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物理简单磁现象教案16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八年级物理简单磁现象教案16》,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磁场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2、过程和方法

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难点:

1、磁场、磁感线的含义。

2、知道磁场间的作用。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磁体、小磁针

教学课时: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利用航海史引入磁场

我国在磁方面上取得的成就

进行新课:

1、磁现象:磁体吸引钢铁一类物质的现象。

试验:47页图8.1-4甲示,结论

(1)磁极:磁体的两端,吸引能力最强的地方

南极(S极)

北极(N极)

试验:47页图8.1-4乙示,结论

2、磁场:

试验:把小磁针放在磁体周围

结果:小磁针都发生了偏转

(1)、结论: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物质,看不见、摸

不着,对放入其中的某些物质有力的作用,

我们把它叫做磁场。

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磁场的方向。

试验:48页图8.1-6示

结果:小磁针的排列很有规律,一系列的曲线。

(2)、结论: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带

箭头的曲线表示出来,就可以形象描

述出磁场,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

(其方向有N极→S极)

磁感线是一种物理模型

几种常见的磁感线

练习:49页画磁感线

指南针为什么总指一个方向?

(3)、地磁场: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球周围存

在磁场。

地磁场的N(北)极在地球南极,S(南)极在地球北极

(有些偏差)

3、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

试验证明:

生活中的磁化现象:

探究:磁化钢针

3、达标练习:课本后5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1、重点磁场的含义,以及磁感线的含义,比较抽

象,应重点分析。

2、多试验。

延伸阅读

简单的磁现象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化现象。

(二)教具

各种形状的磁铁,磁针,一小堆大头针,铁屑,铁片,铜片,玻璃片,镍币,铁棒,细线,有关磁性材料的实物,图片等。

(三)课前准备

以上实验器材可布置学生在家里准备,上课前检查准备情况,学生在家里不容易找到的器材如各种磁铁、镍币等,教师加以补充,然后要求学生将实验器材放好,供课堂实验用。

(四)教学过程

1.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平时摆弄磁铁时观察到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指南针有什么作用?

(吸引铁,指南针可以指南北,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

磁铁只能吸引铁吗?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些简单的磁现象。板书:第一节简单的磁现象

2.进行新课

(1)认识永磁体的磁现象

提问:磁铁具有哪些性质?它只能吸铁吗?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进行探索。

学生实验:将课前准备的铁片、钢锯片、镍币、铜片、玻璃片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

(磁铁能吸引铁制物质,能微弱地吸引镍币)

教师指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镍外,还能吸引钴,钴是稀有金属,我们平时很少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板书:一、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提问:磁体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都一样吗?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下列实验。学生实验:把一些大头针平铺在一张白纸上,分别将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平放在大头针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观察到磁铁两端能吸引较多的大头针,而中部没有吸引大头针,这表明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

教师归纳并板书:二、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提问: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出,磁体有两个磁极,怎样表示这两个磁极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先用线将条形磁体悬挂起来,使它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止方位;再支起小磁针,让它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止方位。

提问:条形磁体、小磁针静止时,两个磁极分别指向什么方向?

(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教师指出: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恒指南北,世界各地都是如此。为了区别这两个磁极,我们就把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或称S极;另一个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或称N极。板书:三、磁体上的两个磁极,一个叫南极(S极),一个叫北极(N极)。提问:世界最早的指南工具是什么?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出示司南的挂图和幻灯片,说明世界最早的指南针就是我国战国时代的指南针,叫司南,它是根据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南北的原理制成的。

提问: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如果把两磁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学生实验:把一块条形磁体用线吊起来,用另一块条形磁体的N极先慢慢地接近吊起的N极,再慢慢接近吊起的S极,观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归纳实验结果后,教师板书:

四、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磁体的许多磁现象,磁体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通常我们看到和使用的磁体都是人造磁体,它们都能长期保持磁性,通称为永磁体。(2)研究磁化现象

提问:人造磁体是根据什么道理制作的?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按课本图11—5那样进行演示实验。边演示边提问:

铁棒原来有没有磁性?(没有)当用磁体慢慢从上部接近铁棒时,观察到什么现象?(观察到铁棒能吸引下面的铁屑)这说明什么?(说明铁棒也获得了磁性)

教师指出:铁和钢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获得磁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磁化现象。板书:五、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铁和钢制的物体都能被磁化。

重做上面的实验:当铁棒吸引铁屑后,将上部的磁体拿掉。

提问:当磁体拿掉后,铁棒还能吸引下面的铁屑吗?这说明什么?(铁棒不能吸引铁屑,说明铁棒的磁性容易消失)

教师指出:铁棒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提问:除了钢、铁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作磁性材料?它们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呢?向学生展示录音带、磁性卡等,介绍这些磁性材料的应用。

3.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4.练习

有一条形磁体的N、S极的标记模糊不清了,怎样用实验的方法将它的两极判别出来?

5.布置作业

课本上的本章习题第1题。


八年级物理电生磁教案11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八年级物理电生磁教案11”,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二、电生磁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知道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
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过程和方法
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重、难点:
1、试验探究电流的磁效应的规律。
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规律。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磁体、小磁针、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静止后的磁针指南的一端叫极,又叫极,指北
的一端叫极,又叫极。
2、同名磁极相互,异名磁极相互;磁极间的
相互作用是通过发生的。
3、磁场的方向是这样规定的:小磁针静止时极所指的
方向就是该点的;可以利用带箭头的曲线来描述磁
场,这样的曲线叫做。
4、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试验“猜一猜”
利用隐蔽的通电螺线管吸引小铁钉,让学生猜是
什么物体?
磁体对进入磁场的物体会发生作用,能否利用人
工作用产生磁场、控制磁场?
进行新课:
1、电流的磁效应:
试验:53页图8.2-2示,结果
结论:通电导体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
方向有关,这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
(这试验叫奥斯特试验)
思考:为什么手电筒、普通电线通电时吸引力好像不
存在?……如何增强磁场?
(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如……开始的试验)
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猜想:通电螺线管能否产生磁场,磁场可能与哪种磁
体的相似?
(1)试验:54页图8.2-4示
(对比条形磁体)
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磁体的
磁场相似。
指出N极、S极
猜想:改变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会不会变化?
(2)试验:54页图8.2-4示,但电流方向相反
结果:
结论:
指出图8.2-5中的N极、S极
讨论:能否利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普遍性的规律?
(参考55页提示)
(3)安培定则: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
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
螺线管的N极。
练习:判断一些通电螺线管的N、S极
3、达标练习:课本后5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1、重点磁场的含义,以及磁感线的含义,比较抽
象,应重点分析。
2、多试验。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12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

科目

物理

课题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时安排

1

课型

执教者

班级

八(1、6)

知识

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教学用具

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组织教学:(略)

新课教学:课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生阅读课本——各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2)、实验14页图1—4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4、回声:声音的反射。原声与回声的时间差要0.1秒。

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

本课小结:略。

作业布置:P16:第5题。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

科目

物理

课题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课时安排

1

课型

执教者

班级

八(1、6)

知识

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道人耳的构造。

2、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3、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教学用具

音叉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组织教学:(略)

新课教学:课题: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前提测评: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3、声音在、体中比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直接给出问题,引入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在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的基础上,解释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

2、利用骨传导听到声音

电视节目中的《千手观音》就是利用骨传声

学生活动:讨论双耳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活动:1.通过看书,了解人耳的结构。2.进行一些有趣的实验去体验骨传导。例咬住音叉,把耳朵捂住,敲击音叉,是否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

本课小结:略。作业布置:P16:第4题。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

科目

物理

课题

声音的特性

课时安排

1

课型

执教者

班级

八(1、6)

知识

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教学用具

钢尺、音叉。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组织教学:(略)

新课教学:课题:声音的特征

一、前提测评: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3、声音在、体中比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为什么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1、音调:声音的高低。

试验: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结果: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结论:(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2、响度:声音的强弱。

试验: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结论:(1)、响度与振幅有关。

(2)、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

学生阅读材料:了解一些环境的响度。

3、音色:声音的另一个特征。音色表示什么?它与材料、结构有关。

本课小结: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

作业布置:P24:第1题。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

科目

物理

课题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课时安排

1

课型

执教者

班级

八(1、6)

知识

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l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l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

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用具

闹钟、纸盒。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组织教学:(略)

新课教学:课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

1、噪声的来源

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找出噪声的含义

(2)分组讨论:在你的周围,有哪些是噪声?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找出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

(2)不同的噪声的等级对人们所产生的危害又是怎样的?

(3)认真阅读P26的噪声分类表。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90dB,会破坏听力;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

(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

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学生活动:(1)观察书本P26图1.4-4,指出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在哪里实施的;

(2)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治理噪声的实际例子

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观看录像。加深对噪声的了解

课堂小结:1、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2、怎样防治噪声?

布置作业: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教学后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成。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

科目

物理

课题

声的利用

课时安排

1

课型

执教者

班级

八(1、6)

知识

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l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组织教学:(略)

新课教学:课题:声的利用

学生活动

(1)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2)观看相关的录像;

(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

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

要求学生按解题的格式来做。

学生先做,然后教师评讲。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

(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

(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超声振动除结石。

课堂小结: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作业布置: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820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