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三聚氰胺及其相关题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聚氰胺及其相关题,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三聚氰胺及其相关题

【问题的由来】

2008年9月,中国发生了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全国各地有上千名婴幼儿因食用了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出现了肾结石、肾衰竭等不同程度的泌尿系统病症,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要求对有问题的奶粉一律下架、召回、销毁。随后,国家质检总局紧急在全国开展了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专项检查,有22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包括三鹿、伊利、蒙牛和光明乳业等中国知名的乳业集团,也都在其列。三聚氰胺污染奶粉事件一经曝光,引起了国民对奶粉的恐慌。其实,在此前的2007年,美国就已经在一些宠物饲料中检查出了三聚氰胺,并查明这些污染的宠物饲料来自于中国。同年,我国深圳检验检疫局也检查出从台湾进口的鱼类饲料中含有三聚氰胺。

那么,三聚氰胺是什么?为什么不法分子要往奶粉或宠物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又叫2,4,6-三氨基-1,3,5-三嗪、1,3,5-三嗪-2,4,6-三胺,俗称“蜜胺”,组成为C3H6N6,结构简式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密度1.573g/cm3(16℃)。常压下熔点354℃,快速加热可升华。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不溶于醚、苯和四氯化碳,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等,低毒。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

三聚氰胺含氮量为66.7%,约是牛奶的151倍,一般奶粉的23倍,故三聚氰胺也被人称为“蛋白精”。每100g牛奶中添加0.1克三聚氰胺,就能提高0.4%蛋白质,而每使测试蛋白质含量增加一个百分点,用三聚氰胺的花费只有真实蛋白原料的1/5,且掺杂后不易被发现。因此,少数不法分子通过往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

新课程倡导在生活中学习化学,从化学走近社会,三聚氰胺作为工业生产中常见的重要化工原料,让学生了解它的组成、结构、性质,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明辨是非、正确应用化学知识造福社会的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以三聚氰胺为载体,能够很好的考查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应用方面的知识。

【问题】

三聚氰胺是一种白色晶体,没有气味和味道,常被一些不法商贩加入奶粉中以达到蛋白质的含量的要求。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10,小于140。经分析得知,其中碳、氢的质量分数为33.3%,其余为氮元素。请回答:

(1)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几个氮原子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聚氰胺的分子式是。

(3)现在通用的蛋白质测试方法为“凯氏定氮法”,即通过测定氮元素的含量来间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一般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为15-20%的,平均含氮量为2.88%。试通过计算说明为什么不法商贩往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聚氰胺通常由尿素((NH2)2CO)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分解而成,同时放出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聚氰胺分子中有一个类似于苯环的对称结构,光谱分析显示,分子中有两种不同环境类型的氮原子,三个碳原子、三个氢原子在分子中所处的化学环境分别相同。

①请写出三聚氰胺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1)中推断的三聚氰胺的结构简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三聚氰胺属于芳香烃B三聚氰胺分子中6个氮原子共平面

C三聚氰胺是高聚物D三聚氰胺具有碱性,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

E三聚氰胺具有还原性,一定条件下可被氧化。

(6)三聚氰胺的一个主要用途就是合成树脂,下图是三聚氰胺与另一单体反应生成的树脂的片断,同时生成水。则另一种单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合成树脂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请写出该高聚物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解析】

(1)6个,理由:由题意得三聚氰胺含氮量为66.9%,设N原子数为x,则有110×66.9%<14x140×66.9%,x∈N,得x=6。

(2)C3H6N6。根据氮原子数及其质量分数,可求得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分子中C、H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42,可推出分子式为C3H6N6。

(3)三聚氰胺的含氮量为66.7%,是一般奶粉含氮量的二十多倍,往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能够提高奶粉的含氮量。

(4)6(NH2)2CO→C3H6N6+6NH3+3CO2

(5)①

②BDE

(6)HCHO、缩聚反应、。从片断中,可推断出除三聚氰胺外,另一单体为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再结合“同时生成水”的信息提示,联想到酚醛缩聚反应,不难推断另一单体为甲醛HCHO。

【问题拓展】

三聚氰胺的化学式为C3H6N6,除三聚氰胺外,还有单氰胺和二聚氰胺,最简式与三聚氰胺相同。二聚氰胺为棱形结晶性粉末,在冷水中溶解度为较小,易溶于热水,水溶液在80℃以上时慢慢分解产生氨。主要用于树脂、涂料、含氮复合肥等方面的生产。工业上先把石灰氮(CaCN2)与水进行水解、脱钙,制取单氰胺(H2CN2),再由单氰胺合成二聚氰胺,工艺流程可简单表示如下。试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CaCN2水解,经过滤后所得滤液中的主要成份为Ca(HCN2)2,试写出水解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通入CO2的目的是进一步脱钙得到单氰胺(H2CN2),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脱钙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H2CN2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都达到了稳定结构,且N=C=N不稳定,请写出H2CN2分子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工业上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制取二聚氰胺晶体的实验操作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二聚氰胺中的含氮量测定也采用“凯氏定氮法”,其原理是先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加热的情况下将二聚氰胺转化成硫酸铵,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其转化成氨气,再通过测定氨气的量来间接求出含氮量,工业上精确测定氨的含量的方法比较复杂。下图是某学生设计的在实验室用量气法粗略测定二聚氰胺含氮量的简易装置,I中烧瓶中盛放的是二聚氰胺与浓硫酸反应后的混合液。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II中量气管中盛放的液体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

A饱和食盐水B浓硝酸C蒸馏水D汽油

②反应结束后,读取数据时记录B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该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另外设计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案来测定I中生成氨气的量,并说明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2CaCN2+2H2O→Ca(HCN2)2+Ca(OH)2

(2)Ca(HCN2)2+CO2+2H2O=CaCO3↓+2H2CN2,H2N—C≡N。

(3)采用水浴加热使为了控制温度,受热均匀,因为温度高于80℃时,二聚氰胺会分解。

(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5)①分液漏斗。D,A、C溶解氨气、B与氨反应。

②调节量气管C边使左右两边的液面一致。

③此小问为开放性问题,只要方案合理即正确。如采用酸吸收氨气的方法,再根据质量变化来测定氨气的量。注意事项:一反应后需采用通入空气法将装置中的氨气全部排出被吸收,二是氨气被吸收前需干燥。也可先用酸吸收氨气,再用碱进行滴定,没得氨的含量(此即凯氏定氮法的后续操作)。

【使用记录】

该试题及拓展试题曾于08年11月用作高二“有机物化学模块专题检测”试题,检测效果较好,试题新颖,起点高、落点低,注重能力考查,难度系数为0.64。答题错误主要集中在第(6)小问高聚物结构简式的书写上,单体(HCHO)的分析推断也有一定困难,反映了学生不能将酚醛树脂的知识有效迁移过来。在回答拓展试题第(3)小问中“采取水浴加热的原因”时,不少学生漏答了“温度高于80℃时二聚氰胺会慢慢分解”,说明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仍待提高。本试题为首次投稿,未从发表。

【教育价值】

本试题以三聚氰胺为载体,试题设计以人们研究有机物的一般程序为主线,层层递进,考查内容覆盖了有机物组成、分类、结构、性质及高聚物等知识。试题借助于不完全数据,推导三聚氰胺的组成来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书写由尿素制取三聚氰胺的方程式,考查了学生运用守恒思想进行合理推断运用化学用语的能力。第(5)小问主要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信息推断有机物结构及根据官能团预测物质的性质的能力,其中B选项旨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D、E选项考查了对氨气性质的迁移应用能力。第(6)问题重点考查了观察能力。由于试题以信息给予题的形式呈现,因此,整个解题过程还贯穿着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考查。

问题拓展为实验题,与上述试题互为补充,以二聚氰胺的合成和检测为载体,考查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正确运用基本操作完成实验的能力,第(5)小问考查了学生实验方案评价和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试题知识覆盖面广,能力考查全面,有一定的综合性,与新课程实验区高考试题相近。

【参考文献】

[1]宋小平,韩长日.《精细有机化工产品实用生产技术》(上)中国石油化工出版社:北京2001.P389-391

[2]朱克永.《食品检测技术》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2004P150-152

相关推荐

七年级数学下册《函数及其相关概念》知识点整理(浙教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七年级数学下册《函数及其相关概念》知识点整理(浙教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数学下册《函数及其相关概念》知识点整理(浙教版)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

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第三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三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三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一、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通过对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化学工业原理的了解,认识化学在解决人类资源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认识。
4、了解选择燃料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化石燃料的类型。
2、为什么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3、化石燃料的燃烧及对空气造成污染的原因。
难点: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有害气体。
三、教学方法:
1、合作学习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当今社会合作精神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公民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把师生合作作为走向成功的起点,把生生合作作为尚未开发的重要教学资源。生生合作是师生合作走向成功教育的起点,智慧常常在相互交流、撞击中产生,在相互启发、补充中完善。在相互交流中促进学生不断发挥主体作用,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2、采用预先进行阅读调查(查阅书籍、报刊、上网、参观访问等),课上交流学习的形式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基本环节设定为:设置问题情境→提出讨论话题→表达与交流→总结和评价。
3、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应具有一定的激励性,要善于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智能,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帮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自己在群体中的相对水平。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形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既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也可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导思想:了解我国的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情,知道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通过学习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化学,人类进步的阶梯”。
关键信息:
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开发、使用教材,将教材作为出发点,作为素材来呈现。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以后,把教材内容设计为“化石燃料的昨天、今天、明天”三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以化石燃料的形成为主线,让学生体会化石燃料漫长的形成过程;在第二部分中侧重当今社会对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第三部分让学生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需要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并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能源的重要性。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能初步认识化学应用带来的两重性,形成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化石燃料的种类:煤、石油、天然气,形成过程漫长而且是不可再生资源。
空气污染及污染来源:空气污染主要是空气中存在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目前计入空气污染的项目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而这些物质主要来自于燃料的燃烧、化工厂产生的废气等。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等。
学生已经具备了查阅资料、对所查资料进行简单整理的能力。使用电脑制作简单的课件。
六、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和实物投影仪,用于展示学生设计的课件和化石燃料(煤、石油、石油产品等)的标本。
七、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本节课为教材第四单元“第三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计划安排1课时(需40分钟)。
首先安排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自学,在对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化石燃料的形成、现状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三方面作深入的调查,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地收集资料。
收集好资料以后,教师开始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整理。根据自愿的原则将学生分为三大组,每一大组中又可分为几个小组,如第一大组研究化石燃料的昨天(形成过程),其中又可分为煤的形成小组、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小组。每一小组选出负责人、中心发言人,由负责人负责召集本小组的一切活动。有能力的小组还找到了相关的影视资料,并把它们加以整理制作成了课件,待上课交流时放映给全班同学观看。
我也剪辑了一段海湾战争的影片。
(二)教学过程:
①:引入
[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影片。
这是海湾战争中的一个片断,任何一场战争的爆发都是有原因的,海湾战争的爆发是为了……
[生]:争夺石油。
[师]:海湾战争实质上是一场石油的争夺战。可见,石油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与煤和天然气一起,被人们称为化石燃料。这节课,我们就以“化石燃料”为题,共同来讨论、学习、了解化石燃料的昨天、今天、明天。
【说明:以战争影片引入本节课,可以使学生在观看影片的同时,体会石油的重要性,了解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由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化石燃料的昨天
[师]:同学们:为什么我们把煤、石油和天然气称为化石燃料呢?“化石”二字意味着什么?他们能被称为化石燃料是因为他们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历经了上亿年。哪些同学收集和整理了有关化石燃料形成方面的资料?请他们给大家介绍好不好?
[生1]:植物枯萎后被埋入土中,经过漫长、复杂的变化就形成了煤。
[生2]:几百万年前的动物和植物的遗骸,埋藏在海底下,由于细菌的作用,使其逐渐分解,在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最后变成了石油和天然气。
[生3]:我要给同学们展示我们几个同学提供的有关于煤、石油、天然气形成的影视资料,希望能给大家更清楚的介绍。
【说明:通过介绍煤、石油、天然气这些化石燃料形成的漫长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化石燃料是一次性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③:化石燃料的今天
[师]:刚才我们回顾了化石燃料的昨天。经过了漫长的等待,我们终于等来了化石燃料。在今天化石燃料正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社会的文明、科技的进步。
咱班里大多数同学整理的都是关于当今化石燃料使用方面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谈一谈对化石燃料利用的认识。
[生1]:煤既是动力燃料,又是化工和制焦炼铁的原料,素有“工业粮食”之称。工业界和民间常用煤做燃料以获取热量或提供动力。世界历史上,揭开工业文明篇章的瓦特蒸汽机就是由煤驱动的。此外,还可把燃煤热能转化为电能进而长途输运,火力发电占我国电结构的比重很大,也是世界电能的主要来源之一。煤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气化、焦化和液化等过程转化成多种材料。但是,煤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CO2(温室气体)、烟尘、SO2等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环境。
[生2](配合自制课件讲解):利用石油中各种化学成分沸点的不同,可以将石油通过一个大的分馏塔,一一分离开来。我们常见的汽油、柴油和煤油就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石油还可以用来制造基本的化工原料,如甲烷、乙烷、乙烯、苯等,这些产品经过聚合之后可以用来制造塑料、橡胶、合成纤维、清洁剂、肥料等工农业产品和生活用品。石油产品的使用也会造成大气污染,如汽车排出的尾气中含有燃油燃烧生成的CO、SO2、NO等有害气体。
[生3]:天然气是一种生态型能源或理想的城市能源。可以利用天然气发电、城市居民生活用气、压缩天然气汽车及其它化工工业。目前我国正在实施“西气东输”工程,以缓解东部地区燃料紧张的困境。
[师]:我注意到,有几个小组的同学在谈到对燃料利用的同时,还涉及了使用燃料所造成的危害,看来大家在看待事物时已经习惯运用辩证的观点,多角度分析问题了。
请大家解决一个问题,打开书p102,活动天地。思考我们如何选择一种合适的燃料?
[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师]:化石燃料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为了加快社会的发展,人们正在“疯狂”地开采和使用燃料。但是这儿又存在一个问题,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他们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我这有一组数据,同学们可以看一下:
[师]:在这个条形图中,我们以石油为例,按现在的开采速度,在你多大时就用完了?
[生]:30多岁。
[师]:也许你的孩子上学时就只能在教科书上认识它们了。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化石燃料。
【说明: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对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从中体会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促进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在深入了解化石燃料的重要作用的同时,让学生对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进行估算,以认识到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资源的重要性。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促使学生认识到使用清洁燃料和开发新能源以及保护环境的重大意义。】
④:化石燃料的明天
[师]:面对当前社会对化石燃料的需求量这么大,化石燃料所剩的储量又这么少的困境,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开发新能源、寻找代替能源
[师]: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你认为哪些能源可以替代化石燃料?
[生1]:太阳能,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我们现在已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
[生2]:核能,我国现在已建立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
[生3]:风能,风力发电、风车、船帆等都是对风能的利用。
[生4]:水能,水能的利用主要在于水力发电。
[生5]:地热能
[师]:除了同学们谈到的这些新能源以外,还有海洋能、氢能、海底可燃冰等能源。
【说明:寻找新能源是缓解能源危机、防止空气污染的主要途径,让学生了解新能源的种类和用途,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⑤:感悟与收获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述。
⑥:布置作业
结合今天的讨论话题,请大家写一篇有关化石燃料的小论文。
八、课后反思:
化石燃料是生活和生产中常用的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对于学生来说也并不陌生。但是学生对化石燃料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能燃烧层面上,部分同学知道一些化石燃料的成分,对化石燃料如煤、石油的综合利用知道的不多。因此,本节课从课前准备到课堂教学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学生自学、收集资料、分组整理资料、完成课件、相互交流等形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国情教育,使学生对能源、环境这些关系全球未来命运的共同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使学生正确认识国情、重视环境保护、注意节约能源。
本节课在实施中,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多花时间去研究学生的特点、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外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延续,是课堂学习的补充。随着学生的成长,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学校教育应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课堂逐渐转到课外,最终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

透镜及其应用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透镜及其应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物理教学案
透镜及其应用(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复习课)
课型:新授课设计人:
教学目的、任务要求: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网络的构建,使学生对本章节的知识内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构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过程:
【知识网络的构建】
学生通过复习课本、查阅笔记、作业本以及本学习小组内讨论等方法,对本章知识进行整理、归类,细化知识,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1、知识章节结构:透镜——生活中的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2、知识规律结构: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透镜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3、重点知识填表:
名称又名眼镜实物
形状光学
符号性质
凸透镜老化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发散透镜近视镜

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
倒、正放、缩虚、实
u2ffv2f照相机
fu2fv2f幻灯机
uf|v|u放大镜
【典型例题分析】
学生并完成下面2个例题
例1:在各图的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

学生完成例1后总结填透镜的关键方法是什么?
例2: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学生完成例2后总结完成透镜光路的关键方法是熟记什么?
训练与检测
1、在如图所示的光学仪器中,使用时主要利用反射成像的是()
2、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2009年7月我国长江流域出现的日食奇观,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理论解释
B.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若不注意用眼卫生很容易使眼“近视”,这时就需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你在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其实就是鱼在水里的实际位置
3、五一佳节,在常州紫荆公园月季花展上,小明将红色滤色镜(即红色玻璃)挡在照相机镜头前给一株绿叶黄花的月季拍照,照片上该花卉的颜色是
A.绿叶黄花B.黑叶红花C.黑叶黑花D.红叶红花
4、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下列成语中的“影”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A.杯弓蛇影B.形影不离C.形单影只D.立竿见影

5.(2010湖北武汉,2题)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和c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B.实验时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C.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前应先将点燃
D.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6.(2010年山东莱芜,2题)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对它们的解释正确的是
A.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C.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实像
D.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8、图10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近视眼校正后成像情况的图分别是【】
A.图甲和图丙B.图乙和图丙C.图甲和图丁D.图乙和图丁
9、(1)请在图34中画出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注意标出法线)。
(2)图35是非正常眼睛的示意图,请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合适的透镜用于矫正。

(3)自行车尾灯的结构如图36所示,夜晚,当有光照射到尾灯时可起到明显警示作用。试画出图中一条光线的反射光线(要求保留必要的辅助线)。

10、如图是一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B处出现蜡烛的像。
(1)该同学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B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原物体________。
(2)该同学发现用光屏去承接蜡烛在B点的像,像怎么也无法成在光屏上,这一实验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3)若用刻度尺测量A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和B点平面镜的距离,发现它们的值是相等的,这一实验现象说明物像与镜面________(选填“等距”或“不等距”)。
11、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__________(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课堂总结: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板书设计:
自我点评: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405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