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口算及笔算方法》复习学案苏教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口算及笔算方法》复习学案苏教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口算及笔算方法》复习学案苏教版

复习内容:书本第100--101页期末复习第4--7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几十、几百加减几十、几百,或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口算题。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2、通过实际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表格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在解题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教学重点:三位数加减的口算及笔算。

教学难点:在实际活动中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经过近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我们这本书马上要学完了,想不想在这节内容丰富的复习课上来检验一下。

二、回忆旧知

1、提问:在这个学期里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有关加减的计算知识?

学生说出主要类型,教师加以概括总结。

2、请小朋友们根据自己概括的计算类型,同桌之间相互出些题目并计算。

3、总结:着重强调进位加、退位减、隔位减的计算的注意点。

三、勇夺红旗

谈话:通过刚才的练习,小朋友们对本学期所学的加减计算肯定更加熟悉了。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勇夺红旗”。

1、口算旗:书本第100页第4题

(1)完成第4题口算。

(2)学生在书做完成,比一比,谁做得又快又对。

(3)集体纠正

可以让学生交流各种口算方法,只要有道理的、简单的就给予奖励。

2、笔算旗:书本第100页第5题

谈话:我们在做计算题的时候要细心,有时要注意观察发现其中的奥妙,往往会取得好的效果。

1)一起来做369+504和399+504,注意比较这两道题的异同。

2)提问:你认为在连续进位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你觉得什么地方容易出错?

3)算一算,比一比:

自主计算2、3组

3、验算旗:书本第101页第6题

1)小朋友们真聪明!连夺两面红旗,接下来我们先做书上的第6题。

2)集体核对。

3)总结:

验算是检验笔算是否正确的重要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再加一遍的方法检验加法,也可以用减法来检验加法,用加法来检验减法,我们可以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

4、方向旗:书本第101页第7题

1)认识方向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看图上从学校到少年宫一共有几条路线?

你觉得哪条路比较近,为什么?

2)你能算经过邮局的那条路比经过体育场的那条路近多少米吗?首先要求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

5、表格旗:

1)补充有关加、减的一张表格,我们先来仔细看一看。

2)提问:从表格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你是怎么求出二班有多少本图书的?

要让学生明白330里面包括了三部分的内容,减去一班和三班的本数就是二班的本数了。

三年级一班有多少本图书该怎么求?

6、应用旗

1)谈话:小朋友们非常聪明!连夺5面红旗,现在还剩下最后一面旗帜等大家来拿。

2)出示补充的应用题。

3)指名到黑板上来做。

4)集体核对。

5)总结:

学生中的不同意见,点拨学生利用简便方法计算,可以通过画线段图等多种方式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题意。对做到“105-78”这种简便方法的学生予以表扬。

四、学习小结

延伸阅读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及笔算》复习学案苏教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及笔算》复习学案苏教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及笔算》复习学案苏教版

复习内容:书本第102--104页期末复习第13--23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有余数的除法与两位数乘一位的口算与笔算。初步接触并感知周长的含义。

2、从多个条件中选择有用条件的能力,提高解题水平。使有余数的除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正确率和速度有所提高。

3、在复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后进生的关心,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在复习中激励学生的学生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估计、估算能力的提高和培养。

教学难点: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加减法,这节课我们复习什么内容呢?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自然引入乘除法的复习,可以举一些例子,让学生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二、复习有余数除法、乘法的口算及笔算

1、出示书本第102页期末复习第13题,学生填在书上。集体交流

结合图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口算抢答:

书本第102页期末复习第14题

谈话:我报完题目说开始以后,就可以举手。

3、笔算能手

书本第102页期末复习第15题

我们做第15题的题目,看谁又对又快,做笔算能手!

提问:在做笔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书本第103页期末复习第16题

知道了哪些条件,该怎样解答?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后集体交流。

2、出示书本第103页期末复习第17题

知道了哪些条件,该怎样解答?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后集体交流。

3、出示书本第103页期末复习第18题

花园里有好多形状的花坛,谁能来分辨它们各是什么形状的?

提问:这些花坛每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它们接近哪些整十数?你估计哪个花坛周围的栏杆最长?

我们用计算来验证我们估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4、出示书本第103页期末复习第19题表格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5、出示书本第104页期末复习第20题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首先要求什么?

二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6、出示书本第104页期末复习第21题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首先要求什么?

二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你能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7、出示书本第104页期末复习第22题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首先要求什么?

二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8、出示书本第104页期末复习第23题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首先要求什么?

二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四、学习小结

谈话:小朋友说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小朋友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一些和我们今天碰到的相类似的问题,然后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它。

二年级下册数学《乘加、乘减》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乘加、乘减》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解答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分析这类题目的数量关系。
2、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结合和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加自主解答问题后的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导
1.口头提问练习。
1)商店运来8筐苹果,每筐20千克,?
2)盘子里有5块蛋糕,吃了2块,?
先让学生口头提问,再列式解答。
2.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如何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积极动脑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课题)
二、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挂图,学生观察。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几个已知条件,你能按顺序说出来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共42个吃了3天,每天吃9个
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谈话: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学生完整的说说解题思路。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指名板演,教师巡视。
提问: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步算出的是什么?怎样回答题目中的问题。(教师板书答句)
2、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学生自己读题。指名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自己思考,独立完成,发现不同的算法。
指定不同算法的学生各一人板演自己的算式和答句。
指名对照各题,说说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怎样想到第一步算式的。
全班学生对照检查。
3、小结。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从问题出发分析所必须的条件,从而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3题。
1)各自读题。
2)指名说说题意。
3)各自列式计算解答。
4)全班交流,订正。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各自读题,填表。
2)指名说出填写的人数,并说说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解决的问题都需要几步计算?使用了哪些计算方法?在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从问题出发分析所必须的条件,从而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1、2题。
教后记: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笔算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基础知识

1、 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2、 学生小组内交流。

3、 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4、 巩固练习,第105页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 发展练习

1、 完成105页第2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 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 □里能填几。(补充练习题)

5□75754□

+□6-3□-3□+25

7□4□3□6□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学生能填出几种就几种,都应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 实际应用

1、 完成107页第10题。

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2、小朋友跳绳:

小明 小红 小东 小丁

45下 36下 53下 60下

(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

(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 课堂总结。

五、 随堂练习。

二年级下册数学《认数、统计》复习学案苏教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认数、统计》复习学案苏教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二年级下册数学《认数、统计》复习学案苏教版

复习1认数、统计

复习内容:书本第100页期末复习第1--3题,第104页期末复习第24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对数的读、写、组成和大小的比较。能正确进行千以内的加减计算。学会统计。

2、通过建构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增进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千以内数的正确读、写、组成和大小的比较以及统计表格的正确填写。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一、复习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这本书上所有的内容我们都已经学完了。今天,我们就开始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相信你们通过复习,肯定会比以前学得更棒!(板书课题)

二、梳理知识,形成结构

书本第100页第3题

(1)月球表面的最高温度是一百二十七摄氏度。

(2)月球上的一天是六百五十五小时。

(3)上海金茂大厦高四百二十米。

①要求:在座位上先试着读一读这些数据。

②生读数据,指名读。

③生写数据,集体订正。

④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数,你们能举一些例子吗?

学生说数字时,可以请其余的学生板书。

⑤你们举的例子真多。那刚才这些数分别是由什么组成呢?自己选一个说给同桌听听。

指名说数字的组成。

⑥谁能把这些数字排列一下顺序吗?

⑦学生排列数的顺序,汇报交流,可以从大到小排列,也可以从小到大排列。

指名学生小结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三、题组练习,发展提升

1、看谁连得快

(1)我们一起看书本第100页第1题“连一连”,请你们在书上完成。

(2)生动笔连一连,汇报结果。

(3)你们是怎样想的?

2、书本第100页第2题

磁性黑板上贴出四张数字卡片:0、2、5、8

(1)我们来看这4张数字卡片,你能从中选出三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吗?小组内合作,动手把三个数字排一排,比一比哪个小组中找到的三位数最多?

(2)小组合作找三位数,汇报结果。

你们找到了许多三位数,那怎样介绍就不重复也不遗漏?

评价:你的方法真不错!

(3)那在这些三位数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如果要用三个数字直接排出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你有什么好方法?先与同桌商量商量。

学生交流方法。

(4)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

谈话:排最小数时,最高位上不能写0。那用四个数字直接排出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方法会吗?

(5)总结:要使组成的三位数最大,首先要使百位上的数最大,再每次从余下的数中挑选最大的数,分别填在十位、个位上。要使组成的三位数最小,必须使百位上的数最小,但不能是0,然后每次从余下的数中挑选最小的数,分别填在十位、个位上。

四、补充练习

1、4个百、9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

2、703里有()个百和()个一。

3、个位上是0,十位和百位上都是6。这个数是()。

4、30个十是()。

5、接近500的数是哪些(502、399、603、495)

6、100、300、500、()、()

7、112、233、334、()、()

五、复习统计

出示“期末复习”第24题图片。

先请小朋友仔细看图。

1、图中的图形可能按哪几类进行分类整理?学生回答

2、你能说说“合计”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

3、会求吗,怎样求?动手试一试。

4、学生独立填表。

对这两张统计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

同桌交流。

六、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好方法与大家交流的?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估算》教案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估算》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P34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学难点:
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去过超市吗?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并不需要算的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4。想一想,在小组内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
(1)、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
(2)、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估算方法。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发现。学生汇报,归纳。
(3)、精确计算一下这三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来检验一下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否合理。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检验以后学生汇报想法。
2、完成P31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
[设计意图]:1、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方法。
2、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1、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进行判断。
2、完成练习六第2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3题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加减法估算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看图列乘法算式。

2、出示旋转木马图,提出问题:旋转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我们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教师在黑板上摆上4排小棒,分别是3、3、3、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小棒的出现使数学由具体人到符号化的一种过渡。)

2、小组交流解决过程。

说清楚

(1)你想出了几种方法?

(2)算式怎么列?

(3)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听仔细

(1)同学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

(2)怎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自主关键,合作是内化,让学生在独立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能进一步帮助学生们获得多种的解题策略。)

3、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索过程中锻炼提高能力;同时学会倾听,在同学的经验上想出新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①3+3+3+2=11 ②3x3+2=11 ③4x3-1=11等

(以上几种方法中,方法①是连加,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方法②、③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必须要引导学生得出这两种结论。对于其它的方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能讲出算理的都要及于肯定。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1)师:看黑板上小朋友做的方法,你能看懂吗?有什么问题要考考这些小老师吗?

(2)生生、师生相互质疑。

4、结合小棒分析意义。

3×3+2就是求比3个3多2的数。

4×3-1就是求比4个3少1的数。

5、小结: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对同桌说一说算理。

6、怎么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观察比较。

(1)你喜欢哪个算式,为什么?(优化方法。)

(设计意图:在复习连加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发现3+3+3+2,还可以用乘加算式来表示3×3+2。乘加算式的发现源自于学生的心理需要——追求简单美,同时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方法①我们已经知道了,它叫连加。方法②、③。你给它们取个名字,叫什么好?

(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内容。(板书:乘加,乘减)

(设计意图:观察比较是一种提升)

(设计意图:在上述活动中,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通过情境理解了乘加、乘减的意义,自然得出了计算的顺序,同时为今后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学习建立了感性认识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操作体验和算法多样化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要借助有效的“表象操作”促使学生从“实物”到“算式”的过渡。)

三、巩固运用,模型内化

1、P58 做一做1。

2、练习十二4。

3、练习十二5。

四、课堂总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设计有梯度的习题,层层递进。在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中思维不断提升,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特别是在例题的教学中,让学生自由的说明方法,并展现算法的多样化,有效的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都是具有丰富潜力的个体。事实证明,正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灵活驾御教材,新教材才能展示它深沉的魅力。)

板书设计:

乘加 乘减

一共坐了多少人?

3+3+3+2=11

3×3+2=11 4×3-1=11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二年级上册《加、减法的估算》学案


二年级上册《加、减法的估算》学案

一、教学内容
加、减法估算(教材第98页例5,练习二十第5—7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情站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四、教学难点
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五、教学准备
教材第98页主题图。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近似数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新知研讨
1.引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大家都学会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下面还是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列表,“明明”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愿意试试吗?
2.出示问题。
展示例5如下的数据表,出示“明明”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收集矿泉水瓶情况
第一周240个
第二周380个
第三周192个
第四周219个
3.讨论算法。先让学生明白:要解决明明提出的问题,不需准确计算,只进行估算就可以了。然后教师出示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4.探究估算方法。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然后全班交流。只要想的合理,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如:192+219=200+200=400,192+219=190+220=410
5.出示问题二。问: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再送一次?让学生结合刚才自己估算得出的结果,回答还需多少个。其中可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算出,也可以用精确计算的方法算出结果。
6.延伸拓展。
师: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能估算出结果吗?
(三)形成应用
1.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
独立估算,指名说一说各自的估算过程,结果是多少。
2.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第5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白题意后独立完成。用连线的方式把鱼分装在两个筐里。
3.集体研讨完成练习二十第6、7题。
第7题
(四)课题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笔算加法综合练习》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笔算加法综合练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笔算加法综合练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计算练习

1、笔算并验算

(出示)比一比,算一算

6+8 7+9 6+3 5+7

60+80 70+90 60+30 50+70 (口算交流)

Q:第二行的几道题你是怎样算的?(同桌说一说)

比一比,两组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比较异同)

强调:在计算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一。

(板书)265+137 472+58

要求计算并验算(学生做在课堂本上)

2、练习五第2题

校对板演,集体订正

Q:计算中要注意些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Q:怎样验算加法?

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

3、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28+172 94+707 546+215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订正

三、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4.从凉亭到葡萄园走哪条路比较近?(出示)

学生说说图意,在心里进行快速口算

Q:从凉亭到葡萄园走哪条路比较近?

(同桌说一说,全班交流)

凉亭到梅园哪条路近一些?

(同桌说一说,全班交流)

(出示)

学生说图意

5.Q:小明一共跳了多少下?小方呢?

怎样列式?(学生思考交流,解决在课堂本上)

交流校对,集体订正

Q: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提问,解答)

四、教后小记:

课题 三数连加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激发数学兴趣。

3、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勇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地,激发兴趣 (出示“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表”)

(学生经历提问和列式的过程)

引入: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要求列式:85+143+126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要求:同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算?(同桌交流)

独立在随堂本上尝试(独立练习,同桌学习)

(巡视)指名板演:1)两道竖式

2)两道竖式叠加

3)只列一个竖式的

2、动手实践,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小组合作,灵活进行笔算

4、初步小结 校对板演,集体订正

Q:比较竖式的写法,说说你喜欢哪一种?

(倾向于:只列一个竖式:

8 5

1 4 3

+ 1 2 6

3 5 4 )

学生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算法,再全班交流

(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竖式的好处和不足,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Q:用你喜欢的算法,你能算出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吗?怎样列式?

讨论列式,独立尝试在随堂本上,同桌说说每一步是怎样算的。(独立计算,同桌交流)

(就178+194+236

1 7 8

1 9 4

+ 2 3 6

□□□ 进行讨论)

Q:如果是这样列竖式,个位上先加哪两个数比较方便?十位上呢?

讨论交流:

方法1、把各位上的数依次相加

方法2、把各位上能凑满10的数先加

Q:十位上的数相加满20,怎么办?

指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组织讨论方法1和方法2的优劣

(交流明确:能凑成10的先相加)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要点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要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要点
一、表内除法

1、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包含除和平均分(具体内容可参考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列式:

24本练习本,每人4本,?列式:

除法各部分名称

42÷7=642是(被除数),7是(),6是();这个算式读作()。

2、关于口诀

一句口诀可以写出4道算式(“五五二十五”等因数相同的几句外)

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

A、24÷6=B、4×6=C、24÷3=D、24÷4

注意:“口诀”和“读作”不要混淆

3、倍数问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6是2的()倍。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几。8的4倍是()倍。这两种题不要混淆。

画图题一组一组地画,不容易出错。

2个,画是的3倍:

4、解决问题

自己选择两步计算或是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

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数数、数位顺序表

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

10个一千是();1500由()个百组成;2340由()十组成。

和2898相邻的数是()和()

一百一百地数,写出2880后面的五个数

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起,第三位是()位、万位是第()位;百位右边是()位。

2、读数、写数、数的组成

末尾的0不读,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0。

3个一、七个百,五个千,这个数写作(),读作()

2019读作();7008读作()

表示一个数5003的方法主要有:五千零三、五个千和三个一、计数器上画珠子或同学自己写的5000+3等

3、比大小

位数相同、位数不同

注意题目要求是从大到小排还是从小到大排列;

4、近似数

关于“大约”、“约是”估算的内容可以粗略估也可以精细估。

在依照“四舍五入”的要求下,找出最接近的那个整十、整百、整千数。近似数不是唯一的、不同情况不同对待。(课本77页和98页)

注意复习课本100页、101页的练习。做题时要注意要能够找出题目要求估算的关键字“大约”。

5、整千、整百加减整千、整百数

列竖式(笔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满十向前一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满十向千位进“1”);退位(十位不够减向百位退“1”,退“1”当做10)

3500+3000=870-780=560+370=

三、图形与变换

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比直角大的是(),比直角小的是()。

关系:钝角﹥直角﹥锐角

画角一定要标出角符号

钟面上1时整时,时针和分针成()角,再过2小时,时针和分针成()角。

常见的平移现象:电梯升降,推拉抽屉、窗户,缆车,

常见的旋转现象:电扇,风车,水龙头,

四、克与千克

称较轻的物体我们用()作单位,称较重的物体我们用()作单位。

一个2分硬币约是1克、两袋500克的食盐是1千克。

通常小东西糖、硬币、粉笔、饼干、牛奶、一瓶水等用克作单位,大东西或是活的猪、人、一车煤用千克作单位。

记住:我们称过的书包重3—4千克,空水杯重100克,数学书重200克,一般的苹果重100—200克、魏老师重50千克、南瓜4千克,色拉油5千克,足球450克左右。

五、统计和找规律

统计认真观察统计表,注意单位。

找规律,按老师的要求一定要多写或画出几个规律再填空。如果要求自己设计的规律,不要太复杂。

六、解决问题

一定要仔细读题目,找准第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注意单位、答语。

倍数没有单位。答语要完整。

七、计算部分

关于计算部分,希望同学们计算题认真检查,不要丢分。

最后一句话

其实这些内容同学们已经反复练习过啦,最后的复习建议不要再做试卷,就把平时做的出错的题目进行复习就可以了,同学们只要仔细读题,认真审题,就没有多大的问题啦。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减法教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减法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减法

教学目标:

4.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并且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5.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发展估算的策略。

6.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他人的帮助下,能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教学难点:

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课时:

十一课时

第一课时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第52-53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学会减法的验算。

教学重点:

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鼓励学生自己探索验算的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500-20040-309-6

口算时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说明: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

2)13-572-5048-4

8+522+5044+4

问:每组题中的两道算式,得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指名说,认识:差+减数=被减数。)

2.笔算

43-2168-7

指名板演,说一说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怎样算?

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千以内的笔算减法。

(板书课题:不退位减法)

二.新授

1.教学例题:出示书架图。

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指名说:3个书架分别有民间故事书185本;童话书210本;儿童小说335本。)

1)问:儿童小说比童话多多少本?怎么列式?

指名说,师板书:335-210=(本)

你能什么办法得到结果?你会计算吗?

(生写在草稿本上。自己写一写,再同桌互查。)

指名上黑板写,全班核对。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数位对读齐,从个位算起。)

2)你会验算吗?

讨论,再算一遍或用加法验算

(生试算,再指名上黑板写)

3)图上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

同桌互说后汇报。

4)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独立思考,四人小组互说

指名提问,再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生自己完成这些题目并认真验算。

2)请4位小朋友上来完成这些题目。

3)核对答案。

4)师:他验算的对吗?你是怎样验算?

2.想想做做第2题。

1)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指名说:注意数位要对齐。)

2)生自己完成,同桌互查。

3)指名板演。

4)全班核对答案。

3.想想做做第3题。

1)这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齐读第1小题要求。你需要找到哪两个条件?

请你列式计算。

生试做,指名板演。

3)剩下的题目,同桌互说要找哪两个条件,再列式计算。

4)指名两位小朋友板演。

5)全班核对答案,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第4题。

1)指名读题。

2)本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3)同桌互说怎么求。

4)学生写在书上。

5)同桌互查。

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四人小组互说后汇报。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得到了什么?减法如何验算?

板书设计:

不退位减

335-210=125(本)

335

+210

125

第二课时退位减

教学内容:

课本第54-5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教学退位减,先教学只有一次退位的减法,再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重点:

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

1.口算:13-612-4

33-632-4

43-662-4

口算第2、3行时,要求说出过程,师办板书得数。

问: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怎样算?

师:当个位上不够减时,就从十位上也就是他的前一位上退出1,然后合起来再减。

2.用竖式计算。

623-41253-4

指名板演,再说说百以内笔算减法是怎样算的。

3.引入新课:

刚刚我们看到,笔算减法时,要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这节课我们将用这样的方法来继续学习千以内的笔算减法。

(板书课题:退位减)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问题1:瞧!书架上有这么多的书。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多多少本?你会算吗?

(学生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1)指名板演。

2)请不会计算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哪儿遇到问题不会做了?

3)不够减时,应该怎么办?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4)明白吗?你来试试看,这回能做了吗?

5)让学生再试着做一做

6)核对答案。

问题2:民间故事比童话少多少本?

1)学生自己算一算,再小组讨论。

2)你们又遇到什么问题了?

(向十位借一后,十位又不够减了。)

3)以前不够减时我们怎么办的?

(向前一位借一。)

4)师示范,边做边说。

5)生跟着自由说一说。

6)自己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7)用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8)四人小组互说后在全班汇报。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自己完成这些题目,并说一说你计算的过程。

2)生边说,边做。

3)请三位小朋友上来做。

4)自己验算。

2.想想做做第2题。

1)这题完成在本子上,并要验算。

2)指名板演。

3)集体检查并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木鸟医生在为大树体检,你们也来帮帮他吧!先找出病因,再帮他们治一治。

1)小组互说,再改正。

2)请三位医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帮他们治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1)自己读题。

2)大象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你知道了吗?自己列式计算。

3)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写。

4)对答案,并订正。

第三课时退位减(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55-56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5-10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千以内笔算退位减的方法,并能熟练的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掌握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千以内笔算退位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的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掌握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示课题

二.教学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比一比,算一算。

12-515-711-618-9

120-50150-70110-6180-90

1)这儿有4组算式,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互说后汇报。

3)请你们自己算一算。

4)指名汇报,核对答案。

5)和同伴说一说,第二行的几道题你是怎样算的。

5)同桌互说后汇报。

2.练习。

150-80120-80160-90

130-60120-50180-90

学生们口算,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森林到游泳池:120米;乌龟:我已经跑了40米;青蛙:我已经跑了70米;小鸭:我已经跑了90米。

1)生自读题目,指名说题意。

2)谁跑得快?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3)每只动物还要跑多少米才到游泳池?

你知道吗?请你自己算一算。

4)生计算后汇报。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三.笔算减法练习

1.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725-475637-449

1)生笔算练习,指名板演。

2)分别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3)指名说千以内的减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被减数357516627434210

减数18440927613873

1)在草稿纸上计算、验算,并完成这张表。

2)指名说,核对答案。

3.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1)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让我们的空气更清新,我们必须保护环境。每位同学家里的废电池就是环境的一大公敌,因此我们要集中的收集电池。看这个年级的学生收集电池的情况。

男:我们一班共收集了254节废电池。女:我们二班比你们少收集69节。二班收集了多少节?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准备怎么解决这题。

3)同桌互说,再写在书上。

4)指名板演,核对答案。

4.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1)女:这位女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了188天。男:她打破了169天的记录。她把记录提高了多少天?

2)你对题目有什么疑问?

师问:什么叫“她把记录提高了多少天?”

就是比记录少用了多少天?

3)生自己完成这题,指名板演。

4)集体核对答案。

5.完成想想做做第10题。

1)生观察图片以及文字。

2)通过这图你知道了什么?

3)看茄子老师要我们做什么?要你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4)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5)小组互说。

6)互说后在全班汇报。

四.课堂小结

在进行千以内的笔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第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页练习四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谁来说一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

(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计算练习

120-40170-90160-80140-70

指名口算,并说说口算过程。

2.完成练习四第1题。

口算

100-9070+60140-60

570-500130-9060+300

160-8030+80420-20

1)同桌互指算一算。

2)开火车说答案。

3.完成第2题。

1)师出示题目。

问:左边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右边三题呢?

你能猜一猜它们的差会有什么特点吗?

2)生独立计算。

3)指名汇报。

4)说一说:在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互说后汇报。

5)师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就越小;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小,差就越小。

4.完成第3题。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36-153545-437851-359

2)生自己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3)核对答案。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第4题。

1)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这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3)同桌互说后汇报。

4)你会计算吗?请写在书上。指名板演。

5)核对答案,订正。

2.完成第5题。

1)指名读题。

2)指名学生完整的口述题意。

理解“再增加22人,就和河西村人数同样多”。

3)这样的题目你会做了吗?四人小组讨论后汇报。

4)生自己完成。

5)汇报,对答案。

6)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解答问题时,要先找出与问题有联系的条件,与问题无关的条件不要用。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第五课时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8-59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数学眼光”,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而不是死套类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数学眼光”。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引入

1.把下面各题补充完整,再解答。

1)一本书80页,看完20页,?

2)商店运来200箱橘子,卖出100箱,?

3)一段布长10米,还剩多少米?

4)商店里有80个水瓶,还剩多少个?

从上面这组题可以发现问题和条件之间的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指名说。

小结:根据两个条件可以求一个问题;要解答一个问题,必须要有两个有联系的条件。

二.新授

1.出示例1:

有民间故事185本,民间故事书上午借出36本,下午借出52本。

还剩多少本?

1)谁来说一说,这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生自说,再指名说。)

2)怎样才能求出结果呢?

生自己思考,再在四人小组互说。

3)你准备怎么求?师整理:

A.根据“有故事书185本和上午借出36本”这两个条件,可以先算上午剩下多少本;再根据“下午借出52本”,可以算出下午剩下多少本。

B.先算一天借走了多少本,再从原来的数字里减去它。

4)这两种方法你觉得怎么样?

5)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6)指名汇报,集体核对。

7)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种是怎么思考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这题是什么意思?

2)你知道这题怎么做吗?

3)自己列式计算。

4)指名板演。

5)全班对答案,有错的订正。

2.完成第2题。

1)生自己读题。

2)问: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告诉我们什么条件?

3)同桌互说后汇报。

4)你知道红红有多少张邮票吗?自己列式计算。

5)指名板演。

6)全班对答案,有错的订正。

3.完成第3题。

1)生自读题。

2)通过这题,你知道了什么?

3)同桌互说后汇报。

4)自己列式计算。

5)全班对答案,有错的订正。

3.完成第4题。

1)生自读题目。

3)小朋友们在做花,你知道些什么?

4)四人小组互说后汇报。

5)生自己列式计算。

6)全班核对答案,有错的订正。

4.想想做做第5题。

口算下面各题。

40+90150-60340-300

130-8070+20050+60

60+500110-30750-50

1)生自己完成。

2)集体核对。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185-36-52=97(本)

第六课时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60-61页练习五第1-10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示课题

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2题。

1)生自己看图,完整口述题意。

2)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核对。

4)生说一说解题思路。

2.完成第4题。

1)指名生自读题。

2)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核对订正。

4)指名说解题思路。

小结:在解答这两题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以从问题出发。

3.完成第9题。

1)生自读题。

2)指名说题意:女孩比左边的男孩矮15厘米,右边男孩比女孩高24厘米。

3)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4)集体订正。

5)指名说解题思路。

4.完成第10题。

1)生自读题,独立完成。

2)指名板演,集体核对。

3)指名说解题思路。

5.你认为在解以上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要先理解题意再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三.估算练习

1.完成第1题。

1)生独立完成。

2)开火车集体订正。

2.把下面的算式看作几百加几百,再估算结果。

503+192797+296498+307

1)生估计,师板书。

2)将加号改为减号,你能估计出结果吗?

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3)像这样的减法,如何估计出结果?

3.完成第5题。

1)生独立完成

2)集体核对。

师提醒注意“约等于”的书写及格式。

4.完成书上第3、6、7、8题。

1)生独立完成以上四题。

2)指名板演,集体核对。

3)小组交流讨论,说各自想法。

第七课时隔位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62-63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知道当遇到被减数的十位上是0时,要从被减数的百位上退1当“100”再来减。

2.借用拨动算珠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这一退位减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计算中的这一难点。

3.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笔算,并坚持验算,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遇到被减数的十位上是0,要从被减数的百位上退1当“100”再来减。

教学难点:

借用拨动算珠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这一退位减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计算中的这一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263—164263—184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自己完成。

2.今天我们学习:隔位减。(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出示例1:

1)指名读题。

2)你知道这五环代表什么吗?

3)真不错!你想知道上一届奥运会的一些情况吗?看小姑娘是怎么说的。

4)生说:我国参加2000年奥运会的男运动员有108名,女运动员有202名。求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少多少名?

5)算式可以怎样列?

6)指名列式。(师板书:202-108)

7)同意吗?那你会计算吗?自己试试看,写在草稿本上。

8)(找一些没算出结果的或算错的学生)你计算出了吗?

9)他算的对吗?或请其他人帮他。

10)你遇到什么问题了?

(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也不够,怎么办?)

11)我们可以用算珠拨一拨。

请生上来拨一拨,边拨边说拨的方法。

12)现在你能想到如果用竖式可以怎么算?

同桌讨论。

13)你为什么这样算?

请你用他的方法再算一遍,边算边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教学试一试

1)生自己先算一算。

2)你是怎么算的?在小组里说一说。

3)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写一写,说一说。

三.联系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03-158600-347800-592

2)请你们写在本上,并按步骤检查。

3)独立完成。

4)汇报核对。

2.想想做做低2题。

1)请你做一次医生,帮它们治病。

2)第一棵树的毛病出在哪儿?你改一改。

3)汇报核对。

4)其他树的毛病你能帮忙找出来吗?

5)汇报核对。

3.想想做做第3题

1)请你自己算一算,再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各自计算,进行观察。

3)开火车对答案。

4)你发现了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1)图上小朋友在做什么?

2)看图,你了解了什么情况?

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同桌互说,汇报。

5.想想做做第5题。

1)下面是四、五、六年级《科学画报》订数的统计,请你把表格填写完整。

年级四五六

份数205

四年级比五年级少34份,六年级比四年级多78份。

1)生自己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汇报。

3)四年级、六年级订了多少?你有办法知道吗?

4)学生自己计算后汇报。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学了什么知识?

第八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页练习五第1~3题

教学要求: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并能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

教学难点:

熟练计算。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计算被减数的中间或末尾出现0的情况,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

(板书课题:练习)

二.计算方法的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20—40130—90720—20

240—200560—60300+600

180—90140—50160—70

2.完成练习五第1题。

1)请学生完成第一组题,指名板演。

集体核对、订正。说一说每题的各个数位上是怎样算的?

问:第1题十位上是几减几?第2题十位上是几减几?第3题呢?

为什么被减数十位上都是0,计算时却不同呢?

2)生完成第二组题,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每题的各个数位上是怎样算的。

问:这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在计算的过程中,三题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生完成第三组题,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说说每题的笔算过程。

问:这组的三题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根据刚才的计算,总结一下这类题计算时该注意什么?

小组交流,指名说。

师小结。

3.练习

506—287401—255400—255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1)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2题。

1)指导学生读动电费单,说明:“千瓦时”就是“度”。

2)指名说电费单每一栏中的意思。

问:这里让我们算什么?

3)请学生计算。

4)出示第二张统计表,生独立完成。

5)组织观察、讨论: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2.完成第3题。

1)师示范:用数字卡片拼成两个分别带有0的数字,问:你能算出他们的差吗?和呢?

2)两人一组练习。

板书设计:

练习

第九课时练习(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页练习五第4~7题

教学要求: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并能熟练的进行计算,注意把计算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教学重点: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

教学难点:

熟练计算,注意把计算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被减数的中间或末尾出现0的情况。

(板书课题:练习)

二.计算方法的练习

1.口算。

300+600160—90180—90

120—40320—20480—80

40+5110—60170—80

2.完成练习六第4题第一横行。

1)生练习,指名板演。

(师提醒学生要看清运算符号。)

2)集体订正,说说每一题的计算过程。

4)指名归纳总结:怎样计算千以内的减法?怎样计算千以内的加法?笔算加法与笔算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第5题。

1)图上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

自由说一说。

2)现在一共有多少袋?你会求吗?

生自己完成。

3)请几种方法不同的学生上黑板写。

4)结果算得对吗?

核对答案。

5)你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汇报。

2.完成第6题。

1)指名读题。

2)这是一个玩具柜台。300元钱能买哪两样东西?

同桌互说。

3)你是怎么买的?

指名汇报。

4)买完后还剩多少钱?

计算后汇报。

3.完成第7题。

下面是东庄小学三个假日小队做好事件数的统计。

第一小队第二小队第三小队合计

205件198件()件602件

(1)第三小队做好事多少件?

(2)第二小队再做多少件好事就和第一小队一样多?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看着这张表,你知道了些什么?

指名汇报。

2)第三小队做了多少件好事,你知道吗?

计算后汇报。

3)第二小队再做多少件好事就和第一小队一样多?自己列式计算。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同桌互说。

6)汇报。

板书设计:

练习

第十课时复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页复习第1~6题

教学要求:

1.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弄清算式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掌握算法。

教学重点:

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注意把统计和估计等知道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千以内的减法笔算的知识,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好。

(板书课题:复习)

二.笔算减法的复习

1.口算。

630—600370—301000—500

120—40320—20480—80

40+300200—60170—80

2.完成复习第1题。

出示第1组题。

1)观察3题有什么想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2)自己算一算。

3)开火车核对答案。

4)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5)被减数(减数)相同……

6)这组三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第2组题。

1)观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自己算一算。

3)开火车对答案。

4)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5)三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复习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反馈,提醒:验算之后在写横式答案时要看清再写,不要将验算的结果写下来。

4.完成复习第3题。

1)生独立看懂表格。

说明:用水量通常用“立方米”做单位。

2)生独立练习。

3)集体核对。

三.减法估算的练习

1.说一说下面各数大约是多少。

203791598608

2.完成第4题。

1)生进行估算,反馈时说说自己估算的过程。

2)指出:在估计时,我们可以把这些数看作是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将它们相加。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2)生进行笔算检验。

四.计算综合练习

1.完成复习第5题。

生独立完成。(注意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完成复习第6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自己试做,注意进位、退位的情况。

3)组织评讲。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

第十一课时复习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页复习第7~10题

教学要求:

1.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弄清算式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掌握算法。

教学重点:

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注意把统计和估计等知道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的减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复习)

二.计算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1.完成第7题。

1)学生一组一组的完成,指名板演。

2)集体核对、订正,并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3)比一比,千以内数的加法、减法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2.估算得数大概是几百,再算一算。

603—309596—208499—109

1)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问:估算有什么用处?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第8题。

1)学生看图后,读一读题。

2)通过这题,你知道了什么?

3)大人骨头有多少块?你准备怎么求?

4)同桌互说后汇报。

5)学生列式解答。

6)集体核对。

回顾:指名说说这题是怎样思考的,以及每一步的含义。

2.完成第9题。

1)小朋友们去做什么?

同桌互说

2)你知道了些什么?

汇报。

3)题目要我们求什么?

请生读题。

4)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汇报。

5)学生自己完成。

6)核对答案。

3.完成第10题。

1)完成前3题,引导学生观察找出算式的规律。

2)学生交流。

3)根据发现的规律将题目做完。

4)学生根据规律写出几个类似的算式。

二年级下册数学《测定方向》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测定方向》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教学流程
复习生活中的八个方向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现在面对的是什么方向?(东面)
你能指出教室里其他七个方向吗?师问,生答并用手指一指。
请坐在教室中间的一位小朋友起立,分别请坐在他东面、西面、南面、北面的小朋友听口令起立。
辨认教材呈现的场景里的方向
小朋友们能辨认出各个方向,你能辨认出平面图中的方向吗?(能)
出示场景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些什么?指名说。以往我们看到的平面图,按什么规定绘制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看看这幅图中的正北方向和我们以往看到的有什么不同?这幅图中的正方向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观察后,指名答。(正北方向指向平面图的左上方,从指南针和小朋友的话中都能看出来。)你能说说图中学校的景物各在小朋友的哪一面?思考,指名交流。
在校园里定方向
平面图中的校园已经会测定方向了,你们想不想到我们的校园里去辨认一下方向?(想)
师说要求:请大家尽量保持安静,每一组带一本书、一枝笔。每五人一小组,商量一下,那么这组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测定方向,然后分工测定,把表填好。看哪一组测的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回班,整理表格。汇报测定结果,大家给予评价。
全课总结
请学生说一说测定方向的体会。
教后记: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估算教案(表格式)


科目:数学第课执教时间:2011年月日课题加、减法估算编写者: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估算的思路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估算教学准备:情景图,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引导学生了解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1.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

2.出示情景:双休日,妈妈和小明一起到商店买东西。先买了28元的热水瓶和43元的水壶,然后又到文具专柜买了彩笔,当小明挑选了24元的彩笔时,妈妈拿出100元问:买这三样东西够吗?

3.引导学生谈通过情景知道了什么?

二、探究体验:

引导学生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帮小明估算妈妈带100元买3样东西够不够?再在小组进行交流

组织学生笔算这三中物品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三、实践活动:

1.完成做一做

2.完成1、23、游戏:能买哪些物品

(看谁估计得又快又准)小组为单位,从标有价钱的图片中迅速选择物品,然后在全班交流时让其他组判断:他们的选择是否合理?为什么?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3.独立完成

(1)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进行判断。

(2)完成练习六第2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3题教师指导学生交流

修改意见:

备注

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读读记记。

1、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在一个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里,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数位顺序表

……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10个一是十

10个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4、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步行每时约走3千米,骑自行每时约行15千米,汽车每时约行60千米。

5、笔算多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笔算多位数的减法时,要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6、验算加法,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也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验算减法,用结果(差)加上减数。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

7、一个角有一个顶点,有两条边。角的两边张口小,角就小,角的两边张口大,角就大。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钝角都比直角大。

8、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与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9、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口算及笔算方法》复习学案苏教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8575.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