自然段

2.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解疑。

(3)你们知道,中国军民是怎样英勇的抗击侵略者的呢?

(4)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抗击侵略者战斗的激烈。

三、指导造句

1.逐步

(1)指名读带有逐步的句子

(2)这里的逐步是什么意思?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么样?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2.万籁俱寂

四、延伸作业

搜集一个战争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其他同学听,从中体会军队的善战和战士的英勇。

教后感: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所以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一重点组织教学。而这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所以我重视了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训练。实践证明,朗读确实是学习此类教材的好途径。

卢沟桥烽火板书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卢沟桥烽火板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能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

3、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4、能随事件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国军民英勇爱国行为的可敬。

教学重难点:

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用具:《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MP3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确立主题。

1.这是一座历经百年的桥梁,却经历了一场令国人刻骨铭心的战斗;这是一座历经沧桑的桥梁,却见证了一段令国人永世难忘的历史,它的名字就叫卢沟桥。让我们翻开那厚厚的历史长卷,一起去看看那(齐读课题:卢沟桥的烽火)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烽火是(报警的烟火)那么卢沟桥的烽火,报的是什么警呢(信号)?那是日本鬼子全面侵略中国的信号。让我们一起回到1937年7月7日那个不平静的夜晚,去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二、精读理解,朗读感悟。

1.生读2.3自然段,

(1)交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日寇与我军的有关句子谈感受。

(3)指导读出日寇的不可一世、蛮横无理,我军的誓死为国、大义凛然。

(4)守桥的中国士兵是如何判定日本军官是赤裸裸的挑衅而不是搜查失踪的士兵呢?(划划,想想)

(如果真要寻找丢失的士兵,也该在白天,不应该在星光暗淡,万籁俱寂的深夜。日军到中国士兵的管辖范围来搜查,总该讲些基本礼节,可他们却是全副武装,还气势汹汹。

部队的纪律很严明,日军竟然会丢失士兵,这是件丢脸的事,家丑不可外扬,可他们却兴师动众地来搜查。

失踪的只是个小士兵,应该没有必要这样连夜搜查。)是啊,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日寇故意挑起事端妄图侵略的险恶用心。

(5)1937年7月7日,趁着深夜,全副武装,想要占领卢沟桥,那卢沟桥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桥,使得日军不惜编造谎言来强占它呢?谁来介绍一下卢沟桥?仅仅是这样一座桥,日军有什么好占领的呢?(导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

2、齐读第一自然段

(1)卢沟桥确实重要。最后一句话我们再来一齐读一读,读出卢沟桥的重要

(2)你是怎么读的?

为什么强调咽喉,直接说要道也可以啊?

(病毒一旦进入咽喉,就会在全身蔓延)

日军一旦强占了卢沟桥,他们的魔爪就会怎样?

再齐读第一句话。

(3)卢沟桥重要吗?

驻守在桥头的中国士兵会让日军强占卢沟桥吗?

驻守在桥头的中国士兵会让日军的魔爪伸向全国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吗?

驻守在桥头的中国士兵会让他们的兄弟姐妹遭受日军的蹂躏吗?

(4)、如果你是驻守在桥头的中国士兵,你会怎样做?

(5)、正像你们一样,1937年7月7日,驻守在桥头的中国士兵也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文章哪些自然段向我们描述了这些无名英雄的壮举(4-5)

(6)、好,下面的时间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部分,去感受我们中国守军的英勇、顽强。

3、学习4、5自然段

(1)先自由地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日寇地句子,用﹏﹏﹏画出描写我军的句子,谈体会。

(2)同桌两个人合作读,读一个读日军,一个读我军。

(3)讲一讲守城的经过

(4)请同学们看文中插图,说说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

(5)课文中哪些词语突出地表现了中国守军的英勇无畏呢?:

A、早有防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说明了什么?)

B、举起冒着冲出砍去从四个连续动作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耳边好像又听到了什么?

(6)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我军的词语: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两面夹击

(7)引读体会: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烈的夺桥之战,好好地读一读中国守军英勇拼杀的语句:老师引读:

英勇的中国守军:

大刀:

顷刻间:

在硝烟和火光中:

过渡:虽然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里,但是,

4、学习68小节。

(1)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三个词的顺序能对调吗?为什么要加叹号!

(2)读出危急

(3)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引: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

(4)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刚才你读中的感悟?出示,面对侵略者,面对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5、学习9小节

(1)齐读上述词语,引发卢沟桥事变的意义:

(2)师引: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从此,。

(3)序幕是什么意思?

(4)如火如荼是什么意思?能找及格词语替换一下吗?(红红火火、蓬蓬勃勃)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抗战

板书设计:

卢沟桥烽火

(1937.7.7)

日蓄意挑衅我

(败逃)七七事变(胜利)

军奋力还击军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之一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之一”,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f6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

kouxiaodie

日寇硝烟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咽喉挑衅

日寇控制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同仇敌忾猝不及防

万籁俱寂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lk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第二天凌晨

敌军我军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狈举、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渎,渎刁;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卢沟桥烽火》第二教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卢沟桥烽火》第二教时教案
横山桥中心小学张华娣
教学目的要求
1、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顺序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了解卢沟桥的战略地位,以及卢沟桥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一、检复导入,激发感情。
1、(课前播放斑竹清唱的《卢沟桥之歌》,直到上课铃响后才停止播放)
同学们,苍凉悲壮的歌声戛然而止,然而,我们心中苍凉悲壮的情怀依然激荡,一声炮响,举世皆惊。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艰苦卓越的抗日战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昨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风雨沧桑,翻开了那段不堪回首的篇章。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了这次事变真正的原因了吗?
(当苍凉悲壮的歌声萦绕在教室里时,“未成曲调先有情”,学生已是“不绝转入此中来”。当歌声戛然而止时,相信同学们心中那苍凉悲壮的情怀依然在激荡。课未始,情已生,此时展开教学,学生不管是情感上还是注意上,都已做好了良好的铺垫与准备。)
2、指名学生说出卢沟桥事变的原因。
3、出示示意图,分析卢沟桥的战略位置,揭示事变原因。(多媒体显示卢沟桥事变示意图)
(多媒体显示卢沟桥事变示意图,形象的直观显示“激活”了文字,促进了学生的正确感知。使学生对卢沟桥重要的地理位置一目了然。)
过渡:所以,敌人对此是如梗在咽,恨不得一举拿下,好扫平他们侵略全中国的障碍。美丽祥和的卢沟晓月再也阻挡不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大家请看——
二、自主学习,感悟文本。
(一)学习第二段。
1、观看录象。(关于卢沟桥事变的一段视频)
(多媒体的运用开放了信息资源,形象的视频展示重演了屈辱的历史,也成功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愤慨的情绪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同时被激起的,还有与守城官兵同仇敌忾的心理。可以说视频展示为学习新课扬帆导航。)
过渡:看到大家意犹未尽的表情,我知道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当时的详细情形,是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卢沟桥事变的详细经过。
2、浏览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关系的词句。
3、交流并相机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4、品味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然后就其中一个时间段里的战事情况进行小组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填在发下来的表格里。同时,思考并交流你在学习过程中还能体会出什么?
(语文课堂要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安排学生的自读、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从而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敌军的蓄意挑衅、无理取闹;我军的义正严词、正义凛然。)
5、交流(出示学生填写的表格,并完善)
要求:找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完成填空。
时间敌军我军
1937年7月7日深夜全副武装气势汹汹蓄意挑衅恼羞成怒喝问严词拒绝
第二天凌晨人仰马翻疯狂吼叫狼狈哭爹喊娘同仇敌忾举冒
当天晚上猝不及防抱头鼠窜手握腰佩悄悄英勇顽强
相机板书
敌军我军
1937年7月7日蓄意挑衅严词拒绝
第二天凌晨内大举进攻同仇敌忾
当天晚上猝不及防主动出击
6、展示读。(相机作好朗读前的指导)
7、有感情地齐读2—5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敌军的气势汹汹、无理取闹的可耻下场以及我军的同仇敌忾、英勇顽强。
8、指导复述。(按时间顺序,可以参考刚才填写的一张表格。)
(学生通过浏览读、品味读、展示读、探究读,不难体会到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和对我国守军英勇顽强的敬佩之情。在这里,我不惜花费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通过自读、讨论、交流、汇报等多种形式铺开教学活动,可谓是浓妆艳抹了,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教师已无须再多言语,学生已涨溢满腔激情。)
(二)、学习第三段。
1、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站起来了,发挥了她巨大的作用,请大家轻声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平津危急!……三句话不能颠倒;“!”增强语气;“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3、齐读6—8小节,再次感受一下民族的危难和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三)、学习第四段。
1、范读第9小节。
2、最后一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
3、齐读最后一小节。
三、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1、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想呢?
(当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内化为表达的需要时,学生的感情便在激荡与碰撞中得到了深化与升华,于是,异彩纷呈的感想让人感觉到学生心灵深处的确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学生不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奋发读书的情怀。中华儿女曾经因为国家落后而饱受凌辱,但是炎黄子孙决不允许历史重演。从孩子们的回答中,不难听出带着童稚的话语中是掷地铿锵的坚定决心。说者动情,听者耸容。语文课的情感目标的落实已在不知不觉中了。)
2、历史,警醒世人;历史,催人奋进。中华儿女永远也不会忘记中国的历史,不会忘记中华民族的耻辱日——1937年7月7日,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
3、同学们,在结束本课之前,我还想告诉大家一点,多行不义必自毙!发动卢沟桥事变的日军头目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多媒体展示补充日军头目的最后下场的信息)
(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则主要体现在对知识、信息的拓展、延伸上。“善恶到头自有报”、“多行不义必自毙”,卢沟桥事变的挑衅者头目到头来没有一个有好下场,补充这一点除了让学生在愤慨之余大快人心之外,也激发了学生向善除恶的自觉性,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是在潜移默化中的。)
4、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3年了。和平与发展——这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心声,是亚洲各国人民的心声,这是时代的最强音。希望大家将来能为维护中日和平、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多媒体放飞和平鸽,播放蒋雨莲的《和平友爱永在我们心中》)
(曲终谙情情未了。通过一堂课的熏陶、激发,学生的情感已进入了高潮,特别是学生对日寇的憎恨之情已然溢于言表,可是如果就这样的在学生的心底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或是让学生带着仇恨离开语文课堂,那便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目标背道而弛了。在学生年幼的心里,显然是无法分清正确对待日军的侵略行为与对待现在的日本国的态度应该有什么不同的问题的。所以,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不失时机的诱导学生关注另一个具有时代性、世界性的命题——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比较起仇恨战争来,维护和平显得更有意义,因为这是中国人民的心声,是全世界人民的心声,是时代的最强音!我想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绝不仅仅只是一个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必要的情感态度世界观的引领。)
四、布置作业:
1、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了解卢沟桥事变后的战事情况;收集抗日战争中其他的重要历史事件。
板书:
卢沟桥烽火
敌军我军
1937年7月7日蓄意挑衅严词拒绝
第二天凌晨内大举进攻同仇敌忾
当天晚上猝不及防主动出击
资料提供者:qianxiao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教案


(一)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教学重点]

目标中的2、3,目标1中的造句。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主要板书计划]

卢沟桥烽火

敌军我军

7月7日深全副武装喝问

气势汹汹严词拒绝

首先还击

第二天凌晨人仰马翻同仇敌忾

狼狈举、冒

当天晚上抱头鼠窜悄悄

可耻下场英勇顽强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1、抄写词语。

2、填写成语。

3、造句。

4、组词、多音字组词。

[课外]

1、抄默词语

2、把课文复述给父母听

3、完成练习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2、检查预习情况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4、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2。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解决问题:

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敌忾万籁俱寂众寡悬殊如火如荼猝不及防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第一、第二段,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第二段。

3、能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一、复习

出示词语,指名读。

1.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吞。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学习第二段。

(1)读每二段,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交流并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3、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的关键词语。

按三个时间,分别交流圈画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交流并相机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日军我军

全副武装喝问

气势汹汹严词拒绝

首先还击

通过理解这些词语,让学生体会这显然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行为

指导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计划的。

第二天凌晨

日军我军

人仰马翻同仇敌忾

狼狈举、冒

通过理解震耳欲聋吼叫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的画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我军的表现,体会我国守军不怕强敌的英雄气概。

通过理解人仰马翻等词语来体会在我军面前,侵略者必然遭到的惨败的下场。

当天晚上

日军我军

抱头鼠窜悄悄

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我军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及敌人的可耻下场。

指导朗读

(5)换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听录音,加深印象

看板书,同桌互相复述

指名复述

(6)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第三、第四段。

2、指导造句。

一、复习

1.指名说说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局势及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指名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过渡:日寇岂肯就此罢休?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急之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及声援

(3)指导朗读好这一自然段

2.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解疑。

(4)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抗击侵略者战斗的激烈。

三、指导造句

1.逐步

(1)指名读带有逐步的句子

(2)这里的逐步是什么意思?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么样?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2.万籁俱寂

四、延伸作业

搜集一个战争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其他同学听,从中体会军队的善战和战士的英勇。

教后感: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所以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一重点组织教学。而这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所以我重视了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训练。实践证明,朗读确实是学习此类教材的好途径。

(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f6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

kouxiaodie

日寇硝烟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咽喉挑衅

日寇控制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同仇敌忾猝不及防

万籁俱寂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lk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第二天凌晨

敌军我军

人仰马翻同仇敌忾

狈举、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渎,渎刁;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卢沟桥烽火》依托教材


苏教版第十册中的《卢沟桥烽火》具体记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为了让学生能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文章的思想,我认真研读了教材,下面把我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的一个片段记述下来。

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又蚕食华北,卢沟桥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人有咽喉吗?在哪个部位?重要不重要?

生:(指指自己的咽喉),咽喉就是一个人喘气的器官,它很重要,一旦这个部位卡住那人就会难以生存。

师:读一读第一节的最后一句,把什么比作了咽喉要道?

生:把卢沟桥比作了咽喉要道,可见卢沟桥十分重要,敌人一旦突破,那我们中国将被日本侵占。

师:那我们就来把卢沟桥的重要性读出来。指名学生朗读。

师:这样的情况下,日本方面最想做到的是什么?

生:突破卢沟桥。

师:他们来了。自己读读第二第三小节,用笔画出“这显然是赤裸裸的挑衅行为。”

师:“挑衅”就是什么?

生:故意找茬吧。

生:是故意挑起事端。

师:那“赤裸裸”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告诉我们这显然是明显的故意挑起事端。

师:说得很好,那就请你们找找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本侵略者是故意挑起事端?

生找

生:他们是来找人的,那为什么白天不找,而要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的时候去找呢?深更半夜看得见人吗?再看他们“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偷偷摸摸干什么呢?一看就没有好事。

师:请你把这些能表现日本侵略者故意挑起事端的词语突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你讲到的句子。(学生读)。

生:不就是一个日本士兵丢了嘛!军队里那么多士兵,也不在乎这一个,难道非要找到他不可?

生:举个例子说,你去问路,是不是应该要客气些,人家才会告诉你怎么走。那日本军官找人说话的时候是不是也该客气些啊,那气势汹汹的样子,哪像找人,倒像吃人。(学生读相关句子)

生:(读句子)找人需要“全副武装”吗?

生:(读句子)找人就找人,干吗说成“搜查”呀?

生:找人就一定要过卢沟桥去找吗?他们想干什么一看就知道了。

师:由此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

评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分析来代替。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上述片段反映了教者的两种想法。

一、让课堂书声琅琅

《语文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那种只听教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生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上述片段中,教师在让学生感悟到卢沟桥的重要战略地位后,让他们通过读来表现卢沟桥的重要性,这样的读悟交融,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更明白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原因。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次的朗读,在学生悟到一定感情的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有意要学生突出表现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词语,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内容,体验内容,从中受到情感的撞击,获得思想的启迪。

二、让学生思想不断

片段中教师提出了一个颇具意义的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本侵略者是故意挑起事端?”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都积极从文中找寻理论依据,然后用自己精彩的语言呈现给大家,那一个个质疑的问句让我们不难感受到学生看得多么仔细,想得多么周到,回答又多么流利,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学生完全处于阅读的主体地位。

卢沟桥的狮子


教学目标:

1. 学会14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 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 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欣赏生动的句子。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

2. 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

教学准备:有关7、7事变的资料,幻灯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由学生根据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行简要的介绍。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始建于1189年,桥的总长265米,有241根望柱。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板书课题)

二、观察第一幅图画

1、仔细看图,桥上都有哪些景物?

2、把你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一段话。

3、谈一谈你对卢沟桥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填空。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__,接着讲了,最后讲了。

2、完成思考题及填空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后明确:

(1)本文主要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的形态。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接着讲卢沟桥上的狮子姿态万千,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4、按叙述顺序进行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意思

第一段:(1)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

第二段:(2-3)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第三段:(4)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5、认识歇后语

出示: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1)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分,仔细观察,看看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

(前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像是谜语的谜底。后一部分是为了解释说明前一部分)

(2)你还能说出几个歇后语吗?

(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四、朗读课文

五、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

2. 读课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卢沟桥上的狮子都是什么样子。

二、自学第二大段

(一)出示自学提示: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

2、细读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想一想文章都写了狮子哪几种形状,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二)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

1、指读第二自然段。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大小、形状、神态来写的。

(2)细读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想一想文章都写了狮子哪几种形状?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

有的:蹲坐长吼

有的:低头听

有的:偎依熟睡

有的:藏游戏

有的:按淘气

(在讨论学习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偎依的意思。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偎依的意思是亲热地紧挨着。这里是指小狮子紧紧地挨着妈妈,紧密地依靠在一起。)

由学生谈一谈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

引导学生领会到是由于作者的遣词造句、合理想象使这些石狮子活灵活现,引起读者兴趣。

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卢沟桥的狮子形态万千,远远不仅仅这五种形态,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形态不一的狮子。

发散练习:你能通过想象,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一说卢沟桥上还有什么形态的石狮子吗?

3、短短的266米中,501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读到这里你想到什么?

(卢沟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三、学习第三大段

1、过渡:卢沟桥扬名于世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狮子,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忘记的原因。

2、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由同学根据课下查找的相关资料谈一谈七七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查词典,联系七七事变 理解挑衅的意思。

(挑衅:故意制造事端,挑起冲突。这里是说日军找借口生事端,企图引发冲突或战争。)

4、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

师:《卢沟桥的狮子》一课具体地写了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的特点,使我们从这些特点中体会到: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七七事变对我们国家的影响也很大,因此使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这座桥同时代表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精神。

1《卢沟桥的狮子》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1《卢沟桥的狮子》”,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1《卢沟桥的狮子》设计理念

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为独立自主地学习。设计中我采取以图为线、以读为本、以文为例的学习框架,设计了索图读图述图写图等学习步骤和环节,目的是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展示过程,强调自主,鼓励发现,重视拓展迁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设计与实施

《卢沟桥的狮子》是一篇介绍我国著名的建筑卢沟桥的看图学文说明文。

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以下能力的培养:一是图文对照、披图入文的阅读能力;二是重点观察和想像能力;三是积累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能力。总之应注意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卢沟桥的狮子》的教学重点应是:理解并体会课文关于石狮形状惟妙惟肖的描写语句,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和描写的方法;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联系七七事变,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体会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实施步骤

一、索图,拓宽学习领域

课文原有三幅图,一幅是卢沟桥一侧的全图,两幅是卢沟桥狮子的特写。这对学生全面形象地了解卢沟桥的狮子千姿百态的特点有很大的作用,但也有拓展的必要。因此,课前可让学生在课外查找有关的图文结合的资料,结合课文预习,了解卢沟桥的地理位置、建筑年代和建筑特点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地位等等。

二、读图,指导互动探究

教学中根据学生对课文三幅图的观察以及查索所得,请学生在读图的基础上各抒自己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联系课文,重点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语句,体会卢沟桥狮子数量多的特点。

课文介绍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又该如何认识?

教师在这里可以提出课文写了几种神态、动作的狮子?还有哪些课文里没写?等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推动互动的开展。

于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将课外搜集的资料展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作进一步的观察,使丰富的表象活起来。

三、述图,多读以求感悟

围绕课文第二自然段这个重点段,指导学生多读,体会作者是怎样从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两个方面来描写狮子特点的。

具体步骤为:

1默读,画出描写狮子特点的语句,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质疑;

2引读,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和有的有的的句式结构,并积累语言知识;

3悟读,一边读一边想,体会这段话中哪些内容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想到的,再用品读法,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反复朗读,并通过读读、议议来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雕刻艺术和丰富的艺术想像力。

4指导背诵,在学生理解句意和理清表达顺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在背诵指导中,先分层,再分类,在加强有层次的理解和记忆中进行背诵。

四、写图,注意想像拓展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在入情读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像。如教学第二段时,可以抓住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展开想像,把其他狮子的动作和神态描述出来;也可以抓住第三段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想像古代劳动人民建造大桥或雕刻狮子的情景;还可以抓住第四段课文内容,让学生想像在七七事变中中国军队奋起反击、英勇抗敌的情景。

在阅读教学中,把读、想、说、写有机结合起来,能收到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效结合的效果。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卢沟桥的狮子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1卢沟桥的狮子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正确读写歇后语、联拱石桥、厘米、甚至、鼻子、大概、淘气、清楚、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有关卢沟桥狮子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卢沟桥和有关抗日战争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题

在北京西南广安门外,有一座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你们想看看吗?

(出示投影片)这座桥就叫作卢沟桥。图中都有些什么?(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师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对卢沟桥,你想知道些什么?

根据学生资料收集的情况,教师做适当补充:卢沟桥因横跨在卢沟桥上而得名。卢沟桥为北京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造拱桥。它始建于金大定29年,成于明昌三年,清朝康熙时毁于洪水,后又重建。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朝乾隆皇帝题的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

三、指导看图。

先看大图,再看小图,看后交流: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四、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多读两遍,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再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并在文中将自己喜欢的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检查交流。

(1)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词,并提示易错的地方。

联、侵是前鼻音。

抗是后鼻音。

概读gi,不读ki。

(2)交流词语的理解情况。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类似谜语的迷面,后一部分类似谜语的迷底。人们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把后一部分隐去,所以叫歇后语。如文中的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向学生介绍几则歇后语,或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歇后语。如竹篮打水一场空;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联拱石桥:板画或出示图片,并问学生在那见过联拱时桥。

望柱:桥栏板之间的柱子。结合看图理解。

挑衅:借口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五、精读课文(第13自然段)

1、教师范读课文第13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找出概括卢沟桥狮子特点的一句话,在下面画上。

2、学生反复自读这句话后,体会这句话概括了卢沟桥狮子的哪些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这三个特点?哪些语句你最喜欢或很有感受?为什么?

4、通过全班交流,明确这些特点是这些语句表现出来的。

学生自由读,分别说出自己读这些句子的感受。相机解决:为什么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5、重点探究形态各异的特点。

(1)课文描写了卢沟桥狮子的哪些形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谈谈打算怎么学。

可从文中找处描写狮子的动作、形态的词来想象狮子不同的形态。

可看图想象狮子的不同形态,并结合语言文字体会。

可通过边读边想,想象不同形态狮子的画面。

也可通过表演,再现狮子的不同形态。

还可结合句末的省略号,想象其他狮子的形态。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学法,自读感悟后,全班交流讨论,适时评价,并通过朗读体会感情。

(3)看到这些形态各异的狮子,你想说什么?

6、学生整体朗读第13自然段,注意读出欣赏、赞美的情感。

六、小结。

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

1.识记字形,抄写生字词。

2.完成思考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卢沟桥的闻名不光桥上的狮子多、各具形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指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在七七事变中,卢沟桥的狮子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讨论。

3、引读课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狮子亲眼目睹了(学生接读)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

4、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5、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三、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理清层次。

2、请学生交流打算用什么方法背诵。

3、学生用各自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

四、拓展练习。

1、交流观察当地的石狮子所得,或展示收集到的有关石狮子的资料。

2、引导学生用有的好象练习说话、写话。

3、交流抄写的句子。

五、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六、布置作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抄写课文中写狮子形态各异的句子。

《《卢沟桥烽火》课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课文雷雨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768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