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二章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二章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一.本周教学内容:

第二章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二.教学目标

1.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能用实验方法“捕捉”空气、采集空气样品。

3.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三.具体内容

空气,因其无色无味的特点,使人们长期以来都错误地把它看成是单一的物质。后来,随着科学家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才开始认识到空气成分的复杂性。

人们对空气成分的认识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现在我们知道,空气是一种含有氮气(N2)、氧气(O2)、二氧化碳(CO2)、稀有气体等多种成分的气体。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是不相同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实验步骤:

⑴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分,作标记。

⑵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⑶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

⑷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塞上塞子。

⑸燃烧完全、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

⑴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⑵白烟消失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实验结论:

⑴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气体,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⑵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消耗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⑶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且支持燃烧;

⑷剩余4/5的气体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

注意事项:

⑴药品的选择:不能用铁、镁、木炭、硫等代替红磷;

⑵红磷要过量,用以消耗掉全部的氧气,否则测定结果会低于1/5;

⑶装置气密性要好(塞子要塞紧),如气密性不好,即使红磷耗尽了氧气,外界空气也会进入集气瓶,使测定结果低于1/5;

⑷待白烟消失,集气瓶温度降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观察进水的体积。避免因温度高,气体膨胀,使测定结果低于1/5。

2、空气的成分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

氮气

78%

99%的主要成分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1%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3、物质的初步分类

物质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氦气。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

4、捕捉空气的实验

实验操作如下:

先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好,倒扣在盛水的水槽内。再将另一只盛有空气的集气瓶用带导管和分液漏斗的双孔塞塞好。将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水的集气瓶口内,最后向分液漏斗内加水,用排水法将一只集气瓶内的空气压入到另一只集气瓶内。

5、氮气和稀有气体

⑴氮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等。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难与其他物质反应,在高温下能与一些物质反应。

用途:制氮肥,作保护气等。

⑵稀有气体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等。

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跟某些物质反应。

用途:用于霓虹灯、氦气充气球、作焊接金属保护气等。

注意:⑴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⑵稀有气体是空气中性质最稳定的气体。

6、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大大增加,超出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造成了空气污染。

空气的污染

有害物质

粉尘

气体: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

污染源

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

工厂的废气

汽车尾气等

危害

损害人体健康

影响农作物生长

造成自然资源及建筑物的破坏

防治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

工业有害气体处理后排放

给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

开发洁净能源

对煤脱硫处理等

7、空气质量日报(周报)

空气质量日报(周报)的主要内容

首要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氮(NO2)

二氧化硫(SO2)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典型例题】

例1.澄清的石灰水长期敞口放在空气中会在瓶口出现一层“白膜”。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答案:D

例2.下列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B.煤燃烧产生的烟

C.汽车排放尾气形成的烟雾D.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答案:A

例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B.雪碧饮料C.河水D.新鲜空气

答案:A

例4.简答题:如果发现测定空气组成的氧气含量少于1/5,可能是由哪几种原因引起的?

答案:(1)红磷的质量不够,氧气没有完全反应。

(2)实验装置漏气。

(3)集气瓶内的温度没有降到室温。

(4)当集气瓶内氧气含量太少时,红磷也不能继续燃烧。所以瓶内还有少量氧气。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

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

2.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瑞典的舍勒B.英国的汤姆生C.法国的拉瓦锡D.英国的道尔顿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是氧气占21%,氮气占78%

B.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C.稀有气体是一种单一物质

D.虽然雨后的空气清新,但仍是混合物

4.日常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B.做饭用的不锈钢锅

C.餐饮用的可口可乐D.消毒用的碘酒

5.人类生存需要清洁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燃放烟花B.汽车尾气C.煤炭燃烧D.光合作用

6.关于空气成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气体是稀有气体

B.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成分是不固定的

C.一般说来,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

D.空气中固体有害成分是粉尘

7.许多城市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原因是燃放烟花爆竹时()

①产生有毒气体;②产生噪声;③产生粉尘;④易引发火灾

A.①②③④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④D.只有②③④

8.下列气体中不是稀有气体的是()

A.氦气B.氖气C.氮气D.氩气

9.由于森林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国北方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沙尘暴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C.二氧化氮D.粉尘

10.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约是1:4,这是指它们的()

A.密度比B.质量比C.质量分数比D.体积比

二、填空题

11.食品包装袋内常充入的气体是___________;家庭用的测电笔,通电后会发出红光,测电笔中充入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充入升空气球,且遇火也不能燃烧;稀有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气体的总称。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13.一般来说,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自然界里,既有消耗氧气的过程,也有产生氧气的过程。按下面要求各举一例。

(1)消耗氧气__________________;(2)产生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混合物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组成的,如空气、__________等。纯净物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组成的,如氧气、铜、_________等。

15.拉瓦锡为了研究空气的成分,曾把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得到了红色粉末氧化汞,又把这一种红色粉末加热,得到了汞和氧气。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6.为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请写出三条切实可行的措施。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举例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空瓶,盖紧瓶盖,待燃烧停止后,将一只活的小虫放进该瓶,过一会儿,小虫死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9.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如图装置,希望A瓶内燃烧匙里的木炭燃烧后,因消耗1/5体积的氧气而引起从B杯内吸入1/5体积的水,但是实验中发现,开始时从A瓶中有气体排出,后来B杯中只有少量水吸入A瓶中,体积不到A瓶体积的1/5。试分析原因。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C2、C3、D4、A5、D

6、AB7、A8、C9、D10、D

二、填空题

11、氮气氖气氦气氦气氖气氩气

12、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的形成酸雨

13、燃料的燃烧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4、两种或两种以上海水一种水

15、汞+氧气氧化汞氧化汞汞+氧气

三、简答题

16、(1)减少建筑工地的粉尘;(2)尽量使用天燃气代替煤;(3)工业废气经处理后排放;(4)减少机动车辆尾气的排放;(5)增加绿化面积等。

17、饼干放在空气中变软、冬天窗户上有窗花等。

18、因为蜡烛燃烧将瓶中氧气耗尽,小虫呼吸不到氧气而死。

四、实验题

19、(1)没用止水夹,反应时气体受热膨胀,气体沿导管逸出;

(2)用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灭火,会使炭燃烧不充分,氧气有剩余;

(3)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则A瓶内的气体压强变化不大。

【励志故事】

学学乔丹的爱国

篮球上帝乔丹在日前的中国之行中,拒绝乘坐主办方为他提供的奔驰、宝马,而是点名要了美国的道奇山羊。原来乔丹有一条重要的商业原则,那就是“做广告从来只做美国货”,所以,座驾事件与“爱国精神”息息相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球场外的乔丹给崇拜他的那些青少年们上着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这才是一个“星”真正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相反,我们的各种“星”们,同样作为青少年们顶礼膜拜的偶像,他们的表现又如何呢?我们知道有的歌星歌唱得不怎么样,却热衷于把奇形怪态遁入极端;有些影星表演够差,却总走不出绯闻缠身的怪圈;还有那些所谓的足球明星,球踢得极烂,可酗酒、打架等丑闻从来不绝于耳。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我们的“星”们有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是应该好好学学人家乔丹呢?

相关知识

第二章第一节 分子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二章第一节 分子》,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一节分子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子的概念。

2、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3、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现象的形成。

2.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灵活运用分子的知识。

【教学难点】

1、建立微观运用的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运动的不同。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

【教学用品】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碘、酒精100毫升、水100毫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前提诊测:a你想知道水由什么组成吗?

b你想知道在一杯水中放一些蔗糖(白糖),过一些时间,蔗糖颗粒消失,水变甜了是为什么吗?

目标展示:1.使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子的概念。

2、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3、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目标导学:

问:化学是研究什么?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

谈话:通过绪言课和第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质的性质分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节将进入对物质的组成、结构的研究,在初中物理中只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的,而什么是分子,分子又具有哪些基本性质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演示:碘的升华。

让学生在教材的第一部分的1-5自然段找出书中所列五个生活中的现象,教材在解释这些现象时作了怎样的假设?(物质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是运动的,粒子之间有一定间隙)通过这个假设的粒子引出分子。

为什么当我们把一块糖放入水中,糖很快不见了,水有了甜味,当我们经过施用氨水的农田时,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一、分子的存在

由于糖的微粒扩散到水的微粒中,使水有了甜味,施用了氨水的农田,由于氨气微粒跑到空气中去,所以很远就能闻到刺激性气味。这些微粒在科学上就叫做分子,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运动

糖分子遇到水就扩散到水分子中去,氨气可以扩散到空气中去,可见分子是运动的。

2.分子是有间隔的

演示:酒精和水的混和

100亳升水和100亳升酒精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毫升。

因为构成酒精和水的分子之间有空隙,当这两种分子混合时,有的分子挤点了空隙,所以混合后体积小于200毫升。

结论: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分子是运动的,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我们能闻到氨分子的刺激性气味,却看不见氨分子,可见分子是微观粒子,它的体积是很小的。一滴水里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把水分子的大小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一样,它是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千克。

(水分子直径大允是2.810-10米,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10-2米,地球直径大约是1.28107米)。

3.分子有一定质量,也有一这体积,但是非常小。

三、分子的概念

水在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质没有变化,其化学性质也没有变化。

硫分子和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分子,所以化学变化后,硫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就不能保持了。

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只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并非所以物质的化学性质,都是由分子所保持。

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质热胀冷缩、“三态”的互变等。

四、纯净物和混合物

演示:铁粉与硫粉的混合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未混合,混合后,分离后铁粉与硫粉的颜色

混合物:由二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相互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所有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练习:下列物质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1)空气(2)冰、水混合物

判断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从分子看主要看该物质是同种分子,还是多种分子组成,依此可判断空气是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却是纯净物。

问:什么叫高纯硅?

引导学生阅读P29第二自然段,了解完全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通常所说的纯净物指的是含杂质很少具有一定纯度的物质。我们在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都必须取用纯净物,因为一物质里如有杂质,就会影响这种物质固有的某些性质,而且要求物质的纯度越高越好。

【小结】

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它的质量很小,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运用分子的概念,可以区别纯净物与混合物。

【板书设计】

一、分子的存在: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运动,

2.分子是有间隙的,

3.分子有一定质量,也有一定间隙,

三、分子的概念:

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四、纯净物和混合物:

混合物:由二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或几种不同分子组成),这些物质相互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如:空气、天然水、浑浊的石灰水等。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或同一种分子构成)。

如:氧气、水、二氧化碳、氧化镁等。

【作业布置】P-291-4题。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设计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能力目标:1、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3、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情感目标: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1、科学精神的培养。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

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问题“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学生思考、讲故事,讨论,谈看法。

思考,回答、分析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

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认识总结地球的外貌
地球的形状: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注意教给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的区别(平面、立体)思考、回答
交流让学生正确认识地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分组讨论、达成意见,各小组代表发言举例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学会描述重在描述地球大小能力的培养,并学会描述相关事物
达标反馈出示讨论题: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从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何感悟?3、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4、列举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地理现象。讨论、交流、回答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

方法归纳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真理。要勤思考,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
板书设计
球的形状是球体
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对地球形状的证明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能力目标: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情感目标: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对第一节课所讲的地球的形状、大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大多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地球上的经、纬线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总结作业情况,地球的真实形状描述: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地轴、两极思考、回答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及时巩固
引入新课:地球的真实形状由于很不规则,在日常运用时往往比较麻烦,因而人们常把它化简成为理想化的正球体模型。我们用的地球仪就是这样样。观察地球仪、思考
引起学生对地球仪探索的兴趣
了解地球仪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
学生讨论。
认识地轴、两极、赤道
极圈、回归线、经线、纬
线、经度、纬度。了解低、
中、高纬度的划分,南极
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
示?地轴是一个假象轴。观察地球仪,分组交流认识地球仪
掌握、理解。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认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
完成经线和纬线的表格

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随学生的讨论逐渐显示答案(表格见板书设计)
小组交流、讨论,完成表格。

可使学生对经线和纬线有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地球的运动打下基础

观察地球仪的转动
演示地球自转
介绍以右手指示地球仪转动方向:面向赤道(上北下南)自西向东转动,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观察教师的演示,并实际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能直观地观察地球仪的转动。

达标反馈指导学生上黑板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到黑板上绘制巩固知识
内容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小组合作总结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方法归纳注意观察,多看地球仪,认识和领会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等这些基本点及线的重要性,辨认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辨别东经和西经的区别。
板书设计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轴是假象轴
(2)、南极S,北极N
(3)、纬线和经线
经线纬线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形状半圆圆
长度一样长赤道最长,南北极最短
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特殊线0度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极圈
分布规律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数值越来越大,0度经线以西为西经,数值越来越大并在180度东西经重合。赤道纬度是0度,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数值逐渐增大,到南北极点为90度
半球划分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练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够在地球表面找出已知点的方位,或根据方位确定未知点。通过动手制作小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基本构造的认识。
能力目标: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经纬网定位,读图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连续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地球仪表面的点、线已经很熟悉,经线、纬线;经度、纬度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性知识,必须牢固掌握。经纬网定位是难点,应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在黑板上绘制经纬网图,复习经纬线知识回忆、思考
巩固上节已学知识
师生互动1

用经纬网定位

举例说明,经纬网可以确定位置,它对军事、航海、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给出经纬度,让学生找位置;给出位置,说出经纬度。学生思考、举例

讨论、思考、回答
认识经纬网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说清南北纬、东西经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会出大错。
完成21页活动题引导、启发交流、讨论、合作学会知识,关键在于会用。
用小乒乓球制作地球仪明确制作步骤,对学生进行指导分组合作完成制作,展示制作成果。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方法归纳
运用知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多动脑、多动手,在过程中学习地理。在地球仪的经纬网上确定方向和任何一点的位置,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利用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确定位置
小地球仪的制作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学案及练习题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学案及练习题,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学案(1)编号:9
1、对于空气你知道什么?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1)、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它的存在吗?

(2)、你会“捕捉”到空气吗?

(3)、你能证明“捕捉”到集气瓶中的气体是空气吗?

(4)、你能将“捕捉”到的空气,转移到另一容器中?

2、空气成分的探究:
(1)、按课本图2—1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2)、打开止水夹,又观察到什么现象?

(3)、根据以上现象,讨论下列问题:
A、红磷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B、集气瓶中的水中为什么有红色沉淀?

C、根据B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D、根据(2)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能否总结出该实验的原理呢?

结论:
E、在做这一实验时,有时会发现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大于1/5,也会小于1/5,你知道原因吗?

G、用木炭代替红磷做这个实验是否可以,为什么?

H、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猜测空气中还有什么物质?你能举出事实说明它们的存在吗?

结论:

混合物:
纯净物:
【巩固】下列物质中,哪些属于纯净物,哪些属于混合物?
(1)人呼出的气体(2)净化过的空气(3)液氧(4)稀有气体(5)氦气(6)白酒(7)酒精(8)可乐饮料(9)蒸馏水(10)海水(11)清澈的泉水(12)澄清石灰水(13)冰水混合物(14)高锰酸钾(15)碳酸氢铵(16)铁丝(17)铜绿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18)加铁酱油
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学案(2)编号:10
【复习】
1.下列物质中,纯净物有,混合物有(填序号)
(1)人呼出的气体(2)液氧(3)稀有气体(4)氦气(5)酒精(6)可乐饮料(7)蒸馏水(8)海水(9)澄清石灰水(10)高锰酸钾(11)碳酸氢铵(12)铁水(13)铜绿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14)墨水
2、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某兴趣小组同学选用了实际使用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如图)和量程体积足够大且润滑效果很好的针筒注射器,将足够的白磷(其性质与红磷相似,在温度为40度时就可以燃烧)放入试管后,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后,等到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1)正式开始实验前,该兴趣小组同学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l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活塞,观察到活塞返回至20mI刻度处。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2)实验中,在松开弹簧夹前,大试管中可以观察到白磷燃烧,并产生。
(3)实验后,可以观察到针筒活寒会从原来的20mL刻度处慢慢向左移到约处
A.4mL刻度B、8mL刻度C、l2mL.刻度D.16mL刻度
(4)下列三项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几乎没有影响的一项是。
A.装置有点儿漏气B.白磷的量不足C.用干燥的红磷代替白磷做实验
【新课】结合课本和上述复习题(2)推测出剩余气体的性质,简要说明理由。

一、氮气和稀有气体
1.氮气的性质及用途2.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二、还人类洁净的空气
1、污染原因:
2、空气的污染源:
3、危害:
4、防治:
(1)监测空气质量
(2)
(3)
(4)
【课堂巩固】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医用酒精B.干冰C.清新空气D.加碘食盐
2.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3.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4.小明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探究。室温时,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净容积为146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
序号样品量筒起始读数/mL量筒最终读数/mL需时间/min
①1g铁粉、0.2g碳和10滴水10070约120
②lg铁粉、0.2g碳、10滴水和少量NaCl10070约70
(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3)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
5.今年3月21日,温州市区出现罕见的浮尘天气。环境监测中心报告,当天空气污染指数为270~290,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依据下表判断,当天温州空气质量状况属于()
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级别表
A.优B.良C.轻度污染D.中度污染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365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