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新材料及其应用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材料及其应用”,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精品导学学案(北师大版)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第四节新材料及其应用
探究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纳米材料、“绿色”能源、记忆合金等新材料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上网查资料了解新材料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材料的应用及新的前景,激发学习兴趣,扩展视野.

探究指导
物理宫殿
1.纳米材料
(1)某些物质的尺度加工到1~100nm,它的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能与较大尺度时相比,发生了异常变化,这些物质组成的材料为纳米材料;
(2)纳米技术的应用:纳米技术在工业、农业、能源、环保、医疗、国家安全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图2.4-1,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在竞相开发纳米产品.图2.4-2是1993年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自行操纵原子写出的“中国”二字,标志着我国开始在世界纳米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洗衣机桶的表面上用了纳米尺度的氧化硅微粒和金属离子的组合,就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功能;普通领带的表面经过纳米方法处理后会有很强的自洁性能,不沾水也不沾油;陶瓷中加了纳米陶瓷粉就具有一定的可韧性,如果用它制造发动机的缸体,汽车会跑得更快.
图2.4-1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
图2.4-2
2.“绿色”能源
新材料能制成各种高效的“绿色”能源.以电源为例,长期以来使用的干电池较轻便,但只能用一次,丢弃后会污染环境;铅蓄电池能反复使用,但又太笨重;而新材料做成的锂电池是有体积小、质量轻、能够多次充电、对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地用于移动通信、小型摄像机等设备上(如图2.4-3);硅光电池能够把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并且完全不会造成污染,它广泛应用于人造卫星和照明(如图2.4-4).
图2.4-3图2.4-4太阳能汽车的上表面覆盖着很多硅光电池
3.记忆合金
(1)有些合金在加热时能像弹簧一样被拉长和扭曲,冷却后可以保持这个形状不变;当再次加热时,它们又恢复到被拉长或扭曲前的形状.这种合金叫做形状记忆合金;
(2)主要成分是:镍和钛;
(3)物理特性:当温度达到某一数值时,材料内部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外形的变化;
(4)应用:如将记忆合金制成的弹簧安装在热水器的出水阀门内,当水温超过某一温度(例如80℃)时,弹簧自动伸长,将阀门关闭而停止出水,避免发生烫伤人的事故(如图2.4-5).
图2.4-5
【例】在1989年12月20日凌晨,美军的两个中队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躲过昼夜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的巴拿马对空监视雷达系统,突然出现在巴拿马城西120km处的一个军用机场上空,为美军大规模入侵巴拿马夺取了制空权.雷达能监测普通飞机的飞行情况,为什么不能发现隐形飞机呢?
思路与技巧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它的天线可以转动,它向一定的方向发射不连续的无线电波,然后根据反射波的方向和时间判断目标的方位和距离.隐形战斗机将具有良好的吸波性的隐性材料涂在其表面上,使其具有超凡的隐身能力.
答案隐形战斗机是利用新型的隐形材料制成的重要军事武器,涂有隐形材料的战斗机能将雷达发射出的无线电波大部分吸收掉,反射回去的却很少,使雷达变成了“睁眼瞎”.而普通飞机反射回去的无线电波信号很强,雷达接收屏能接收到,因此能显示出普通飞机的存在(如图2.4-6).
图2.4-6

探究体验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密度、弹性、硬度、延展性等等.下面探究材料的硬度.
探究器材自选若干待测材料,如肥皂、泥块、塑料、铝片、陶瓷片等.
探究过程①组成如图2.4-7装置;
图2.4-7材料硬度测量示意图
②将被测材料置于一个空心竖直管的底部,从管的顶部释放一钢钉,钢钉作用在该材料上会产生一个小小的凹痕;
③从凹痕的大小和深度,判断材料的硬度并排序.
分析与结论材料有软有硬,较硬的材料能使较软的材料产生,材料的硬度不同,不一样.
探究点拨材料的区分可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质,通过比较进行区分.

聊天室
话题: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
胖胖:老师,您能介绍一下纳米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吗?
老师:纳米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1.在陶瓷领域的应用.
随着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纳米陶瓷随之产生,它在1600℃高温下能像橡皮泥那样柔软,在室温下也能自由弯曲.因而克服了陶瓷的脆性,使陶瓷具有像金属一样的柔软性和可加工性.
2.用纳米技术可以实现天梯.
2002年3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曾做过报道:科学家能够造出天梯,地点选在太平洋上.用来做天梯的材料就是碳纳米管.这种材料从1991年被发现以来,就一直被誉为未来的材料.碳纳米管在强度上大约比钢强100倍,其传热性能优于所有已知的其他材料.它有良好的导电性,在常温下导电时,几乎不产生电阻,科学家合成的碳纳米材料在室温下能储存和凝聚大量的氢气,用于燃料电池以驱动汽车等.它为“清洁能源”——氢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条件.
3.在医学上的应用.
用数层纳米粒子包裹的智能药物进入人体后可立即搜索并攻击癌细胞或修补受伤组织:在人体器官表面涂上某些纳米粒子可防止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在生物医学方面,纳米科技更是潜力巨大.纳米技术可以在微小尺度里重新排列遗传密码,基因生物制作技术就是典型的纳米和基因生物学结合的产物.人类可以利用基因芯片迅速查出自己基因密码中的错误,并迅速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修正,使人类消灭各种遗传缺陷的理想得以真正实现.仿生学将是纳米技术大展宏图的领域,人类可以制造出细胞内工作的机器人。并将其放入人体内,它可以在血液和细胞中工作,帮助我们清除垃圾和病兆,还我们一个健康的身体.
4.在化工领域的应用.
把纳米技术运用到涂料中,使外墙涂料的洗刷性由原来约1000多次提高到10000多次,老化时间也延长了两倍多.轮胎通常是“一统天下”’的黑色,原因是生产橡胶过程中需要加入炭黑末提高强度、耐磨性和抗老化性,但运用纳米材料生产的轮胎不仅色彩鲜艳,性能也大大提高,轮胎侧面胶的抗折性能由10万次提高到50万次。纳米级的氧化锌用于橡胶制品,可防止老化,提高耐磨性、抗摩擦起火,用于高级轿车轮胎、飞机轮胎上可提高安全系数.添加了纳米氧化锌的陶瓷釉面,具有不擦洗而自清洁的特性,在高层建筑和公路隧道中不便清洗的地方,这种自洁功能格外受欢迎.有些纳米材料制成纤维布料.不仅可以杀菌、防臭也可摆脱在脱衣服时因摩擦而引起烦人的静电现象.
5.在军事上的应用.
主要是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信息领域,使信息传输更快捷;二是用纳米隐身材料,让那些飞机、坦克成为隐形飞机、隐形坦克,让敌方的雷达看不见它.三是用纳米材料做成微小的纳米机器,组成神通广大的纳米微型军备.可以制成像针尖一样大小的炸弹,像苍蝇一样大小的飞机.
总之,一个崭新的0.1~100nm的世界提供给人类的将是不同于以往任何经验的东西,它不仅会给人类生活带来一场革命,还会使我们再一次地感受到:科学与技术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飞行发展.

快乐套餐

1.你认为所有的材料达到纳米尺度就一定是纳米材料,或者说一定具备纳米效应吗()
A.是B.不是C.目前还不知道
2.上海磁悬浮列车在2003年元旦前一天运行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在这个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备受世人瞩目.磁悬浮列车中用到下列哪种材料()
A.超导材料B.纳米材料C.记忆合金D.隐形材料
3.在我国“三星堆遗址”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用极薄的金箔贴饰的精美“金器”.黄金可以被做成极薄的金箔,主要是因为黄金的()
A.延展性好B.硬度大C.弹性好D.密度大
4.当材料的微粒小到纳米尺寸时,材料的性能就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就是的特性,如图2.4-8,黄金在正常情况下呈金黄色,而它的纳米颗粒却变成了黑色,尺寸越小,颜色越深,且显著下降.还有银白色的铂(白金)在纳米尺寸下变成了铂黑,金属铬变成铬黑.利用纳米的这种特殊的光学性质可以制成高效率的光热、光电转换材料将太阳能转变为能、能.
图2.4-8
5.光电池是一种把能转化为能的电池.硅光电池是一种典型的光电池,它的主要中分用制成,这种电池性能、使用寿命,已广泛用到电子计算器、收音机、玩具等方面,在人造卫星和其他太空仪器上也用它做电源.
6.锂是密度最小的一种金属,为kg/cm3.一个锂电池的体积为8.5cm3,它的质量为g.锂电池的特点是小、轻、能够多次、对环境污染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等设备上.
7.科普展览会上有一种神奇的金属花,它的花瓣是用一种特殊的金属片——记忆合金制成的(如图2.4-9).它具有记忆能力,灯光一照它会,如图(填“左”或“右”),关上灯又会,如图(填“左”或“右”).
8.某班同学进行“使用塑料的利与弊”的辩论.甲方认为“利大于弊”,理由是:大部分塑料的抗腐蚀能力强,不与酸或碱反应等;乙方认为“弊大于利”,理由是:回收利用废弃塑料时,分类十分困难,而且经济上不合算等,你愿意加入方(填“甲”或“乙”),并写出另一条理由.
图2.4-9记忆合金“花朵”图2.4-10
9.如图2.4-10,用形状记忆合金可制成月面天线.发射前,天线先被压缩成小球团,到达月球表面后,它为什么能展开成正常工作的半球面状呢?
10.观察热水瓶使用了哪些材料,采取了哪些保温措施?

11.海南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盛产反季节瓜菜和海产品.在北运海产品的包装箱中,一般都选用泡沫塑料制作.据你认为,在利用该材料的过程中:
优点是缺点是
(1);(4);
(2);(5);
(3).(6).

12.有记忆本领的不只是金属或合金,塑料等一些非金属材料也有这种本领,科学家对形状记忆塑料做了大胆的设想:家里一些平时用不着的桌椅等家具,可以把它们压扁堆在一个很小的角落,一旦来了客人,就可以魔术般地把它们清理出来,只要往它们身上浇点热水,桌椅马上就会“变”回来.人们出外野炊带上这种形状记忆塑料做成的桌椅餐具,到时只要浇上一点热水,这些用具就可以一个个“站”起来供你使用;不用了,又可以把它们压扁成一堆,放在车上带回.请你大胆猜想,将来的记忆材料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13.在航天飞机的超音速燃烧冲压式发动机中,燃烧室里的温度会超过2000℃;而在燃烧室的隔壁,是放置作为燃料的被冷却了的液氢,温度为-200℃.“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这样,燃烧室壁一侧要承受极高的温度,另一侧要承受极低的温度.于是人们将耐高温的陶瓷和耐低温的金属“融”为一体,不断地改变这两种材料的内部结构,使它们既能融相处又保留各自耐热耐冷的本领,这就是材料领域的新明星——梯度材料.现已开发出多种制造它的方法,如:化学气相沉积法、等离子喷涂法、颗粒梯度排列法等等.请你判断图2.4-11中图是一般材料的分子结构,图是梯度材料的分子结构.
图2.4-11
14.阅读材料
俗话说得好,“人各有所长”世界上所有的材料跟人一样,不可能十全十美,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科学家就研制出各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结合在一起,使它们各自发挥自身的特长,避开各自的缺点.
目前最重要的复合材料分为两类:一类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主要是长纤维铺层复合材料,如玻璃钢,如图2.4-12甲;另一类是粒子增强复合材料,如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混凝土.因为它们都是优势互补的产品,所以它们有许多别的材料所没有的优点.
复合材料又轻又结实,它的比强度和比刚度较高.这两个参量是衡量材料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比强度和比刚度较高说明材料重量轻,而强度和刚度大,这是结构设计,特别是航空、航天结构设计对材料的重要要求.现代飞机、导弹和卫星等机体结构正逐渐扩大使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比例(如图2.4-12乙).
图2.4-12
复合材料不知疲劳,它的抗疲劳性能良好.一般金属的疲劳强度为抗拉强度的40%~50%,而某些复合材料可高达70%~80%,用复合材料制成的直升机旋翼,其疲劳寿命比用金属制成的长数倍.
复合材料的安全性好.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基体中有成千上万根独立的纤维,当用这种材料制成的构件超载,并有少量纤维断裂时,载荷会迅速重新分配并传递到未破坏的纤维上,因此整个构件不至于在短时间内丧失承载能力.
此外,复合材料还具有减振性能良好、能耐高温、成型工艺简单等许多的优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的复合材料分成哪几类?
(2)复合材料有哪些优点?
(3)你知道哪些物体是由复合材料制成的吗?请举一例.

参考答案

[探究体验]凹陷、划痕;划痕
[快乐套餐]1.B2.A3.A4.纳米材料;熔点;热;电5.光;电;硅;稳定;长
6.0.534×10-3;4.5;体积;质量;充电;小;移动通信;小型摄像机
7.绽开;左;闭合;右
8.甲;成体低、耐用、防水;绝缘、弹性较好等(或乙方;易燃烧、产生有毒气体、石油资源有限等)
9.到达月球表面后,受阳光照射加热而恢复记忆,便展开成正常工作的半球面状
10.热水瓶瓶塞用软木制在盖上后可密封瓶口,软木塞导热性较差;玻璃易加工制作成双层,两层玻璃间镀银,使热量不易向外辐射;两层间抽成真空,热量不易向外传递
11.优点:轻便、保温、防挤压、成本低等;缺点:白色污染、机械强度不够等
12.略13.甲;乙
14.(1)目前复合材料分为两类:一类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如玻璃钢;另一类是粒子增强复合材料,如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2)轻而结实;不知疲劳;安全性好;减振性能好;能耐高温等(3)撑杆是由高性能的复合材料制成的,它已经成为决定撑杆跳高胜负的重要因素

相关阅读

点击新材料


沪粤版5.5《点击新材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5.5点击新材料》沪科粤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第5课(1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一方面有目标地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新材料,简介它们的性能及其应用;另一方面告诉学生今天的新材料层出不穷,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启发他们通过上网、进图书馆,以及开展社会调查等方式去了解新材料特性及其应用,进而在拓展他们的学习层面的同时,培养他们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习惯。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与生活、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这种由浅到深的递进,且生活和社会紧密联系的选材、组织和编排方式颇有新意,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既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又能达到逐步深入认识理解事物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一些新材料(如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形状记忆合金、隐性材料等)的一些特点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新材料的一些知识,关注前沿科学的新进展,体验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新材料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理念】:
重点: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
教学方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师:在前面学习测量时学习到了一些常用的单位,我们学过的最小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生:纳米
师:纳米与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生:1nm=10-9m
新课教学
一、纳米材料
纳米是长度单位,大小为十亿分之一米。当材料的微粒小到纳米尺寸时,材料的性能就会发生显著变化。例如,黄金在正常状态下呈金黄色,而它的纳米颗粒却变成了黑色,且熔点显著下降。纳米材料通常是以制成材料的基本单元大小限制在0.1――100nm范围的材料。
纳米技术在工业、农业、能源、环保、医疗、国家安全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应用。用纳米技术做成的“量子磁盘”,能作高密度的磁记录,每平方厘米内可储存3万部《红楼梦》的信息。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其性质依赖于这些原子的排列形式。如果我们将煤炭中的原子重新排列,就能得到钻石;如果向沙子中加入一些微量元素,并将其原子重新排列,就能制成电脑芯片;而土壤、水和空气的原子重新排列后就能生产出马铃薯。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玄?不过这决非天方夜谭,如果你能走进纳米世界,了解纳米技术,就会知道上述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
科学家们已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若干年后的蓝图:超强轻型新型材料有可能使太空旅行变得便宜而且容易,甚至像一些作家预测的那样利用纳米技术在火星上制造出大气。如果新的纳米医学能够在细胞老化时一个分子一个分子地制造出新的细胞,从而把人们的寿命无限地延长,那么就有必要向太空移民。纳米技术已经创造出足够多的小奇迹,这至少能让一些科学泰斗们相信这些宏伟的想法也会实现。
二、超导材料
1911年
,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在做冷冻汞的实验中发现,当温度降至4.2k时,汞的电阻会突然变为零。材料的这种特性称超导性。
超导材料的应用前景非常宽广,若用它来输电可大大节约能源和材料
介绍
我国的磁悬浮列车
三、形状记忆合金
在发生了塑性变形后,经过合适的热过程,能够回复到变形前的形状,这种现象叫做形状记忆效应(SME)。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金属一般是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组成的合金,称为形状记忆合金(SMA)。
形状记忆合金可以分为三种:
(1)单程记忆效应
形状记忆合金在较低的温度下变形,加热后可恢复变形前的形状,这种只在加热过程中存在的形状记忆现象称为单程记忆效应。
(2)双程记忆效应
某些合金加热时恢复高温相形状,冷却时又能恢复低温相形状,称为双程记忆效应。
(3)全程记忆效应
加热时恢复高温相形状,冷却时变为形状相同而取向相反的低温相形状,称为全程记忆效应。
目前已开发成功的形状记忆合金有TiNi基形状记忆合金、铜基形状记忆合金、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等。
四、隐性材料隐性材料常用于飞机、坦克等重要军事目标或武器上,涂有隐性材料的物体能将雷达发射出的电磁波大部分吸收掉,反射回去很少,能使雷达变成“睁眼瞎”。
师:同学们还有哪些是你们所知道的新材料,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哪些应用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
生:……
布置作业查找资料,说出你所知道的其它新材料

反思本节课主要是介绍了一些前沿科学,学生比较感兴趣,学起来也比较轻松,但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知识却是学生没有学习过的,如电阻等,因此本节内容对学生的目标要求较低,关键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搜集信息和查找资料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一、纳米材料
1、特点:当材料的微粒小到纳米尺寸时,材料的性能就会发生显著变化。
2、应用:工业、农业、能源、环境保护、医疗、国家安全等方面。
二、超导材料
1、特点:当温度降到一定时,材料的电阻变为零的特性称为超导性。
2、应用:前景广大,若用它来输电可大大节约能源和材料。上海磁悬浮列车就应用了超导技术。
三、形状记忆合金
1、特点:有些合金在加热时能像弹簧一样被拉长和扭曲,冷却后保持这个形状不变;当再次加热时,它们又恢复到被拉长或扭曲前的形状。
2、应用:月面天线。
四、隐性材料
1、特点:能将雷达发射出的电磁波大部分吸收掉,反射回去很少。
2、应用:飞机、坦克等重要军事目标或武器上。

燃料及其利用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燃料及其利用》,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教材分析: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解释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料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形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注意通过活动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难点: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教学思路:本单元每一课题内容呈现方式上几乎都主张实验、活动与探究等教学清静的创设和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学习时要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实验、讨论]调查等活动,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本单元设计了4个演示实验、4个探究活动、8处讨论及3处嗲查研究,涵盖了本单元的每一课题,这写轰动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对培养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方法、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考分析:本单元的知识和现代社会、生活联系密切。所站分值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命题趋向有:(1)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研究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及防火措施,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依据课本知识进行迁移,考查对某些防火、防爆安全措施的理解程度;(3)各种燃料的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等;其中合理开发与节约使用资源、新能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将是开放性试题及研究性学习题命题的热点,考查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及简答题。由管本单元的试题,只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并结合运用获取的有效性,就能比较顺利地加以解决。

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③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②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二、教学重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
三、教学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四、教学方法利用活动元教学原理,设计一些活动,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拓展
引入新课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学生活动;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并思考老师的提问(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活动与探究一:
1、分组实验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
2、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
(2)
(3)
3、交流与讨论
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
4、活动小结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板书: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定义:燃烧时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教师演示实验:
(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
(4)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板书: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板书: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讨论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
分组实验:如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提问:(1)你如何熄灭蜡烛?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教学过程教学拓展
(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5)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
4、观看幻灯片及Flash动画资料并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
板书:三、常见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题2燃料和热量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教学拓展
[学习情景]展示柴草、煤、塑料片、布料等实物。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回答]如:1.它们都是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可燃物。
2.它们在外界条件,如氧气、温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都可以燃烧。
3.想告诉大家,平时生活中注意安全。
4.想知道煤、塑料等物质是怎样形成的。
……
[新课引入]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物质都能发生燃烧反应,从最早使用的柴草。到煤、石油和天然气,发展至今天,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型燃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燃料和能量。
[板书]课题2燃料和热量
[设问]燃料的燃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学生回答、交流]
[讲解]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都在使用燃料,正是因为燃料的燃烧,推动了历史的进步。火,是原始人类征服自然的武器。起初,当他们面对熊熊大火时,祖先们不知所措,惊恐万状。但原始人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战胜了恐惧和胆怯,慢慢地他们学会了用火来烧烤食物。熟食增强了入的体质,为身体发育提供了更多的营养,熟食使咀嚼机能减退,于是牙齿变小,颌部短据,面貌变得愈来愈像现代人。
[过渡]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以煤、石油和天然气最为常见。因为它们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所以我们称之为化石燃料。下面,我们就以天然气为例,来对化石燃料进行学习。
[“煤和石油”放在拓展性课题中]
[板书]一、化石燃料——天然气
[讲解]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下面,同学们注意按照课本P134页[实验7—3]进行活动探究,做一做甲烷的燃烧实验。探究内容如下:
[投影]
1.观察甲烷颜色、状态。
2.在实验结束后,烧杯上出现了什么现象?
3.迅速把烧杯倒转过来,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后,振荡,又出现了什么现象?
4.在实验开始时,点燃前为什么要先检验甲烷的纯度?
5.在实验中烧杯的条件“冷而干燥”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吗?为什么?
6.这个实验说明甲烷含有哪些元素?
7.你能写出这个实验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总结、思考、讨论]
[结论]1.甲烷是无色气体。
[思考]1.甲烷在水中的溶解性怎么样呢?
2.甲烷的密度和空气比较起来怎么样呢?
[答案]1.甲烷极难溶于水。
2.甲烷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设问]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的特点,给我们在收集甲烷气体时,提供了怎样的信息呢?
[回答]收集时,可以用排水法,也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
[评价]回答得非常好,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板书]1.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结论]2.甲烷燃烧时火焰明亮并呈蓝色,可以看到,烧杯内壁上有水滴生成。
[设问]有水滴生成,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回答]说明甲烷的成分里一定含有氢元素。
[结论]3.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后,发现烧杯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设问]这一现象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回答]这说明甲烷燃烧时有二氧化碳生成,也就是说明了甲烷的成分里一定含有碳元素。
[教师讲解]甲烷是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CH4。它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板书]2.甲烷的燃烧
CH4+2O2CO2+2H2O
[结论]4.点燃甲烷和氧气或甲烷和空气的混合物都很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要先验纯。
[延伸]煤矿的矿炕里经常有甲烷逸出,由此,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呢?
[回答]1.煤矿里必须采取通风设施。
2.煤矿里一定要严禁明火。
[结论]5.“冷而干燥”是这个实验成败的关键。“冷”有利于水汽的凝集,“干燥”可以判断是否有水滴生成。
6.这个实验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介绍]在池沼的底部常常含有甲烷,通常也称池沼中的气体为沼气。在我国农村,利用沼气可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
[投影]
[教师组织学生一起了解沼气的制取和利用]
[过渡]人们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然而,化石燃料的形成并非那么简单。
[投影]
[介绍]从这两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它要经过数百万年才能形成。但人类目前掠夺式的开发,会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组数据,大家估算多少年后我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将被牦尽?
我国1998年化石燃料储量及年产量
探明储量年产量
石油32.7吨1.6亿吨
天然气1.37×104亿立米217亿方米
煤1145亿吨12.4亿吨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过渡]化石燃料被人们广泛使用,是因为它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热量。那么,是不是只有通过燃料燃烧才能得到热量呢?下面我们来做两组实验。
[投影打出实验内容]
[实验7—4]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盐酸,观察现象,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实验7—5]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约20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将小烧杯事先放在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再加入约10g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搅拌,使氢氧化钡晶体与NH4Cl充分反应。观察玻璃片上的水是否由于结冰而将玻璃片与小烧杯粘在一起。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现象]实验7—4,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冒出,试管壁发热,实验7—5,由于结冰,玻璃片与小烧杯粘在一起。
[设问]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回答]化学反应中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有些化学反应中有热量放出,有的则从外界吸收
热量。
[评价]回答得很准确。
[讲解]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有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类似于可燃物燃烧,镁和盐酸这样的反应,我们称之为放热反应。像碳与二氧化碳:氢氧化钡晶体和NH4Cl的反应,称之为吸热反应。
[板书]
吸热
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
[介绍]在当今社会,人们利用化学反应,有时主要是为了制取所需要的物质,有时却主要是为了利用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同学们能举出一些利用化学反应的热量和能量的实例吗?
[学生讨论,举例]
[介绍]目前,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而化石燃料资源是有限的。那么,同学们认为怎样利用能源才可以使它的使用期限得以延长呢?
[学生讨论,回答]
[讲解]总体来讲,如果我们能提高煤等燃料的燃料利用率,就相当于延长煤的使用期限。要使燃料燃烧通常考虑两点:一是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要使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设问]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是怎样来克服这些困难的呢?我们来看投影。
[投影]
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不能直接燃烧固态煤,如汽车或拖拉机等;或者虽然能够直接燃烧,但效率很低,如蒸汽机车热利用率只有8%,一般民用煤炉只有20%左右。所以在石油、天然气不足的情况下,不得不考虑把煤加工成为气态的、液态的或固态的高级清洁燃料的问题,以提高煤的热量的利用和减轻环境污染。煤在加工过程中,本身的潜在能量会受到一些损失。但由于加工成的气态或液态燃料的热利用率高,因此在一些情况下,煤经过气化或液化而取得的热效益高于直接燃煤。
现在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锅炉直接燃烧煤。对低硫煤可以采用粉煤锅炉,但需加烟道脱硫装置。对高硫煤,要用沸腾床燃烧系统,掺石灰实行炉内脱硫和降低氧化氮的生成。以上方法都是为了减轻污染、保护环境。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化石燃料,我们还知道化石燃料已经面临被耗尽的危险,应合理开采,并节约使用。
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发生。

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3.能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及当地空气质量周(日)报或相关信息,能初步分析这一时段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
4.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同重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拓展
同学们,你们家里做饭时用的是什么燃料?我们烧水时为什么要开窗或开换气扇?
走在路上,一辆汽车从你身边经过你有什么感觉?
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能量、带来方便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复习引入]
1.三大化石燃料是什么?煤中含有哪些元素?
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呢?
[导课]
我们来做个实验:
[组织小组实验]
(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组织讨论、观察]
原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当溶解在雨水中时,就形成了酸雨。我们看一组图片:
这些都是煤的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组织观察]
2.请同学们再看一组图片:
[组织讨论]
在市区内几乎不使用煤作燃料,可我们的生活环境为什么也会如此恶劣?这是什么引起的?
目前,多数汽车都使用什么作为燃料?
汽油和柴油作为多数汽车的燃料,它们燃烧时产生的尾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严重危胁着
教学过程教学拓展
我们的健康。
我们如何才能减少有害气对空气的污染呢?
正如同学们所说,解决空气污染的根本方法就是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组织讨论]你所知道的清洁燃料有哪些?
[讲解介绍]
1.乙醇(俗称酒精)
是由高梁、玉米和薯类经过发酵、蒸馏等过程得到的。
(多媒体出示乙醇的化学式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组织讨论]
乙醇作为燃料有哪些优势?(放热量大,无污染,可再生)
[组织讨论、归纳]
2.氢气
你对氢气作为一种清洁燃料的认识有哪些?
(氢气本身无毒、极易燃烧、放热量大、燃烧产物是水)
[讲解介绍]
氢气虽然是最清洁的燃料,但上于氢气的制取成本主和贮存困难,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目前,对氢能源的开发已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氢气终将会成为主要能源之一。
[组织阅读]
其实,我国在许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努力寻找新的办法同时开发新的能源来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了。比如著名的“西气东输”。
[组织讨论]
3.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我国各地区及世界各国也都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你知道有哪些能源是可被人类利用的吗?
(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水能、潮汐能等)
[出示能源图片]这些能源的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燃料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希望同学们将来长大了,能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开发和利用更理想更实用的清洁能源方面,为人类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作出自己的贡献。
[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反思:科普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学生查资料、竞赛等形式进行!

燃料及其热值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燃料及其热值》,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知道什么是燃料的燃烧值和单位,会查燃料燃烧值表.

能力目标
会计算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燃料.

情感目标
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使学生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有两部分,“燃料的热值”从生产和生活的一些现象出发,说明了现代社会中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内能,且由燃料燃烧得到.又提供了科学资料,列举了几种燃料的热值,并给出了热值的定义和单位,本处要求学生能做简单的计算.
“有效利用燃料”直接联系实际介绍了燃料燃烧利用的情况,并分析现代的大型锅炉,说明了提高利用率的方法,最后结合具体数据介绍了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的实际意义.

教法建议
引入新课的方法,可以由学生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来举例分析,而知道在现代社会中,使用能量主要还是从燃料燃烧中获得的内能.
“燃料的热值”,学生观察和分析教材的或教师提供的科技资料,学习热值的概念,并用简单的数学方法,会进行有关的热值计算.
“有效利用燃料”,教师分析,使学生知道燃料实际很难完全燃烧,只有一部分被利用,引出了使用效率问题,可以用画比例图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炉子的效率.接着学生阅读资料(课本上的或教师提供的)得出提高锅炉的效率和燃料的利用率的方法.本部分内容可以学生小组讨论.对于提高燃料利用率,也是采用提供学生学习资料,学生可以课下收集相关内容学习,提高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设计方案

燃料及其热值

【课题】燃料及其热值

【重难点】重点是燃料热值的概念和单位,并根据定义计算燃料燃烧放热的有关问题.提高炉子的效率要从联系实际入手,分析实际问题,知道炉子的效率.

【教学过程方案参考】

一.引入新课

方法1、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例说明人类利用的能量主要是从燃料燃烧中获得的内能.教师可以参考的实例有:a、原始社会火的利用;b、现代社会中取暖的方法之一煤取暖;取暖方法之二电取暖,而电能的获得主要的方法是火力发电;c、新能源利用处于发展阶段而不是成熟阶段.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学生提供资料,自行说明能量的主要来源,也可以教师提供资料,学生分析出这个结论.

二.燃料的热值

方法1、观察课本上的“几种燃料的热值”表格,说明不同的燃料,即使质量相同,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也是不同的,这个特性可以用热值表示,并给出定义和单位,并结合简单的例题会计算有关热值的习题.

例题:把5kg40℃的水烧开,需要完全燃烧多少kg的干木柴?(已知干木柴的燃烧值为1.2×107J/kg,外界为标准大气压,并且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分析: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t0)可以算出将水烧开要吸收多少热量,解题时应注意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即水烧开时的温度为100℃,再利用燃料的燃烧值求干木柴的质量.

解答:Q吸=Cm(t-t0)=4.2×103J/(kg·℃)×5kg×(100℃-40℃)=1.26×106J

因为Q吸=Q放=1.26×106J

所以干木柴质量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教师提供科技资料,学生分析获得相同的能量,用不同的燃料,消耗量是不同的,其原因是不同的燃料有其特性――热值.再根据学习“密度”和“比热容”的方法,知道对于这种特性的描述就是其定义,能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提供例题,学生自行设计解题方案,学生甚至还可以总结出热值计算的公式.

三.有效利用燃料

方法1、教师分析实际取暖的有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燃料很难完全燃烧,而且放出的内能不能被完全利用,有效利用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把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理想情况下放出的热量的比值称为炉子的效率,可以画出比例图,学生分析并理解炉子的效率是哪些部分之比.

对于提高炉子的效率和燃料的利用率可以由学生阅读资料,分组讨论得出.提高燃料利用率也是由学生阅读资料,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的课外资料,主题是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形成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方法2、对基础较好的班级,教师提供资料,学生自行分析炉子的效率和燃料的利用率问题,并就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的方法和意义提出自己的看法,结合自己所在的地区在这些方法的做法提出意见,对于不合理的地方可以提出建议,分组讨论,提交分析报告给教师,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组织讨论.要求学生能课下收集相关资料,处理信息,养成从信息中学习的方法和习惯.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各种燃料

【课题】调查各种燃料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调查各种燃料的燃烧值,并知道不同燃料的用途和原因.
【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探究活动范例:厨房里的热学

活动内容
了解、收集、分析、总结厨房里的热学知识.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厨房里所涉及到的热知识,通过厨房炊具及餐桌上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水平带来的提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先让学生回家时认真观察厨房所有的炊具、做饭、烧菜的全部过程,回忆自家厨房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及看到的有关物理现象,思考哪些与学习的热学知识有关,怎样解释其现象,做好笔记.
活动过程
1、小组讨论、交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
2、班级讨论、交流(小组推选代表)
3、教师归纳小结
(1)炉灶的变迁,从大土砖灶到红砖砌的“节能灶”,从土煤炉到蜂窝煤炉,从沼气灶到液化气灶,每一次改进之所以深受人们欢迎,主要是每次改进都能使燃料燃烧更充分,既节省了燃料,又减少了废气(烟)污染,当然还有使用更方便的因素.
(2)使用炉灶烧火或炒菜做饭时,要把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着火头,这样可以使锅的温度升高得快.
(3)锅铲、手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都用木头或塑料,是因为木头、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饪过程中不烫手.
(4)炉灶上面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的对流,使厨房里的油污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房间.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处有一层水蒸气,它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的散失.
(6)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后,盖紧瓶塞时,常常会看到瓶塞马上往上跳一下(有时会脱离瓶口掉在地上).这是因为随着开水的倒出,进入了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很快膨胀,压强增大,推开瓶塞.
(7)在冬天或气温很低的情况下,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时,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子破裂.
(8)煮熟后滚烫的鸡蛋和在沸水中烫一下的西红柿,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容易剥壳和剥皮.因为滚烫的蛋壳与蛋白、西红柿皮与肉遇冷后都会收缩,但它们的收缩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9)冬季喝刚出锅的汤时,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烫口,因为汤面上一层油阻止了汤内热量的散失.
(10)炒菜主要是用热传导的方式,煨汤、煮饭、烧水等都是用对流方式传热.
(11)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很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匀,故易破裂.
(12)液化气是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气体液化装在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液态变成气态进入灶中燃烧的.
(1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热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经它们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热量(液化放热).
(1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不觉得怎么烫手.这是因为热馒头接触手上的凉水时,凉水迅速汽化生成一层水蒸气在手与馒头之间,水蒸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手不觉得怎么烫了.
(15)夏天用我国南方一种陶土做的凉水壶装开水,会很快冷却,且比气温低,这是因为陶土容器中的水可以渗透出来,到了容器壁外的水会很快地蒸发,蒸发时要从容器和它里面的水里吸收大量的热,因而使水温很快降低.当水温降到和气温一样时,水还会继续渗透、蒸发,还要从水中吸热,水温继续降低,但因为水温低于气温后,水又会从周围空气中吸热,故水温不会降得过低.
(16)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常是要下雨的征兆.必须明确,自来水管“出汗”现象,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由于自来水大都是来自地下,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到水管壁,就会放出热量而液化,一旦水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湿度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17)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到“白气”.这是因为紧靠壶的地方温度较高,壶嘴喷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喷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看到的“白气”.
(18)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会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白气”,这是水先汽化后液化的现象.
(19)在热锅里和烧得温度很高的锅里滴有同样的一滴水,热锅里水滴先蒸干.原因是水滴滴入温度很高的锅中,接触处的水急剧汽化形成一层水蒸气,这层水蒸气托起尚未汽化完的水滴,减缓了水滴汽化的速度,同时引起了水滴的跳动,跳动过程中,由于水蒸气的散失,水滴受重力作用下落,将又与热锅接触,再次形成一层水蒸气而托起水滴.如此反复,水滴不断跳动,并且逐渐减小直至消失,汽化时间当然长一些,所以后蒸干.而水滴在热锅中直接汽化,很快蒸发干.
(20)磨刀时要往菜刀上洒水,因为刀与磨石摩擦生热,刀的温度过高时钢铁硬度会减小,刀口就不锋利了,洒水后吸收了热量,刀的温度就不会升得过高了.
(21)当汤煮满锅时,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把汤扬起再倒入锅内都可制止沸腾.原因都是吸收锅里汤的热量,使其温度降到沸点以下.加冷水,因冷水的温度低于沸腾汤的温度,混合时,冷水吸热,汤放热.把汤扬起再倒入锅内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温度比汤低,汤放出了一部分热量,温度略有降低,倒入锅内时,它又要从沸汤中吸收一部分热量.
(22)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入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破裂而导致响声.
(23)煮食品时,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为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变的,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而结果只是加快了水的汽化,使锅内的水干得快而已,白白浪费了燃料.正确的方法是用大火把水烧开后,就改用小火,保持锅内的水一直沸腾就行了.
(24)用压力锅煮食物熟得快,主要是增大了锅内的压强,提高了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25)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在锅内还能继续煮一会儿.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C,而锅内的食物温度为100°C,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还可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砂锅的温度降为100°C止.
(26)用锡焊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就会烧坏了.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标准气压下是100°C,锡的熔点是232°C,装水烧时,只要水未烧干,壶的温度总不会超过100°C,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所以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放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坏了.
(27)腌咸菜往往要十天半月菜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盐分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28)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到里面呈现黑色.这是因为分子是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里,所以即使刮去一薄层,仍可看到里面呈现黑色.
活动小结
通过活动,学生解答物理现象题的能力有很大提高,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叙述简练准确.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写有关日常生活、生产中热现象及应用的小论文110余篇.特别是写出了“炉灶上的变迁”“餐桌上的变化”等一类歌颂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好文章,学生同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孝感广水市教研室沈新家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071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