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xx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碰撞、动量守恒定律(6份打包有课件)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20xx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碰撞、动量守恒定律(6份打包有课件)”,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1节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一、冲量、动量和动量定理
1.冲量
(1)定义: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
(2)公式:I=Ft,适用于求恒力的冲量.
(3)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2.动量
(1)定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2)表达式:p=mv.
(3)单位:千克米/秒.符号:kgm/s.
(4)特征:动量是状态量,是矢量,其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
3.动量定理
(1)内容: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2)表达式:F合t=Δp=p′-p.
(3)矢量性:动量变化量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可以在某一方向上用动量定理.
二、动量守恒定律
1.系统: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构成系统.系统中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外部其他物体对系统的作用力叫做外力.
2.定律内容: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或者所受的合外力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3.定律的表达式
m1v1+m2v2=m1v1′+m2v2′,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初动量等于末动量.
可写为:p=p′、Δp=0和Δp1=-Δp2
4.守恒条件
(1)理想守恒: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系统动量守恒.
(2)近似守恒:系统受到的合力不为零,但当内力远大于外力时,系统的动量可近似看成守恒.
(3)分方向守恒:系统在某个方向上所受合力为零时,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自我诊断]
1.判断正误
(1)动量越大的物体,其运动速度越大.(×)
(2)物体的动量越大,则物体的惯性就越大.(×)
(3)物体的动量变化量等于某个力的冲量.(×)
(4)动量是过程量,冲量是状态量.(×)
(5)物体沿水平面运动,重力不做功,重力的冲量也等于零.(×)
(6)系统动量不变是指系统的动量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2.(20xx广东广州调研)(多选)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如果它们的()
A.动能相等,则质量大的动量大
B.动能相等,则动量大小也相等
C.动量大小相等,则质量大的动能小
D.动量大小相等,则动能也相等
解析:选AC.根据动能Ek=12mv2可知,动量p=2mEk,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当动能相等时,质量大的动量大,A正确、B错误;若动量大小相等,则质量大的动能小,C正确、D错误.
3.篮球运动员通常伸出双手迎接传来的篮球.接球时,两手随球迅速收缩至胸前.这样做可以()
A.减小球对手的冲量B.减小球对手的冲击力
C.减小球的动量变化量D.减小球的动能变化量
解析:选B.由动量定理Ft=Δp知,接球时两手随球迅速收缩至胸前,延长了手与球接触的时间,从而减小了球对手的冲击力,选项B正确.
4.(20xx河南开封质检)(多选)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两小车中间夹一压缩了的轻弹簧,两手分别按住小车,使它们静止,对两车及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手同时放开后,系统总动量始终为零
B.先放开左手,后放开右手,动量不守恒
C.先放开左手,后放开右手,总动量向左
D.无论何时放手,两手放开后在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中,系统总动量都保持不变,但系统的总动量不一定为零
解析:选ACD.当两手同时放开时,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所以系统的动量守恒,又因开始时总动量为零,故系统总动量始终为零,选项A正确;先放开左手,左边的物体就向左运动,当再放开右手后,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故系统的动量守恒,且开始时总动量方向向左,放开右手后总动量方向也向左,故选项B错,而C、D正确.
5.(20xx湖南邵阳中学模拟)一个质量m=1.0kg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物体受到一个F=10N与水平面成30°角斜向下的推力作用时,在10s内推力的冲量大小为________Ns,动量的增量大小为________kgm/s.
解析:根据p=Ft,可知10s内推力的冲量大小p=Ft=100Ns,根据动量定理有Ftcos30°=Δp.
代入数据解得Δp=503kgm/s=86.6kgm/s.
答案:10086.6
考点一动量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1.应用动量定理时应注意两点
(1)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是一个质点(或可视为一个物体的系统).
(2)动量定理的表达式是矢量式,在一维情况下,各个矢量必须选同一个正方向.
2.动量定理的三大应用
(1)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
①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此时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力就越大;时间越长,力就越小.
②作用力一定,此时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动量变化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动量变化越小.
(2)应用I=Δp求变力的冲量.
(3)应用Δp=FΔt求恒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中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典例1](20xx高考全国乙卷)某游乐园入口旁有一喷泉,喷出的水柱将一质量为M的卡通玩具稳定地悬停在空中.为计算方便起见,假设水柱从横截面积为S的喷口持续以速度v0竖直向上喷出;玩具底部为平板(面积略大于S);水柱冲击到玩具底板后,在竖直方向水的速度变为零,在水平方向朝四周均匀散开.忽略空气阻力.已知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喷泉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
(2)玩具在空中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
解析(1)设Δt时间内,从喷口喷出的水的体积为ΔV,质量为Δm,则
Δm=ρΔV①
ΔV=v0SΔt②
由①②式得,单位时间内从喷口喷出的水的质量为
ΔmΔt=ρv0S③
(2)设玩具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为h,水从喷口喷出后到达玩具底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对于Δt时间内喷出的水,由能量守恒得
12(Δm)v2+(Δm)gh=12(Δm)v20④
在h高度处,Δt时间内喷射到玩具底面的水沿竖直方向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
Δp=(Δm)v⑤
设水对玩具的作用力的大小为F,根据动量定理有
FΔt=Δp⑥
由于玩具在空中悬停,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F=Mg⑦
联立③④⑤⑥⑦式得
h=v202g-M2g2ρ2v20S2⑧
答案(1)ρv0S(2)v202g-M2g2ρ2v20S2
(1)用动量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2)对过程较复杂的运动,可分段用动量定理,也可整个过程用动量定理.
1.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0.18kg的垒球,以25m/s的水平速度向左飞向球棒,被球棒打击后反向水平飞回,速度大小变为45m/s,则这一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为()
A.大小为3.6kgm/s,方向向左
B.大小为3.6kgm/s,方向向右
C.大小为12.6kgm/s,方向向左
D.大小为12.6kgm/s,方向向右
解析:选D.选向左为正方向,则动量的变化量Δp=mv1-mv0=-12.6kgm/s,大小为12.6kgm/s,负号表示其方向向右,D正确.
2.质量为1kg的物体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在前10s内和后10s内所受外力的冲量分别是()
A.10Ns10Ns
B.10Ns-10Ns
C.010Ns
D.0-10Ns
解析:选D.由图象可知,在前10s内初、末状态的动量相同,p1=p2=5kgm/s,由动量定理知I1=0;在后10s内末状态的动量p3=-5kgm/s,由动量定理得I2=p3-p2=-10Ns,故正确答案为D.
3.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一个质量是m的小滑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经过时间t1,速度为零后又下滑,经过时间t2,回到斜面底端.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始终是Ff,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对滑块的总冲量大小为________,方向是________;合力对滑块的总冲量大小为________,方向是________.
解析:摩擦力先向下后向上,因上滑过程用时短,故摩擦力的冲量为Ff(t2-t1),方向与向下运动时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同,故沿斜面向上.合力的冲量为mg(t1+t2)sinθ+Ff(t1-t2),沿斜面向下.
答案:Ff(t2-t1)沿斜面向上mg(t1+t2)sinθ+Ff(t1-t2)沿斜面向下
4.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0向右运动,一质量为m的小铁块在木板上以速度v0向左运动,铁块与木板间存在摩擦.为使木板能保持速度v0向右匀速运动,必须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力,直至铁块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0.设木板足够长,求此过程中水平力的冲量大小.
解析:考虑M、m组成的系统,设M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有Ft=(M+m)v0-(Mv0-mv0)=2mv0
则水平力的冲量I=Ft=2mv0.
答案:2mv0
5.(20xx甘肃兰州一中模拟)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2kg的铁锤从距地面h=3.2m高处自由下落,恰好落在地面上的一个质量为m=6kg的木桩上,随即与木桩一起向下运动,经时间t=0.1s停止运动.求木桩向下运动时受到地面的平均阻力大小.(铁锤的横截面小于木桩的横截面,木桩露出地面部分的长度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解析:铁锤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v=2gh=8m/s.
铁锤与木桩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Mv=(M+m)v′,v′=2m/s.
木桩向下运动,由动量定理(规定向下为正方向)得
[(M+m)g-f]Δt=0-(M+m)v′,解得f=240N.
答案:240N
6.(20xx河南开封二模)如图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质量M=20kg.从水枪中喷出的水柱的横截面积S=10cm2,速度v=10m/s,水的密度ρ=1.0×103kg/m3.若用水枪喷出的水从车后沿水平方向冲击小车的前壁,且冲击到小车前壁的水全部沿前壁流进小车中.当有质量m=5kg的水进入小车时,试求:
(1)小车的速度大小;
(2)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解析:(1)流进小车的水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当进入质量为m的水后,小车速度为v1,则mv=(m+M)v1,即v1=mvm+M=2m/s
(2)质量为m的水流进小车后,在极短的时间Δt内,冲击小车的水的质量Δm=ρS(v-v1)Δt,设此时水对车的冲击力为F,则车对水的作用力为-F,由动量定理有-FΔt=Δmv1-Δmv,得F=ρS(v-v1)2=64N,小车的加速度a=FM+m=2.56m/s2
答案:(1)2m/s(2)2.56m/s2
考点二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1.动量守恒的“四性”
(1)矢量性:表达式中初、末动量都是矢量,需要首先选取正方向,分清各物体初末动量的正、负.
(2)瞬时性:动量是状态量,动量守恒指对应每一时刻的总动量都和初时刻的总动量相等.
(3)同一性:速度的大小跟参考系的选取有关,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各物体的速度必须是相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一般选地面为参考系.
(4)普适性:它不仅适用于两个物体所组成的系统,也适用于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组成的系统,也适用于微观粒子组成的系统.
2.动量守恒定律的不同表达形式
(1)m1v1+m2v2=m1v1′+m2v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用前的动量和等于作用后的动量和.
(2)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的增量等大反向.
(3)Δp=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
[典例2](20xx山东济南高三质检)光滑水平轨道上有三个木块A、B、C,质量分别为mA=3m、mB=mC=m,开始时B、C均静止,A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A与B碰撞后分开,B又与C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此后A与B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求B与C碰撞前B的速度大小.
解析设A与B碰撞后,A的速度为vA,B与C碰撞前B的速度为vB,B与C碰撞后粘在一起的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对A、B木块:mAv0=mAvA+mBvB①
对B、C木块:mBvB=(mB+mC)v②
由A与B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可知
vA=v③
联立①②③式,代入数据得
vB=65v0④
答案65v0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确定系统的组成(系统包括哪几个物体及研究的过程);
(2)进行受力分析,判断系统动量是否守恒(或某一方向上动量是否守恒);
(3)规定正方向,确定初、末状态动量;
(4)由动量守恒定律列出方程;
(5)代入数据,求出结果,必要时讨论说明.
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有一物体M,物体M上有一光滑的半圆弧轨道,轨道半径为R,最低点为C,两端A、B等高,现让小滑块m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在此后的过程中,则()
A.M和m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
B.M和m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动量不守恒
C.m从A到C的过程中M向左运动,m从C到B的过程中M向右运动
D.m从A到B的过程中,M运动的位移为mRM+m
解析:选B.M和m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总动量不守恒,但水平方向动量守恒,A错误,B正确;m从A到C过程中,M向左加速运动,当m到达C处时,M向左速度最大,m从C到B过程中,M向左减速运动,C错误;在m从A到B过程中,有MxM=mxm,xM+xm=2R,得xM=2mR/(m+M),D错误.
2.(20xx广东湛江联考)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车和木箱紧挨着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质量为2m的小孩站在小车上用力向右迅速推出木箱,木箱相对于冰面运动的速度为v,木箱运动到右侧墙壁时与竖直墙壁发生弹性碰撞,反弹后能被小孩接住,求:
(1)小孩接住箱子后共同速度的大小;
(2)若小孩接住箱子后再次以相对于冰面的速度v将木箱向右推出,木箱仍与竖直墙壁发生弹性碰撞,判断小孩能否再次接住木箱.
解析:(1)取向左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推出木箱的过程中0=(m+2m)v1-mv,
接住木箱的过程中mv+(m+2m)v1=(m+m+2m)v2.
解得v2=v2.
(2)若小孩第二次将木箱推出,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4mv2=3mv3-mv,
则v3=v,
故无法再次接住木箱.
答案:(1)v2(2)否
3.(20xx山东济南高三质检)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上放置长板A(上表面粗糙)和滑块C,滑块B置于A的左端.三者质量分别为mA=2kg、mB=1kg、mC=2kg,开始时C静止,A、B一起以v0=5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A与C相碰撞(时间极短)后C向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A、B再次达到共同速度一起向右运动,且恰好不再与C碰撞.求A与C发生碰撞后瞬间A的速度大小.
解析:因碰撞时间极短,A与C碰撞过程动量守恒,设碰撞后瞬间A的速度大小为vA,C的速度大小为vC,
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Av0=mAvA+mCvC,A与B在摩擦力作用下达到共同速度,设共同速度为vAB,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AvA+mBv0=(mA+mB)vAB,
A、B达到共同速度后恰好不再与C碰撞,应满足vAB=vC,联立解得vA=2m/s.
答案:2m/s
4.人和冰车的总质量为M,另一木球质量为m,且M∶m=31∶2.人坐在静止于水平冰面的冰车上,以速度v(相对地面)将原来静止的木球沿冰面推向正前方向的固定挡板,不计一切摩擦阻力,设小球与挡板的碰撞是弹性的,人接住球后,再以同样的速度v(相对地面)将球推向挡板.求人推多少次后不能再接到球?
解析:设第1次推球后人的速度为v1,有0=Mv1-mv,
第1次接球后人的速度为v1′,有Mv1+mv=(M+m)v1′;
第2次推球(M+m)v1′=Mv2-mv,
第2次接球Mv2+mv=(M+m)v2′……
第n次推球
(M+m)vn-1′=Mvn-mv,
可得vn=2n-1mvM,
当vn≥v时人便接不到球,可得n≥8.25,取n=9.
答案:9次
课时规范训练
[基础巩固题组]
1.关于物体的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动量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B.同一物体的动量越大,其速度不一定越大
C.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其动量一定不变
D.运动物体在任一时刻的动量方向一定是该时刻的速度方向
解析:选D.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物体的质量,如果物体的动量大,但也有可能物体的质量很小,所以不能说物体的动量大其惯性就大,故A错误;动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乘积,即p=mv,同一物体的动量越大,其速度一定越大,故B错误;加速度不变,速度是变化的,所以动量一定变化,故C错误;动量是矢量,动量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故D正确.
2.运动员向球踢了一脚(如图),踢球时的力F=100N,球在地面上滚动了t=10s停下来,则运动员对球的冲量为()
A.1000NsB.500Ns
C.零D.无法确定
解析:选D.滚动了t=10s是地面摩擦力对足球的作用时间.不是踢球的力的作用时间,由于不能确定人作用在球上的时间,所以无法确定运动员对球的冲量.
3.(多选)如图所示为两滑块M、N之间压缩一轻弹簧,滑块与弹簧不连接,用一细绳将两滑块拴接,使弹簧处于锁定状态,并将整个装置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烧断细绳后到两滑块与弹簧分离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滑块的动量之和变大
B.两滑块与弹簧分离后动量等大反向
C.如果两滑块的质量相等,则分离后两滑块的速率也相等
D.整个过程中两滑块的机械能增大
解析:选BCD.对两滑块所组成的系统,互推过程中,合外力为零,总动量守恒且始终为零,A错误;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mMvM-mNvN,显然两滑块动量的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正确;当mM=mN时,vM=vN,C正确;由于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两滑块的动能,则两滑块的机械能增大,D正确.
4.(多选)静止在湖面上的小船中有两人分别向相反方向水平抛出质量相同的小球,先将甲球向左抛,后将乙球向右抛.抛出时两小球相对于河岸的速率相等,水对船的阻力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球抛出后,船向左以一定速度运动
B.两球抛出后,船向右以一定速度运动
C.两球抛出后,船的速度为0
D.抛出时,人给甲球的冲量比人给乙球的冲量大
解析:选CD.水对船的阻力忽略不计,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两球抛出前,由两球、人和船组成的系统总动量为0,两球抛出后的系统总动量也是0.两球质量相等,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动量为0,船的动量也必为0,船的速度必为0.具体过程是:当甲球向左抛出后,船向右运动,乙球抛出后,船静止.人给甲球的冲量I甲=mv-0,人给乙球的冲量I2=mv-mv′,v′是甲球抛出后的船速,方向向右,所以乙球的动量变化量小于甲球的动量变化量,乙球所受冲量也小于甲球所受冲量.
5.高空作业须系安全带,如果质量为m的高空作业人员不慎跌落,从开始跌落到安全带对人刚产生作用力前人下落的距离为h(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此后经历时间t安全带达到最大伸长,若在此过程中该作用力始终竖直向上,则该段时间安全带对人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A.m2ght+mgB.m2ght-mg
C.mght+mgD.mght-mg
解析:选A.由动量定理得(mg-F)t=0-mv,得F=m2ght+mg.选项A正确.
6.(多选)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4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
B.0~4s内拉力对物体做功为零
C.4s末物体的动量为零
D.0~4s内拉力对物体的冲量为零
解析:选BCD.由图象可知物体在4s内先做匀加速后做匀减速运动,4s末的速度为零,位移一直增大,A错;前2s拉力做正功,后2s拉力做负功,且两段时间做功代数和为零,故B正确;4s末的速度为零,故动量为零,故C正确;根据动量定理,0~4秒内动量的变化量为零,所以拉力对物体的冲量为零,故D正确.
7.如图所示,甲、乙两名宇航员正在离空间站一定距离的地方执行太空维修任务.某时刻甲、乙都以大小为v0=2m/s的速度相向运动,甲、乙和空间站在同一直线上且可当成质点.甲和他的装备总质量为M1=90kg,乙和他的装备总质量为M2=135kg,为了避免直接相撞,乙从自己的装备中取出一质量为m=45kg的物体A推向甲,甲迅速接住A后即不再松开,此后甲、乙两宇航员在空间站外做相对距离不变的同向运动,且安全“飘”向空间站.(设甲、乙距离空间站足够远,本题中的速度均指相对空间站的速度)
(1)乙要以多大的速度v(相对于空间站)将物体A推出?
(2)设甲与物体A作用时间为t=0.5s,求甲与A的相互作用力F的大小.
解析:(1)以甲、乙、A三者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动量守恒,以乙的方向为正方向,
则有:M2v0-M1v0=(M1+M2)v1
以乙和A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有:
M2v0=(M2-m)v1+mv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
v1=0.4m/s,v=5.2m/s
(2)以甲为研究对象,由动量定理得,
Ft=M1v1-(-M1v0)
代入数据解得F=432N
答案:(1)5.2m/s(2)432N
[综合应用题组]
8.(多选)如图把重物压在纸带上,用一水平力缓缓拉动纸带,重物跟着一起运动,若迅速拉动纸带,纸带将会从重物下面拉出,解释这些现象的正确说法是()
A.在缓慢拉动纸带时,重物和纸带间的摩擦力大
B.在迅速拉动时,纸带给重物的摩擦力小
C.在缓慢拉动纸带时,纸带给重物的冲量大
D.在迅速拉动时,纸带给重物的冲量小
解析:选CD.在缓慢拉动纸带时,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是静摩擦力,在迅速拉动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是滑动摩擦力.由于通常认为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所以一般情况是缓拉摩擦力小,快拉摩擦力大,故判断A、B都错;在缓慢拉动纸带时,摩擦力虽小些,但作用时间可以很长,故重物获得的冲量即动量的变化可以很大,所以能把重物带动,快拉时,摩擦力虽大些,但作用时间很短,故冲量小,所以重物动量改变很小.
9.(多选)某同学质量为60kg,在军事训练中要求他从岸上以大小为2m/s的速度跳到一条向他缓缓飘来的小船上,然后去执行任务,小船的质量是140kg,原来的速度大小是0.5m/s,该同学上船后又跑了几步,最终停在船上.则()
A.人和小船最终静止在水面上
B.该过程同学的动量变化量为105kgm/s
C.船最终的速度是0.95m/s
D.船的动量变化量是105kgm/s
解析:选BD.规定人原来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设人上船后,船与人共同速度为v.由题意,水的阻力忽略不计,该同学跳上小船后与小船达到同一速度的过程,人和船组成的系统合外力为零,系统的动量守恒,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人v人-m船v船=(m人+m船)v,代入数据解得:v=0.25m/s,方向与人的速度方向相同,与船原来的速度方向相反.故A错误,C错误;人的动量的变化Δp为:Δp=m人v-m人v人=60×(0.25-2)=-105kgm/s,负号表示方向与选择的正方向相反;故B正确;船的动量变化量为:Δp′=m船v-m船v船=140×(0.25+0.5)=105kgm/s;故D正确.
10.如图所示,一质量M=3.0kg的长方形木板B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1.0kg的小木块A.现以地面为参照系,给A和B以大小均为4.0m/s,方向相反的初速度,使A开始向左运动,B开始向右运动,但最后A并没有滑离木板B.站在地面的观察者看到在一段时间内小木块A正在做加速运动,则在这段时间内的某时刻木板B相对地面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A.2.4m/sB.2.8m/s
C.3.0m/sD.1.8m/s
解析:选A.A相对地面速度为0时,木板的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得(向右为正):Mv-mv=Mv1,解得:v1=83m/s.木块从此时开始向右加速,直到两者有共速为v2,由动量守恒得:Mv-mv=(M+m)v2,解得:v2=2m/s,故B对地的速度在2m/s~83m/s范围内,选项A正确.
11.如图甲所示,物块A、B的质量分别是mA=4.0kg和mB=3.0kg.用轻弹簧拴接,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块B右侧与竖直墙相接触,另有一物块C从t=0时以一定速度向右运动,在t=4s时与物块A相碰,并立即与A粘在一起不再分开,物块C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求:
(1)物块C的质量mC;
(2)从物块C与A相碰到B离开墙的运动过程中弹簧对A物体的冲量大小.
解析:(1)由图可知,C与A碰前速度为v1=9m/s,碰后速度为v2=3m/s,C与A碰撞过程动量守恒,mCv1=(mA+mC)v2,代入数据解得mC=2kg.
(2)12s时B离开墙壁,此时B速度为零,A、C速度相等时,v3=-v2
从物块C与A相碰到B离开墙的运动过程中,A、C两物体的动量变化为:
Δp=(mA+mC)v3-(mA+mC)v2
从物块C与A相碰到B离开墙的运动过程中弹簧对A物体的冲量大小为
I=2(mA+mC)v2,代入数据整理得到I=36Ns.
答案:(1)2kg(2)36Ns
12.如图所示,质量为0.4kg的木块以2m/s的速度水平地滑上静止的平板小车,小车的质量为1.6kg,木块与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g取10m/s2).设小车足够长,求:
(1)木块和小车相对静止时小车的速度;
(2)从木块滑上小车到它们处于相对静止所经历的时间;
(3)从木块滑上小车到它们处于相对静止木块在小车上滑行的距离.
解析:(1)以木块和小车为研究对象,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v0=(M+m)v解得:v=mM+mv0=0.4m/s.
(2)再以木块为研究对象,由动量定理可得
-μmgt=mv-mv0
解得:t=v0-vμg=0.8s.
(3)木块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
a1=Ffm=μg=2m/s2
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a2=FfM=μmgM=0.5m/s2
在此过程中木块的位移为
x1=v2-v202a1=0.96m
车的位移为:x2=12a2t2=12×0.5×0.82m=0.16m
由此可知,木块在小车上滑行的距离为:
Δx=x1-x2=0.8m.
答案:(1)0.4m/s(2)0.8s(3)0.8m
第2节碰撞与能量守恒
一、碰撞
1.概念:碰撞指的是物体间相互作用持续时间很短,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很大的现象,在碰撞过程中,一般都满足内力远大于外力,故可以用动量守恒定律处理碰撞问题.
2.分类
(1)弹性碰撞:这种碰撞的特点是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相互作用过程中遵循的规律是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
(2)非弹性碰撞:在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损失的碰撞,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只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3)完全非弹性碰撞:这种碰撞的特点是系统的机械能损失最大,作用后两物体粘合在一起,速度相等,相互作用过程中只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二、动量与能量的综合
1.区别与联系: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所研究的对象都是相互作用的物体所构成的系统,且研究的都是某一个物理过程.但两者守恒的条件不同:系统动量是否守恒,决定于系统所受合外力是否为零;而机械能是否守恒,决定于系统是否有除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的力是否做功.
2.表达式不同: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矢量式,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则是标量式,对功和能量只是代数和而已.
[自我诊断]
1.判断正误
(1)碰撞过程只满足动量守恒,不可能满足动能守恒(×)
(2)发生弹性碰撞的两小球有可能交换速度(√)
(3)完全非弹性碰撞不满足动量守恒(×)
(4)无论哪种碰撞形式都满足动量守恒,而动能不会增加(√)
(5)爆炸现象中因时间极短,内力远大于外力,系统动量守恒(√)
(6)反冲运动中,动量守恒,动能也守恒(×)
2.(20xx山西运城康杰中学模拟)(多选)有关实际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靠喷出气流的反冲作用而获得巨大速度
B.体操运动员在着地时屈腿是为了减小地面对运动员的作用力
C.用枪射击时要用肩部抵住枪身是为了减少反冲的影响
D.为了减轻撞车时对司乘人员的伤害程度,发动机舱越坚固越好
解析:选ABC.根据反冲运动的特点与应用可知,火箭靠喷出气流的反冲作用而获得巨大速度.故A正确;体操运动员在落地的过程中,动量变化一定.由动量定理可知,运动员受的冲量I一定;由I=Ft可知,体操运动员在着地时屈腿是延长时间t,可以减小运动员所受到的平均冲力F,故B正确;用枪射击时子弹给枪身一个反作用力,会使枪身后退,影响射击的准确度,所以为了减少反冲的影响,用枪射击时要用肩部抵住枪身.故C正确;为了减轻撞车时对司乘人员的伤害程度,就要延长碰撞的时间,由I=Ft可知位于车体前部的发动机舱不能太坚固.故D错误.
3.甲、乙两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甲、乙物体的速度大小分别为3m/s和1m/s;碰撞后甲、乙两物体都反向运动,速度大小均为2m/s.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
A.2∶3B.2∶5
C.3∶5D.5∶3
解析:选C.选取碰撞前甲物体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甲v1-m乙v2=-m甲v1′+m乙v2′,代入数据,可得m甲∶m乙=3∶5,C正确.
4.质量为ma=1kg,mb=2kg的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发生碰撞,碰撞前后两球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可知碰撞属于()
A.弹性碰撞
B.非弹性碰撞
C.完全非弹性碰撞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解析:选A.由xt图象知,碰撞前va=3m/s,vb=0,碰撞后va′=-1m/s,vb′=2m/s,碰撞前动能12mav2a+12mbv2b=92J,碰撞后动能12mava′2+12mbvb′2=92J,故机械能守恒;碰撞前动量mava+mbvb=3kgm/s,碰撞后动量mava′+mbvb′=3kgm/s,故动量守恒,所以碰撞属于弹性碰撞.
5.(20xx高考天津卷)如图所示,方盒A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盒内有一个小滑块B,盒的质量是滑块的2倍,滑块与盒内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滑块以速度v开始向左运动,与盒的左、右壁发生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滑块在盒中来回运动多次,最终相对于盒静止,则此时盒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滑块相对于盒运动的路程为________.
解析:设滑块质量为m,则盒子的质量为2m;对整个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v=3mv共
解得v共=v3.
由功能关系可得μmgs=12mv2-123mv32
解得s=v23μg.
答案:v3v23μg
考点一碰撞问题
1.解析碰撞的三个依据
(1)动量守恒:p1+p2=p1′+p2′.
(2)动能不增加:Ek1+Ek2≥Ek1′+Ek2′或p212m1+p222m2≥p1′22m1+p2′22m2.
(3)速度要符合情景
①如果碰前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后面的物体速度必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即v后>v前,否则无法实现碰撞.
②碰撞后,原来在前面的物体速度一定增大,且速度大于或等于原来在后面的物体的速度,即v前′≥v后′.
③如果碰前两物体是相向运动,则碰后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可能都不改变.除非两物体碰撞后速度均为零.
2.碰撞问题的探究
(1)弹性碰撞的求解
求解:两球发生弹性碰撞时应满足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以质量为m1、速度为v1的小球与质量为m2的静止小球发生正面弹性碰撞为例,则有
m1v1=m1v1′+m2v2′
12m1v21=12m1v1′2+12m2v2′2
解得:v1′=m1-m2v1m1+m2,v2′=2m1v1m1+m2
(2)弹性碰撞的结论
①当两球质量相等时,v1′=0,v2′=v1,两球碰撞后交换了速度.
②当质量大的球碰质量小的球时,v1′>0,v2′>0,碰撞后两球都沿速度v1的方向运动.
③当质量小的球碰质量大的球时,v1′<0,v2′>0,碰撞后质量小的球被反弹回来.
[典例1]质量为m、速度为v的A球与质量为3m的静止B球发生正碰.碰撞可能是弹性的,也可能是非弹性的,因此,碰撞后B球的速度可能有不同的值.碰撞后B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A.0.6vB.0.4v
C.0.2vD.v
解析根据动量守恒得:mv=mv1+3mv2,则当v2=0.6v时,v1=-0.8v,则碰撞后的总动能E′=12m(-0.8v)2+12×3m(0.6v)2=1.72×12mv2,大于碰撞前的总动能,由于碰撞过程中能量不增加,故选项A错误;当v2=0.4v时,v1=-0.2v,则碰撞后的总动能为E′=12m(-0.2v)2+12×3m(0.4v)2=0.52×12mv2,小于碰撞前的总动能,故可能发生的是非弹性碰撞,选项B正确;
当v2=0.2v时,v1=0.4v,则碰撞后的A球的速度大于B球的速度,而两球碰撞,A球不可能穿越B球,故选项C错误;当v2=v时,v1=-2v,则显然碰撞后的总动能远大于碰撞前的总动能,故选项D错误.
答案B
弹性碰撞问题的处理技巧
(1)发生碰撞的物体间一般作用力很大,作用时间很短;各物体作用前后各自动量变化显著;物体在作用时间内位移可忽略.
(2)即使碰撞过程中系统所受合外力不等于零,由于内力远大于外力,作用时间又很短,所以外力的作用可忽略,认为系统的动量是守恒的.
(3)若碰撞过程中没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则系统碰后的总机械能不可能大于碰前系统的机械能.
(4)在同一直线上的碰撞遵守一维动量守恒,通过规定正方向可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不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平面内的碰撞,中学阶段一般不作计算要求.
1.(20xx河北衡水中学模拟)(多选)在光滑水平面上动能为E0,动量大小为p0的小钢球1与静止小钢球2发生碰撞,碰撞前后球1的运动方向相反,将碰撞后球1的动能和动量大小分别记为E1、p1,球2的动能和动量大小分别记为E2、p2,则必有()
A.E1<E0B.p2>p0
C.E2>E0D.p1>p0
解析:选AB.因碰撞后两球速度均不为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则碰撞过程中总动能不增加可知,E1<E0,E2<E0.故A正确,C错误;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p0=p2-p1,得到p2=p0+p1,可见,p2>p0.故B正确.故选AB.
2.两球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mA=1kg,mB=2kg,vA=6m/s,vB=2m/s.当A追上B并发生碰撞后,两球A、B速度的可能值是()
A.vA′=5m/s,vB′=2.5m/s
B.vA′=2m/s,vB′=4m/s
C.vA′=-4m/s,vB′=7m/s
D.vA′=7m/s,vB′=1.5m/s
解析:选B.虽然题中四个选项均满足动量守恒定律,但A、D两项中,碰后A的速度vA′大于B的速度vB′,必然要发生第二次碰撞,不符合实际;C项中,两球碰后的总动能Ek′=12mAvA′2+12mBvB′2=57J,大于碰前的总动能Ek=22J,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而B项既符合实际情况,也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故B项正确.
3.(20xx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上四调)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m1的小球A以速率v0向右运动.在小球的前方O点处有一质量为m2的小球B处于静止状态,Q点处为一竖直的墙壁.小球A与小球B发生正碰后小球A与小球B均向右运动.小球B与墙壁碰撞后原速率返回并与小球A在P点相遇,PQ=2PO,则两小球质量之比m1∶m2为()
A.7∶5B.1∶3
C.2∶1D.5∶3
解析:选D.设A、B两个小球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1v0=m1v1+m2v2.①
由能量守恒定律有:12m1v20=12m1v21+12m2v22②
两个小球碰撞后到再次相遇,其速率不变,由运动学规律有:
v1∶v2=PO∶(PO+2PQ)=1∶5.③
联立①②③,代入数据解得:m1∶m2=5∶3,故选D.
4.(20xx黑龙江大庆一中检测)(多选)如图所示,长木板A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4kg的小物体B以水平速度v0=2m/s滑上原来静止的长木板A的上表面,由于A、B间存在摩擦,之后A、B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取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板A获得的动能为2J
B.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2J
C.木板A的最小长度为2m
D.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解析:选AD.由图象可知,木板获得的速度为v=1m/s,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以B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解得:木板A的质量M=4kg,木板获得的动能为:Ek=12Mv2=2J,故A正确;系统损失的机械能ΔE=12mv20-12mv2-12Mv2,代入数据解得:ΔE=4J,故B错误;由图得到:0~1s内B的位移为xB=12×(2+1)×1m=1.5m,A的位移为xA=12×1×1m=0.5m,木板A的最小长度为L=xB-xA=1m,故C错误;由图象可知,B的加速度:a=-1m/s2,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Bg=mBa,代入解得μ=0.1,故D正确.
考点二爆炸及反冲问题
1.爆炸现象的三条规律
(1)动量守恒:由于爆炸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爆炸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远远大于系统受到的外力,所以在爆炸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2)动能增加:在爆炸过程中,由于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化学能)转化为动能,所以爆炸后系统的总动能增加.
(3)位置不变:爆炸和碰撞的时间极短,因而在作用过程中,物体产生的位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可以认为爆炸或碰撞后仍然从爆炸或碰撞前的位置以新的动量开始运动.
2.反冲的两条规律
(1)总的机械能增加:反冲运动中,由于有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为机械能,所以系统的总机械能增加.
(2)平均动量守恒
若系统在全过程中动量守恒,则这一系统在全过程中平均动量也守恒.如果系统由两个物体组成,且相互作用前均静止,相互作用后均发生运动,则由m1v1-m2v2=0,得m1x1=m2x2.该式的适用条件是:
①系统的总动量守恒或某一方向的动量守恒.
②构成系统的m1、m2原来静止,因相互作用而运动.
③x1、x2均为沿动量守恒方向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位移.
1.我国发现的“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站实现了完美对接.假设“神舟十一号”到达对接点附近时对地的速度为v,此时的质量为m;欲使飞船追上“天宫二号”实现对接,飞船需加速到v1,飞船发动机点火,将质量为Δm的燃气一次性向后喷出,燃气对地向后的速度大小为v2.这个过程中,下列各表达式正确的是()
A.mv=mv1-Δmv2
B.mv=mv1+Δmv2
C.mv=(m-Δm)v1-Δmv2
D.mv=(m-Δm)v1+Δmv2
解析:选C.飞船发动机点火喷出燃气,由动量守恒定律,mv=(m-Δm)v1-Δmv2,选项C正确.
2.在静水中一条长l的小船,质量为M,船上一个质量为m的人,当他从船头走到船尾,若不计水对船的阻力,则船移动的位移大小为()
A.mMlB.mM+ml
C.MM+mlD.mM-ml
解析:选B.船和人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人在船上行进,船将后退,即mv人=Mv船,人从船头走到船尾,设船后退的距离为x,则人相对地面行进的距离为l-x,有ml-xt=Mxt,则m(l-x)=Mx,得x=mlM+m,故选项B正确.
3.一弹丸在飞行到距离地面5m高时仅有水平速度v=2m/s,爆炸成为甲、乙两块水平飞出,甲、乙的质量比为3∶1.不计质量损失,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下列图中两块弹片飞行的轨迹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选B.弹丸爆炸过程遵守动量守恒,若爆炸后甲、乙同向飞出,则有
2m=34mv甲+14mv乙①
若爆炸后甲、乙反向飞出,则有
2m=34mv甲-14mv乙②
或2m=-34mv甲+14mv乙③
爆炸后甲、乙从同一高度做平抛运动,由选项A中图可知,爆炸后甲、乙向相反方向飞出,下落时间t=2hg=2×510s=1s,速度分别为v甲=x甲t=2.51m/s=2.5m/s,v乙=x乙t=0.51m/s=0.5m/s,代入②式不成立,A项错误;同理,可求出选项B、C、D中甲、乙的速度,分别代入①式、②式、③式可知,只有B项正确.
4.以初速度v0与水平方向成60°角斜向上抛出的手榴弹,到达最高点时炸成质量分别为m和2m的两块.其中质量大的一块沿着原来的方向以2v0的速度飞行.求:
(1)质量较小的另一块弹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爆炸过程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弹片的动能.
解析:(1)斜抛的手榴弹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最高点处爆炸前的速度v1=v0cos60°=12v0.设v1的方向为正方向,如图所示,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3mv1=2mv1′+mv2
其中爆炸后大块弹片速度v1′=2v0,
解得v2=-2.5v0,“-”号表示v2的速度与爆炸前速度方向相反.
(2)爆炸过程中转化为动能的化学能等于系统动能的增量,ΔEk=12×2mv1′2+12mv22-12(3m)v21=274mv20.
答案:(1)2.5v0方向与爆炸前速度的方向相反
(2)274mv20
考点三动量和能量观点综合应用
1.动量的观点和能量的观点
动量的观点:动量守恒定律
能量的观点: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
这两个观点研究的是物体或系统运动变化所经历的过程中状态的改变,不对过程变化的细节作深入的研究,而关心运动状态变化的结果及引起变化的原因.简单地说,只要求知道过程的初、末状态动量式、动能式和力在过程中所做的功,即可对问题进行求解.
2.利用动量的观点和能量的观点解题应注意下列问题
(1)动量守恒定律是矢量表达式,还可写出分量表达式;而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是标量表达式,绝无分量表达式.
(2)中学阶段凡可用力和运动的观点解决的问题.若用动量的观点或能量的观点求解,一般都要比用力和运动的观点要简便,而中学阶段涉及的曲线运动(a不恒定)、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碰撞等,就中学知识而言,不可能单纯考虑用力和运动的观点求解.
[典例2](20xx高考全国甲卷)如图,光滑冰面上静止放置一表面光滑的斜面体,斜面体右侧一蹲在滑板上的小孩和其面前的冰块均静止于冰面上.某时刻小孩将冰块以相对冰面3m/s的速度向斜面体推出,冰块平滑地滑上斜面体,在斜面体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0.3m(h小于斜面体的高度).已知小孩与滑板的总质量为m1=30kg,冰块的质量为m2=10kg,小孩与滑板始终无相对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
(1)求斜面体的质量;
(2)通过计算判断,冰块与斜面体分离后能否追上小孩?
解析(1)规定向右为速度正方向.冰块在斜面体上运动到最大高度时两者达到共同速度,设此共同速度为v,斜面体的质量为m3.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2v20=(m2+m3)v①
12m2v220=12(m2+m3)v2+m2gh②
式中v20=-3m/s为冰块推出时的速度.联立①②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m3=20kg③
(2)设小孩推出冰块后的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1v1+m2v20=0④
代入数据得
v1=1m/s⑤
设冰块与斜面体分离后的速度分别为v2和v3,由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2v20=m2v2+m3v3⑥
12m2v220=12m2v22+12m3v23⑦
联立③⑥⑦式并代入数据得
v2=1m/s⑧
由于冰块与斜面体分离后的速度与小孩推出冰块后的速度相同且处在后方,故冰块不能追上小孩.
答案(1)20kg(2)见解析
应用动量、能量观点解决问题的两点技巧
(1)灵活选取系统的构成,根据题目的特点可选取其中动量守恒或能量守恒的几个物体为研究对象,不一定选所有的物体为研究对象.
(2)灵活选取物理过程.在综合题目中,物体运动常有几个不同过程,根据题目的已知、未知灵活地选取物理过程来研究.列方程前要注意鉴别、判断所选过程动量、机械能的守恒情况.
1.如图所示,两块长度均为d=0.2m的木块A、B,紧靠着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其质量均为M=0.9kg.一颗质量为m=0.02kg的子弹(可视为质点且不计重力)以速度v0=500m/s水平向右射入木块A,当子弹恰水平穿出A时,测得木块的速度为v=2m/s,子弹最终停留在木块B中.求:
(1)子弹离开木块A时的速度大小及子弹在木块A中所受的阻力大小;
(2)子弹穿出A后进入B的过程中,子弹与B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解析:(1)设子弹离开A时速度为v1,对子弹和A、B整体,
有mv0=mv1+2Mv
Fd=12mv20-12mv21-12×2Mv2
联立解得v1=320m/s,F=7362N
(2)子弹在B中运动过程中,最后二者共速,速度设为v2,对子弹和B整体,有mv1+Mv=(m+M)v2
解得v2=20523m/s
ΔE=12mv21+12Mv2-12(m+M)v22=989J.
答案:(1)320m/s7362N(2)989J
2.两滑块a、b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运动,并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光滑路段进入粗糙路段.两者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求:
(1)滑块a、b的质量之比;
(2)整个运动过程中,两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之比.
解析:(1)设a、b的质量分别为m1、m2,a、b碰撞前的速度为v1、v2.由题给图象得
v1=-2m/s①
v2=1m/s②
a、b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滑块的共同速度为v.
由题给图象得v=23m/s③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1v1+m2v2=(m1+m2)v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
m1∶m2=1∶8⑤
(2)由能量守恒得,两滑块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为
ΔE=12m1v21+12m2v22-12(m1+m2)v2⑥
由图象可知,两滑块最后停止运动.由动能定理得,两滑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W=12(m1+m2)v2⑦
联立⑥⑦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W∶ΔE=1∶2⑧
答案:(1)1∶8(2)1∶2
3.(20xx高考全国丙卷)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两个静止的小物块a和b,其连线与墙垂直;a和b相距l,b与墙之间也相距l;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34m.两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现使a以初速度v0向右滑动.此后a与b发生弹性碰撞,但b没有与墙发生碰撞.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满足的条件.
解析:设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要物块a、b能够发生碰撞,应有
12mv20μmgl①
即μv202gl②
设在a、b发生弹性碰撞前的瞬间,a的速度大小为v1.由能量守恒有
12mv20=12mv21+μmgl③
设在a、b碰撞后的瞬间,a、b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有
mv1=mv1′+34mv2′④
12mv21=12mv1′2+1234mv2′2⑤
联立④⑤式解得v2′=87v1⑥
由题意知,b没有与墙发生碰撞,由功能关系可知
1234mv2′2≤μ34mgl⑦
联立③⑥⑦式,可得
μ≥32v20xx3gl⑧
联立②⑧式,a与b发生弹性碰撞,但b没有与墙发生碰撞的条件32v20xx3gl≤μv202gl⑨
答案:32v20xx3gl≤μv202gl
4.(20xx河北邯郸摸底)如图所示,木块A、B的质量均为m,放在一段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木块A、B间夹有一小块炸药(炸药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让A、B以初速度v0一起从O点滑出,滑行一段距离后到达P点,速度变为v02,此时炸药爆炸使木块A、B脱离,发现木块B立即停在原位置,木块A继续沿水平方向前进.已知O、P两点间的距离为s,设炸药爆炸时释放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木块的动能,爆炸时间很短可以忽略不计,求:
(1)木块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
(2)炸药爆炸时释放的化学能.
解析:(1)设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炸药爆炸释放的化学能为E0.
从O滑到P,对A、B由动能定理得
-μ2mgs=122m(v02)2-122mv20①
解得μ=3v208gs②
(2)在P点爆炸时,A、B动量守恒,有2mv02=mv③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E0+122m(v02)2=12mv2④
联立③④式解得E0=14mv20.
答案:(1)3v208gs(2)14mv20
课时规范训练
[基础巩固题组]
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A=2kg、mB=4kg,速率分别为vA=5m/s、vB=2m/s的A、B两小球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
A.它们碰撞前的总动量是18kgm/s,方向水平向右
B.它们碰撞后的总动量是18kgm/s,方向水平向左
C.它们碰撞前的总动量是2kgm/s,方向水平向右
D.它们碰撞后的总动量是2kgm/s,方向水平向左
解析:选C.它们碰撞前的总动量是2kgm/s,方向水平向右,A、B相碰过程中动量守恒,故它们碰撞后的总动量也是2kgm/s,方向水平向右,选项C正确.
2.一枚火箭搭载着卫星以速率v0进入太空预定位置,由控制系统使箭体与卫星分离.已知前部分的卫星质量为m1,后部分的箭体质量为m2,分离后箭体以速率v2沿火箭原方向飞行,若忽略空气阻力及分离前后系统质量的变化,则分离后卫星的速率v1为()
A.v0-v2B.v0+v2
C.v0-m2m1v2D.v0+m2m1(v0-v2)
解析:选D.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m2)v0=m1v1+m2v2得v1=v0+m2m1(v0-v2).
3.甲、乙两球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向同方向运动,已知它们的动量分别是p1=5kgm/s,p2=7kgm/s,甲从后面追上乙并发生碰撞,碰后乙球的动量变为10kgm/s,则二球质量m1与m2间的关系可能是下面的哪几种()
A.m1=m2B.2m1=m2
C.4m1=m2D.6m1=m2
解析:选C.甲、乙两球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所以有:p1+p2=p1′+p2′,即:p1′=2kgm/s.由于在碰撞过程中,不可能有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只能是系统内物体间机械能相互转化或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因此系统的机械能不会增加.所以有p212m1+p222m2≥p1′22m1+p2′22m2,所以有:m1≤2151m2,因为题目给出物理情景是“甲从后面追上乙”,要符合这一物理情景,就必须有p1m1>p2m2,即m1<57m2;同时还要符合碰撞后乙球的速度必须大于或等于甲球的速度这一物理情景,即p1′m1<p2′m2,所以m1>15m2.因此C选项正确.
4.(多选)如图,大小相同的摆球a和b的质量分别为m和3m,摆长相同,摆动周期相同,并排悬挂,平衡时两球刚好接触,现将摆球a向左拉开一小角度后释放,若两球的碰撞是弹性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第一次碰撞后的瞬间,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
B.第一次碰撞后的瞬间,两球的动量大小相等
C.第一次碰撞后,两球的最大摆角不相同
D.发生第二次碰撞时,两球在各自的平衡位置
解析:选AD.两球在碰撞前后,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水平两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0=mv1+3mv2;又两球碰撞是弹性的,故机械能守恒,即12mv20=12mv21+123mv22,解两式得:v1=-v02,v2=v02,可见第一次碰撞后的瞬间,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选项A正确;因两球质量不相等,故两球碰后的动量大小不相等,选项B错;两球碰后上摆过程,机械能守恒,故上升的最大高度相等,因摆长相等,故两球碰后的最大摆角相同,选项C错;两球摆动周期相同,故经半个周期后,两球在平衡位置处发生第二次碰撞,选项D正确.
5.(多选)在质量为M的小车中挂有一单摆,摆球的质量为m0,小车和单摆以恒定的速度v沿光滑水平地面运动,与位于正对面的质量为m的静止木块发生碰撞,碰撞的时间极短,在此碰撞过程中,下列哪些情况说法是可能发生的()
A.小车、木块、摆球的速度都发生变化,分别变为v1、v2、v3,满足(M+m0)v=Mv1+mv2+m0v3
B.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变化为v1和v2,满足Mv=Mv1+mv2
C.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都变为v1,满足Mv=(M+m)v1
D.小车和摆球的速度都变为v1,木块的速度变为v2,满足(M+m0)v=(M+m0)v1+mv2
解析:选BC.在小车M和木块发生碰撞的瞬间,摆球并没有直接与木块发生力的作用,它与小车一起以共同速度v匀速运动时,摆线沿竖直方向,摆线对球的拉力和球的重力都与速度方向垂直,因而摆球未受到水平力作用,球的速度不变,可以判定A、D项错误;小车和木块碰撞过程,水平方向无外力作用,系统动量守恒,而题目对碰撞后,小车与木块是否分开或连在一起,没有加以说明,所以两种情况都可能发生,即B、C选项正确.
6.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木板右端,有一根轻质弹簧沿水平方向与木板相连,木板质量M=3.0kg,质量m=1.0kg的铁块以水平速度v0=4.0m/s,从木板的左端沿板面向右滑行,压缩弹簧后又被弹回,最后恰好停在木板的左端,则在上述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A.4.0JB.6.0J
C.3.0JD.20J
解析:选C.设铁块与木板速度相同时,共同速度大小为v,铁块相对木板向右运动时,相对滑行的最大路程为L,摩擦力大小为Ff,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铁块相对于木板向右运动过程
12mv20=FfL+12(M+m)v2+Ep
铁块相对于木板运动的整个过程
12mv20=2FfL+12(M+m)v2
又根据系统动量守恒可知,mv0=(M+m)v
联立得到:Ep=3.0J,故选C.
7.A、B两个物体粘在一起以v0=3m/s的速度向右运动,物体中间有少量炸药,经过O点时炸药爆炸,假设所有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A、B两个物体的动能且两物体仍然在水平面上运动,爆炸后A物体的速度依然向右,大小变为vA=2m/s,B物体继续向右运动进入半圆轨道且恰好通过最高点D,已知两物体的质量mA=mB=1kg,O点到半圆最低点C的距离xOC=0.25m,水平轨道的动摩擦因数μ=0.2,半圆轨道光滑无摩擦,求:
(1)炸药的化学能E;
(2)半圆弧的轨道半径R.
解析:(1)A、B在爆炸前后动量守恒,得2mv0=mvA+mvB,解得vB=4m/s
根据系统能量守恒有:
12(2m)v20+E=12mv2A+12mv2B,解得E=1J.
(2)由于B物体恰好经过最高点,故有mg=mv2DR
对O到D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μmgxOC-mg2R=12mv2D-12mv2B
联立解得R=0.3m.
答案:(1)1J(2)R=0.3m
[综合应用题组]
8.冰球运动员甲的质量为80.0kg.当他以5.0m/s的速度向前运动时,与另一质量为100kg、速度为3.0m/s的迎面而来的运动员乙相撞.碰后甲恰好静止.假设碰撞时间极短,求:
(1)碰后乙的速度的大小;
(2)碰撞中总机械能的损失.
解析:(1)设运动员甲、乙的质量分别为m、M,碰前速度大小分别为v和v1,碰后乙的速度大小为v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Mv1=Mv1′①
代入数据得v1′=1.0m/s②
(2)设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的损失为ΔE,有
12mv2+12Mv21=12Mv1′2+ΔE③
联立②③式,代入数据得
ΔE=1400J.
答案:(1)1.0m/s(2)1400JM.jab88.cOm>

延伸阅读

20xx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8章恒定电流(8份打包有课件)


第1节电流电阻电功电功率
一、电流
1.形成的条件:导体中有自由电荷;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2.电流是标量,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两个表达式:①定义式:I=qt;②决定式:I=UR.
二、电阻、电阻定律
1.电阻:反映了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表达式为:R=UI.
2.电阻定律: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的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表达式为:R=ρlS.
3.电阻率
(1)物理意义:反映导体的导电性能,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
(2)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三、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I=UR.
3.适用范围: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不适用于气体导电或半导体元件.
4.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I-U)图线
(1)比较电阻的大小:图线的斜率k=tanθ=IU=1R,图中R1>R2(填“>”、“<”或“=”).
(2)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直线的电学元件,适用于欧姆定律.
(3)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为曲线的电学元件,不适用于欧姆定律.
四、电功率、焦耳定律
1.电功:电路中电场力移动电荷做的功.表达式为W=qU=UIt.
2.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表达式为P=Wt=UI.
3.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及通电时间成正比.表达式为Q=I2Rt.
4.热功率: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表达式为P=Qt.
[自我诊断]
1.判断正误
(1)电流是矢量,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由R=UI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流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3)由ρ=RSl知,导体电阻率与导体的电阻和横截面积的乘积RS成正比,与导体的长度l成反比.(×)
(4)电流越大,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就越多.(√)
(5)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6)公式W=UIt及Q=I2Rt适用于任何电路.(√)
(7)公式W=U2Rt=I2R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2.(多选)对于常温下一根阻值为R的均匀金属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若将金属丝均匀拉长为原来的10倍,则电阻变为10R
B.常温下,若将金属丝从中点对折起来,电阻变为14R
C.给金属丝加上的电压逐渐从零增大到U0,则任一状态下的UI比值不变
D.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解析:选BD.金属丝均匀拉长到原来的10倍,截面积变为原来的110,由R=ρlS知,电阻变为原来的100倍,A错误;将金属丝从中点对折起来,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由R=ρlS知,电阻变为原来的14,B正确;由于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加在金属丝两端的电压升高时,电阻R=UI将变大,C错误,D正确.
3.如图所示电路中,a、b两点与一个稳压直流电源相接,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d端移动一段距离时,哪一个电路中的电流表读数会变小()
解析:选B.选项A、C、D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有效部分为滑片P右侧部分,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d端移动时,滑动变阻器阻值减小,由欧姆定律I=UR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将会增大,电流表读数会变大,故选项A、C、D错误;而选项B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有效部分为滑片P左侧部分,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d端移动时,滑动变阻器阻值增大,电路中的电流将会减小,电流表读数会变小,选项B正确.
4.有一台标有“220V,50W”的电风扇,其线圈电阻为0.4Ω,在它正常工作时,下列求其每分钟产生的电热的四种解法中,正确的是()
A.I=PU=522A,Q=UIt=3000J
B.Q=Pt=3000J
C.I=PU=522A,Q=I2Rt=1.24J
D.Q=U2Rt=22020.4×60J=7.26×106J
解析:选C.电风扇是一种在消耗电能过程中既产生机械能,又产生内能的用电器,其功率P=IU,则I=PU=522A,而产生的热量只能根据Q=I2Rt进行计算.因此,选项C正确.
考点一对电流的理解和计算
1.应用I=qt计算时应注意:若导体为电解液,因为电解液里的正、负离子移动方向相反,但形成的电流方向相同,故q为正、负离子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之和.
2.电流的微观本质
如图所示,AD表示粗细均匀的一段导体,长为l,两端加一定的电压,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沿导体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设导体的横截面积为S,导体每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为n,每个自由电荷的电荷量为q,AD导体中自由电荷总数N=nlS,总电荷量Q=Nq=nqlS,所用时间t=lv,所以导体AD中的电流I=Qt=nlSql/v=nqSv.
1.如图所示,一根横截面积为S的均匀长直橡胶棒上均匀带有负电荷,设棒单位长度内所含的电荷量为q,当此棒沿轴线方向做速度为v的匀速直线运动时,由于棒的运动而形成的等效电流大小为()
A.vqB.qv
C.qvSD.qvS
解析:选A.在垂直棒的运动方向选取一横截面,设棒长为l,则棒上所有电荷通过这一横截面所用的时间t=lv,由电流的定义式I=Qt,可得I=lqlv=qv,A正确.
2.(20xx山东济南质检)有甲、乙两个由同种金属材料制成的导体,甲的横截面积是乙的两倍,而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乙是甲的两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导体的电流相同
B.乙导体的电流是甲导体的两倍
C.乙导体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是甲导体的两倍
D.甲、乙两导体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大小相等
解析:选B.由I=ΔqΔt可知,I乙=2I甲,B正确,A错误;由I=nvSq可知,同种金属材料制成的导体,n相同,因S甲=2S乙,故有v甲∶v乙=1∶4,C、D错误.
3.(多选)截面直径为d、长为l的导线,两端电压为U,当这三个量中的一个改变时,对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平均速率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U加倍时,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加倍
B.导线长度l加倍时,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减为原来的一半
C.导线截面直径d加倍时,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不变
D.导线截面直径d加倍时,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加倍
解析:选ABC.电压U加倍时,由欧姆定律得知,电流加倍,由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qSv得知,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v加倍,故A正确;导线长度l加倍,由电阻定律得知,电阻加倍,电流减半,则由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qSv得知,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v减半,故B正确;导线横截面的直径d加倍,由S=πd24可知,截面积变为4倍,由电阻定律得知,电阻变为原来的14,电流变为原来的4倍,根据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qSv得知,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v不变.故C正确,D错误.
考点二电阻电阻定律
1.两个公式对比

公式R=ρlS
R=UI

区别电阻的决定式电阻的定义式
说明了电阻的决定因素提供了一种测定电阻的方法,并不说明电阻与U和I有关
只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和浓度均匀的电解质溶液适用于任何纯电阻导体
2.电阻率是反映制作导体的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导体电阻率与电阻阻值无直接关系,即电阻大,电阻率不一定大;电阻率小,电阻不一定小.
1.一个内电阻可以忽略的电源,给装满绝缘圆管的水银供电,通过水银的电流为0.1A.若把全部水银倒在一个内径大一倍的绝缘圆管内(恰好能装满圆管),那么通过水银的电流将是()
A.0.4AB.0.8A
C.1.6AD.3.2A
解析:选C.大圆管内径大一倍,即横截面积为原来的4倍,由于水银体积不变,故水银柱长度变为原来的14,则电阻变为原来的116,因所加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知电流变为原来的16倍.C正确.
2.用电器到发电场的距离为l,线路上的电流为I,已知输电线的电阻率为ρ.为使线路上的电压降不超过U.那么,输电线的横截面积的最小值为()
A.ρlRB.2ρlIU
C.UρlID.2UlIρ
解析:选B.输电线的总长为2l,由公式R=UI、R=ρlS得S=2ρlIU,故B正确.
3.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如果把其中的一根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把另一根对折后绞合起来,然后给它们分别加上相同电压后,则在相同时间内通过它们的电荷量之比为()
A.1∶4B.1∶8
C.1∶16D.16∶1
解析:选C.对于第一根导线,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则其横截面积必然变为原来的12,由电阻定律可得其电阻变为原来的4倍,第二根导线对折后,长度变为原来的12,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故其电阻变为原来的14.给上述变化后的裸导线加上相同的电压,由欧姆定律得:I1=U4R,I2=UR/4=4UR,由I=qt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电荷量之比q1∶q2=I1∶I2=1∶16.
导体变形后电阻的分析方法
某一导体的形状改变后,讨论其电阻变化应抓住以下三点:
(1)导体的电阻率不变.
(2)导体的体积不变,由V=lS可知l与S成反比.
(3)在ρ、l、S都确定之后,应用电阻定律R=ρlS求解.
考点三伏安特性曲线
1.图甲为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图乙为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2图象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斜率越大,电阻越小,故RaRb,图线c的电阻减小,图线d的电阻增大.
3.用IU(或UI)图线来描述导体和半导体的伏安特性时,曲线上每一点对应一组U、I值,UI为该状态下的电阻值,UI为该状态下的电功率.在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不是电阻的倒数.
1.小灯泡通电后其电流I随所加电压U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P为图线上一点,PN为图线在P点的切线,PQ为U轴的垂线,PM为I轴的垂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减小
B.对应P点,小灯泡的电阻为R=U1I1
C.对应P点,小灯泡的电阻为R=U1I2-I1
D.对应P点,小灯泡的功率为图中矩形PQOM所围面积
解析:选D.由图可知流过小灯泡的电流I随所加电压U变化的图线为非线性关系,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所加电压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选项A错误;根据欧姆定律,对应P点,小灯泡的电阻应为R=U1I2,选项B、C错误;对应P点,小灯泡的功率为P=U1I2,也就是图中矩形PQOM所围面积,选项D正确.
2.某一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中AB(曲线)所示,关于导体的电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点的电阻为12Ω
B.B点的电阻为40Ω
C.工作状态从A变化到B时,导体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1Ω
D.工作状态从A变化到B时,导体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9Ω
解析:选B.根据电阻的定义式可以求出A、B两点的电阻分别为RA=30.1Ω=30Ω,RB=60.15Ω=40Ω,所以ΔR=RB-RA=10Ω,故B对,A、C、D错.
3.(多选)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L1、L2、L3为三个相同规格的小灯泡,这种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乙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电路中的总电流为0.25A,则此时()
A.L1上的电压为L2上电压的2倍
B.L1消耗的电功率为0.75W
C.L2的电阻为12Ω
D.L1、L2消耗的电功率的比值大于4∶1
解析:选BD.电路中的总电流为0.25A,L1中电流为0.25A,由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可知电压为3.0V,L1消耗的电功率为P1=U1I1=0.75W,B正确;根据并联电路规律,L2中电流为0.125A,由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可知电压大约为0.3V,L1的电压大约为L2电压的10倍,A错误;由欧姆定律,L2的电阻为R2=U2I2=0.30.125Ω=2.4Ω,C错误;L2消耗的电功率为P2=U2I2=0.3×0.125W=0.0375W,L1、L2消耗的电功率的比值大于4∶1,D正确.
IU图线求电阻应注意的问题
伏安特性曲线上每一点对应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就是该状态下导体的电阻,即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的倒数不是该状态的电阻,但伏安特性曲线的斜率变小说明对应的电阻变大.
考点四电功、电功率及焦耳定律
1.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的比较
(1)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用电器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即P实=P额.
(2)用电器的工作电压不一定等于额定电压,用电器的实际功率不一定等于额定功率,若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可能被烧坏.
[典例]有一个小型直流电动机,把它接入电压为U1=0.2V的电路中时,电动机不转,测得流过电动机的电流I1=0.4A;若把电动机接入U2=2.0V的电路中,电动机正常工作,工作电流I2=1.0A.求:
(1)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输出功率多大?
(2)如果在电动机正常工作时,转子突然被卡住,此时电动机的发热功率是多大?
解析(1)U1=0.2V时,电动机不转,此时电动机为纯电阻,故电动机线圈内阻
r=U1I1=0.20.4Ω=0.5Ω
U2=2.0V时,电动机正常工作,此时电动机为非纯电阻,则由电功率与热功率的定义式得
P电=U2I2=2.0×1.0W=2W
P热=I22r=1.02×0.5W=0.5W
所以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P出=P电-P热=2W-0.5W=1.5W
(2)此时若电动机突然被卡住,则电动机成为纯电阻,其热功率
P热′=U22r=2.020.5W=8W
答案(1)1.5W(2)8W
(1)在非纯电阻电路中,U2Rt既不能表示电功也不能表示电热,因为欧姆定律不再成立.
(2)不要认为有电动机的电路一定是非纯电阻电路,当电动机不转动时,仍为纯电阻电路,欧姆定律仍适用,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只有在电动机转动时为非纯电阻电路,UIR,欧姆定律不再适用,大部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多选)下表列出了某品牌电动自行车及所用电动机的主要技术参数,不计其自身机械损耗.若该车在额定状态下以最大运行速度行驶,则()
自重40kg额定电压48V
载重75kg额定电流12A
最大行驶速度20km/h额定输出功率350W
A.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576W
B.电动机的内电阻为4Ω
C.该车获得的牵引力为104N
D.该车受到的阻力为63N
解析:选AD.由于U=48V,I=12A,则P=IU=576W,故选项A正确;因P入=P出+I2r,r=576-350122Ω=11372Ω,故选项B错;由P出=Fv=Ffv,F=Ff=63N,故选项C错,D正确.
2.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12V,电源内阻为1.0Ω,电路中的电阻R0为1.5Ω,小型直流电动机M的内阻为0.5Ω.闭合开关S后,电动机转动,电流表的示数为2.0A.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14W
B.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7.0V
C.电动机的发热功率为4.0W
D.电源输出的电功率为24W
解析:选B.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知电阻R0两端电压为U=IR0=3.0V,电源内电压为U内=Ir=2.0V,所以电动机两端电压为U机=E-U-U内=7.0V,B对;电动机的发热功率和总功率分别为P热=I2r1=2W、P总=U机I=14W,C错;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P出=P总-P热=12W,A错;电源的输出功率为P=U端I=20W,D错.
课时规范训练
[基础巩固题组]
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据R=UI可知,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时,导体的电阻也变为原来的2倍
B.不考虑温度对阻值的影响,通过导体的电流及加在两端的电压改变时导体的电阻不变
C.据ρ=RSl可知,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电阻和横截面积的乘积RS成正比,与导体的长度l成反比
D.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l、横截面积S、导体的电阻R皆无关
解析:选BD.R=UI是电阻的定义式,导体电阻由导体自身性质决定,与U、I无关,当导体两端电压U加倍时,导体内的电流I也加倍,但比值R仍不变,A错误、B正确;ρ=RSl是导体电阻率的定义式,导体的电阻率由材料和温度决定,与R、S、l无关,C错误、D正确.
2.一根长为L、横截面积为S的金属棒,其材料的电阻率为ρ,棒内单位体积自由电子数为n,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在棒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时,棒内产生电流,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为v,则金属棒内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A.mv22eLB.mv2Sne
C.ρnevD.ρevSL
解析:选C.由电流定义可知:I=qt=nvtSet=neSv,由欧姆定律可得:U=IR=neSvρLS=ρneLv,又E=UL,故E=ρnev,选项C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通过导体的热功率与电流大小成正比
B.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力的作用时间成正比
C.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与两极间的电势差成正比
D.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伸长量成正比
解析:选C.电流通过导体的热功率为P=I2R,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A项错误;力作用在物体上,如果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作用时间再长,做功也为零,B项错误;由C=QU可知,电容器的电容由电容器本身的性质决定,因此电容器的带电量与两板间的电势差成正比,C项正确;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的伸长量无关,D项错误.
4.如图所示为一磁流体发电机示意图,A、B是平行正对的金属板,等离子体(电离的气体,由自由电子和阳离子构成,整体呈电中性)从左侧进入,在t时间内有n个自由电子落在B板上,则关于R中的电流大小及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I=net,从上向下B.I=2net,从上向下
C.I=net,从下向上D.I=2net,从下向上
解析:选A.由于自由电子落在B板上,则A板上落上阳离子,因此R中的电流方向为自上而下,电流大小I=qt=net.A项正确.
5.欧姆不仅发现了欧姆定律,还研究了电阻定律,有一个长方体型的金属电阻,材料分布均匀,边长分别为a、b、c,且a>b>c.电流沿以下方向流过该金属电阻,其中电阻的阻值最小的是()
解析:选A.根据电阻定律R=ρlS可知RA=ρcab,RB=ρbac,RC=ρabc,RD=ρabc,结合a>b>c可得:RC=RD>RB>RA,故RA最小,A正确.
6.某个由导电介质制成的电阻截面如图所示,导电介质的电阻率为ρ,制成内外半径分别为a和b的半球壳层形状(图中阴影部分),半径为a、电阻不计的球形电极被嵌入导电介质的球心成为一个引出电极,在导电介质的外层球壳上镀上一层电阻不计的金属膜成为另外一个电极,设该电阻的阻值为R.下面给出R的四个表达式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R,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R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A.R=ρb+a2πabB.R=ρb-a2πab
C.R=ρab2πb-aD.R=ρab2πb+a
解析:选B.根据R=ρlS,从单位上看,答案中,分子应是长度单位,而分母应是面积单位,只有A、B符合单位,C、D错误;再代入特殊值,若b=a,球壳无限薄,此时电阻为零,因此只有B正确,A错误.
7.(多选)我国已经于20xx年10月1日起禁止销售100W及以上的白炽灯,以后将逐步淘汰白炽灯.假设某同学研究白炽灯得到某白炽灯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图象上A点与原点的连线与横轴成α角,A点的切线与横轴成β角,则()
A.白炽灯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B.在A点,白炽灯的电阻可表示为tanβ
C.在A点,白炽灯的电功率可表示为U0I0
D.在A点,白炽灯的电阻可表示为U0I0
解析:选CD.白炽灯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A错误;在A点,白炽灯的电阻可表示为U0I0,不能表示为tanβ或tanα,故B错误,D正确;在A点,白炽灯的功率可表示为U0I0,C正确.
[综合应用题组]
8.一只电饭煲和一台洗衣机并联接在输出电压为220V的交流电源上(其内电阻可忽略不计),均正常工作.用电流表分别测得通过电饭煲的电流是5.0A,通过洗衣机电动机的电流是0.50A,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饭煲的电阻为44Ω,洗衣机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440Ω
B.电饭煲消耗的电功率为1555W,洗衣机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为155.5W
C.1min内电饭煲消耗的电能为6.6×104J,洗衣机电动机消耗的电能为6.6×103J
D.电饭煲发热功率是洗衣机电动机发热功率的10倍
解析:选C.由于电饭煲是纯电阻元件,所以R1=UI1=44Ω,P1=UI1=1100W,其在1min内消耗的电能W1=UI1t=6.6×104J,洗衣机为非纯电阻元件,所以R2≠UI2,P2=UI2=110W,其在1min内消耗的电能W2=UI2t=6.6×103J,其热功率P热≠P2,所以电饭煲发热功率不是洗衣机电动机发热功率的10倍.
9.一个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阻器D,其电流I随它两端电压U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甲所示,若将它与两个标准电阻R1、R2并联后接在电压恒为U的电源两端,3个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均为P,现将它们连接成如图乙所示的电路,接在该电源的两端,设电阻器D和电阻R1、R2消耗的电功率分别是PD、P1、P2,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A.P1=4PDB.PD=P4
C.PD=P2D.P1<4P2
解析:选D.由于电阻器D与两个标准电阻R1、R2并联后接在电压恒为U的电源两端时,三者功率相同,则此时三者电阻相同.当三者按照题图乙所示电路连接时,电阻器D两端的电压小于U,由题图甲图象可知,电阻器D的电阻增大,则有RD>R1=R2,而RD与R2并联,电压相等,根据P=U2R,PD<P2,C错误;由欧姆定律可知,电流ID<I2,又I1=I2+ID,根据P=I2R,P1>4PD,P1<4P2,A错误、D正确;由于电阻器D与电阻R2的并联电阻R<R1,所以D两端的电压小于U2,且D阻值变大,则PD<P4,B错误.
10.下图中的四个图象中,最能正确地表示家庭常用的白炽灯泡在不同电压下消耗的电功率P与电压平方U2之间函数关系的是()
解析:选C.白炽灯泡为纯电阻,其功率表达式为:P=U2R,而U越大,电阻越大,图象上对应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越小,故选项C正确.
1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灯泡的IU图象,根据图象计算甲、乙两灯泡并联在电压为220V的电路中实际发光的功率分别为()
A.15W30WB.30W40W
C.40W60WD.60W100W
解析:选C.两灯泡并联在电压为220V的电路中,则两只灯泡两端的电压均为220V,根据IU图象知:甲灯实际工作时的电流约为I甲=0.18A,乙灯实际工作时的电流为I乙=0.27A,所以功率分别为P甲=I甲U=0.18×220W≈40W;P乙=I乙U=0.27×220W≈60W,C正确.
12.如图所示是某款理发用的电吹风的电路图,它主要由电动机M和电热丝R构成.当闭合开关S1、S2后,电动机驱动风叶旋转,将空气从进风口吸入,经电热丝加热,形成热风后从出风口吹出.已知电吹风的额定电压为220V,吹冷风时的功率为120W,吹热风时的功率为1000W.关于该电吹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热丝的电阻为55Ω
B.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12103Ω
C.当电吹风吹热风时,电热丝每秒钟消耗的电能为1000J
D.当电吹风吹热风时,电动机每秒钟消耗的电能为1000J
解析:选A.电吹风吹热风时电热丝消耗的功率为P=1000W-120W=880W,对电热丝,由P=U2R可得电热丝的电阻为R=U2P=2202880Ω=55Ω,选项A正确;由于不知道电动机线圈的发热功率,所以电动机线圈的电阻无法计算,选项B错误;当电吹风吹热风时,电热丝每秒消耗的电能为880J,选项C错误;当电吹风吹热风时,电动机每秒钟消耗的电能为120J,选项D错误.
13.(多选)如图所示,定值电阻R1=20Ω,电动机绕线电阻R2=10Ω,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是I1=0.5A,当开关合上后,电动机转动起来,电路两端的电压不变,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路消耗的电功率P应是()
A.I=1.5AB.I1.5A
C.P=15WD.P15W
解析:选BD.当开关S断开时,由欧姆定律得U=I1R1=10V,当开关闭合后,通过R1的电流仍为0.5A,通过电动机的电流I2UR2=1A,故电流表示数I<0.5A+1A=1.5A,B正确;电路中电功率P=UI15W,D正确.
14.(多选)通常一次闪电过程历时约0.2~0.3s,它由若干个相继发生的闪击构成.每个闪击持续时间仅40~80μs,电荷转移主要发生在第一个闪击过程中.在某一次闪击前云地之间的电势差约为1.0×109V,云地间距离约为1km;第一个闪击过程中云地间转移的电荷量约为6C,闪击持续时间约为60μs.假定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是均匀的.根据以上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闪电电流的瞬时值可达到1×105A
B.整个闪电过程的平均功率约为1×1014W
C.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强度约为1×106V/m
D.整个闪电过程向外释放的能量约为6×106J
解析:选AC.根据题意第一个闪击过程中转移电荷量Q=6C,时间约为t=60μs,故平均电流为I平=Qt=1×105A,闪击过程中的瞬时最大值一定大于平均值,故A对;第一次闪击过程中电功约为W=QU=6×109J,第一个闪击过程的平均功率P=Wt=1×1014W,由于一次闪电过程主要发生在第一个闪击过程中,但整个闪击过程中的时间远大于60μs,故B错;闪电前云与地之间的电场强度约为E=Ud=1×1091000V/m=1×106V/m,C对;整个闪电过程向外释放的能量约为W=6×109J,D错.
第2节电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一、电阻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电流I=I1=I2=…=InI=I1+I2+…+In
电压U=U1+U2+…+UnU=U1=U2=…=Un
电阻R总=R1+R2+…+Rn1R总=1R1+1R2+…+1Rn

分压原理或分流原理U1∶U2∶…∶Un=R1∶R2∶…∶RnI1∶I2∶…∶In=1R1∶1R2∶…∶1Rn

功率分配P1∶P2∶…∶Pn=R1∶R2∶…∶RnP1∶P2∶…∶Pn=1R1∶1R2∶…∶1Rn

二、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1.电动势
(1)电源: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势能的装置.
(2)电动势:非静电力搬运电荷所做的功与搬运的电荷量的比值,E=Wq.
(3)电动势的物理含义:电动势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势能本领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
2.内阻:电源内部导体的电阻.
三、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内容: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阻之和成反比.
(2)公式:I=ER+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3)其他表达形式
①电势降落表达式:E=U外+U内或E=U外+Ir.
②能量表达式:EI=UI+I2r.
2.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
一般情况U=IR=ER+rR=E1+rR,当R增大时,U增大

特殊情况①当外电路断路时,I=0,U=E
②当外电路短路时,I短=Er,U=0

[自我诊断]
1.判断正误
(1)电动势是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2)电动势就等于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3)闭合电路中外电阻越大,路端电压越小.(×)
(4)在闭合电路中,外电阻越大,电源的输出功率越大.(×)
(5)电源的输出功率越大,电源的效率越高.(×)
2.某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池组的总内阻r=1Ω,外电路电阻R=5Ω,理想电压表的示数U=3.0V,则电池组的电动势E等于()
A.3.0VB.3.6V
C.4.0VD.4.2V
解析:选B.由于电压表的示数为路端电压,而U=IR,则I=UR=0.6A,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0.6×(5+1)V=3.6V,故选项B正确.
3.将一电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的电池与外电路连接,构成一个闭合电路,用R表示外电路电阻,I表示电路的总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U外=IR可知,外电压随I的增大而增大
B.由U内=Ir可知,电源两端的电压随I的增大而增大
C.由U=E-Ir可知,电源输出电压随输出电流I的增大而减小
D.由P=IU可知,电源的输出功率P随输出电流I的增大而增大
解析:选C.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知,外电路中电流I随外电阻R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选项A错误;U内=Ir是电源内电阻上的电压,不是电源两端的电压,选项B错误;电源电动势E和内电阻r不变,由U=E-Ir可知,电源输出电压随输出电流I的增大而减小,选项C正确;当U不变时,电源的输出功率P随输出电流I的增大而增大,选项D错误.
考点一电阻的串并联
1.串、并联电路的几个常用结论
(1)当n个等值电阻R0串联或并联时,R串=nR0,R并=1nR0.
(2)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电路中任意一个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电路中任意一个电阻.
(3)在电路中,某个电阻增大(或减小),则总电阻增大(或减小).
(4)某电路中无论电阻怎样连接,该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始终等于各个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之和.
2.电压表、电流表的改装
1.(多选)一个T形电路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阻R1=10Ω,R2=120Ω,R3=40Ω.另有一测试电源,电动势为100V,内阻忽略不计.则()
A.当cd端短路时,ab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Ω
B.当ab端短路时,cd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Ω
C.当ab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cd两端的电压为80V
D.当cd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ab两端的电压为80V
解析:选AC.当cd端短路时,R2与R3并联再与R1串联,ab之间的等效电阻为40Ω,A正确;同理可得B错误;当ab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R1、R3串联,R2无效,cd两端的电压就等于R3分得的电压,可以求得为80V,C正确;同理可得D错误.
2.如图所示,电路两端的电压U保持不变,电阻R1、R2、R3消耗的电功率一样大,则电阻之比R1∶R2∶R3是()
A.1∶1∶1B.4∶1∶1
C.1∶4∶4D.1∶2∶2
解析:选C.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知U2=U3,因P1=P2=P3,故R2=R3,又I1=I2+I3,故I1=2I2=2I3,根据P=I2R和P1=P2=P3得R1∶R2∶R3=1∶4∶4,C正确.
3.(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两电路都是由一个灵敏电流表G和一个变阻器R组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表是电流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
B.甲表是电流表,R增大时量程减小
C.乙表是电压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
D.乙表是电压表,R增大时量程减小
解析:选BC.由电表的改装原理可知,电流表应是G与R并联,改装后加在G两端的最大电压Ug=IgRg不变,所以并联电阻R越大,I=Ig+IR越小,即量程越小,B正确,A错误;对于电压表应是G与R串联,改装后量程U=IgRg+IgR,可知R越大,量程越大,C正确,D错误.
考点二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考向1:闭合电路的功率及效率问题
由P出与外电阻R的关系图象可以看出:
①当R=r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为Pm=E24r.
②当R>r时,随着R的增大输出功率越来越小.
③当R<r时,随着R的增大输出功率越来越大.
④当P出<Pm时,每个输出功率对应两个外电阻R1和R2,且R1R2=r2.
1.在研究微型电动机的性能时,应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动机停止转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5A和2.0V.重新调节R使电动机恢复正常运转,此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2.0A和24.0V.则这台电动机正常运转时输出功率为()
A.32WB.44W
C.47WD.48W
解析:选A.电动机不转时相当于一个纯电阻,根据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0.5A、电压为2V,可算出电动机内阻为4Ω.正常工作时,电动机消耗功率P=UI=48W,内阻发热消耗功率P热=I2r=16W,则输出功率为P出=P-P热=32W.
2.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12V,内阻r=3Ω,R0=1Ω,直流电动机内阻R0′=1Ω,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1时可使甲电路输出功率最大,调节R2时可使乙电路输出功率最大,且此时电动机刚好正常工作(额定输出功率为P0=2W),则R1和R2的值分别为()
A.2Ω,2ΩB.2Ω,1.5Ω
C.1.5Ω,1.5ΩD.1.5Ω,2Ω
解析:选B.因为题中甲电路是纯电阻电路,当外电阻与电源内阻相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所以R1=2Ω;而乙电路是含电动机电路,欧姆定律不适用,电路的输出功率P=IU=I(E-Ir),当I=E2r=2A时,输出功率P有最大值,此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P0=2W,发热功率为P热=I2R0′=4W,所以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P入=P0+P热=6W,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UM=P入I=3V,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UR2=E-UM-Ir=3V,所以R2=UR2I=1.5Ω,选项B正确.
考向2:电路故障的分析与判断
(1)故障特点
①断路特点:表现为路端电压不为零而电流为零.
②短路特点:用电器或电阻发生短路,表现为有电流通过电路但它两端电压为零.
(2)检查方法
①电压表检测:如果电压表示数为零,则说明可能在并联路段之外有断路,或并联路段短路.
②电流表检测:当电路中接有电源时,可用电流表测量各部分电路上的电流,通过对电流值的分析,可以确定故障的位置.在运用电流表检测时,一定要注意电流表的极性和量程.
③欧姆表检测:当测量值很大时,表示该处断路,当测量值很小或为零时,表示该处短路.在运用欧姆表检测时,电路一定要切断电源.
④假设法:将整个电路划分为若干部分,然后逐一假设某部分电路发生某种故障,运用闭合电路或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进行推理.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6V,当开关S接通后,灯泡L1、L2都不亮,用电压表测得各部分的电压是Uab=6V,Uad=0V,Ucd=6V,由此可判定()
A.L1和L2的灯丝都烧断了
B.L1的灯丝烧断了
C.L2的灯丝烧断了
D.变阻器R断路
解析:选C.由Uab=6V可知,电源完好,灯泡都不亮,说明电路中出现断路故障,且在a、b之间.由Ucd=6V可知,灯泡L1与滑动变阻器R是接通的,断路故障出现在c、d之间,故灯L2断路,所以选项C正确.
4.(多选)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由于某一电阻发生短路或断路,A灯变暗,B灯变亮,则故障可能是()
A.R1短路B.R2断路
C.R3断路D.R4短路
解析:选BC.由于A灯串联于干路中,且故障发生后,A灯变暗,故知电路中总电流变小,即电路总电阻变大,由此推知,故障应为某一电阻断路,排除选项A、D.假设R2断路,则其断路后,电路总电阻变大,总电流变小,A灯变暗,同时R2断路必引起与之并联的B灯中电流变大,使B灯变亮,推理结果与现象相符,故选项B正确.假设R3断路,则也引起总电阻变大,总电流变小,使A灯变暗,同时R3断路也必引起与之并联的电路(即R1所在支路)中电流增大,B灯中分得的电流也变大,B灯变亮,故选项C正确.
考点三电路的动态变化
考向1:不含电容器电路
(1)判定总电阻变化情况的规律
①当外电路的任何一个电阻增大(或减小)时,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增大(或减小).
②若开关的通、断使串联的用电器增多时,电路的总电阻增大;若开关的通、断使并联的支路增多时,电路的总电阻减小.
③在如图所示分压电路中,滑动变阻器可视为由两段电阻构成,其中一段R并与用电器并联,另一段R串与并联部分串联.A、B两端的总电阻与R串的变化趋势一致.
(2)分析思路
1.如图所示电路,电源内阻不可忽略.开关S闭合后,在变阻器R0的滑动端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A.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减小
B.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增大
C.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D.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解析:选A.滑片向下滑动,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则总电阻减小,电路中总电流增大,电源内阻两端的电压增大,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的路端电压减小,故电压表示数减小;由欧姆定律可知,R1上的分压增大,故并联部分电压减小,即可知电流表示数减小,故A正确,B、C、D错误.
2.如图所示,E为内阻不能忽略的电池,R1、R2、R3为定值电阻,S0、S为开关,与分别为电压表与电流表.初始时S0与S均闭合,现将S断开,则()
A.的读数变大,的读数变小
B.的读数变大,的读数变大
C.的读数变小,的读数变小
D.的读数变小,的读数变大
解析:选B.当S断开后,闭合电路的总电阻增加,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总电流减小,故路端电压U=E-Ir增加,即的读数变大;由于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减小,故R3两端的电压增加,通过R3的电流增加,即的读数变大,选项B正确.
考向2:含电容器电路
(1)电路的简化
不分析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时,把电容器所在的电路视为断路,简化电路时可以去掉,求电荷量时再在相应位置补上.
(2)电路稳定时电容器的处理方法
电路稳定后,与电容器串联的电路中没有电流,同支路的电阻相当于导线,即电阻不起降低电压的作用,但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与其并联电器两端电压相等.(3)电压变化带来的电容器变化
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可能会引起电容器的充、放电.若电容器两端电压升高,电容器将充电;若电压降低,电容器将通过与它连接的电路放电,可由ΔQ=CΔU计算电容器上电荷量的变化量.
3.(20xx辽宁沈阳质检)如图所示,R1=R2=R3=R4=R,电键S闭合时,间距为d的平行板电容器C的正中间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电键S断开时,则小球的运动情况为()
A.不动B.向上运动
C.向下运动D.不能确定
解析:选C.电键S断开,电路的总电阻变大,干路电流减小,R4两端电压减小,则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也减小,匀强电场的场强减小,小球受到的电场力减小,所以小球所受合力向下,C正确.
4.(20xx东北三校联考)(多选)如图所示,C1=6μF,C2=3μF,R1=3Ω,R2=6Ω,电源电动势E=18V,内阻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关S断开时,a、b两点电势相等
B.开关S闭合后,a、b两点间的电流是2A
C.开关S断开时,C1带的电荷量比开关S闭合后C1带的电荷量大
D.不论开关S断开还是闭合,C1带的电荷量总比C2带的电荷量大
解析:选BC.S断开时外电路处于断路状态,两电阻中无电流通过,电阻两端电势相等,由图知a点电势与电源负极电势相等,b点电势与电源正极电势相等,A错误;S断开时两电容器两端电压都等于电源电动势,而C1>C2,由Q=CU知此时Q1>Q2,当S闭合时,稳定状态下C1与R1并联,C2与R2并联,电路中电流I=ER1+R2=2A,此时两电阻两端电压分别为U1=IR1=6V、U2=IR2=12V,则此时两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1′=C1U1=3.6×10-5C、Q2′=C2U2=3.6×10-5C,对电容器C1来说,S闭合后其两端电压减小,所带电荷量也减小,B、C正确,D错误.
分析此类问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E、r不变)和部分电路欧姆定律U=IR联合使用.
(2)局部电阻增则总电阻增,反之总电阻减;支路数量增则总电阻减,反之总电阻增.
(3)两个关系:外电压等于外电路上串联各分电压之和;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考点四两种UI图线的比较及应用

电源UI图象电阻UI图象
图形

物理意义路端电压随电流的变化规律电阻两端电压随电流的变化规律
截距与纵轴交点表示电源电动势E,与横轴交点表示短路电流Er
过坐标轴原点,表示没有电压时电流为零
坐标的乘积UI表示电源的输出功率表示电阻消耗的功率
坐标的U、I比值表示外电阻的大小,不同点对应的外电阻大小不同每一点对应的比值均等大,表示此电阻的大小不变
斜率的绝对值内电阻r电阻大小
[典例](多选)在如图所示的UI图象中,直线Ⅰ为某一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线,直线Ⅱ为某一电阻R的UI图线.用该电源直接与电阻R相连组成闭合电路,由图象可知()
A.电源的电动势为3V,内阻为0.5Ω
B.电阻R的阻值为1Ω
C.电源的输出功率为4W
D.电源的效率为50%
解析由图线Ⅰ可知,电源的电动势为3V,内阻为r=EI短=0.5Ω;由图线Ⅱ可知,电阻R的阻值为1Ω,该电源与电阻R直接相连组成的闭合电路的电流为I=Er+R=2A,路端电压U=IR=2V(可由题图读出),电源的输出功率为P=UI=4W,电源的效率为η=UIEI×100%≈66.7%,故选项A、B、C正确,D错误.
答案ABC
电源的UI图线与电阻的UI图线的交点表示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通过电源的电流与通过用电器的电流相等,故交点表示该电源单独对该用电器供电的电压和电流.
1.(20xx上海青浦质检)(多选)如图所示,直线A、B分别为电源a、b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线,设两个电源的内阻分别为ra和rb,若将一定值电阻R0分别接到a、b两电源上,通过R0的电流分别为Ia和Ib,则()
A.ra>rb
B.Ia>Ib
C.R0接到a电源上,电源的输出功率较大,但电源的效率较低
D.R0接到b电源上,电源的输出功率较小,电源的效率较低
解析:选ABC.在电源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中斜率表示电源内阻,ra>rb,A正确;在图象中作出定值电阻R0的伏安特性曲线,与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交点表示电路工作点,Ia>Ib,B正确;R0接到a电源上,电源的输出功率较大,但电源的效率较低,R0接到b电源上,电源的输出功率较小,但电源的效率较高,C正确,D错误.
2.(多选)如图所示,图中直线①表示某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图中曲线②表示该电源的输出功率与电流的关系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的电动势为50V
B.电源的内阻为253Ω
C.电流为2.5A时,外电路的电阻为15Ω
D.输出功率为120W时,输出电压是30V
解析:选ACD.电源的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关系为:U=E-Ir,显然直线①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r,纵轴的截距为电源的电动势,从题图中看出E=50V,r=50-206-0Ω=5Ω,A正确,B错误;当电流为I1=2.5A时,由回路中电流I1=Er+R外,解得外电路的电阻R外=15Ω,C正确;当输出功率为120W时,由题图中PI关系图线看出对应干路电流为4A,再从UI图线读取对应的输出电压为30V,D正确.
课时规范训练
[基础巩固题组]
1.电阻R1与R2并联在电路中,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为1∶2,则当R1与R2串联后接入电路中时,R1与R2两端电压之比U1∶U2为()
A.1∶2B.2∶1
C.1∶4D.4∶1
解析:选B.由并联特点可知:R1R2=I2I1=21,又由串联电路特点可得:U1U2=R1R2=21,故B正确.
2.电子式互感器是数字变电站的关键设备之一.如图所示,某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探头的原理为电阻分压,ac间的电阻是cd间电阻的(n-1)倍,某次测量中输出端数字电压表的示数为U,则输入端的电压为()
A.nUB.Un
C.(n-1)UD.Un-1
解析:选A.Rac与Rcd串联,电流I=UabRac+Rcd,对输出端电压Ucd=U=IRcd=UabRcdRac+Rcd=Uabn,即输入端电压为Uab=nU.
3.电源电动势反映了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能力,因此()
A.电动势是一种非静电力
B.电动势越大,表明电源储存的电能越多
C.电动势的大小是非静电力做功能力的反映
D.电动势就是闭合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
解析:选C.电动势E=Wq,它不属于力的范畴,A错误;电动势表征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电动势越大,表明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越大,B错误,C正确;电动势与电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通常情况下,电动势大于闭合电路电源两端电压,D错误.
4.如图所示的闭合电路中,当滑片P右移时,两电表读数变化是()
A.电流表变小,电压表变小
B.电流表变大,电压表变大
C.电流表变大,电压表变小
D.电流表变小,电压表变大
解析:选D.闭合电路中,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大,使电路中电阻变大,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电流变小,则电源内电压及R0的分压减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变大.故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变大,D正确.
5.(多选)如图所示,图中的四个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端移动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压表V1的读数减小,电流表A1的读数增大
B.电压表V1的读数增大,电流表A1的读数减小
C.电压表V2的读数减小,电流表A2的读数增大
D.电压表V2的读数增大,电流表A2的读数减小
解析:选AD.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端移动,使得RP变小,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即电流表A1的读数增大.内电压变大,R1所分电压变大,并联电路电压即电压表V1的读数变小.即R3两端电压变小,通过R3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2的读数减小,由于总电流增大,所以经过另外一个支路即经过R2的电流变大,R2两端电压变大,即电压表V2的读数增大,对照选项A、D正确.
6.(多选)某一表头的满偏电流为Ig,满偏电压为Ug,内阻为Rg,改装成电流表后,电流量程为I,电压量程为U,内阻为R,则()
A.R=UgIB.U=IgRg
C.Ug<UD.I>UgR
解析:选AB.由电流表的改装原理可知,Ig<I,Ug=U,Rg>R,由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知R=UI=UgI,Ug=IgRg=U,A、B正确,C、D错误.
7.(多选)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后,灯泡L能正常发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变小
B.灯光L变暗
C.电源消耗的功率增大
D.电容器C的电荷量增大
解析:选BD.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其电阻R增大,流过R的电流减小,灯泡L变暗,故A错误,B正确;由P总=EI知电源消耗的功率减小,C错误;电容器C上电压为路端电压,由U路=E-Ir知路端电压增大,即电容器C上的电荷量增大,D正确.
[综合应用题组]
8.如图所示,直线A为某电源的UI图线,曲线B为某小灯泡L1的UI图线的一部分,用该电源和小灯泡L1串联起来组成闭合回路时灯泡L1恰能正常发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电源的内电阻为23Ω
B.灯泡L1的额定电压为3V,额定功率为6W
C.把灯泡L1换成阻值恒为1Ω的纯电阻,电源的输出功率将变小
D.由于小灯泡L1的UI图线是一条曲线,所以灯泡发光过程中欧姆定律不适用
解析:选B.由图象知,电源的内阻为r=ΔUΔI=4-16Ω=0.5Ω,A错误;因为灯L1正常发光,故灯L1的额定电压为3V,额定功率为P=UI=3×2W=6W,B正确;正常工作时,灯L1的电阻为R1=UI=1.5Ω,换成R2=1Ω的纯电阻后,该电阻更接近电源内阻r,故电源的输出功率将变大,C错误;虽然灯泡L1的UI图线是一条曲线,但由于小灯泡为纯电阻,所以欧姆定律仍适用,D错误.
9.(多选)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内阻不能忽略,两个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触头P移动时,关于两个电压表V1与V2的示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向a移动,V1示数增大、V2的示数减小
B.P向b移动,V1示数增大、V2的示数减小
C.P向a移动,V1示数改变量的绝对值小于V2示数改变量的绝对值
D.P向b移动,V1示数改变量的绝对值大于V2示数改变量的绝对值
解析:选AC.P向a移动,R2连入电路的电阻减小,根据“并同串反”可知V2示数减小,V1示数增大,U内增大,A正确;同理,B错误;由E=U内+U外=U内+UV1+UV2,电源电动势不变可得:U内示数改变量绝对值与V1示数改变量绝对值之和等于V2示数改变量绝对值,C正确;同理,D错误.
10.某同学做电学实验(电源内阻r不能忽略),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电阻大小,观察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同时变大,则他所连接的电路可能是下图中的()
解析:选C.观察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同时变大,其电路一定是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的是同一个固定电阻,他所连接的电路可能是C.
11.如图为某控制电路,由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源与定值电阻R1、R2及电位器(滑动变阻器)R连接而成,L1、L2是两个指示灯.当电位器的触片由b端滑向a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1、L2都变亮B.L1、L2都变暗
C.L1变亮,L2变暗D.L1变暗,L2变亮
解析:选B.当滑片由b端向a端滑动时,R接入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总电流减小,则内电压减小,由U=E-Ir可知路端电压增大,则R1两端的电压增大,所以通过R1的电流增大,而总电流减小,所以通过L1的电流变小,即L1变暗;L1两端电压减小,并联电压增大,所以R2两端的电压增大,所以通过R2电流增大,而通过L1的电流变小,所以通过L2电流变小,即L2变暗.故B正确.
12.(多选)在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的内阻为r,现闭合开关S,将滑片P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灯泡L变亮
B.电压表读数变小
C.电流表读数变小
D.电容器C上的电荷量增加
解析:选CD.滑片P向左移动电阻增大,电路中电流减小,电灯L变暗,故A错误,C正确;电压表读数为路端电压,由U路=E-Ir知U路增大,故B错误;电容器两端的电压UC=E-Ir-U灯可知UC增大,则C上电荷量增加,D正确.
13.(多选)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内阻忽略不计.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为U,电流表示数为I;在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P由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
A.U先变大后变小
B.I先变小后变大
C.U与I比值先变大后变小
D.U变化量与I变化量比值等于R3
解析:选BC.因电源内阻不计,故路端电压不变,电压表示数不变;当滑片位于中点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有最大值,电流表所在电路的电流有最小值,所以B、C正确.
14.阻值相等的四个电阻、电容器C及电池E(内阻可忽略)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开关S断开且电流稳定时,C所带的电荷量为Q1;闭合开关S,电流再次稳定后,C所带的电荷量为Q2.Q1与Q2的比值为()
A.25B.12
C.35D.23
解析:选C.由已知条件及电容定义式C=QU可得:Q1=U1C,Q2=U2C,则Q1Q2=U1U2.S断开时等效电路如图甲所示,U1=RR+RR+R+RR+RR+RR+R+RE×12=15E;
S闭合时等效电路如图乙所示,U2=RRR+RR+RRR+RE=13E,则Q1Q2=U1U2=35,故C正确.
第3节电学实验基础
考点一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
1.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和读数
(1)原理:测微螺杆与固定刻度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mm,即旋钮每旋转一周,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0.5mm,而可动刻度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0.01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mm.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2)读数: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
2.游标卡尺的原理和读数
(1)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mm.
(2)读数:若用x表示由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K表示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达为(x+K×精确度)mm.
3.常用电表的读数
对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问题,首先要弄清电表量程,然后根据表盘总的刻度数确定精确度,按照指针的实际位置进行读数即可.
(1)0~3V的电压表和0~3A的电流表读数方法相同,此量程下的精确度是0.1V或0.1A,看清楚指针的实际位置,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
(2)对于0~15V量程的电压表,精确度是0.5V,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一位,即读到0.1V.
(3)对于0.6A量程的电流表,精确度是0.02A,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这时要求“半格估读”,即读到最小刻度的一半0.01A.
[典例](1)如图所示的三把游标卡尺,它们的游标尺从上至下分别为9mm长10等分、19mm长20等分、49mm长50等分,它们的读数依次为________mm、________mm、________mm.
(2)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___mm.
(3)①如图甲所示的电表使用0.6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A,图中表针示数为________A;当使用3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中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A,图中表针示数为________A.
②如图乙所示的电表使用较小量程时,每小格表示________V,图中表针的示数为________V.若使用的是较大量程,则这时表盘刻度每小格表示________V,图中表针示数为________V.
(4)旋钮式电阻箱如图所示,电流从接线柱A流入,从B流出,则接入电路的电阻为________Ω.今欲将接入电路的电阻改为2087Ω,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两个这样的电阻箱,则可得到的电阻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
解析(1)最上面图读数:整毫米数是17mm,不足1毫米数是7×0.1mm=0.7mm,最后结果是17mm+0.7mm=17.7mm.
中间图读数:整毫米数是23mm,不足1毫米数是17×0.05mm=0.85mm,最后结果是23mm+0.85mm=23.85mm.
最下面图读数:整毫米数是10mm,不足1毫米数是23×0.02mm=0.46mm,最后结果是10mm+0.46mm=10.46mm.
(2)固定刻度示数为2.0mm,不足半毫米的从可动刻度上读,其示数为15.0×0.01mm,最后的读数是2.0mm+15.0×0.01mm=2.150mm.
(3)①使用0.6A量程时,刻度盘上的每一小格为0.02A,表针示数为0.440A;当使用3A量程时,每一小格为0.1A,表针示数为2.20A.
②电压表使用3V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1V,表针示数为1.70V;使用15V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5V,表针示数为8.5V.
(4)电阻为1987Ω,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先将“×1k”旋钮调到2,再将“×100”旋钮调到0.每个电阻箱的最大阻值是9999Ω,用这样的两个电阻箱串联可得到的最大电阻是2×9999Ω=19998Ω.故用两个这样的电阻箱,可得到的电阻值范围为0~19998Ω.
答案(1)17.723.8510.46(2)2.150
(3)①0.020.4400.12.20②0.11.700.58.5
(4)1987将“×1k”旋钮调到2,再将“×100”旋钮调到0
0~19998Ω
1.某同学利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圆柱体工件的直径和高度,测量结果如图(a)和(b)所示.该工件的直径为________cm,高度为________mm.
解析:游标卡尺读数为d=12mm+4×120mm=12.20mm=1.220cm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h=6.5mm+36.1×0.01mm=6.861mm.
答案:1.2206.861
2.电流表量程一般有两种——0~0.6A,0~3A;电压表量程一般有两种——0~3V,0~15V.如图所示:
①接0~3V量程时读数为________V.
②接0~15V量程时读数为________V.
③接0~3A量程时读数为________A.
④接0~0.6A量程时读数为________A.
答案:①1.88②9.4③0.82④0.16
考点二测量电路与控制电路设计
1.电流表的两种接法
(1)两种接法的比较
内接法外接法
电路图

误差原因电流表分压U测=Ux+UA电压表分流I测=Ix+IV
电阻测量值R测=U测I测=Rx+RA>Rx
测量值大于真实值R测=U测I测=RxRVRx+RV<Rx
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2)两种接法的选择
①阻值比较法:先将待测电阻的估计值与电压表、电流表内阻进行比较,若Rx较小,宜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若Rx较大,宜采用电流表内接法.简单概括为“大内偏大,小外偏小”.
②临界值计算法
Rx<RVRA时,用电流表外接法;
Rx>RVRA时,用电流表内接法.
③实验试探法:按如图所示接好电路,让电压表一根接线柱P先后与a、b处接触一下,如果电压表的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不大,则可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如果电流表的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不大,则可采用电流表内接法.
2.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
(1)两种接法的比较
内容方式限流接法分压接法
两种接法电路图

负载R上电压调节范围RER+R0≤U≤E
0≤U≤E
负载R上电流调节范围ER+R0≤I≤ER
0≤I≤ER

闭合S前触头位置b端a端
(2)两种接法的选择
①两种接法的一般适用条件
a.限流式接法适合测量阻值小的电阻(跟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相比相差不多或比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还小);
b.分压式接法适合测量阻值较大的电阻(一般比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要大).
②必须采用分压法的三种情况
a.若采用限流式接法不能控制电流满足实验要求,即若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时,待测电阻上的电流(或电压)仍超过电流表(或电压表)的量程,或超过待测电阻的额定电流(或电压),则必须选用分压式接法;
b.若待测电阻的阻值比滑动变阻器总电阻大得多,以致在限流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一端滑到另一端时,待测电阻上的电流或电压变化范围不够大,此时,应改用分压电路;
c.若实验中要求电压从零开始调节,则必须采用分压式电路.
③两种电路均可使用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限流式接法,因为限流式接法电路简单、耗能低.
1.一只小灯泡,标有“3V0.6W”字样,现用下面给出的器材测量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电源(电动势为12V,内阻为1Ω)、最大阻值为5Ω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内阻为1Ω)、电压表(内阻为10k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在设计电路的过程中,为了尽量减小实验误差,电流表应采用________(选填“内接”或“外接”)法.滑动变阻器应采用________(选填“分压式”或“限流式”)接法.
(2)在下面的虚线框内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解析:(1)因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约为Rx=U2P=15Ω,而电流表、电压表的内阻分别为1Ω和10kΩ,满足RVRx,电流表应外接;实验中因小灯泡两端电压只需3V,而电源电动势为12V,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
(2)如图所示.
答案:(1)外接分压式(2)见解析图
2.为了测量某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30Ω),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电流表A1(量程0~50mA,内阻约为10Ω);
电流表A2(量程0~3A,内阻约为0.12Ω);
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很大);
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很大);
电源E(电动势约为3V,内阻约为0.2Ω);
定值电阻R(20Ω,允许最大电流1.0A);
滑动变阻器R1(0~10Ω,允许最大电流2.0A);
滑动变阻器R2(0~1kΩ,允许最大电流0.5A);
单刀单掷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
(1)电流表应选__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请在下面的虚线框内画出测量电阻Rx的实验电路图.(要求所测量范围尽可能大)
(3)某次测量中,电压表示数为U时,电流表示数为I,则计算待测电阻阻值的表达式为Rx=________.
解析:(1)首先选取唯一性器材:电源E(电动势约为3V,内阻约为0.2Ω),定值电阻R(20Ω允许最大电流1.0A),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电源电动势约为3V,所以电压表选择V1(量程0~3V,内阻很大);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30Ω,流过Rx的最大电流为3V30Ω=0.1A=100mA,如果电流表选择A2(量程0~3A,内阻约为0.12Ω),指针偏转很小,测量不准确,所以只能选择A1(量程0~50mA,内阻约为10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电阻太大,操作不便,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选R1(0~10Ω,允许最大电流2.0A).
(2)因为实验要求所测量范围尽可能大,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因为待测电阻Rx的阻值远小于电压表内阻,所以电流表采用外接法;为了使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不超过其最大量程,即50mA,应给待测电阻串联一个定值电阻R,起保护作用.实验原理图如图所示.
(3)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x=UI-R.
答案:(1)A1V1R1(2)图见解析(3)UI-R
考点三实验器材的选取与实物图连接
1.电学实验仪器的选择
选择电学实验器材主要是选择电表、滑动变阻器、电源等器材,一般要考虑四方面因素:
(1)安全因素:通过电源、电阻和电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允许的最大电流.
(2)误差因素:选用电表量程应考虑尽可能减小测量值的相对误差,电压表、电流表在使用时,其指针应偏转到满偏刻度的13以上;使用欧姆表时宜选用指针尽可能在中间刻度附近的倍率挡位.
(3)便于操作:选用滑动变阻器时应考虑对外供电电压的变化范围既能满足实验要求,又便于调节.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时,应使其大部分电阻线都用到.
(4)实验实际:除以上三个因素外,还应注重实验实际,如所用的电源与打点计时器的匹配问题等.
2.实物图连接的注意事项
(1)画线连接各元件,一般先从电源正极开始,按照电路原理图依次到开关,再到滑动变阻器,按顺序以单线连接方式将主电路中串联的元件依次串联起来;其次将要并联的元件再并联到电路中去.
(2)连线时要将导线接在接线柱上,两条导线不能交叉.
(3)要注意电表的量程和正、负接线柱,要使电流从电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1.为了测量一电阻的阻值Rx,现有以下器材:蓄电池E,电流表A,电压表V,滑动变阻器R,电阻箱RP,开关S1、S2,导线若干.某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A.闭合S1,断开S2,调节R和RP,使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合适,记下两表示数分别为I1、U1;
B.闭合S2,保持RP阻值不变,记下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分别为I2、U2.
(1)按电路图在实物图乙上连线.
(2)写出被测电阻的表达式Rx=____________(用两电表的读数表示).
(3)由于电流表、电压表都不是理想电表,则被测电阻的测量值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解析:(1)实物连线如图所示.
(2)由欧姆定律,第一次测量的电阻为电压表和RP的并联电阻,即U1I1=R并;第二次测量的电阻为电压表、Rx和RP的并联电阻,U2I2=RxR并Rx+R并,联立解得Rx=U1U2U1I2-U2I1.
(3)由于电流表、电压表内阻不影响被测电阻的测量,故其测量值等于真实值.
答案:(1)图见解析(2)U1U2U1I2-U2I1(3)等于
2.某同学为了测定一只电阻的阻值,采用了如下方法:
(1)用多用电表粗测:多用电表电阻挡有4个倍率,分别为×1k、×100、×10、×1.该同学选择“×100”倍率,用正确的操作步骤测量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太大(指针位置如图中虚线所示).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请你补充完整下列依次应该进行的主要操作步骤: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两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0Ω处;
C.重新测量并读数,若这时刻度盘上的指针位置如图中实线所示,测量结果是________.
(2)该同学用伏安法继续测定这只电阻的阻值,除被测电阻外,还有如下实验仪器:
A.直流电源(电动势3V,内阻不计)
B.电压表V1(量程0~5V,内阻约为5kΩ)
C.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约为25kΩ)
D.电流表A1(量程0~25mA,内阻约为1Ω)
E.电流表A2(量程0~250mA,内阻约为0.1Ω)
F.滑动变阻器一只,阻值0~20Ω
G.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在上述仪器中,电压表应选择________(选填“V1”或“V2”),电流表应选择________(选填“A1”或“A2”),请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原理图(电表用题中所给的符号表示).
解析:(1)指针偏转角度太大,说明选择的倍率偏大,因此应选用较小的倍率,将“×100”换为“×10”;此时的读数为指针所指的刻度乘以倍率,即电阻为12×10Ω=120Ω.
(2)由于电源电动势只有3V,所以电压表选择量程为0~5V的电压表V1;因电路中最大电流约为Im=3V120Ω=25mA,所以选用量程0~25mA的电流表A1;由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小于待测电阻的阻值,所以控制电路应选用分压接法,因待测电阻远大于电流表内阻,应选用电流表内接法,电路如图所示.
答案:(1)A.换用“×10”倍率C.120Ω
(2)V1A1图见解析
考点四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1.图象法:利用实验数据,将实验中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函数图象表示出来,这种方法叫图象法.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是物理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的优点是直观、简便,有取平均值的效果,由图线的斜率、截距、所包围面积和图线的交点等可以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及其关系,找出规律.
2.解析法:通过实验获取实验数据,代入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计算得到结果的方法叫解析法.应用解析法的要求是:(1)明确实验测量的相关物理量的关系式;(2)明确要研究的物理量和未知的物理量;(3)建立方程或方程组进行计算.
1.理想电压表内阻无穷大,而实际电压表并非如此,现要测量一个量程为0~3V、内阻约为3kΩ的电压表的阻值.实验室备有以下器材:
A.待测电压表V1:量程为0~3V、内阻约为3kΩ
B.电压表V2:量程为0~6V、内阻约为6kΩ
C.滑动变阻器R1:最大值20Ω、额定电流1A
D.定值电阻R0
E.电源:电动势6V,内阻约为1Ω
F.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利用以上器材设计如图甲所示测量电路,请你按图示电路将图乙的实验仪器连接起来.
(2)请写出按该电路测量电压表V1内阻RV的表达式,并指出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S,不断地调节变阻器R1滑片位置,记录多组电压表V1、V2示数,作出U2-U1图线如图丙所示.若R0=1480Ω,由图线上的数据可得RV=________Ω.
解析:(2)由欧姆定律有U2-U1R0=U1RV,解得RV=U1U2-U1R0,其中U1、U2分别为电压表V1、V2的示数,R0是定值电阻的阻值;
(3)由电路的电压关系可得U2=U11+R0RV,由U2-U1图象可知,斜率k=1+R0RV=1.5,若R0=1480Ω,则RV=2960Ω.
答案:(1)略(2)RV=U1U2-U1R0,其中U1、U2分别为电压表V1、V2的示数,R0是定值电阻的阻值(3)2960
2.要测定一个自感系数很大的线圈L的直流电阻RL,实验室提供以下器材:
A.待测线圈L:阻值约为2Ω,额定电流为2A
B.电流表A1:量程为0.6A,内阻为r1=0.2Ω
C.电流表A2:量程为3.0A,内阻r2约为0.04Ω
D.变阻器R1:阻值范围为0~10Ω
E.变阻器R2:阻值范围为0~1kΩ
F.定值电阻R3=10Ω
G.定值电阻R4=100Ω
H.电源E:电动势E约为9V,内阻很小
I.单刀单掷开关S1和S2,导线若干
要求实验时,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测得多组A1表、A2表的读数I1、I2,然后利用I1-I2图象求出线圈的电阻RL.
(1)实验中定值电阻应选择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择________.(请填器材序号)
(2)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器材用适当的符号表示).
(3)由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I2-I1图象如图所示,则线圈的直流电阻值为________.
解析:(1)将内阻已知的电流表A1串联定值电阻改装为电压表,利用伏安法测量线圈的直流电阻值.控制电路采用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滑动变阻器选用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R1;由于电源电动势约为9V,改装电压表时使用量程为0.6A的电流表A1与定值电阻R3串联,测量电路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电路如图所示.
(3)开关均闭合时,利用并联电路知识可得I1(R3+r1)=(I2-I1)RL,解得I2=R3+r1+RLRLI1,即I2-I1图线的斜率k=R3+r1+RLRL=6,解得RL=2.04Ω.
答案:(1)FD(2)图见解析(3)2.04Ω
课时规范训练
[基础巩固题组]
1.某同学测定一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该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________cm和________mm.
解析: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时,读数应读到mm的下一位,即长度测量值为60.10cm;题图乙中游标卡尺为五十分度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2mm,主尺读数为4mm,游标尺第10条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故游标尺读数为10×0.02mm=0.20mm,所以金属杆直径测量值为4.20mm.
答案:60.104.20
2.现有一合金制成的圆柱体,为测量该合金的电阻率,现用伏安法测圆柱体两端之间的电阻,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圆柱体的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该圆柱体的长度.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a和b所示.
(1)由上图读得圆柱体的直径为______cm,长度为______cm.
(2)若流经圆柱体的电流为I,圆柱体两端之间的电压为U,圆柱体的直径和长度分别为D、L,测得D、L、I、U表示的电阻率的关系式为ρ=________.
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1.5mm+34.4×0.01mm=1.844mm(1.842~1.846范围内的均可);游标卡尺的读数为42mm+8×0.05mm=42.40mm=4.240cm;
(2)圆柱体的横截面积为S′=πD22,由电阻定律R=ρLS和欧姆定律R=UI可知,ρ=πD2U4IL.
答案:(1)0.18444.240(2)πD2U4IL
3.分别读出下表中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填在表格中.
电表所选量程测量值
0~3V
0~15V
0~3A
0~0.6A

解析:0~3V的最小分度为0.1V,读数为2.17V;
0~15V的最小分度为0.5V,读数为10.8V;
0~3A的最小分度为0.1A,读数为0.80A;
0~0.6A的最小分度为0.02A,读数为0.16A.
答案:2.17(2.15~2.19均可)V10.8(10.6~10.9均可)V0.80(0.79~0.81均可)A0.16A
4.一个未知电阻,无法估计其电阻值,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此电阻,用如图所示甲、乙两种电路各测一次,用图甲测得的数据是3.0V,3.0mA.用图乙测得的数据是2.9V,4.0mA.由此可知,用图________测得Rx的误差较小,测量值Rx=________.
解析:对比两次测量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量,电压的变化量为原电压的130,电流的变化量为原电流的13,说明电压的变化量远小于电流的变化量.因此,电流表分压不明显,即电流表内阻RARx,所以采用图甲测量时误差较小,且Rx=UI=3.03.0×10-3Ω=1000Ω.
答案:甲1000Ω
[综合应用题组]
5.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所用电压表的内阻约为20kΩ,电流表的内阻约为10Ω,选择能够尽量减小误差的电路图接线进行实验,读得的各组数据用实心圆点标于坐标图上,如图所示.
(1)根据各点表示的数据描出IU图线,由此求得该电阻的阻值Rx=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在虚线框内画出“伏安法”测量该电阻的部分电路图.
解析:(1)图线如图所示
Rx=ΔUΔI=2.4×103Ω(2.3×103~2.5×103Ω)
(2)因满足RxRA>RVRx,故采用电流表内接法.
答案:见解析
6.为测量“12V,5W”的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功率,给定了以下器材:
电源:12V,内阻不计;
电流表:量程0~0.6A、0~3A,内阻约为0.2Ω;
电压表:量程0~3V、0~15V,内阻约为15kΩ;
滑动变阻器:0~20Ω,允许最大电流1A;
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要求加在小灯泡上的电压可从零开始调节.
(1)以下四个电路图你认为最合适的是________.
(2)在本实验中,电流表的量程可选________.
解析:(1)C与D电路图不符合电压从零开始调节.小灯泡的电阻RL=U2P=1225Ω=28.8Ω,RLRA=144,RVRL=520.8,由于RLRARVRL,故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应选A.
(2)小灯泡的额定电流I=PU=512A≈0.4A,故电流表量程为0~0.6A.
答案:(1)A(2)0~0.6A
实验八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
3.学会利用伏安法测电阻,进一步测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二、实验原理
由R=ρlS得ρ=RSl,因此,只要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横截面积S和金属丝的电阻R,即可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ρ.
1.把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R=UI.电路原理如图所示.
2.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量得金属丝的直径,算出横截面积S.
3.将测量的数据代入公式ρ=RSl求金属丝的电阻率.
三、实验器材
被测金属丝、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
1.直径测定
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导线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S=πd24.
2.电路连接
按如图所示的原理电路图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长度测量
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l.
4.U、I测量
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记入表格内,断开开关S.
5.拆去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五、数据处理
1.在求Rx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
(1)用Rx=UI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
(2)用UI图线的斜率求出.
2.计算电阻率
将记录的数据Rx、l、d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式ρ=RxSl=πd2U4lI.
六、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一般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开关、电流表、待测金属导线、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测金属导线的两端.
3.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端点间的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反复测量三次,求其平均值.
4.测金属导线直径一定要选三个不同部位进行测量,求其平均值.
5.闭合开关S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6.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强度I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
7.求Rx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用Rx=UI算出各次的测量值,再取平均值;第二种是用图象(UI图线)来求出.若采用图象法,在描点时,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尽可能地让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明显偏离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
七、误差分析
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2.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
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
4.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测量误差.
考点一实验原理与操作
[典例1]实验室购买了一捆标称长度为100m的铜导线,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其实际长度.该同学首先测得导线横截面积为1.0mm2,查得铜的电阻率为1.7×10-8Ωm,再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出铜导线的电阻Rx,从而确定导线的实际长度.
可供使用的器材有:
电流表:量程0.6A,内阻约0.2Ω;
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9k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5Ω;
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20Ω;
定值电阻:R0=3Ω;
电源:电动势6V,内阻可不计;
开关、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填“R1”或“R2”),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片移至________端(填“a”或“b”).
(2)在实物图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图甲电路完成剩余部分的连接.
(3)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流表的读数为0.50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V.
(4)导线实际长度为________m(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析(1)由(3)中电流表的读数为0.50A时,电压表的读数为2.30V可知,Rx和R0的总阻值约为4.60欧姆,若选用滑动变阻器R1,电源电压为6伏特,电流表的量程只有0.6A,会把电流表烧坏,故滑动变阻器应该选R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至a端保证连入电阻最大.
(2)如图所示
(3)由于电压表量程0~3V,分度值为0.1V,故读数为2.30V.
(4)Rx的阻值为1.60欧姆,由Rx=ρlS可知,l=RxSρ=1.60×1.0×10-61.7×10-8m≈94m.
答案(1)R2a(2)见解析图
(3)2.30(2.29~2.31均正确)(4)94(93~95均正确)
实物图连线的技巧
(1)总的原则:先串后并,接线到柱,注意量程和正负.
(2)对限流电路,只需用笔画线当作导线,从电源正极开始,把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伏安法”部分依次串联起来即可,注意电表的正、负接线柱和量程,滑动变阻器应调到阻值最大处.
(3)对分压电路,应该先把电源、开关和滑动变阻器的全部电阻丝三部分用导线连接起来,然后在滑动变阻器电阻丝两端之中任选一个接头,比较该接头和滑动头的电势高低,根据“伏安法”部分电表正负接线柱的情况,将“伏安法”部分接入该两点间.注意滑动变阻器应调到使“伏安法”部分所接两点间阻值最小处.
考点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典例2]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cm.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其读数应为________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x.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3V,内阻约1Ω)、电流表(内阻约0.1Ω)、电压表(内阻约3kΩ)、滑动变阻器R(0~20Ω,额定电流2A)、开关、导线若干.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
次数1234567
U/V0.100.300.701.001.501.702.30
I/A0.0200.0600.1600.2200.3400.4600.520
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他们测量Rx是采用图中的______图(填“甲”或“乙”).
(3)图丙是测量R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一端.请根据(2)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中实物间的连线,并使闭合开关的瞬间,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至于被烧坏.
(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图丁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描绘出UI图线.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Rx=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电阻率约为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1×10-2ΩmB.1×10-3Ωm
C.1×10-6ΩmD.1×10-8Ωm
(6)(多选)任何实验测量都存在误差.本实验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
A.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C.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
D.用UI图象处理数据求金属丝电阻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0mm+39.7×0.01mm=0.397mm
(2)通过给定的数据发现电压接近从零开始,故滑动变阻器采用的是分压式接法,即甲图.
(3)对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连线时应使测量电路在开始时分到的电压为零,实物图如图1所示.
(4)如图2所示,图线应过原点,且使大多数点在一条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图线的斜率反映了金属丝的电阻,所以Rx=4.5Ω.
(5)由Rx=ρl/S,S=π(d/2)2,取d=4×10-4m、l=0.5m、Rx=4.5Ω,解得ρ=1×10-6Ωm.
(6)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A错误;由于电流表、电压表内阻引起的误差为系统误差,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则可以消除系统误差,B错误,C正确;利用UI图象处理数据,相当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偶然误差,D正确.
答案(1)0.397(0.395~0.399均正确)(2)甲
(3)见解析图甲(4)见解析图乙4.5(4.3~4.7均正确)
(5)C(6)CD
(1)作图象时,应使大多数的点在直线或平滑的曲线上,不在线上的点尽量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误差较大的点舍去不用.
(2)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的关系
①偶然误差: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物理量的影响而产生的.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或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可减小偶然误差.
②系统误差:由于仪器本身不精密,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完善而产生的.通过校准仪器或改进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原理可减小误差.
考点三实验改进拓展创新
1.创新点分析
(1)基于教材中的电学实验,着重考查实验原理的改进、实验步骤、误差分析;
(2)重视电学的实验方法,问题设置结合科技、生产、生活的实际;
(3)基本仪器的使用是考查的热点,实验的器材选择、实际操作是考查的重点,设计型实验是考查的难点,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是考查的核心.
2.命题视角
视角1基本仪器的使用及读数(如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电压表、电流表及多用电表的读数)
视角2实验仪器的选择、测量电路、控制电路的选择
视角3完善基本操作过程
视角4根据题目给出的实验器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新的实验方案
[典例3]同学们测量某电阻丝的电阻Rx,所用电流表的内阻与Rx相当,电压表可视为理想电压表.
(1)若使用图甲所示电路图进行实验,要使得Rx的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电压表的a端应连接到电路的________点(选填“b”或“c”).
(2)测得电阻丝的UI图如图乙所示,则Rx为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实验中,随电压进一步增加,电阻丝逐渐进入炽热状态.某同学发现对炽热电阻丝吹气,其阻值会变化.他们对此现象进行探究,在控制电阻丝两端的电压为10V的条件下,得到电阻丝的电阻Rx随风速v(用风速计测)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当风速增加时,Rx会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在风速增加过程中,为保持电阻丝两端电压为10V,需要将滑动变阻器RW的滑片向________端调节(选填“M”或“N”).
(4)为了通过电压表的示数来显示风速,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其中R为两只阻值相同的电阻,Rx为两根相同的电阻丝,一根置于气流中,另一根不受气流影响,V为待接入的理想电压表.如果要求在测量中,风速从零开始增加,电压表的示数也从零开始增加,则电压表“+”端和“-”端应分别连接到电路中的__________点和__________点(在“a”“b”“c”“d”中选填).
解析(1)电流表内阻和电阻丝阻值相当,电压表为理想电表,当a端接到b点时,电流表的内阻对Rx两端电压的测量影响较大,故用外接法,即接在c点.
(2)直接利用图象斜率计算即可;
(3)根据图象,可知电阻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减小;风速增加时,Rx阻值变小,电路总电阻变小,干路电流变大,导致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变小,为保持电阻丝两端的电压为10V,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M端调节;
(4)由(3)知,电阻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减小,在串联电路中分到的电压也减小,观察电路知中间支路的两个电阻一直平分电压,而左侧支路无风时两个电阻平分电压,有风时上半部分Rx分压多,下半部分Rx分压少,要求风速从零增加时,电压表示数从零开始增加,分析电路中的分压情况可知,只有b、d两点间的电压满足上述要求,故电压表应接在b、d之间,且b点电势高,因此电压表的“+”端接b,“-”端接d.
答案(1)c(2)4.1(4.0~4.2)(3)减小M(4)bd
1.图(a)是测量电阻Rx的原理图.学生电源输出电压可调,电流表量程选0.6A(内阻不计),标有长度刻度的均匀电阻丝ab的总长为30.0cm.
(1)根据原理图连接图(b)的实物图.
(2)断开S2,合上S1;调节电源输出电压为3.0V时,单位长度电阻丝的电压u=________V/cm.记录此时电流表A1的示数.
(3)保持S1闭合,合上S2;滑动c点改变ac的长度L,同时调节电源输出电压,使电流表A1的示数与步骤(2)记录的值相同,记录长度L和A2的示数I.测量6组L和I值,测量数据已在图(c)中标出,写出Rx与L、I、u的关系式Rx=________;根据图(c)用作图法算出Rx=________Ω.
解析:(1)如图所示
(2)断开S2,合上S1,电阻丝两端的电压为3.0V,则电阻丝单位长度的电压为u=3.0V30cm=0.1V/cm.
(3)由于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因此ac段单位长度上的电压不变,Rx两端的电压为Lu,根据欧姆定律有Rx=LuI.L=RxuI,作出图象,如图所示,则根据图象的斜率求得Rx=6Ω.
答案:(1)见解析图(2)0.1(3)LuI6
2.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某种电阻丝材料的电阻率,所用电阻丝的电阻约为20Ω.带有刻度尺的木板上有a和b两个接线柱,把电阻丝拉直后固定在接线柱a和b上.在电阻丝上夹上一个带有接线柱c的小金属夹,沿电阻丝移动金属夹,可改变其与电阻丝接触点P的位置,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可供选择的器材还有:
电池组E(电动势为3.0V,内阻约为1Ω);
电流表A1(量程0~100mA,内阻约为5Ω);
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约为0.2Ω);
电阻箱R(0~999.9Ω);
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用螺旋测微器在电阻丝上三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电阻丝的直径;
B.将选用的实验器材,按照图甲连接实验电路;
C.调节电阻箱使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较大;
D.将金属夹夹在电阻丝上某位置,闭合开关,调整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满偏,然后断开开关.记录电阻箱的电阻值R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L;
E.改变金属夹与电阻丝接触点的位置,闭合开关,调整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再次满偏.重复多次,记录每一次电阻箱的电阻值R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L;
F.断开开关,整理好器材.
(1)某次测量电阻丝直径d时,螺旋测微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d=________mm;
(2)实验中电流表应选择________(选填“A1”或“A2”);
(3)用记录的多组电阻箱的阻值R和对应的接入电路中电阻丝长度L的数据,绘出了如图丙所示的RL关系图线,图线在R轴的截距为R0,在L轴的截距为L0,再结合测出的电阻丝直径d,写出电阻丝的电阻率表达式ρ=________(用给定的物理量符号和已知常数表示).
(4)本实验中,电流表的内阻对电阻率的测量结果________影响(选填“有”或“无”).
解析:(1)根据螺旋测微器读数规则可得
d=0.5mm+0.232mm=0.732mm;
(2)根据题意,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最大电流为I=3V20Ω=0.15A=150mA,故电流表选择A1即可;
(3)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知,E=I(R+r+RA+R电阻丝)=IR+r+RA+ρ4Lπd2,联立解得R=EI-r-RA-4ρπd2L,由已知条件可知,k=R0L0=4ρπd2,解得ρ=πd2R04L0;
(4)由ρ=πd2R04L0可知,本实验中电流表的内阻对电阻率的测量结果无影响.
答案:(1)0.732(2)A1(3)πd2R04L0(4)无
高效演练跟踪检测
1.(1)在测定一根粗细均匀合金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利用螺旋测微器测定合金丝直径的过程如图所示,校零时的读数为________mm,合金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
(2)为了精确测量合金丝的电阻Rx,设计出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图,按照该电路图完成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
解析:(1)由于螺旋测微器开始起点有误差,估读为0.007mm,测量后要去掉开始误差.
(2)将电表连入电路时注意电流要从正接线柱流入,掌握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连接图如图所示.
答案:(1)0.0070.638(0.636mm~0.640mm)
(2)见解析图

20xx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9章-磁场(10份打包有课件)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xx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9章-磁场(10份打包有课件)”,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节磁场的描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一、磁场、磁感应强度
1.磁场
(1)基本性质:磁场对处于其中的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有磁力的作用.
(2)方向:小磁针的N极所受磁场力的方向.
2.磁感应强度
(1)物理意义: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
(2)定义式:B=FIL(通电导线垂直于磁场).
(3)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4)单位:特斯拉,符号T.
二、磁感线及几种常见的磁场分布
1.磁感线
在磁场中画出一些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这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一致.
2.几种常见的磁场
(1)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的磁场(如图所示)
(2)几种电流周围的磁场分布
直线电流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环形电流的磁场
特点无磁极、非匀强且距导线越远处磁场越弱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管内为匀强磁场且磁场最强,管外为非匀强磁场环形电流的两侧是N极和S极且离圆环中心越远,磁场越弱
安培定则

立体图

横截面图

纵截面图

(3)磁感线的特点
①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②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强弱.
③磁感线是闭合曲线,没有起点和终点.在磁体外部,从N极指向S极,在磁体内部,从S极指向N极.
④磁感线是假想的曲线,不相交、不中断、不相切.
三、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
1.大小
(1)F=BILsinθ(其中θ为B与I之间的夹角)
(2)磁场和电流垂直时F=BIL.
(3)磁场和电流平行时F=0.
2.方向
(1)用左手定则判定:伸开左手,使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掌心进入,并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2)安培力的方向特点:F⊥B,F⊥I,即F垂直于B和I决定的平面.(注意:B和I可以有任意夹角)
[自我诊断]
1.判断正误
(1)小磁针N极受磁场力的方向就是该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2)磁场中的一小段通电导体在该处受力为零,此处B一定为零.(×)
(3)由定义式B=FIL可知,电流强度I越大,导线L越长,某点的磁感应强度就越小.(×)
(4)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
(5)通电线圈可等效成条形磁铁,它周围的磁感线起始于线圈一端,终止于线圈的另一端.(×)
(6)安培力的方向既跟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又跟电流方向垂直.(√)
2.(多选)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关于指南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指南针可以仅具有一个磁极
B.指南针能够指向南北,说明地球具有磁场
C.指南针的指向会受到附近铁块的干扰
D.在指南针正上方附近沿指针方向放置一直导线,导线通电时指南针不偏转
解析:选BC.指南针有N、S两个磁极,受到地磁场的作用静止时S极指向南方,A错误,B正确.指南针有磁性,可以与铁块相互吸引,C正确.由奥斯特实验可知,小磁针在通电导线放置位置合适的情况下,会发生偏转,D错误.
3.磁场中某区域的磁感线如图所示,则()
A.a、b两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不等,Ba>Bb
B.a、b两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不等,Ba<Bb
C.同一通电导线放在a处受力一定比放在b处受力大
D.同一通电导线放在a处受力一定比放在b处受力小
解析:选B.在磁场中,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故Ba<Bb,A错误,B正确.同一通电导线如果都垂直放入磁场中,则在a处受力一定比b处受力小,但如果导线与磁场平行放置,受力均为0,故C、D均错误.
4.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
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
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
D.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
解析:选B.根据左手定则,安培力垂直于电流和磁感应强度所组成的平面,A错误,B正确.由安培力公式F=BILsinθ(θ为B与I的夹角)可知,C错误.若在垂直于磁感应强度的平面内将直导线折成直角,其有效长度变为原来的22,安培力大小也变为原来的22,D错误.
考点一磁场的理解及安培定则
1.磁感应强度的三点理解
(1)磁感应强度由磁场本身决定,因此不能根据定义式B=FIL认为B与F成正比,与IL成反比.
(2)测量磁感应强度时小段通电导线必须垂直磁场放入,如果平行磁场放入,则所受安培力为零,但不能说该点的磁感应强度为零.
(3)磁感应强度是矢量,其方向为放入其中的小磁针N极的受力方向,也是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2.安培定则的应用
在运用安培定则判定直线电流和环形电流的磁场时应分清“因”和“果”.
原因(电流方向)结果(磁场绕向)
直线电流的磁场大拇指四指
环形电流的磁场四指大拇指

3.磁场的叠加
磁感应强度是矢量,计算时与力的计算方法相同,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进行合成与分解.
◆特别提醒:两个电流附近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是由两个电流分别独立存在时产生的磁场在该处的磁感应强度叠加而成的.
1.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当指南针上方有一条水平放置的通电导线时,其N极指向变为如图实线小磁针所示.则对该导线电流的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可能东西放置,通有由东向西的电流
B.可能东西放置,通有由西向东的电流
C.可能南北放置,通有由北向南的电流
D.可能南北放置,通有由南向北的电流
解析:选C.若导线东西放置,通有由东向西的电流,根据安培定则可知,小磁针所在处合磁场方向将在南北方向上,其不会出现题图所示情况,故选项A错误.若导线东西放置,通有由西向东的电流,根据安培定则可知,小磁针N极不偏转,故选项B错误.若导线南北放置,通有由北向南的电流时,根据安培定则可知,小磁针N极将顺时针偏转,可转向图中实线所示位置,故选项C正确.若导线南北放置,通有由南向北的电流,根据安培定则可知,小磁针N极将逆时针偏转,指向西北方,故选项D错误.
2.(20xx河北廊坊模拟)(多选)无限长通电直导线在周围某一点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与电流大小成正比,与导线到这一点的距离成反比,即B=kIr(式中k为常数).如图所示,两根相距L的无限长直导线分别通有电流I和3I.在两根导线的连线上有a、b两点,a点为两根直导线连线的中点,b点距电流为I的导线的距离为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和b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同
B.a点和b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反
C.a点和b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比为8∶1
D.a点和b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比为16∶1
解析:选AD.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导线周围的磁场的磁感线,是围绕导线形成的同心圆,两导线在a处的磁感应强度方向都向下,则合磁感应强度方向向下;根据B=kIr,电流为3I导线在b处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向下,而电流为I导线在b处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向上,因电流为3I导线在b处产生的磁场较大,则合磁感应强度方向向下,因此a点和b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同,故A正确,B错误.
两导线在a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1=3kIL2+kIL2=k8IL;两导线在b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2=3kI2L-kIL=kI2L,则a点和b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16∶1,故C错误,D正确.
3.(20xx江西南昌调研)如图所示,M、N和P是以MN为直径的半圆弧上的三点,O为半圆弧的圆心,∠MOP=60°,在M、N处各有一条长直导线垂直穿过纸面,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的恒定电流,方向如图所示,这时O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1.若将M处长直导线移至P处,则O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那么B2与B1之比为()
A.3∶1B.3∶2
C.1∶1D.1∶2
解析:选B.如图所示,当通有电流的长直导线在M、N两处时,根据安培定则,可知:二者在圆心O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都为B1/2;当将M处长直导线移到P处时,两直导线在圆心O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也为B1/2,做平行四边形,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可得B2B1=B22B12=cos30°=32,故选项B正确.
4.(20xx湖北三市六校联考)如图甲所示,无限长导线均通以恒定电流I.直线部分和坐标轴接近重合,弯曲部分是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的相同半径的一段圆弧,已知直线部分在原点O处不形成磁场,则图乙中O处磁感应强度和图甲中O处磁感应强度相同的是()
解析:选A.由题意可知,图甲中O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是其中一段在O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的2倍,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图A中,根据安培定则可知,左上段与右下段的通电导线产生的磁场叠加为零,则剩余的两段通电导线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是其中一段在O点的磁感应强度的2倍,且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故A正确;同理,图B中,四段通电导线在O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是其中一段在O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4倍,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故B错误;图C中,右上段与左下段产生磁场叠加为零,则剩余两段产生磁感应强度大小是其中一段在O点产生磁感应强度的2倍,方向垂直纸面向外,故C错误;图D中,四段在O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是其中一段在O点产生磁感应强度的2倍,方向垂直纸面向外,故D错误.
磁感应强度叠加三步骤
空间中的磁场通常会是多个磁场的叠加,磁感应强度是矢量,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计算或判断.其步骤如下:
(1)确定场源,如通电导线.
(2)定位空间中需求解磁场的点,利用安培定则判定各个场源在这一点上产生的磁场的大小和方向.如图中M、N在c点产生的磁场.
(3)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如图中的合磁场B.
考点二安培力作用下的平衡与加速问题
1.分析导体在磁场中平衡和加速问题的思路
(1)确定要研究的导体.
(2)按照已知力→重力→安培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对导体受力分析.
(3)分析导体的运动情况.
(4)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
2.受力分析的注意事项
(1)安培力的方向特点:F⊥B,F⊥I,即F垂直于B和I决定的平面.
(2)安培力的大小:应用公式F=BILsinθ计算弯曲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大小时,有效长度L等于曲线两端点的直线长度.
(3)视图转换:对于安培力作用下的力学问题,导体棒的受力往往分布在三维空间的不同方向上,这时应利用俯视图、剖面图或侧视图等,变立体图为二维平面图.
考向1:安培力作用下静态平衡问题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安培力和其它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可根据磁场方向、电流方向结合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方向.
[典例1](20xx广东广州三模)(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度为L的直导线用两绝缘细线悬挂于O、O′,并处于匀强磁场中,当导线中通以沿x正方向的电流I,且导线保持静止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磁感应强度方向和大小可能为()
A.z正向,mgILtanθ
B.y正向,mgIL
C.z负向,mgILtanθ
D.沿悬线向上,mgILsinθ
解析本题要注意在受力分析时把立体图变成侧视平面图,然后通过平衡状态的受力分析来确定B的方向和大小.若B沿z正向,则从O向O′看,导线受到的安培力F=ILB,方向水平向左,如图甲所示,导线无法平衡,A错误.
若B沿y正向,导线受到的安培力竖直向上,如图乙所示.当FT=0,且满足ILB=mg,即B=mgIL时,导线可以平衡,B正确.
若B沿z负向,导线受到的安培力水平向右,如图丙所示.若满足FTsinθ=ILB,FTcosθ=mg,即B=mgtanθIL,导线可以平衡,C正确.若B沿悬线向上,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左斜下方向,如图丁所示,导线无法平衡,D错误.
答案BC
考向2:安培力作用下动态平衡问题
此类题目是平衡问题,只是由于磁场大小或方向、电流大小或方向的变化造成安培力变化,与力学中某个力的变化类似的情景.
[典例2](20xx陕西西安模拟)如图所示,长为L的通电直导体棒放在光滑水平绝缘轨道上,劲度系数为k的水平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拴在棒的中点,且与棒垂直,整个装置处于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弹簧伸长x时,棒处于静止状态.则()
A.导体棒中的电流方向从b流向a
B.导体棒中的电流大小为kxBL
C.若只将磁场方向缓慢顺时针转过一小角度,x变大
D.若只将磁场方向缓慢逆时针转过一小角度,x变大
解析由受力平衡可知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右,由左手定则可知,导体棒中的电流方向从a流向b,故A错误;由于弹簧伸长为x,根据胡克定律有kx=BIL,可得I=kxBL,故B正确;若只将磁场方向缓慢顺时针或逆时针转过一小角度,则安培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减小,根据力的平衡可得,弹簧弹力变小,导致x变小,故C、D错误.
答案B
考向3:安培力作用下加速问题
此类题目是导体棒在安培力和其它力作用下合力不再为零,而使导体棒产生加速度,根据受力特点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是常用方法.
[典例3]如图所示,PQ和MN为水平平行放置的金属导轨,相距1m,导体棒ab跨放在导轨上,棒的质量为m=0.2kg,棒的中点用细绳经滑轮与物体相连,物体的质量M=0.3kg,棒与导轨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2T,方向竖直向下,为了使物体以加速度a=3m/s2加速上升,应在棒中通入多大的电流?方向如何?(g=10m/s2)
解析导体棒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
fm=0.5mg=1N
M的重力为G=Mg=3N
要使物体加速上升,则安培力方向必须水平向左,则根据左手定则判断得知棒中电流的方向为由a到b.
根据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安-G-fm=(m+M)a
F安=BIL
联立得I=2.75A
答案2.75A方向由a→b
安培力作用下导体的分析技巧
(1)安培力作用下导体的平衡问题与力学中的平衡问题分析方法相同,只不过多了安培力,解题的关键是画出受力分析示意图.
(2)安培力作用下导体的加速问题与动力学问题分析方法相同,关键是做好受力分析,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
考点三磁场中导体运动方向的判断
1.判定通电导体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思路
研究对象:通电导线或导体――→明确导体所在位置的磁场分布情况――→利用左手定则
导体的受力情况――→确定导体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的方向
2.几种判定方法
电流元法分割为电流元――→左手定则安培力方向―→整段导体所受合力方向―→运动方向
特殊位置法在特殊位置―→安培力方向―→运动方向
等效法环形电流??小磁针
条形磁铁??通电螺线管??多个环形电流
结论法同向电流互相吸引,异向电流互相排斥;两不平行的直线电流相互作用时,有转到平行且电流方向相同的趋势
转换研究对象法定性分析磁体在电流磁场作用下如何运动或运动趋势的问题,可先分析电流在磁体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然后由牛顿第三定律,确定磁体所受电流磁场的作用力,从而确定磁体所受合力及运动方向

1.一个可以自由运动的线圈L1和一个固定的线圈L2互相绝缘垂直放置,且两个线圈的圆心重合,如图所示.当两线圈中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时,从左向右看,线圈L1将()
A.不动
B.顺时针转动
C.逆时针转动
D.在纸面内平动
解析:选B.方法一(电流元法)把线圈L1沿水平转动轴分成上下两部分,每一部分又可以看成无数段直线电流元,电流元处在L2产生的磁场中,根据安培定则可知各电流元所在处的磁场方向向上,由左手定则可得,上半部分电流元所受安培力均指向纸外,下半部分电流元所受安培力均指向纸内,因此从左向右看线圈L1将顺时针转动.
方法二(等效法)把线圈L1等效为小磁针,该小磁针刚好处于环形电流I2的中心,小磁针的N极应指向该点环形电流I2的磁场方向,由安培定则知I2产生的磁场方向在其中心处竖直向上,而L1等效成小磁针后,转动前,N极指向纸内,因此小磁针的N极应由指向纸内转为向上,所以从左向右看,线圈L1将顺时针转动.
方法三(结论法)环形电流I1、I2之间不平行,则必有相对转动,直到两环形电流同向平行为止.据此可得,从左向右看,线圈L1将顺时针转动.
2.如图所示,蹄形磁铁用柔软的细绳悬吊在天花板上,在磁铁两极的正下方固定着一根水平直导线,当直导线中通以向右的电流时()
A.磁铁的N极向纸外、S极向纸内转动,绳子对磁铁的拉力减小
B.磁铁的S极向纸外、N极向纸内转动,绳子对磁铁的拉力减小
C.磁铁的N极向纸外、S极向纸内转动,绳子对磁铁的拉力增大
D.磁铁的S极向纸外、N极向纸内转动,绳子对磁铁的拉力增大
解析:选C.假设磁铁不动,导线运动,根据安培定则可知,通电导线左边的磁场斜向下,而右边的磁场斜向上,那么在导线两侧取两小段,根据左手定则可知,左边一小段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右侧一小段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从上往下看,导线顺时针转动.如今导线不动,磁铁运动,根据相对运动,则知磁铁逆时针转动(从上向下看),即N极向纸外转动,S极向纸内转动.当转动90°时,导线所受的安培力方向竖直向上,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磁铁受到导线向下的作用力,故绳子对磁铁的拉力增大,C正确.
判断磁场中导体运动趋势的两点注意
(1)应用左手定则判定安培力方向时,磁感线穿入手心,大拇指一定要与磁感线方向垂直,四指与电流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磁感线方向垂直,这是因为:F一定与B垂直,I不一定与B垂直.
(2)导体与导体之间、磁体与磁体之间、磁体与导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其他作用力一样具有相互性,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课时规范训练
[基础巩固题组]
1.中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最早记载了地磁偏角:“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进一步研究表明,地球周围地磁场的磁感线分布示意如图.结合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场的南、北极不重合
B.地球内部也存在磁场,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C.地球表面任意位置的地磁场方向都与地面平行
D.地磁场对射向地球赤道的带电宇宙射线粒子有力的作用
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场的南、北极不重合,存在磁偏角,A正确.磁感线是闭合的,再由图可推知地球内部存在磁场,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故B正确.只有赤道上方附近的磁感线与地面平行,故C错误.射向地球赤道的带电宇宙射线粒子的运动方向与地磁场方向不平行,故地磁场对其有力的作用,这是磁场的基本性质,故D正确.
2.三根平行的长直导体棒分别过正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并与该三角形所在平面垂直,各导体棒中均通有大小相等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则三角形的中心O处的合磁场方向为()
A.平行于AB,由A指向B
B.平行于BC,由B指向C
C.平行于CA,由C指向A
D.由O指向C
解析:选A.如图所示,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导体A中电流在O点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平行BC,同理,可知导线B、C中电流在O点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分别平行于AC、AB,又由于三根导线中电流大小相等,到O点的距离相等,则它们在O点处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再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O处的合磁场方向为平行于AB,由A指向B,故选项A正确.
3.如图所示,AC是一个用长为L的导线弯成的、以O为圆心的四分之一圆弧,将其放置在与平面AOC垂直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当在该导线中通以由C到A,大小为I的恒定电流时,该导线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BIL,平行于OC向左
B.22BILπ,垂直于AC的连线指向左下方
C.22BILπ,平行于OC向右
D.22BIL,垂直于AC的连线指向左下方
解析:选B.直导线折成半径为R的14圆弧形状,在磁场中的有效长度为2R,又因为L=14×2πR,则安培力F=BI2R=22BILπ.安培力的方向与有效长度的直线AC垂直,根据左手定则可知,安培力的方向垂直于AC的连线指向左下方,B正确.
4.如图所示,用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折成平面梯形框架abcd.其中ab、cd边与ad边夹角均为60°,ab=bc=cd=L,长度为L的电阻丝电阻为R0,框架与一电动势为E、内阻r=R0的电源相连接,垂直于框架平面有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则梯形框架abcd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0B.5BEL11R0
C.10BEL11R0D.BELR0
解析:选C.并联部分的总电阻为R并=3R02R03R0+2R0=65R0,电路中的总电流I=ER并+r,所以线框受到的合外力F=BI2L=10BEL11R0,C正确.
5.如图所示,接通开关S的瞬间,用丝线悬挂于一点、可自由转动的通电直导线AB将()
A.A端向上,B端向下,悬线张力不变
B.A端向下,B端向上,悬线张力不变
C.A端向纸外,B端向纸内,悬线张力变小
D.A端向纸内,B端向纸外,悬线张力变大
解析:选D.当开关S接通时,由安培定则知导线附近磁感线分布如图,由左手定则判断出通电直导线此时左部受力指向纸内,右部受力指向纸外,导线将转动,转到与磁感线接近垂直时,导线转动的同时,相当于具有向里的电流,则导线受安培力将竖直向下,可知悬线张力变大,故选项D正确.
6.电磁炮是一种理想的兵器,它的主要原理如图所示,利用这种装置可以把质量为m=2.0g的弹体(包括金属杆EF的质量)加速到6km/s.若这种装置的轨道宽d=2m、长L=100m、电流I=10A、轨道摩擦不计且金属杆EF与轨道始终垂直并接触良好,则下列有关轨道间所加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力的最大功率结果正确的是()
A.B=18T,Pm=1.08×108W
B.B=0.6T,Pm=7.2×104W
C.B=0.6T,Pm=3.6×106W
D.B=18T,Pm=2.16×106W
解析:选D.通电金属杆在磁场中受安培力的作用而对弹体加速,由功能关系得BIdL=12mv2m,代入数值解得B=18T;当速度最大时磁场力的功率也最大,即Pm=BIdvm,代入数值得Pm=2.16×106W,故选项D正确.
[综合应用题组]
7.质量为m、长为L的直导体棒放置于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上,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直导体棒中通有恒定电流,平衡时导体棒与圆弧圆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成60°角,其截面图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导体棒中电流的分析正确的是()
A.导体棒中电流垂直纸面向外,大小为I=3mgBL
B.导体棒中电流垂直纸面向外,大小为I=3mg3BL
C.导体棒中电流垂直纸面向里,大小为I=3mgBL
D.导体棒中电流垂直纸面向里,大小为I=3mg3BL
解析:选C.根据左手定则可知,不管电流方向向里还是向外,安培力的方向只能沿水平方向,再结合导体棒的平衡条件可知,安培力只能水平向右,据此可判断出,导体棒中的电流垂直纸面向里,对导体棒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并根据平衡条件可知,F=mgtan60°,又安培力为F=BIL,联立可解得I=3mgBL,故选项C正确.
8.如图所示,两平行光滑金属导轨固定在绝缘斜面上,导轨间距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与水平直导体棒ab相连,弹簧与导轨平面平行并与ab垂直,直导体棒垂直跨接在两导轨上,空间存在垂直导轨平面斜向上的匀强磁场.闭合开关K后导体棒中的电流为I,导体棒平衡时,弹簧伸长量为x1;调转图中电源极性,使导体棒中电流反向,导体棒中电流仍为I,导体棒平衡时弹簧伸长量为x2.忽略回路中电流产生的磁场,则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为()
A.kIL(x1+x2)B.kIL(x2-x1)
C.k2IL(x2+x1)D.k2IL(x2-x1)
解析:选D.由平衡条件可得mgsinα=kx1+BIL;调转图中电源极性使导体棒中电流反向,由平衡条件可得mgsinα+BIL=kx2,联立解得B=k2IL(x2-x1).选项D正确.
9.(多选)如右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上,垂直斜面放置一根长为L、质量为m的直导体棒,当通以图示方向电流I时,欲使导体棒静止在斜面上,可加一平行于纸面的匀强磁场,当外加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由垂直斜面向上沿逆时针方向转至水平向左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过程中磁感应强度B逐渐增大
B.此过程中磁感应强度B先减小后增大
C.此过程中磁感应强度B的最小值为mgsinαIL
D.此过程中磁感应强度B的最大值为mgtanαIL
解析:选AC.导体棒受重力、支持力、安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当外加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由垂直斜面向上沿逆时针方向转至水平向左的过程中,安培力由沿斜面向上转至竖直向上,导体棒受力的动态变化如图所示,则由图知安培力逐渐增大,即此过程中磁感应强度B逐渐增大,A对、B错;刚开始安培力F最小,有sinα=Fmg,所以此过程中磁感应强度B的最小值为mgsinαIL,C对;最后安培力最大,有F=mg,即此过程中磁感应强度B的最大值为mgIL,D错.
10.如图所示,一长为10cm的金属棒ab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水平地悬挂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1T,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弹簧上端固定,下端与金属棒绝缘,金属棒通过开关与一电动势为12V的电池相连,电路总电阻为2Ω.已知开关断开时两弹簧的伸长量均为0.5cm;闭合开关,系统重新平衡后,两弹簧的伸长量与开关断开时相比均改变了0.3cm.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取10m/s2.判断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并求出金属棒的质量.
解析:金属棒通电后,闭合回路电流I=ER=122A=6A
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BIL=0.06N.
开关闭合后,电流方向为从b到a,由左手定则可判断知金属棒受到的安培力方向竖直向下
由平衡条件知:开关闭合前:
2kx=mg
开关闭合后:2k(x+Δx)=mg+F
代入数值解得m=0.01kg.
答案:方向竖直向下0.01kg
11.某同学用图中所给器材进行与安培力有关的实验.两根金属导轨ab和a1b1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且相互平行,足够大的电磁铁(未画出)的N极位于两导轨的正上方,S极位于两导轨的正下方,一金属棒置于导轨上且与两导轨垂直.
(1)在图中画出连线,完成实验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以限流方式接入电路,且在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沿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
(2)为使金属棒在离开导轨时具有更大的速度,有人提出以下建议:
A.适当增加两导轨间的距离
B.换一根更长的金属棒
C.适当增大金属棒中的电流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
解析:(1)由于磁场方向竖直向下,要使金属棒的运动如图所示,则金属棒中电流由里向外,滑动变阻器用限流接法,实物图连接如图所示.
(2)为使金属棒离开时速度较大,由动能定理知BILx=12mv2,v=2BILxm,适当增大两导轨间的距离,可以增大v,适当增大金属棒的电流可以增大v,换一根更长的金属棒,增大了质量,v变小,因此A、C正确.
答案:(1)图见解析(2)AC
12.载流长直导线周围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kI/r,式中常量k0,I为电流强度,r为距导线的距离.在水平长直导线MN正下方,矩形线圈abcd通以逆时针方向的恒定电流,被两根等长的轻质绝缘细线静止地悬挂,如图所示.开始时MN内不通电流,此时两细线内的张力均为T0.当MN通以强度为I1的电流时,两细线内的张力均减小为T1;当MN内的电流强度变为I2时,两细线的张力均大于T0.
(1)分别指出强度为I1、I2的电流的方向;
(2)求MN分别通以强度为I1和I2电流时,线框受到的安培力F1与F2大小之比;
(3)当MN内的电流强度为I3时两细线恰好断裂,在此瞬间线圈的加速度大小为a,求I3.
解析:(1)由题意知,当MN通以电流I1时,线圈受到的安培力向上,根据左手定则、安培定则可以判断I1的方向向左,当MN通以电流I2时,线圈受到的安培力应向下,同理,可以判断I2的方向向右.
(2)当MN中的电流为I时,线圈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
F=kIiL1r1-1r2
式中r1、r2分别为ab、cd与MN的间距,i为线圈中的电流,L为ab、cd的长度.
所以F1F2=I1I2
(3)设MN中电流为I3时,线圈所受安培力为F3,由题设条件有2T0=mg,2T1+F1=mg,F3+mg=ma,I1I3=F1F3,由以上各式得I3=T0a-gT0-T1gI1
答案:(1)I1方向向左,I2方向向右(2)F1F2=I1I2
(3)T0a-gT0-T1gI1
第2节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一、洛伦兹力
1.定义:运动电荷在磁场中所受的力.
2.大小
(1)v∥B时,F=0.
(2)v⊥B时,F=qvB.
(3)v与B夹角为θ时,F=qvBsin_θ.
3.方向
(1)判定方法:应用左手定则,注意四指应指向正电荷运动方向或负电荷运动的反方向.
(2)方向特点:F⊥B,F⊥v.即F垂直于B、v决定的平面.(注意B和v可以有任意夹角).
由于F始终垂直于v的方向,故洛伦兹力永不做功.
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1.若v∥B,带电粒子以入射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
2.若v⊥B,带电粒子在垂直于磁感线的平面内,以入射速度v做匀速圆周运动.
3.基本公式
(1)向心力公式:qvB=mv2r.
(2)轨道半径公式:r=mvBq.
(3)周期公式:T=2πrv=2πmqB.
f=1T=Bq2πm.
ω=2πT=2πf=Bqm.
三、洛伦兹力的应用实例
1.回旋加速器
(1)构造:如图所示,D1、D2是半圆形金属盒,D形盒的缝隙处接交流电源.D形盒处于匀强磁场中.
(2)原理:交变电流的周期和粒子
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相等,粒子在圆周运动的过程中一次一次地经过D形盒缝隙,两盒间的电势差一次一次地反向,粒子就会被一次一次地加速.由qvB=mv2R,得Ekm=q2B2R22m,可见粒子获得的最大动能由磁感应强度B和D形盒半径R决定,与加速电压无关.
2.质谱仪
(1)构造:如图所示,由粒子源、加速电场、偏转磁场和照相底片等组成.
(2)原理:粒子由静止在加速电场中被加速,根据动能定理qU=12mv2可知进入磁场的速度v=2qUm.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偏转,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qvB=mv2r.由以上几式可得出需要研究的物理量如粒子轨道半径、粒子质量、比荷等.
[自我诊断]
1.判断正误
(1)洛伦兹力和安培力的方向都与磁场方向垂直.(√)
(2)粒子在只受到洛伦兹力作用时运动的动能不变.(√)
(3)运动电荷进入磁场后(无其他力作用)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4)洛伦兹力可以做正功、做负功或不做功.(×)
(5)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与速度的大小无关.(√)
(6)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与粒子的比荷成正比.(×)
(7)经回旋加速器加速的带电粒子的最大初动能由D形盒的最大半径决定,与加速电压无关.(√)
(8)质谱仪只能区分电荷量不同的粒子.(×)
2.如图所示,电子枪射出的电子束进入示波管,在示波管正下方有竖直放置的通电环形导线,则示波管中的电子束将()
A.向上偏转
B.向下偏转
C.向纸外偏转
D.向纸里偏转
解析:选A.由安培定则知,环形导线在示波管处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由左手定则可判断,电子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向上,A正确.
3.如图,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的中点O.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不计重力.铝板上方和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
A.2B.2
C.1D.22
解析:选D.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qvB=mv2R,粒子的动能Ek=12mv2,由此得磁感应强度B1=2mEkqR,结合题意知动能和半径都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磁感应强度B2=2m12Ekq12R,故B1B2=22,故D正确.
4.(多选)图为某磁谱仪部分构件的示意图.图中,永磁铁提供匀强磁场,硅微条径迹探测器可以探测粒子在其中运动的轨迹.宇宙射线中有大量的电子、正电子和质子.当这些粒子从上部垂直进入磁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与正电子的偏转方向一定不同
B.电子与正电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一定相同
C.仅依据粒子运动轨迹无法判断该粒子是质子还是正电子
D.粒子的动能越大,它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越小
解析:选AC.电子、正电子和质子垂直进入磁场时,所受的重力均可忽略,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与其电性有关,由左手定则可知A正确;由轨迹半径R=mvqB知,若电子与正电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不同,则其运动的轨迹半径也不相同,故B错误;由R=mvqB=2mEkqB知D错误;因为质子和正电子的速度未知,半径关系不确定,故依据粒子运动轨迹无法判断该粒子是质子还是正电子,C正确.
考点一对洛伦兹力的理解
1.洛伦兹力的特点
(1)洛伦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运动电荷速度方向和磁场方向确定的平面.
(2)当电荷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时,洛伦兹力的方向也随之变化.
(3)洛伦兹力一定不做功.
2.洛伦兹力与安培力的联系及区别
(1)安培力是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二者是相同性质的力,都是磁场力.
(2)安培力可以做功,而洛伦兹力对运动电荷不做功.
3.洛伦兹力与电场力的比较
1.下列关于洛伦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速度大小相同,所受洛伦兹力就相同
B.如果把+q改为-q,且速度反向,大小不变,则洛伦兹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变
C.洛伦兹力方向一定与电荷速度方向垂直,磁场方向一定与电荷运动方向垂直
D.粒子在只受到洛伦兹力作用下运动的动能、速度均不变
解析:选B.因为洛伦兹力的大小不但与粒子速度大小有关,而且与粒子速度的方向有关,如当粒子速度与磁场垂直时F=qvB,当粒子速度与磁场平行时F=0.又由于洛伦兹力的方向永远与粒子的速度方向垂直,因而速度方向不同时,洛伦兹力的方向也不同,所以A选项错.因为+q改为-q且速度反向,由左手定则可知洛伦兹力方向不变,再由F=qvB知大小也不变,所以B选项正确.因为电荷进入磁场时的速度方向可以与磁场方向成任意夹角,所以C选项错.因为洛伦兹力总与速度方向垂直,因此,洛伦兹力不做功,粒子动能不变,但洛伦兹力可改变粒子的运动方向,使粒子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所以D选项错.
2.(多选)如图所示,两根长直导线竖直插入光滑绝缘水平桌面上的M、N两小孔中,O为M、N连线的中点,连线上a、b两点关于O点对称.导线均通有大小相等、方向向上的电流.已知长直导线周围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kIr,式中k是常数,I是导线中的电流,r为对应点到导线的距离.一带正电的小球以初速度v0从a点出发沿MN连线运动到b点.关于上述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B.小球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球对桌面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D.小球对桌面的压力一直在增大
解析:选BD.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M处的通电导线在MO区域产生的磁场垂直于MO向里,离导线越远磁场越弱,所以磁场由M到O逐渐减弱;N处的通电导线在ON区域产生的磁场垂直于ON向外,由O到N逐渐增强,带正电的小球由a点沿连线MN运动到b点,受到的洛伦兹力F=Bqv为变力,则从M到O洛伦兹力的方向向上,随磁场的减弱而减小,从O到N洛伦兹力的方向向下,随磁场的增强而增大,所以对桌面的压力一直在增大,D正确,C错误;由于桌面光滑,洛伦兹力始终沿竖直方向,所以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做匀速直线运动,B正确、A错误.
3.(20xx河南开封四校二联)如图所示,某空间存在正交的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电场方向水平向右,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带电微粒由a点进入电磁场并刚好能沿ab直线向上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微粒一定带负电
B.微粒的动能一定减小
C.微粒的电势能一定增加
D.微粒的机械能不变
解析:选A.对该微粒进行受力分析得: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水平方向的电场力和垂直速度方向的洛伦兹力,其中重力和电场力是恒力,由于粒子沿直线运动,则可以判断出其受到的洛伦兹力也是恒定的,即该粒子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动能不变,所以B项错误;如果该微粒带正电,则受到向右的电场力和向左下方的洛伦兹力,所以微粒受到的力不会平衡,故该微粒一定带负电,A项正确;该微粒带负电,向左上方运动,所以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一定是减小的,C项错误;因为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不变,所以该微粒的机械能增加,D项错误.
理解洛伦兹力的四点注意
(1)正确分析带电粒子所在区域的合磁场方向.
(2)判断洛伦兹力方向时,特别区分电荷的正、负,并充分利用F⊥B、F⊥v的特点.
(3)计算洛伦兹力大小时,公式F=qvB中,v是电荷与磁场的相对速度.
(4)洛伦兹力对运动电荷(或带电体)不做功、不改变速度的大小,但它可改变运动电荷(或带电体)速度的方向,影响带电体所受其他力的大小,影响带电体的运动时间等.
考点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1.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圆心、半径及时间的确定方法.
(1)圆心的确定
①已知入射点、出射点、入射方向和出射方向时,可通过入射点和出射点分别作垂直于入射方向和出射方向的直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就是圆弧轨道的圆心(如图甲所示,P为入射点,M为出射点).
②已知入射方向、入射点和出射点的位置时,可以通过入射点作入射方向的垂线,连接入射点和出射点,作其中垂线,这两条垂线的交点就是圆弧轨迹的圆心(如图乙所示,P为入射点,M为出射点).
(2)半径的确定
可利用物理学公式或几何知识(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求出半径大小.
(3)运动时间的确定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一周的时间为T,当粒子运动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θ时,其运动时间表示为:t=θ2πT(或t=θRv).
2.重要推论
(1)当速度v一定时,弧长(或弦长)越长,圆心角越大,则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的时间越长.
(2)当速率v变化时,圆心角大的运动时间长.
考向1:圆形磁场区域
(1)圆形边界中,若带电粒子沿径向射入必沿径向射出,如图所示,轨迹圆与区域圆形成相交圆,巧用几何关系解决.
(2)带电粒子在圆形磁场中不沿径向,轨迹圆与区域圆相交,抓住两圆心,巧用对称性解决.
[典例1](20xx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多选)如图所示,以O为圆心、MN为直径的圆的左半部分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三个不计重力、质量相同、带电荷量相同的带正电粒子a、b和c以相同的速率分别沿aO、bO和cO方向垂直于磁场射入磁场区域,已知bO垂直MN,aO、cO与bO的夹角都为30°,a、b、c三个粒子从射入磁场到射出磁场所用时间分别为ta、tb、tc,则下列给出的时间关系可能正确的是()
A.ta<tb<tcB.ta>tb>tc
C.ta=tb<tcD.ta=tb=tc
解析粒子带正电,偏转方向如图所示,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周期相同,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θ2πT,故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对应的圆心角越大,运动时间越长.设粒子的运动半径为r,圆形区域半径为R,当粒子a恰好从M点射出磁场时,r=13R,当粒子b恰好从M点射出磁场时,r=R,如图甲所示,ta<tb=tc.当rR时,粒子a对应的圆心角最小,c对应的圆心角最大,tctbta;当r≤13R,轨迹如图乙所示,ta=tb=tc.同理,13Rr≤R时,tatb=tc.A、D正确.
答案AD
[典例2](20xx高考全国甲卷)一圆筒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筒的轴平行,筒的横截面如图所示.图中直径MN的两端分别开有小孔,筒绕其中心轴以角速度ω顺时针转动.在该截面内,一带电粒子从小孔M射入筒内,射入时的运动方向与MN成30°角.当筒转过90°时,该粒子恰好从小孔N飞出圆筒.不计重力.若粒子在筒内未与筒壁发生碰撞,则带电粒子的比荷为()
A.ω3BB.ω2B
C.ωBD.2ωB
解析如图所示,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由几何知识知为30°,则π2ω=2πmqB30°360°,即qm=ω3B,选项A正确.
答案A
考向2:直线边界(进、出磁场具有对称性,如图所示)
[典例3](多选)如图,两个初速度大小相同的同种离子a和b,从O点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匀强磁场,最后打到屏P上,不计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a、b均带正电
B.a在磁场中飞行的时间比b的短
C.a在磁场中飞行的路程比b的短
D.a在P上的落点与O点的距离比b的近
解析a、b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都为R=mvqB,画出轨迹如图所示,圆O1、O2分别为b、a的轨迹,a在磁场中转过的圆心角大,由t=θ2πT=θmqB和轨迹图可知A、D选项正确.
答案AD
考向3:平行边界(存在临界条件,如图所示)
[典例4](20xx湖南长沙模拟)如图所示,一个理想边界为PQ、MN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宽度为d,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电子从O点沿纸面垂直PQ以速度v0进入磁场.若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为2d.O′在MN上,且OO′与MN垂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子将向右偏转
B.电子打在MN上的点与O′点的距离为d
C.电子打在MN上的点与O′点的距离为3d
D.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πd3v0
解析电子带负电,进入磁场后,根据左手定则判断可知,所受的洛伦兹力方向向左,电子将向左偏转,如图所示,A错误;设电子打在MN上的点与O′点的距离为x,则由几何知识得:x=r-r2-d2=2d-2d2-d2=(2-3)d,故B、C错误;设轨迹对应的圆心角为θ,由几何知识得:sinθ=d2d=0.5,得θ=π6,则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θrv0=πd3v0,故D正确.
答案D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
考点三回旋加速器和质谱仪
1.质谱仪的主要特征
将质量数不等,电荷数相等的带电粒子经同一电场加速后进入偏转磁场.各粒子由于轨道半径不同而分离,其轨道半径r=mvqB=2mEkqB=2mqUqB=1B2mUq.在上式中,B、U、q对同一元素均为常量,故r∝m,根据不同的半径,就可计算出粒子的质量或比荷.
2.回旋加速器的主要特征
(1)带电粒子在两D形盒中回旋周期等于两盒狭缝之间高频电场的变化周期,与带电粒子的速度无关.
(2)将带电粒子在两盒狭缝之间的运动首尾连起来是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带电粒子每加速一次,回旋半径就增大一次,所以各半径之比为1∶2∶3∶…
(4)粒子的最后速度v=BqRm,可见带电粒子加速后的能量取决于D形盒的最大半径和磁场的强弱.
1.(20xx河南省实验中学月考)(多选)如图所示是医用回旋加速器的示意图,其核心部分是两个D形金属盒,两金属盒置于匀强磁场中,并分别与高频电源相连.现分别加速氘核(21H)和氦核(42He).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氘核(21H)的最大速度较大
B.它们在D形盒内运动的周期相等
C.氦核(42He)的最大动能较大
D.仅增大高频电源的频率可增大粒子的最大动能
解析:选BC.粒子在回旋加速器中能达到的最大速度,取决于在最外圈做圆周运动的速度.根据qvB=mv2R,得v=qBRm,两粒子的比荷qm相等,所以最大速度相等,A错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T=2πmqB,两粒子的比荷qm相等,所以周期相等,B正确.最大动能Ek=12mv2=q2B2R22m,两粒子的比荷qm相等,但质量不等,所以氦核最大动能大,C正确.回旋加速器加速粒子时,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与交流电的周期相同,否则无法加速,D错误.
2.(20xx高考全国乙卷)现代质谱仪可用来分析比质子重很多倍的离子,其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加速电压恒定.质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加速电场加速,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从出口离开磁场.若某种一价正离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同一加速电场加速,为使它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仍从同一出口离开磁场,需将磁感应强度增加到原来的12倍.此离子和质子的质量比约为()
A.11B.12
C.121D.144
解析:选D.带电粒子在加速电场中运动时,有qU=12mv2,在磁场中偏转时,其半径r=mvqB,由以上两式整理得:r=1B2mUq.由于质子与一价正离子的电荷量相同,B1∶B2=1∶12,当半径相等时,解得:m2m1=144,选项D正确.
3.(多选)如图所示为一种获得高能粒子的装置,环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纸面、磁感应强度大小可调的匀强磁场(环形区域的宽度非常小).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可在环中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A、B为两块中心开有小孔的距离很近的平行极板,原来电势均为零,每当带电粒子经过A板刚进入AB之间时,A板电势升高到+U,B板电势仍保持为零,粒子在两板间的电场中得到加速.每当粒子离开B板时,A板电势又降为零.粒子在电场中一次次加速使得动能不断增大,而在环形区域内,通过调节磁感应强度大小可使绕行半径R不变.已知极板间距远小于R,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形区域内匀强磁场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B.粒子从A板小孔处由静止开始在电场力作用下加速,绕行N圈后回到A板时获得的总动能为NqU
C.粒子在绕行的整个过程中,A板电势变化周期不变
D.粒子绕行第N圈时,环形区域内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1R2NmUq
解析:选BD.由题意知粒子在轨道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根据左手定则可判断匀强磁场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所以A错误;由于粒子在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洛伦兹力不做功,在AB板间电场力做功W=qU,所以粒子绕行N圈后回到A板时获得的总动能为NqU,故B正确;由于粒子的轨道半径R不变,而粒子做圆周运动第N圈的速度为vN,根据NqU=12mv2N,可得粒子圆周运动的速度增大,根据R=mvBq,T=2πmBq=2πRv,所以周期减小,故A板电势变化周期变小,故C错误;粒子绕行第N圈时,NqU=12mv2N,所以vN=2NqUm,又R=mvNBq,联立得B=1R2NmUq,所以D正确.

课时规范训练
[基础巩固题组]
1.(多选)如图所示,一只阴极射线管,左侧不断有电子射出,若在管的正下方放一通电直导线AB时,发现射线的径迹向下偏,则()
A.导线中的电流从A流向B
B.导线中的电流从B流向A
C.若要使电子束的径迹向上偏,可以通过改变AB中的电流方向来实现
D.电子束的径迹与AB中的电流方向无关
解析:选BC.由于AB中通有电流,在阴极射线管中产生磁场,电子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而发生偏转,由左手定则可知,阴极射线管中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所以根据安培定则,AB中的电流从B流向A.当AB中的电流方向变为从A流向B时,则AB上方的磁场方向变为垂直纸面向外,电子所受的洛伦兹力变为向上,电子束的径迹变为向上偏转.选项B、C正确.
2.两相邻匀强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同、方向平行.一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较强磁场区域进入到较弱磁场区域后,粒子的()
A.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增大
B.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减小
C.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增大
D.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减小
解析:选D.因洛伦兹力不做功,故带电粒子从较强磁场区域进入到较弱的磁场区域后,其速度大小不变,由r=mvqB知,轨道半径增大;由角速度ω=vr知,角速度减小,选项D正确.
3.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是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的横截面(纸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一电荷量为q(q0)、质量为m的粒子沿平行于直径ab的方向射入磁场区域,射入点与ab的距离为R2,已知粒子射出磁场与射入磁场时运动方向间的夹角为60°,则粒子的速率为(不计重力)()
A.qBR2mB.qBRm
C.3qBR2mD.2qBRm
解析:选B.如图所示,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圆心O2必在过入射点垂直于入射速度方向的直线EF上,由于粒子射入、射出磁场时运动方向间的夹角为60°,故圆弧ENM对应圆心角为60°,所以△EMO2为等边三角形.由于O1D=R2,所以∠EO1D=60°,△O1ME为等边三角形,所以可得到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EO2=O1E=R,由qvB=mv2R,得v=qBRm,B正确.

20xx高考物理复习实验07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学案新人教版


实验07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对应学生用书P117)
一、实验目的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二、实验原理
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v、v′,找出碰撞前的动量p=m1v1+m2v2及碰撞后的动量p′=m1v1′+m2v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
三、实验器材
方案一: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重物、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
方案二:带细线的摆球(两套)、铁架台、天平、量角器、坐标纸、胶布等.
方案三:光滑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两个)、天平、撞针、橡皮泥.
方案四:斜槽、小球(两个)、天平、复写纸、白纸等.
四、实验步骤
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如图所示)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
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
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①改变滑块的质量.②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
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方案二: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等大小球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如图所示)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m1、m2.
2.安装:把两个等大小球用等长悬线悬挂起来.
3.实验:一个小球静止,拉起另一个小球,放下时它们相碰.
4.测速度: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度.
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方案三:在光滑桌面上两车碰撞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如图所示)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车的质量.
2.安装: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长木板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
3.实验:接通电源,让小车A运动,小车B静止,两车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小车连接成一体运动.
4.测速度:通过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及时间由v=ΔxΔt算出速度.
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方案四:利用斜槽上滚下的小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如图所示)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
2.安装:按照图中所示安装实验装置.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
3.铺纸: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且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4.放球找点:不放被撞小球,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P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5.碰撞找点: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用步骤4的方法,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撞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如图所示.
6.验证:连接ON,测量线段OP、OM、ON的长度.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最后代入m1OP=m1OM+m2ON,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成立.
7.结束:整理好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mA>mB)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1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2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图1
图2
(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____________cm.
(2)在以下选项中,本次实验必须进行测量的有____________(填选项号).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及B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
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
E.测量水平槽面相对于O点的高度
(3)实验中,关于入射球在斜槽上释放点的高低对实验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释放点越低,小球受阻力越小,入射小球速度越小,误差越小
B.释放点越低,两球碰后水平位移越小,水平位移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小,两球速度的测量越准确
C.释放点越高,两球相碰时,相互作用的内力越大,碰撞前后动量之差越小,误差越小
D.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对被碰小球的作用力越大,轨道对被碰小球的阻力越小
解析:(1)用一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可知圆心的位置是65.7cm,这也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2)本实验中要测量的数据有: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三个落点到O点的距离x1、x2、x3,所以应选A、B、D.
(3)入射球的释放点越高,入射球碰前速度越大,相碰时内力越大,阻力的影响相对越小,可以较好的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也有利于减小测量水平位移时的相对误差,从而使实验的误差减小,选项C正确.
答案:(1)65.7(65.5~65.9均可)(2)ABD(3)C
(对应学生用书P118)
一、数据处理
1.速度的测量
方案一:滑块速度的测量:v=ΔxΔt,式中Δx为滑块挡光片的宽度(仪器说明书上给出,也可直接测量),Δt为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滑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方案二:摆球速度的测量:v=2gh,式中h为小球释放时(或碰撞后摆起的)高度,h可用刻度尺测量(也可由量角器和摆长计算出).
方案三:小车速度的测量:v=ΔxΔt,式中Δx是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可用刻度尺测量,Δt为小车经过Δx的时间,可由打点间隔算出.
2.验证的表达式
方案一、二、三:m1v1+m2v2=m1v1′+m2v2′.
方案四:m1OP=m1OM+m2ON
二、注意事项
1.前提条件
碰撞的两物体应保证“水平”和“正碰”.
2.方案提醒
(1)若利用气垫导轨进行实验,调整气垫导轨时,注意利用水平仪确保导轨水平.
(2)若利用摆球进行实验,两小球静放时球心应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刚好接触,摆线竖直,将小球拉起后,两条摆线应在同一竖直面内.
(3)若利用长木板进行实验,可在长木板下垫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4)若利用斜槽小球碰撞应注意:
①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②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③选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
④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
(20xx全国新课标Ⅱ)现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中,气垫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滑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实验测得滑块A的质量m1=0.310kg,滑块B的质量m2=0.108kg,遮光片的宽度d=1.00cm;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f=50.0Hz.
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相碰.碰后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ΔtB=3.500m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
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碰撞前后总动量之差碰前总动量|×100%)最大为5%,本实验是否在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运算过程.
解析:按定义,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
v=ΔsΔt①
式中Δs为物块在很短时间Δt内走过的路程,设纸带上打出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ΔtA,则
ΔtA=1f=0.02s②
ΔtA可视为很短,设在A碰撞前后瞬时速度大小分别为v0、v1,将②式和图给实验数据代入①式可得:
v0=4.00×10-20.02m/s=2.00m/s③
v1=1.94×10-20.02m/s=0.970m/s④
设B在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为v2,由①式有
v2=dΔtB⑤
代入题所给的数据可得:v2=2.86m/s⑥
设两滑块在碰撞前后的动量分别为p和p′,则
p=m1v0⑦
p′=m1v1+m2v2⑧
两滑块在碰撞前后总动量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为
δγ=|p-p′p|×100%⑨
联立③④⑥⑦⑧⑨式并代入有关数据,
可得:δγ=1.7%<5%⑩
因此,本实验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答案:见解析

高考物理第一轮动量守恒定律复习学案


第十八章动量守恒定律

1.本章主要研究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2.动量的观点、能量的观点和力与运动相结合的观点是解决力学问题的三大法宝。所以本章知识常与能量结合,在每年的高考中都是考查的重点,不仅题型全,而且分量重,分值约占20—30分左右。
3.在高考中,本章的知识常以选择题和综合大题的形式考查,特别是与两大守恒定律相综合的问题,常常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
第一课时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教学要求】
1.知道动量及动量守恒定律;
2.会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有关问题。
【知识再现】
一、冲量
1.定义: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
2.公式:_________________
3.单位:______符号:_________
4.方向:冲量是矢量,方向是由_________的方向决定的。
二、动量
1.定义: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乘积叫做动量
2.公式:__________________
3.单位:________符号_________
4.方向: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__________的方向相同
三、动量定理
1.内容:物体所受___________________等于物体的______________,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定理。
2.表达式:Ft=mv′-mv或Ft=△p
四、动量守恒定律
1.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一个系统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这个系统的________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2.常用的三种表达形式
(1)m1v1+m2v2=m1v1′+m2v2′
(2)p=p′
(3)△p1=-△p2′
3.适用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
知识点一动量与动量的变化
动量是矢量,物体动量的方向与物体瞬时速度方向相同。动量变化量△p的大小,一般都是用末动量减初动量,也称为动量增量。
【应用1】(07学年度广东省重点中学12月月考)质量为m的钢球自高处落下,以速率v1碰地,竖直向上弹回,碰掸时间极短,离地的速率为v2。在碰撞过程中,地面对钢球冲量的方向和大小为(D)
A.向下,m(v1-v2)B.向下,m(v1+v2)
C.向上,m(v1-v2)D.向上,m(v1+v2)
导示:如果相互接触前库仑力是引力,则两个电荷是异种电荷,它们相互接触中和后带等量同种电荷,带电性质与原来电量大的相同,所以库仑力是斥力。如果相互接触前库仑力是斥力,则两个电荷是同种电荷,它们相互接触后带等量同种电荷,电量乘积比原来大,则相互接触后库仑力一定增大。
故选BC。
△p=pt-P0,此式为矢量式,若Pt、P0不在一条直线上,要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矢量三角形法)求矢量差;若在同一直线上,先规定正方向,再用正负表示Pt、P0,则可用△p=pt-p0=mvt—mv0进行代数运算求解。
知识点二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
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2、系统所受的舍外力虽不为零,但合外力比内力小得多,如碰撞过程中的摩擦力,爆炸过程中的重力等外力比起相互作用的内力来小得多,它们在碰撞、爆炸过程中的冲量可忽略不计。3、系统所受的合外力虽然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合外力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的动量守恒。
【应用2】(07学年度广东省重点中学12月月考)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比mA∶mB=3∶2,它们原来静止在平板车C上,A、B间有一根被压缩了的弹簧,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则有(BC)
A.A、B系统动量守恒
B.A、B、C系统动量守恒
C.小车向左运动
D.小车向右运动
导示:A、B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0,所以动量不守恒;A、B、C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0,所以动量守恒,故B选项正确。对于C,它受A给它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μmAg;同理它受B给它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μmBg。而mA∶mB=3∶2,所以向左的摩擦力大于向右的摩擦力,故向左运动。故答案应选BC。
类型一利用动量定理求冲量
【例1】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射出,恰好垂直地射到一倾角为300的固定斜面上,并立即沿反方向弹回。已知反弹速度的大小是入射速度大小的3/4。求在碰撞中斜面对小球的冲量的大小。
导示:小球在碰撞斜面前做平抛运动。设刚要碰撞斜面时小球速度为v0。由题意,v的方向与竖直线的夹角为300,且水平分量仍为v0,如图所示。由此得
v=2v0①
碰撞过程中,小球速度由v变为反向的3v/4,碰撞时间极短,可不计重力的冲量,由动量定理得:
I=m(3v/4)+mv②
由①、②得I=7mv0/2。
答案:7mv0/2
恒力的冲量常直接用冲量公式求解,变力的冲量常用动量定理来求。
类型二某方向动量守恒的问题
当系统的合外力不为零,但其某方向上合外力为零时,我们说系统的动量不守恒,但系统在合外力为零的方向上动量守恒,这时,我们可以根据这一方向上动量守恒解决问题。
【例2】将质量为m的铅球以大小为v0仰角为θ的初速度抛入一个装着砂子的总质量为M的静止砂车中如图所示.砂车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不计,球与砂车的共同速度等于多少?
导示:把铅球和砂车看成一个系统,系统在整个过程中不受水平方向的外力,则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则mv0cosθ=(M+m)v
所以v=mv0cosθ/(M+m)
解决这类问题时要弄清楚动量在哪个方向上守恒,系统内各物体在初末状态时,此方向的动量分别为多少,对其动量进行正确的分解。
类型三多个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
【例3】(07学年度广东省重点中学12月月考)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A=0.5kg、mB=0.4kg的长板紧挨在一起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C=0.1kg的木块C以初速vC0=10m/s滑上A板左端,最后C木块和B板相对静止时的共同速度vCB=1.5m/s.求:
(1)A板最后的速度vA;
(2)C木块刚离开A板时的速度vC.
导示:(1)C在A上滑动的过程中,A、B、C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则
mCvC0=mCvC+(mA+mB)vA
(2)C在B上滑动时,B、C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则
mCvC+mBvA=(mC+mB)vCB
解得vA=0.5m/s,vC=5.5m/s
多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的问题,是本章的一个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在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列式求解时,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研究对象,二是物理过程。即要注意所列方程是对整个系统还是系统中的某两个或几个物体;是对全过程还是对其中某一过程的初、末状态列方程,这是要一定明确的。
类型四用归纳法求解的相互作用问题
【例3】如图,光滑水平面上停着一只木球和载人小车,木球的质量为m,人和车的总质量为M,已知M:m=16:1.人以速度为v0沿水平面将木球推向正前方的固定挡板,木球被挡板弹回之后,人接住球后再以同样的对地速度将球推向挡板,设木球与挡板相碰时无动能损失,求人经过几次推球之后,再也不能接住木球?
导示:推球前后瞬间的过程,人和车在水平方向不受其他外力作用,满足动量守恒定律.设向左为正方向,经n次推球后车和人对地的速度为vn(n=1,2,…)由题意可知,当vn=v车≥v球=v0时就再接不住球了.
人第一次推球前后有O=Mv1-mv0,得v1=v0/16
人第二次推球前后有Mv1+mv0=Mv2-mv0,得v2=3v0/16
人第三次推球前后有Mv2+mv0=Mv3-mv0,得v3=5v0/16
由以上各式可看出,人推球后,人和车各次的速度构成一等差数列.该等差数列的第一项a1=v0/16,公差d=v0/8.所以,第n次推球后人的速度的表达式vn=v0/16+(n-1)v0/8=(2n-1)v0/16。
由人再接不住的条件v0≤vn,解得n≥8.5,取n=9,即人第9次推球后再也接不住球了。
有一类物理问题,如两个物体的多次相互碰撞等,若将每一次的碰撞看作一个事件,则多次碰撞的规律,可由对这些个别事件的分析提出。这种由个别事件推理出一般规律的方法就称作归纳法。归纳法是解决上述类型问题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1.(2007山西模拟)如图所示,木块a和b用一根轻弹簧连接起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紧靠在墙壁上,在b上施加向左的水平力F,使弹簧压缩,当撤去外力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尚未离开墙壁前,a和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尚未离开墙壁前,a和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离开墙壁后,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D.离开墙壁后,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2.两条船在静止的水面上沿着平行的方向相向匀速运动,速率均为6m/s,当两船相互交错时各给对方20kg的货物,此后乙船的速率变为4m/s,方向不变.若甲船总质量为300kg,甲船交换货物后的速度为多少?乙船的总质量为多少?(水的阻力不计)

3.(2007广东佛山)质量为40kg的女孩骑自行车带质量为30kg的男孩,如图所示。行驶速度为2.5m/s。自行车行驶时,男孩要从车上下来。
(1)他知道如果直接跳下来,他可能会摔跤。为什么?所以他下来时用力往前推自行车,这样可使他下车时水平速度是0。
(2)计算男孩下车的一刻女孩和自行车的速度。
(3)计算自行车和两个孩子整个系统的动能在男孩下车前后的值。如有不同,请解释为什么。
答案:1、BCD;
2、5.2m/s、120kg;
3、略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857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