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生命的发生和发展”,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一、复习目标
1.比较区别神创论,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和化学进化论等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
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动物
4.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
5.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
二、复习提纲
一.生命起源过程:
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原始大气的成分:甲烷(CH4)、、氨气(NH3)、氢气(H2)、水蒸气(H2O)。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主要区别是原始大气没有氧气。
原始生命形成-----原始海洋(还要受到紫外线、闪电、宇宙射线)
二.米勒实验示意图:参考试卷
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生物进化是指生物与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总是一代又一代地发生着改变。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它是按照时间的一定顺序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四.马的进化过程
年代:5000万年前→4000万年前→2000万年前———→现今(现代马)
体型:似狐狸——→似羊——……→现代马
四肢:短小———→稍长————→较长—……→现状
足趾:4趾———→3趾————→中趾较其余趾发达→中趾着地,侧趾退化
生活环境:树丛———→灌木林——……→干旱草原
五、鸟类化石
始祖鸟似鸟类的特征: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为翼,后肢有四趾;
始祖鸟似爬行类的特征:两翼前端生有三个趾爪,口腔长有牙齿,尾长并长有尾椎骨。
六、地质年代与生物进化历史表。见课本P11
地质年代—分为太古代、远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寒武纪:三叶虫时代,寒武纪出现的海口虫—脊椎动物的祖先;中生代:恐龙时代。
在地质年代早期只有最简单的生物,越是地质年代晚期,生物种类越多和现存生物也较接近;这说明现在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漫长历史的产物,生物经历了由漫长的演变过程。
七.生物进化历程:
原始单细胞藻类→原始多细胞藻类→原始苔藓→原始蕨类→原始种子植物(植物进化系统树)
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原始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动物进化系统树)
八.生物进化趋势: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九.达尔文—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
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物的生殖能力很强,后代数量庞大;
遗传变异:后代中有各种可以遗传的变异类型;
生存斗争:后代之间必须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
适者生存:后代中不同的变异类型,争夺生存条件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获胜;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淘汰。
概念: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过程: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人工选择:按照人们的喜爱精心选择和培育形成的,如宠物狗、金鱼、毛质好的绵羊等。)
解释自然选择例子:1、在未污染区,树干是灰色的,与灰色桦尺蛾的颜色相近,与黑色桦尺蛾的颜色反差较大。灰色桦尺蛾不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少,生存机会较多;黑色桦尺蛾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多,生存机会较少。
2、在污染区,树干是黑色的,与黑色桦尺蛾的颜色相近,与灰色桦尺蛾的颜色反差较大。黑色桦尺蛾不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少,生存机会较多;灰色桦尺蛾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多,生存机会较少。
直接原因:被捕食的数量
间接原因:是否具有保护色。(记忆:在**区,树干是黑色的,与甲虫的颜色相近)
十、四个现代类人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为什么类人猿与人类有相似的特征:它们来自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也有不同之处,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两足直立行走
十一.人类的进化历程
(能直立行走)(具有语言能力)
森林古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
(树栖生活)(语言能力?)(着衣、持标枪、长矛狩猎、制造石器)
重要变化:脑容量显著增大;直立行走、手足分工;语言发展、制造工具。
注:直立人有:元谋人、和县直立人、蓝田直立人、北京猿人
智人有:金牛山人、丁村人(早期)、柳江人、资阳人、山顶洞人(晚期)
十二.根据肤色和鼻形等不同的特征,将现代人分为四个人种:蒙古利亚人(黄)、高加索人(白)、尼格罗人(黑)、澳大利亚人(棕)。
三、复习检测
1、有关生命起源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的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B.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同源器官的发现
C.模拟实验法为验证生命化学进化提供了可能
D.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是在自然选择学说基础上形成的
2、图5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进化为现存各类哺乳动物
B.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生物通过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
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
3、有关人类的起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是由上帝创造的B.人是女娲用泥捏出来的
C.人是自然产生的D.人是由森林古猿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
4、关于生命起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生命起于原始的海洋
C.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无氧气
D.原始生命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
5、1965年9月,我国科学家首先在世界上成功地实现了人工合成具有天然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学上的重要成果,它为生命起源问题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
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C.从有机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D.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始祖鸟可以证明鸟类与爬行类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B.原始大气中有氢、甲烷等气体,但不存在氧气
C.现代人类是由黑猩猩经长期自然选择的过程进化而来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7、长颈鹿的颈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其原因是()
A.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
B.繁衍后代的需要
C.代代经常使用,吃高处的叶子的结果
D.颈短的个体被淘汰,颈长的个体被保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8、古代长颈鹿有颈长的和颈短的,我们现在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颈长的,长颈鹿的进化是()
A.新陈代谢的结果B.过度繁殖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D.自然选择的结果
9、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在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扩展阅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生命的发生和发展”,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一.生命起源过程:
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原始大气的成分:甲烷(CH4)、、氨气(NH3)、氢气(H2)、水蒸气(H2O)。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主要区别是原始大气没有氧气。
原始生命形成-----原始海洋(还要受到紫外线、闪电、宇宙射线)
二.米勒实验示意图:参考试卷
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生物进化是指生物与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总是一代又一代地发生着改变。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它是按照时间的一定顺序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四.马的进化过程
年代:5000万年前→4000万年前→2000万年前———→现今(现代马)
体型:似狐狸——→似羊——……→现代马
四肢:短小———→稍长————→较长—……→现状
足趾:4趾———→3趾————→中趾较其余趾发达→中趾着地,侧趾退化
生活环境:树丛———→灌木林——……→干旱草原
五、鸟类化石
始祖鸟似鸟类的特征: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为翼,后肢有四趾;
始祖鸟似爬行类的特征:两翼前端生有三个趾爪,口腔长有牙齿,尾长并长有尾椎骨。
六、地质年代与生物进化历史表。见课本P11
地质年代—分为太古代、远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寒武纪:三叶虫时代,寒武纪出现的海口虫—脊椎动物的祖先;中生代:恐龙时代。
在地质年代早期只有最简单的生物,越是地质年代晚期,生物种类越多和现存生物也较接近;这说明现在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漫长历史的产物,生物经历了由漫长的演变过程。
七.生物进化历程:
原始单细胞藻类→原始多细胞藻类→原始苔藓→原始蕨类→原始种子植物(植物进化系统树)
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原始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动物进化系统树)
八.生物进化趋势: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九.达尔文—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
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物的生殖能力很强,后代数量庞大;
遗传变异:后代中有各种可以遗传的变异类型;
生存斗争:后代之间必须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
适者生存:后代中不同的变异类型,争夺生存条件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获胜;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淘汰。
概念: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过程: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人工选择:按照人们的喜爱精心选择和培育形成的,如宠物狗、金鱼、毛质好的绵羊等。)
解释自然选择例子:1、在未污染区,树干是灰色的,与灰色桦尺蛾的颜色相近,与黑色桦尺蛾的颜色反差较大。灰色桦尺蛾不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少,生存机会较多;黑色桦尺蛾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多,生存机会较少。
2、在污染区,树干是黑色的,与黑色桦尺蛾的颜色相近,与灰色桦尺蛾的颜色反差较大。黑色桦尺蛾不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少,生存机会较多;灰色桦尺蛾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多,生存机会较少。
直接原因:被捕食的数量
间接原因:是否具有保护色。(记忆:在**区,树干是黑色的,与甲虫的颜色相近)
十、四个现代类人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为什么类人猿与人类有相似的特征:它们来自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也有不同之处,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两足直立行走
十一.人类的进化历程
(能直立行走)(具有语言能力)
森林古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
(树栖生活)(语言能力?)(着衣、持标枪、长矛狩猎、制造石器)
重要变化:脑容量显著增大;直立行走、手足分工;语言发展、制造工具。
注:直立人有:元谋人、和县直立人、蓝田直立人、北京猿人
智人有:金牛山人、丁村人(早期)、柳江人、资阳人、山顶洞人(晚期)
十二.根据肤色和鼻形等不同的特征,将现代人分为四个人种:蒙古利亚人(黄)、高加索人(白)、尼格罗人(黑)、澳大利亚人(棕)。

八年级生物下册期末复习资料:生命的发生和发展(北师大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八年级生物下册期末复习资料:生命的发生和发展(北师大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八年级生物下册期末复习资料:生命的发生和发展(北师大版)

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7.21.1生命的起源
▲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观点:
(1)神创论(2)自然发生论(3)生生论(雷迪实验3,和巴斯德”鹅颈烧瓶”实验4),生生论
推翻了自然发生论.(3)宇宙生命论(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其他星球)(4)化学进化论(米勒实验参见课本6)地球上生命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
原始大气的成分:甲烷(CH4)、、氨气(NH3)、氢气(H2)、水蒸气(H2O)。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主要区别是原始大气没有氧气。
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
§7.21.2生物的进化
▲生物进化的化石记录
生物进化是指生物与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总是一代又一代地发生着改变。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它是按照时间的一定顺序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在越古老的地层,出现的生物越简单、低等;在越晚的地层,出现的生物越复杂、高等。在地层中最初出现的是水生无脊椎动物,以后依次出现鱼类,开始登陆的两栖类,陆生的爬行类和由爬行类分化出的鸟类和哺乳类,最后才出现人类。
我国的银杏、水杉和大熊猫是“活化石”。
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的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生物进化在趋势:一般说来,生物进化在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1)鸟类化石
始祖鸟似鸟类的特征: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为翼,后肢有四趾;
始祖鸟似爬行类的特征:两翼前端生有三个趾爪,口腔长有牙齿,尾长并长有尾椎骨。
(2)马的进化过程
年代:5000万年前→4000万年前→2000万年前———→现今(现代马)
体型:似狐狸——→似羊——……→现代马
四肢:短小———→稍长————→较长—……→现状
足趾:4趾———→3趾————→中趾较其余趾发达→中趾着地,侧趾退化
生活环境:树丛———→灌木林——……→干旱草原
▲地球上的生命史
地质年代与生物进化历史表。见课本P11
地质年代—分为太古代、远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寒武纪:三叶虫时代,寒武纪出现的海口虫—脊椎动物的祖先;中生代:恐龙时代。
在地质年代早期只有最简单的生物,越是地质年代晚期,生物种类越多和现存生物也较接近;这说明现在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漫长历史的产物,生物经历了由漫长的演变过程。
▲达尔文和他的“自然选择学说”
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生存竞争是自然选择的途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动物的保护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人工选择是指在人为条件下对生物进行的选择。人工选择是培育动、植物新品种的方法之一。如宠物狗、金鱼、毛质好的绵羊等。
§7.21.3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类人猿与人类有极为相似的特征
森林古猿是人类的最早祖先和现代类人猿的祖先
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
▲猿向人的过渡
为什么类人猿与人类有相似的特征:它们来自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也有不同之处,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两足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促使进化中的人类发生显著的质变,包括:身体结构的变化,大脑高度发达、使用工具和复杂的语言,出现原始文化和意识,以及形成人类社会等。
▲人类的进化阶段
人类的进化阶段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等阶段.
南方古猿距今400万年∽100万年前(最早两足直立行走);能人距今200万年前;直立人距今180万年∽20万年前(元谋人、和县直立人、蓝田直立人、北京猿人);智人距今20万年∽1万年前(金牛山人、丁村人(早期)、柳江人、资阳人、山顶洞人(晚期))。
重要变化:脑容量显著增大;直立行走、手足分工;语言发展、制造工具。
▲人种
根据肤色和鼻形等不同的特征,将现代人分为四个人种:蒙古利亚人(黄)、高加索人(白)、尼格罗人(黑)、澳大利亚人(棕)。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如何发生的,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

2、了解声音传播的速度,空气中20℃时的声速。

3、解回声的概念。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声音的发生、传播及速度。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及速度。

教学方法

谈话法为主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准备

音叉2只、小重锤1只、小乒乓球1只,电铃、玻璃罩、抽气机、橡皮筋、录音机1只,磁带1盒。

教学过程

引入:放一段优美的钢琴曲,在学生的欣赏中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传播到你耳中的吗?优美的画面又是怎样进入到你的眼中的呢?相信你学习了声和光的内容后,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引出课题。

教师设疑: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说明。

教师演示实验:用小锤敲击音叉,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紧靠音叉的小球的变化情况。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小球被持续弹起,说明音叉振动发出声音。(板书)

学生实验:

1、用手触摸喉部,发Goodmorning,Wearethebest的音,感觉声带的振动,教师板书:声带振动会发出声音。

2、一人绷紧橡皮筋,另一人用手指弹拨,感觉橡皮筋的振动,教师板书:橡皮筋振动会发出声音。

归纳上述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固体振动会发出声音。除固体外,其它物体振动时,是否也会发出声音呢?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固体、液体、气体振动时都会发出声音。也就是说: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发声的物体叫声源。(板书)。

教师设疑:声源发出的声音又是靠什么传到我们耳中的呢?

(板书)二、声音的传播

演示课本P48图3-3的实验,请同学们边观察实验现象边思考下列问题:

1、随着抽气机的不断工作,玻璃罩内的空气的量发生怎样的变化?你听到的铃声又有什么变化?

2、你设想一下,假如玻璃罩内没有空气,也即处于真空状态,你还能听到铃声吗?说明:不能传声。

演示实验:两支固有频率相同的音叉,用小锤敲击一音叉的叉股,观察紧靠另一音叉的小球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能传声。

教师提问:是否只有气体能作媒介传播声音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

声音是靠固体、液体和气体等物质作媒介进行传播的。(板书)

教师设疑;上述物质是如何传播声音的呢?

教师出示投影片并讲解:一块石头扔进水中,会引起水的振动,形成水波。同样,声源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比如在空气中,物体不断振动时,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的变化向四周传播形成声波。让学生接着回答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师讲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具有一定的速度。我们把声音传播的速度叫做声速。(板书)

投影课本P49表3-1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速度。提问:

1、在不同的物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否相同?哪些物质中声速较大?

2、2、在空气中,声速与温度有什么关系?2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多少?

3、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得到:

1、声速:V固〉V液〉V气

2、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20℃时,空气中V声=344米/秒

教师设疑:声波由声源向外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会怎样?学生自学P49回声一段,有疑难的地方向老师提出。

巩固练习:

1、月球表面上,非常寂静,两人无法直接对话,这是为什么?

2、把一只耳朵贴在长50米的金属管的一端,让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管子,能听到两次敲击声,这是为什么?

课堂小结:依板书进行
作业:作业本P28:1--7,精选P84:1--5

教学心得:

课前备课一定要充分,尤其是演示实验,应多动脑筋尽量使实验现象清晰、完美些。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292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