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课前准备〗

1.课前3天培训小组长,并让小组长带领组员完成实验准备工作,即四个步骤:取材暗处理夹黑纸片(遮光)光照;
2.拍摄各实验小组学生实验准备工作的过程,并在相应画面写上各步骤的关键词(如上);
3.设计并印发实验报告单;
4.以防万一,做好防火准备,预备几条大的湿毛巾。
〖教学过程〗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学习了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和成果,今天同学们想不想体验一下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过程呢?
“想!”在座的同学跃跃欲试,对实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那么,下面我们先来做第一个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就这样,我从上节课的学习引入,承上启下直接进入课题。
我首先请同学们把实验报告单拿出来,先请小组代表说说他们在这个探究实验中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设分别是什么。
“我们组提出的问题是:绿叶合成淀粉是否需要光,作出的假设是:绿叶合成淀粉需要光。”一个组代表站起来回答。对这位同学的回答我予以肯定。
“你们组的问题和假设是什么?”我顺手点了另一个组。
“跟他们组的一样。”一代表立即起来发言了。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看来上节课同学们都很认真学习了科学家们对光合作用的实验研究和成果。”我肯定了这二位代表的发言。
“前面我们学习了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接下来怎么做?”
“设计实验方案!”同学们齐声答道。
“哪一组同学能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设计方案并与大家交流交流?”第三组的生物科代表抢先把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放在实物投影仪下,并逐步认真地做了讲解,我让科代表边讲解边用模拟演示的方式重点介绍后面几个实验步骤。
“说得条理很清晰,好,谢谢你!看得出来这位同学对这个实验做了精心准备。其他组的设计方案有不一样的吗?”
“基本一样。”同学们说道。
我知道刚接触探究实验的初一学生收集相关信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和鼓励:“那同学们一定都认真参考了书本71页的相关内容了,对吧?回去后还可以思考有没有其他可行方法。下面我请另一位同学接着说说在课前你们组进行实验准备工作的情况,你们已经做到了哪一步?”
“三天前我们把天竺葵搬到实验室的柜子里一昼夜,第二天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盖严,然后把天竺葵放到阳光下照射,今天课前把遮过光的叶片摘下来。”
“好!谢谢你!请坐!其他组的是这样做的吗?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实验报告单1~2讨论题看一段录像。”(播放各小组实验准备工作的过程)。
看着录像中熟悉的伙伴工作的认真劲,同学们都会心地笑了,更表现出对实验的极大热情,课堂气氛很轻松、融洽。
以此为契机,我考查同学们观看录像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看完录像,同学们能不能用几个关键词把上面几个步骤归纳出来?”
“我知道!”班上一个调皮而机灵的小个子站起来:“第一步是取材,然后是暗处理、夹黑纸片,最后是照光。”
“这位同学看录像看得很仔细!”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这个调皮鬼。“那么,哪个同学能说说,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暗处理?”
“目的是让天竺葵得不到光照,使叶片内的淀粉消耗完。”
“简单的说就是消耗掉有机物。很好。”我进一步提问:“那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两部分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对照作用。”
“说得很准确。在实验中我们把像这样,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用有光、无光照射作对比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那在探究实验中,关键是什么?”“设置对照组!”“对的。前面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时我们已学习过。”在这儿我顺带复习了相关的旧知识,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我们为什么不把一张叶全部遮光,与另一张不遮光叶做对照呢?”
“因为这样做就不只一个可变因素了。”“怎么说?”“因为有光、无光是一个可变因素,不同的叶片又是一个可变因素,这样得出的实验结论没有说服力。”
“说得好!这种只考虑一个可变因素的方法叫?”“单因素实验法。”一些学生反应很快。
“同学们课前都设计了实验方案,为实验做了充分准备,老师也做了一份和同学们一样的方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投影设计方案):取材―暗处理―夹黑纸片―光照,这几步同学们都完成了,接下来是等会我们马上要做的是:酒精脱色―清水漂洗―滴加碘液―清水漂洗―观察现象……”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这类较复杂的探究实验,我认为适当指导学生是必要的,我在其中发挥了“收”的作用,注意用关键词概括操作过程并展示出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以防实验时操作顺序的遗漏或颠倒。同时以问答形式面向全体,强调注意事项、实验安全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独立、自主探究,在教学中收放有度。
“老师,酒精脱色为什么要隔水加热?为什么不能直接加热?”讲到酒精脱色的注意事项时,一位同学按捺不住好奇抢先发问了。
“问得好。有哪位同学知道?”我没有发难这位插嘴的同学。
“因为酒精容易燃烧”“因为酒精容易挥发”同学们七嘴八舌地猜测起来。
“同学们说对了。隔水加热,酒精就可以保持在恒定的温度,十分安全,同学们不必恐慌。酒精脱色时间较长,同学们要专心观察绿叶和酒精颜色变化,小心用火,不要分心;另外请同学们注意的是:实验结束,要将酒精灯从三脚架下移出来,用酒精灯帽轻轻盖在火焰上,使火焰熄灭。千万不能用嘴吹,防止火进入酒精灯内引起爆炸。”……
“下面请各位同学仔细观察桌面上已做过遮光处理的天竺葵叶片,看一看,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的叶片,在颜色上有没有差别?”
“没有!”同学们异口同声答道。
“好,下面请各实验小组按照设计方案动手实验,注意实验顺序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实验结束,组内同学互相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学生开始实验,我到各组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大约十几分钟后,各实验小组完成实验。
“刚才,各小组实验都很认真,顺利完成了实验。下面我想请小组代表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组的实验成果,哪位同学愿意上来?”
一位同学抢先上来投影展出本组实验成果。(我让2~3组代表上来展示实验成果,同学们看到自己的实验成果时心里充满自豪感和满足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能说说遮光部分和不遮光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吗?”“遮光部分是黄白色,不遮光部分变成蓝色。”
“这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叶片见光部分有淀粉产生,没有见光部分没有淀粉产生。”
“这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淀粉。”同学们齐声答道。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没有见光部分没有淀粉产生,这又说明了什么?”“没有光,绿叶就不能制造淀粉。”
“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同学们积极发言,气氛活跃,看着兴致勃勃的同学们,我顺势问同学们:“有哪个组的实验结果不一样的吗?有没有?”过了一会,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老师,我们组有一片叶片几乎都不变蓝色。”“我们组有一片叶片见光部分只有叶脉那里显一点蓝色。”
(投影展示二位同学出示的不一样的叶片)“确实不一样,请大家一起分析一下造成实验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请这二组同学回忆并谈谈你们的实验步骤,其他同学最后补充。”
“我们组的叶片不变蓝色,可能是这片叶片制造不出淀粉。”
“为什么制造不出?”这位学生沉默着,我顺势给他一个提示:“想一想,绿叶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需要什么条件?实验过程有什么不妥之处?”
“可能是光线太弱,这张叶片在下面,又被遮光了,几乎得不到阳光照射。”受到启发的学生很快答道。“我们一大早就提前摘下叶子了,光照时间过短,没有淀粉生成。”另一位同学补充道。
“同学们,大家对他们的分析满意吗?”“满意!”同学们均点头表示赞同。
“你们组的叶片见光部分为什么只显一点蓝色呢?”我让另一组同学谈谈他们的看法。
“我们放花盆的地方光线不够强,所以淀粉合成少了。”有了上一组的分析,这组同学很快找到失败的原因。
“这二组同学实验虽然不太成功,但他们能如实汇报、及时反思、找到失败的可能原因,这种实事求是、勇于剖析自己的学习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
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你们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的吗?”
“老师,为什么在酒精溶液中的绿叶会脱色而使得酒精溶液变绿呢?可以用清水代替酒精吗?”
“哪位同学可以告诉他?”同学们沉默着。我看到班上有名的“生物通”欲言又止的样子,便开始点将了:“你来试一试。”
“因为煮沸的酒精可以更好地溶解绿叶中的叶绿素,从而使得绿叶脱色变成黄白色,酒精溶液就变绿色了。另外,我想用清水代替酒精可能效果不太好。”
“分析得很有道理。可否用清水代替酒精大家回去不妨试一试,看看效果如何。”
“同学们,通过这节实验课,你们都学到了什么?”
“学会了如何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还知道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我知道了我们做这个实验失败的原因。”同学们发言很踊跃。
“说得好!除了学到这些,我们还要学会把所学知识应用起来。”我同时打开投影仪,展示一道开放性题目:‘一个同学用天竺葵叶片、酒精、碘液等制作了一张写有一个“M”字母的艺术叶片,你知道他是怎么制作的吗?请想出设计方案。比一比,看哪一组设计的方案既快又好。’”在这里我采取竞争机制,让学生自由想像和思考,拿出自己最理想的设计方案来。
“老师,我用小刀刻叶片但不刻穿,然后用笔填上颜色。”一个同学反应很快,不一会就抢先答道。
“这个方法有一定可行性,但不合题目要求,不过你回家可以试试,好吗?”我及时鼓励他。
“老师,我知道了,这题做法跟我们今天的实验是基本一样的。只是稍做改动,把遮光的黑纸剪成‘M’字母,其他步骤相同,最后可以得到一张蓝底、黄白色‘M’字母的叶片。”
“同学们,这个设计方案怎么样?!”“很好!”大家回答。
“老师也觉得很出色,谢谢你!”我同时投影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相应的艺术叶片。
一个同学不甘示弱:“老师,还有一个办法,我把二张黑纸片对称剪出一个M字形的洞,再用它遮盖整张叶片上下,其他步骤相同,最后可以得到一张黄白色底、蓝色‘M’字母的叶片。”
“这个方案很有创意,反其道而行之。”我同样也投影一张相应的艺术叶片。
“还有其他方法吗?”我期待着更多的惊喜。
“老师,可以不用完题目给的物品吗?”“可以。”
“那我不用酒精脱色,用萨克斯实验法,直接用碘蒸汽处理叶片,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不过,是蓝底、绿色‘M’字母或者是绿底、蓝色‘M’字母的叶片。色彩比他们的漂亮。”
这个方法是我没想过的,真让我意外又惊喜。“这位同学想法很独特很新颖,想从色彩胜出,真是太聪明了。同学们掌声鼓励鼓励!”这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同学们都很受鼓舞。
“老师,我知道了,艺术苹果也是这样做的吧。前几天我看到电视报道了一种艺术苹果的生产,它是用不透光纸剪成各种图案贴在青苹果向光的一面,最后,见光的一面变红色,遮光部分就留下了图案,这种苹果卖得好贵的。”“不对,我觉得不一样,一个是叶片,一个是果实。”一同学刚插嘴,另一个同学马上反击。
“这位同学平时很注意生物发展的动向,很值得我们学习。那么,制作艺术叶片和生产艺术苹果的原理是否一样呢?请同学们回去查阅资料,另外,同学们对制作艺术叶片还有什么好的设计方案,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教学反思〗

在生物教学中新课改所倡导的实验探究式学习,起点高(情境高于教材)而落点低(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直接或间接源于教材),既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和思维,还能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对学生而言,实验过程中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一个知识输出的再现过程,更是一个知识信息重组和整合的获得性过程。我根据素质教育思想,以课内外学生实验、探究性学习与教师的过程式教学引导为依托实施本节教学。在这节课中,我变教师讲实验为学生设计实验,做模拟探究、验证实验,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地位,思维活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前人做过的实验,学生经过模拟探究,能从中发现问题,并能很好地把握实验要点;对知识拓展的开放性题目,学生自己设计的方案,也能善构想,巧设计;同时教学过程中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的热情、机敏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感染了为师者,这一切都是灌输式教学所无法体验到的。一节课下来,感觉时间过得太快,探究过程显得紧迫;对于教师如何更好适应角色转变,成为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而不是越俎代疱,将学生的探索研究引向既定结论,教师应提供信息、启发思维、补充知识、引导质疑、探究和创新,使学生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这一点还有待进一步磨炼和提高。

延伸阅读

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实验目的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重点难点重点: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难点: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实验关键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材料用具植物、广口瓶、导管、橡皮管等。
背景资料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学情分析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如何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如果教学需要,教师可先与某些学生在课下做一下探讨)。这不同的方法也包括实验材料的不同(如可用卫生香代替火柴,用0.1%的碳酸氢钠溶液代替清水)、实验装置的不同等(如用酒瓶、排水管代替书上验证释放氧气的装置)。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配合录像、课件、学生或教师的演示实验。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这个实验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多鼓励学生。

实验过程
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那么我们怎么来证明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了二氧化碳呢?先请学生动脑,设计探究实验。接下来请学生观察P76上的实验装置。
探究实验的过程比较甲、乙、丙三个装置的相同之处。相同的广口瓶,都向瓶内深吐气10次。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这时在瓶内充满了二氧化碳,如果这时就滴加澄清的石灰水,会看到什么现象?变浑浊。原因是:澄清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会变浑浊。明确变量进行探究实验要有对照组比较甲、乙、丙三个装置的不同之处。
甲为什么不放植物?甲黑暗有植物,丙有光无植物。甲和丙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3个装置的现象2小时后,加入石灰水,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甲、丙变浑浊,乙不浑浊。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得出结论:光合作用要吸收二氧化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比较:甲和丙,哪个更浑浊呢?甲。原因是植物还要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探究光合作用需要水。光合作用还需要水,我们怎样来证明呢?怎样使叶片有的地方有水,有的地方没水呢?
叶片上的水是在叶脉里运输的。切断叶片中间的叶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植物在光下放出气体。水中的绿色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在植物体表面有气泡。
我们怎样来证明这些气体就是氧气呢?培养学生的拓散思维
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怎样收集这些气体?
氧气的特点是什么?仔细阅读下发的资料,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比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存在哪些区别呢?完成下发的表格。学生思考:通过上面3个的探究实验,证明了什么?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同时加深对这两个作用的理解。
一天中什么时候空气最好?为什么?思考:有的人一大早到小树林里锻炼身体,这样好吗?
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作业布置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心得这个实验做得好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但由于这个实验较难,教师要注意在课前给予学生较多的引导和帮助,并请他们在课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
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淀粉在口腔中已经开始被消化。
2.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针对实际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验证,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收集唾液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设计思路〗

本节探究活动以“分组探究”模式开展,因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关键有三步:一是制备淀粉糊并取定量;二是收集唾液;三是水温调节控制。所以我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每人做一步,这样既可保证每个环节都得到探究又可节省时间。该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淀粉糊的制备、唾液的收集方法由教师提供并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是淀粉糊的浓度不宜太大,以免消化不完全。还应给学生解释不同人的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含量不等,为确保淀粉消化完全,收集的唾液应尽可能纯一些,这样就要求学生在收集唾液之前要漱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太行山脚下,教学条件与城市相比较为简陋,但我校为重点中学,教学设施与本县其他学校相比又较为优越,但还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探究需求,只能以小组探究模式展开,由于教学资源有限,探究的内容也要受到限制,不能一课多探。
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求知欲望强烈,学习态度积极,回答问题踊跃,但学习方法相对比较传统,缺乏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才能发现问题。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探究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探究技能,提高了组织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交流协作精神。假设的提出、方案设计和验证假设等是教师引导的结果,也是学生利用科学研究方法主动探究的结果。学生们掌握了这种方法后,就能够利用这种方法和已有的知识,主动地探究自然的奥秘,了解生物的习性和自然界的千变万化,从小就培养适应生活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得还不够全面,学生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
〖教学点评〗

本节课是一节分小组来完成的探究课。教师以全新的教学理念设计课堂结构。学生通过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汇报交流的过程,提高了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有机合成材料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机合成材料”,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十二单元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物的概念,能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及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解决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塑料性质的探究及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实验,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合成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的学习,认识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3.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重点难点】
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种类和用途以及塑料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一类物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化合物?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97活动与探究。
[学生活动]讨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8
[归纳总结]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用有机高分子制成的材料称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它又分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合成材料的用途很广,下面一起来研究:有机合成材料
[板书]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1、塑料
[学生实验]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聚乙烯为例
实验内容加热冷却加热
实验记录
【归纳总结】按受热时的表现,塑料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加热后又可以熔化的塑料称为热塑性塑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的塑料称为热固性塑料。
【应用】根据刚才的实验和生活经验,讨论下列问题:
①雨衣
②根据你到书店或超市买东西的生活经验,谈谈用于包装的塑料袋是如何封口的?它们是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
③手电筒的外壳
④炒菜用的锅的手柄是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
2、合成纤维
[提出问题]买衣服时,怎样知道面料的种类呢?穿不同布料的服装时,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学生收集衣服标签,通过查看标签,了解纤维的种类,并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
[学生实验]:燃烧棉花、纯羊毛线与涤纶、锦纶
实验内容棉花纯羊毛涤纶锦纶
燃烧现象
[得到结论]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的区别
3、合成橡胶
【图片投影】橡胶树→天然橡胶
【介绍】介绍合成橡胶的优点。
【引导交流】引导学生交流合成橡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幻灯片展示]塑料垃圾对大自然的污染。
[提出问题]什么叫“白色污染”?废弃塑料带来的污染叫“白色污染”
[学生讨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
[得到结论]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
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小结]合成材料在人类社会进步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不合理的使用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所以我们要合理使用、科学使用合成材料。
【板书设计】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一、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1、塑料: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加热后又可以熔化的塑料称为热塑性塑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的塑料称为热固性塑料。
2、合成纤维
3、合成橡胶
二、“白色污染”
1、概念:废弃塑料带来的污染
2、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课后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C)
A.甲烷B.二氧化碳C.淀粉D.金刚石

2.以下不属于高分子材料的是(D)
A、塑料B、合成纤维C、合成橡胶D、合金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电木插座破裂后可以热修补
B.涤纶、羊毛、丝绸都属于天然纤维
C.合成橡胶具有高弹性、绝缘性等优良性能
D.合成材料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污染,所以要禁止生产和使用
4.下图表示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A)

5.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不宜提倡的是(D)
A.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B、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回收废弃塑料D、焚烧废弃塑料

6.三大合成材料是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它们的应用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7.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不断更新,废电脑中材料的回收利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写出电脑配件中两种常用材料的类别(填“金属材料”、“矿物质材料”、“高分子材料”):
材料铜塑料
类别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

8.商场出售的服装都挂有面料成分及洗涤说明的标签。下图为某服装的标签:
(1)面料中的天然纤维是丝,合成纤维是锦纶、涤纶。
(2)检验其主要成分为丝的简单方法是灼烧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952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