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案分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案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4节。本节主要介绍了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抛体运动以及平抛运动的规律,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而本节课作为对特殊曲线运动的进一步深入学习,也为以后继续学习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物理打下很好的基础,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本节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是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研究匀速圆周运动,围绕着如何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展开,通过探究理清各个物理量的相互关系,并使学生能在具体的问题中加以应用。
(过渡句)知道了教材特点,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学生特点。也就是我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备的直线运动的知识和曲线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学会了用比值定义法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尽管如此,但由于匀速圆周运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讲仍然是一个不小的台阶。
(过渡句)基于以上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力图把传授知识、渗透学习方法以及培养兴趣和能力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两个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会推导二者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传动模型的应用,对线速度、角速度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思考中体会物理学科严谨的逻辑关系,提高分析归纳能力,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过渡句)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要上好一堂课,还要明确分析教学的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难点】
1.二者关系的推导过程;
2.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
(过渡句)说完了教学重难点,下面我将着重谈谈本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展示生活中的一些运动,如摩天轮、脱水桶等,引导学生找相似点:运动轨迹是一些圆,从而引出,这种轨迹为圆周的运动叫做圆周运动——引出课题。
接下来,我会顺势让学生再例举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然后提出问题,直线运动我们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那么对于圆周运动又如何描述它们的运动快慢呢?
【意图:这个问题我采用类比的方式去提问,一方面让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直线运动,另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二者的不同,有效的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很顺利的过渡到了接下来要讲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学习线速度的概念时,我会用flash配合实物电风扇的页片,让学生观察当用手缓慢拨动页片转动时,页片上分别标记的红、蓝两种与圆心距离不等的点的运动情况,哪个快那个慢。学生可以讨论发现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弧长长的点运动得快。于是我们就可以用二者的比值来表示线速度的大小,而且我会引导学生去发现,当时间t足够小的时候,所对于的弧长也非常短,接近于圆弧上的一个点,因此线速度是瞬时速度,它的方向也就是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另外还需让学生讨论交流“匀速圆周运动”中“匀速”的含义。【意图:这是本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很容于将这里的匀速理解为速度不变。所以在这里我会再次强调速度的矢量性,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这里的“匀速”其实是指“匀速率”,线速度大小不变,但是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接下来在学习角速度的概念时,应向学生说明这个概念是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描述运动的需要而引入的,即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每通过一段弧长都与转过一定的圆心角相对应,因而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也可以用转过的圆心角与时间比值来描述,由此引入角速度的概念。但是在讲述角速度的概念时,不需要向学生强调角速度的矢量性。因为这个会在大学学习刚体力学的时候才学,需要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
明确了两个概念之后,本堂课的一大重点就解决了,而依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实际操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如何去推导线速度、角速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又是本堂课的又一难点。在这里我将带领学生去回顾数学中的表达式,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推导。
接下来在巩固提升环节,我将让学生观察自行车传动结构示意图中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三个部分的转动,分析A、B、C三个点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意图:这是高中阶段比较典型额皮带传动问题,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确两种情况下v和ω的关系:同轴、共线,在此基础上可以再提升难度:当三个轮子一起转的时候,又如何比较快慢,这样问题的设置层层深入,有梯度性,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我将提出如下问题:除了线速度、角速度,还有一些可以用来描述快慢的物理量,如周期T、频率f,他们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推导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总结
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理解线速度、加速度和周期的概念;理解向心加速度概念以及与各物理量间的关系。理解向心力的概念以及与各物理量间的关系;会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圆周运动问题,并能灵活解决圆周运动中的有关临界问题;知道离心现象及发生离心现象的条件。
考点1.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1.线速度v:
①描述物体的沿圆周运动的快慢程度.
②物体沿圆周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4.频率f:
①定义: 物体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圈数。
②单位: r/s或r/min
小结:周期T和转速n都是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5.向心加速度an:
①描述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3.方向:总是沿半径指向圆心且时刻在变化,即向心力是变力.
4.来源: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分量即为向心力.
正确理解向心力:(1)在受力分析时不能说物体受到一个向心力(2)向心力是变力. (3)向心力不做功.
考点3. 离心运动
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外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做离心运动。
2、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离心现象条件的分析
常见考法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新高考更加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考查,构建新的情景:将常见的竖直平面内的圆周变换成两正对着的相同半圆光滑轨道,同时将环内圆周运动和机械能综合,并结合了利用传感器所得的图象,考查了识别图象、分析物体在各位置的状态(特别是特殊点处,如最高点与最低点)等重要知识内容.既考查了中学阶段很重要的受力分析能力,又对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进行考查,更重要的是考查了同学们在新情景下构建模型、从图象中获取信息进行解题的能力.
误区提醒
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是典型的变速圆周运动,对于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变速圆周运动的问题,中学物理中只研究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情况,并且经常出现临界状态.
1.绳球或内轨道模型,如图所示,没有物体支撑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变速圆周运动过最高点的情况.
(1)临界条件:小球到达最高点时绳子的拉力(或轨道的压力)刚好为零,小球的重力提供其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图(b)所示的小球通过最高点时,光滑管对小球的弹力情况与杆类似.
判断小球经过最高点时,轻杆提供的力是拉力还是支持力,还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先假设为拉力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若求得F>0,说明此时轻杆提供拉力;若求得F
例题1. 细绳一端系着质量为M=0.4㎏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另一端通过光滑的小孔,吊着质量为m=0.3㎏,M距小孔的长度为0.5m,已知M和水平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N,现使此平面绕小孔水平转动,问角速度w在何范围内,m处于静止状态?﹙g=10m/s2)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三物理教案:《圆周运动复习》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相关计算。
(2)理解圆周运动的周期性,重复性。
(3)掌握分析、解决圆周运动中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三类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几个实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利用圆周运动的周期性,重复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复习内容是整个圆周运动复习的开始,包含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相关物理量及其相关计算的复习;它既是曲线运动复习的延伸,也为后期天体运动和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运动做准备。2014全国I卷第19题“行星冲日”,2014全国大纲卷第26题AB卫星信号遮挡问题 都出现过相关考点。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三年级学生。课前要求学生对圆周运动相关问题的基本概念的自主复习,对基本概念及传送装置的掌握基本能达到要求。但对利用圆周运动周期性解决追击相遇问题,多解问题的能力缺乏。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利用圆周运动的周期性,重复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关于描述圆周运动相关物理量的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教学行为
引入:
在曲线运动中最典型的两个模型是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之前我们已经结束对平抛运动的有关复习,今天我们将进入圆周运动的相关复习
课堂教学:
已经要求学生在课前对圆周运动基本概念进行自主复习
问:1)在圆周运动章节中,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有哪一些?
一.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板书)
1.线速度(强调其矢量特点)
2.角速度
3.周期;频率
4.转速
5.向心力
6.向心加速度
(学生回答完成后,说明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是关于圆周运动动力学范畴,相关内容复习将在下一阶段复习。)
类型1:分别比较时针上A、B两点间和传送装置上两轮边缘C、D两点间线速度之比,角速度之比,周期之比?
2)传送装置(板书)
结论1:绕同一轴同步转动的各点角速度相等(轴上的点除外)
结论2:(皮带传动)不打滑的皮带(或齿轮)传动的两轮边缘上各点线速度大小相等。
圆周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板书)
类型2:1)A和B两球在如图所处位置,A球以角速度ω绕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转动方向如图所示),B球静止。问经过多少时间两球相距最近?
1.强调为追及初始状态下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与直线运动下的相关量做类比)。
2.强调为追及时间。(并与直线运动下的相关量做类比)
3.利用直线追及模型强调参考系的应用。
4.强化学生对最近距离的理解,为后阶段天体运动做准备。
5.强化学生对角速度在圆周运动追及问题中的应用。
(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直线运动中相对位置与圆周运动中相对位置的相似之处,体会解决直线追及和圆周追及的共同点)
2)A和B两球在如图所处位置同时绕同一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转动方向如图所示),问两球经过多少时间后首次相距最近?
(解决此题时,1.提醒学生关注相关物理量确定过程,并与上一例题做比较。2.强调首次相距的含义,为下一例题做铺垫。)
(教师结合生活经验,多媒体课件,板书做适当的提示和引导)
[来源:学§科§网Z§X§X§K]
圆周运动中的多解问题(板书)
类型3:A和B两球在如图所处位置同时绕同一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转动方向如图所示),问两球经过多少时间后相距最近?
课堂练习
试一试1:如图所示装置中,三个轮的半径分别为r、2r、4r,,求图中a、b、c各点的线速度之比、角速度之比。
试一试2:教室前面挂的时钟从12点整开始,分针和时针再经过多长时间能首次重合?
类型3:如图:金属圆筒的半径为R,当子弹以速度v匀速从狭缝P射入,假设子弹进入圆筒的同时开始绕O点匀速转动请问圆筒应该以多大的角速度ω转动才能保证子弹射出?
(不考虑重力作用效果)
课堂小结:
知识总结
1熟悉和理解描述圆周运动的相关物理量及其计算。
2熟练掌握不同类型传送装置相关物理量的关系及计算。
3圆周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
4利用圆周运动的周期性,重复性特点,解决圆周运动中的多解问题
能力总结
提醒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问题时,善于在以往学习掌握的模型中,利用类比的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
学生活动
[来源:Z.xx.k.Com]
复习答题
预计:(学生已经在课前进行了相关问题的基本概念的自主复习,对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能达到要求)
此问题较为开放,可能涉及的答案包括(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等)
学生根据要求完成类型1,随机抽查学生完成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回答
[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学科网]
(
学生在完成类型2:1)的前提下已经具备解决圆周运动的基础能力。类型2:2)加大难度,进一步提升学生能力。)
(该题与上一例题缺少首次限定,体现出圆周运动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周期性,重复性)
试1:对类型1的反馈
试2:对类型2的反馈
试3:对类型3的反馈
设计意图
设置复习提问,主要目的在于:
1)检查学生自主复习情况,体现学生在高考复习中主动性,避免一轮复习变成知识点二次罗列,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2)让学生熟悉圆周运动相关物理量及其关系。
设置类型1的目的在于以下几点:
1)利用时钟和传送带这两个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模型,强化描述圆周运动的相关物理量及其相关计算。
3)熟练掌握不同类型传送装置相关物理量的关系及计算。
[来源:Zxxk.Com]
设置类型2,主要目的在于以下几点:
1)再次加强描述圆周运动物理量间的相关计算。
2)圆周运动追击问题对于大多少学生而言应该属于难点,在设计例题时充分考虑给层次学生的需求,梯度明显,由浅及深。
3)考虑到学生对直线运动追及问题掌握较好,采用类比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圆周运动模型下追及问题的能力。
设置类型3,主要目的在于以下几点:
1)提高学生对圆周运动周期性,重复性的理解。
2)提高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多解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3)为之后的天体运动中星体追及相遇问题做铺垫
设置三道课堂练习的目的在于:
高三复习效率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反馈练习,在有效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物理量
物理意义
定义、公式、单位
线速度
描述物体沿圆周____方向运动的快慢程度
①物体沿圆周通过的____与时间的比值
②v=________
③单位:m/s
④方向:沿____________方向
角速度
描述物体绕圆心________的快慢
①连结运动质点和圆心的半径扫过的________与时间的比值
②ω=________
③单位:rad/s
周期
和转速
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______
①周期T: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转过____所用的时间,公式T=________,单位:____
②转速n:物体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____,单位:____、____2.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线速度大小处处________,方向沿圆周________方向,是一种变速运动.
3.线速度和周期的关系式是________,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式是________,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式是________,频率和周期的关系式是________.
4.在分析传动装置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要先明确什么量是相等的,什么量是不等的,在通常情况下:
(1)同轴的各点角速度、转速、周期________,线速度与半径成________.
(2)在不考虑皮带打滑的情况下,皮带上各点与传动轮上各点线速度大小________,而角速度与半径成________.
5.下列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线速度不变B.角速度不变
C.加速度为零D.周期不变
6.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半径一定,角速度和线速度成反比
B.半径一定,角速度和线速度成正比
C.线速度一定,角速度和半径成反比
D.角速度一定,线速度和半径成正比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1.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B.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弧长相等
C.相等的时间内运动的位移相同
D.相等的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相等
知识点二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图1
2.如图1所示,圆环以直径AB为轴匀速转动,已知其半径R=0.5m,转动周期T=4s,
求环上P点和Q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知识点三传动装置问题的分析
3.如图2所示为某一皮带传动装置.主动轮的半径为r1,从动轮的半径为r2.已知主动
轮做顺时针转动,转速为n,转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从动轮做顺时针转动B.从动轮做逆时针转动
C.从动轮的转速为nD.从动轮的转速为n
4.如图3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传动皮带是绷紧的且运动中不打滑)中,主动轮O1的半
径为r1,从动轮O2有大小两轮且固定在同一个轴心O2上,半径分别为r3、r2,已知r3
=2r1,r2=1.5r1,A、B、C分别是三个轮边缘上的点,则当整个传动装置正常工作时,
A、B、C三点的线速度之比为________;角速度之比为________;周期之比为________.
图3
【方法技巧练】
圆周运动与其他运动结合的问题的分析技巧
5.
图4
如图4所示,半径为R的圆盘绕垂直于盘面的中心轴匀速转动,在其正上方h处沿OB
方向水平抛出一小球,要使球与盘只碰一次,且落点为B,则小球的初速度v=________,
圆盘转动的角速度ω=________.
6.如图5所示,
图5
有一直径为d的纸制圆筒,使它以角速度ω绕轴O匀速转动,然后使子弹沿直径穿过圆
筒.若子弹在圆筒旋转不到半周时,就在圆筒上先后留下a、b两个弹孔,已知aO、bO
的夹角为φ,求子弹的速度.
参考答案课前预习练
1.切线①弧长②④圆弧的切线转动①角度②快慢程度①一周s②圈数r/sr/min
2.相等切线
3.v=ω=v=rωf=
4.(1)相等正比(2)相等反比
5.BD[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是不变的,线速度的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变化,故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是改变的,因而加速度不为零.]
6.BCD[由v=ωr,知B、C、D正确.]
课堂探究练
1.C[匀速圆周运动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弧长相等,通过的角度相等,但相等时间段内对应的位移方向不同,故C错.]
2.1.57rad/s1.57rad/s
0.39m/s0.68m/s
解析P点和Q点的角速度相同,其大小是
ω==rad/s=1.57rad/s
P点和Q点绕AB做圆周运动,其轨迹的圆心不同.P点和Q点的圆半径分别为
rP=R·sin30°=R,rQ=R·sin60°=R.
故其线速度分别为
vP=ω·rP≈0.39m/s,vQ=ω·rQ=0.68m/s.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质点做圆周运动的轨迹所在的平面及圆心的位置,从而确定半径,然后由v、ω的定义式及v、ω、R的关系式来计算.
3.BC[主动轮顺时针转动时,皮带带动从动轮逆时针转动,A项错误,B项正确;由于两轮边缘线速度大小相同,根据v=2πrn,可得两轮转速与半径成反比,所以C项正确,D项错误.]
4.4∶4∶32∶1∶11∶2∶2
解析因同一轮子(或固定在同一轴心上的两轮)上各点的角速度都相等,皮带传动(皮带不打滑)中与皮带接触的轮缘上各点在相等时间内转过的圆弧长度相等,其线速度都相等.故本题中的B、C两点的角速度相等,即
ωB=ωC①
A、B两点的线速度相等,即vA=vB②
因A、B两点分别在半径为r1和r3的轮缘上,r3=2r1.
故由ω=及②式
可得角速度ωA=2ωB③
由①③式可得A、B、C三点角速度之比为
ωA∶ωB∶ωC=2∶1∶1④
因B、C分别在半径为r3、r2的轮缘上,
r2=r1=r3
故由v=rω及①式
可得线速度vB=vC⑤
由②⑤式可得A、B、C三点线速度之比为
vA∶vB∶vC=4∶4∶3⑥
由T=及④式可得A、B、C三点的周期之比为
TA∶TB∶TC=1∶2∶2.⑦
点评①同一圆盘上的各点角速度和周期相同.②皮带(皮带不打滑)或齿轮传动的两圆盘,与皮带相接触的点或两圆盘的接触点线速度相同.
5.R2nπ(n=1,2,3,…)
解析小球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有h=gt2,则运动时间t=.
又因为水平位移为R,所以小球的初速度
v==R.
在时间t内圆盘转过的角度θ=n·2π(n=1,2,3,…)
又因为θ=ωt,则圆盘转动的角速度ω===2nπ(n=1,2,3,…)
方法总结由于圆周运动的周期性,解答时要注意各种解的可能性.与平抛运动的结合也是从时间上找突破口,兼顾位移关系.
6.
解析子弹从a穿入圆筒到从b穿出圆筒,圆筒旋转不到半周,故圆筒转过的角度为π-φ,则子弹穿过圆筒的时间为t=.
在这段时间内子弹的位移为圆筒的直径d,则子弹的速度为v==.
方法总结两种运动的结合,其结合点是时间,抓住时间的等量关系,此题就可迎刃而解.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128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