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学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学案
学习目标:
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区域地理环境的基本原则
能够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全面地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珠江三解洲”产业转移为例,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双重性
学习提纲
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
1、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东西部经济合作的特点:




2、资源跨区域调配
南水北调
规划了东、中、西线,把、、、、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
线路西线中线东线
调水源地
线路走向开凿穿过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道,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秦岭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可基本上自流到京津利用大运河提水北送,连接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然后分两路:一路向北,经隧道穿越黄河至天津;一路向东,经胶东地区输水干线至济南、烟台、威海。
可调水量较小较大大
源地水质
地形、地势对调水路线的影响地形复杂,工程量大虽然地势较复杂,但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向北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黄河以北可顺地势北流
现有配套设施差,可利用的设施极少较好,有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可利用

西气东输
(1)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从铺设管线到,全程4176千米。该工程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等地形复杂区域,跨越黄河,跨越长江。跨越的省区为。(9个)
此外,西气东输工程还包括从、到、等省的天然气输送工程。
(2)意义:东部

西部

西电东送
三条线路的输送电的性质:北线中线南线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西部煤炭资源调出为例
不利影响:对调出区对调入区

3、产业转移
⑴以中国为例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
①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②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③广东边沿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广东发达地区方面的原因:
广东边远地区的原因:
⑵产业转移对地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随堂练习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完全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回答下列1-3题。
1.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
A.使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生活用水 
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誉
C.减缓了青岛城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的倒灌
D.改善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
2.引黄济青工程每年到冬季11、12月至次年2月进入引水季节,其原因是:()
A.冬季山东降水稀少,青岛缺水最严重
B.冬季黄河水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农业用水高峰
C.青岛市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济青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3.引黄济青工程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鱼苗,其主要作用是()
A.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B.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C.为吸引鸟类光临而投放的饵料D.发展生态旅游,供给游客垂钓
4、(12分)读珠江水系图及珠江与黄河对比表,回答下列问题。
河流名称长度(km)流域面积(km2)流量(m3/s)
黄河54647524431820
珠江215345261611070

(1)试比较珠江、黄河的流量、径流变化、含沙量等水文特征的差异。
黄河珠江差异原因
流量大小
径流季节变化
含沙量大小

(2)云贵两省的能源储存量占南方五省(区)总量的八成左右,其中云南可开发的水力资源位居全国第二。而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桂、黔、滇三省(区)GDP的总和仅为广东的一半。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试从环境和经济两方面分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形成的意义。

5、根据下列相关材料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与东盟国家局部示意图。
材料二综合新华社电应越南中央总书记农德孟和越南国家主席阮明哲的邀请,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1月15日抵达越南中部城市岘港,开始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据了解,中越双方目前正在积极商讨加强在基建、能源及交通等领域的长期合作。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合作开发“两廊一圈”。“两廊一圈”是指“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两个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经济圈”。
(1)图中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云南西北部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是“三江并流”,它是由图中的①②和③三条河流共同组成。分析“三江并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2)该区域具有世界意义的农业地域类型是。试简要分析该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3)简要分析图中珠江上游红水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以及水能开发对流域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4)“环北部湾经济圈”很有可能会成为中国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之后的“第四圈”。试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6、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对古老运河的有效利用,既体现运河价值,又保护运河景观。
读图,简述京杭运河北京至长江段河底地势变化对南水北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27.(1)(6分)
(2)环境意义:水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西电东送可减少东部地区煤炭的使用量,可改善大气质量,改善环境。(2分)
经济意义:可充分挖掘西部地区能源潜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也降低东部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用电成本,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4分)
黄河珠江差异原因
流量大小小大珠江流域降水丰富
径流季节变化大小黄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珠江流域雨季较长
含沙量大小大小珠江流域植被较好,而黄河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区

(1)①怒江(1分)②澜沧江(1分)③金沙江(1分)河流的发育受地形、地势和降水的影响(1分)横断山区是由一组南北走向的平行山岭组成的,沟壑相间,地势北高南低;(1分)横断山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1分)
(2)水稻种植业(1分)地形平坦:(1分)土壤深厚肥沃:(1分)水热组合好(雨热同期)(1分)种植历史悠久,有种植水稻的传统经验和劳动力丰富等(1分)
(3)自然原因:降水丰富,径流量大(1分)峡谷多,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1分)。
影响:①能有效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促进经济的发展。(1分)②可以将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1分)③水能开发的大量投资,将推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没,增加就业机会,并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1分)④能有效地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1分)
(4)①首先,经济圈内的广西、广东、海南和越南北部诸多大巾城市的经济实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以大中城市和产业为依托的发展局面基本形成;(2分)②其次,该区域内石油、天然气和海洋生物等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2分)③三是北部湾纠纷已经解决,为中越两国共同开发北部湾清除了障碍;(2分)④四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建设进程加快,中国西部大开发已取得明显成效。多重有利因素叠加.将进一步推动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崛起。(2分)(只要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延伸阅读

高二地理教案:《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教学设计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二地理教案:《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教学设计”,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本文题目:高二地理教案:区域经济联系学案

学习目标:

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区域地理环境的基本原则

能够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全面地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珠江三解洲”产业转移为例,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双重性

学习提纲

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

1、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东西部经济合作的特点:

2、资源跨区域调配

南水北调

规划了东、中、西线,把 、 、 、 、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

线路 西线 中线 东线

调水源地

线路走向 开凿穿过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道,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秦岭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可基本上自流到京津 利用大运河提水北送,连接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然后分两路:一路向北,经隧道穿越黄河至天津;一路向东,经胶东地区输水干线至济南、烟台、威海。

可调水量 较小 较大 大

源地水质

地形、地势对调水路线的影响 地形复杂,工程量大 虽然地势较复杂,但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向北 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黄河以北可顺地势北流

现有配套设施 差,可利用的设施极少 较好,有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可利用

西气东输

(1)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从 铺设管线到 ,全程4176千米。该工程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等地形复杂区域, 跨越黄河, 跨越长江。跨越的省区为 。(9个)

此外,西气东输工程还包括从 、 到 、 等省的天然气输送工程。

(2)意义:东部

西部

西电东送

三条线路的输送电的性质:北线 中线南线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西部煤炭资源调出为例

不利影响:对调出区 对调入区

3、产业转移

⑴以中国为例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

①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②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③广东边沿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广东发达地区方面的原因:

广东边远地区的原因:

⑵产业转移对地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随堂练习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完全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回答下列1-3题。

1.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 ( )

A.使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生活用水

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誉

C.减缓了青岛城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的倒灌

D.改善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

2.引黄济青工程每年到冬季11、12月至次年2月进入引水季节,其原因是:( )

A.冬季山东降水稀少,青岛缺水最严重

B.冬季黄河水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农业用水高峰

C.青岛市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济青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3.引黄济青工程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鱼苗,其主要作用是( )

A.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 B.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C.为吸引鸟类光临而投放的饵料 D.发展生态旅游,供给游客垂钓

4、(12分)读珠江水系图及珠江与黄河对比表,回答下列问题。

河流名称 长度(km) 流域面积(km2) 流量(m3/s)

黄河 5 464 752 443 1 820

珠江 2 153 452 616 11 070

(1)试比较珠江、黄河的流量、径流变化、含沙量等水文特征的差异。

黄河 珠江 差异原因

流量大小

径流季节变化

含沙量大小

(2)云贵两省的能源储存量占南方五省(区)总量的八成左右,其中云南可开发的水力资源位居全国第二。而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桂、黔、滇三省(区)GDP的总和仅为广东的一半。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试从环境和经济两方面分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形成的意义。

5、根据下列相关材料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与东盟国家局部示意图。

材料二 综合新华社电 应越南中央总书记农德孟和越南国家主席阮明哲的邀请,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1月15日抵达越南中部城市岘港,开始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据了解,中越双方目前正在积极商讨加强在基建、能源及交通等领域的长期合作。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合作开发“两廊一圈”。“两廊一圈”是指“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两个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经济圈”。

(1)图中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云南西北部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是“三江并流”,它是由图中的① ② 和③ 三条河流共同组成。分析“三江并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2)该区域具有世界意义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试简要分析该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3)简要分析图中珠江上游红水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以及水能开发对流域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4)“环北部湾经济圈”很有可能会成为中国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之后的“第四圈”。试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6、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对古老运河的有效利用,既体现运河价值,又保护运河景观。

读图,简述京杭运河北京至长江段河底地势变化对南水北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27.(1)(6分)

(2)环境意义:水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西电东送可减少东部地区煤炭的使用量,可改善大气质量,改善环境。(2分)

经济意义:可充分挖掘西部地区能源潜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也降低东部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用电成本,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4分)

黄河 珠江 差异原因

流量大小 小 大 珠江流域降水丰富

径流季节变化 大 小 黄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珠江流域雨季较长

含沙量大小 大 小 珠江流域植被较好,而黄河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区

(1)①怒江(1分) ②澜沧江(1分) ③金沙江(1分) 河流的发育受地形、地势和降水的影响(1分)横断山区是由一组南北走向的平行山岭组成的,沟壑相间,地势北高南低;(1分)横断山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1分)

(2)水稻种植业(1分)地形平坦:(1分)土壤深厚肥沃:(1分)水热组合好(雨热同期)(1分)种植历史悠久,有种植水稻的传统经验和劳动力丰富等(1分)

(3)自然原因:降水丰富,径流量大(1分)峡谷多,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1分)。

影响:①能有效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促进经济的发展。(1分)②可以将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1分)③水能开发的大量投资,将推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没,增加就业机会,并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1分)④能有效地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1分)

(4)①首先,经济圈内的广西、广东、海南和越南北部诸多大巾城市的经济实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以大中城市和产业为依托的发展局面基本形成;(2分)②其次,该区域内石油、天然气和海洋生物等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2分)③三是北部湾纠纷已经解决,为中越两国共同开发北部湾清除了障碍;(2分)④四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建设进程加快,中国西部大开发已取得明显成效。多重有利因素叠加.将进一步推动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崛起。(2分)(只要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区域经济联系第2课时产业转移学案(湘教版必修3)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域经济联系第2课时产业转移学案(湘教版必修3),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4区域经济联系第2课时产业转移学案(湘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 1.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2.理解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中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原因

1.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1)转移原因:沿海地区的企业为寻求①廉价资源和②低成本,降低生产成本和③开拓市场。

(2)影响:在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同时,也会由于④劳动密集型企业、⑤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的迁入,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1)转移原因:我国大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⑥投资环境的改善;廉价的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⑦市场空间。

(2)意义:台商大举投资办厂,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⑧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1)转移原因:为实现地区⑨内部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实现区域内的⑩协调发展。

(2)影响: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扩散到珠江三角洲边远地区,其目的是逐渐缩小地区差别,从而在区域内部达到平衡。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阶段

对环境影响程度

原因

低级阶段

破坏不大

工业生产规模较小

重化工业阶段

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三废”污染严重

高科技产业阶段

不利影响又趋于减少

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2.产业空间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探究点一 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计划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1.根据材料,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主要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被转移的工业以____________工业为主。

2.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向外转移的原因。

3.想一想,广东边远地区为什么具备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这种产业集群效应对当地的发展有何影响?

4.产业转入区如何才能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

1.粤东、粤北、粤西 劳动、资源密集型

2.①原材料价格上涨;②工资与地价上升;③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源不足;④公共服务设施的费用增加;⑤劳动、资源密集型工业成本上升,效益下降。

3.广东边远地区具备产业集群效应的原因:

①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出现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劳动力成本升高等现象,产业广泛升级,资本、技术、劳动力等有向相对落后的区域转移的趋势;②广东的边远地区劳动力价格和房租、地价相对低廉,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较低;③边远地区因投资环境的改善,具备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和拓展本地资源型产业的能力。

产业集群效应对当地发展的影响:

积极影响:加速这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

消极影响:污染转移,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②改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

第一次产业转移

第二次产业转移

时间

改革开放初期

20世纪90年代

转移

方向

由香港向珠江三角洲转移

由珠江三角洲向邻近地区转移

转移

产业

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转移

原因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同时参与国际分工

珠江三角洲经济相对发达,产业结构优化

对环境

影响

珠江三角洲环境污染加重

珠江三角洲环境质量好转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现在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后于长江三角洲,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

材料二 珠三角的低端产业在“搬家”。20多年前,珠三角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奠定了今日辉煌的基础;20多年后,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从繁华的珠三角放眼四顾,它周边还有大片经济欠发达地区。今年,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势头颇为迅猛,其背后是因为有一场悄悄的企业“搬家”行动。

(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过程中,曾形成了“________”的加工贸易模式。

(2)材料一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这里的“优势”具体指什么?

(3)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珠江三角洲的低端产业在“搬家”时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 (1)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低廉 前店后厂

(2)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

(3)①经济腹地比长三角小;②经济基础不如长三角好;③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如长三角强大;④科技力量不如长三角雄厚。

(4)低端制造业的向外转移,促进了珠三角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利于承接新的产业和加强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促进欠发达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对这些地区的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

解析 认真读材料,再根据题目要求“对号入座”。台湾企业转移至广东东莞,考虑的是降低生产成本,后期随着广东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需要升级,因此低端产业开始向内地转移。

探究点二 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材料一 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图示

材料二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

国家地区

每个雇员年产值(千美元)

日工资(美元)

年工资/年产值

美国

105

60

208.6

德国

87

45

188.8

英国

50

36

262.8

中国

29

1.5

18.9

菲律宾

23

5

79.41.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2.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3.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对美国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对我们国家产业发展有何启示?

1.德国的年工资/年产值的比值小于英国,利润更高。

2.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工资/产值的比值最低;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中国资源丰富,靠近原料产地;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土地价格低;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等。

3.促进了美国产业升级;促进了美国产业布局调整;促进企业在全球的分工与合作,形成了许多跨国公司;推动美国经济的全球化步伐。对我国的启示:加强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改变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增加产品附加值。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项目

特点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发展阶段

低级

阶段

工业规模较小

对环境的破坏不大

重化

工阶段

工业规模迅速扩大

“三废”污染严重,人地关系紧张

高科技

发展阶

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趋于减小

区域产业发展过程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从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的类型向知识、技术、服务类型逐步过渡

产业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渐缩小

产业地域分布

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

使欠发达地区环境污染加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弓箭形”的经济发展格局(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弓箭形”的经济发展格局中,武汉城市圈将起着承接东西、连接南北的作用。简要分析武汉城市圈形成的区位优势。

(2)目前我国的产业转移在逐步推进,试分析武汉城市圈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可能受到的影响。

答案 (1)①地理位置优越(武汉城市圈地处以长江经济带为东西向发展轴、京广铁路与京珠高速公路为南北发展轴而构成的“十”字形一级发展轴线交会处,位于中西部的接合部、长江流域的中游、中部五省的居中位置,具有“中部之中”的区位优势,历史上向来是“九省通衢”);②水陆交通便利(现为全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高等级公路主枢纽、长江中游最大的航运中心、全国第三大通信业务指挥调度中心,其优越的交通、通信区位是中部其他区域不能比拟的);③水资源丰富(位于长江沿岸);④矿产资源丰富,非金属矿产(盐矿、石膏、建材)资源丰富,天然气资源开发前景良好,这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⑤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⑥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政策扶持。

(2)有利影响: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与东部地区的分工与合作;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不利影响: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解析 本题以“弓箭形”的经济发展格局为背景,考查城市圈的区位条件以及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武汉城市圈的区位优势应从地理位置、交通、自然资源、劳动力、市场、政策等方面分析,可与周围城市圈相比较。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结合产业转入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第四节苯酚


第四节苯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苯酚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酚和醇性质的差别。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采用边讲边实验,并适时启发、诱导的方法使学生了解苯酚的重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通过苯酚和乙醇的性质比较,让学生分析讨论,得出酚羟基和醇羟基的区别,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用具
投影仪、苯酚的比例模型
苯酚、水、浓溴水、NaOH溶液(5%)、FeCl3溶液、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
●教学过程
[师]比较两种水解产物,它们有何关系?组成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讨论后回答]
1.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2.结构上的相同点:都含有苯环和羟基。
3.不同点:前者羟基连在苯环的侧链上,后者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
[师]它们的官能团都是羟基,那么它们是不是都属于醇类?
[生]不是。前者属于醇类,后者属于酚类。
[师]什么叫酚?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酚:羟基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化合物。

[讲述]酚分子中的苯环,可以是单环,也可以是稠环,如也属于酚。

“酚”是一类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总称,但通常又把酚类中最简单的一种——苯酚简称为酚。我们这节课通过苯酚的性质,来了解酚类和醇类这两种具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性质上的异同。
[板书]第四节苯酚
[师]展示苯酚分子的比例模型。让学生写出苯酚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指正错误]
[板书]
一、苯酚的分子结构
[师]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苯酚中的所有原子是否也都在同一平面内?
[生]观察苯酚分子的比例模型后回答。苯酚中六个碳原子及苯环上的五个氢原子和氧原子在同一平面内,而羟基上的氢原子与其他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苯酚的物理性质。
[板书]二、苯酚的物理性质
[师]展示少量苯酚晶体,使学生观察,并总结苯酚的颜色、状态、气味。
[生甲]苯酚是无色的晶体,具有特殊气味。
[生乙]和医院的气味差不多。
[师]对。但医院给医疗器械和环境消毒不是用苯酚,而是用甲基苯酚,俗称来苏水。苯酚也具有较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因此可以把苯酚掺入肥皂中制成药皂来治疗一些皮肤病,那么苯酚的溶解性如何呢?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下苯酚的溶解性实验。
[学生实验]取少量苯酚晶体,放入一试管中,加入少量水(1~2mL),振荡,观察溶液浑浊情况;加热,再观察。
注意:做完该实验后,溶液不要倒掉,留后面做实验用。
[师]通过以上实验,并结合教材163页相关内容,请同学们叙述苯酚的重要物理性质。
[生]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熔点43℃,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65℃时,则能与水混溶。苯酚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有毒。
[师]展示一些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的苯酚晶体,让学生观察其颜色。
[生]粉红色。
[问]为什么苯酚由无色变为粉红色?
[生]苯酚部分被氧化为红色物质。
[追问]应如何保存苯酚?
[生]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师]苯酚有毒性,在使用时不小心沾到皮肤上,应怎样处理?
[生]立即用酒精洗涤。
[师]—OH是醇的官能团,也是酚的官能团,那么—OH决定了醇类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生]与Na反应产生H2;发生消去反应;羟基的取代反应、催化氧化等。
[师]那么酚类与醇类性质上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呢?下面我们学习苯酚的化学性质。
[板书]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演示]将做苯酚溶解性实验用过的试管中的苯酚的悬浊液,逐滴滴入5%的NaOH溶液。
[现象]滴入5%的NaOH溶液后,浑浊的液体变为澄清透明的液体。
[结论]在水溶液中,苯酚易与NaOH反应,苯酚有酸性。
[板书]1.酸性
(1)和NaOH反应
[师]在这个反应中,反应的实质是酚羟基的氢跟NaOH的OH-结合成水,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故在这个反应中,苯酚显示了酸性,所以苯酚俗称石炭酸。
[学生实验]将上述澄清的溶液分为两份,向其中一份中加入醋酸,另一份中通入CO2气体。
[现象]均出现浑浊。
[结论]加入醋酸或通入CO2后,易溶的苯酚钠又变成了溶解度不大的苯酚。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反应原理,说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和醋酸的酸性均弱,也是一种弱酸。酸性强弱顺序为CH3COOH>H2CO3>。
[讲述]苯酚的酸性虽然比H2CO3弱,但比HCO酸性强,因此在苯酚钠溶液中通入
CO2,只能生成苯酚和NaHCO3,而不能生成苯酚和Na2CO3,因为+Na2CO3
+NaHCO3,与Na2CO3不能共存。
[提问]苯酚钠溶液显什么性?为什么?
[生]应该显碱性,因为苯酚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
[师]对。苯酚酸性极弱,它不能使石蕊甲基橙等指示剂变色。那么苯酚能不能和钠反应呢?若能反应,则反应速率与C2H5OH、水相比如何?
[生]由于苯酚显弱酸性,肯定也与Na反应生成H2,比乙醇、水与Na的反应速率均快,因为乙醇、水都显中性。
[板书](2)和Na反应
[师]通过上述内容可分析得出:虽然苯酚和乙醇的官能团都是羟基,但苯酚分子中的O—H键比乙醇分子中的O—H键易断裂。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结构决定性质,官能团相同,烃基不同,只能是烃基苯环对羟基影响的结果。
[师]由于苯环的影响,使苯酚分子中的O—H键比乙醇分子中的O—H键易断裂。那么,—OH对苯环是否有影响呢?
[板书]2.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学生实验]在盛有少量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
[现象]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在溶液里,苯酚易与溴发生化学反应。
[师]说明:
①苯酚与溴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是三溴苯酚。
②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Br2要过量。若C6H5OH过量,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于C6H5OH溶液中。
③C6H5OH与Br2的反应很灵敏,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这说明,有机化学反应也能快速、定量进行,无副反应。
[问]该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生]取代反应。
[师]和前边学过的苯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相比,苯酚中苯环上的氢原子更容易被取代,这是因为—OH对苯环的影响使苯酚中—OH邻、对位上的H原子变得更活泼了。另外,苯酚还有一些不同于乙醇的性质。
[板书]3.显色反应
[演示]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振荡。
[现象]溶液立即变为紫色。
[结论]在溶液中,苯酚与FeCl3反应,生成紫色、易溶于水的物质。
[板书]苯酚遇FeCl3溶液显紫色
[师]此反应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
[讨论]根据苯酚的结构和在空气中变色的性质,你认为苯酚还可能发生哪些反应?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1.由苯酚在空气中变色可知苯酚极易被氧化,所以苯酚可以使酸性KMnO4褪色。
2.因为苯酚中含有苯环,所以苯酚可以和H2发生加成反应,和HNO3发生硝化反应。
[师]很正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苯酚的一些性质与乙醇相比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现总结如下:
[投影]
苯酚与乙醇性质的比较
苯酚()
乙醇(CH3CH2—OH)
水溶性常温下溶解度不大,65℃以上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电离出H+的能力比水强、溶液呈酸性比水弱、溶液呈中性
化学性质性质活泼、能发生置换反应、中和反应、显色反应、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常温下的缓慢氧化、燃烧等。性质较稳定,能发生置换反应、消去反应、羟基的取代反应等,在点燃或有催化剂时可被O2氧化
[师]从醇和酚性质的比较可知,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不仅取决于官能团,也受烃基的影响。官能团不是决定物质性质的唯一因素。
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同学们课后看书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总结出苯酚的重要用途。
[作业布置]P165一、二、三、四
●板书设计
酚:羟基跟苯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化合物。
第四节苯酚
一、苯酚的分子结构
二、苯酚的物理性质
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1.酸性
(1)和NaOH反应
(2)和Na反应
2.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3.显色反应
苯酚遇FeCl3溶液显紫色
●教学说明
苯酚是芳香烃的衍生物,本节安排在乙醇和醇类之后,便于对比乙醇和苯酚的性质,了解衍生物不仅决定官能团,而且也受烃基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官能团与烃基相互影响,便于学生从结构入手分析推导化学性质。
●参考练习
1.由羟基与下列某官能团相互结合所构成的化合物中,属于酚类的是
答案:BD
2.有关苯酚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苯相似,也能发生硝化反应
B.与乙醇相同,羟基中H原子可以被金属取代,但不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C.往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可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
D.易溶于乙醚中
答案:B
3.下列各对物质互为同系物的是
答案:B

4.白藜芦醇广泛存在于食物(如桑椹、花生,

尤其是葡萄中),它可能具有抗癌作用。能与1mol该化合物起反应的Br2和H2的最大用量分别是
A.1mol、1molB.3.5mol、7molC.6mol、7molD.3.5mol、6mol
答案:C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4.1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点: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

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目前在全国的地位:

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2.商品率:

商品率达60%以上,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图4.9)。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在地理条件内部分异的基础上,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图4.10)。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地区。

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主要分布区

水稻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小麦(以春小麦为主)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

玉米松嫩平原,这里已经形成我国著名的“玉米带”

阅读

通过此阅读材料,使学生大致了解以下内容

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

1.概念:

地区专业化生产(又称分区专业化生产)是指在充分利用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特点和优势的前提下根据国家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发展各种商品农业生产基地或集中产区。

2.地区专业化生产是农业料技进步、商品生产发展和生产地域分工高度发展的结果。

3.特点:每个地区各自着重发展少数突出的部门或作物,并成为以某一种或少数几种农产品占压倒优势的专业化生产区,其产品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都是商品性生产,并同其他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商品交换。

4.发达国家的农业分区专业化

在发达国家农业分区专业化普遍现象,尤其在美国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农业机械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的水平很高,而且农业规模大,部门繁多,各地社会和自然条件又有明显差异的缘故。美国农业分区专业化,一方面表现为个别农业部门和个别农产品在地区分布上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在各地区农业部门结构中,主要专业化部门的比重很大。

5.农业分区专业化的深入:二战后,不仅小麦、玉米、棉花、烟草、水稻、养畜业和放牧业分别集中到自然和社会条件最有利的地区,连原来各农户分散经营以满足自己消费的奶牛和鸡的饲养,以及蔬菜和马铃薯种植等,也改由个别地区专业农场大规模经营。

活动

1.阅读表4.2,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点拨: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大型国营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总产量居全国首列,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7;东北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高,如2001年全国4个农村住户平均每人出售粮食超过500千克的省份中,3个是东北的3个省,其中吉林和黑龙江是仅有的两个超过1000千克的省份,出售的商品粮数量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3。

(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

点拨: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因此,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给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点拨:如果不考虑复种指数的差异,东北地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丰富,质量好,历史上农业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的是扩大耕地面积,耕作粗放,农田基本建设差,投入低,再加上春旱、秋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频繁,因此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普遍低而不闻。而长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水网地带,地势低平,田块破碎,人口稠密,稻作历史悠久,田间管理经验丰富,故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

点拨:这一部分可以参考下一个标题“农业发展方向”中的“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中相关内容。

2.东北地区中部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阅读表4.3,比较中国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的自然条件差异。

点拨:中国和美国玉米带的自然条件,相同点:我国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高的商品谷物农业;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合玉米生长;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都在50%以上,玉米单产都很高。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农场,美国的农场一般为家庭农场;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和经营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此外,我国玉米带所处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差,单产相对较低,这主要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有关。

五、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

自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例如,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

2.发展方向:

(1)原则: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人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2)目标:该区有条件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3)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

农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点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和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活动

珠江三角洲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在塘中养鱼,基上种甘蔗、栽桑树或种果树,利用蚕粪、蔗叶等养鱼,塘泥肥田,构成珠江三角洲特有的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和花基鱼塘。

1.根据下面的材料,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充沛。

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的北部穿过。

桑树和甘蔗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

水产品在广东人的食物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生产有利条件可以结合材料,归纳为三个方面:地形、气候、市场(当地和海外)具体分析略。

2.图4.16所示的基塘生产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哪些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利用起来?这种联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点拨: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桑、蔗等)、养殖业(养蚕、养鱼)、工业(丝厂、糖厂)等几种产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蚕蛹、缫丝、滤泥、蔗叶等副产品被充分的回收利用。养蚕业、蔗糖加工业同塘鱼养殖业紧密结合,作为一种综合的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扬长补短,有机地循环联系起来。基本上解决了桑、蔗的肥料和蚕、鱼的饲料问题。不仅养蚕、蔗糖加工和养鱼生产稳定,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这样的连环性生产体系能够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3.如果把图示的基塘生产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系统内的养分是怎样循环的?该系统的生产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什么?

点拨:以桑基鱼塘为例,其系统内部的养分基本循环是: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桑废弃物和蚕蛹喂猪,蚕沙喂鱼,鱼池中的塘泥肥桑,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这样一种生产方式既克服了当地洼地水涝之弊,而且前一环节的废物成为后一环节的营养(如蚕沙喂鱼),成功减少了环境污染,营造了较为理想的生态环境。

4.基塘生产的模式已推广到全国的许多地区,但是不同地区采用这种模式都要才艮据当地的条件作适当的调整。你所在的地区是否适宜进行基塘生产?如果适宜,基上可选择种植哪些作物或树种?

点拨: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目前在全国的地位:

2.商品率: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⑵地区专业化生产

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主要分布区

水 稻

小麦(以春小麦为主)

玉 米

五、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

2.发展方向:

(1)原则:

(2)目标:

(3)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

农业发展方向

重点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966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