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第八册第2单元备课”,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语文第八册第2单元备课
一、本单元内容:
精读课文《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吁》《山沟的孩子》
略读课文《春天的雨点》语文实践活动
二、单元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本单元31个生字和新词,认识15个字;
能用“贡献”、“呼吁”造句;
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积累文章中好词佳句;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积累词语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制定的词语造句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力,背诵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读了课文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的能力;
三、重点分析: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想象和联想。
四、难点分析:
理解:“金钥匙”指的是什么?认识到“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这些话的含义
五、知识点地位及系统性分析:
本单元继续学习联系全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的意思。学生对此项学习内容比较熟悉,但缺乏灵活的掌握,因此还需要有针对性地练习。本单元由三篇写景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探寻写作方法、写作顺序等,为单元习作做好铺垫。学生对修改短文是第一次接触,之前有修改病句的经验,还需在训练中强调整体,顾全大局的思想
六、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修改病句,具有一定的方法和能力,此次单元练习中出现了让学生修改一篇短文,对学生来说比较有难度。应在回忆修改病句方法的基础上,有整体、大局意识地修改短文。另外,写作方面,学生写过关于春天的作文,有相通之处,可以借鉴本单元的三篇写景课文和学生以往的写作经验,自主创作。培养认真书写,自己修改的好习惯。
七、课时分配:
1《龙》2课时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吁》2课时
2《山沟的孩子》2课时*4《春天的雨点》1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4课时
2l乡下人家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题
1.出示多媒体课件,指导看图。
(1)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2)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2.导入
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我们一齐来学习第2l课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小组长汇总。
4.全班交流
5.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2)为什么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司空见惯的乡村事物来体现乡村生活的美好的?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四、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1.小组讨论交流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每人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场景说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情感读给大家听听。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1)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指导点拨。
(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
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2)小组为单位轮读一至六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教师导语: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同桌一起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抓住相关句段,引导学生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和纯朴的生活,体会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体会作者拟人的写法,感受生动语言的美。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美。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
(1)齐读这一自然段。
(2)讨论探究:“独特、迷人”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这么生动的语言,这样优美的画卷,你能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四、延伸拓展,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1.学生自由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交流感受,并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地无论何时
屋前:瓜、藤、叶(别有风趣)春天
院子里:花、竹、笋(朴素中带着华丽)
四处:鸡(悠闲自得)
小河:鸭(快乐游戏)
门前:吃晚饭(和谐自然)夏天
瓜架上:纺织娘(快乐歌唱)秋天
22、牧场之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镶、嵌、骏”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4?感受荷兰美丽的风光。引起小朋友的赞美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难点:将优美的语言通过积极的想象变成美丽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对荷兰风光的憧憬之情。理解文章词句,体会词句的美、文章的美。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收集的资料
我也知道一个国家,它在欧洲西部,是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那就是荷兰。它又叫尼德兰,是一个低地之国。(板书:牧场之国)大家了解荷兰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荷兰有着这么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画面展示荷兰风景)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在这个迷人的国度里什么最吸引你。
2?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2?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
3?出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极目远眺剽悍强壮憨态可掬悠闲漫步
默默无言万籁俱寂辽阔无垠悠然自得
四、熟读课文,领略美景
1?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等会儿请小组代表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说给同学听。
3?小组交流反馈: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五、细读课文,感悟积累
1?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深入品味文章,让学生体会四句相同的话,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读。
2?齐读,思考讨论: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从“真正”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相机教学。
(1)出示奶牛图,观察:你觉得图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画出描写奶牛颜色的句子。B?画出描写奶牛姿态的句子。
(2)除了奶牛,你觉得还有什么也吸引了你?
(3)出示骏马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
①播放课件,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②思考:找出分别描写人、奶牛和自然共同点的一个词语。人——默默无言奶牛——沉默安详自然——寂静
③默读,思考:从这五、六段中哪些地方你读出了它们之间的融洽?
④交流并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六、拓展迁移,记忆背诵
1?聘请小导游,带领大家去荷兰旅游。
要求:
(1)任选一个景点介绍荷兰的美丽风光。
(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2?学生在小组自由介绍,并推荐一名上台介绍。
3?指名学生介绍,评价。(配相应荷兰风光片)
七、总结
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诗情画意的风光中,感受到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逸,感受到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的赞美与向往。建议大家:
1?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2?继续搜集描写各国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读、比较、感受、积累。
3?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异域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
23、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认识“蚕、桑、昼、耘”等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三、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五、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风细雨
渔歌子桃花流水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不须归
24、麦哨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4)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第一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做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将自己知道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c.同桌互相交流。d.推荐代表交流。e.师生共同评议。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文字、画面或照片。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第8册第一单元备课”,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语文第8册第一单元备课
一、本单元内容:
精读课文:1、龙2、山沟的孩子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略读课文:4、*春天的雨点
语文实践活动1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以及新词。能正确书写生字以及新词。能用多音字组词。能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感受作者热爱中华民族、赞颂中华民族伟大历史的深厚感情。
3、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地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4、体会作者心情,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5、能够把发生在达丽玛和老师之间的故事将给别人听。
6、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段落。
7、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
三、重点分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些有关龙的传说,知道中华民族的历史与龙的传说紧密相连,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2、1至5自然段,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地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3、理解信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四、难点分析:
1、了解写龙与赞颂中华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课文6、7自然段,知道“金钥匙”指的是什么,体会文中所表达的赞颂之情。
3、认识到“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从而产生强烈的渴望和平、维护和平的观念。
五、知识点地位及系统性分析:
这一单元内容,要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懂得山沟里的孩子上学的困难;产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感受大草原上师生之间真挚善良的关爱。同时,继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学习略读课文,粗知大意;识字写字;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等。
六、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分析:
继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在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上,学生虽然掌握方法,但是在运用方法去理解重点语句上还要多加练习。能够展开想像和联想,但不够创新和大胆;能够结合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一段话,但语言表达上还要多指导、多练习;积累词语,能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七、课时分配:
精读课文:
1龙二课时
2山沟的孩子二课时
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二课时
略读课文:
4*春天的雨点一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1三课时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语文第8册第三单元备课》,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第8册第三单元备课
一、本单元内容:
精读课文:
9、美丽的小兴安岭10、威尼斯的小艇11、观潮
略读课文:
12、*北京的长城
语文实践活动3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以及新词。能正确书写生字以及新词。能用多音字组词。能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了解我国东北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3、了解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奇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祖国自然景观的感情熏陶。
5、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6、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段落。
三、重点分析:
1、感受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诱人的,了解那里有丰富的物产,从而产生喜爱之情。
2、了解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进而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奇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难点分析:
1、描写夏天的段落,以及想像句子所描绘的景象。
2、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五、知识点地位及系统性分析:
这一单元要让学生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奇特,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本单元要继续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这个教学重点。教学中要加强对朗读的指导,完成背诵练习并认真落实习作要求。
六、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分析:
本单元要继续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这个教学重点。这项训练在以前的教学中也曾经遇到过,学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之上应该有了一定的能力,本次训练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些,让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七、课时分配:
精读课文:
9、美丽的小兴安岭二课时
10、威尼斯的小艇二课时
11、观潮二课时
略读课文:
12*北京的长城一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3三课时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第8册第七单元备课”,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第8册第七单元备课
一、本单元内容:
精读课文
25、七律长征26、一夜的工作27、马背上的小红军
略读课文
28*在大海中永生
语文实践活动7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以及新词。能正确书写生字以及新词。能用多音字组词。能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
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3、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感受他不辞辛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并产生由衷的敬佩、敬仰之情。
4、了解红军长征中的艰苦生活,体会红军战士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以及小红军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品质。
5、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邓小平爷爷产生崇敬之情。
6、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段落。
7、习作:练习通过一件事写出自己的一个优点或缺点。
三、重点分析:
1、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了解周总理不辞辛苦的工作和生活简朴的事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了解红军长征中的艰苦生活,体会红军战士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以及小红军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品质。
四、难点分析:
1、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最后两个自然段所表达段情感。
3、理解陈赓到底“对得起”还是“对不起”小红军
五、知识点地位及系统性分析:
教学这一单元,要使学生感受到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气概、乐观精神以及患难与共的崇高品质;感受到周总理不辞辛苦的工作精神、简朴的生活作风、高尚的品质等。同时,感受课文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指导学生识字、写字,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六、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分析:
学生原来也查找、收集过资料,但只是简单的查找,而没有过多的进行整理资料。根据这单元教学内容,考虑课外资料的有效整合,收集资料重点放在筛选资料的能力、提高课外资料的利用率上,使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变成学习提高资料筛选、运用、表达、整合等语文能力的过程,学生查找资料的积极性提高了许多,丰富了学习内容。
七、课时分配:
精读课文
25、七律长征二课时
26、一夜的工作二课时
27、马背上的小红军二课时
略读课文
28*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7三课时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语文第8册第四单元备课,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本单元内容:
精读课文《果断的判断》《语言的魅力》《六个馒头》
略读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4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42个生字
2、能说出课文的大意,并提出不懂得问题
3、用“和谐”“目的”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遇到问题时,要善于思考,相信自己作出的正确判断;要有同情心,要善于体贴尊重人、乐于帮助人、乐于奉献,并感受语言的魅力。
6、继续学习体会揣摩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基本意义。
三、重点分析:
1、继续学习体会揣摩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基本意义
2、了解法国著名诗人用语言帮助盲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句
四、难点分析:
1、能说出课文的大意,并提出不懂得问题
2、懂得遇到问题时,要善于思考,相信自己作出的正确判断;要有同情心,要善于体贴尊重人、乐于帮助人、乐于奉献,并感受语言的魅力
3、体会《六个馒头》中同学间的纯真、丰厚的友谊。
五、知识点地位及系统性分析:
本单元延承上一学期默读课文的学习,继续有关于默读的训练。此外,依旧重视学生在学习课文中的情感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写作内容与课文联系比较紧密,可以把读写结合起来,在学习《语言的魅力》后就让学生尝试写作
六、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课文和默读课文的能力,查字典及积累词语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能力,通过介绍自己成长经历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
七、课时分配:
精读课文《果断的判断》《语言的魅力》《六个馒头》分别两课时
略读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为一课时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4为三课时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语文第8册第五单元备课”,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语文第8册第五单元备课
一、本单元内容:
精读课文:
17、迎接绿色18、天鹅的故事19、吃虫的植物
略读课文:
20*、刺猬
语文实践活动5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以及新词。能正确书写生字以及新词。能用多音字组词。能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了解人们是怎样爱护这株野生的丝瓜的,感受人们对绿色的向往和珍惜,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抓住重点段落品词析句,感受天鹅团结、勇敢的精神。并能说出感受最深的地方。
4、读课文,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各是怎样吃虫的,以及为什么能吃到虫子,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奥妙,产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5、了解人跟刺猬和睦相处的故事,感受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6、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段落。
7、写一种水果或植物,“写出喜欢它的理由。”
三、重点分析:
1、了解人们是怎样爱护这株野生的丝瓜的,感受人们对绿色的向往和珍惜,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抓住重点段落品词析句,感受天鹅团结、勇敢的精神。
3、读课文,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各是怎样吃虫的,以及为什么能吃到虫子,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奥妙,产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四、难点分析: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2、能把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
3、知道茅膏菜和猪笼草为什么能吃到虫子。
五、知识点地位及系统性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围绕奇妙的植物、普通的植物、动物展开,有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奇妙植物的介绍,也有抒发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绿色的向往之情的普通植物的描写,还有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启发人们爱护动物、保护环境、尊重生命、学会做人的感人故事。同时,继续学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识字、写字,进行口语交际。
六、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分析:
在提出不懂的问题的训练上,学生渐渐从词语转到课文内容质疑上。语文实践活动中《我爱故的杨梅》和《吃虫的植物》一课联系起来学习,使学生对植物了解的兴趣得以较长时间的延续,再加上适当的仿写练习,对这一类文章的写法的学习运用,就扎实了很多。习作就相对容易一些。
七、课时分配:
精读课文:
17、迎接绿色二课时
18、天鹅的故事二课时
19、吃虫的植物二课时
20*、刺猬一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5三课时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 -月光曲》,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0、月光曲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幽静、入场券、蜡烛、纯熟、琴键、微波粼粼、霎时、一缕、汹涌、记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4、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情怀。
【学习重点】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习难点】
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从课文结尾入手)。
1、(《月光曲》音乐起)齐读课题:曲是什么意思?
2、从课文中你结识了谁?贝多芬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他著名的?(相机教学1)
3、课文写了他谱写《月光曲》,那课文中还有哪一段和他创作《月光曲》没有关系?(相机教学最后一小节)
4、过渡:一个曲子为什么这么着急,贝多芬为什么要飞奔回客店,还要连夜写下来?
二、直奔重点,体会乐曲的意境。
1、文章题目是《月光曲》,主要写的也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我备课时读了半天,你们刚才也说了不少,可是,文章交没有写《月光曲》这首曲子的琴声、节奏和旋律,这《月光曲》在哪儿呢?
2、出示9:(指名读课文)
(1)这段写了什么?(大海和月光的变化)那怎么说是《月光曲》呢?
(2)引导学生理解月光、大海变化的内容,通过朗读来体会,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相机出示课件)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风卷巨浪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3)分清事物与联想:
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是联想)是谁的联想?(读课文9末)他们这种联想是怎么产生的呢?
(4)教师小结:这些月光和海面的变化,是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所引起的兄妹俩的联想。那么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他们想到月亮刚刚升起呢?(在前面写上:柔和徐缓
有力快速
高昂激荡)
(5)系统练说:师开头贝多芬面对着月光,按起琴键来,一开始,他的琴声是柔和徐缓的,所以听在他们兄妹俩的耳朵里,产生了月光升起微波粼粼的联想,生接着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移植、启迪、嫁接、出类拔萃、博士、硕士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课文想象的神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课文想象的神奇,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释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想象力十分丰富的诗歌《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释题:移植的意思是:①把播种在苗床和秧田里的幼苗拔起或连土掘起种在田地里。②将有机体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补在同一机体或另一机体的缺陷部分上,使它逐渐长好。
3.读了标题后,你对标题所揭示的事情有什么看法?
二、按自学要求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标示出诗节,圈画出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之意。
2.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用勾出起过渡作用的诗节。
3.按照幻想启迪的顺序,理解诗歌内容。
4.从生活中的启迪到大胆假设,你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思想?
三、检查自学效果,交流讨论
1.理解移植、启迪、嫁接、出类拔萃等词之意。
2.起过渡作用的诗节是哪一诗节?体会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3.哪些诗节描写的是作者的想象?哪些诗节描写的是生活给予的启迪?
4.有感情地朗读作者的想象部分,体会想象部分末尾省略号的作用,思考:记忆可以移植,好吗?为什么?
5.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你还会想些什么呢?去做些什么呢?说一说。
过渡:记忆移植能实现吗?能。这来自于生活的启迪。
6.有感情地朗读5~7诗节。思考:怎样才能实现记忆移植,让这种神奇的想象成为现实。
7.谈谈你读了这首诗歌后,受到了什么启迪?
8.总结。让学生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四、指导朗读
诗歌的朗读,要注意诗的特点。要通过恰当的停顿,读出鲜明的节奏,不能读破诗句,还要注意把韵脚读得响亮,读出诗的韵味。这首诗押的是i韵。
如第一、二诗节的朗读: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生活/该是/多么有趣
把爷爷的记忆/移植给我,
我/就能看到/爷爷的爷爷/
长的/是什么模样,
把我的记忆/移植给爷爷,
爷爷/也会看到我/
在操场上/是多么顽皮。
五、作业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你还会想些什么?试着用笔写下来,写成诗的形式也可以。
板书设计
27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幻想记忆可移植生活多有趣
启迪树木的嫁接创造出奇迹
实现不懈探索努力移植成为现实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年级第八册整体识字安》,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中年级第八册整体识字安
教学目标:
1、以游戏竞赛形式激发学生认识汉字的积极性和兴趣。
2、培养学生自我主动识字,能够从生活中获取信息。
3、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
1、把生字表发到学生手上,让学生们先浏览一下,明确意图。
2、出示本册生字,鼓励学生一起掌握他们。
3、说说你的方法。
复习:形近字识记法,会意识记法,分部件识记法等。
复习:构字方法:形声字,会意字,象形字等。
4、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结合我们学过的构字方法,看谁认得快,记得牢,写得好。
二、扫除熟字
1、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用红笔把你认识的字圈出来,读一读,用自己的方法记一记,然后在小组内汇报。
2、小组学习,相互补充,扩大熟字的认识范围。
3、过滤熟字:即出示生字表,由学生来读,强化记忆,把会写的字划掉。
三、重点识字
1、出示认知的二类字,(不会写的字),进行认写活动。
2、比一比,看谁读得多。
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组织,生读,互相更正,争取全部读完。
反馈形式:师抽查一人,作为小组代表出来比赛,参加“打靶识字”,(电脑屏幕两秒钟出示一字,生抢读。)评出“优秀合作小组”。
3、比一比,看谁会记字。
活动形式:自主学习十分钟,把二类字分成四组,每组领一组生字,自能识记。
反馈形式:四组轮流向大家介绍本组字的记忆法,征求其他的好的记忆方法,参加“记字方法大比拼”活动,评出“记字王”四人。
4、比一比,看谁默得多。
活动形式:全班听写。
反馈形式:同座互批,评出“默写能手”四人。
四、巩固记忆
1、电脑游戏:蜜蜂采蜜(选择正确读音)
2、互动游戏:找出亲兄弟(辨别形近字,同音字)
3、口头游戏:我读你组词。
五、作业巩固
1、把你认为容易出错的字写一写,记一记。
2、订正默写错误的字。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浙教版第八册第23课《画杨桃》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收集资料,辅助理解课文。
2.学生能够抓住大眼睛的特点,并体会贫困山区孩子的艰苦处境,能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3.通过对比,学生能够懂得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和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2、3。
三.教学模式:读悟式。
四.教学准备:学生小组交流课外收集到的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流程: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流程
一讨论:大眼睛与我们的眼睛有什么不同?
1.板书:特别大、明亮、专心、充满忧郁
2.为什么?(渴望读书)
3.追问:渴望怎么理解?
二学习2、3自然段:
1.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她渴望读书?
1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水库上。
30里路=15公里=2、3个小时。
路途十分遥远,还充满危险。--想象上学路上情形。(她每天大概几点钟起床,几点到校,下午回家后又要多晚才能休息?)
2生怕生怕
A从作者的联想中,你体会到些什么?
B用读表现出来。
C有同感的孩子,再来读一读。
D她可能还生怕什么?补充句子。***
E观察句子的特点,学习、理解排比句式;再找相同句子。
3虽然虽然可是
A你能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B可就是这样一双渴望读书的眼睛里,却充满忧郁,为什么?
(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害怕会失去!)
板书:害怕失学!
2.练读23自然段,--抽生朗读。
三看资料,读25自然段:
1、这双大眼睛只是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缩影,他们的学习条件十分艰苦,有的甚至无学可上。请看老师收集到的资料:(观看图片时,伴轻音乐,教师插入解说词:
A这个村子里一共有二十多个孩子,可能够上学的却只有4个!这块短小的破旧的木板,就是他们的黑板!
B破旧的教室里,因为下雨已经积满了水,可孩子们一点也不在乎,仍然认真学习。
C坐在冰凉的石块上,爬在狭窄的木头上,可她们却多么的专注!
D任何一块空地都是他们学习的地方,教室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太奢侈了!
E不知有多少个孩子,曾经从这钢丝上落入水中,也不知有多少个孩子,因此而丢掉了性命。可是他们为了学习,却一个接着一个,年复一年的义无反顾的从上面走过!
《语文第八册第8单元备课》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第八次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175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