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整体设计
新《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使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例如利用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度。”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和技术中最基本的测量,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所必备的基础。
刚开始学物理的八年级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使学生了解测量的必要性是这部分内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第1节首先给出了两幅图,让学生先观察后测量,认识到人的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从而引出使用测量工具或仪器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在明确测量的必要性后,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研究性学习来总结长度和时间的知识,达到能够规范地使用测量仪器和进行正确测量的目的。本节的重点是要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过程中通过两次分组实验,一次是用刻度尺测长度,另一次是用停表测量时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亲自体验,学会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有效地突出了重点。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和例题分析实现难点突破。
在教学中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讨论交流。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2.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教学难点
1.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测长度工具:刻度尺、皮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计时工具: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
问题导入
用眼观察甲、乙、丙三幅图,在图甲中帽檐直径AB、帽子高CD哪个较长?在图乙中上下两根线段一样长吗?在图丙中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
回答:
(1)目测的结果是怎样的?
(2)用尺子量一量再比较,看看有何发现?
古诗导入
多媒体播放配画诗《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分析诗句中哪些词句分别对应于描述长度(距离)、时间。
推进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
提出问题想一想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自学课本知道还有哪些新的单位?
讨论交流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
归纳总结: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厘米(符号为cm)、毫米(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μm)、纳米(符号为nm)。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
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
跟踪例题
下面是小亮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算式。
(1)5.2m=5.2m×100cm=520cm
(2)6.5×106μm=6.5×106×10-6=6.5m
(3)36μm=36μm×1000=36000nm
解析:进行单位换算时,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
答案:三个算式最后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中间的格式都不对。(1)式中用“100cm”代换了前面的“m”,所以中间的“m”就不应该有了;(2)式中中间没写单位;(3)式中前面的等式显然是不成立的。正确的算式应为:
(1)5.2m=5.2×100cm=520cm
(2)6.5×106μm=6.5×106×10-6m=6.5m
(3)36μm=36×1000nm=36000nm
知识拓展
阅读课本第11页“小资料”,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阅读课本第13页“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形成感性认识。
二、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活动一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活动二观察下图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在上图所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cm,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8cm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是0.1cm。
教师强调: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
活动学生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圆柱体的高、木块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要求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11—3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2、长度的测量
①长度的单位:km—m—dm—cm—mm—nm—μm(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
②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③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
④学生讨论并活动:如何较准确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
错误可以消除。
(三)课堂小结
懂得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用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
教学前分析:
课本图11.3—1介绍了几种测量时间的工具,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种工具测量时间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教学后反思: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有关单位的换算。
2.会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明确分度值的含义;
3.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准确值,
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会粗略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
4.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常见的工具测量时间。
5.了解什么是误差,知道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重、难点
教学重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和测量。
教学难点:从理性的角度来认识单位;测量的规范要求。
器材准备
没有刻度的直尺、常见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自制的橡皮尺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你在哪些地方见到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请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关注,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指出: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研究和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常常需要进行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
二、新课教学:
(一)测量长度
1.测量的标准问题
讨论:要想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你认为最关键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刻度尺。
展示没有刻度的直尺,引导学生体会,刻度尺测长度实质上是靠上面
的刻度,也就是说,刻度尺上的刻度就是测量的标准。
2.单位:比较依据的标准量。
3.长度单位
(1)活动:
让学生“以手代尺”,量度讲桌的长度有几“拃”。
问题:由于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造成测量结果不一样。
(2)介绍长度单位的演变和统一
让学生理解单位其实是一种规定的标准,并不是一种天然存在的
东西,是为了定量比较物体的长度而人为引入的。
统一单位制是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种国际化的趋势。
简单介绍什么是国际单位制。
这里的教学最好,这也是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一部分。
(3)长度单位及换算方法:
仔细观察刻度尺上的1mm、1cm、1dm、1m有多长,动手在纸上画1mm、1cm、1dm在黑板上画一画1m的长度,形成长度的具体概念。
你会用刻度尺测长度吗?
交流怎样观察刻度尺、判断刻度尺的放置方法、读数、记录测量结果。
(1)观察自己常用的刻度尺。
三观察: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分度值。
一思考:分度值的含义。
(2)练习用刻度尺测长度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规范的测量过程和操作方法。
(放置刻度尺,读数和记录测量结果)
练习估读:
采用不同分度值的刻度尺(如1cm和1mm)测量同一物体的长
度,让学生练习估读方法,并使学生认识到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
量的结果就越精确。
5.介绍误差概念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6.认识直方图(条形统计图)
仔细观察、分析直方图,并相互交流。
直方图作为一种数据处理方式,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
(二)测量时间
1.展示实物,让学生对照实物,认识一些测量时间的工具
介绍跑表的使用。
2.时间单位规定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秒
(2)单位换算:
换算方法:
通过换算关系,体会微秒、纳秒(谈微秒、纳秒意义)
3.活动:测测你的脉搏.
通常所说的脉搏是指把手按在手腕桡骨侧摸到血管的搏动.健康成年人安静时的脉搏数,每分钟应为60~80次,运动后或发烧生病时脉搏会加快.测定你的脉搏,每次测一分钟,测三次,计算它们的平均值,把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测量次数
1
2
3
平均值
脉搏数
(2)调查统计,画出心率直方图(做在作业本上)
四、小结:
重视物理实验,学会如何观察实验;
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掌握长度、时间的单位换算关系。
小结
1.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单位的换算
2.会用刻度尺测长度
3.会用常见的工具测量时间
4.误差与错误
练习设计
1.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约为2.27______,某同学的身高为165_______,
姚明比这位同学高出了________cm。
2.使用刻度尺前,应先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测量结果既要有_______,又要有_______,还要有___________。
3.下列物品的尺度,最接近15cm的是()
A.橡皮的宽度B.课桌的高度C.文具盒的厚度D.圆珠笔的长度
4.下列过程中,经历时间差不多为1s的是()
A.人的眼睛眨一下的时间B.人呼吸一次的时间
C.人打一次哈欠的时间D.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
5.李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块
木板的长度,如图所示。
(1)该刻度尺的分度值
是_________。
(2)木板的起点对准_____________,终点对准_______________,
木板的长度应为_______。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084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