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水的组成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水的组成”,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通过查阅“水的组成揭秘”等资料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认识事物的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形成

【实验准备】水电解器简易装置、10%的NaOH溶液、火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板块Ⅰ引入:多彩水世界

内容1:请你欣赏——明白学习对象

(电脑显示图片资料)

①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

②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

③组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等等)

师: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

生:水

【点评】

俗语说:“熟悉的地方无风景”。水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物质了,但教师用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知学生熟悉学习对象,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科学家的眼睛来探视水的未知和魅力。

内容2:浮想连翩——认识水是生命之源

师:地球上适宜生命存在的三大基本因素是什么?

生: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师:(播放火星车在火星上拍摄照片,及证明火星曾经有水的证据的报道)同学们看

到这些资料和报道后对火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不同的学生印象肯定不同,让他们自由想象)火星上很荒凉,火星上也许从前

有生命、火星上可以采矿、火星没有地球有生机……

师:科学家为什么在火星上搜寻曾经有水的证据呢?

生:有水就有可能有生命存在过。

师: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已经找到了火星原来有水的痕迹,之后在报刊上很快出现了“地球人原来是火星人的后裔”猜想。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猜的最核心的依据是什么?

生:水是生命之源。

点评:教师应用近期媒体报道的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探测的最新工作进展,让学生通过对比,联想感知水是生命之源。

内容3:高谈阔论——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

①水的作用

师:同学们吃过新疆葡萄干吗?

生:吃过,甜甜的,酸酸的,很好吃。

师:是的,很好吃,新疆哪个地方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十分利于葡萄的生长,但是新疆这片广阔的大地上,适宜种植葡萄的地方不到10%,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生:交流、讨论,最后形成的意见是——缺水。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如果新疆不缺水,它生产出来的葡萄用来酿葡萄酒供全世界所有的人来饮用都用不完。在世界各地水资源分布很不合理,有的地方水资源很丰富,如我们的家乡。但有些地区又极端缺水,难以适宜人类居住,比如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古代有许多城池都被废弃了,原因就是自然环境严重恶化,缺水造成的。你们知道自然界的水是由哪些形式存在的吗?

②自然界中水的分布形式:

生:河水、湖水、地下水、极地的冰盖、空气中的水等等。

师:同学们概括了很多,这些叫自然界的自然水。据你们所知,还有什么地方有水吗?

生:蔬菜里有水、果冻里有水、人体里有水、纸张里有水、结晶水合物里有水等。

师:大家分析很有道理,这些水与自然界里的水存在的形式不一样,叫“结合水”。

师:请同学们分析三峡枢纽工程的意义。

生:先讨论、交流,后概括:发电、抗旱防洪、灌溉、调节气侯,航运、旅游……

【点评】

教师先从具体的事例——新疆葡萄入手,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宝贵,然后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两种存在形式,当然,“结合水”只给学生作了简单的交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三峡枢纽工程的意义”,使学生结合身边的具体事例体会出水的无穷价值,而且把爱护水的这一价值观也寓于其中。

板块Ⅱ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内容4:猜测水的组成

师:给出水的化学式——H2O,请学生猜测水的组成。

生(可能作答):由H2和O组成,由H2O组成,不知道,……

师:介绍电解水简易装置,接通电源。

生:看到两极产生气泡,正极慢,负极快。

师:两极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水蒸气还是其它气体?

【点评】

猜测是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引导学生猜测,则是挑起学生的思维矛盾,这样为下一步探究开发了素材,也激发学生探究欲。

内容5:(电解水的过程中)学习科学家研究水的组成的思路。

师:指导阅读P45-46页资料“水的组成揭秘”。

生:阅读。

师:我们一起推测一下拉瓦锡设计实验前的想法。

生:讨论。

师-生:既然“易燃空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那么水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得到“易

燃空气”;如果能设计一个方案从水中得气体,并证明它是“易燃空气”,那么也就证明了水的组成了。

师-生:从上述思路中我们可以整理出科学家的探究过程

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现象论证→结论推理

师:我们的实验正是按拉瓦锡的思路进行验证。

【点评】

这一环节是教师注重“过程与方法”经典之作,第一步教师是引导分析科学家的研究方法,第二步是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思路,这种提升对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十分有好处的。

板块Ⅲ验证推导:水的组成

内容6:现象论证——分析产物

师:(录相展示)氧气的检验方法;氢气的检验方法与验纯知识。

生:欣赏、学习。

师:引导学生观察水电解器两极结果。

生:(可能的描述)正极气体多,负极气体少;V正:V负约为1:2……

师:用录相中展示的方法检验两极气体,要求学生观察现象。

生:(观察)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负极气体能燃烧。

(判断)两极产生的不是水蒸气,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师-生:在通电条件下,水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通电

水氢气+氧气

(H2O)(H2)(O2)

师-生: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的实验结果现在可以表示为:

点燃

氢气+氧气水

(H2)(O2)(H2O)

师:从上述资料中我们还了解到科学家用哪一个词来描述物质的组成?

生:用“元素”一词。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化学概念?

师—生:师生互动,共同清理出元素、化合物、纯净物等概念,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水的组成这一具体内容强化理解三条化学概念的基本意义。

师:对比上述两个相反的反应过程,我们现在能否推侧水的组成是怎样的?

生: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师:我们从以上两个化学方程式中还发现了哪些问题?

生:学生讨论的焦点是“一个反应很不容易发生,而另一个反应很容易发生”,不容易发生说明反应条件难以达到,而且成本很高。

师:同学们分析思路有价值,如第一个反应很难实现,我们这个世界目前比较头痛的是能源短缺,千方百计地找替代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物质,而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就是氢能源,我们今天才发现,制造这种能源的原理很简单,但反应条件太苛刻,我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今后在这一方面研究有所突破,为人类作出大的贡献。

【点评】

有了科学家的方法意识,有了一定的原有的知识积累,但还不能真正认识水的组成,这时教师采用两条办法,其一是看别人的实验录像,这样可以接受较规范的实验与事实,也节约时间;其二学生自己作实验,进而得出水的组成这一结论,再一鼓作气地找出元素的概念。然而这并不是高潮所在,高潮是教师应用两个相反的化学方程式,在论证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板块Ⅳ反思评价

内容7:挖掘实验结果

师:反思1:我们通过分析水的组成的实验过程中,在实验方法上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反思2:我们对今天出现的几种化学新概念理解透彻了吗?

反思3:“用通电的办法从水中得到氢气要消耗电能,现在大家在设想通过催化剂,利用太阳能将水分解得到氢气,如果这一设想得到实现,我们将得到大量兼价而又清洁的能源,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美好!”这段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作用?

反思4: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浪费水的行为吗?

师:上述四个反思问题不需要同学们立即作答,但我们要时时思考,不断地感悟出新体会。

内容8:小结学习收获

师:要求学生根据H2、O2和H2O的符号比较它们元素种类上的区别。

生:H2、O2只含一种元素,H2O含有二种元素。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出“单质”、“化合物”两个概念,并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生:学生自习,理解概念,相互举例理解和深化。

师-生:判断、纠偏。

师-生:回忆学习过程,小结课题收获:

①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答)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水、氢气的符号……

②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方法?

(学生答)学习了科学家探究实验的思路:

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论证,知道了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

师:最后请同学们整理出本节课我们探究的内容和方法,并将这些内容写在教材上。

点评:

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四个反思题有教育意义和激励作用,学生最后整理学习体会与笔记也是一个创造,变学生的机械记忆为愉快的学习形式。

生:学生在交流中活动与整理。

【总评】

本节案例的特点是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用最新的材料引导学生探究,学生思维材料充分,创新空间广阔,学生在探究中互动感知深刻,这样学生就较顺利地通达“三维目标”。

延伸阅读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教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教案)

目的要求: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重点:1:水的组成

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难点:1:水的组成

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过程:

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讲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覆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楚有关水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

学生实验:研究水的组成(实验3-1)

经过实验,学生得到下列结论

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学生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实验:(实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判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

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纵使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根据实验中氢气、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说明水是有固定组成的。精确实验表明: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这验证了上一章学过的一个什么重要结论?

电解水的表达式:水氧气+氢气2H2O通电2H2↑+O2↑属于分解反应,

实验现象表达式

电解水验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氧气+氢气

2H2O通电2H2↑+O2↑

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和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混合会引起爆炸。。

思考: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那么在你使用氢气,尤其是点燃氢气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具体应怎样做?

使用氢气时,要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纯度。

具体做法是:用一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

讨论:理论上与正、负两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应是1∶2,但在实验操作中两试管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往往小于l∶2。这是为什么?

(1)氧气在水中溶解性比氢气稍大。

(2)氧气氧化性很强,有时在电极上就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

【提问】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事实,关于水的组成,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板书】1、【小结】1: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

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讲解〕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包括三个要素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②同一类原子,③总称。这就说明元素是一个建立在微观概念基础上的宏观的集合概念。

元素的分布

①宇宙间存在的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元素。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③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碳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如:氧气,氮气,铁,镁,碳,硫,磷,等等都是单质。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等,都是化合物

概念举例区别相同点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氢气(H2)氧气(O2)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水(H2O)、二氧化碳(CO2)不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

注意:1.物质和纯净物的分类依据不同,物质是按物质组成进行分类,而纯净物是按该纯净物元素组成进行分类的,所以不能把纯净物和单质、混合物和化合物混为一谈。

2.区分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时不能只看名称,而要认真分析其组成后才能得出结论。即不能注重外表而不看实质

课题2分子和原子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重点: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

2.分子、原子的概念及主要区别。

3.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物质的变化。

难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教师演示:品红扩散,组织学生讨论。

为什么水会逐渐减少?为什么温度升高,水会减少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度加快)?品红为什么能扩散?联系实际再举例说明分子不断运动且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的事实。

分子性质

1、分子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分子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可以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出某些分子的照片,证明它真实存在着,同时,大量的生活事实,如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湿衣服会晾干,糖放入水中会溶解等,所有这些事实,都会使我们感受到分子的存在和不停的运动,分子与分子之间不是紧密相连而是有空隙的。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这说明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扫描隧道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是8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新型显微仪器,能达到原子级的超高分辨率。扫描隧道显微镜不仅作为观察物质表面结构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作为在极其细微的尺度--即纳米尺度(1nm=10-9m)上实现对物质表面精细加工的新奇工具。目前科学家已经可以随心所欲地操纵某些原子。一门新兴的学科--纳米科学技术已经应运而生。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隧道显徽学研究室的科学家正奋力投入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运用扫描隧道显微学方法,已于1992年成功地在石墨表面刻写出纳米级的汉字和图案。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在高定向裂解石墨表面上刻写的汉?“中国”,其中笔画的线条宽度为10nm。如果用这样大小的汉字来书写《红楼梦》一书,只需大头针针头那样小的面积,就可写进全书的内容。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画出来的中国地图其比例尺为l∶1013。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中国地图。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实验:在40ml的蒸馏水中滴入几滴酚酞,取少量置于试管中,滴入浓氨水,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

讨论: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更小的粒

如48页图3-8(或右下图)所示,

烧杯A烧杯B

现象溶液慢慢变红无现象

原因氨水分子不断运动,扩散。使酚酞变红

3、分子之间有间隔

物质呈三态变化的原因: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发生变化的缘故。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变化,生成别的物质的分子。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微观过程。

【讨论】:这两个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有没有变化;如何从分子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这些现象::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

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并提出问题: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而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如:硫分子,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变成了二氧化硫分子,那么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是否具有硫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呢?(如:是否助燃)为什么?

【思考、回答】:因硫的化学性质由硫分子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而二氧化硫分子只能保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而分子本身并没有改变.(如:三态循环)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旧的物质的分子被破坏,新的物质的分子生成.构成新的物质.

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的分子和氧气的分子被破坏,生成了二氧化硫的分子,无数多个二氧化硫的分子,就构成了二氧化硫.,硫的分子和氧气的分子被破坏了,没有了,当然不能再保持硫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了.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相同;

【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打开一瓶酒精和一瓶水的瓶塞,酒精挥发比水快;熔化蜡烛比熔化蔗糖容易。这是由于它们分子间的引力大小不同所致。当酒精和水的分子要从其表面“逃走”时,其余的酒精和水的分子就“拉住”它,不让它走,这就是分子间的引力。只是外界提供的热量克服了分子间的引力让它“逃走”罢了。

这是荷兰物理学家范德华在1873年提出来的,他并且在计算气体体积受压强和温度影响的变化中加上气体分子间引力的影响,受到科学家们的赞赏,获得1910年诺贝尔物理奖。由此,分子间引力又称范德华力,或简称分子间力。

分子间的分子间力比原子间的键力小得多,大约是键力的1/100,它决定着物质的沸点、熔点、气化垫、熔化垫、溶解度等物理性质,而键力决定着物质进行化学变化的难易等化学性质。

以水、氧化汞受热分解为例,利用图3-12、3-13进行分析,引出化学变化的实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化学变化重新组合聚集成

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

加热

导出:氧化汞───→汞+氧气

思考:⑴从课本图3-12、3--13中,你能从中发现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有哪些变化规律?

⑵从分子、原子观点出发,你认为化学变化的实质应该是什么?

⑶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你知道什么叫原子吗?

⑷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你认为分子和原子有什么不同?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上述思考题,得出原子的概念。

小结:⑴化学反应的实质⑵原子的概念

分子、原子的相似,相异及相互关系:

原子分子备注

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

性小,轻,有间隔。

同种原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小,轻,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性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系原子可以构成分子,由分子构成物质。如:氧气,氮气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

课题3水的净化

目的要求:了解纯水与自然水、软水与硬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重点: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难点: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学过程:

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净物。因其含有一定的杂质而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给工农业生产带来诸多危害。我们学习本课题内容,目的在于了解水净化的重要意义,并学会根据人类的不同需要对水净化的一些重要方法。学习中可根据身边条件自制简易净水装置并对普通水进行净化,从而深刻理解水的净化原理和实际意义。也可参观自来水厂,了解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生活用水的净化某些农村,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城市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来净化处理的,其净化过程见课本图3-15。

注意:1.制作过滤器时滤纸和漏斗壁之间不要留有气泡,否则会影响过滤速度,(简称“一无”)而且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2.过滤时,盛浑浊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使液体沿玻璃棒流入过滤器。玻棒下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以免弄破滤纸。过滤器中液体要低于滤纸边缘,否则,液体就会从滤纸和漏斗壁之间流下,达不到过滤的目的。漏斗下口要紧靠下面烧杯的烧杯壁,使滤波沿烧杯壁流下,不会向四周飞溅,而且提高过滤的速度。以上即为过滤操作中的“一无二低、三靠”。

思考:如果通过过滤得到的滤波仍浑浊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处理?①滤纸破损②液体高于滤纸边缘③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都是可能原因;对仍然浑浊的液体应再次过滤,直至澄清为止。讨论: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采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过滤器来过滤液体,得到较纯净的水。

可以自制简易净水器,见课本图3-23,用到的物品有砂石过滤层、活性炭层、蓬松棉、纱布等。说明:如果用活性炭层进行过滤,不仅可以滤去不溶性物质,还可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异味。市场的纯净水,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而得到的。思考:天然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得到的水是否是纯净物?不是,因为浑浊的水虽然变澄清了,但这些过程除去的主要是不溶性杂质,水中还有许多溶解的杂质。

硬水及其软化1.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讨论:你可采用哪些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和软水?(①加热②用肥皂水)2.使用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3.硬水的软化。方法有许多,如煮沸、暴晒等

制取蒸馏水过程与装置见课本图3-21、图3-22。注意:为了提高冷凝效果,冷凝管内的水流方向是由下向上,注意进水管和出水管位置。讨论:1.蒸馏装置中温度计是测水的温度,还是水蒸气温度?是测水蒸气温度。2.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中导气管很长,它起到什么作用?冷凝的作用。

水体的净化方法

对于污染严重,经自净不能达到要求的水体,必须进行废水处理。针对不同的污染物,有不同的废水处理方法,按原理分为物理法、生物法、物理化学法和化学法。

方法介绍

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离废水中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如沉淀法、筛滤法、气浮法。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作用,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如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

物理化学法是通过吸附、混凝等过程将废水中污染物得以净化

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来分离和回收污染物或改变污染物的性质,使其从有害变为无害,如中和法、氧化还原法、化学沉淀法等。

3、水体的化学净化方法

中和法

中和法的目的是调节废水的pH值。酸性废水可直接放入碱性废水进行中和,也可采用石灰、石灰石、电石渣等处理;碱性废水可加入废酸、吹入CO2气体或用烟道废气中的SO2来中和。

氧化还原法

将溶解于水中的有毒物质,利用其氧化或还原的性质,将它转化成无毒或毒性甚小的新物质,以达到处理的目的。

(1)氧化法

常用的氧化剂有空气、漂白粉、氯气、高锰酸钾和臭氧等。目前比较成熟的是用漂白粉处理含氰废水,让有毒的CN-离子转变成无毒的CO2和N2,其反应式如下:

Ca(ClO)2+H2O+CN----Cl-+Ca(OH)2+N2+CO2

此外,Cl2和O3是强氧化剂,比较常用;O3能氧化大部分无机物和有机物,用O3处理后的废水由于不产生二次污染,能够进行生物处理,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2)还原法

主要选用的还原剂有铁屑,将重金属离子还原为单质沉淀而分离。如Hg22+和Hg2+可与铁发生置换反应达到分离。

水体污染物及危害

水体污染有两类: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

人为污染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对水体的污染,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排水和矿山排水,还有废渣和垃圾倾倒在水中或岸边经降雨淋洗流入水体造成的污染

从污染的化学组成划分,主要是酸碱盐等无机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耗氧有机污染物、有毒有机污染物和生物体污染物等。

农药污染物

农药是保护农作物的药剂,包括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农药进入土壤,必须要求在土壤中停留一定时期,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杀虫、灭菌或除莠作用。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与农药的施用方法、性质、用量以及土壤的成分都有关系。进入土壤中的农药首先是被土壤吸附,其后被植物吸收,或在土壤中迁移和降解

农药污染

农作物吸收了土壤中的农药,并积累在农产品(粮、菜、水果等)中,通过食物链,危害鸟、兽和人类健康。还因农药同时杀害了有益生物(或害虫天敌),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使农作物遭到间接的损害。

农药的危害

(1)短期大量摄入农药能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农药,可引起慢性中毒。

(2)有机氯农药的慢性中毒主要是损害肝、肾;经常接触有机磷农药的人,当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还会出现大脑功能损害症状。

(3)农药还会在人体内蓄积,影响生物酶的活性。如长期接触六六六的人,皮肤会对光过敏或者易生痤疮;DDT可引起高脂血症等。

(4)农药是非常重要的环境激素,对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产生影响,可使鸟类产卵数减少、蛋壳变薄,胚胎不易发育等。

防止农药的危害

(1)有机氯农药已在许多国家先后被禁止使用。我国从1984年停止生产六六六、DDT农药;从1992年起,禁止使用六六六、DDT、二溴氯丙烷、敌枯双等农药。

(2)大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除虫菊酯、烟碱等植物体天然成分的农药,大力开展微生物农药的研究等。

课题4爱护水资源

目的要求:1.了解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养成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时代责任感。

重点: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难点:水体的污染

教学过程:

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空气,同样也离不开水。因为水和空气一样,也是人类及自然界各种动物、植物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阅读思考】请结合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57~p.60

1:自然界中的水分布状况如何?淡水资源有多少?

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用途?

3:水源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污染水源对人类有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术防治和保护?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提问】根据同学们看书和你对水的了解回答问题

【小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首先是江河、湖泊、海洋,还有地下水,另外在大气中以及动、植物体内也都存在有大量的水。仅江河海就占了地球的虽然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能够饮用和使用的淡水仅为总水量的1%

【提问】根据同学们的地理知识,我国的水资源是怎样的?我国是缺水的国吗?

【讲述】我国不资源是较为丰富的,但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原因,分布不均,我国东南部地区湖河流较多,而西北部地区就较少。虽然我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而且我国还是耗水量很大的农业大国,因此我国属于缺水国。

二:爱护水资源

【提问】结合教材中的介绍和你对水在工业、农业、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了解,说说水有哪些用途?

【小结】工业用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进行纺织、造纸、炼钢、发电、生产化肥及各种化工产品。农业用水灌溉,粮食、水果、蔬菜的丰收就有了保障。日常生活离不开水;洗衣、洗澡、各种饮料食品,生病了吃药、打针等。设想,如果缺了水,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

【讲述】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本来就是有限的,随着现代工业、农业发展,淡水在许多城市已面临短缺的危机。同时大量的各种废水、污水,使自然水系受到严重污染。水的污染与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构成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自己归纳总结工业、农业、人类生活三方面对不源造成的污染,并讨论分析带来的危害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讨论: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提出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共和大家讨论它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见课本P60)。2.防治水体污染水体污的主要来源:工业生产中废水未达标排放、农业上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说明: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中,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等方面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讨论:把你身边水污染情况向大家描述,讨论并猜测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思考:根据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

(l)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3)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4)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3:水是一切生物体的最基本组成成分,人每天都要补充一定量的水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一个成年人在下述情况下需要补充多少水?

(1)每天吃含水约750mL的食物,并通过氧化食物产生约350mL水。

(2)每天以尿、汗、呼气和大便等形式排出体外的水分别是1700mL,500mL,400mL,150mL。分析:一个成人每天从食物中可获得750mL水且在氧化过程中产生水350mL,而需排出体外的水总共是1700mL+500mL+400mL+150mL=2750mL,为了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需补充的水应是排出体外的水与得到的水的体积差。解:成人每天需补充的水的体积为:2750mL-750mL-350mL=1650mL才能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4:下列情况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A:工业废水、废物的任意排放B.农业上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

C.用第四代广谱杀菌消毒剂的ClO2对水进行消毒杀菌D.生活中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并把污水随意排放分析:本题A、B两个答案明显会造成水体污染,因而不选,而磷是耗氧物质,会造成水体污染。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ClO2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A级安全、高效、快速杀菌剂。答案:C

氢气的性质:

1:氢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相同条件下,氢气是最轻的气体。液态氢是色的、固态氢是。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氢气比同体积的空气轻?

方法①:用氢气吹肥皂泡,肥皂泡迅速上升。

方法②: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2:化学性质:

常温下,氢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但在加热或点燃等条件下,能够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学习氢气的化学性质,注意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出氢气的化学性质,并进一步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

实验: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现象:氢气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上有无色液滴生成,接触烧杯的手能感到发烫。

结论: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水。

实验:点燃氢气跟空气的混合气。

取一个一端开口,另一端有1个小孔的小铁筒,用火柴杆堵住小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满氢气,拿掉火柴杆,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

现象:刚点燃时,氢气安静地燃烧,过一小会儿,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响,爆炸的气浪把铁筒高高掀起。

分析发生爆炸现象的原因:

点燃前,小铁筒内是纯净的氢气,拿掉小孔上的火柴杆后,氢气从小孔逸出,遇火燃烧。随着氢气的消耗,空气不断从铁筒底部进入筒内,筒内的气体变成了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大量的氢气分子跟氧气分子充分接触,点燃后二者迅速反应,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气体体积在一个受限制的空间内急剧膨胀,就发生爆炸。

分析:为什么纯净的氢气能安静地燃烧?

因为当纯净的氢气燃烧时,它的分子只在导管口跟氧气分子接触并发生反应,那里氢气分子少,接触的氧气分子也少,所以产生的热量也少,而且很快就散失在空气中,不会发生爆炸,只是安静地燃烧。

思考: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与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的爆炸,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一样吗?

虽然上述两种现象明显不一样,但它们的化学反应却是一样的,都是氢气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合反应,生成了水。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淡蓝色火焰)

注意: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说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响声很小,才表明氢气已纯净。

如果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而需再检验时,应该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然后再收集氢气检验纯度,否则会发生危险,为什么?

因为刚检验过纯度的试管内,氢气火焰可能还没有熄灭,如果立刻就用这个试管去收集氢气,氢气火焰可能会点燃氢气发生器里尚混有空气的氢气,使氢气发生器发生爆炸。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就使试管内未熄灭的氢气火焰因缺氧气而熄灭。

思考:试分析下面两个学生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对吗?

学生甲:在检验氢气纯度的时候,将收集了氢气的试管管口向上,未堵上试管口,移近火焰,没有听到爆鸣声,他判断氢气已经纯净了。

学生乙:将收集了氢气的试管管口向下,也未堵试管口,移近火焰,听到了尖锐的爆鸣声,他未采取任何措施,马上就用这支试管去收集氢气,进行第二次检验。

氢气的用途

氢气的用途是由氢气的性质决定的。如由于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可将氢气充入探空气球。氢气跟氧气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焰可达3000℃的高温,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做高能燃料。利用氢气的还原性,可以冶炼重要的金属。可以制盐酸。

我国的水资源

人类生存,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当人类步人现代文明的21世纪之时,人的生命之源——水,却向人们发出了警报: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

在2002年3月21日的世界水日,联合国列出了这样一些数据:目前全球有11亿人缺乏安全饮水,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同水有关的疾病。预计到2025年,全球2亿的人口将生活在不同程度的缺水的地区。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预计,如果人类不改变目前的消费方式,到2025年全球将有约50亿人生活在用水难以完全满足需要的地区,其中25亿人将面临用水短缺。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十分令人堪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水资源总量严重短缺

我国虽有水量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淡水资源量仅23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被列为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1998年我国人均水量为2251立方米,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760立方米。专家预言,201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2030年我国缺水将达400亿立方米至500亿立方米。供水量不足,给城市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我国部分山区、草原、滨海和海岛还有6000万人口和4500万头牲畜饮水十分困难。每年的农业收成和工业产值都因缺水造成重大损失。

目前,我国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严重缺水线,有7个省、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生存的基本线。全国600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日缺水量1600万立方米,年缺水量约60亿立方米。全国农村有2000多万人和数千万头牲畜吃水困难。这表明,目前的缺水现象只是水资源危机的黄色信号,更大的水危机在后头。缺水,严重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很不平衡

水资源绝对数量西少东多,而人均占有量东缺西丰,两者成反向分布。

在华北大地,人们不难发现,一些水库、河道已是水枯见底,因缺少湿度,空气里弥漫着焦灼;在西部地区,现有的水对众多的需求来说实为杯水车薪,许多地方已是“水贵如油”。天津市重要供水水源——潘家口水库已接近死库容,一些水库、河道干枯,生活用水困难,市政府被迫对城镇用水实行定额管理;曾有1000多眼泉水的北京,部分河道断流,泉水基本枯竭,目前靠水库多年的“积蓄”维持供水;因泉水丰富而有“泉城”之称的济南,昔日清泉喷涌的情景已不复再现,有关部门报告,由于地下水位严重下降,使得地下水开采难度加大,加之供应城市用水的两座水库容量在急剧减少,济南市的供水已处于危机状态。

(3)我国的水环境也在日趋恶化,导致水资源可利用率降低

行家指出,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工业生产,抑或是人们日常生活,浪费水的现象相当严重。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仅为4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了许多,生产单位粮食用水是发达国家的两倍多。在严重缺水的黄河流域上游灌区,人们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培植作物,饱受黄河断流之苦的豫、鲁两省引黄灌区也是如此。我国农业生产大多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造成了极大的水资源浪费。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0多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多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百分之三四十,发达国家为百分之七八十。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洗手刷牙时不关水龙头,有的用完水后不把水龙头拧紧,有的人甚至开着水龙头“冰镇”瓜果,或冲洗衣物。这些“无意”的行为让大量的水白白流逝了。全国多数城市的自来水管网存在跑、冒、滴、漏等现象,致使水的损失率达15%~20%。专家指出,若要保证新世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对种种浪费水的现象及早采取措施,加以制止。

水污染也是导致缺水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的水污染已十分严重。资料显示,近年来全国年排放污水量近600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J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污染严重。许多原本清澈的江河湖泊之水被污染至已不宜饮用。由于对水资源无节制索取、不合理开发,造成水土流失、湖泊萎缩、江河断流、水体污染、土地沙化、生态恶化,人为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人类把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海洋,造成近岸海水中的营养物质过多,某些很小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海水变色,一般变成红色或接近红色,被称分‘赤潮”。赤潮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海洋灾害。受到赤潮污染的鱼和贝类等海洋生物,会因缺氧或呼吸器官堵塞,导致窒息死亡。死亡后的动物有的还能继续分泌毒素,毒害或杀死其他的海洋生物。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考点归纳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考点归纳”,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考点归纳

课题1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
实验装置:
现象:
气体检验:正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是;负极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它是,它们的体积比为1:2。
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误差分析:VO2:VH2<1:2的原因:
2.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溶于水、密度非常的气体。
(2).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
(3).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到明火时可能会发生爆炸。点燃前一定要。
验纯方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
3.单质和化合物
概念
举例
区别
相同点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氢气(H2)氧气(O2)
同种元素组成
纯净物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水(H2O)、二氧化碳(CO2)
不同种元素组成
纯净物
课题2分子和原子
1.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性质:质量小、体积小,有间隔,恒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因而使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物质的分子了变化,生成了其他的新分子。
4.分子是;分子是由构成的。
5.原子是。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单晶硅等由原子直接构成。
6.用分子—原子论的观点解释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且混合物中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变化。
课题3水的净化
1.过滤是一种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性固体的方法,利用它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⑴过滤操作中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⑵通过过滤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①滤纸破损;②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③仪器不干净等。对仍浑浊的滤液应再过滤一次,直到澄清为止。
2.活性炭既能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
3.净化水的方法有:等方法。
若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4.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水。
⑴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①加热或长久放置后有水垢产生的水是水。
②向水中加肥皂水,泡沫很少的水是水,有大量泡沫出现的水是水。
⑵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
⑶硬水软化的方法:①生活中:煮沸②实验室:蒸馏
课题4爱护水资源
1.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自然界的水包括海洋水(占全球球储水量的,海水中含有化学元素多种)、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2.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生产中废水未达标排放;农业上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爱护水资源的措施:①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②防止水体污染。
第三单元(针对训练)
1、(09泉州)下列各项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无关的是()
A.吸附B.沉降C.电解D.消毒
2、(09苏州)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若要对自然界中是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
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A.吸附B.沉降C.过滤D.蒸馏
3、(09苏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娈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4、(09广州)灾区人民解决用水困难的一个应急办法,是将浑浊的河水直接静置(或投入沉淀剂静置)后过滤。若在化学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是()
[转载]第三单元复习wbr自然界的水
5、渭河被称为“陕西的母亲河”。长期以来,渭河的污染情况严重,如今政府已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综合治理。下列是互联网上网民对污染治理的一些建议,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坚决杜绝使用农药和化肥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
C.严禁在河边随意堆放生活垃圾D.严禁在河两岸新建化工、造纸等重污染工厂
6、(09徐州)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人适量的明矾
B.自来水厂常用ClO2消毒,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2
C.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
D.5mL水和5mL酒精混合,溶液体积小于1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7、(09德州)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它有时能幻作朵朵白云,有时能化为绵绵细雨。下列过程中,你认为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的是
A、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B、蔗糖和水混合后得到糖水
C、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D、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
8、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转载]第三单元复习wbr自然界的水
A、B、C、D、
9、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所得总体积(填“大于”“=”“小于”)200ml,这说明了,生活中还能说明这一结论的例子有(举一例)。
10、(09厦门)根据下图填空:
[转载]第三单元复习wbr自然界的水
图1水蒸发实验图2电解水实验图3家用电解水器
(1)图2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图1和图2两个实验中水的变化,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其不同点:____________;
11、(09达州)为了探究“不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A.水样呈黄色,有异味B.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⑴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⑵通入氯气杀菌消毒,得到自来水,发生的反应如下:Cl2+H2O=HCl+HClO(次氯酸)。请判断,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工业上制取X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ClO2==2NaCl+2X,则X的化学式为。
⑶为了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进行检验。[转载]第三单元复习wbr自然界的水

12、右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能从中得出哪些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张老师在化学实验操作台上摆放了如下一些物质:①铜片②蒸馏水③石灰水④硫粉⑤大理石⑥氧气⑦双氧水⑧空气⑨高锰酸钾。现请你将这些物质按如下表分类摆放(填序号)
单质
纯净物
物质化合物
混合物
14.水对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2)有人对于水的下列认识:①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②任何水煮沸后都可以饮用③凡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水一定都是纯净的水④将3mL酒精溶于2mL水中,体积小于5mL。其中错误的是(填序号)。
(3)某地区发生水灾,为了解决当地居民缺乏洁净的生活用水问题,支援灾区的医疗队员们挨家挨户地发放固体净水剂明矾,其作用是。
(4)下图是某些国家的人均水量和世界人均水量(m3/人)。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的国家。谈谈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三点做法。
(5)水可以造福于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给人类造成灾难。为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举两例)。
15.请你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以下现象。
(1)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我在窗外就闻到了香味。[转载]第三单元复习wbr自然界的水
(2)如右图所示,两支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哪支容易

16.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转载]第三单元复习wbr自然界的水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有:.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且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新人教)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新人教)”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课题一: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了解水的组成。2、使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水的组成实验。

【教学难点】水的组成的论述和表达。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用品】水的电解装置、酒精灯、试管、火柴、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等。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导入】“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这句话道出了“空气”的重要性,那么,“没有水人类就无法生存”,更加说明了水的重要性。水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小结】水的物理性质: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我们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也不例外。我们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可以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讨论】同学们,下面一起来填下列一张表:

单质

化合物

由几种元素组成

【小结】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二、实验探究

【探究内容】水的电解实验。见教材图3-1的实验。

【小结】在水的电解实验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过程,它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氧气+氢气

(H2O)(O2)(H2)

三、归纳总结

师:本节课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探究了水的组成,证明了水是一种化合物。学完本课题你们应该知道:

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一种化合物。

水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

2、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水(H2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五氧化二磷(P2O5)等。

3、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Fe)、碳(C)、硫(S)。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1)自然界中的水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3)水是纯净物,是化合物,是氧化物。

(4)冰块与水得到混合物。

(5)水的电解过程是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类型。

2、将下列物质:①空气;②氧气;③水蒸气;④高锰酸钾;⑤铁粉;⑥氮气;⑦稀有气体;⑧铝箔;⑨海水;⑩过氧化氢溶液,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化合物;属于单质。

【小结】1、实验测定,空气中若混入氢气的体积达总体积的4%—74.2%,点燃时产生爆炸。

2、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总结】因为刚检验过纯度的试管内,氢气火焰可能还没有熄灭,如果立刻就用这个试管去收集氢气,氢气火焰可能会点燃氢气,使氢气发生器发生爆炸。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就使试管内未熄灭的氢气火焰因缺氧气而熄灭。

五、作业布置

1、阅读教材第45—46页资料“水的组成揭秘”。

2、课后习题3、4。

3、预习课题2。

六、板书设计

课题1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1g/cm2,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膨胀。

二、水的组成

(一)电解水的实验。

(二)验证实验:

1、用燃着的火柴点燃阴极产生的气体——氧气。

2、用带火星的木柴棒检验阳极产生的气体——氢气。

3、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水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

(H2O)(O2)(H2)

混合物

三、物质的分类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四、氢气的验纯

【教学后记】

课题2分子和原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实验与探究,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教学重点】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教学难点】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用品】烧杯(250毫升)、水、品红。烧杯3只(50毫升)、水、酚酞、浓氨水、烧杯(500毫升)1只。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授

二、进入新授

1、从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入手了解分子的运动及客观存在。

A、做实验3-2

B、引导学生观察图3-6、3-7,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C、做活动与探究

现象

解释

探究1

探究2

烧杯A

烧杯B

D、结合物理知识讲解分子的概念

⑴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⑵把握这一概念时应注意: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2)是保持着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

3)“最小不是绝对意义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4)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8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

5)分子的特征:不断运动,有间隙,有大小、形状和质量。

2、引导学生观察图3-12(有什么发现?)结合图3-13引出原子的概念。

原子的概念、特征

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特征: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原子是不断运动着的,原子间有间隙。

3、分子、原子的比较

分类

分子

原子

区别

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他原子

联系

⑴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⑵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当中⑶同种分子(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原子)性质不同⑷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三、布置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

四、做练习

五、板书设计

一、分子

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2)是保持着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3)“最小不是绝对意义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4)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5)特征:不断运动,有间隙,有大小质量。

二、原子

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特征: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原子是不断运动着的,原子间有间隙。

三、分子、原子的比较

分类

分子

原子

区别

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他原子

联系

⑴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⑵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当中⑶同种分子(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原子)性质不同⑷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教学后记】

课题3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本课题的活动与探究,进行实际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自来水净化的过程,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丰富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参与本课题的活动与探究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用品】烧杯(50毫升)3只,河水(浑浊)、明矾、玻璃棒;

滤纸、漏斗、玻璃棒、烧杯(100毫升)1只、铁圈;烧杯(100毫升)2只、肥皂水、硬水、软水、玻璃棒;铁架台(2)、铁圈、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酒精灯、沸石;酒精灯、石棉网、单孔塞、试管、烧杯(100毫升)、铁架台(带铁夹)、沸石;品红、活性炭、氨水、漏试管。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思维联想、引入新授

⑴哪些是天然水?

⑵天然水是怎样摇身一变,成为你随时可以饮用的纯净水的呢?

二、进入新授

1、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方法

A、阅读书上图3-15,了解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

B、做活动与探究

2、观察现象,比较三杯水的清澈程度

现象

结论

自然水

加明矾静置的水

加明矾又经过过滤的水

过滤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讨论: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

3、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A、硬水与软水,检验方法(做实验3-3)

硬水:加肥皂水无泡沫;软水:加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

B、硬水的坏处

C、硬水的软化处理方法

D、自制蒸馏水(做实验3-4)

1)对蒸馏瓶等仪器,不能直接加热,要垫。

2)蒸馏瓶内体积为容器容积的之间。

3)温度计的位置应在。

4)应加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目的。

5)冷凝管内冷水应是口进,口出,使。

6)开始蒸馏出的液体,应。

E、蒸馏水与水蒸馏前的检验

F、讨论并比较蒸馏和过滤的异同

实验操作

共同点

区别

蒸馏

过滤

三、课后完成书上55页的自制简易净水器,试验它的净水效果。

四、板书设计

课题3水的净化

一、观察现象,比较三杯水的清澈程度

现象

结论

自然水

加明矾静置的水

加明矾又经过过滤的水

二、过滤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讨论: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

三、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A、硬水与软水,检验方法(做实验3-3)

硬水:加肥皂水无泡沫;软水:加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

B、硬水的坏处

C、硬水的软化处理方法

D、自制蒸馏水

【教学后记】

课题4爱护水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和分布情况;了解世界及我国的水资源状况;了解水污染的来源、危害及其常规处理方法。

过程与方法:树立学生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采用互动性的教学组织方式,使学生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世界及我国的水资源状况;了解水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教学难点】树立学生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思维联想,引入新授

1、为什么地球又称“水球”?地球表面的水很丰富,为什么又常常缺水?

2、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性的什么日子?

二、进入新授

(一)丰富的水资源

1、丰富的水储量

地球上江、河、湖、海、地下水、大气水及生物水等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约为,地球表面约被水覆盖。

2、丰富的海洋资源

浩瀚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储水量是全球总储量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见书上57页表。

3、海水的特点:。

4、海洋的贡献与留给人类的遗憾。

(二)短缺的淡水资源

阅读书58-59页,讨论水资源短缺的局势。

看到教材上的图3-27“世界人均水量和一些国家的人均水量”和3-28“我国各地区人均水量”。

讨论:

⑴这两个人均水量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⑵我国和其它国家人均水量比较情况怎么样?

(三)爱护水资源

1、说一说你身边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

2、你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建议,能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吗?

3、节水徽记:了解节水徽记(点拨77页)

4、水体污染及防止

三、课堂练习:算一算

如果一个水龙头每秒钟滴水2滴,试设计实验,计算一昼夜流失水多少千克?

四、课外拓展

做好61页的调查与研究,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

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对氢气的这些性质进行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新能源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氢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了解氢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思维联想,引入新授

1、我们都拿过或看过氢气吹的彩球,松开绑线向上飘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们除了这个现象,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氢气的这一性质?

3、氢气除了这种性质,还具有什么其他性质?

二、进入新授

1、回忆前面所学的水的电解,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氢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2、阅读P64第一自然段,填写下表:

状态

颜色

气味

密度

熔点

沸点

3、做实验3-6:氢气的燃烧

实验室通常用锌粒(固体)和稀硫酸(液体)来制取氢气。想一想,可以用什么装置来制取氢气?

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用烧杯罩住,观察火焰的颜色以及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

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做实验3-7:氢气的爆炸。

以上我们点燃的是纯净的氢气,如果不纯的话会怎么样?

取一个去盖、底部钻有小孔的塑料杯,用纸团堵住小孔,用排水法集满一杯氢气,倒置是杯下垫木条是下边缘一端稍稍抬起,拿掉堵小孔的纸条,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5、阅读P65,讨论氢气的用途。

三、总结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心得体会?

四、板书设计

一、填写下表:

状态

颜色

气味

密度

熔点

沸点

二、氢气的燃烧

实验室通常用锌粒(固体)和稀硫酸(液体)来制取氢气。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用烧杯罩住,观察火焰的颜色以及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

现象:

结论: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三、氢气的爆炸。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整理与小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本课题所学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积极参与课题的活动与探究,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重点】分子与原子、水的组成与净化

【教学难点】分子与原子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

1、水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纯水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液体;4℃时密度为1g/cm3

水的物理性质

101KPa时,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

负极: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在空中燃烧时电解产生

水的电解蓝色火焰,用途;充气球、冶金、化工原料等

正极:氧气

方法:静置沉淀、过滤、吸附沉淀、蒸馏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水的净化硬水的危害

硬水的软化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海水96.5%

水的分布湖水0.96%

地面水河水

江水

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

工业上的“三废”未经处理,任意排放

水污染的原因生活用水的任意排放

农业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二、练习:基础训练本单元所有习题

【教学后记】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961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