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1课马克思
了解马克思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体会其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马克思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
一、“为人类而工作”
1、树立崇高理想:中学时代,受法国思想的影响,产生了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他最喜欢说的名言是“为人类而工作”。
2、思想转变:
(1)、大学时代被黑格尔哲学所吸引,加入“博士俱乐部”。后汲取了黑格尔的思想。
(2)、1841年费尔巴哈的发表,给马克思巨大影响,使他摆脱黑格尔的,转向唯物主义。
(3)、1844年主编《德法年鉴》,马克思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的伟大转变。
二、伟大合作
1、1844年开始合作,第一个作品是,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的著作。
2、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又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他们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第一次阐明了历史观。
3、1846年,他们创立了“共产主义者通讯委员会”,在工厂中传播理论。
4、1847年,他们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为其拟定纲领----《》,这个纲领于1848年2月发表,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5、积极参加革命,创办“民主机关报”----《》。
三、流亡中的贫困生活
1、原因:由于从事革命活动引起欧洲各国政府的恐惧,马克思多次遭到迫害和驱逐。
2、马克思的态度:恪守崇高的革命信念,始终以事业为第一生命。
四、第一国际的灵魂
1、创立和领导第一国际
(1)背景:19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
(2)1864年,“”成立,马克思领导了工人协会的活动,亲自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等重要文件。
(3)评价:马克思始终是协会的领袖、灵魂。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政治活动的又一个高峰。
2、支持巴黎公社:马克思写了《法兰西内战》,高度赞扬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系统总结了的经验教训,有力地回击了阶级敌人对公社事业的造谣诽谤。
五、《资本论》与晚年
1、《资本论》
(1)内容:论述了,揭露了,揭示了,论证了。
(2)评价:是一部不朽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是中的一次革命。
2、马克思逝世: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与世长辞,但他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将永远放光芒。
恩格斯称之“人类失去了一个头脑,而且是它在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
科学共产主义是怎样诞生的?19世纪60~70年代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中出现了哪两个重大事件?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0年9月9日马克思写道:“法国工人阶级正处于极困难的境地。在目前的危机中,当敌人几乎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1871年,马克思写道:“愚蠢地不愿意开始内战,好像梯也尔力图用暴力解除巴黎武装,不像是开始内战似的……国防政府在民族义务和阶级利益二者发生矛盾的时候,没有片刻的犹豫便把自己变成了卖国政府。”
——摘自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请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有关背景,分析马克思为什么对法国不同时期的国内革命持不同态度?
第五单元第1课马克思
(1)诞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19世纪30、40年代,欧洲爆发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但其实践活动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同时也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方面深入群众,揭露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广泛吸取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创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事件:第一国际成立和巴黎公社革命。
(3)影响:第一国际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新阶段;巴黎公社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它的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1870年9月3日色当战役后,普鲁士军队向巴黎进军。9月4日革命后,法国成立了"国防政府"。当时,民族矛盾成为法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国防政府的卖国嘴脸还没有暴露出来,人民把拯救法国的希望寄托在它身上。所以马克思说"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
1871年,法国议会批准组成了由梯也尔领导的反动政府。梯也尔政府对外坚持卖国立场,对内要消除人民的力量,解除巴黎工人的武装。在这种情况下,巴黎人民只有推翻梯也尔政府,才能打退普鲁士军队的进攻,所以马克思主张通过内战的形式,推翻梯也尔政府。
第三单元第3课拿破仑
简述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讨论其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平定王党暴乱、发动雾月政变、建立第一帝国、颁布《法典》和对外战争。讨论拿破仑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一、荒野雄狮
1、少年发奋:出生于意大利,沉默寡言,勇敢好斗。在布里埃纳军校,、凯撒等英雄使他神往,卢梭、、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让他着迷。15岁时转往最高军校,主修炮兵学。
2、机遇垂青:1793年9月受青睐,参加共和国军围攻土伦,崭露头角。1795年,受邀请,平息了保王党人叛乱,成为共和国的救星。
二、称霸欧洲
1、背景:法国大革命引起了、俄、普为首的各国封建君主策划组成的的干涉。
2、实现梦想:
(1)1796年统帅大军直趋,屡次击败反法同盟。
(2)1798年率军远征,摧毁了埃及的近卫骑兵。
(3)1799年,发动,推翻督政府,自任第一执政,后为终身执政。
(4)在1805年的战役中,一举摧垮了第三次反法同盟。
(5)粉碎第五次反法联盟后,拿破仑几乎控制了除英国、以外的整个欧洲,终于登上了的宝座。
三、拿破仑一世改造法国
1、加冕称帝: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
2、改造法国的措施:
(1)用人上:要求任职的官吏宣誓效忠,奖励特殊有功之人。
(2)思想上:承认为国教。
(3)政治上:①精简编制,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
②剥夺人民的民主权利,取缔党派等,以实现独裁。
(4)经济上:建立,整顿国家财政,扶植资本主义发展。
(5)军事上:废除雇佣兵制,代之以。
(6)法制上:编撰和颁布了民法典又称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
四、走向末日
1、末日原因:
(1)大陆封锁:1806年11月,颁布“”,绝对禁止欧洲大陆与英国通商。
(2)两线作战:大举进攻俄国,失败,元气大伤;大会战,陷入四面楚歌困境。
2、帝国覆亡: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复辟。
3、百日政权:
(1)再登皇位:1815年,拿破仑逃出,重返巴黎,推翻了波旁王朝。
(2)昙花一现:英、俄、普、奥等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在决战中打败拿破仑,拿破仑再次遭流放。
法国大革命开始至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的二十余年中法兰西不曾间断战争。先有普奥联军的武装干涉,继而是欧洲反法联盟的进攻。拿破仑帝国时期又频繁对外战争直到莱比锡之战,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走向瓦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参加和组织反法联盟是为了什么?
(2)你怎样看待和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莱比锡之战为什么被称为“民族之战”?
(3)拿破仑对外战争对法国有何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
材料二: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三:他把他的法典带到他征服的国家里,这部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四:法国大革命的几次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而且确实是这样的战争。这些战争是革命的:保卫伟大的革命,反对反革命君主国联盟。但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的、大的、有生命力的民族国家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请回答:
(1)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中,再次出现“革命”一词,请说明这里所说的“革命”是什么性质的革命?
(2)根据材料二、三,马克思、恩格斯主要在哪个角度肯定了拿破仑?
(3)根据材料四,列宁主要在哪个角度否定了拿破仑?
(4)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拿破仑的论述是否矛盾?为什么?
第三单元第3课拿破仑
(1)同法国争夺市场和霸权。(2)拿破仑对外战争早期具有进步性(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抗击反法联盟对法国的进攻);后期具有侵略性(奴役了欧洲许多民族的国家和人民);与英、俄战争则具有争霸性(对欧洲大陆霸权的争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莱比锡之战是被奴役的欧洲各国反对拿破仑帝国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3)防止波旁王朝的复辟,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前进步伐;战争使帝国的经济和财富陷入困境;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
(1)资产阶级革命(2)摧毁封建制,动摇欧洲封建统治秩序(3)拿破仑对欧洲各民族的侵略和奴役(4)不矛盾。因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有两重性质,即进步性和侵略性。材料一、二、三是从拿破仑战争的进步性方面评价,材料四是从拿破仑战争的革命性和侵略性两方面评价。(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肯定拿破仑的历史贡献,即捍卫法国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把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带到法军所到之处,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第五单元第3课 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明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五单元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
第3课 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明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的记载
《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古蜀王国;古蜀名王及其事迹
古蜀王国;古蜀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联系
弄清三星堆文明的起源,理清它的发展脉络和走向;探究古蜀文明从诞生、发展、兴盛到衰亡的演变过程
将零星史料梳理归纳;探究问题
古蜀文明的神秘与博大,源远流长
三星堆文化证实了古蜀文明
三星堆考古资料与古史史料相吻合的研究
三星堆考古发现的意义;理解“古蜀文明”,“中华文明源流”概念
分析图片、史料,并结合某些出土文物相互比较,情境再现
古蜀地区是中华文明重要的起源之一,对中华文明的缔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广汉三星堆文明作为长江文明之源与黄河文明共生互动,证明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三星堆遗址
反映的古蜀社会
三星堆遗址反映的古蜀社会的状况
说明古蜀文明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
从广汉三星堆到成都金沙遗址的发掘结果都雄辩地证明:在秦文明入主成都平原之前,这里拥有着高度发达的不同于黄河流域诸文明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应吸收新的研究成果,把保护、开发和利用有机统一起来,不辱传承巴蜀先进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古蜀文明考古的最新成果
金沙遗址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关系;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后四川最为重大的考古大发现
问题探究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明。
难点三星堆文化证实了古蜀文明;中华文明源流的多元性。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内容围绕三星堆文化展开,主题在于使学生对古蜀文明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了解。首先在“《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的记载”这一子目中,介绍了传说中的古蜀王国,以及古蜀名王的事迹。在第二个子目“三星堆文化证实了古蜀文明”中阐述了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明的关系;古蜀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关系。三星堆文明,证实了古蜀文明的存在,进一步证明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部分,中华文明的源流是多元的。又在第三个子目“三星堆遗址反映的古蜀社会”中,明确三星堆遗址反映的古蜀社会,拥有着发达的、独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最后,“古蜀文明考古的最新成果”这一子目介绍了考古的最新成果“金沙遗址”,大大丰富了对古蜀文明的研究。将这四个子目的内容概括,就是这样一条线索:从古史记载,传说中的古蜀王国;到三星堆遗址,证实了的古蜀文明;再到金沙遗址,丰富了古蜀历史。
本课历史概念较多;时间跨度较大,除了重点教学内容较多之外,还有许多零散的历史知识需要梳理、记忆;建议教师用传说、历史材料与考古成果相互印证、说明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教材引言部分文字用了一个悲壮的故事;一段神秘的古史;一座古老的遗迹把古蜀文明渲染得扑朔迷离、引人入胜。教师应充分利用引言中的诗句和成语“杜鹃啼血”的典故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第一目“《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的记载”
这一子目内容实际上是有关四川地区古史传说和记载。教师说明教材没有用古史传说和记载作为本目标题的原因:一是因为各种古史传说太零星、杂乱;二是《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是有关四川上古历史记载中最重要的古书,以此为本目的标题是为了强调、突出这两本古史。教材首先通过古史记载介绍了古蜀王国以及古蜀名王(蚕丛、柏灌、鱼凫、开明和杜宇)的丰功伟绩。随后通过传说和甲骨文叙述了古蜀地区和中原的联系和交往。教师讲清两点:
(1)古蜀名王及其事迹。(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和开明)。
建议教师除了用教材引言内容、资料回放和正文有关古蜀帝王的材料,还应适当补充材料,帮助学生对四川上古历史有个系统认识。
据史籍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古蜀第一代王是教会蜀人“种桑养蚕”的蚕丛。“蜀”字在甲骨文中为象形字,俨然如一只身体卷曲长着大眼睛的蚕,很可能与蚕丛有关。第二代王名叫柏灌,传说柏灌是一种鸟。第三代蜀王名叫鱼凫,是一种水鸟,也就是鱼鹰,以善捕鱼而被家养。鱼凫教给人民打鱼、狩猎。第四代王杜宇,人称望帝。杜宇就是杜鹃鸟,这又是一支以鸟为族名的部族。关于杜宇有一个悲壮的故事,传说杜宇“教民务农”受到人民爱戴,而拥立为王。后来蜀国发生水灾,杜宇难以治理,则由开明治理水患。开明因功绩卓著,取代了杜宇,自立为王,称为丛帝。杜宇失国后,怀念故国,化为杜鹃鸟,悲切呼唤,啼泪成血,成语“杜鹃啼血”便源于此。当地人民为纪念杜宇发展农业和开明治理水患的功绩,立祠供奉,四川的望丛祠就是蜀人纪念望帝杜宇和丛帝开明而建的。
(2)古蜀王国的生产、生活情况
人们风行“头上梳髻,衣开左襟”;从事养蚕、打鱼、狩猎、务农等生产活动。
(3)古蜀王国和中原的联系
据传说黄帝之妻嫘祖原先就是古蜀之人,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其后代就是古蜀国王。这一传说就把四川古史和中原古史密切的联系起来了。蜀这一名称曾先发现于商代的甲骨文,甲骨文中有“蜀受年”,“蜀不受其年”。当周人克商时,蜀人曾经前往相助等记载。说明了从黄帝、嫘祖、昌意时期,古蜀地区同中原地区的关系。到夏商周时期,古蜀与中原的关系更密切了。
第二目“三星堆文化证实了古蜀文明”
这一目既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
教材重点阐释了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明的关系;古蜀文明和中华文明源流的关系。即三星堆文化的发现证实了古蜀文明古国的存在;三星堆文化的发现进一步证明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部分,中华文明的源流是多元的。建议教师讲清两点:
(1)三星堆考古发现的意义在于证实了古蜀文明的存在,证明了中华文明的源流。三星堆文化的发现使虚幻传说中的古蜀文明得到了证实。三星堆文明作为长江文明之源与黄河文明共生互动。在中原的商代时期,三星堆已发展成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中心,即早期蜀国,这是三星堆文明的鼎盛时期,也是2000多年的古蜀国历史进程中最辉煌的时期,代表了长江流域文明的最高成就。破译三星堆文明,不仅可以解开蜀王国千古之谜,而且还可以证明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2)三星堆考古发现与一些零星古史相吻合:第一,古书记载,蚕丛“其目纵”与三星堆青铜人像造型相符;第二,古史记载,古蜀民族“椎髻左衽”,这也与大量的三星堆青铜人像造型相符;第三,古史记载的古蜀国王蚕丛、柏灌、鱼凫和杜宇都和虫、鱼、鸟等动物有关。而在三星堆遗址中,确也出土了若干鸟、鱼造型的器物。特别是鸟,似乎与古蜀文化鸟崇拜有关;第四,古史记载,“蚕丛、鱼凫皆都于瞿上一地”,而“瞿上”,就是广汉的三星堆。三星堆遗址与古史记载古蜀都城都在成都平原附近相吻合。建议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史料及某些三星堆出土文物图片相互比较,相互印证,情境再现。帮助学生理解三星堆考古发现证实了一些零星古史记载的可靠性,本节可参照的图片有三星堆出土的盘髻青铜人像、三星堆出土的脑后高髻的青铜像。还可参照前两课教材有关的图片。
第三目“三星堆遗址反映的古蜀社会”
本目是全课的重点子目。应讲清三点:
(1)三星堆遗址是早期蜀国的都城,是当时四川地区政治中心。
从古城遗址布局及建筑工艺看,古蜀都城已具有相当规模。3000多年前如此规模宏大的城市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少见的。三星堆有两个祭祀坑,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具绝大部分只能作为祭祀器具,表明古蜀国的原始宗教体系已比较完整,这里经常举行大型祭祀活动。它是当时四川地区政治中心,是早期蜀国都城,与古史传说“蚕丛、鱼凫皆都于瞿上一地”“蚕丛至鱼凫皆治同一城”相吻合。
(2)三星堆先民的衣食住行已达到相当水平。
从考古遗存看,古蜀先民穿着左衽的细苎麻布衣或丝衣,有的衣服上还绣有龙、云、人面、回字的图案,衣服袖口窄小,其背面比正面长,像长着“尾巴”;他们梳着高高的锥型发髻,贵族还戴着莲花高冠。充满了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异域色彩。建议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书上图片,获取信息。
(3)早期蜀国文明程度很高。
从出土精美的器物和房屋布置说明当时已有发达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建筑业。从而让学生认识古蜀文明程度很高。
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将考古遗址,出土文物与历史材料相结合,使学生了解古蜀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及古蜀文明的特点,全面认识古蜀社会。
第四目“古蜀文明考古的最新成果”
教材首先介绍了1995年在成都附近发掘出一系列古城遗址,包括都江堰的芒城、新津宝墩古城等。21世纪初在成都又发现了金沙遗址。本子目主要突出了金沙遗址。
(1)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后四川最为重大的考古大发现。
在金沙遗址出土文物中,金器、玉器、象牙尤为引人注目,特别是象牙,总量以吨计,在全国堪称第一。这些器物,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往往代表尊贵而神圣的权力,它们的发现很可能填补有确切文字记载之前的古蜀国的空白。而在遗址中已出土的金面具、金冠带、蛙形金箔、太阳神鸟金箔等器物则显示了古蜀文明的璀璨,堪称同时期金器加工工艺的经典。在临时存放金沙遗址出土文物的博物馆,我们还看到了大量的制作精美的玉璋、玉圭、玉凹刃凿形器等,这些玉器表面色泽艳丽,多种颜色极富层次变化,打磨得细腻规整,异常光洁,可见当时古蜀人对玉器的制作技术、工艺流程和制作工具已经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
(2)金沙遗址是三星堆文化古蜀文明的延续。金沙遗址是古蜀国又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金沙遗址表现出明显的古蜀文化特征。该遗址主体遗物的年代约相当于商末至西周,晚于三星堆祭祀坑,其遗物的总体风格与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礼器颇为一致,表明该遗址与三星堆有着极为密切的渊源关系。据初步推测,该遗址的形成与三星堆古蜀国内部政权更替所导致的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有关,这里可能就是三星堆文明衰亡之后的古蜀新都。和史书上所记杜宇建立古蜀新都刚好同时。
从广汉三星堆到成都金沙遗址的发掘结果都雄辩地证明:在秦文明入主成都平原之前,这里早已进入了文明时代,并拥有着高度发达的不同于黄河流域诸文明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这就是后来失落于历史中的古蜀文明。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1)本课涉及内容距今年代遥远,学生相关知识储备较少。教师的教法及语言应尽量平易通俗,并利用本课插图、照片较多这一有利因素辅助教学,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插图的能力。如有可能,还可结合某些出土文物,进行一些考古学知识的介绍,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
(2)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的记载”一目时,以本目正文、引言和等为素材,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问题一,哪两本古书主要记载了四川上古历史?问题二,传说和记载中提到的五位古蜀名王有哪些事迹?问题三,古蜀王国和中原联系的传说和文字记载有哪些?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通过对传说史料的分析,来说明四川上古时期人们的生息、繁衍形成的古蜀王国,以及与中原地区的交往情况。教师还要特别说明本目引用的历史材料,既记载了古蜀名王对古蜀文明的贡献,也反映了当时生活、文化发展状况。
(3)正确地理解“古蜀王国”“古蜀文明”的概念;弄清“古蜀文明”和“中华文明源流”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问题。学生往往容易将“古蜀王国”和“古蜀文明”简单地等同起来。教师应该对两个概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讲述。“古蜀王国”强调的是地理、政治概念,是指在四川区域的古老政权。“古蜀文明”就是古蜀地区的人们在“青铜时代”所创造的物质文化。讲清了概念后,教师再论证“古蜀文明”存在证实了“中华文明源流”的多元性。古蜀地区有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光辉耀眼的“青铜文明”。古蜀地区是中华文明重要的起源之一,对中华文明的缔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4)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三星堆遗址反映的古蜀社会”一目时,通过加强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结合教材内容,综合说明古蜀社会的状况。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了解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的基本常识,增强历史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历史的特点和人类认识历史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历史创新思维的意识与习惯。
(5)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后四川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金沙遗址出土的文物具有品种繁多、价值连城、工艺高超等特点。在处理金沙遗址这一问题时,教师除应注意讲清上述特点,还应强调自三星堆遗址至金沙遗址是古蜀文明的延续,反映了中原夏至商末西周时期古蜀王国政治中心由广汉三星堆转移到成都,从而加强学生对“古蜀文明”的全面理解和认识。教师还要将本目和第三目所学的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广汉三星堆是早期蜀王国都城的遗址,而成都金沙遗址就是继三星堆衰亡后的古蜀王国的新都。使学生对古蜀王国的发展、兴衰的演变过程有一全面了解。
(6)本课内容涉及古诗、史料、图片较多,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巧妙的引用。如导入新课时,就可引用李白的诗《蜀道难》。在教师讲古蜀王杜宇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引言中提到的望丛祠;杜甫的“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的诗句。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观看图片《四川民间收藏的杜宇神像》。这样使得学生能够完整地了解杜宇的事迹,更好的了解古蜀社会生活、文化发展状况。巧妙的应用史料和图片,能培养学生归纳运用各种历史材料的能力。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介绍第一目“古蜀名王”的内容时,用实物投影,或电脑打出教材引言和中的两句诗:
(1)“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李白)
(2)“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杜甫)
教师提问导入:以上两句诗提到哪几个古蜀名王?他们的名字都和哪些动物有关?为什么?
案例二 在介绍第一目内容里古蜀与中原的联系时,教师可以这样过渡:
大诗人李白的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说出了“蜀地”的独立与孤傲。而事实上古蜀和中原的关系并非因“蜀道难”而隔绝,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有“放蜀”“至蜀”“征蜀”“克蜀”“代蜀”的记载,就证明了古蜀和中原的联系。
案例三 在介绍三星堆文化和古蜀先民的社会生活时,用实物投影,或电脑、幻灯介绍书中的两幅图片。
图片1 三星堆出土的盘髻青铜人像
头戴绳索状帽圈或是将发辫挽于头顶上,耳朵圆孔。
图片2 三星堆出土的脑后高髻的青铜像
这是一尊青铜跪坐人像,头发从前往后梳,再向前卷,眼珠外凸,上身穿交领长袖短衣,腰部系带,手腕带镯,足上套袜。
以上两幅图片与《蜀王本纪》形容古蜀民族“椎髻左衽”相吻合,表明三星堆考古发现和零星古史相印证。青铜人像粗眉毛、大眼睛、高鼻梁、阔扁嘴;服装饰物上,饰有夔纹,更显装束之华美。铜塑人像发型讲究,为我们提供了当时蜀人已是一个爱美的、文明富饶之民族的实例(铜像耳垂有孔,是佩戴耳环之用)。以上种种特征,表明古蜀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并具有很高的文明。
那么有些“纵目”面具是古蜀国人为崇拜蚕丛而作,还是当时人就是这种模样?
案例四 在课文学完后,教师进行总结时,先将本课内容概括为:传说中的古蜀王国和发现了的古蜀王国。总结可以如下。
传说中的古蜀国: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古蜀历史、文化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正如大诗人李白在诗中所感叹的那样:“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蜀道难》)古蜀国在传说中显得扑朔迷离,虚无缥缈;古蜀历史如烟尘逝散,杳不可知。
发现了的古蜀王国:从三星堆遗址到金沙遗址,通过考古学家们的不懈努力,我们不仅弄清了三星堆文明的起源,而且基本梳理清楚了它的发展脉络和走向。古蜀文明从诞生、发展、兴盛到衰亡的全过程,都在考古学家们的辛勤努力下被──重建起来。这使得我们能够感知到悠悠远逝的古蜀先民的岁月时空,感知到五千年来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古蜀文明的独特品味与恒久魅力。
案例五 在结尾时,教师应留有余地,为“第4课三星堆之谜”埋下伏笔。
结束语:学完本课,我们为这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古蜀历史文化所折服之余,细细嚼来,三星堆无疑悬念多多,神秘是它的主题。不知何由它带着奇异的文明光环悄然逝去?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
四、问题解答
本课测评
1.古蜀文明和古蜀王国有哪些文字记载和传说?
解题关键:《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的记载。
思路引领:古蜀名王事迹的记载和传说。古蜀王国和中原的联系的传说和文字记载。
答案提示:主要记载的古书是《古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据史籍记载,古蜀王国的人们风行“椎髻左衽”;“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古蜀几代名王都曾为人民做了大量有益的事,蚕丛教会人民养蚕;鱼凫教给人们打渔狩猎;杜宇“教民务农”,开牧场,建园苑;开明“始立庙宇,以酒为醴”。还据传说黄帝之妻嫘祖原先就是古蜀之人,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其后代就是古蜀国王;在甲骨文中有“蜀受年”“蜀不受其年”,当周人克商时,蜀人曾经前往相助等记载,说明蜀地和中原的交往。
2.三星堆考古资料和古蜀传说史料怎样相互印证的?
解题关键:从三星堆出土的器物和古城遗址上找出与古蜀传说史料的联系。
思路引领:三星堆考古发现与一些零星古史记载相吻合。
答案提示:三星堆考古发现与一些零星古史相吻合:古书记载,蚕丛“其目纵”与三星堆青铜人像造型相符;古史记载,古蜀民族“椎髻左衽”,这也与大量的三星堆青铜人像造型相符;古史记载的古蜀国王蚕丛、柏灌、鱼凫和杜宇都和虫、鱼、鸟等动物有关。而在三星堆遗址中,确也出土了若干鸟、鱼造型的器物。特别是鸟,似乎与古蜀文化鸟崇拜有关;古史记载,“蚕丛、鱼凫皆都于瞿上一地”而“瞿上”,就是广汉的三星堆。三星堆遗址与古史记载古蜀都城在成都平原附近相吻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五单元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课题
第五单元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考试
内容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与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主要措施及其经验教训
链接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考
点
知
识
自
主
梳
理
定
位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历史条件(1)经济前提: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
(2)阶级条件: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阶级觉醒,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思想条件: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4)实践条件:马、恩参与并总结工人运动经验。2.诞生标志:《》发表(1)时间:
(2)主要内容:①阐述了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②充分肯定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指出资本主义必将被取代。③明确指出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
④号召全世界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3.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世界和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巴黎公社
1.背景:(1)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垮台。(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以武力解散巴黎人民的武装。
2.建立:1871年3月28日,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建立了。3.建设措施:(1)政权建设方面:①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是最高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和司法权;②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③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建立了自己的司法机构;④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⑤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2)社会经济:①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②实行八小时工作日。4.失败及原因
(1)失败:1871年5月,巴黎公社失败。(2)败因:根本原因:法国政治、经济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客观原因:敌人的疯狂进攻,巴黎公社寡不敌众。主观原因: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同省外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未能发动人民群众。5.意义(1)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学说。(2)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教训。巴黎公社给人们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
巩固练习
1.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的国家是指()
A.英法美B.英美德C.法美德D.英法德
2.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起义D.俄国二月革命?
3.某部影片的一组镜头:凌晨,法国政府军企图夺取首都城内高地国民自卫军的大炮,被人发现,随即,首都警钟长鸣,一场革命开始了。自卫军向政府军发动进攻,当晚就占领了政府的各主要机关,临时政府狼狈逃往郊外某宫邸。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是()
A.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标志B.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D.列宁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4.某班同学在学习巴黎公社时,对巴黎公社产生了以下四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巴黎公社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呈下降趋势?B.巴黎公社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C.巴黎公社如建立工农联盟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D.巴黎公社是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一个特殊事件
5.社会主义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又是一种人类的重要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列宁
材料二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材料三
列宁宣布苏维埃政府成立开国大典
(1)根据材料一,“两位学者和战士”指的是谁?他们所创立的科学理论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历史文献?请概括材料二的中心内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上述理论在哪些国家得以成功实践。答案1.D2.C3.C4.D5.(1)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
(2)历史文献:《共产党宣言》中心内容: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3)俄国(或苏俄) 中国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678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