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课题

铝的性质

课时

1-1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铝的重要性质,如与酸、碱反应,钝化现象。识记铝与强酸强碱反应的现象,能够正确书写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2.通过铝热反应实验,了解铝热反应的原理,加深对铝热反应特点及用途的认识。

3.能举例说明铝合金的应用,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4.了解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铝、氧化铝、氢氧化铝性质的比较,掌握类比学习法。

2.通过铝与NaOH溶液的现象分析、推断。学习正确的逻辑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铝及其合金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重要应用,认识到化学在改善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

金属铝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

铝与强碱的反应

自学过程

主要内容

学法与提示

【问题情境】: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铝合金的应用,结合图示,举出更多实例,并思考所给问题。

问题:图示中分别应用了铝的哪些物理性质?

铝比铁活泼,为什么铝反而耐腐蚀?

【观察与思考】取一铝片,观察其表面颜色,然后将其部分浸入NaOH溶液中,推断。

1.铝表面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2.有无气泡冒出?静置较长一段时间后呢?

【小结】铝的物理性质

1.铝的密度_______,抗腐蚀能力_______,塑性_______,导电性_________。

2.铝抗腐蚀能力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与探究】阅读教材p67的实验和相关内容,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推测,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方程式

浓硝酸

浓硫酸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交流讨论】

1为什么铝与浓硫酸反而没有气体生成了?

2.标出铝与酸、碱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两反应实质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3.比较铝、氧化铝分别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异同,找出它们的本质区别。

【阅读理解】阅读教材铝热剂部分,结合下图铝热反应的装置,思考下列问题。

1.铝热剂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热剂的反应原理,为什么生成的铁会熔化?____________

3.设想铝热剂有哪些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中镁条和氯酸钾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蒸发皿中要铺上沙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视野】我的汽车将只“喝”水了

美国普度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利用铝镓合金加水制造氢气的新工艺。将水添加到铝镓合金时,铝通过吸收氧气分解水,在此过程中产生氢气。合金中的镓是关键成分,因为铝和氧结合后在铝的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铝膜,而镓能阻止这个膜的形成,使反应继续下去,直到所有的铝都被用来产生氢气。专家认为,利用此项技术制氢,将克服氢储存和运输两大障碍,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阅读后,你有什么感想?为什么通常情况下铝不能持续从水中置换出氢气来?

【课堂小结】铝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铝的密度_______,抗腐蚀能力_______,塑性_______,导电性________

1.与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铝热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钝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网络图:标出各种转化的反应试剂和条件。

【目标再现】多媒体再现学习目标,并分别链接到面“目标检测”中,检查学生目标达成情况。

1.小明家里收藏了一件清代的铝制佛像,该佛像至今仍保存十分完好。该佛像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B.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C.铝不易被氧化D.铝易氧化,但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2.将铝条投到一溶液中产生氢气,则此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Cu2+、Cl-、NO3-、K+B.HCO3-、K+、SO42-、Cl-C.Fe2+、Cl-、Na+、NO3-D.Ba2+、Cl-、K+、NO3-

3.用含少量镁的铝粉制取纯净的Al(OH)3,下列操作步骤恰当的组合是:①加盐酸溶解②加烧碱溶液溶解③过滤④通入足量二氧化碳⑤加过量烧碱溶液⑥加过量盐酸A.②③④③B.①⑤③④③C.①⑤④③D.①⑤⑥③

4.向一金属铝的易拉罐内充满CO2,然后向罐内注入足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严封罐口,过一段时间后,罐壁内凹而瘪,再过一段时间后,瘪了的罐壁重新鼓起,解释上述变化的实验现象:

(1)罐壁内凹而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罐壁重新鼓起的原因: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先是氧化膜反应

参考教材铝的用途

2.从得失电子的元素分析

3.本质区别从电子转移情况分析。

2.熔化所需的热量从哪儿来。

4.从实现加热条件来思考

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注意氢氧化铝的两性

4.原来气体为什么少了?

后来膨胀的气体是什么?

作业:作业本第45-47页,必做:1-16题;选做:17题

问题与质疑:

相关阅读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

1.水、蒸馏水是纯净物、化合物和氧化物。矿泉水、海水、河水、糖水和盐水属于混合物
2.污染水质的因素: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即“三废”)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流。
3.电解水实验(水中加少量硫酸或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电
①水通电(正极O2负极H2,体积比1:2)2H2O==2H2↑+O2↑
②证明物质里是否含水方法: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二)空气
4.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0.03%
5.环境污染知识: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6.测定空气成份或除去气体里的氧气,要用易燃的磷,磷燃烧后生成固体,占体积小易分离。
不能用碳、硫代替磷。碳、硫跟氧气反应生成气体,难跟其他气体分离。
(三)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7.氧气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液氧、固态氧淡蓝色。
8.氧气的用途:气焊、航天、潜水、登山、医疗、液氧炸药、炼铁、炼钢
9.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C+O2CO2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⑵硫在空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S+O2SO2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⑶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2P2O5
现象: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可隔绝空气,防止它自燃。
⑷镁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2Mg+O22MgO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点燃
⑸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此实验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防止溅落的熔化物使瓶底炸裂
⑹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点燃爆鸣气)2H2+O22H2O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不纯的氢气点燃会爆炸
⑺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内有水珠。
向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⑻加热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Cu2(OH)2CO32CuO+H2O+CO2↑
(现象:绿色粉末变黑色,管壁有水珠,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四)氧气的制法:
10.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此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
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原理:
①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
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32KCl+3O2↑
实验室制取氧气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药品所含湿气变为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因为开始放出的气泡不纯,含有空气)③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撤去导管,后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其他生成氧气的反应:通电
③水通电(正极O2负极H2,体积比1:2)2H2O=2H2↑+O2↑
④加热氧化汞2HgO2Hg+O2↑
(五)氢气的性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11.氢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2H2O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不纯的氢气点燃会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②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Cu+H2O
现象:黑色氧化铜逐渐光亮的红色的铜,管壁有水珠产生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酒精灯迟到早退”,即
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净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与管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受热被氧化成CuO)
(3)氢气的用途:充气球,冶炼金属,高能燃料,化工原料

12.生成氢气的反应(实验室制取H2最常用的试剂是:锌粒和稀硫酸,也可用②③⑤⑥⑦)
①锌粒和稀硫酸反应Zn+H2SO4=ZnSO4+H2↑②铁和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
③镁和稀硫酸反应Mg+H2SO4=MgSO4+H2↑④铝和稀硫酸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
⑤锌粒和盐酸反应Zn+2HCl=ZnCl2+H2↑⑥铁和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
⑦镁和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⑧铝和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

(六)铁的性质
13.铁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质软,是导体
铁的化学性质:(1)铁跟氧气反应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既有H2O又有O2时)易生锈,铁锈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
防锈方法:在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涂漆或油);镀锌等金属或烤蓝
铁在氧气里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2)铁可跟酸和排在铁后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①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
现象: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铜,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②铁跟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铁跟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
现象:有气泡生成,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铁有两种离子:铁离子Fe3+亚铁离子Fe2+)
铁元素有三种氧化物: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四氧化三铁Fe3O4
14.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高,钢含碳量低。
合金: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性质的混合物。(纯净物不是合金)
(七)单质碳的性质
15.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它们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16.碳的化学性质跟氢气的性质相似(常温下碳的性质不活泼)
①可燃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CO2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碳燃烧不充分(或氧气不充足)2C+O22CO
②还原性:
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铜C+2CuO2Cu+CO2↑
现象:黑色物质受热后变为亮红色固体,同时放出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试验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生成的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
使试管破裂);②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石灰水里移开,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石灰
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铁3C+2Fe2O34Fe+3CO2↑
(氢气跟CO2不反应)
高温条件下碳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C+CO22COC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CO+O22CO2①②③④
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种物质间的转换关系:
CO2CO
⑤⑥
(八)二氧化碳的性质
17.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
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18.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CO2+H2O=H2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
②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O2+Ca(OH)2=CaCO3↓+H2O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CO2+2NaOH=Na2CO3+H2O(无明显现象)
③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九)一氧化碳的性质
19.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比空气的密度略小、难溶于水
20.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2CO+O22CO2
②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不是置换反应)CO+CuOCu+CO2
现象:黑色物质受热后变为亮红色固体,同时放出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特别注意尾气的处理:一氧化碳有剧毒,会使空气受污染,必须把未反应的CO燃
烧转变成无污染的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2Fe+3CO2
③毒性:一氧化碳吸入肺里跟血液的血红蛋白结合,破坏了血红蛋白的输氧能力
三种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碳、一氧化碳(都可用于冶炼金属、用作燃料)
(十)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
21.碳酸钙主要以石灰石和大理石存在,大理石和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大理石和石灰石做建筑材料,工业上用石灰石制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制水泥。
22.碳酸钙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
①跟盐酸、硝酸反应(碳酸钙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
CaCO3+2HNO3=Ca(NO3)2+H2O+CO2↑CaCO3
高温
②高温分解:CaCO3CaO+CO2↑
CaO+H2O=Ca(OH)2(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CaO加水Ca(OH)2
(十一)有机物
23.甲烷CH4(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最简单的有机物。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的小点燃
有可燃性CH4+2O2=CO2+2H2O现象:火焰明亮呈蓝色,放出大量热
24.乙醇(俗名:酒精,C2H5OH)无色液体,易挥发,与水可任意比互溶
酒精燃烧C2H5OH+3O22CO2+3H2O
甲醇(CH3OH)有毒,不能饮用,饮用后使人双目失明,大量饮用会使人死亡。
25.煤(主要含碳元素,称为“工业的粮食”)、石油(主要含碳元素、氢元素,称为“工业的血液”)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三种最重要的矿物燃料,都是混合物
(十二)酸碱盐氧化物
第八章学到的三大系列物质
同系列内的物质间一般不反应,但可在适当条件下相互转化
系列一系列二系列三
金属非金属
↓O2↓O2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H2O盐↓H2O
碱酸
碱的通性酸的通性
①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①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②氢前的金属+酸→盐+H2↑
注意:浓硫酸、硝酸跟金属反
应不生成氢气,生成水
②碱+酸性氧化物→盐+水③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③碱+酸→盐+水(“中和反应”)④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④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⑤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碱的通性的①②④项的碱必须是可溶于水碳酸盐+酸→盐+H2O+CO2↑
盐的通性(盐的通性中(1)(3)(4)项的盐必须是可溶于水)
⑴金属+盐→金属+盐(必须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
⑵酸+盐→酸+盐碳酸盐+酸→盐+H2O+CO2↑
⑶盐1+碱1→盐2+碱2参加反应的盐和碱都必须是可溶于水
⑷盐1+盐2→盐3+盐4参加反应的盐都必须是可溶于水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规律)
26.氧化物的性质:
①有四种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碱,其他的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Na2O+H2O=2NaOHCaO+H2O=Ca(OH)2
K2O+H2O=2KOHBaO+H2O=Ba(OH)2
②酸性氧化物: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化合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H2O=H2CO3SO2+H2O=H2SO3SO3+H2O=H2SO4
27.盐酸和硫酸用途:硫酸和盐酸可除去金属表面的锈,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盐酸(氢氯酸,HCl气体的水溶液,无色液体)浓盐酸有挥发性,会挥发出HCl
硫酸(H2SO4)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气体的干燥剂
28.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浓硫酸时,必须把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酸盐酸硫酸
物理性质挥发性在空气中产生白雾浓硫酸有吸水性
质证明是酸的方法①石蕊试液石蕊试液遇盐酸:变红色石蕊试液遇硫酸:变红色
无色酚酞遇盐酸:不变色无色酚酞遇硫酸:不变色
②跟金属反应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跟金属氧化物
反应氧化铁
固体溶解,溶液变黄色固体溶解,溶液变黄色
Fe2O3+6HCl=2FeCl3+3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
氧化铜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跟碱反应的方程式现象氢氧
化铁固体溶解,溶液变黄色固体溶解,溶液变黄色
氢氧
化铜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跟碳酸盐反应碳酸钠
碳酸钙
检验Cl-、SO42-方法Cl-:加硝酸银溶液,再加硝酸SO42-:
现象有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有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方程式
此类反应必须加稀硝酸,以消除CO32-、OH-对实验的影响。
盐酸(或氯化物)和硫酸(硫酸盐)的区别方法:最好用可溶性钡的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硫酸盐),无现象的是盐酸
不能用硝酸银溶液,因硝酸银跟硫酸反应有硫酸银白色沉淀生成。
29.硝酸(HNO3)有酸的通性,但跟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磷酸H3PO4
30.氢氧化钠(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化学式:NaOH)
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热,有吸水性,易潮解
氢氧化钠易潮解,称量时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NaOH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又会跟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必须密封保存
用途:作中性或碱性气体的干燥剂,不能干燥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化氢,
可干燥H2、O2、N2、CO、NH3CH4等;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等工业
化学性质:(KOH的化学性质跟NaOH相同)
①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分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里(无明显现象)
CO2+2NaOH=Na2CO3+H2OSO2+2NaOH=Na2SO3+H2OSO2+2NaOH=Na2SO4+H2O
②硫酸和硝酸分别跟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

③氢氧化钠跟盐反应
a.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溶液的现象和方程式:
现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6NaOH+Fe2(SO4)3=3Na2SO4+2Fe(OH)3↓
b.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铜、硫酸铜、硝酸铜溶液的现象和方程式:
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2NaOH+CuSO4=Na2SO4+Cu(OH)2↓
c.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铝溶液的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程式:2NaOH+MgSO4=Na2SO4+Mg(OH)2↓
31.氢氧化钙(俗名:消石灰、熟石灰化学式Ca(OH)2)
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用生石灰跟水反应制得。
用途:与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可用来降低土壤酸性,制建筑业的三合土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不同点: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钾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氢氧化钠则无沉淀生成。
CO2+Ca(OH)2=CaCO3↓+H2ONa2CO3+Ca(OH)2=CaCO3↓+2NaOH
写出下列转变的化学方程式:CaCO3→CaO→Ca(OH)2→CaCO3

32.常见的盐
a.氯化钠(NaCl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AgNO3=NaNO3+AgCl↓
粗盐提纯的步骤:1.溶解2.过滤3.蒸发4.称量并计算粗盐的产率。
实验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漏斗、量筒、酒精灯、
b.碳酸钠(俗名:纯碱,Na2CO3类别:盐,正盐不是碱)
①碳酸钠+酸→盐+H2O+CO2↑例:Na2CO3+2HNO3=2NaNO3+H2O+CO2↑
②2AgNO3+Na2CO3=2NaNO3+Ag2CO3↓③CaCl2+Na2CO3=2NaCl+CaCO3↓
④BaCl2+Na2CO3=2NaCl+BaCO3↓⑤Ca(OH)2+Na2CO3=2NaOH+CaCO3↓
c.硫酸铜(硫酸铜晶体俗名:蓝矾、胆矾)
①加热蓝色硫酸铜晶变为白色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水变蓝色
CuSO45H2OCuSO4+5H2OCuSO4+5H2O=CuSO45H2O
②硫酸铜溶液跟可溶性碱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物:CuSO4+2NaOH=Cu(OH)2↓+Na2SO4
③置换反应Fe+CuSO4=FeSO4+CuZn+CuSO4=ZnSO4+Cu

第一册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一册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课题

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1.通过学生亲自收集体会学习和社会与生活及经济建设的密切联系

2.通过探究实验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

3.通过列举应用,培养学生关心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并学以致用的思想

设计流程

创设情境→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表达交流→得出结论→应用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内容不多,简练,属于有机化合物知识入门,其定义和特点的实验验证简便易行,且有机物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比较易得,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1、学生以前未学过有机物,虽然接触到的有机物较多,但并不知道有机物的概

念,对性质也不甚了解,所以安排本节,对今后学习很有帮助

2、我校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家庭,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寄宿在学校对现代化信息

知识了解相对甚少,通过Flash动画和播放影片,使学生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和了解,接受现代化信息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在性质上有一些共同特点

2、通过收集的有机物类别对比体会有机物在经济建设及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通过探究实验,学会正确表达实验现象及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能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2、初步学会从实验中做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体会动手实验的乐趣,感受实验过程,进一步认识实验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运用探究实验得出有机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2、认识有机物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难点

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手段

实验与多媒体

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有机化合物的知识

2、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如塑料油漆、毛线、晴纶线、的确良布角、汽油、植物油、蔗糖、淀粉、酒精、石蜡等

教学仪器

1、学生电源、小灯炮、炭棒、酒精灯、试管、试管夹、小烧杯、石灰水等

2、学生也可以根据设计方案,自选仪器和用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复习提问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

1、什么是有机物?

2、列举生活中常见的

有机物?

有机化合物家族庞大,从组成元素上来说,都含有碳元素,下面让我们认识一下大家收集的各种有机物。

出示各小组收集的有机物

提问:有机物化合物有哪些共性?

有机物有上述这些特点,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

布置各组设计实验方案

倾听

点评

总结学生设计方案

布置各组进行探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结论点评

小结:学生实验结论

提问:我们知道了有机化合物的共性,那么有机物有哪些应用呢?

播放影片“多姿多彩的有机化合物”

思考回答

使学生进入情境

了解有机物的概念,知道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

共享

初步认识有机物

学生归纳总结出几大共性,从而提出假设。

了解要证明哪些性质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本组实验方案

表达交流本小组的设计方案,其他小组点评是否可行和优缺点

确立本组实验方案步骤和内容

学生分组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

学生表达交流,得出实验结论

明确实验结论

学生回答感性知识

学生观看

知道什么是有机物

认识身边的有机物。

知道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从而为探究怎样证明含碳元素创设情境。

认识探究实验的对象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培养合作意识,共同提高创新能力

培养表达能力,在过程中交流情感,体验成功感受

使各组学生明确实验方案步骤及内容

学会用实验判定性质

学会从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

验证猜想假设

认识有机物在经济建设和生活中的应用

由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并知道应用

巩固练习

播放自制的Flash动画(练习题)

观看并完成

巩固提高、应用

1、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叫做有机物合物

2、有机化合物的共性

是:(1)难溶于水(2)熔点低(3)受热易分解(4)易燃(5)不易导电等

3、有机化合物有广泛

的应用。

加深印象,进一步巩固有机物化合物知识。

培养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和方法

1、阅读教材103—106

页的内容。

2、教材107页3题

学生完成

巩固提高

难溶于水

如:植物油、汽油等

有机化合

物及应用


不易导电

如:酒精、塑料等

溶点低

如:石蜡、塑料等

易燃烧

如:晴纶毛线、各种油漆等受热易分解

如:蔗糖、淀粉等


碳和碳的化合物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化合物》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碳和碳的化合物(第一课时)
教材版本:人教版
一、课题分析:
碳和碳的化合物是人们生活中遇见最多的物质,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为学习碳酸盐与酸反应以及高中有机物做准备。通过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平时的学习和活动,对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建构完整的知识网络,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本课题是通过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碳的几种单质及用途(了解)
2、掌握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理解)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理解)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操作)
5、回顾本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考点(理解)
四、教育理念:
1、自主性现代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突出表现在学生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心向,积极主动地学习、尝试,谋求自身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并对自己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学习成为一种内在需要、增强自我发展的动力。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及教师的导学性,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提供丰富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素材、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富于想象、着眼于学生成长内在动机的唤醒,进而激发自主性学习。
2、探究性现代学习方式探究性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些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过程,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获得能力的发展。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探究”这一核心,并视为教学的生命线。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得到自主发展。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素材转化为探究内容,创设生动、真实、多样情境,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乐趣。
五、教育方式:采用启发引导构建知识网络的教学模式
六、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七、教学难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八、教学思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解决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提醒学生检验所形成的猜想的推理,促使学生进行比较而产生新的问题。将学生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变成了解决问题的工具,借此做出自己的推测和解释。知识的主动应用成为十分自然的事情。在应用过程中,知识结构还在发生拓展,在同学们的交流合作中,发现并建立了一些知识之间的关联,进一步学会了实验探究的方法,并能够自觉地从化学角度重新认识自然界,从科学的角度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九、课时设计:一课时
十、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考纲考点分析】PPT投影出该课题的考纲要求,列出近三年化学中考该课题的考点观看思考明确复习内容
【过渡】
构建知识网络学生很好奇的仔细观看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心中有数】指出复习目标学生思考明确复习目标
【设疑】猜一猜:迷语
猜两种单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课题
【阅读】考点整合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学生看图、做题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投影】提供丰富的素材,复习其它的无定形碳学生看图归纳总结
【投影】
【迷语】迷语:打一化学反应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寓教于乐
【投影】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练习】PPT上相关的中考题学生做题,回答学生通过巩固练习掌握考点
【过渡】童话故事学生思考寓教于乐
【知识网络】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加强记忆
【实验】演示:介绍二氧化碳的性质认真的看实验操作,仔细的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投影】介绍一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学生通过小组内交流后,归纳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并展示。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板书】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识记化学方程式加强记忆
【追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引出分子结构不同
【投影】我会做
中考题训练学生归纳、总结并单独完成训练题
【总结】今天你收获了什么学生识记加强学生的记忆
十一、课后反思
1、这节课可说是上得非常活跃。因为事先预习的比较充分,不同的学生都能很好的回答问题。
2、本堂课虽然是在教室上的,但也因此整体纪律很好,学生一开始就融入到问题的讨论中了。
3、本堂课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十二、板书设计
课题碳和碳的化合物
本课主要内容:
1.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的了解;
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031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