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恶性肿瘤的发生与防治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恶性肿瘤的发生与防治”,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3节恶性肿瘤的发生与防治JaB88.coM

[背景知识互动]
1.什么叫做细胞周期?
2.细胞周期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案: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为止。
2.细胞周期的影响因素有生长激素、原癌基因等因素。知识链接
细胞癌变的原因是细胞周期的调控的失调,人们又把细胞的癌变叫做细胞周期病。

[典型例题探究]
步入2001年,欧洲大地贫铀弹问题掀起了轩然大波,这是由于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时,大量使用了贫铀炸弹。贫铀是从金属中提炼235U以后的副产品,其中含有238U,比重为钢的2.5倍,贫铀炸弹的最大穿透深度可达900mm,杀伤力极大,残留物可长期起作用。
(1)常规炸弹最大穿透深度可达100mm,弹头可穿过50人,同样形状的贫铀炸弹穿过的人数可达()
A.100人 B.150人 C.450人 D.900人
解析:见第(4)小题解析
答案:C
(2)贫铀炸弹的放射性可使生物体发生变异,导致癌症和白血病,这是射线的作用,导致生物体变异的生物学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见第(4)小题解析
答案:基因突变
(3)残留物对环境可长期起作用,其原因是()
A.爆炸的弹片存在放射性
B.未炸的哑弹存在放射性
C.铀的衰变速率很快
D.铀的半衰期很长
解析:见第(4)小题解析
答案:D
(4)北约轰炸南联盟的目的是()
A.人道主义 B.保护人权
C.霸权主义 D.强权政治
解析:通过对题给信息的筛选、提炼可知,贫铀炸弹穿过人群可类比子弹打木块模型,运用动能定理求出穿过的人数。贫铀炸弹对生物体的危害,必须从基因角度考虑,其残留物可长期起作用,要注意“长期”这一信息,显然“长期”与“半衰期”相关。对前三个问题进行归纳并提炼,不难回答第四个问题。
答案:C规律发现
此题是一道综合性题目。贫铀炸弹的放射性可使生物体发生变异,导致癌症和白血病,这是射线的作用,是物理致癌因子。

[教材习题研讨]
巩固提高:
1.解析: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大致归纳为三大类。一类是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使身体受到辐射损伤,可以引起癌变。例如电离辐射、X射线、紫外线都可以致癌。另一类是化学致癌因子,如砷、苯、煤焦油等。再有一类是病毒致癌因子,能引起细胞癌变的病毒,叫做肿瘤病毒或癌病毒,现在已经发现有150多种病毒可以引起动物或植物产生肿瘤。方法点拨
三种致癌因子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能作用于细胞分裂的间期时的DNA分子的复制而导致DNA分子的结构发生变化。
手术治疗恶性肿瘤是最古老的方法之一,目前仍是对某些肿瘤治疗的最有效方法。大部分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约90%的肿瘤应用手术作为诊断和分期的工具。成千上万的人单用放射治疗或并用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后,治愈了他们的癌症。医生在病人手术前,可以用放射治疗来皱缩肿瘤,使之易于切除;手术后,用放射治疗来抑制残存癌细胞的生长。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的一种治疗方式。
答案:目前认为,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大致归纳为三大类,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此外,科学证明:由于体内致癌基因的激活,使细胞发生转变而引起癌变。
现代医学对癌症的治疗方法一般有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因为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征,所以对癌细胞进行治疗的思路有两个:一是防止细胞的有丝分裂;二是加速细胞的死亡。
2.解析:(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①能够无限增殖。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在人的一生中,体细胞能够分裂50~60次,而癌细胞却不受限制,可以长期增殖下去。②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导致癌细胞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和转移。③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例如,培养中的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呈扁平梭形,当这种细胞转化成癌细胞后就变成球形了。④接触抑制现象消失。癌细胞的特征有很多,必须掌握的有四个。

因为能无限增殖,所以要治疗癌症,就要想办法抑制细胞的分裂。
(2)化学治疗的原理是利用细胞周期的间期时DNA分子的复制抑制性化学药物阻止细胞的有丝分裂。
答案:(1)无限增殖、细胞表面发生变化(易于扩散)、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变圆和细胞核大)、接触抑制消失
(2)DNA分子复制 细胞分裂

精选阅读

专题六自然资源与灾害防治


专题六

自然资源与灾害防治

[知识梳理]

一、我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1)自然资源大国:土地面积、矿产世界第三、耕地世界第四、河流径流、森林面积世界第六

(2)人均资源不足:人均土地、耕地占世界人均量的1/3、径流量占1/4、森林占1/5、矿产占3/5

(二)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1)水资源特点

①总量丰富(年江河径流量世界第六)

②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求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率大)

(2)水能资源特点

①蕴藏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②地区分布不均。实际开发水能从多到少:西南、中南、西北、华东、东北、华北。

70%分布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长江水系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目前,已开发的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


第三单元环境污染与防治
3.3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

城市垃圾的数量越来越多,形成了垃圾围城的现状,如何减少城市的垃圾数量,将其影响减少到最少是当前必须思考的问题,本节课主要讲授城市垃圾的危害、防治、综合利用

1.知道城市环境问题的构成和危害,能提出一些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措施和城市垃圾综合利用的方式
2.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城市垃圾问题,与其他同学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和综合利用的对策
3.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学生维护身边环境的责任感

城市垃圾的危害、防治、综合利用

城市垃圾的综合利用

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

一课时

新课导入:(教材的情景及问题)
[资料]1、如目前南京日产垃圾3500吨
2、据统计,散布在北京城郊的、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的各种新旧垃圾填埋场已达4000余座,它们在北京四周形成“垃圾包围城市”的阵势。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阿苏卫卫生填埋场是北京市第一座、也是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占地60公顷,总填埋面积40余公顷,日处理垃圾2000吨,占北京垃圾处理量的1/6
一、城市垃圾的构成和危害
1、城市垃圾的构成
[教师导]城市垃圾主要是指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抛弃的各种废弃物,它的成分和数量都因时、因地而异
[学生研究活动](1)、分析我国某城市某居民区垃圾成分和数量的因时变化(配合照片)
传统的生活时期现在
城市垃圾成分
城市垃圾数量
(2)、分析城市垃圾成分因地的变化
城市某居民区城市的某学校
城市垃圾成分
2、城市垃圾的危害
[师生共同完成研究]
占用土地——因城市垃圾是固体废弃物,没有处理前要占用一定的空间,
淤塞河湖水道、污染水质——堆放不合理,如投入河流,就会淤塞河湖水道,垃圾中物质溶解进水里,会污染水质,使水变质,变黑,变臭,富营养化,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环境。
污染大气——城市垃圾燃烧时,特别是化学物质的燃烧,会释放出有毒的物质,从而污染了空气。
[资料] 2005年,建设“法治政府”、依法管理城市,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最急迫的课题。值此岁末年关,本报对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法律盲点、疑点、难点问题作一系列报道,以供城市管理者、立法机关、法律人士和广大民众检视和探讨。
植物都变异了,月季花长得比牡丹花还要大;很多人莫名其妙就患了癌症,比例还在不断扩大———“我不知道这是否跟垃圾场有关,但发生在现实中的事令人恐惧”。这是南京一位环保人士从江宁两处垃圾填埋场探访归来的感受。“原始的填埋方式,正在日益危害这座城市的环境”,这位人士表示,“不能光顾着喊可持续性发展的口号,垃圾问题一天得不到解决,我们的城市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会陷入灾难之中。”
二、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
[师生共同研究](以本学校和本地的城市垃圾为研究调查对象)
[教师导]我们对城市垃圾进行处理,最大的目的就是消除城市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达到无害化,减量化;其次,在处理的时候,使垃圾尽可能地被利用,创造财富,即达到资源化。
1、目的:处理城市垃圾达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1、学校每天都产生很多垃圾,如何处理的?是否合理?
2、你所生活的居民小区的生活垃圾又是如何处理的?是否合理?
3、为更合理地、科学地处理城市垃圾,以达到目的,你还能提出哪些有效措施?
2、过程:
[总结]城市垃圾的处理的程序:
一部分直接回收利用,如废旧报纸、塑料、玻璃瓶、废金属
垃圾分类收集

剩余垃圾填埋、焚烧、或其它综合利用方式
[教师讲解]1、城市垃圾填埋——
评价:简便、经济,但占地较大,
科学的建设:必须进行严格的防渗漏处理,要科学设置通畅的排气管网系统
2、城市垃圾焚烧——消减固体量最大
4、城市垃圾堆肥——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垃圾,将垃圾变成无害的优质的有机肥料。
三、城市垃圾的综合利用
即使城市垃圾资源化,同时也实现了减量化、无害化
(一)、常见的综合利用方式
(二)新颖的综合利用方式
1、城市垃圾发电
2、生产新能源——沼气
3、生产复合有机肥
4、生产新型建筑材料
[资料1]我国利用垃圾沼气发电市场前景广阔
伴随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进步,我国垃圾沼气发电市场前景日益看好。目前,南京、上海、北京、深圳、北海等大中城市正在或准备建立垃圾沼气发电厂。而在此之前,1998年10月,我国在杭州天子岭填埋场建成首家垃圾沼气发电厂。1999年6月,广州大田山沼气发电厂投入运行,日发电量2.3万千瓦时,日处理垃圾3000吨。
利用垃圾沼气发电的技术路线是:垃圾填埋-发酵-产生沼气-燃烧-发电-产生电能。这项技术的应用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一些外国也看好我国这项技术,去年,我国援建的突尼斯沼气发电站正式交付使用。近几年,伴随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垃圾量年均以6.5%的速度迅速增长,为利用垃圾产生沼气发电提供了有利条件。现在,我国
[知识窗]
[全课总结]

污染危害

综合利用
城市垃圾
污染的防治
[课后活动](见教材)

四、
一城市垃圾的构成和危害
1、城市垃圾的构成
2、城市垃圾的危害
占用土地
淤塞河湖水道、污染水质
污染大气
二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
1、目的:学校每天都产生很多垃圾,如何处理的?是否合理?
2、过程:

一部分直接回收利用,如废旧报纸、塑料、玻璃瓶、废金属
垃圾分类收集

剩余垃圾填埋、焚烧、或其它综合利用方式
三城市垃圾的综合利用
(一)、常见的综合利用方式
(二)新颖的综合利用方式
1、城市垃圾发电
2、生产新能源——沼气
3、生产复合有机肥
4、生产新型建筑材料

1.有关“一次性用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初衷是为了方便和卫生B.会减少城市垃圾排放量
C.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D.有利于节约能源
2.下列城市垃圾中属于危险垃圾的是()D
A.菜皮、剩饭菜B.废塑料、废橡胶
C.废木料、废旧管道D.废旧电池、废旧日光灯管
3.消减固体量最大的垃圾处理方法是()
A.填埋B.焚烧C.堆肥D.生产沼气
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数量和种类的变化是()
A.数量增加,品种减少B.数量增加,品种增加
C.数量减少,品种增多D.数量减少,品种减少
5.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目的,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属于同一类的是()
A.果皮、烂菜叶B.旧报纸、易拉罐
C.玻璃瓶、塑料袋D.废铜烂铁、旧服装



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学生知道城市环境问题的构成和危害,从生活中发现城市垃圾问题,与其他同学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和综合利用的对策,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学生维护身边环境的责任感

荒漠化的防治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荒漠化的防治”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单项选择题
1.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为()
A.以荒漠为主B.以草原为主
C.以森林、草原为主D.以草原、荒漠为主
解析:西北地区气候以干旱、半干旱为主,主要景观为草原、荒漠。
答案:D
2.2001年3月,我国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D.荒漠化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解析:荒漠化问题在历史上就时有发生,在塔里木盆地南部边缘、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古代人们利用昆仑山、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兴修水利,发展屯田,使这些地方成为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但是随着人们对河流上游地区的过度开垦,大量破坏固沙植被,致使河流水量锐减或者改道,绿洲水源枯竭,加上战争、瘟疫等原因,大部分古绿洲在经历了汉、唐、明、清几次大规模开发后,相继被迫放弃。楼兰古国就是一例。这也说明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
答案:C
3.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A.位于非季风区,基本不受季风的影响
B.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西有显著差异
C.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D.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下
解析: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本区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但冬春干旱季节的冬季风日数很多,A错;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的不同,本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东西气候有显著差异,B对;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C错;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东部,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属半干旱的草原地带,D错。
答案:B
4.下列荒漠中,比较容易治理和利用的是()
A.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荒漠B.塔克拉玛干沙漠
C.原生沙质荒漠和砾漠D.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的荒漠
解析: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原生荒漠,水源比较贫乏或很难利用,治理难度大,A、B、C错;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的次生荒漠,治理难度小,D对。
答案:D
5.下列地区中,依靠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发展成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的是()
A.河套平原B.宁夏平原C.河西走廊D.成都平原
解析:河套平原、宁夏平原主要靠黄河水灌溉;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古代人民利用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兴修水利,发展屯田,使这里成为一片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成都平原降水丰富,还利用都江堰工程引岷江水灌溉,形成商品粮基地。
答案:C
6.防治荒漠化,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土地荒漠化,既有工业化进程的原因,更有贫困导致的破坏。因此()
①任何有效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预防为中心 ②任何有效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中心 ③因地制宜防治荒漠化,不仅要因自然地理的“地”,还要因当地社会经济现状的“地” ④只有先富起来,才能再去治理荒漠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解析:人口过多往往导致人们生活贫困,增大对现有生产性土地的压力,采取过度耕作、过度放牧、毁林及落后的灌溉方式等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往往造成荒漠化,因此防治荒漠化应以消除贫困为中心,帮助当地人们选择发展替代产业项目,停止采用现行的不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方式。有效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边发展经济边治理荒漠化。
答案:C
7.关于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布于绿洲内部草原中
B.分布于草原牧区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
C.分布在旱农业区内部
D.分布在河流上游
解析:绿洲内部以种植业为主,其荒漠化原因是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和樵采,A错;过度放牧地点在井泉附近,B对;旱农业区荒漠化原因是过度农垦,C错;内陆河流上、中、下游用水不合理,会造成下游缺水荒漠化,D错。
答案:B
8.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雨年利于荒漠化的发展B.岩石裸露有利于风沙活动
C.气候因素决定荒漠化的发展D.大风天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解析:多雨年植被发育好,地表较紧实,不利于荒漠化的发展,A错;地表沉积沙质物才有利于风沙活动,B错;气候干旱多风只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人类活动才是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C错;荒漠化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干旱多风和地表有沙质沉积物,多雨年抑制风沙活动,持续干旱促进土地荒漠化的发展。
答案:D
9.位于我国最东部的沙地是()
A.浑善达克沙地B.科尔沁沙地C.呼伦贝尔沙地D.毛乌素沙地
解析: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最东部,毗邻辽宁和吉林,是我国目前最东部的大片沙地。
答案:B
10.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
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解析: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C错。
答案:C
11.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原因是()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D.农业集约化经营
解析: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水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但是在西北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是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是其决定性因素。
答案:B
12.限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稀缺性资源是()
A.水资源B.石油资源C.天然气资源D.太阳辐射能
解析: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答案:A
下表反映了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情况。据此回答13~14题。
年份1949195519601970
东经121.97121.93121.94121.88
北纬43.5743.5143.5443.59
年份1978198519901995
东经121.86121.75121.80121.71
北纬43.6343.8043.6843.84
13.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A.向西北方向移动B.向东北方向移动
C.向东南方向移动D.向西南方向移动
答案:A
14.导致科尔沁草原沙化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农牧交错带过度垦殖B.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
C.牧区严重超载放牧导致草场退化D.水资源利用不当,浪费严重
解析:第13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数据的能力。第14题,科尔沁草原位于农牧交错地带,过度垦殖导致土地沙化呈现连片发展。
答案:A
15.关于荒漠化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据统计,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由此可见,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是引起荒漠化的根本原因
B.持续干旱促进了荒漠化的进程,所以气候干旱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疏松的沙质地表、集中而多大风的天气日数、干旱的天气条件是形成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
D.松散的地表物质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经大风吹扬极易形成流沙,而人类过度樵采、放牧、开垦则加速了土地退化,使荒漠化土地大大增加
解析:本题的中心问题是荒漠化的原因。A项,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问题要有自然原因作基础,因而不同地区由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自然基础条件不同,引发的环境问题不同,因此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基础条件。B项,强调气候的作用因素不全面,因为在多雨的情况下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再则即使在干旱的条件下,也还得有疏松沙层地表的物质条件、大风日数多而集中的动力条件。C项同B项一样,片面强调某种自然因素,不恰当。D项把B、C两项的问题都克服了,还提出了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引起土地退化,答案全面。
答案:D
二、综合题
16.下面图甲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乙为图甲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中为图甲中P地的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1)~(4)题。(双项选择)


月份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降水量(mm)
1-7.30.5
2-2.50.6
35.32.5
411.76.0
516.713.0
620.511.0
722.419.8
821.028.5
915.917.0
109.49.0
111.61.6
12-5.70.5
(1)根据表中的气候数据,判断P地所在地区属于()
A.亚热带B.温带C.季风气候D.大陆性气候
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
答案:BD
(2)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A.夏季降水B.春季降水C.深层地下水D.冰川融水
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
答案:AD
(3)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B.臭氧层空洞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多
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
答案:AD
(4)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温度下降B.温度升高
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D.过量抽取地下水
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
答案:CD
(5)协调本地区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途径有()
A.增加移民B.控制人口数量
C.扩大耕地面积D.保育天然植被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考查了气候的分布、可持续发展战略、荒漠干旱地区的特殊环境,是加强环保教育的好素材。
第(1)题,要仔细阅读材料,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一般都是从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入手。如表中地区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可判定为温带;根据夏季降水稍多,属于夏雨性,且总量较少,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选B、D。
第(2)题,根据图甲、图乙,R河发源于高大山脉,为季节性河流,可判定为内流河,内流河源补给主要来自冰川融水、山地夏季降水。选A、D。
第(3)题,注意题干,“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的主要原因应为人为原因,而非自然原因,只要找到了这一点,不难作答。主要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从是否符合绿洲可持续发展角度思考。选A、D。
第(4)题,从“近年来”可知,是近期发生的现象,主要应为人为原因造成泉水的来源减少,地下水运动方向改变,应选C、D。
第(5)题,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数量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方面。所以,协调本地区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途径应选B、D。
答案:BD

2012届高考生物教材复习环境的污染与防治教案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12届高考生物教材复习环境的污染与防治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选修本
第21课时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知识精要
烟尘
环境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污染物
污染
的危通过作用沿食物链污染生物
害水污染的危害原因
环境水体富营养化举例:、
污染污染的危害
的危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可被用作另一生产过程的
害与噪声污染的危害
防治
我国防治环境污染对策
环境
污染生物概念:生物体通过、及作用,
的防净化使生态环境中污染物浓度或消失
治消除的过程
污染生物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净化吸收大气中,可阻滞和吸
类型附大气中及放射性污染物,能
分泌,杀灭病原菌
微生物较易分解:粪尿
的净化较难分解:、
作用不分解:、
先除去固体污染物,再用多种
微生物将污水中有机物
分解
[知识精要]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生物富集作用、水华、赤潮、土壤污染、吸收、分解、转化、有害气体、粉尘、抗生素、纤维素、农药、塑料、尼龙、需氧微生物

典型例题分析
我们强调保护环境,最主要的是()
A、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C、治理“三废”和植树造林
B、减小城市规模和建立自然保护区D、封山育林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点拨]选A。目前,造成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的。因此,保护环境应主要包括两大重要内容:第一,要防止污染;第二,要保护自然资源。B选项仅提出了保护环境的部分内容,对于已发生的“三废”固然要治理,但更应防止其产生。C选项叙述也不确切。

自我评价
1、目前有三项被公认为世界三大环境问题,下列哪项不属于该三大环境问题()
A、酸雨B、臭氧层衰竭C、人口急剧增长D、温室效应
2、降低居室中放射性污染的方法是①勤开窗户通风透光②利用其他元素中和③加热是放射物质分解④不用放射性超标材料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3、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人劣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
A、COB、CO2C、SO2D、NO2
4、在化工厂附近大气中的SO2的含量较高为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最适宜种植的树种是()
A、柠檬和圆柏B、杨树和柳树C、银杏和柳杉D、山毛榉和梧桐
5、处理污染水是要不要除去磷(化合态),有以下几种意见,你认为正确的是()
A、磷是生物的营养元素,不必处理
B、含磷的污水是很好的肥料,不必处理
C、含磷的污水排放到自然水中,能引起藻类繁殖,使水质变质,必须除去
D、磷对人无害,除去与否都无关紧要
6、在某个池塘生态系统中,污染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后,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
A、CO2B、O2C、硝酸盐D、磷酸盐
7、“生物富集”是指()
A、某些物质在人体内大量积累
B、某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
C、生物从食物链中大量积累些物质
D、某些物质沿食物链方向在动物体内积累,营养及越高、积累越丰富
8、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
A、酸雨B、温室效应
C、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D、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
9、向湖中排放大量含植物营养素的污水会使湖中藻类植物过量,产生“富营养污染”。下列物质随水排入湖中,不至于造成“富营养污染”的是()
A、尿素B、合成洗涤剂C、漂白粉D、酸化过的炼钢炉渣
10、平常所说的“绿色食品”是指()
A、绿色的营养食品B、含有叶绿素的食品
C、不使用化肥的食品D、安全无公害的食品

自我评价答案
1、C2、A3、B4、C5、C6、B7、D8、C9、C10、D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53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