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内环境与稳态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内环境与稳态》,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内环境与稳态

理解内环境的知识;理解体内细胞物质交换是通过内环境而实现的;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意义。


重点:稳态的概念及其意义。
难点:稳态的概念。


1、内环境
(1)内环境的概念
(2)内环境的组成和关系

内环境是细胞外液构成的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体内细胞和内环境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组织液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又回到血浆中,小部分组织液可透过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液经淋巴循环到达左右锁骨下静脉回到血液中。
2、稳态的概念
(1)缓冲物质
概念
组成

作用
(2)稳态概念
(3)意义


一、体内细胞的气体交换
(一)单细胞动物的气体交换直接与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二)多细胞动物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系统和内环境而实现的。
包括:1、外呼吸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内呼吸
二、体内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与新陈代谢直接有关的四个系统是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系统。但其他各种器官、系统与新陈代谢也都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内分泌、神经系统对新陈代谢起着调节作用。

三.尿液的形成:
⑴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将血液过滤,形成原尿(每日约150----180升);⑵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余物为尿液(含尿素、水和部分无机盐),排尿不仅是排出废物,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使内环境成分保持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
四.排泄和泌尿的区别:排泄是将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代谢终产物是指含氮废物(如尿素、尿酸等)、二氧化碳、代谢中产生的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
排泄有三条途径:人体中除二氧化碳以外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二氧化碳的排出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同时也排出了少量的水分;出汗也是一种排泄方式,可排出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并且出汗还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由此可知泌尿是一种排泄途径,但排泄的概念远比泌尿为大。此外,粪便的主要成分是食物残渣,故排粪不能称作为排泄,而称作排遗


1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
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血液D.淋巴液
2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液和组织液B.组织液和淋巴C.淋巴和血液D.血浆
3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淋巴和组织液
4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细胞液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淋巴、组织液D.血浆、消化道
5脂类物质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后,输送到各部分组织细胞,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
A。①③②B。②③①C。①②D。②③①②
6下列各项中,是血液中一对缓冲物质的是()
A.H2CO3/NaHCO3B.NaHCO3/Na2CO3C.HCl/NaOHD.HNO3/NaNO3
7图是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指出图中各部分的名称:①;②;③;④
.
(2)组成内环境成分的是图中标号.
8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其中A代表,B代表,C代表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E;
9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但血液中的PH值始终在7.35-7.45之间,请分析原因。

精选阅读

第七节 内环境与稳态


第七节 内环境与稳态

教学目的
1.内环境的知识(理解)。
2.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理解)。
教学重点
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教学难点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教学用具
沉淀或经离心处理后的血液(需加抗凝剂),自制"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多媒体课件或抽拉式幻灯片。
教学方法
讲述与归纳、观察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板书
第七节内环境的稳态
一、内环境
(一)体液
1.概念:人体内含有的大量液体统称为体液。
2.分类: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二)内环境
1.概念:是由细胞外液组成的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间的关系
3.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二、内环境的稳态
(一)内环境的稳态事实:
1.血浆的含水量在90~92%之间。
2.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
3.人体血浆在37℃的渗透压在770KPa左右。
(二)内环境稳态的
意义:
l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环境稳态的实现:
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办调活动,共同来实现的。
(四)内环境稳态是的概念:
正常机体在神精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内环境的稳态。
教学过程
提问:人体内的代谢活动都是通过酶促反应来完成的,那么,酶活性受哪些因素影响?
(回答:温度和pH等。)
引言:可见,一个生命活动正常的人,他体内的温度和酸碱度等理化性质都是处在相对稳定状态的。这堂课学习的课题是《内环境的稳态》。

提问:什么是内环境呢?
讲述:体内有许多液体,它们是内环境的基础。人体内含有的大量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是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学生举例)细胞外液是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学生举例)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做人体的内环境。
观察:请大家认真观察屏幕上的动态图(图中依次出现血管及其中的血细胞、血浆、淋巴、组织细胞、组织液。图中血液在不断流动,图中出现的箭头表示血浆、淋巴、组织液三者之间的物质交换)。
练习:请大家用箭头表示内环境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提问:体内细胞与外界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的呢?
讲述:外界环境中的食物和空气分别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和呼吸系统的呼吸作用后,养料和氧气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通过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养料和氧气从组织液、血浆或淋巴进入全身的组织细胞;全身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终产物又进入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最终由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或皮肤排出体外。可见,体内的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教师边讲述边依次板书出对应方框及箭头)
过渡:体内的每个活细胞都直接或间接的与外界环境联系,可见生命是个开放的系统。作为生命系统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稳态。
讲述:众所周知,血浆的含水量在90~92%之间;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血浆浓度稳定在80~120mg/dL之间。这些都是内环境处于稳态的例证。l
提问:为什么给病人输液时,输入的是生理盐水,而不是蒸馏水?
(让学生略加讨论再回答,必要时教师可以提示。)
讲述:人体血浆37℃时的渗透压在77kPa左右,相当于生理盐水的渗透压。如果大量输进蒸馏水,将使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大大降低,致使细胞大量吸水,这可能会造成细胞最终无法维持原有形态甚至破裂等结果。
观察:请仔细观察下列演示实验步骤。这是已静置后的血液,也可以用离心了的血液(教师出示血液)。取甲乙两个洁净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向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酸碱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滴入等量的几滴盐酸溶液,摇匀后,再用酸碱试纸检测。教师及时出示检测结果。
讲述:第一次测试结果反映血浆显碱性;第二次测试结果反映甲内溶液不显酸性而乙内溶液显酸性。实验证明,在外界影响不太大的情况下,血浆的州pH稳定在7.35~7.45之间。
上述事实表明,人体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提问:血糖浓度过低或过高,生命活动是否正常?
(回答:血糖浓度过低可能出现低血糖症;血糖浓度过高可能出现糖尿病。)
提问:如果内环境的酸碱度发生显著改变,酶的活性将受到什么影响?
回答:酶将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甚至失活。
讲述:上述事实表明,内环境中各种理化因子的变动都不能超过一定范围,否则,可能会引起代谢的障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可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提问:内环境的稳态是如何实现的呢?
讲述: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人的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主要是血液)的调节下,通过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实现的。
通过第六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血糖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也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肝脏、肾等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实现的。
生活中,剧烈运动产生的酸胀感,在一段时间后会自动消失,这是为什么呢?刚做的演示实验已表明,血浆对血液的酸碱度具有调节作用。下面我们以血浆对酸碱度的调节为例,来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如何实现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内环境稳态概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为什么甲试管内的溶液在滴入少量盐酸溶液后却不显酸性?
(回答:略。)
讲述:原来血液中有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酸碱缓冲对。比如,剧烈运动时会因缺氧而产生乳酸,这时,血液中的碳酸氢钠等强碱盐和乳酸发生反应,生成碳酸和乳酸钠。乳酸钠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碳酸的酸性小,而且它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酸碱度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活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当摄入碱性食品后,将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产生的盐也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所以酸碱度不变。
可见;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来实现的。
提问:请同学们小结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回答:略。)
讲述: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的稳态。
下面,我们以内环境中的PH值为例来说明:
实例:人在新陈代谢中产生许多酸性的物质,如;另外,人的食物中也会含有一些碱性的物质,如.这些酸碱进入人体,就会使PH值改变.但是我们知道,人的血液PH值总是维持在之间.分析:
1.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这两对物质的性质:一是弱酸另一个是.2发生的化学变化:①当乳酸进入血液时和H2CO3/NaHCO3发生的变化是,对人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是
.②当碳酸钠进入血液时和H2CO3/NaHCO3发生的变化
是.多余的碳酸盐可以由排出.
请再以血糖为例分析内稳态?
可见;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来实现的.
因此,请写出内稳态的概念:
(三)稳态的生理意义
稳态是机体进行的必要条件.

巩固练习:
1动物和人的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
A内环境中B细胞内C消化道内D肾内
2给毛细血管供营养的是
A血液B组织液C血液和组织液D血浆和组织液
3高等动物和人的脑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通过
A细胞液B血液C内环境D组织液
*4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B血浆和消化道C淋巴和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和淋巴
*5生命科学的发展已达到了分子水平,分子生物学是把生命现象看作是分子的运动、分子的组合和变化的过程。因此,化学、物理是研究生命科学的基础科学,数学是生命科学推理演算的工具,运用这一新思维解答下列各问题:
健康人体内的血液的PH值是7.35~7.45,若在外界因素作用突然发生改变就会引起酸中毒或是碱中毒.倘若PH值低于7或高于8则有生命危险,由于人体体液中存在如下两个平衡:H++HCO3H2CO3CO2+H2O
H++PO43-HPO42-+H+H2PO4-
①当强酸性物质进入人的体液后,上述缓冲系统怎样维持体液中酸碱平衡的?
②当强碱性物质进入人的体液后,上述缓冲系统怎样维持体液中酸碱平衡的?
③某病患者在静脉滴注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液中的PH值是否会发生大的变化?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课时安排2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提示。
〔生答师提示〕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提示:(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问题〕以“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提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Homeostasis: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学生互动〕学生思考与讨论,师提示。
1.提示: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可以让同学先谈谈自己发高烧时的感受。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2.提示: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3.提示: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社会联系〕生思考,师提示。
〔讲解〕夏天时,空调房间与室外的温差较大,如果经常进出空调房间,就会出现咳嗽、头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如果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呆的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关节酸痛或颈僵背硬、腰沉臀重、肢痛足麻、头晕脑胀等。如果呆得太久,由于空气不好,容易使人头晕目眩。这些症状就是空调综合征,俗称空调病。空调病的主要表现为: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等。据分析,空调对人的影响主要在于: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也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空调房间里,气流方向经常变换,气流速度增加,空气热量不断变动等因素干扰了人体的嗅觉,削弱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的反应;房间内湿度太低,会对眼、鼻等处的黏膜产生不利作用,导致黏膜病;室内空气与外界几乎隔绝,干燥而又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细菌含量快速上升。
〔板书〕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
〔实验并讨论〕生看或做实验,思考,师提示。
1.生物材料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2.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其中NaH2PO4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和OH-;Na2HPO4溶液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时,可以中和H+。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
3.提示: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例如,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02和水。血液中的C0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0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维持相对稳定。

人体血液不会因为进入少量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而使其pH值超出7.35~7.45之间,原因是血液中含有缓冲物质,如H2C0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在此结合有关生化知识对H2C03/NaHCO3在维持血液pH值稳态中所起的作用加以说明。
它们的电离如下:H2C03一→H++HC03-(1)(双向,可逆);NaHC03一→Na++HC03-(2);由于(2)式完全电离,有大量的HC03-存在,对(1)式电离产生同离子效应,使HC03-和H+结合成H2C03,也就是说(2)式的结果抑制了(1)式H2C03的电离,因此血液中存在大量的H2C03和HC03-,而H+浓度很小。
当血液中进入少量酸(例如乳酸、磷酸等)时,由于血液中存在大量HC03-,能和进入的酸中的H+结合成电离度很小的H2C03,使血液中氢离子浓度几乎没有升高,因此血液pH值并不明显降低。
当血液中进入少量碱时,此时血液中的H+与进入碱中的OH-结合成难电离的H20,当血液中的H+稍有降低时,血液中存在的H2C03,就立即电离出H+来补充血液中减少的H+,使血液pH值并不明显升高。
正是因为H2C03和HC03-的大量存在才会使血液的pH值不会因为少量碱、酸的进入而造成明显升降。
〔小结〕略(黑体字部分)。
〔作业〕练习一二题。
1.D。2.C。3.D。
4.提示:因为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细胞代谢本质上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总和。内环境为这些生化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条件。当内环境稳态保持正常时,细胞的代谢活动能正常进行;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代谢活动就会受影响。因此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拓展题
提示:当动物进食高浓度的糖溶液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暂时升高。血糖浓度的升高会刺激机体加速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下,血糖浓度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具体调节机制可参考第2章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内容。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1.判断
(1)×;(2)√;(3)×;(4)√。
2.选择
(1)D;(2)D;(3)D。
3.画概念图

二、知识迁移
(1)水是良好的溶剂,为各种生化反应提供溶液环境;水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水在体温调节方面有作用;水是某些生化反应的反应物;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等。
(2)说明健康的人体具有维持体内水平衡的能力。
三、技能应用
(1)否。
(2)血液中的糖分既可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物质,也可来源于其他物质在体内的转化。
四、思维拓展
提示: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主要由氧源(气瓶)和供气调压组件、水升华器和水冷却循环装置、空气净化组件、通风组件、通信设备、应急供氧分系统、控制组件和电源、报警分系统、遥测分系统等组成。它能够为航天员提供呼吸用氧,并控制服装内的压力和温度,清除航天服内C02、臭味、湿气和微量污染等。这套生命保障系统与压力服(给宇航员提供正常大气压)一起,在人体周围创造适宜人生存和工作的微型气候环境,有利于宇航员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专题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专题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和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4.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一、相关知识

(一)基本概念

体液、内环境、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渗透压;稳态

(二)知识网络

细胞

外液

细胞

内液

(三)疑难解析

1.内环境各组成之间的关系

内环境是细胞外液构成的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体内细胞和内环境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组织液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又回到血浆中,小部分组织液可透过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液经淋巴循环到达左右锁骨下静脉回到血液中。

2.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体液的各个部分之间既是彼此隔开的,又是相互联系的。细胞浸浴在组织液中,在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只隔着细胞膜,水分和一切能够透过细胞膜的物质,都可以在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交换(如图)。在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只隔着毛细血管壁,水分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在两者之间进行交换。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因此,人体内的细胞就可以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了。具体地说,就是由呼吸系统吸进的氧和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先进入血液,然后再通过组织液进入体内细胞;同时,体内细胞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也要先进入组织液,然后再进入血液而被运送到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排出体外。由此可见,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可见,与新陈代谢直接有关的四个系统是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系统。但其他各种器官、系统与新陈代谢也都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内分泌、神经系统对新陈代谢起着调节作用。

3.内环境稳态与健康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内环境稳态被破坏后机体就会出现相应的病症。

缺钙会引起的疾病:日常生活中,如果钙摄入不足,人体就会出现生理性钙透支,造成血钙水平下降,由于缺钙,导致骨质疏松、骨质增生、儿童佝偻病、手足抽搐症以及高血压、肾结石、结肠癌、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生;血钙过高会引起肌无力等症状。

三考点例析

例1.(2004年高考广东、广西卷)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是恒定不变的。稳态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答案]C

例2.(06上海卷)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A.血液B.体液C.组织液D.细胞内液

[分析]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肌肉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肌肉细胞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C

四自我检测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 B.酶 

C.pH值 D.渗透压

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3.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7.53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

4.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水肿,这是因为()

A.血浆渗人组织液的速度降低B.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

C.淋巴生成率降低D.淋巴循环受阻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内液

B.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外液

C.汗液、尿液、泪液属于细胞外液,消化液属于细胞内液,四者均属于体液

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它们来源于体液,但已不再存在于细胞内或内环境中,故它们已不属于体液(既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

6.下列各项中,能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内

B.牛奶被饮入胃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7.维持内环境稳定有关的生理活动是()

A.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上升

B.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

C.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

D.炎热的夏天,人体内产生的热引起发汗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

8.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9.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

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神经系统④泌尿系统

⑤循环系统⑥运动系统⑦生殖系统⑧内分泌系统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

C.①②④⑤D.③⑥⑦⑧

10.下表是被测试者血浆、肾小囊腔、输尿管中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据此分析表中P和Q各是什么物质?()

血浆肾小囊腔输尿管

P0.030.032

Q0.10.10

A.P是葡萄糖,Q是蛋白质

B.P是葡萄糖,Q是尿素

C.P是尿素,Q是蛋白质

D.P是尿素,Q是葡萄糖

11.与人体新陈代谢有直接关系的四大系统是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排泄系统④生殖系统⑤运动系统⑥循环系统⑦神经系统()

A.①②③⑥B.②③④⑤C.④⑤⑥⑦D.②④⑤⑦

12.下列关于细胞或生物体完成正常生命恬动所处的环境描述,错误的是()

A.艾滋病毒只要侵入人体内环境就就能进行旺盛的新陈代谢,增殖后代

B.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细菌等往往直接生存于水环境等外界环境中,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鱼的心肌细胞处于内环境中

D.SARS病毒只有侵入宿主细胞才能完成增殖

13.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

(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

是以___方式进行的。

(2)人体细胞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只写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的形式进入消化道。

(3)A中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_______进行的。

(4)过程d和e物质交换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后者。

(5)过程d和c依次表示水分的作用。

(6)E与A相比,E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14.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2年7月9日河南某地气温高达39℃,大家都在家中休息!然而50多岁

的赵某却在玉米地里锄草。当天晚上家人没有见到他。当在玉米地发现他时。他己经死亡多时。据估计,赵某系中暑身亡。

材料二青年男子高某在暑期外出旅游。在一日出发后,天气十分炎热,高某连续不断地以纯净水解渴。后来他感觉到四肢发冷、心率加快、心慌、血压下降,接着就不省人事,昏迷了过去。后被人送到了医院,诊断为水中毒。

(1)材料一、二的两种情况都发生在天气。在这种天气状况下,人体内的热量散发出去的主要方式是。

(2)据估计,赵某身体的产热和散热的关系是,高某身体的产热和散热的关系是。

(3)赵某和高某的身体的内环境稳定状态都遭到破坏。赵某被破坏的内环境因素是,它的变化趋势是;高某身体被破坏的内环境因素是,这些因素的变化趋势是。

(4)下列曲线能够反映高某体内的水的绝对含量(a)和相对含量(b)变化趋势的是()。

(5)下列曲线能反映高某和赵某内环境渗透压变化趋势的是()

(6)高某的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的变化趋势是。

(7)高某血压下降的原因是。若人在大量出汗后不感觉到口渴,原因是。

(8)赵某的死亡说明。

15.(2004广东)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B液为,C液为,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浓度升高,导致病的发生。

16.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结构的名称:

A;C。

(2)写出下列液体的名称:

ab;c;d。

(3)写出e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4)用简式表明a、b、c、d之间的关系:。

17.如下图表示甲、乙、丙3种海螃蟹在其他生活环境条件一定时,实验条件下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天然海水的浓度是O.5molL-1。)。

(1)渗透压调节能力量差的是蟹。

(2)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生活的是______蟹。

(3)在盐浓度比天然海水还低的海水中.才能发挥调节能力的是蟹。

18.下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d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_________。

(2)图中a—d中,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__。试写出人体内利用O2并产生CO2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正常情况下,抗体主要分布在图a~d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生过敏反应时,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的通透性增强。

(5)试以简短语言概括a与人体外界环境之间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的。

参考答案:

1.答案B,提示:本题考查影响稳态的因素,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表现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

2.答案C,提示:考查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答案A

4.答案B,提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组织液通过渗透作用回到血浆和淋巴的速率降低,导致组织水肿。

5.答案D,提示:考查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范围。

6.答案D,提示:进入内环境主要是指进入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C

1O答案D,提示: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中的葡萄糖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回到血浆中。因此葡萄糖在输尿管中不存在。

11.答案A

12.答案A,提示:艾滋病毒是不具有独立代谢能力的一种生物,只有寄生在细胞内才能够增殖,内环境只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13.(1)渗透

(2)A、B、D;消化液

(3)皮肤毛细血管壁

(4)双向单向

(5)渗透作用和重吸收

(6)大分子蛋白质

14.(1)高温出汗

(2)产热多于散热基本平衡

(3)体温逐渐升高水盐平衡盐减少,渗透压降低

(4)A

(5)A

(6)下降

(7)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引起的失去水和盐的比例相同

(8)机体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5.(1)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

(2)毛细血管内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CO2的浓度

(3)胰岛素葡萄糖糖尿

16.(1)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

(2)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3)淋巴细胞淋巴

17.(1)乙

(2)丙

(3)甲

18.(1)a

(2)d、a

C6H12O6+6O2+6H2O6CO2+6H2O+能量

(3)d、b

(4)A

(5)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导学案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导学案
学习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学习重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做课本第7页的调查然后回答课本上的问题:
结论:正常情况下不同________,不同________的人,体温不同;同一年龄同一性别的同学体温也________;即使同一人在一天内的体温也是________,但一般不会超过1度;尽管外界气温变化大,但健康人的正常体温始终接近________。
2.稳态的定义:机体通过作用,使各个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状态。
3.稳态的特点:(1)稳态不是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变化;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内。(2)不同的个体存在。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人体各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2、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呢?
○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的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稳态就是稳定不变的状态吗?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阅读第9页的内容,回答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若外界环境变化太剧烈,或自身调节出现障碍,稳态就会被________。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其代谢只有________、________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________作用;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________的重要保障;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等会使机体内环境遭到________。如果内环境遭到破坏,细胞代谢就会________。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_______。
小结:内环境稳态的实质:
(1)稳态不是绝对稳定而是相对稳定。
(2)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的稳定。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四、课堂巩固练习1、维持血液pH恒定的缓冲物质D
A.都是由强酸和强碱盐组成的B.都是由弱酸和弱碱盐组成的
B.C.都是由强酸和弱碱盐组成的 D.都是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的
2、下列哪项叙述适于描述稳态的生理意义D
A.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B.使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相对平衡
C使体液的PH值维持相对稳定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D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C.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4、下列有关稳态的实质叙述中,正确的是:D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B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体液
6、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B
A.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C.血液运输氧气和废物D.血浆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呼吸加快
7、细胞内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的重要条件是C
A.血液酸碱度的稳定B.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
C.酶和稳态D.温度和渗透压的不断变化
8、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C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82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